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卫东一个馒头没吃完,他搬过来的事就在苏英华和陈国强三言两语就定了下来,但他是个干脆的,“行,大伯,不用志军哥,我没啥东西就几件衣服。”方才不想搬是顾虑苏英华,但这次是陈国强邀请他过来住,那就没人会说闲话。他也不想一个人住,就像陈国强说的冷冷清清的,可要让他住到苏德富家,不说那边没有多余的房间,就是有他也不愿住,至于回城去,回城干嘛?城里哪有村里好玩。
苏卫东吃好饭就回自己家收拾东西好搬过来,苏英华说跟他一起去帮他收拾,被他给拒绝了。苏英华也没有硬要跟过去的意思,家里还有一摊的事等着她做,叮咛苏卫东几句便放他离去。
“爸,你说志军这脚咋样?”苏英华一边收拾桌子一边问陈国强,一大早陈志党骑车载着陈志军去城里医院复查脚去了,她估摸着时间两人应到了,也不知道医生怎么说。
陈国强拿碗的手顿了顿,最后索性直接把碗放到桌子上,“没啥问题,志军回家的时候脚已经好的差不多了。”他嘴上是这么说,既是安慰苏英华,也是劝慰自己,不过心里仍担忧不已。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腿脚不便的痛苦,这样的苦楚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同样承受。
两人正忧心陈志军脚的时候,门又一次开了,陈邦强来了。
苏英华匆匆洗了手给陈邦强倒了碗水,“三叔。”这是她第二回见陈邦强,觉得陈志军和他长的有点像,又有点不像。五官有点相似,尤其是鼻子,高高挺挺的,但陈志军不会像他似的衣服愁眉苦脸相。
陈邦强对她点点头,喝了口水,搓着手,干坐着不说话,眼睛时不时地瞄向苏英华。
苏英华看懂了,她快速地把碗洗好,端起放换下来的衣服的木盆,说:“爸,三叔我去洗衣服。”陈家在后院打了口井,洗衣、吃水痕方便。
在苏英华洗衣服的时候,屋里的陈邦强终于开口问:“大哥,招娣怎么样?”
“你自己不会去看看。”陈国强恨铁不成钢地瞪着他,这会知道关心女儿,昨天怎么就不走上一趟。
陈邦强嘀咕一句,“盼娣,盼娣不让我去。”陈招娣虽然是女儿,却是他第一个孩子,感情不比大儿子陈志宝差。招娣出事他又急又气,不是没想过去张家,不过是马盼娣不允许。
他越说越轻,越说越不敢看陈国强,慢慢的低下头,目光盯着桌上的碗,突然碗里的水晃荡起来,一圈又一圈。
陈国强看他这幅模样气不打一处来,用力地怕了一下桌,“马盼娣,马盼娣,你什么时候能不听马盼娣的?”昨天没看到陈邦强,他就猜到了,连问都懒得问陈志党你爸怎么没来,也是给陈邦强在小辈面前留点面子。女儿有事,当兄弟的都过去了,做父母的却毫无动静,在别人眼里不是凉薄还能是什么?
陈邦强诺诺地说不出话,陈国强无力地叹了口气,他这弟弟说好听点是为人本分,说难听点是懦弱,永远被马招娣牵着走,马招娣叫他往东他不敢往西。要是马盼娣是个好的,陈邦强这性子到没什么,可马盼娣……唉!
“志党没跟你说。”陈国强问,提到陈志党他的心情好了点,幸好这个孩子还是好的。
陈邦强被陈国强的一声接着一声的叹气弄的心惶惶的,听到陈国强的话,惊得抬起头,“没,没见到志党。”昨天陈志党回来的时候他已经被马盼娣催着睡下,今天一早又没见到人影,心里担心招娣的情况,这才过来问问陈国强。
陈国强又来气了,陈邦强见状忙解释,“盼娣,……”刚说两个字想起陈国强不喜欢听到马盼娣又住了嘴,小心翼翼的觑陈国强。
到哪都有马盼娣?对于陈邦强句句不离马盼娣,陈国强已经无力生气了,他摆摆手,把陈招娣的事给讲了讲,陈邦强听到陈招娣受伤了愁眉苦脸,等听到他们这边过去的人把李家给打了,倒抽一口气,急着问李家人有没有事?伤得重不重?
