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小心的往上,在齐胸的柴木中穿行。小小的惊呼声传来;‘啊,好多的栗米啊’小七应声看过去。真的好多啊,原来小小口中的栗米,就是野生的小板栗。现在这些长在枝头的板栗都裂开了口,露出里面红皮的栗子。这些满身是刺的野板栗,个头比家种的板栗要小上许多。但吃起来味道却胜过家种的板栗许多。不但吃起来更加的香甜,口感也没有板栗的那种坚硬的感觉。小七边采边吃,因为这些野板栗都是灌木丛的方式生长。而且是多年生的植物。所以小七也就连枝带叶的一起折下来,上面有些裂了口的,小七三兄弟就把外皮再撕开点,拿出里面的栗米就扔进口里。边吃边采。没裂口的板栗,里面是绿色的,口感会更香嫩,但要小心这些的刺。刺进肉里也不好找,因为刺本身就是浅绿的小刺,刺进肉里也不好找,还会有火辣辣的痛感。
小七越采越高兴,多采点回去还可以留起来,水煮着吃也好,炒着吃也行。还可以连刺球一起丢进火里烧,剥出来的味道更浓郁。越采就越往上走。小七却发现了又一个惊喜,是猕猴桃,当然也是野生的。上面挂满了猕猴桃,这个营养价值也很高。虽然个头都不大,但是不用钱买的,再小小七也高兴啊。带着刘武、小小一下子把一大丛的猕猴桃全摘了。本来打算多打点栗子的,这回全用来装猕猴桃了。
第二天,三兄弟继续进军人心坡,这是个因形得名的山坡,进入坡口小,往里走越来越大。中间有个小山峰的峰尖把坡底最大的部分分成两个山坳。走进坡底就象走进了一个人的心里。这里是座杂木山。
左边是的前坑栗子山的背面,右边的山又连着进刘家山的这一面。两边的山上全是高大的杂木树,多是水栗树和株树。浓密的叶子,四季长绿的。所以树底常年不见光,里面黑不溜秋的,矮小的灌木丛和杂草无法生存。从外面看整座山,绿意沉沉,满目生机。走进树林里,下面一片死寂。枯叶的腐烂之气扑鼻,小七怕里面藏着什么毒物。只得原路返回,在出口的矮山上打了很少的一些栗子。这里的山,也讲势力的。一座山的两面,树木、环境截然不同。
而望水垅的情况又不同,松树、杂树都有。而且稀疏,于是树都粗矮些。中间夹杂各种各样的灌木,一直连着小七屋后的小山。望水垅的山上却因为树木稀疏。灌木丛却长的很好,春夏之季,这些矮小的灌木丛下长满了野蘑菇。最多的是石灰菇,白色的,一长就是一大片,长势汹涌。吃起来口感不怎么样,一般都是用来晒干了,做干菜吃。
然后是胭脂菇,整个蘑菇的表面是胭脂一样的红色,非常的漂亮。口感也很好,但不是顶好。再来是油菇,这个好,没长开时是一个个秆子上面一个光溜溜的圆球。颜色接近茶树菇。长开了就象是一把伞,这种蘑菇和别的野生蘑菇,不同就在于它的表面是光溜溜的,仿佛上面有层油,所以称之为油菇。然后是绿豆菇,这种菇的口感极佳,多长在松针腐烂的地方。松针却没有叶子易腐烂。落地后蓬松的堆在一起,容易风干,所以绿豆菇长的不是很多。而且它不喜潮,不喜欢长在象石灰菇喜欢的荫暗处。喜欢长在山岭尖上等地方,透风好,日照也多的地方。表面是白色里,夹杂大大小小的绿色斑块、圆点,大如红豆,小如绿豆。称为绿豆菇。
还有一种极少见的,称为南瓜花的蘑菇,地上一长就是一长串。它长的不是一丛,而是排成一串串的。长的周身嫩黄,象南瓜花一样的颜色形状。个头很小,口感算是野生蘑菇里最顶级的了。只是数量少的惊人,很少见到。
还有一种毒蘑菇叫高把叁,个头奇大,杆子奇高。白色、花色不等。但表面长满了沙粒一样的粗颗粒,让人看着就不舒服。往往见到了就给它一脚,踩个稀烂。
第 33 章
十月是个收获的季节,虽然那些各种味道的野山菇没有了,但是红的带紫稔子,一丛丛的,甜中带酸,很是开胃可口。还有一种成熟之后为淡黄色的,吃起来甜甜的、粉粉的,没有紫色的脆,口感也不错。
