早上是小小叫小七起床的,小七打着呵欠,一夜的梦境纷纷扰扰的让小七没有睡塌实,有小七前世的,也有刘大的。用盐巴漱了口,小小已经把粥盛上了。桌上是一碟咸萝卜干,想是去年腌的了。吃了饭,打着呵欠去拿锄头,小小问干嘛?小七说看水。‘看水不是要打下午吗?’小小说,小小却拿了柴刀和篮子说打猪草。小七突然就醒了,可以说是惊醒。因为小七发觉自己突然少了一些刘大的记忆。做了几个舒展,发现浑身没有任何不适。精神也好了许多,难道是自己身体越好,或是醒过来的时间越久,刘大的记忆就会消失的越快?
把鸡放了出去,就和小小一大一小的去了家里所有的地里熟悉了一遍,地是农村人的根本。小七怕严重到忘了这些至关重要的。小七家有四亩田,五亩地,山里本就是地多田少,山林处可浇灌的农田总会较地少些,地都是自己在种着,田却有两亩让给了同村的长生叔家在种。刘大带着刘小,一个人起早贪黑的也只种得了地和那两亩田,多出来两亩实在没法就给了长生家的种。不至于荒废了,
小七想还好刘大不是个傻人,没有把田卖了或是给了人家。还是可以要回来的,只是眼下人都下了种,只等收了稻才能要回来了。打了猪草回家,小小还采了几把野菜回来。小七对这个不熟悉。前世的自己都改革开放了,政策好了,几乎就没怎么吃过野菜,所以也不怎么认识。只知道有个象芹菜的,小小说是野芹菜,口感和人工养殖的小芹菜倒没什么区别,至于那个酸酸的马齿笕,小七实在是不喜欢。
喂猪时,猪已是半大的猪,有百多斤的毛势了,(毛势指的是猪活时的重量,多是估算的重量。杀了之后,刮毛、去掉猪下水得出来的重量才是一般市面上卖肉的屠夫给的重量)这还让小七有点欣慰,只是猪一天三顿的喂实在是个磨人的事。尤其是这半大的猪,每顿吃的都多。
拿了锄头想带小小去地里看看,小小有些奇怪的看着小七;‘大哥,我不是该把昨天换下的衣服洗了吗?’
‘算了,留着晚上换下的我一块洗’小七继续在门旁的农具里条看起来自己会用得顺手的,一边回头看小小,‘对了,以后的衣服都给我晚上洗了,房子也不用你收拾了’
“可是,大哥,如果我们现在不把衣服洗了的话,晚上我们都没有衣服换了’小小还是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小七。小七也不甚在意,‘那就换旧的好了’说完,小小倒笑了起来‘大哥,病好了怎么变傻了啊,我们都只有两套换洗的衣服,屋里的那些不是小了,就是已经坏的不能穿了’
说的小七都不好意思了,看看身上的粗布衣服。赶紧的糊弄几下小小的头发,蹲下身子握着小孩的手,冲着小孩闭着一只眼,另一只眼俏皮的眨了几眨。‘那哥哥中午回来再洗好了,现在,小小帮哥哥去地里看看有什么要做的好不好/’虽然,小小觉得病好了以后的哥哥有点奇怪,但小小心里觉得这样的大哥才是最亲切的。自己也不怕他了,心里欢喜得紧,要是以后大哥都象今天这样就好了。以前的大哥不是不好,也很疼爱自己,但是比较严肃。还是今天的这样的好。心里高兴。脸上也就有了笑容‘好,小小跟大哥去地里吧,等小小拿上柴刀’
小七不明白拿柴刀干嘛,就问小挟又不砍柴拿柴刀干什么?’小小一脸大哥是傻瓜的表情‘拿柴刀割草啊’
小七心里恶寒;“没有镰刀吗?那个多好用啊?”还真是杀鸡用了宰牛刀了。
‘镰刀是什么啊?’小小继续一幅看傻瓜的表情,微歪着脑袋,真是太可爱了。小七忍不住有捏了一把小小的脸。哀叹了一声‘小小啊,大哥病好了之后,好象有些事情不记得了,以后可能会忘记很多事,大哥问小小时,小小要记得告诉大哥啊。’
