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古穿今八十年代的家长里短

古穿今八十年代的家长里短_分节阅读_36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从此张青青就再没回过娘家。

    她回来后把自己关在屋里两天,谁也不晓得她在里面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再次出来后她不再抢着干活,不再默默忍受马盼娣的呼来唤去,马盼娣打她一下,她转过身去揍陈志宝。

    陈志宝就是个兵熊熊,看着横,其实没点本事,很快就被张青青给拽在掌心,有陈志宝在手,马盼娣也不敢拿她怎样,最多就是嘴上骂咧咧。可这个时候的张青青也不是吃素的,骂一句顶一句,半步不退让。

    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

    张青青渐渐地变得跟马盼娣越来越像。

    “这么说来还是我陈家对不起她。”陈志军感慨地说,就是因为知道张青青的不容易,他和他爸对张青青每次上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放下毛巾,“好了,头发干了。”

    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张青青的遭遇是挺让人同情的,她的悲剧可以说是马盼娣一手造成的。

    听陈志军说现在那个家里张青青和马盼娣整日争锋相对,马盼娣非但口头上没占上便宜,而且还得自个做家务,也不知道她想起甩手掌柜的日子,会不会后悔当初对张青青太过绝情。要不然她现在就是坐着享福,过足当婆婆的隐。

    不过张青青变成现在这幅模样,除了马盼娣的缘故外,也是她自己的选择。反抗有很多种,她选择了破罐子破摔了,既然走上了这么一条路,其中的苦与涩也只能自己吞下。

    提到了马盼娣,苏英华把头发拢到耳朵后,把身上的衣服往床边的凳子上放,钻进被子里,问出压在心底已久的疑问,“对了,我发现三婶、大嫂他们都很怕你。”一个敬茶的时候陈志军一开口不敢啰嗦,一个看陈志军在战战兢兢地不敢要东西。

    陈志军拿着两块毛巾挂回洗漱间,脱了衣服放在媳妇衣服旁边,吹灭了煤油灯,往媳妇身边一躺,搂住她说:“大嫂为什么怕我,我不太清楚。”自张青青嫁进来,他一直以礼相待。

    “三婶的话,”陈志军犹豫该不该说,转念一想这事媳妇总有一天会知道的,从别人那听来还不如他亲自说,“你也知道她是为了爸的那点工资把我过继了。平日打着我的幌子问爸要东要西,爸看在我的面上,只要不大过分就给她。不想养的她胃口越来越大,贪得无厌,陈志宝要结婚的时候,过来让我们把这屋子给让出来。”

    “啊!”苏英华小小地惊呼一声,马盼娣哪来的脸,就她知道的,马盼娣现在的房子有一半是属于陈国强的,陈国强当兵去了,马盼娣直接把两家的墙找了人开了道门成了一家。他们现在住的屋还是陈国强回来发现没地儿住了重新圈了个宅基建的。

    陈志军有点难言启齿,“别的还好说,房子爸是不肯的,他说我也大了,留着给我娶媳妇用。”说到这个,他冲着苏英华笑,不想这一等就等了十多年。

    “三婶闹腾起来没完没了,谁都劝不了拦不了,躺在地上撒泼打滚。”他淡淡地说,仿佛那个出丑的人不是他生母似的。

    苏英华翻遍记忆,陈志军还真没叫过马盼娣一声妈,即便是在回门叫冯春苗妈的时候,她都能感觉到那声妈喊得很生涩。

    她突然伸手握紧陈志军手,陈志军顺势握住,接着说:“爸赶她出去,她就瞎叫爸不怀好意,满嘴的臭话,我听不得她说爸的不是,乱污蔑爸,气上头来,直接拎了把菜刀站在她面前,对着她就砍。”他那会真的是想砍马盼娣,在他懂事以来,马盼娣三天两头来家里闹,一不如意就大喊大骂,折腾地家里鸡犬不宁,烦不胜烦。他当初恨不得把人砍死一了百了。

    只是在砍下去的时候看到他爸慌张的脸,听着那急切的喊声,半道硬生生地改了方向砍在马盼娣脚边。

    就是这一刀之后,马盼娣再也不敢来家里招惹他们,平日都是绕着这里走。

    陈志军盯着苏英华看,但四周乌漆墨黑,唯一的一点月光和星光也被窗帘给挡了,他根本就看不清媳妇脸上的神情。

    媳妇会不会觉得他可怕,对亲生妈动手?

