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古穿今八十年代的家长里短

古穿今八十年代的家长里短_分节阅读_32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明天还去吗?”苏英华靠在陈志军的怀里问,他们下午上山采了蘑菇,比昨天少了很多,就三四斤的样子,陈志军揉揉她的脑袋,“去,蘑菇放久缩水,得趁着新鲜卖了。你说……”

    市场里卖什么的都有,但多是自家多出来的拿出来卖,量少而且单一,卖完就走,很多来迟的人都没买上,如果他在那摆个摊,买上一整天是不是也能赚钱。

    他打算明天过去的时候再好好看看,卖什么的多,在哪卖好,如果真的打算摆摊,货哪里来?

    陈志军想到一连串的问题,到了嘴边的话说不出。

    苏英华被他揉的发困,强撑着问:“怎么了?”

    “没什么,我想把今天赚的钱给志党一半。”还是等他想好了再说,而且这个念头和他一开始想的有些出入,他得在周详周详。

    苏英华自是没意见,蘑菇是他跟陈志党采的,卖也是跟陈志党一起,当然赚来的钱也有陈志党的一半,这点她很清楚,“行,待明天我拿两块两毛五分给志党。”回来的时候陈志军就把钱交给她了。

    陈志军想了想,“不急,等明天卖完了再一块给。”

    第二天起来,陈志军和陈志军没急着去城里,他们又一次地上山,想着再采点蘑菇下午一起拿去卖。

    苏英华隐隐觉得他们怕是要空手而归,这个季节原本就不是蘑菇生长的时候,前两天找到也是运气好,哪有那么多的枯木都长了蘑菇。不过苏英华猜对了又猜错了,他们是没找到蘑菇,但是带回了一只野兔。

    便是没有采到蘑菇,陈志党依旧兴致高昂地说:“这兔子卖多少钱?”昨天他们开始没定好蘑菇的价格,被问愣了,同样的错误不能再犯。

    兔子卖了两块钱,蘑菇买了一块五,加上昨天的四块五,苏英华拿出四块钱给陈志党,陈志党推着不要,还是陈志军开口说话,陈志党这才把钱给接过去,不过第二天就去买了点心、罐头和酒回来。

    “英华,英华~”

    苏英华刚扔下手里的抹布,人就进来了,“大嫂?”

    来的是陈志军大哥的媳妇张青青。

    她疑惑地看向张青青,这大嫂她也就见过两次面,一次是敬茶那会,一次就现在,她来干嘛?

    张青青边走变笑,很是热情地说:“英华你在洗碗,我来帮你。”她不等苏英华的回应,径自拿过抹布刷碗。

    苏英华被她的举动弄得一愣一愣的,很快反应过来,“大嫂,不用了,我自己来。”这碗她都已经洗好了,就等着拿去放。

    张青青顺势把抹布给她,然后拿起她洗好的碗,一点都不见外地说:“我去把碗放好。”她自说自话地打开陈家灶台旁的橱柜的门,伸着头往里瞧。

    “大嫂,我家碗不放柜子里。”苏英华捧着五六口碗过来,家里的橱柜分三层,上面是柜子,第二层和第三层都是沥水架,不过中间那层比较矮又有可以移动的门,碗就放在这一层。

    张青青当做没听到似的,继续往里张望。

    苏英华翻了个白眼,张青青都做到这个分上,她又怎么会看不出帮忙是假,找东西是真。心道要不要再明目张胆点,直接把脑袋塞进去看得了?

    没有,怎么会没有呢?张青青失望地转过身,对上苏英华,举着碗干笑,“哈哈,家里的碗都放这里,我还以为你家也一样呢。”

    她是不知道马盼娣家的碗是不是真放柜子,不过苏英华眼睛往中间那层沥水架上瞄了瞄,上面明晃晃地摆着三四口碗,只要眼睛没瞎的人都看的见。

    苏英华不说话,动手把碗放到沥水架上,伸着手摊到张青青眼底,眼神平静地看着她,“大嫂,碗。”

    张青青不自在地扭了下身,觉得自己那点小心思在苏英华面前暴露无遗,她僵着手把碗搁到苏英华手上,眼珠子四处转动,“大伯呢?”

    苏英华“啪”地关好门,“爸出去了。”

    “志军呢?”张青青走到一旁,掀开盖在坛子上的木板瞧了一眼又放下。

    “志军和志党也出门了。”他们出门去山上看看有没有鸡兔之类的掉到陷进里。

    张青青一噎,苏英华又说了:“大嫂,这是家里的水缸,你究竟在找什么?”这位差不多把家里的坛子都翻遍了。

    张青青的眼睛顺着苏英华的目光看过去,她的手正搭在木头盖子上,忙缩了回来,尴尬地笑了,“呵呵,没什么,没什么。”

