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乱世小农民

第 12 部分阅读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不行,一家子小九九,光为自己打算。”二愣子反对道。

    “哪个人也不全,哪个车轮也不圆,只要他能听话,人也有点机灵,反正主意都在咱们手里,这就离不了葫芦,走不了样。”老赵头磕打磕打烟袋锅,冲着孟有田说道:“凭你还治不了他?”

    “呵呵,那就让他来。”孟有田笑道:“和我耍心眼,吃亏的就是他自己。”

    “好,这大事就这么定了。”杨荆云一拍巴掌,高兴的说道:“有田还兼着队副,有什么事情二愣子和你商量着办。来,咱再商议商议这具体的办法。”

    第二天,就在村公所大门前召开了全村群众大会。村口的庙前空地上挤满了人,前面放了一张长条桌,先是杨荆云讲了重新选举村长的好处,接着老蔡把选举办法给大家讲了一下,然后就开始提村长候选人。

    李敬怀在下面吼叫了一声,“我提李大鸿!”随后几个富农也跟着喊“李大鸿”。

    二愣子在人群里转了一下身子,一蹦多高,举着胳膊高叫:“我提孟有田。”其他自卫队队员也应和着高叫,后来村里不少人也跟着喊叫起来。

    提出候选人之后,在长条桌上放了两个大碗,碗后面又各放了一条凳子,让李大鸿和孟有田坐在那里。杨荆云站起身笑着对群众大声说道:“现在请两位候选人发表竞选演讲,说说当了村长怎么为大伙服务,然后就各人拿主意,要先谁,就向谁面前的碗里撂一颗大红豆。”说完,他转身对李大鸿和孟有田说道:“两位村长候选人,你们谁先来说呀?”

    孟有田还没有说话,李大鸿便抢先说道:“我先来,我先讲。”

    得到杨荆云的允许后,李大鸿站起身,舔了舔嘴唇,他哪懂孟有田搞的这个竞选演说,想了一下,他开口又是他李家从来都是善门,待人宽厚,村里很多人是他家的佃户,掌柜伙计都是老交情了,一定要帮他一把。最后陪着笑脸说道:“我李某历来以仁义为本,若有对不住诸位乡亲的地方,日后一定改正。咱们大家伙都要往长处看,谁也不要记恨这些小节。乡里乡亲这么多年,日后谁家有个三灾两难的,就去我李家大院背粮借款,啥时还都行,还不要利息哇!”

    “好哇,李家真是善门,真是仁厚,对乡亲们真是没得说。”李敬怀等人在底下喊着,为李大鸿造势。

    孟有田含笑不语,等李大鸿得意洋洋的坐下,底下的喧闹声停歇,才不紧不慢的站起来,冲着人群拱了拱手,声音洪亮的说道:“李家财大气粗,不是咱能比得了的。不过背粮借款的乡亲们可要小心了,李老爷没准给你们记着账,过个几年要是连本带利一算,别把大家伙吓晕过去。”

    孟有田欺负李大鸿不懂竞选演讲,明显犯规,故意抹黑对手,但这话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李家大院以前没少干这事,表面上和和气气,算账时凶神恶煞。当李大鸿气得要瞪起眼睛反驳时,杨荆云伸手制止了他,让他不要打扰孟有田的演说。

    “不管我最后能否当选村长,我都要在本村建立一个农民互助会,现在我已经筹集到了三百块钱……”孟有田将这个农民互助会的规则简单讲述了一遍,这个互助会并不是他的首创,老年人可能都记得在*中,及其前后不远的时期,大多数职工工资低,勉强度日,每遇临时困难需要用钱时,可由互助会帮助解决。互助会是由工会领导的一种群众性自发组织,参加者每月交几元钱,就可以享受到临时困难需要的帮助,但要约定在几个月的工资里扣除。每年年底,上交的钱要如数退还。互助会很得人心,职工几乎人人参加。如果再向前推到民国时期,藁城个别村庄农民自发组织的“签字会”也是互助会的一种雏形。签字会团结了贫苦农民,贫苦户有困难时通过组织发动全体会员帮助,坚持不向地主老财借高利贷。

