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儒道至圣

儒道至圣_分节阅读_1018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致谢,这就是自己提前拜访的好处,若是没有事先见面,这位老先生必然公事公办,绝不会多说一句。

    等万向朝离开,方运继续选课,直到选完二十四门,至于三科实战课不需要选,人人都要参与。

    选完最后一门课,方运走出来,就见圣墟好友与景国学子一起向自己挥手,一起向自己走来。

    “方虚圣,您太厉害了,竟然选了二十四门,整整是我们的三倍。”

    “不愧是人族第一才子!”

    众多读书人的目光里充满敬仰,圣院的课程可不是普通学堂的课程,每一门都需要极大的精力,而且必须要学透学通才能得乙等。

    崇文院乃是人族最高学府,但是,只有少数读书人才知道,每年被崇文院退学的学子有几十人,哪怕是孔圣世家的学子若完不成课程,也会被退学。

    “你吃得消吗?”李繁铭皱眉道,大兔子仰头担忧地看着方运。

    与方运关系最好的这些人,没有一人高兴,反而都在担忧。

    “我心里有数,这些不算什么。”方运道。

    “你……没有必要如此拼命。”韩守律叹息道。

    方运微微一笑,道:“亿万妖蛮就在前方,越来越近,我不能回头看,只能向前,再向前!”

    众人本能地看着方运,看向他的身后。

    “是啊,您不能回头看,您身后的人太多太多……”

    方运笑了笑,道:“选课完毕,我要回去修习,学堂上见。”

    方运说完,向门外走去。

    “我们,都站在他身后……”李繁铭喃喃自语。

    “我……要多选一门,我还有时间可以挤一挤,大不了少睡一个时辰!”

    “对,咱们进士每天就算睡两三个时辰也不伤身!”

    “我也多学一门,技多不压身嘛!”

    “来来来,大家一起讨论讨论,帮我看看我应该选什么。颜域空,你是半圣弟子,眼光独到。我主修兵家,选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和《吴子兵法》,第四门理当选什么?我觉得学新半圣的兵法比较好,我非常崇拜半圣陈庆之的兵法,但我性格却与他相去甚远,怕是难以悟通……”

    选课房的庭院中,变得热火朝天。

    大学士万向朝站在庭院一角,看着正在热烈讨论的新学子,露出欣慰的笑容,随后望向空荡荡的正门,方运的身影刚刚消失。

    “不愧方虚圣,不愧天下师,狮首牧者,人族有望,人族有望啊……”

    方运回到住舍,沉思片刻,望着窗外,喃喃自语。

    “每日只睡两刻钟就够了。”

    说完,方运从吞海贝中拿出一片薄如纸张的东西,如玉似骨,表面七彩流光,赫然是七色玉参切片,直径近两寸,价值与延寿果等同,固本培元,补血益气,吃一片足以让常人一年不眠不休且身体更加健康。

    血芒界的七色玉参足有三百余支,而且还会慢慢增长。

    服下这片七色玉参,方运神入奇书天地,开始修习。

    (。)