陈国强苦笑一声,他知道陈邦强的意思是李家人被打了会不会来找陈家的麻烦,但别人不知道他性子的,听了他话还以为他是李家那边的。怪不得他要单独问他,原来是怕再小辈面前丢人。陈国强自嘲地想。
“三叔,你不留下来吃饭?”苏英华洗好衣服,晾好衣服,估摸着陈国强两兄弟差点不多该说完话了,后门进屋的时候正好看到陈邦强拉开前门要出去,不由地出声问。
陈邦强转过身,干笑着说:“不了,家里做了饭。”
苏英华暗道莫非这两兄弟给谈崩了,要不陈国强脸上也没点笑容,她思索的时候,前面响起叫声,“陈邦强,陈~邦~强。”
陈邦强赶紧一拉门冲着屋外就喊,“来了。”掉过头来匆匆说了一句,“那……我走了。”他说完就急急忙忙地跑了出去。苏英华就着没关上的门,看到前院不远处站着个人,陈邦强人刚到她跟前,就被她拧着耳朵拉走。
“爸,中午咱吃志党给的鱼怎么样?”苏英华见陈国强脸色铁青,知道方才那幕他也瞧见了,忍不住岔开话题。
陈志党送来两条大黄鱼,每条都条一斤多,外面包着厚厚的冰,现在用绳子窜起挂在屋檐下。也是他送鱼的时候听他和陈志军、陈国强说话,苏英华才知道陈志党昨天刚从船上回家,张铁柱也是一样。陈志党和张铁柱是渔民,他们不用下地种田,却要出海捕鱼。他们出海的长则一两个月,短的话一两天。这次陈志党在海上待了一个多月才返航回来。
“恩,你再弄几个卫东喜欢吃的菜。”陈国强对于吃什么不太上心,有的吃就好,“卫东怎么还没回来?”
说曹操曹操就到,陈国强刚念叨苏卫东,苏卫东就拎这个包袱来了。他进门就囔囔,“姐,嫂子回娘家了!”
第三十七章 三七
苏卫东意识到自己没说清楚,赶紧补了一句,“嫂子的爸像是不好了。”他是和带口信的人前后脚进的苏家大门,他去的时候家里只有苏卫东一家三口子在,话还没说出口,那边张红霞娘家托人来说她爸不好人,让张红霞赶紧家去。
张红霞当下手不稳摔了抱在怀里的苏远鹏,亏得苏卫国反应快,扑过来把人接住。苏远鹏吓坏了搂着苏卫东的脖子哇哇哭地哭,张红霞失魂落魄地站在那一动不动,突然发了疯似地往外冲,苏卫国抱着嚎啕大哭的儿子追了出去,留下苏卫东和报信的人面面相觑。
报信的人也走了,苏卫东却不能走,他得留下来等苏德富他们回来,不管是他不在家里吃饭还是张红霞爸的是都要说一声,这才去了那么久。
苏英华听不是苏家又出幺蛾子,精神一松,重新开始解系着黄鱼的绳索,顺嘴问:“不是说人好起来了吗?”结婚前一天张红霞回来说她爸身子有好转,怎么没过几天就不行了。
“说是回光返照,人在两天前就吃不下饭,今天是彻底滴水未沾,看眼就要不行了。”苏卫东说,他和那个报信的人说了会话,那人说也就这么一两天的事了。
在苏英华和苏卫东说着话的时候,陈国强却有股物伤其类的感觉,他比张红霞爸大上几岁,近几年明显感到精神渐短,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陈国强正想得出神,被苏英华的声音打断了。
“爸,这鱼要怎么弄?”苏英华看陈国强露出惆怅的神情,上下一联想,猜到陈国强是由张红霞爸想到他自个,忙转移话题问。
陈国强抬眼望去,急了,“哎呦,鱼不能放热水了化冻,要用凉水。”这孩子弄之前怎么就不问问他,鱼用热水化冻味就变了,拄着拐杖快速走过去,哪还看得出方才意志消沉。
“大伯,鱼还没放水里。?”苏卫东两手各拎着一条鱼,一条是他姐让她挂回梁上,一条是拿到外面太阳底下晒。陈国强停了步,苏英华从汤罐里舀热水到锅里,他又没见到鱼,还以为已经在锅里了。陈国强亲自把鱼拿到外面去晒,苏英华会心一笑,人啊,就得忙点,有事做了哪有功夫瞎想。
苏英华听到外边有声响,听出是陈志军的声音,迎了出去,“志军你回来了?怎么这么晚?”陈志军早上六七点出发,现在都下午四点多了,不过脚没跨出门就被他给拦了,“外面冷,你回屋去。”
陈志军推着车快速走了过来,苏英华既没有继续出来,也没有回去,她站在门口看陈志军抬着自行车进了小屋又出来,一步一步地朝她走来。
“脚怎么样?医生怎么说?”她紧张地看向他的脚,陈志军走了很多路,不说婚礼的时候忙前跑后,就单是这几天不是进城就是跑了趟卫星村,还打了场架,也不知道这些会不会加重他的伤。
“医生说脚没问题,再养上个一两个月就能痊愈了。”陈志军掩上门说,没提医生说他的脚以后碰上阴雨天有可能会疼,他不是说一是不想媳妇担心,二呢医生也说是可能,又不是确定的事,他特意跟陈志党讲过让他别在家里人面前说漏嘴。
“那就好,那就好”苏英华一连说了两声好,“咦?志党呢?”后知后觉地发现陈志党没有一起回来。
陈志军把自行车抬进小屋放好,和苏英华一起进屋,“志党有事先回去了。”屋里不见陈国强的人影,“爸呢?”