    第五十六章当选村长

    更新时间2009-10-1419:30:05字数:1989

    “我参加。”“我也参加。”………这声势明显比刚才支持李大鸿的要浩大很多。

    孟有田笑着抬手压了压,朗声继续说道:“我还要教授大家伙普及田间化肥的使用,这效果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增产两成到三成还是很有把握的。另外,便是要带领大家发展家禽、家畜养殖业,我家的鸡你们看到没有,那个头长得很威猛还不生病哩,母鸡下蛋也勤得很,还都是红心的,不信你们去问我媳妇儿……”

    “哪个是你媳妇儿呀?”不知道哪个调皮的家伙在人群里喊道,引起了一阵哄笑。

    孟有田咧嘴一笑,说道:“咱穷人不能总靠借贷苦熬活着,要靠心齐,要靠自己的双手,世道变了,再象以前那样可是行不通了。我的话就这么多,请大家支持我,以后的事实会证明你们今天的支持是绝对正确的,我会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比以前要好很多的好日子。”

    一阵热烈的掌声后,杨荆云又讲了几句注意事项,并指定了监票人,村民们便排起了长队,把大红豆扔进自己中意的候选人碗里。

    孟有田的竞选演说并不是一时的匆忙之作,而是他长期思虑的结果,切合了当时农民的心理和社会生产的实际情况,真正能解决很多问题。

    先说互助会吧,它就能把百姓最深恶痛绝的高利贷有效截止。高利贷作为一种陋俗,对债户生活带来的影响是极深的和恶劣的。在旧社会,如果繁重的租佃是农村中吮吸农民膏血的魔鬼,高利贷就是寄生在农民肠胃中的毒蛇。它的残酷和势力的无孔不入,是难以用其他东西来比拟的。当地流行的民谣就表达了对高利贷者的痛恨情绪,“使了财主的钱,好比上贼船,利上又滚利,典儿卖女也还不完。”所以,老百姓又称高利贷为黑心钱,绝子绝孙钱。

    再说发展和改良农业生产。要知道中国虽然有史以来就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但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十分落后,生产效率十分低下。一直到建国前,生产方式都是传统的个体手工劳动,没有任何机械化作业,更没有电力,没有农药,没有化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低,停留在历史上沿袭下来的靠天吃饭的状态。农业产量很低,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但粮食还不能自给。广大贫雇农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很多人是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常年吃糠咽菜,饥寒交迫,在死亡线上挣扎。

    而增产的实际效果已经从老玉保家的几亩薄地上得到了验证,更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使用自制的土化肥,庄稼的长势那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说服力强。民以食为天,如果能够增产增收,不管那些佃户与地主间订的是定租还是分租,对佃户来说都能得到更多的粮食,这对他们的吸引力还是相当大的。而且李大鸿的威风已经被打落了很多,又有自卫队撑腰,老百姓对他也不是特别害怕。

    选举还在进行中,孟有田已经遥遥领先了,李大鸿的碗里,稀稀拉拉的几颗红豆,再看孟有田的碗,不用点数,也能看得清清楚楚了。

    李大鸿一看势头大大不妙,暗地里冲李敬怀使了个眼色,低下头倾听着动静。

    李敬怀被他一撺掇,立刻脸红脖子粗的叫道:“自古以来,就没见过这种选法,不能算数儿,等着县政府下委吧!”

    二愣子眼珠子一瞪,带着几个自卫队员围了上去,指着李敬怀的鼻子问道:“哈叭狗带铃铛,你充什么大牲口?县政府算个什么东西,不说它跑得早就没影了,就是它委下来我们也不承认。”

    “这个溜沟子*的狗腿j臣,敢破坏选举,抓起来砍了。”

    …………………

    李大鸿一看李敬怀被骂得抬不起头,心里通通直跳,一扭肩膀,手提大褂,气呼呼的就回了家。

    他走了,选举还在进行着。投票完毕,监票人二先生和老赵头走上前去,把两个碗里的红豆,当面锣对面鼓,对着众人一五一十过了数。其实这就是个形式,孟有田得票九百三十八票,李大鸿三十六票,相差极为悬殊。