再有就是当地一种叫饭迷的东西,小七也不知道是哪两个字,反正刘武和小小是这么拼的,发音就是饭迷。山里的孩子对山的知道、了解,是很全面的。有好些都是刘武和小小告诉小七的。这个饭迷也是齐腰高的灌木丛上长的。叶子细小椭圆,长出的果实黑紫色。和小七前世商场里卖的黑布伦一个颜色。一串串的长在一起,吃进醉里,香甜可口。也是粉粉的不脆。
野柿子就不说了,半人高一人高的不等,东一棵西一棵的藏在树木、灌木丛中。但是在这个时候,它那橙黄色的颜色昭示着它即将成熟,出卖了它的藏身地点。有些已经被村里的小孩子摘过了。但还是有些藏在丛林深处的被小七们找了出来。
最口,当然是去趟刘家山了,踏进山脚下的那片松林,树底下已经积了一片松针,随着天气逐渐加凉变冷,这些松针会铺满脚下所有的地。往上走又到那片山茶林,这些野山茶上面挂满了山茶果,颗颗都很大很饱满。如果现在的人懂得用茶籽炸油的话,这么一片的山茶能炸多少油啊。
再往下是那片花地,现在都长成深绿的叶杆,上面挂着些种子。天气变冷后,这些植物都会枯死。只留土里的根。准备明年的发芽。再一次的灿烂盛放在蓝色的天幕下。
前面的桃子,已经没剩几个了 ,早些时候,八月的中下旬时,附近的孩子和村里大些的孩子就来采摘过多次。小七知道这些野生的桃树结出的桃子,个子不如家种的大。成熟期也较晚,更主要的是味道不如家桃,熟了也是甜甜酸酸的,有的酸,有的还苦。有些树上还挂了些,有的被鸟雀啄过,有些都熟透腐烂风干在枝头。叶子已是黄黄的一片,凋落了不少,只余枝头的那一抹绿。
再往上,野山椒,野花椒都已成熟,小七农活忙进忙出的,中间自己来采过几次。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来过了。花椒许多的果都裂开了,里面的籽都落到了地上,只剩下干瘪的壳。还能采上一些,回去选一选,还能选出不少。
山椒呢,有些也是黄透自己掉落进地上,小七这次准备来个大扫除,全部弄回家。把树上的都摘光,把掉在地上还没有腐烂的都捡走,别浪费了。回家晒点、泡点、留点,就会将它们全部解决。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小七再次的看向山顶那片植被、矮灌木处,问刘武和小小;‘你们知道那上面有些什么吗?’小七上次看了一眼,由于怀里兜着一包野山椒也没上去过。小小忙答;‘上面山尖上全都是稔子,一大片的,我们上去的少,山高又陡,稔子在家附近的山上都有,就没人愿意爬那么高的山来摘。’
‘是啊,虽然这山尖上的稔子长的又大又多,但是村里的孩子也来的少,山高路陡的。其实,他们只要往附近的山里一钻,多的是填他们嘴的东西。’刘武也对小七说,但,小七还是想借这次机会看看山的全貌。
领先朝山顶往上爬,一大片的藤蔓植被,之中有条小路往上,许多地方已经给藤蔓缠在了一起。要从上面踩过或是跨过。小七看见有一些八蒿,也称作野百合。这种植物开出的花朵和百花大小形状一样。只是只有一个单调的白色。但它埋在土里的根却可以入药,长的好象蒜瓣一样一片片的,包成一个圆形。可以入药,还可以做药膳。回头倒可以挖些,只是比知道药铺收不收,价格怎么样。还有许多的沙参,那是多的不得了。小七前世的村里也有人挖了去卖,只是价格不高,但是一天却可以挖很多。
再往上,小七发现了一棵两棵的何首乌,这种植物的叶子很好认,和家里种的红薯的叶子很象,也是一棵一簇的,只是没有红薯那样爬的到处都是。小七兴奋的刨了几棵,发现都还没有长出何首乌。嘴里呢喃;‘怎么会没有,怎么会没结,应该没认错才对啊。’手里也不停的翻找。目光却往更远的地方寻找,希望可以再找到几棵。