小小糅着小七捏着有点微痛的脸,委屈的问小七‘那大哥会不会不记得我和二哥吗?会不记得村子里的人吗?会记得咱家的田地吗?’几个童趣的问题问的小七呵呵大笑,‘当然不会忘记这些啊,这些都那么重要。大哥是说,会有许多小事会忘记或记不清了,到时要问小小了。还有小小这么可爱,哥哥怎么会不记得小小呢。’
‘真的吗?小小也可爱吗?’孩子更高兴了。‘恩’小七扛起锄头,牵起小小的手‘那么,可爱的小小跟我去地里吧/’。兄弟俩高兴的除了门。
第 10 章
来到地里,先看了菜地,一小块的空心菜,已经割了大半。想是平日没菜吃,就天天吃它。后来割了再发起来的还是浅浅的一层,都是粗梗大椭圆叶子。不是田里种的细梗柳叶状的,所以比较没那么可口。看来吃不了几天就得等后来发起来再吃了。和小小把里面长起来的杂草都拔了,甩掉草根上的土,又扔在了地里,根上没有土的草很难再活。扔在地里烂了可以做肥料。现在是在古代。没有工厂生产的各种肥料,所用的肥料也有限的很。能够利用的就利用吧。再过来是片茄子地,茄子长的很好,上面花骨朵朵,已经结出了许多半大的茄子。看来未来的日子里茄子是饭桌上的主打了。
另外,黄瓜也正在结小黄瓜,长豆角也是现在饭桌上天天见的主食了。再去玉米、红薯地里去看看,地边全是杂草。看来得好好整整了,小七抡起锄头就开挖,让小小去玉米地边坐着,小孩子小,坐下,玉米就把小孩挡住了,太阳晒不着了。
小小却不肯,硬要和哥哥一起干。小孩实在懂事,小七也知道,农村的孩子没什么出路,干活是免不了的。与其大了和现在的自己一样,干活是可以干。看多了也会干,农活不是什么技术活。只要有力气就成。但这里不比自己前世改革开放后的条件,小孩也得从小就培养成干活的好手。只希望自己以后能找到挣钱的路子,能让孩子少吃些苦日子,可以过得好点,只好让小小干一会到玉米地里休息一会儿。
干完差不多到了中午。让小小到地里割了把空心菜,有摘了豆角就回家了。这个时候还没有生产出镰刀,下次去城里,得找个铁匠铺给打上几把。
兄弟两人回了家,喝上一口水,小七让小小把菜择了,把米洗了,开始做饭熬粥。经上次小小说了,小七也知道家里家境实在太差。米都不知道吃不吃得到新谷出来,好在门前十米处就是水库下来的那条小溪。村里人把小溪中间筑起平溪岸高的坎子,再把溪底掏深蓄起水来。岸边再铺起几块灰白色的大石板。几家人一起用一个,平日里就在上面洗衣服、洗菜等等,既干净又方便。几米远就是上游的一口水井,这里的水好,水质清澈无杂质。一人多深的水底还看得清清楚楚,井水又是自然过滤过的,更加的清澈。喝在口里一股子的凉爽甘甜。这样的水在小七的前世,不知胜过‘娃哈哈’的矿泉水多少。
洗衣服时,小七想起刘小说的,家里的衣服是该添置了,每人得两套。还好现在是夏天不是冬天,几套薄衣服就可以了。一套下来差不多也得两百多文,好的怕要三百文了。两个人置办下来得一吊多钱了。哎。不对,差点还忘了刘二,现在的刘武。他也不能少,加起来差不多两吊钱了。一文一斤的空心菜,两文一斤的豆角得要多少斤?多大的一堆啊?小七比敢想,觉得多大一堆空心菜就有多大一座山压着自己。看来是该叫刘武回来了。
兄弟三个人先把自己的田地弄好,再想其它的法子赚钱。老板会赚钱,一文都拿不到的学徒何时能赚上钱啊。看自己的前世就知道,一年辛苦的打工,除去吃喝住行、衣食花费之后,剩下的实在是少的可怜。对一个十二岁的刘武来说,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熬出头。不如回家来种地,有了刘武这个劳动力。小七也可以多出些时间来想办法,看看有什么可以让这个迅速致富。一个八岁的刘小实在不能干什么,也不能为小七防的分担什么。小七也舍不得让那么小的孩子太累。