    杨荆云站起来,率先鼓掌,祝贺孟有田当选为村长,这也是本地区的第一个民选村长,选举相当的成功,为他以后的工作开了个好头,做了个典范。

    紧接着,孟有田宣布正式就任村长,接收了村公所的老账,并将全村按地域划为八个保,经过一阵子喧闹,八个保长也被推举出来。然后孟有田又宣布将村里的一个旧仓库改建为学堂,礼聘白秋英为教师,白天是孩子们上课,晚上便是夜校,由他教成丨人识字并普及农业科技知识。

    接着,孟有田又与自己的支持者展开了交流,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现场答问,比如互助会的详细规矩,为家庭养殖提供的小额低息贷款,义仓日后的使用等,都作了详尽的解答。

    看着孟有田侃侃而谈,胸有成竹的样子,杨荆云和老蔡、李佩铃很感欣慰,这比他们预想的要好得太多。孟有田不仅能说会道,而且办的都是实事、要事,紧紧抓住了老百姓的心理,各项措施都切合实际,细致周到,一点不虚夸,让人听着就舒服。

    “还是小瞧这小子了。”老蔡摇着头叹道:“眼光远,有魄力,更主要的是一副热心肠,想不服他都很难。”

    “是啊!”李佩玲也是深有同感的样子,“这小脑袋瓜是咋长的,以前我说深山里出俊鸟,现在应该再加上一句,乡村里出人才呀!”

    “确实是人才,这些措施我们可以照搬下来,以后别的村的工作可以按照这个方式进行,可是帮了我们大忙了。”杨荆云感叹道。

    第五十七章无题

    更新时间2009-10-1512:45:30字数:2004

    春儿呆呆的看着孟有田,那就是自己的男人,真有能耐呀,当上了村长,全村人都得听他的。听他说得多好,那么多叔叔伯伯都听得笑哈哈的。

    “村长夫人,发什么呆呢?”白秋英捅了捅春儿,笑着调侃道。

    “坏蛋。”春儿恼羞的揪住白秋英,“那天的事儿还没和你算账呢,人家发酒疯,你起的什么哄?”

    “呵呵,那天你在树底下不也听得眼儿发直吗?”白秋英嘻笑道:“有田当了村长,你可不许打人,可要有个村长夫人的样子。”

    “村长夫人是啥样子?象李家大院那样,春儿可别学她们。”娟子在一旁说道:“咱穷人也能当官呀,今儿可长见识了,有田还不到二十吧,这么年轻的村长,啧啧啧。”

    “自古英雄出少年。”白秋英亲亲热热的搂着春儿的肩膀,笑道:“英雄难过美人关,我们春儿,可是个大美人哪!”

    “没个正行。”春儿笑骂道:“都当老师了,还这副样子,看二先生,好象不太乐意似的。”

    “这事昨天李姐找我说了,我跟我爹说,教书育人那可是积德行善的好事,你要不让我干,我就把辫子铰了,梳个短疙瘩,那叫革命头。老爷子没招,现在可能还生气呢!”白秋英撇着嘴说道。

    “臭妮子,可会治个人呢!”秀儿伸手揪揪白秋英的辫子,笑着说道。

    这边是几个女孩子在说话,那边老玉保和二愣子他爹等几个老人在议论。

    “老常啊,可是找了个好女婿,把李大鸿挤了下去。”二愣子他爹笑着说道:“不象我那小子,就是个愣头青。”

    “当村长也得有本事才成,有田这小子我看不赖。”占富爹借了个火,吧哒吧哒抽着烟,“有担当,有门道,村里的年轻人谁也比不上。”

    “年轻人,还嫩着哩!”老玉保心里很高兴,可脸上还得装出很淡然的样子。

    “嫩,那才有冲劲哇!”有新他爹捶着腰眼说道:“象咱们这土埋半截子的,棱角都磨平了,还能成个什么事儿,世道要变了。”

    “世道要变了,李家大院,嘿嘿,也快倒了。”占富爹冷笑着说道。

    “要是早几年,我这腿,还有孩儿他娘,唉,这世道是要变变了。”二愣子他爹用拐棍狠狠的拄着地,似乎要把一腔愤怒插进地里。

    “嘿,咱是不是该给有田捧捧场哇!”有新他爹见老伙计又想起伤心事,忙打着岔,“咱庄稼地里祖辈相传,还不容易出个人,这个什么互助会,老玉保你这个当老丈人还不带个头,咱们几个老伙计要抢了你的先,你可别生气。”

