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就见一辆辆牛车出来,每辆牛车上都装着小山般的报纸,许多人露出期盼的眼神。
有的人仿佛看到一座座银山向自己走来,有的人仿佛看到一条宽敞的科举之路出现,还有的人仿佛看到自己儿女的未来……
在场的人怀着不同的目的,开始排队买《民报》。
州文院书铺前的人流量,已经超过绝大多数《文报》和《圣道》的贩售场面。
童生杨林站在一支队伍的第一个位置,微笑着看着差役从那车上卸下厚厚的报纸。
在八月初二《民报》发售的当天,他因为想买《文报》和《圣道》最早排队,却阴错阳差买到了人族历史上第一份《民报》,让他成为邻居与好友的名人,在整个巴陵城已经算小有名气。
一些原本不会邀请他的文会,也给他发出请帖,让他在亲友中扬眉吐气。
甚至有人出一千两白银买他手中的第一份《民报》,但都被他拒绝,他曾经半开玩笑对亲友说,这份《民报》会当作传家宝,传给子子孙孙。
今天,他再一次排在最前面,附近的一些人认出他就是购买《民报》的第一人,低声议论,这让杨林心中极为满足。
当《民报》开卖后,他迫不及待付钱抢过第一份《民报》,迅速去看头版头条。
(。)
第1685章 中秋文比
本书籍由 qgkan520/ 提供下载
《民报》的创刊号,出现了方运用白话写的《我的第一封战书》,虽然很多读书人不满,可许多百姓很高兴,因为就算识字不多的人也能看懂,不像那些花团锦簇的文字,看着让人头疼。
在第二份《民报》的头条,杨林看到,标题赫然是“我的第二封战书”。
杨林也顾不得后面的人,快速阅读头版的战书内容,看到最后忍不住读出来。
“中秋之夜,岳阳楼上,本圣恭候张鸣州大驾光临,文比定四大才子之首,届时欢迎天下读书人莅临。”
“什么?方虚圣对张龙象下战书?”附近的人群顿时炸了锅。
“快点买!”
“别当道!”
“再不快点,老子要骂人了!秀才也是有火气的!”
“快快快……”
排队的人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目光里充满了急切。
“让开!”身后那人一把推开杨林,冲上前拿出十两纹银大喊,“我要一万份!”
那店员微笑道:“不好意思,每人只能买一份,您若是想买第二份,可以重新排队。”说着麻利地递出一份《民报》,然后伸出手。
那人无奈收回十两银子,递上一文钱,接过《民报》。
杨林被推开后也懒得理那人,双手拿着报纸,一边看一边走,两侧的人全都探着头看他手中的《民报》,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秀才举人,甚至连一位老进士也跟着凑热闹。
方运的吸引力冠绝圣元大陆,而《民报》的吸引力同样致命,两者相加,让天下的读书人根本无力抵挡《民报》的吸引力。
许多外地的读书人结伴来此,知道头版头条的内容后,无比兴奋。
由于象州就在江州对面,昨日跨江而来的江州读书人极多,若方运在这里,一定会认出其中一些人,陆宇、宁志远、杜书岱、汤善越、马渊等等皆是当年大源府文院的同窗好友,甚至与其中一些人曾经迎战鸣奇鸟与妖龟,乃是曾经同生共死的战友。
这几人当年都是秀才,才智过人,但离顶尖天才有极大的差距,很难在五年内中举,但现在这些人个个都是举人,而且最晚也是去年中举,成就远超当年同时中秀才的读书人。
几人排成一列,笑着交谈,即便压低声音,附近的人也都又惊讶又羡慕地看着他们,并侧耳倾听。
“你们还记得当年第一次与方虚圣……不,是方双甲见面的场景吧?”
“当然记得。记得当时方双甲还是童生,王先生正讲经义,讲完让咱们写,结果方虚圣的经义做得极佳,众人皆赞叹。王先生怕方运自满,于是问我们,当年陈圣中状元的时候榜眼是谁。一百多年前的事谁还记得?这也达到王先生教学的目的,让我们明白,要努力争第一,读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否则很难名留青史。哪知,方双甲张口回答‘吴焕意’,现场那气氛,简直尴尬得要命。王先生毕竟是讲郎,灵机一动,又问第三名探花是谁,结果方运立即回答是‘赵霖甲’。我看了一眼王先生的脸色,当时笑死我了,哈哈……”
大源府文院的好友虽然都知道这件事,但时隔数年说起,都情不自禁微笑。
附近不知道此事的人听后也跟着笑起来,没想到方运当年还有如此有趣的故事。
旁边突然有人问:“这位王先生,可是那位使用碧血丹心的义士?后来方虚圣赠送给他的延寿果被歹人强行讨要,结果被方虚圣知晓,解决此事。再后来,那位王先生的儿子不知怎么与方虚圣攀上关系,得了一首鸣州……不,已经是镇国词。”
一人轻声问:“是不是那首‘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陆宇微笑点头,道:“正是那位王先生,临行前,我们曾与王先生把酒言欢,说起这件事,王先生十分感激方虚圣,若不是家里事多,也会渡江而来。”
路过的杨林忍不住道:“既然方虚圣在中秋文比张龙象,广邀天下读书人,你们干脆留在这里,为方虚圣助威,等到中秋节后再离开!”