第 11 章
下午,留小小在家把屋子简单的收拾一下,把地扫扫。小七自己一个人去田里给稻田换水,这也是个费工夫的活,人得守着。值得小七欣慰的是今天田里的秧苗已经好了些,不象昨天一片枯败的样子。田埂间的青蛙跳来跳去,有了上次的经验。小七也不再抓它们了。希望它们能看在自己的不杀之恩,以后可以多帮他家的稻田捉害虫,小七发现田里却有许多的泥鳅。小七抓了十多条,用狗尾巴草从腮子里穿过嘴里,串成一串。
这些小东西也聪明,身体又灵活又光滑,还不是那么好抓。一抓就往田中间跑,或躲进田埂的洞里,小七不敢下田,怕下去把还没真正存活的秧苗给弄死了。田埂更是不能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们逃进脚下的田埂里。其实抓他们只能打打牙祭。要想用它们来改善伙食,显然比可能。
晚上回家,还没进门,小小就高兴的叫着哥哥迎了出来,看见小七手里的提着的泥鳅,高兴的接了过去,进屋喂了猪。就开始做饭,依旧的熬粥。炒了豆角、空心菜,家里吃的都是油菜籽油。这种油的气味很大,不在锅里烧熟,炒的菜根本不能吃,就是烧熟炒的菜也有很大的气味。不象前世,开始吃的是菜油(油菜籽的油简称菜油)后来吃调和油。再后来吃植物油。烧菜的盐也没有自己那时的精盐,都是粗盐。再来就是炸泥鳅了,也不管有没有用水养几天了,泥鳅经过穿腮帮一折腾。基本都死光了,也不怕它蹦达。就是没有辣椒是小七的烦脑。自己是个喜欢吃辣的人,久了不吃只怕会受不了,还是象昨天一样放些胡椒。
吃饭的时候,小七问小小平时都是怎么吃泥鳅的,;‘都说是这么烧来吃了的,还有黄膳就杀了砍成一段一段的烧了吃,田螺就用水煮了之后,用磨的尖细的铁棒挑出来。炒了吃,都很好吃。’小小边吃边说,向往的直吸口水。小七也明白,山里的田里这些东西本来就比湖区少,加上村里人吃猪肉少的可怜,就都闲时抓些回去吃。也就更少了,再者这些东西也叫狡猾。
小小喝着粥说;‘大哥,小小都好久没吃到黄鳝了,黄鳝只有在翻田和冬天田里没有水的时候可以抓得到。上个月,长生伯给我们家翻田时,翻出来一罐子。大哥你都给了长生伯他家了。小小都没有吃到,不过,小小冬天可以抓到喔,去年的时候,小小跟着小宝、小君哥哥他们学会了冬天没有水的田里的黄鳝洞。可以用锄头挖。湿泥最好了,用手指头就可以挖到了’小小得意的昂着头,象傲慢的小公鸡。小小好可爱啊。
小七虽然不知道这些,但小七明白刘大为什么把黄鳝给了别人,刘大家没有牛,耕田就只好请有牛的长生叔帮忙,牛是村长刘长天家的。长生还有长庆是村长的弟弟。都是自己村子上游的。和刘大家是一起的。其实村子里右边是张姓男子的后代。左边是李姓男子的后代。虽然早年两家好,俗话说好不过四代。所以两支人脉各占一边的山脉,中间隔着一垄田。不说有什么不和,农村人都比较憨厚。但也没有一个祖宗下来的亲厚。这是血缘下来的缘故。所以刘家三兄弟的牛都是共用的。老大用完了老二用,老二用完了是老三。,完了是刘大说好话才帮忙耕的。因为刘大给了田给长生种,所以也不会给驳了面子。但黄鳝是不敢要都给了长生叔的。还有个事不得不说,农作物都是赶时节的,因为牛都是轮流用下来的。轮到刘大时都过了好几天了。所以刘大家每年的收成都不能和他们的比。