‘大哥,你找什么啊。’刘武问小七,小七边找边回刘武;‘我在找我刚才拔的这个东西。’‘那有什么难找的,就山脚下,水库那里的牛角冲和水季冲里都有大把的你找的这个东西,年年死了长,长了死的。都不知长在那两个山沟沟里多少年了,不过,那两个山沟沟里经常有野猪出没,平常很少有人去的。’
小七惊喜的回头,‘那里真的有好多我找的这个吗?这个地方还有野猪啊?’发达了,发达了,小七心里盘算着得赶紧的去趟城里问清楚药铺收不收这些草药,收的话也是一笔收入,野猪是不敢想的了,现在又没有猎枪,想要捕获它们显然不可能。它们的攻击性那么高,杀伤力那么强。
就是在小七前世那么发达的年代,也是八、九上十个打猎的,扛着枪去打野猪,见到了野猪也是不敢贸然的打的,不然,野猪受了伤是会冲上来咬人的,听说一口咬到肚子上,人的肚子就会少半边的。
小七光是现在假想着,心里就一阵发寒。摸摸自己的肚子,还是有整个肚子的,想多赚钱,只有想别的法子了。现在手上也余下了一些钱了。安黄鳝、镰刀的。镰刀收取的分利,虽然现在也没有多少钱了,有时几十文,有时上百文的。还真让小七说对了。刘记铁铺一推出,陆续有几个铁铺也制作出来卖了。古代没有什么产权问题。只能看着分利的钱越来越少了。就这样,小七也存了四、五吊的钱了,现在,镰刀的分利指望不上了。田里也都栽上了油菜,哪里还能安黄鳝。村里的几口池塘都有村里的人不时的安放竹笼子。小七也不去想用它进帐了。但也不能坐吃山空,得想办法,一点点的赚钱,存钱。要买牛,买车,房子也得盖大的。还有猪圈,鸡舍什么的。那个猪天天关在房子里也不行。房子里气味不好闻不说,小七担心哪天房子会给猪拱垮了。小猪已经长到七、八十斤的毛势了,过年的时候也长不了多少。可能杀不了了,到时候,肉也得买,又是一笔大开销。
第 34 章
人不能歇,要不停的忙,不停的干活。休息一阵子,会把人的骨头都歇懒的。小七不能歇,整个家还得自己去带领呢。
爬到山顶,入目是一片片的稔子,小七只能望而兴叹。确实是又大又甜,可惜也只能看不能采了。篮子、筐子都已经装满了。是没有地方装这些吃个闲嘴,做零食吃的东西的。
站在山顶,小七向山里刘家的背面看下去,山腰山底全是高大的南竹。那么大一片,如果每年没人去砍伐,不过几年,规模会发展到如何巨大。刘武说;‘山下是高家村,村里人都姓高,我以前跟着爹娘来过,村里到处都是梨树,村后全是竹林。城里一到梨出来的时候,卖梨的全是他们村的人,还有卖竹器东西的人,基本上都是他们这的人,个个竹器手艺都好。’说完,看看小七手上的篮子,好象有点觉得无法和人家比,拿不出手的不好意思。小七望着这个大弟说;‘小武做的也很好,哥就用的很顺手,很喜欢。小武可能做的没高家村的人做的好,但咱们又不准备卖,小武会编这些,家里不用出钱去买,大哥就很高兴了,小武是很棒的人。’
小七举目往右,一大片的树林从山腰连绵向远方,不知道要连去哪里,小七不知道又是连到哪个村子的山头了。太远了,小七不准备涉及那个地方。
接下来的几天,小七带着两个弟弟到各家各户的油菜秧地里收集油菜苗子。收集回来之后,又去给长生叔种过的田里栽。总算把那两亩田也载满了,只是秧子,大大小小的一点都不齐作。忙完这几天,小七在又一个赶集的日子,带着两个弟弟去买衣服。天气越来越冷,上次买的那一套长袖,早已穿了起来。现在每天早起,都能看见草尖上有些白霜,不是很浓,想必大霜也快到了,山里村子里的草地、树木会慢慢的,枯死的枯死,落叶的落叶。北风一来,山野田地间,到时只剩下松树、水栗树、株树这些长青的树木和一些特别的灌木丛可以看到绿意,漫山遍野一片树干的灰败色。
这次去集市,小七三兄弟各买了一套厚实的长袖子衣服防寒。也买了一身棉衣,棉衣很贵。这样六套下来,两吊多的钱就不见了。小七心疼归心疼,也知道人活着就是挣钱花钱的道理。不可能挨着冻的去存这两吊钱,想方设法的挣回来就是。