    但他不后悔当日的举动,马盼娣这人就得要人吓上一吓才会收敛。

    他忐忑地等着,脸上露出紧张的神情,突然感觉腰被人抱住了,愣了一下,嘴角轻扬,用力地环住媳妇的肩膀。

    苏英华听了会陈志军快速的心跳声,仰着头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不是因为这个才去当兵的?”她算了下时间,陈志军去当兵和陈志宝结婚是差点不多时候。

    “这是六五年的事,我当兵是七零年。”当兵是早有念头,只是这事过后很长一段时间没人敢跟他玩耍。

    第四十五章 四五

    六五年?陈志宝是六九年结的婚,中间相差了四年,该说是马盼娣想得远,还是说她早就打上了这幢房子的注意,以陈志宝结婚为由头想要陈国强把房屋让出来。

    当时陈志军多大,十二岁吧。他是有多气,才不得不拿起菜刀冒大不韪砍自己的亲生母亲。

    即便他不说,苏英华也能想象这事过后村里人的反应,说的肯定不是啥好话,他们不会说马盼娣的不是,只会指责陈志军的不孝忤逆,想想就揪心地疼,她的脑袋靠在陈志军胸口,紧紧抱住陈他,不想再提这些不好的回忆,语气一转,说起陈国强,“咱爸下午可高兴了。”

    陈国强能不高兴吗?才开张半天,就卖出了半斤酱油和一盒火柴,卖了一毛四分,也够陈国强乐半天,稀罕得摸摸几枚硬币,一扫之前的焦虑,喜上眉梢,。

    买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张春兰。

    张青青刚走不久,张春兰又一次来了,她过来不是为别的,就是来跟苏英华说一声张许两家的婚事黄了,她想张家都找上苏英华了,苏英华虽然没应承下来,但张许两家婚事的后续得给苏英华吱会一声。这才跟许家人在路上分开,连家也没回,直接来陈家这边。

    她看到陈国强面前的货板,好奇地问了一声,听说陈家要卖吃的用的,又惊又喜地说:“这感情好,家里刚好没了酱油,你家要能买的话,省得我当家特意往城里跑上一趟。”问了价格,比供销社的贵上一分,不过这一分钱和花个三四个小时去城里比起来,她宁愿多花一分钱,忙回家取了瓶子打了半斤酱油,临走又拿了一盒火柴。

    陈志军笑了,他爸跟张春兰唠叨了十来分钟,张春兰出门的时候他爸还让她帮着往外说说。他原以为他爸会坐不住,不想他兴致高昂,十分来劲,往日没啥话的,能跟张春兰就酱油扯呼了半响。

    “爸既然愿意,咱就让爸卖,平日注意点不要让他累着就行。”比起陈国强整日出去窜门,陈志军宁愿他留在家里卖东西。陈国强每次出门陈志军总不放心,深怕人在路上滑了摔了,磕了碰了。

    苏英华也是同样的想法,嘴上应了下来。

    有了昨天的顺利开张,陈国强卖东西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了起来。

    大清早天刚亮,就让陈志军把货板给搬到外面,“东西摆屋里,大伙看不到,哪知道家里是不是卖东西,放外面敞亮,一看就晓得这是在卖东西。”到时候他在吆喝几声,不怕没人来买。

    陈志军看着外面地上的积雪想都不想地拒绝了,“爸,外面刚下过雪,天儿冷,等哪天有空了我找人在院子里搭个草棚屋,到时候你在那卖,行不?”这大冷天的他呆外面都觉得冷,他爸更别说了,还是老老实实坐屋里,免得冻出毛病得不偿失。

    陈国强有心说他不怕冷,不过见陈志军嘴上是和他商量着,可那态度坚决,想必是不会同意他现在在外面卖东西,“行,那草棚子赶紧搭起来,把志海志国他们都给叫上。”草棚子也比屋里好,而且搭草棚的时候人多,刚好可以让大伙知道家里有这桩买卖。

    “恩,过来年我就找去找人来搭草棚。”陈志军拿着铁锹铲院子里的雪,满口应下,不过心里想等天暖了再建草棚子,草棚子在这样的天也不防寒。

    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发面。

    公鸡昨儿已经杀好,今天苏英华开始发面,她这回准备三种馒头,白糖红糖芝麻馅、肉馅和纯馒头。肉馅四十个,其他两种各三十个。肉馅包陈志军他们爱吃,就多包几个。

    不过家里的猪肉貌似不够,她翻了翻猪肉,四斤多五斤不到,将就点也够用,但她想好歹是过年,总得让人吃个痛快,一点点肉馅吃起来不香。

    “志军,今儿你还去城里吗?去的话再买点猪肉回来。”苏英华冲院子里铲雪的陈志军喊道。

    陈志军把最后一铲雪倒到一边,提着铁锹进屋,“家里没肉了?”前天他才割了四五斤肉回来,这么快就没了?