小七心想尽快让小小吃到膳鱼,心里倒是有法子弄,只是得看时机了,正想着,小小夹过来一条大泥鳅说;‘大哥,你吃吧。你白天干活累,多吃点,小小吃这条小的就可以了’。小七一看碗里,小的只有半指长。心里突然很不是滋味。小小实在乖巧啊。随即小七又把大的泥鳅夹到小小的碗里。在小小还要夹回来之前就说;‘小小吃,小小在长身体,要多吃点肉。哥哥不喜欢吃大的,就喜欢吃小的。小小不知道,哥哥知道泥鳅还可以煮着吃,小的就是最好的,把活的养干净了泥鳅和豆腐整块的放进锅里。开始烧火来煮,水开始变热,泥鳅就开始钻进豆腐里。水烧开了,放点盐、糖精、生姜、酱油再煮会儿,撒上点葱花,滴几滴麻油就可以吃了。豆腐又嫩又滑,泥鳅入口吸以下就化了,剩了骨头都香甜的可以吃了。那个汤也是又鲜又美味’。
小七仿佛也喝上了一口,可一咂嘴,哪有那样的香味。真是怀念那样的味道啊,小七口水都要下来了。再一看对面,小小的口水都流下来了。把小七乐个要死。直把小小笑得低头喝粥不抬头了,小七才收了笑对小小说‘小小,下次哥哥去赶集,就回来给小小做。明天我们去看水就带个水罐去捉了泥鳅养起来好不好?’
小小高兴得都从凳子上蹦了下来,连声说着‘好呀,好呀,真的可以吃那么好吃的东西吗?’
兄弟团圆
晚上洗了澡,小小睡下了,小七躺在旁边,这才好好的打量下卧室。两个放衣服的柜子,两口木箱子,两张并拢的大床。两条棉被,一个大米缸,一看,只有半坛米了。看来把刘武接回来的话,肯定挨不过一个半月,新米出来得三个多月呢,看看衣柜,几套衣服都不能穿了。箱子也就是些干豆角、干茄子之类的。还有一个坛子。打开一看,里面是钱,数一数,是六百三十五文钱。这点钱实在太少,制几套衣服就快没了,还要好多的东西要买。怎么办呢?再过四、五天就赶集了,先不管了。还是先睡吧,船到桥头自然直。到时候会有办法的。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和这天差不多过的,小七实在是没了办法。之后想到了把猪卖了。很快的到了赶集的日子。城里一般是三天一小集,七天一大集,山里刘家离城里比较远,一去一般就是一天,所以都是去七天一赶的大集,物资比较齐全。田里的农活也忙的过来。
小七发现刘大的事自己已经忘得七七八八了。自己这几天也尽量的把这个村子里的人弄熟了,大事都知道了。看来没什么问题了,小七知道村里只有几头牛,平日里自家去赶集都是搭上村长刘长天家的牛车。只是今天比较挤。去的是刘家的三兄弟、长婶和小七两兄弟。几个男人把小七家的猪绑了扔上车就赶往城里。
这个城叫榕城。不知是平日里就这么热闹,还是碰上大集才这么热闹。不过,小七看城里的建筑都颇具规模,招牌都很有规则。看来城里富户不少。颇是富饶啊。看街上的吃食,农户卖的小菜和街上过往的商人。小七猜想。这个城镇在中国的中心地区。
去卖了猪,一百三十斤的猪只卖了两吊钱。肉价就三十文一斤。生猪称的毛势嘛。请屠户回去宰了一称吊给他,就二十文一斤,没办法,屠户要赚钱啊,还要肚子里的货都要给屠户的。只给主人家里留下大小肠。自己可能亏了一点。但实在是急需用钱,要知道,已经出过条子的猪每天可以长几两、一斤的肉啊。大半年的养了这么大。喂的好,过年能宰二百多斤的。拿了钱出来和刘家的三个叔叔们约好,到时候在城门口等。
小七在路边称了三斤苹果,现在不是苹果出产的季节,是老远运来的。都赶上肉价。这让小七一阵心疼。好说歹说便宜了十文,以八十文的成交。真不想买它,可不得不买。自己现在平白的要把刘武带走,是不合规矩的。跟人学徒的人,就是要走也得先提出来。等老板找到了顶替的人才可以脱身。就好象自己前世时的一个辞工期。