    第1396章 苌弘院

    本书籍由 qgkan520/ 提供下载

    清晨离开家门,方运带着两颗虚楼珠前往崇文院的学堂。`

    第一堂课是《春秋》,但方运却先去讲授《孙子兵法》的兵家课堂,提前放好从龙宫得来的虚楼珠,映照八方,记录学堂内生的一切,然后再去上《春秋》课。

    下了课,方运快步离开,取回第一颗虚楼珠,然后把第二颗虚楼珠放在要讲授《韩非子》的法家课堂上,带着第一颗虚楼珠前往《礼记》课上。

    在《礼记》课上,方运一心二用,一边听《礼记》教员教课,一边手握虚楼珠,神念进入其中,在幻象课堂中学习《孙子兵法》。

    和之前所学的众圣经典相比,圣院教的内容更加晦涩和深刻,一些地方甚至涉及圣道边缘,哪怕想破脑袋也未必能领悟,只能暂时死记硬背,然后慢慢消化。

    下午的第一堂课更多,方运只能听一堂课,另外二颗虚楼珠分别放在两处课堂,同时记录两堂课。

    上午四堂课,下午六堂课,晚间两堂课,到了晚上九点多方运才回家。

    回家之后,方运与家人闲聊一刻钟,然后进入书房。

    方运神念进入奇书天地,虚楼珠开始以十倍的度播放一堂课,在奇书天地中,方运的思维远外界,所以不到两个时辰,他就上完今天所有的课程。`

    之后,方运依旧留在奇书天地之中,脑海浮现今天所学的一切,开始复习,标出重点和疑问,把疑问归类,到时候传书给各科的老师,会得到答复。

    复习完后,方运又预习明日的课程。

    预习完,方运进入文宫偏殿。

    成为血芒之主后,文宫生变。多出一处偏殿。

    这处偏殿最大的特点就是虚实相生,神念明明只是精神力量,在文宫中本来无法修习实战技巧,但进入偏殿后。一切的修习成果都会等同在外界修炼,神与身相应,效果极佳。

    方运一心二用,神念在偏殿修习舌剑与战诗词技巧,而本身则持笔铺纸。开始书写。

    方运动奋笔疾书,运笔如飞。

    一直到太阳升起,方运才停笔,开始在书房里走动半刻钟,然后又开始学习,快要吃早饭的时候才去睡觉。

    一觉醒来,只过了半个小时,方运离开书房去吃早饭。

    吃过早饭,方运匆匆离家,继续上课。

    日复一日。方运以自虐般的方式学习。

    不过几天,无论是老学子还是新学子,都知道了方运的学习方式,哪怕是宗家甚至雷家之人,也无人对此事有半句负面评价。

    文榜以混乱著称,所有人都可以肆意泄自己的情绪,甚至经常有人以隐晦的方式批判一些众圣经典的内容,可对于方运这种疯狂学习的行为,所有人三缄其口。

    一些杂家和反巾帼社的圣院学子前些天串联起来,准备利用各种手段打压方运文名。但崇文院正式开课几天后,九成的人默默放弃之前的计划。

    圣院的学风出现细微的变化,尤其是新学子,远远比往年的新学子更加刻苦。

    经过冬天的蛰伏。圣元大6的文会逐渐增多,成为读书人娱乐的主要方式。

    方运建造巾帼书院之事,一直是读书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过半的人表示反对,只有极少数读书人站出来表示支持与肯定。

    儒家与法家的反对声音最为激烈,但墨家之人比较支持方运。

    当年各势力与礼殿联手绞杀巾帼书院。众人本以为此次圣元大6也会掀起一阵圣道风暴,让方运元气大伤,哪知礼殿一直没有消息。

    直到寒食节那天,才有人隐约传出消息,虚圣有自建书院的权力,而且人族任何礼法都没有明文规定不准建立女子书院。若要再次封禁巾帼书社,需要礼殿阁老全票通过。可是,有多位阁老犹豫不决,封禁巾帼书社一直无法通过。

    但是,还有人传出消息,礼殿之所以没有封院,是因为血芒阁要组建试验性质的法殿,按照方运的计划,会邀请礼殿之人参与立法,削弱法家的影响力。若是礼殿此刻反对方运,以后在法殿很可能失去话语权,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礼殿只能妥协。

    礼殿认为男尊女卑,刑殿亦如此,不过对法家来说,建立女子书院对礼殿的打击更大,所以刑殿并不出手干预。

    还有一些人认为,方运早就想帮巾帼社,之前一直在针对礼殿与刑殿布局,现在时机成熟。

    礼殿乃是人族最为保守的力量,连他们都没有全面攻击方运,各大势力也全都偃旗息鼓。

    书法院向东圣阁提交议案把颜体列为人族必学楷体之一,但受到巾帼书院的影响,此事被暂时搁置,不知多久才能有定论。

    有关巾帼书院的处理,引了种种猜测,有人认为事情已经过去,方运安然度过危机,但还有人认为现在礼殿只不过是避其锋芒,一旦方运失势,礼殿必然会展开反击。

    清明节过后,草长莺飞,天气变得暖和起来。

    杨玉环与苏小小正式加入巾帼社,参与巾帼社的运行。

    受到方运影响,圣院的新学子全都陷入了狂热的学习氛围中,崇文院的先生们格外高兴,就算方运经常把虚楼珠放到讲台上他们也不以为意,甚至偶尔对着虚楼珠开方运的玩笑。

    不知不觉,到了送春文会的日子。

    崇文院的学子们上完一天的课,饥肠辘辘赶往文会现场。

    方运最后收走放在《孙子兵法》课堂的虚楼珠,没等离开就被兵家的学子们叫住,一起结伴前往苌弘院。

    方运之所以要参与这个文会,也是看出来圣院很看重送春文会,在苌弘院举办就足以说明一切。

    人族各书院、文院、学宫或书院有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给内部的一些重要的院落或大殿起名,都会跟孔圣联系上。

    以孔城的孔府学宫为例,除了圣庙,最重要的地方是洙水院和泗水院,因为孔圣曾经在洙水和泗水之间讲学,洙泗甚至能指代整个儒家读书人。

    这苌弘院的“苌弘”,乃是春秋时的名臣,传说含冤而死,死后三年,其血化碧,人族的“碧血丹心”之名就源自他。

    此人精通音律,孔子未封圣前曾向他求教古乐,留下“访弘问乐”的佳话。甚至连六经之一的《乐经》中的一些思想都来源于他,也算是孔圣的众多老师之一。

    (。)

    第1397章 东海参战!

    本书籍由 qgkan520/ 提供下载

    苌弘院仅次于洙水院或泗水院,所以每年送春文会都是圣院学子必然参与的文会。8小 说`

    一路上,一些同窗很好奇地对方运问东问西,毕竟方运太忙,不是在上课,就是在上课的路上,除了方运的好友,绝大多数人都很难跟方运说上话。

    方运也不摆架子,有什么说什么,但不能说的一个字也不说。

    兵家人与方运不仅没有矛盾,反而许多理念相合,方运的战诗词对兵家人作用最大,尤其在兵法“以逸待劳”问世后,方运俨然成为新一代的兵法天才。

    以逸待劳已经成为战殿建议的必修兵法之一,哪怕是那些成名多年的兵家大儒,也都第一时间学习。

    一行人顺利抵达苌弘院。

    苌弘院坐落于崇文院的东南角,正门两侧站立着许多文界士兵。

    崇文院位于孔圣文界内,这里的士兵、侍女和一些负责文院日常运行的读书人都是文界人,偶尔有文界的大学士甚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