又去了趟药铺,小七一直记挂着的。问了刘家山上发现的那两样东西,野百合似的八蒿八文到十文一斤。何首乌就贵点,有十几、二十文一斤。如果成了形的那就另开价了,十吊八吊钱一只,二、三十两银子一对,也是有可能的。听的小七心里直发痒,但也知道能成人形的何首乌是经过成百年的生长才能长成的。
最后又拐去了刘记铁铺,这回只收了几十文的抽成,小七来也不主要是为了收抽成的钱,稻子已经收割,镰刀也没有什么人再买了。该买的已经买过了,明年可能会再卖一些,但小七不打算再来收抽成了。小七和刘叔说了,明年就不收抽成了,但今年的还是要收到过年为止。因为今年家里日子实在难过,小七准备从今年过完年,明年就发奋的拚命找钱,能想的法子都用上。刘叔答应,到过年让小七再来收一次,都给小七攒上。小七又挑了三把药锄,回去挖草药总不能扛着把大锄头上阵。
回去的路上,小七琢磨着想买头牛,问了下,小牛得五、六吊钱呢。稍大点的得七、八吊钱,小七本来有五、六吊钱了,可买衣服用了两吊,只剩四吊了。自己一个小孩子家家的逢村里人去借钱,一下子就是两吊,估计没人会借。但完草药是一定要用牛车拖去卖的,但这个事,小七现在还不想张扬出去。不然家家户户都去挖,刘家山虽然有点地方 ,可也禁不起一村的人去挖。小七想,回家先让刘武编几个大筐子,自己三兄弟天天去挖草药。早起、天黑了再回来尽量不让人知道。回来就全部分开装在几个筐子里。多了的时候再借村长家的牛车用一次,不用爱赶集的日子,平时药铺天天都开门,这倒可以利用。
和村长家说好到时候要借他家的牛车用一下,村长问小七干什么用?小七回是想卖些玉米,再换些东西一起拖回来。村长长伯也没怎么细问就答应了,现在牛是闲下来的季节了,又不是赶集的日子,借车很容易就借到了。
小七心想不是自己不仗义,实在是自己家目前是村里的特贫户。这个挖草药的事还是能瞒一段时间就瞒一段时间吧。由于想出这个卖草药的法子,又以买牛为目标激励。三兄弟干起来特别有劲,小七、刘武就不说了,连小小起早贪黑的干,也没叫过一声苦。每挖出一个八蒿的根,三兄弟都笑眯了眼,每挖出一个何首乌,三兄弟笑的更欢实。只是家里也堆了几筐的何首乌、八蒿了。小七还没挖出一株成了形的何首乌,这难免让小七有点泄气。小七问药价时也问过,何首乌这个东西张了三、五年,把它的根挖开,什么都不会有的,一定要几十年,上百年之后才会长出何首乌。可能几百年的才会成的了人形。
小七估摸着明天就该去趟城里了,到时候砍些树枝盖住筐子,不让人看到。小七决定到时候天蒙蒙亮就带着两个弟弟出发。今天再挖最后的一点吧,也别太贪心。到时候可能会装不下,水季冲里面的何首乌差不多被小七三兄弟挖完了。好在也没碰见野猪,可能跑到别处打游击去了吧。小七喘吁吁的找了棵树,在树根处坐下。招来刘武和小小,小小过来人没坐下就说要小便,小七让他挪开几步尿。小小往旁边一棵树的树根处走去。尿完小小看见地上有一棵何首乌就说;‘大哥,这儿还有一棵呢。’小七看过去,是有一棵,长的叶子稀疏,分枝都没几根,一看都是没长几年,又因为头上的树木遮了光线的缘故,里面肯定什么都没有。
‘算了,小小,你也累了,过来歇会耳吧,咱们今天也不差那么一棵。再说了,那个样子也不象长了何首乌的。’小七无力的说,累的。小小回来摸了把药锄又过去了,边走边不忘对小七说;‘反正就两步,我去挖几锄,看看长没长东西。’
小七也没心思去管了,没隔两步远,想必也不会出什么事,就把身子尽量的靠在树干上养神。刘武也靠在树的另一边,歪过头把头搭在小七的肩膀上。找个舒服的地方打盹,小七没睁眼的咧开嘴,自己的这个大弟终于向自己敞开心扉,和自己无所顾忌的聊天、干活了。