空手登门是不好的。这么贵的果子。才能拿的出手。老板才看的上眼。也就好说话的多。看着刘小一路上摸一摸装苹果的袋子,小七就忍不住了,管他的呢,拿一个老板也看不出,也没规定自己只能送三斤,不能送两斤半。就挑了一只大的,看起来最好的,在附近的店家洗了拿给刘小。刘小不敢接,。这是自己好久都没有吃过的东西。久的自己都忘记是什么味道。爹娘在时买过两个回去,都是一家人分两天分着吃了的,
‘大哥,我可以吃吗?不是说这是用来换二哥回家的么?吃了,张老板会不会不放二哥和我们回家啊/’小小虽然想吃得要死。但比起二哥来。小小还是希望一家人都住在一起。久了别不亲呢。小七看小小坚持不接。就拿起苹果咬了一口。“小小,你看,哥也想吃了,忍不住就咬了一口,现在也不能送人了,所以,还是小小吃了吧。不过,得快点吃完啊。前面就是酒楼了。’但就是这样小小还让小七咬了几口才接了过去。说是哥哥吃了自己才吃。
到了酒楼,没有小七想象中的红火。不知道为什么只有几桌人,但规模还是满大。在这个时代。这个城里有个上下两层的酒楼,还算是大手笔的。
让人传了话,见了张记酒楼的老板。拿出苹果说明来意。只是脸有点僵。要不停的赔笑。老板不是好相与的人,一打照面小七就知道了。现在有急着带人走,商量到最后。还给了老板五十文,说是什么人才损失费。这才让人带去伙房找刘武。
小七这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这个‘弟弟’。比自己要矮上一些,有一米六的样子,十二岁有这么高,已经很不错了。眉眼也很端正。浓眉大眼,颇有几分男儿英气。只是现在尚小。没有完全显露出来。来日成了人,定是个美男子。
有了比较,小七这才想起自己,一米七左右的个子,相比刘武要单薄点,可也不是瘦,是小七喜欢的那种骨感,这几天洗澡,小七发现刘大的身材真的很好,只是皮肤黑些 。也不是真黑,是中国人的肤黄色,成天太阳下晒。不黑也难。要是让小七过上几天好日子。准保也能变白的。脸呢,五官每样都没有什么突出,但组在了一起,却显得每一处都恰到好处。难得的精致,小七是个同志。最会看男人的皮相。这样的自己要是走进同志酒吧。势必会成为焦点的。
第 13 章
跟着刘武进去拿棉被,刘武在看见自己后叫了声大哥就被刘小缠住了。刘小好久没见这个二哥,想念得紧。刘武想必也疼这个弟弟,见了自己没笑。见了刘小倒显出了他这个年纪孩子的心性,笑着咯吱了刘小几下就抱进了怀里。东西收拾起来也容易,也是两套衣服、一床被子,被单已经破成好几个窟窿。显然是不能要了。索性不要,一家三兄弟这才出了门。
首先去了衣服店,没有去布店,捡那最差的一人买上两套,一套没袖子的短打,夏天穿刚好。有个换洗的。一套袖子长的厚实些的,秋天穿刚好。都是最差的料子,有一下够得多,就以平均每套一百六十文买走。也用了九百六十文。
然后是去铁匠铺,在城里逛了好几家铁匠铺,见了几个老板。问了一个锄头的价格怎么卖。又是一番讲价,最后什么也没买的走了,弄得刘武、小小很不解。不知道小七要干什么。