“爸和卫东去串门了。”苏英华端来热水给陈志军洗洗脸,外面的天一日比一日冷,她就在门口站着脸上冰冷的,陈志军一路骑着车回来还不得更冷,随即想到陈志军不知道苏卫东搬过来住,她又把事说了一遍,陈志军哪会有意见,他洗了遍脸,把手在热水里泡热,抓起一旁干巴巴等着他话的媳妇的手,说:“家里的事全听你的,我也听你的。”他在媳妇出来接自己的时候就想这么做了,不过那个时候浑身散发着寒气,怕冻到媳妇一直忍着,看着媳妇围着自己忙前忙后,他哪还忍得住。
哪怕是比这再羞耻的事两人都做过,苏英华依旧羞红了脸,“快松开,让人看到了不好。”大白天这么亲密她还是第一回。
陈志军原本就想握着她的手,没想别的,可见到她绯红的脸蛋,娇羞的神情,不由渐渐地起了心思,看了眼前门后门都关上,屋里就他们两个没别人,拦着她的腰抱住她。苏英华先是一愣,然后一边慌张地瞧着四周,一边推着他,“快放开,都有人来了。”
是真的有人来,陈国强和苏卫东的说话声越来越近。
苏英华慌张了,这要是被人看到她没脸见人了,手上渐渐有劲了,陈志军头搁在她头顶上,心满意足地吁了口气,在她耳边轻声说了一句,在陈国强和苏卫东进来前放开他。
见到陈志军回来了,陈国强很开心,拉着他问医生是怎么说的,陈志军耐心地把跟媳妇说过的话重复了一遍,苏英华听着他们的谈话,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进了厨房烙饼。面是她在等陈志军回来的时候和好的面。
锅里烧热,油绕锅浇了一圈,贴上面饼。
“剩下的我们晚上继续。”
耳边回响着陈志军贴着她说的话,脸控制不住地又红了。
陈国强是个人精,进来的时候看到小两口分开站着老远,陈志军一脸的笑,而苏英华的异样那会没瞧见,只是不点破,苏卫东却没那个眼力,闻着香味跑了过来。“姐,晚上真吃饼?”中午吃饭的时候她姐问他想吃什么,他脱口就喊出烙饼,不想他姐真的给他做了,他姐对她真好,感激地看向苏英华,“姐,你……你脸怎么红了?”