    “买的还没吃完,不够包包子,包了包子也不够过年吃。”家里三个大男人无肉不欢,她也爱吃肉。

    可以说,自从陈志军和苏英华结婚以来,陈家的伙食明显变好了,顿顿白米白面,肉就没有断过,要么是陈志军去城里割的猪肉就是山上猎的鸡肉兔肉,最近又多了海里捞的鱼。

    不是苏英华吃不得咸菜萝卜干,而是陈志军舍不得让媳妇啃粗粮,他跟他爸两个人的时候也没亏过自己,有了媳妇更不会委屈了媳妇。

    “包子?肉包子?”刚进门的陈志党眼睛一亮,兴奋地说:“二嫂放心,二哥不去我去。”转过头来对陈志军说,“二哥,后山山脚下有野猪脚印,怕是野猪昨儿下山了,大队长让咱们赶紧过去。”他大早就被陈国强赶出去溜达,顺便提提家里的买卖,路上碰上了挨家挨户通知的陈大队长。

    “就咱们这一组还是全部的人。”今天原本有轮到他们这组巡山。

    陈志党递给陈志军一根铁叉,“所有人,不光是咱这几个,看大队长的意思是今天得往里边找找,大范围的找一遍。”

    昨晚一场大雪过后,有人经过后山脚下看到雪地上留下的一片野猪印,忙跑去通知陈大队长,陈大队长一听都快急的上火了,眼看就过年,这个时候偏偏有野猪下山,这可不同在山上见到,山上人烟痕迹,山下到处都是人,要是伤了哪个,这年还过不过,也不分组不组,是不是今天当值,喊上所有的壮丁捉野猪,野猪能下山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趁着事没闹大前,赶紧收拾了它。

    陈志军和陈志党跟苏英华、陈国强打了声招呼,匆匆赶了过去。

    “别忘了多提提咱家的买卖。”陈志军冲着他们的背影喊道,多好的机会,几乎整个村的人都在。

    苏英华举刀的手顿了顿,老爷子真敬业,时刻惦记着家里的买卖,狠狠开始剁猪肉。对于陈志军他们上山去,她倒是不担心,这么多人在想出事也不容易。

    “志军媳妇,你家前院后院牌子上写的是啥?”苏英华出门到泔水的时候,一位大娘喊住她,指着陈志军昨儿写的牌子问。

    苏英华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大娘,上面写卖油盐酱醋,你家要是缺盐少油了,可以在这里买。”昨儿陈志军想了又想,最后只在牌子上写上这么几个字,谁家烧饭做出都离不开油盐酱醋。只是他们都忘了,村里大多数都不识得字。

    “哎呦,真的假的?醋多少钱一斤?”大娘快速走过来,苏英华注意到她手里还拿着个瓶子。

    “志党说这里有醋卖,这不我就过来看看。”大娘继续说,家里的醋正好用完还没买,陈志党过来说他大伯家有,她就将信将疑地带着醋瓶过来看看。没在陈国强家的前院后院看到哪里有卖醋的,倒是多了两张昨天还没有的牌子。不过上面写着啥却是不认识,正犹豫要不要回去,苏英华出来了。

    苏英华笑着说:“大娘屋里进,醋在屋里。”她让出条道让大娘过去。

    没等她把泔水桶刷干净,大娘心满意足地拎着瓶醋出来,边走边回头冲着里面的陈国强说:“成,陈老哥,下响我就让我老头子把鸡蛋给送来,你可得把饼干给我留着。”

    她是出来买醋的,不料陈家还有点心饼干糖果卖,想给家里的孙子孙女买点,咬咬牙问了价格,饼干九毛一斤,她心里直摇头,而且出来的时候只带着醋钱,原是不打算买了,但听陈老哥的意思他不仅仅收钱,也可以用鸡蛋换。家里别的没有,鸡蛋到有几个,十一二个鸡蛋就能买半斤的饼干。在她看来,让她拿出钱买饼干她心疼舍不得,不过用鸡蛋换饼干,她还是觉得挺划算的。

    鸡蛋在家攒着也就攒着,是能换钱,不过这不是还没拿去城里换成钱,在她眼里,没去城里前的鸡蛋只是鸡蛋,不如饼干来的精贵。想想孙子孙女见到饼干时的高兴,她立马让陈老哥给她留半斤。

    “志军媳妇,我先回去了。”大娘风风火火地走了,她得赶紧回家让老头子拿鸡蛋过来。

    陈家的买卖迎来了开门红,大娘之后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不过大多是听到消息过来看热闹的,真正买的倒是只有四五个,而且买的不是酱油就是醋。饶是如此,陈国强看着饭盒里渐渐多起来的纸币和硬币,眉开眼笑。

    第四十六章 四六(改错字)

    陈志军和陈志党这一去就是半天,还是快吃午饭的时候才回来的。

    “咋样?有找到野猪吗?”苏英华一边盛饭一边问洗手的兄弟两。

    陈志军认认真真地搓着双手说:“没呢,有百来号人,闹得动静有点大,野猪远远听到动静早就跑了。”百来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吵吵闹闹,别说野猪了,往日进山还能见到几只野山鸡,这回一只都没有瞧到。

    他们顺着野猪脚印找,不过山林深处仍不敢进去,即便有这么多人在,大伙依旧是不想进去,最后眼睁睁地看着脚印往山林深处的方向消失。

    也不是全都不敢,可你不去,就我去的,真找到了野猪也斗不过,要是捉到了,这猪算谁的?全部人分,捉到的人不甘心,让捉到的人去拿,没进去的不乐意。

    每个人心里都有把称,想了想还是随了大流不去了。

    苏英华把盛满饭的碗递给陈志军,继续盛第二碗,“那下午还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