还没眯上两眼,小小急声的叫开了,小七睁开眼起身的瞬间,脑子迅速的想到,莫不是小小出了什么事,难道是野猪来了?站起来一看,小小停下药锄急切的朝自己和刘武招手呢。小七左右看了看,哪里有什么野猪,野鸡都没有一只。
‘怎么了,怎么了,我看看。’小七随声赶到。吓了小七一跳,心跳都少了半拍。好大一对何首乌啊,虽然还没有完全从土里挖出来,但却已经可以看出来是成了形的何首乌了。小七忙看有没有损坏,还好,小小聪明,挖了几天的草药,还是知道不去伤到这样的灵物。小七慢慢的挖,何首乌一点点的现形。最后,小七小心的把它们从土中取出来,真的是对何首乌,一男一女,就象是捏泥师傅捏出的两个泥人一样。有模有样的,小七生怕一松手就让这灵物给跑了,传说这样的灵物都成了精的。小七又不敢用力握着,怕给弄断了。知道传说都是假的,成了精可以跑就不会给刘小挖到了。但是握着何首乌的手心里却是一层的汗,有兴奋、有紧张、有担忧、有害怕。
一时间,各种感觉涌上心头,最后,只希望明天可以用它卖个大价钱,到时候要好好的猜猜老板的想法,以免吃了亏。
第 35 章
一夜过的都不塌实,梦里一会儿那何首乌成精跑了,一会儿又梦见在路上给一伙人给抢了。醒几次总睡不塌实,想起来再看看,小小却问小七起来干嘛?小七说不放心,想看看何首乌。小小说;‘别起来了,我刚才已经看过了,还在箱子里用衣服包的好好的呢。’小七这才放了心,不免失笑,看来担心睡不着的不止自己一个啊。
真是穷人家的命啊,陡然挖到一对成了人形的何首乌,就象是前世的自己突然会中了彩票一样。让巨大的面额弄的心里不塌实。第二天天一亮,小七就和刘武把草药搬上车,用准备好的树枝盖上。牛和牛车都是昨晚就借好了的,天刚泛白,三兄弟就出了门。
进了城,直奔药铺,八蒿一百三十几斤,个头都不错 。加上堆积了几日,水分也干了不少,一番讲价,老板给了八文的价格,也有一吊多钱了。然后是何首乌,这个有两百七十几斤,因为个头大,重量重,老板也给出了十六文的价格。光何首乌就卖了四吊又三百二十文钱。刘武和小小都很开心,但都还是很紧张,重头戏还在后头。小七又拿出故意带来的一只沙参,问老板这个收不收,老板看了一下,给出五文的价钱。不是很理想 ,但是刘家山的山野间这种野沙参实在太多了,长的有点象蒲公英的样子。但会长出齐人腰的杆子,上面开满象野菊花一样的小黄花,结出的籽就和蒲公英一个样,毛茸茸的一个团,风一吹,漫山遍野雪花似的飞舞。
可能就是刘家山普遍生长的植物。最后小七说有点东西给老板看,但这里不方便,能不能找个方便的地方说话。老板看了小七几眼,又看了看小七手上的破衣服包。就不太情愿的领着小七进到了药铺的里间,放置药材的地方,小七让刘武到外面守着牛车,别弄丢了。
这才拿出了一只何首乌,老板的眼睛就亮了下,小七问多少钱,老板说十五两,小七说不行,得加点。药铺老板把何首乌拿来翻来覆去的看了个遍,就放在了柜台上。口里说;‘那这样吧,小兄弟如果一心想卖,我就加些,二十两成交怎么样?’小七眼也不眨的看着老板,开口就是三十两;‘三十两不说二话,老板你也看见了,我这个可是成了形的何首乌,极难找到的。为这我差点把腿摔断才弄到的。你看个子怎么大,比我弄来的不成形的大多了,老板你也看见了吧。’老板忙陪笑道;‘我也知道你弄来的不容易,可是那价格,二十两已经是高价了,你不信四处去问问,我给饿价格绝对公道。’小七心想,你公道不公道我不知道,但从你不时溜眼看一眼何首乌,以及你开始放何首乌到柜台上的那个轻柔动作,证明了你很宝贝这么个东西。所以,小七才敢要价三十两。
小七做了个往回收何首乌要包起来的姿势,老板忙上来拦着。老板说;‘别收啊,有话好说,小兄弟,我咬牙二十五两收了怎么样?’