    最后直到苏英华要出门,张青青愣是什么都没说,好像她莫名其妙地来一趟就是为了找妯娌说话似的,苏英华打死也不信这个猜测。

    苏英华拎着个篮子往王小妹家去,王小妹怀孕了,三个月了。按着日子来算,王小妹操心他们婚事,为他们婚礼的时候忙进忙出的时候已经有孕了。

    王小妹嫁进陈家十年多,只生了一个儿子,七年后再次有孕,陈爱玲他们家沸腾了,甚至连怀孕头三个月不能外传的规矩都捡起来,陈爱玲一直憋到今天才跟她说这个好消息。

    不说两家本来就是亲戚,王小妹还是他们的媒人,听说她怀孕了,苏英华哪能不去道贺,和陈志一商量,在原本的礼上又添了几样。

    苏英华走的很快,不过来的不巧,王小妹刚睡下。

    李秀花看着苏英华拿来的篮子里的东西,点心、罐头、鸡蛋和一只鸡,说啥也不要,“太多了,快拿回去。”这份礼比她几个亲妯娌送的多要重多了,这哪能收啊!

    “婶子你就拿着吧,嫂子为了我跟志军的婚事跑上跑下,累了这么久,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听说王小妹在婚礼结束后开始感到不舒服,连敬茶都是强忍着参加的。

    第四十章 四〇

    王小妹月事不准,经常一两个月没换洗,一开始她月事没来,也没当回事,等忙完苏英华和陈志军的婚事,整个人松懈下来,吐了个昏天暗地,吐过后想起那事好久没来了,又不是头一回当妈,便知是怀孕了。

    或许是这两三个月累过头了,不同于上回怀孕啥反应都没有,这次她闻不得味,吃不下饭,下地就吐,不到十天半个月人就瘦了一圈。苏英华方才看了一眼,差点没把人给认出来。

    李秀花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啥法子都想了做了,王小妹倒是不吐了,可身上丢了的肉却没长回来,她知道这是没荤腥的缘故,但家里攒了许久的肉票也就换回半斤肉,这哪够啊?连闺女也懂事地将她那独一份鸡蛋省出来给她嫂子补身子。

    她瞟了一眼篮子里的鸡蛋和鸡,如果有了这些鸡蛋和鸡,媳妇好歹也能长点肉,看这分量能撑到年底村里发猪肉,她神情有些松动。

    见李秀花神色犹豫,苏英华又劝了几句,李秀兰想到王小妹肚子的孩子,亏了谁也不能亏了孩子,推辞几下还是收下了。

    苏英华看王小妹一时半会醒不了,拎着空篮子回家,经过苏家门前,又转了弯拐了进去,人都走到家门口了,还是进去看看张红霞怎么样了。

    冯春苗见到苏英华来很热情,眼睛一直盯着她手上的篮子看,恨不得冲了上去掀开盖在上面的布块。她笑着迎上来,“大丫头,篮子就不用拿上去,就在楼下放着好了。”上回是十六个鸡蛋,这次是二十?还是三十?她伸着手去接,苏英华也不拒绝,直接把篮子放到她手里。

    怎么这么轻?冯春苗掂了掂篮子,好像是个空的,脸上的笑僵了,不死心地一把掀开布块,傻眼,还真是空的。

    冯春苗霍地抬头看苏英华,眼中冒怒火,“你……”对上苏英华笑盈盈的脸顿了,心头一跳,话噎住了,飞快地把篮子扔还给她,转身坐回位置,胸口上下起伏,可见气的不清。

    张红霞虽然眉眼间依然透着股哀伤,但气色看起来好多了,不过毕竟是动了胎气,和苏英华说了几句话,脸上露出疲倦的神情,苏英华见状便起身回家去。

    楼下冯春苗拉着脸坐着,听到声音冷哼一声转过头。苏英华习以为常,冯春苗这个态度才正常,进来那会她脸上的笑让苏英华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苏英华和她打了声招呼直接朝着门外走去。

    苏英秀嘴角轻扬地从拐角走出来,走一步回头看一下,目光依依不舍,苏英华出来的时候看到的正是这样子的苏英秀,她顺着苏英秀的目光看过去,院墙挡住了什么都没有看到。

    苏英秀察觉到有人在看她,转过头来见是苏英华,脸上的笑慢慢收敛,匆匆越过苏英华的时候,瞪了她一眼,又冷哼一声。

    苏英华心下感叹到底是亲母女,那哼声的音调和冯春苗的一模一样,她边走边感慨,耳边传来身后屋里冯春苗惊喜的声音,“哎呦,英秀你怎么回来了?你二叔没留你吃饭?饿了吧?”

    苏英秀手挽在冯春苗手臂上,头朝着屋外点点问:“妈,她来干嘛?”