陆宇等人一听,相互看了看,齐齐点头,面带微笑。
“多谢这位兄台提醒!”杜书岱拱手感谢。
“客气。”
按照方运定的规矩,中午时分,《民报》的内容就会全版出现在论榜之上,但是未到中午,论榜已经因为方运文比张龙象之事闹翻天。
有人指责方运自大,四大才子由圣院选拔,他凭什么认为通过文比便可以决定。
还有人认为方运把文比场地安放在岳阳楼,乃是心虚的表现,否则应该让张龙象选择时间地点。
论榜上有许多读书人在抱怨,不过他们抱怨方运为什么不早点发出这封战书,现在已经是八月十二,离八月十五中秋节只有三天的时间,即便骑乘优秀的蛟马,一刻不停,三天也只能奔赴一万多里,这意味着,只有庆国、景国、启国和武国的普通读书人能在三天内抵达岳阳楼。
而一些众圣世家的弟子则在议论,能不能想办法使用飞页空舟,若是挤一挤,一张飞页空舟可以载近三十人。
一些人出谋划策,想请孔家使用只有半圣才能制作的空行楼船,挤一挤的话,一艘船能载数万人。
更有人异想天开,请各地的众圣世家免费开放文界通道,把人送到庆国京城或夕州丰州,然后骑乘蛟马前往巴陵,可以当天抵达。
读书人们太想去岳阳楼,毕竟那可能会看到人族目前最顶尖的诗词天才的对决。
不过,众人正议论着,一些理智的读书人泼了一大盆冷水。
“张龙象会答应吗?”
一句话让论榜的讨论次数骤减。
于是,所有人都在等张龙象的消息。
巴陵城内,方运坐在书房里,身前漂浮着张龙象的珠江公官印,不断震动。
书山结束后,方运不仅在第九山得到无上文心一心二用,不仅发现书山和人族的大秘密,也莫名其妙永久地继承了张龙象的身份,书山老人并没有追回官印,而且由于张龙象的地位极高,已经不下于大儒,现在珠江公官印可以随时连通圣元大陆论榜、两界山论榜或孔圣文界论榜。
最近,方运没使用过张龙象的官印,甚至也没有联系张经安和孔圣文界的那些友人下属。
不过,方运经常会看传书的内容。
(。)
第1686章 去巴陵!去岳阳楼!
本书籍由 qgkan520/ 提供下载
很多时候,方运都是微笑着看传书,给自己传书最频繁的有四个人。
“儿子”张经安,楚国新国君,孔圣文界秦国的丞相祝奉穹,以及雷家大儒雷廷真。
张经安每过五天必然发一份传书,传书内容都很相似,无非是讲自己的经历和读书心得,然后向方运询问一些事情或读书之道。
楚国新国君则每天一封传书,雷打不动,事无巨细向方运汇报当天楚国发生的事,传书中新楚王态度谦卑,即便在方运被雷家控诉的那几天,也没有丝毫的改变。
至于祝奉穹,堂堂的丞相加大学士,已经差点被气疯,明明说好与宗雷两家联手,对抗方运,哪知传书如泥牛入海,始终得不到回复,近期的传书完全就在大骂。
而刚刚的传书则相对客气,降低姿态,希望“张龙象”可以参与此次中秋文会,不过,要求“张龙象”提出条件,既然方运决定时间地点,那张龙象就应该决定文比方式,务必要通过创作军旅边塞类诗词分胜负。
雷廷真不愧是大儒,即便经历了雷重漠的死亡,即便方运自始至终不回复,他也没有失了气度,只是字里行间有些许威胁之意,敲打“张龙象”。
雷廷真最近的一封传书与祝奉穹的大同小异,要求“张龙象”同意文比,但要提出条件,否则绝不能同意。
方运只回复了雷廷真十六个字。
“如约履行,自此之后,天各一方,两不相欠。”
数息后,方运以张龙象的身份,在圣元大陆的论榜发布文章。
文章一开始说,张龙象可以前往岳阳楼的中秋文会,但要由自己决定文比题目,否则,永不参加,并且全力以赴争夺四大才子之首的位置。
“张龙象”第一次在圣元大陆论榜发布文章,文章下面立刻涌出数不清的回复,大多数人都谈论他的诗词,还有一部分人讨论他在两界山的功劳,只有小部分人让张龙象管管他的仰慕者,让他们少拿他跟方运比。
还有一部分人坚决支持方运,在文章下面回击那些攻击方运的人。
于是,支持方运与支持张龙象的人在文章下面展开混战。
过了半个时辰,混战戛然而止。
方运本尊在文章下面回复,只有一个字。
“可。”
一字千金,莫过于此。
随后,“张龙象”回复方运。
“八月十五,岳阳楼见。”
天下读书人热血沸腾。
“去巴陵!去岳阳楼!”一个普通的进士发文呐喊。
一篇平淡无奇的文章形成莫大的号召力,众多读书人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前往岳阳楼。
只有少数人望洋兴叹,发文说方运为了让岳阳楼超越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