‘三十’小七二话不让,老板口里说贵了贵了,可就是舍不得松手,最后还是依了小七。
‘三十就三十,我就当赔上几个钱,买个心爱之物回来放着,也别叫人说我这个药铺没有什么货真价实的灵药。但是,小兄弟,你把手上的另一只也拿出来吧,我今天亏点,一口价,六十两收了这一对何首乌。’
小七笑着对老板说;‘看来也瞒不过你,我这是还有另一只何首乌。但是我要八十两银子,才卖给你,我本来是想卖八十两银子的。图个八八,你发我也发的彩头。’小七知道药铺老板可能听不懂自己前世的吉利数字话。但还是说了;‘看在老板人不错,就一口价八十两了,你要是不想要,我马上抬脚走人。去第二家,要是实在没人要。咱三兄弟也当一回富贵人,把这对成了形的,难得一见的首乌煮了吃了,也尝尝是个什么滋味。’小七说话时特别加了‘成了形’‘难得一见’这样的词,而且特别在这两个词上加重语气来刺激老板。
老板一幅割舍不下的样子,但还是答应了下来,一起给了小七八十五两银子。本来是有八十五两又四十文的,小七也就不计较那四十文了。虽然要挖几斤的何首乌、八蒿。生意还得要做的,自己也不是就卖这一次药,给彼此留个好印象是有好处的。
小七知道,老板说是把这对何首乌留在铺子里,只怕也只是片面之词,压价的一个手段,怕自己再度抬价。小七反正只认钱,管他那对何首乌明天在哪里。小七心里也明白,那对何首乌会在老板的手里十倍、二十倍的翻价。或许到了别人的手里又成了百倍。因为老板和那些人都认识有头有脸,甚至大有来头的人。小七穿越过来的人,哪里会认得那些富贵的人。卖得八十两已经很不错了,八十两对于现在的自己,好象就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个馅饼,属于意外之财,又是如此的来的及时,雪中送碳。
小七买了一堆好吃的东西,奖励刘武和小小,一来为了给两个弟弟更大的干劲,更大的动力。二来也是看两个弟弟没吃上什么好东西,心疼他们。什么酱鸭子、酱肘子,肉、鱼都买上一点,糖葫芦,瓜子、花生也要买,给小孩当零食。小七觉得自己有点暴发户的样子,一下子又用去了一、两百文。但是,管他呢,有钱不用是傻子,刘武长大成人讨老婆还要好几年,刘小更加。而自己却不可能了,穿越到这个时代,生活变了、身体变了,但有一点没变,灵魂没变。小七依然清楚的知道自己喜欢男人。再说了,这个家里现在自己说了算,吃点东西不算什么。
去布庄买了几个布袋子,最差的那种。可以装点什么东西,关键是挖草药,卖草药时携带方便,不似大筐子,那么不好携带。但小七觉得就这最差的布袋也是很贵。真的不如自己前世时麻袋的便宜好用。
第 36 章
回去的话,得和村长商量着买牛了,也可以公开挖草药去卖了。只要和村长去说了,别人家也会去效仿的。但公开得迟两天,小七心里还有点小算盘,牛角冲的何首乌还没有去挖过,小七想先大致的过一遍。怕再有棵成了形的何首乌。让别人挖了去,小七怕是心里会不舒服,自己过一遍再说开,也是天经地义的,谁都为自己好。
买牛的事也不能太急,先打听打听周围谁家的母牛有没有带着小牛的。如果合适的话就可以买了,虽然现在自己也有几十两银子了。但也不能一下子显摆出来,让村里人看了眼红,严重的可能导致以后相处的不和睦。