    “来看你嫂子的,拎着个空篮子也好意思上门!”冯春苗没好气地说,后边一句扬着脖子冲外叫得很大声。

    可惜的是她喊话的时候苏英华已经走远了,压根就没听到,即便是听到了,苏英华也不会把它放在心里。

    苏英华一路过来,发现不断有人从身边跑过,隐隐听到他们说什么“后山”、“腿”,心里逐渐开始感到不安,陈志军和陈志军一大早就上山了,会不会……正胡思乱想的时候,看到家在隔壁的张春兰快步走过来,一把拉住人,焦急地问:“婶子,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个个地都往后山去?”她边问边在心里默念着千万千万别是陈志军兄弟两个出事。

    张春兰看到苏英华很兴奋,“有人从后山滚了下来,摔断了腿,听说是陈志……”

    苏英华感觉天旋地转,心似掉落冰窟,拔凉拔凉,“后山”、“摔断了腿”、“陈志”一直在她脑子里徘徊,张春兰的声音渐渐模糊听不清,突然她一抛手里的篮子,撒腿就往后山的方向跑。

    张春兰被苏英华弄得惊呆,嘴里喃喃道:“民,不过也有人说是陈卫民。”目光触及滚到脚边的篮子,怔了一下反应过来,放开嗓子喊道:“英华,你的篮子。”见苏英华越跑越远,弯下腰捡起篮子轻声嘀喃,“这孩子也真是的,又不是你家陈志军,怎么跑的比兔子还快,连篮子都不要了。”

    “张嫂子,你还去不去?”前边等着的人不耐烦地问。

    张春兰笑着回,“去,怎么不去啊?我们快走。”

    那人低着声问走近的张春兰,“陈家那个新媳妇怎么了,好好的怎么突然跑了?陈建强摔了,她急什么?”

    张春兰向周围看了看,幸好被苏英华这一耽搁大伙都跑到她们前头去了,没人听到,后边也没人,瞪了她一眼“这话是能瞎囔囔的?”传出去不是要害死人的,“不是说是陈志民陈卫民吗,怎么又成了陈建强了。”

    她话一顿,徒然提拔声音说,“英华莫不是以为伤了的是志军他们。”她越想越觉得肯定是这样,陈志军兄弟两个天天上山这事她是知道的。

    张春兰急着道:“哎呦,你看那孩子都不听人把话说完,这下好了,误会大了!”

    那人也知道说错话了,讪讪地笑了,“张嫂子,咱走快点,或许能追上人呢!”两个人俱看向前头,哪还有苏英华的身影,不过脚下的速度却也快了不少。

    “你给我说说,怎么就成了陈建强。”张春兰问。

    “你和陈家那个新妇说话的时候,前头的人说……”

    陈建强、陈卫民、陈志民和王建设就是那天和陈志军他们一起上山找野猪的四个人。

    陈志军和陈志党天天往山上跑的事不仅仅是张春兰知道,小陈村就这么大,不少人都看到过他们进山,不过每回陈志军兄弟都背着一箩筐的木柴回来,大伙就当他们是去山上砍柴。

    但他们四个不这么想,觉得陈志军兄弟两背着他们四个去找野猪,要不怎么早不上山砍柴晚不去,偏偏在他们找野猪未果的第二天就去,怎么不去别的山头砍,偏偏往后山去,尤其是第一个发现野猪的陈建强心道那是他发现的,凭什么陈志军他们想独吞,四个人气势汹汹地杀到山脚下,停驻不前,谁也不敢上山,一是怕碰上大家伙,二是怕陈志军兄弟两的拳头,商量了一下,觉得在路口等他们,找到野猪总得搬回来,到时候刚好抓个现行,陈志军他们想狡辩也狡辩不了。

    他们开始是四个一起蹲在山脚下的路口,一天两天还好,时间长了,冷风吹着,耐心也没了,谁家里不是一堆的事等着做。原被强拉着过来的王建设甩手走人,“志军他们真猎到猪那也是他们的本事,你敢说他们猎到的猪就是你发现的。”他鄙夷地看了眼陈建强,“你发现的难道就是你的?”

    陈建强还真想硬着脖子喊“是我的”,不过他没那底气对上王建设眼里的嘲讽说不出来。

    有了王建设的离开,剩下的一个两个打起退堂鼓,跟着离开,唯有陈建强坚持不懈地守在路口。

    陈建强苦等几天没等出个结果,陈志军他们天天背着柴火回家,他都看过了篓筐边上没血迹,不像是把野猪切块藏在木柴堆里带回去。今天终于忍不住地跟在陈志军他们后边上山,只是他一路深怕被人发现,速度就没这么快,陈志军他们又往深山里钻,不小心跟丢了的陈建强的运气,怎么说呢,遇上了落单的野猪,那也只有逃跑的命。

    慌不择路的陈建强被地上的枯枝绊倒了,圆溜溜地滚下了山沟。好在他没被摔晕过去,陈志军和陈志党差不多在同一时刻背着一筐的柴火返回,经过小山沟的时候看到掉落在地上的一只鞋子,又听到下面传来的呻、吟声,这才发现摔在里头的陈建强。

    山沟有两米深,他动不了,一动就疼,陈志军两个人手不够,不敢贸然拉他,正巧了,陈卫民、陈志民两个闲下来结伴来找找陈建设,没在山脚看到了陈建设,两人喊了几声,就被陈志党给叫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