小七想打几把镰刀,已经是早计划好了的。最后走进了一家刘记铁匠铺,简单的看了下铁器和价格。找来了师傅跟他说打个小东西。材料也用的少,找了个差不多的铁块给老板看。但是,自己要打的东西市面上是没有的。来找他打是想做比小生意。这个东西自己只给师傅这一家打造,刘师傅也可以自己打造了在市面上卖。但每个成品卖出去,自己要收二文的抽成。问刘师傅答不答应,说的刘师傅也拿不定主意,接还是不接这笔生意。小七又说,自己也姓刘,是山里刘家的村民,但是见老板也姓刘,是家门的人。这才选了刘老板合伙赚钱,只要老板听自己的肯定能赚钱
。
其实,小七带着刘武、小小到处去铁匠铺里问锄头,讨价还价拉扯一堆。就是在看这个老板人老不老实,会不会讲诚信。开始的几家老板人太油滑,有的心太黑,自己要和他们合作,那些人只怕卖了一百件只说卖了十件。自己也不会找个人看在铁匠铺里。所以必定要吃大亏,
选上了刘记铁匠铺,也不是看在是什么家门的份上,天下姓刘的人多了去了。小七不是什么坏人,也不是什么烂好人。之所以选上,是看老板是个老实人,店里的铁器跟其它店里的铁器价格相同,做工却细些,分量却足些。所以,自己可以赌一把老板的成信和人品。再差也不会差过前面那几个。经过一番的游说,老板同意,立了份字据,小七就告诉老板图样。和柴刀相同的向内微弯型,但不要柴刀那么宽、那么厚,那么长。只用柴刀的十分之一的铁,内里不象柴刀弄成锋利的刀口。而是一排的锯齿型。和老板商量过后,投放市场的价格是三十文。
这个东西制作不难,一经推广,市场卖的好的话。别的铁匠铺看一眼都能学会,肯定家家都大卖。势必会引起跌价,自己这个东西是收割稻子和许多农作物都可以用的。重在方便轻巧。农村人干活时会轻松许多,不似用柴刀那么累。
老板听了满眼放光,直夸这是个利民又可以赚钱的好东西。又问小七怎么知道这么个东西。小七说偶然在书上看到的,也记不起是什么书了。小七不会告诉老板这是未来世界里,农民普遍用的东西,甚至有的地方已经淘汰,在用收割机收割。只好赔笑的靠近老板,小声的说;‘我建议老板打出来找片野草地试下,包管好用,未来的一个月里,甚至一个半月,老板可以请一个靠的住的家里人看店暂时不接生意,至少是那种不怎么赚钱的生意。
一心的在家里打这个镰刀,也就是我要打的这个东西的名称。最好是能打多少就打多少,再派个靠的住的人去别的镇上,悄悄的采办铁块、铁片,大量生产时会抬高铁价。而市面上大量生产镰刀时,必定会跌价很快。
赚钱肯定会赚钱,能不能多赚,就看采办的铁块、铁片了。而且,你把镰刀推上市面要时间恰恰好,不要太早,也不能太晚。早了,你打的存货少了,还没大卖便被人偷师,太晚也不行,这个镰刀本来就是为了收水稻、小麦而专制的。眼下稻子都□田里一段时间了,而稻子的只要三个月到一百天就要收了,而这个镰刀要用几个集市日的推广和宣传。才能有效。因此,你一经推出就要做好广告。’
刘铁匠听得不住点头,看来读书人的点子就是多。但是,什么是广告啊,刘铁匠这样想也这样问了。小七忘记这是未来的词,只好解释道就是推广。叫卖。
因为这个镰刀没什么秘密性,明摆着的,一眼就看透。所以你推出的那天。首先要准备好二十把上了木头把子的镰刀,给别人试手,需要准备一大车的野草,同时,要在门口弄一个大大的木板。上面贴上红纸,写上最称手的收稻工具---镰刀、几个大字。找一个人在门口,见有人过来就割手里的野草示范。
第 14 章
再准备好几缸的茶水,最差的就行。因为农村人赶来集市多已口渴,也没时间上茶肆喝茶,进门你就上一大碗茶。更加会增加别人买。光这些还不行还要找几个人去集市村民多的地方。示范叫卖,不必多带镰刀,指给村民路线,让他们自己寻来铺子就成了。但是,我有点要求,凡是以后我带来的村民,老板要以二十文的价格卖给他们。当然,卖的那些抽成我也不要了。放心,老板,我不带别人,就是我们村的村民,也只十来户,老板不会吃亏的。也算是我给你出点子的回报吧,老板是个实在人,没什么犹豫就高兴的答应了。