小七的打算是先和村长商量买牛的事,再和村长借个二、三百文的,然后,到村里的各家说说这个事。都开个口借,别人借不借那是另一回事。小七也不是需要借钱买牛的,只是要让人认为小七这牛,是用了自己家所有的钱,加上村里许多户人家借钱买来的。如果买牛,小七想买头大点的,估计得七、八吊钱吧。一下子突然拿出这么多钱,村里人会想不明白的。到时候说什么的都有,小七怕听那些闲话。不是不可以解释,但古语有云;钱财不露白。自有它的道理的。人心隔肚皮,谁也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
小七这样做,只是想给自己少点麻烦。再者,自己穿越过来才几个月,在村里人眼中自己还是那个刘大。转变的太突然,也不是好事,毕竟自己靠的多是从前世带来的记忆和知识。不是上过几年私塾的刘大可以比的。
第二天,小七三兄弟向牛角冲进发,去时不、满腔斗志,两天下来人都焉了一大截。人就是这样,在没挖到那对成了形的何首乌前。每挖出一个首乌,小七三兄弟都觉得又挖出了几文钱。但在挖出了成了形的何首乌之后的现在,小七三兄弟只想挖到成了形的何首乌。每每挖出首乌,见是没有成形的都难免有些失望。小七知道这是个心态问题,只能慢慢的调整了。
两天差不多把牛角冲的首乌都翻的七七八八了,再也没有挖到成了形的。小七开始还专找那种叶稀藤少的,后来又找叶多藤多的。都以失望告终,但家里的首乌也积了两百多斤了吧。看起来和上次的差不多。晚上,小七带了一根何首乌,一根野百合的根,一根沙参去了村长的家里。
‘长伯。我今天来找你有两个事。一是我手里的这个东西,我问过药铺了。都能卖上几文,十几文一斤的。这个是何首乌,叶子象红薯一样的。’村长接过小七手里的首乌看了看;‘就这么个黑坨坨,能有十几文一斤?’
‘对呀,只是我们这里不多,我也挖了一些。’小七又拿起沙参和野百合的根‘这个叫沙参’小七扬起左手,‘这个是野百合的根’村长都看了下,‘这两个东西我们都知道,不到处都长着呢吗,就这个也能入药,也能卖钱了?’
小七再三强调;‘长伯,你不知道,我特意去药铺里问了,人家给了这个价呢,长伯,您要是有时间,明天跟我们一起去挖吧。今年如果大家都一起挖的话,明年就不会再有挖的了。恐怕得好几年才能有挖的了。’
小七不能解释这些东西都是多年生的植物,挖过了就不会再长了。特别是何首乌,如果村子里的人都效仿自己。何首乌在往后的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或许都见不到了吧。
村长刘长天就纳闷了;‘小七啊,你个小子怎么病过之后,我发觉怎么象变了个人一样,知道那么多东西。’这话让小七一惊,从自己醒过来后一系列的事。镰刀、蛇毒、到现在的草药,都不象平日里刘大的所为。但是小七只能用一个理由来解释;‘长伯,您瞧,小七是您从小看到大的,再怎么变也还是小七啊’边说边用手捏着下巴左右摆给村长看。
‘我当然知道你是小七了。’这不是废话嘛,村长觉得;‘我只是觉得你病好了,脑子也好使了,知道很多东西。’
小七继续打哈哈,‘长伯,我也觉得病好后,脑子好使多了,常常脑子里会出现一些书里看到的东西,就拿这个何首乌来说。前些时候我到刘家山上转转,就看见了这个。然后,脑子里突然就觉得在哪里看到过,好象在什么书上。好象叫什么何首乌吧,那次我去药铺问了,确实是这个名,老板还问我有没有卖的,他收呢。’
把一切村里人不知道的都推给书本是最好的,反正他们读的书不多,无法考证自己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