    “对,对。”占富爹磕磕烟袋锅,“上次占富成亲,还剩下一块钱,我这就回家拿来,入这个互助会。”

    “那,那我也回家取钱?”老玉保犹豫着瞅着几个老伙计。

    “走,走,咱一块回。”有新他爹催促道:“没钱,粮食也行,有田刚刚说过的。”

    ……………………

    晚上,孟有田将杨荆云、老蔡、李佩玲、老赵头、二愣子和有新请到家里,一方面是庆祝当选村长,一方面也是有些要紧事想说一下。

    “呵呵,有酒有菜,今儿又能打顿牙祭了。”二愣子上来就拿起酒瓶,却被孟有田一把按住了。

    “往后这酒可得少喝。”孟有田说道:“一人就三杯,我就不陪诸位了。”

    “有田可是爬树爬怕了。”老蔡笑道:“不过这喝酒误事倒是真的,咱一人就三杯,慢着点,边喝边谈事。”

    “春儿,不对,应该叫大名。”李佩玲见春儿做好饭菜,便坐在小板凳上纳鞋底,便招呼道:“梦萱,来,上来吃饭。”

    “李大姐,你们先吃,我不饿。”春儿赶紧推托道。

    “上来吃你的饭,都不是外人,咱家也没那么多规矩。”孟有田将春儿按坐下来。

    “当了村长,说话都不一样了。”有新取笑道:“小嫂子,我看干脆你来当咱村的妇救会主任吧,也是个官儿,有田就不敢欺负你了。”

    “嫂子就是嫂子,干嘛前面还加个小字。”孟有田给众人倒着酒,翻着眼睛说道。

    “咱不行,字还没认够一百个呢!”春儿红着脸,低着头。

    “这事儿以后再说。”孟有田给春儿解着围,岔开了话题,“我说几个事儿,大家商议一下,拿出个章程。”

    “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们一定支持你。”杨荆云越看孟有田是越喜欢,很期待他又有什么新的主意。

    “这自卫队也成立了,可我觉得天天跑步出操,怎么没有军事训练呢?”有田疑惑的问道:“不学军事技能,这以后要打仗,一拥而上怕是不行吧?”

    “呵呵,有田就是厉害,一下就说到点子上了。”老蔡自嘲的笑了笑,说道:“我就是个二把刀子,跑步出操也是看着学的,要说行军打仗可就完蛋了。”

    “我和老蔡商量过几次,想找个懂行的来教一教,可一直没有合适的。”杨荆云也很苦恼,摸着下巴连连摇头。

    “那,也只好慢慢找了。”孟有田有办法,但他可不敢轻易露出来,会读书识字已经够惹人注目的了,再会军事技能,他岂不成了妖孽般的人物。按理说,他虽然没训练过别人,但自己学过的那一套拿来还不是现成的。

    “放枪已经学会了,有个明白人指点一下就成。”二愣子大咧咧的说道。

    “别胡说。”有新推了二愣子一把,他虽然也不太懂,但二愣子说得明显不对倒是能听出来。

    “打仗可不是闹着玩,咱都是拿锄把子的手,你以为拿了杆枪就是兵了。”孟有田咧了咧嘴,苦笑道:“瘸子担水,一步步来吧!咱喝酒吃饭,一会儿我让你们看样东西,打不行,藏再不成,可就完蛋了。”

    “哦,那咱得看看,有田总会给咱们惊喜的。”杨荆云笑道,加快了进食的速度。

    第五十八章争议

    更新时间2009-10-1519:43:44字数:1959

    地道战中国自古便有,宋、明、清都有记载,但近代抗日战争中被我们的先辈发挥到了及至。地道战的前身是河北平原抗日根据地的道沟地道战,但当时还不普遍,也不完善。1942年敌人大扫荡以后,斗争环境异常残酷。为了便于我军民坚持平原对敌斗争,根据几年来开展道沟地道战的经验,在广大平原地区领导军民进一步开展了地道战。初期的地道主要是为了我地方干部隐蔽斗争,在一些党员或“堡垒户”的住宅院内,挖掘能容纳一、二人的小地洞。虽然这种地道在反“扫荡”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很不灵活,一旦被敌人发觉,没法躲避。为了使敌人不易发现洞口,就逐渐把洞口加以改善或挖两层,或修两个洞口,或把两个洞连接挖通。这样,虽有了一定的灵活性,但它只能作为临时藏身躲险的处所。