苏英华吓了一跳,筷子夹住的饼“啪”地落了回去,急急忙忙解释说:“热气熏的。”
热吗?苏卫东往前移了移,是有点,念头刚闪,锅里“吧啦”一声,香味扑鼻而来,他很快就把这个问题丢之脑后,盯着锅里的饼流口水。
苏英华见他不再追问,一下子垮下肩,再也不敢想陈志军的话,甩甩头,把掉了的饼重新夹起翻个面贴回原处。
今晚陈家可热闹了,吃饭的时候不光是多了个苏卫东,后面还来了个陈志党。陈志党不是谁去叫来的,他是自己过来的,那个时候苏英华才知道陈志党如果在家的话饭一般是在这里吃的,有时候甚至会在这里过夜。苏英华忙去加了几个菜,也不是现炒的,就把酒席剩下最后那点菜全都翻炒一遍。
不光人多,陈志军把收音机给拿了下来,听着一个小盒子里竟然发出声音,苏英华稀罕地瞧了瞧,不过见过了自行车、汽车,对收音机她也就是多瞅了两眼。反倒是陈志党和苏卫东两个,不厌其烦地把每个频道都调了一遍又一遍,怎么也摸不够。
等陈志军吃饱喝足的时候,苏英华已经昏昏欲睡,她推着陈志军的胸,推不开,冲着陈志军的肩膀又咬了一口,方才她怕叫得太大声被人听到,一口咬在陈志军肩膀上,当时还听到他闷哼一声。想到这,苏英华心里微微舒服了点,她都说不要了,陈志军愣是要了两次,感觉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像烧了起来似的,嘟囔着嘴翻个身背朝着他。
陈志军餍足,声音听起来懒洋洋的,“还疼吗?”说着手就顺着苏英华的背往下滑。苏英华急着转过身捉住他的手,“你,你怎么还……”下面的话是无论如何都说不出,都要了两次还不够?
“我看看哪里伤了?”
“不疼了,不疼了。”苏英华弓着身往里挪,哪敢让他看。陈志军心底闪过一丝可惜,他把人重新搂住,苏英华身子僵硬,察觉他真的单纯抱她,这才慢慢地松了下来,睡意渐渐地上头。
陈志军轻拍着她的后背,脑子想的是和王建党的话。他之所以回来的晚是碰上了王建党,两人说了会话。
“连长,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他打算和媳妇好好过日子。
“媳妇,你说我去做生意怎么样?”
第三十八章 三八
“你昨晚要和我说什么来着?”苏英华辫着子问陈志军,昨晚迷糊中听到陈志军在说话,不过那个时候她实在没力气,昏昏沉沉,压根没听清楚他在说说什么?
好像是在问她话呢?
苏英华绑好头绳,甩了一下辫子,抬眼望向陈志军,陈志军靠在床头眯着眼,他凌晨三点多睡下的,到现在也就睡了三四个小时,昨晚想了半宿,越想越觉得做小买卖靠谱。别看家里现在有几百的积蓄,看起来很多,可不经花,他还得攒钱给儿子盖房娶媳妇,给女儿攒嫁妆。虽然现在连个孩子影都没,但那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要靠下地干活挣工分攒钱盖房子和买嫁妆,难啊!
他们村里青壮年一天能挣十个工分,中年妇女是八个工分,收成好的时候工分值是一块,收成不好的时候是几毛,扣除年节雨雪天气和现在冬季农闲的天数,一个人一年能挣两三千的工分。去年村里的工分值是八毛,可刨去各类分配地合计价值,最后有的家庭挣了一百多,有的甚至倒欠队里钱。挣工分最多就是吃个饱,手里有点余钱,想盖房子得花几十年。
至于要做什么买卖,他心里隐隐有些底,不过这事一时半会也不急,至少得等他脚好利索了再谋划。
心里有谱的陈志军吃过饭就和陈志党以及另外几个壮汉上山去了。小陈村是个山村,大大小小的山很多,像苏英华娘家住的的小山坡离村里很近,而陈志军和陈志军他们现在要去的是离村远,又高又险的后山。后山不是一座山,它是几座山重叠在一起,连绵起伏,外围还能见到人活动的痕迹,里面却没有人敢进去,据说听到过狼的吼叫声。只是这么多年来小陈村的人没有见过狼,反而是野猪看到不少,饶是如此村里的人依旧不敢深入。
这次陈志军他们上山就是因为有人在昨天的时候发现了野猪的踪影,不过那个时候天色不早又人少,半路碰上陈志军兄弟回来,便约他们一起上山去瞧瞧,运气好的话猎到一头野猪正好可以留着过年吃。
苏卫东一听要去猎猪,兴奋地吵着也要去,那四个汉子为难地看着陈志军,陈志军拿着绳索对苏卫东说:“你去也可以,不过得跟在我身后,不能瞎跑。”这个年纪的男孩好奇心重,你不让他跟着,他到时候偷偷跟来,反而弄得你个措手不及,还不如一开始就把人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何况不一定真的就能遇上野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