这更让小七相信了自己选择这家铁匠铺是对的。小七问了老板如何称呼,老板说他叫刘满贯,以后小七可以叫他刘叔。小七定好两把镰刀。下个集市来拿。
小七这才有心情逛起集市来,卖猪得了两吊钱,买苹果花了八十文。衣服花了九百六十文,带刘武走花了五十文,已经花了一吊零九十文了。集市人真多。好些地方人挤人才能过。大家都从这个点奔那个店的,采办自己需要的东西。小七这才采办起来,买了两斤菜油四十文,一斤麻油三十五文,胡椒半斤八文。盐两斤三十文,这都是必须品,想起来要买几个筐子。刘武才说不用买了,自己会编。这个孩子跟自己话不多啊,以后得好好亲近。别落了个孤僻的性格。
小七又买了一斤肉,原本打算买两斤的,怕天热会坏。只又花三十文买了两斤板油回家练油。算算钱已不多,回头问问两个弟弟还有什么要买,都说没有了。看看几个人满手的东西。又花五文买了个篮子装东西。就往城门口的方向走,走了没几步小小就停下来不愿意走了。小七还在纳闷这孩子干嘛呢。
小小就说;‘大哥忘记买豆腐了,家里泥鳅都养了好几天了。大哥说了给小小做泥鳅豆腐汤的。’
对了,怎么忘记了这遭。小七一拍脑袋,这可是小孩惦记了几天的了。‘什么泥鳅豆腐汤?’刘武问。‘这个回家再告诉你’小七摸着两个弟弟的脑袋。还好,刘武没有自己想的那样反感自己的碰触,只是不爱说话。
四处找了,发现全是老豆腐,没有那种水豆腐,告诉小小可能做不了了,小孩嘴都扁了。五文一块,花十文买了两块。看着小孩子那样,小七只希望家里养的泥鳅都是特种泥鳅,跟穿山甲一样才好。
回到城门口,长伯和长婶已经回来,长生和长庆送里东西又去采办去了。还没回来,留下刘武、小小和长婶,小七又和长伯去买猪崽,又花了六百文买了个猪崽。送了个筐子装猪。看来这个时候还没有麻袋,真是不方便装稻子、玉米。都是用筐子和布袋。回去时,人已经都到齐了,一伙人浩浩荡荡的回家。小七算了下,卖猪的两吊钱,只剩下一百二十八文了。
回到家,天都快黑了。把买来的东西拿下车,豆腐用水泡着,明天再煮,今天就得把肉弄好。去地里扳了几个玉米,把肉洗洗一起炖了起来,小七把板油切好,“刘武,你去洗个干净的罐子来装油”。刘武应了声就出门去了。
把切好的油放入锅中,放上一碗水,盖上锅盖。用不大不小的火来熬。放上一碗水,是尽量的多炸出油来,太热的锅会吸油,蒸发出来的蒸汽大部分是水,而不是全然的油烟,出来的油渣也不会太枯。不然,没嚼劲还带苦味。把油尽量的铲进刘武洗来装油的罐子。放入少许的盐,再把油渣捞起来。把洗好的空心菜放进锅里炒就不需要再放油放盐了。
用猪油炒的菜就是和菜油炒的不一样,相较的比较柔和,口感也好,难得的,刘武还主动的给自己夹了一块肉。小七真的很高兴。虽然刘武的话不多,但毕竟是一家人,还是懂得关心家人的。小七一边夹了几块肉给刘武和小小,一边问刘武;‘小武,你不怪大哥把你带回家里来种田吧,家里大哥一个人忙不过来,大哥把你找回来是想平日里什么事有个人商量。小小太小,有些事他也不懂,你虽然年龄也不大,也是在城里待了两年的。又是在酒楼帮忙,过往的什么人都见过,见识也是有的,再者,我想把咱们家给长生叔家种的两亩田要回来,我们兄弟忙些给种了,不说卖,吃是足够了,不会天天喝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