    直到1943年,地道战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一些地方,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的阵地。在残酷的战斗中,地道不断完善,洞口伪装巧妙,还修筑有陷阱、埋设地雷、插上尖刀,或者在洞内挖掘纵横交错的棋盘路;为了防止敌人用水、火、毒破坏地道,还在洞内设有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门,或者将地道挖得忽高忽低、忽粗忽细、并且设有直通村外的突围口。这样,地道便成了进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地下堡垒。

    关于是否要在这个时候提出开挖地道的主张,孟有田是有些犹豫的。首先大家伙此时心气很高,而且并不了解抗日战争的艰难和残酷,所以想得到重视,恐怕不容易。但他也知道要想挖成地下堡垒,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现上轿现扎耳朵眼是不赶趟的。难道非得被逼无奈,难道非得付出惨痛的代价才会想到地道的好处吗?当然,他也准备了一套说词,即便不是大力发展,也要先有个地道战的雏形。

    果然不出他的所料,众人在参观完他家的地洞后,面目表情很是丰富,就是暂时没有说话。

    “呵呵,有田的想法真是很独特啊!”李佩玲率先笑着打破了沉默,“不过这似乎有些太小心了,咱们现在的工作这么多,我看以后再考虑好了。”

    “有田兄弟,你放心,敌人要来了,我们一定能打败他们。”二愣子一副想笑强忍着的表情,拍着孟有田的肩膀宽慰道。

    “凡事都往好里想,可要是万一你们挡不住呢?”孟有田翻了翻眼睛不悦的说道:“那村里的粮食呢,乡亲们的财产呢,就都要被敌人糟蹋光了,那样就算没被敌人杀了,大家也要去喝西北风了。”

    “挡不住?那就让乡亲们跑呗,跑反又不是没有过。”二愣子有些不太在乎,“再说你这地洞也就比各家的红薯窖深一些、长一些,也没什么花样吗!”

    “跑反,你当大家都象咱们腿脚这么灵便哪?”孟有田生气的说道:“我再说一遍,这叫地道,不叫地洞。你说红薯窖,那是什么玩艺,糊弄敌人是睁眼瞎吗?藏在那里,扔颗手榴弹就给你连窝端了。”

    “好了,不要吵吗!”杨荆云摆了摆手,对孟有田扬了扬眉毛,“把你的想法和理由都说出来,大家好好商量商量,都是为了工作,别伤了和气。”

    孟有田点了点头,缓缓说道:“你们说我胆小也好,贪生怕死也罢,可有些话我还得讲说明白。抗日打鬼子,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而且将会是很艰苦、很残酷的斗争,这是杨区长您的原话。我既然当了村长,就要为全村人着想。这不光包括大家伙的生命,也包括大家伙的财产。我一直认为凡事要从最坏的可能考虑,做最完备的预防。开挖地道,一来可以做群众的藏身之地,二来可以将粮食财产都坚壁起来,这样即便敌人杀过来,大家伙的损失也没有多大,还可以继续生活下去。可要是凡事都那么乐观,万一出了岔子就会措手不及,难道非得损失惨重之后才痛定思痛,亡羊补牢,那就晚了。”

    几个人听完都没有说话,杨荆云、老蔡和李佩玲交换了下眼色,有些无奈的笑了。孟有田刚上任,工作他们必须要坚持,这样才不致打消他的积极性。

    “我原则上同意。”杨荆云点了点头,继续说道:“那你把具体想法再说一下吧!”

    “先从自卫队开始,每个队员家里都要挖地道,先把义仓的粮食分散储存起来。”孟有田说道:“然后再在全村推广,把各家各户的连接起来,这样也就差不多了,敌人来了就打,打不过就钻地道。”

    “我同意,就先从我家开始好了。”有新表示了对孟有田的支持,又偷偷捅了下二愣子。

    “好吧,挖就挖,正好我爹腿脚不好,有个地道能躲藏,我也放心。”二愣子挠着脑袋说道。

    “既然这样,我们也没什么异议。”杨荆云点头说道:“有了这个地道做预防,大家心里有了安全感,对其它工作也是一个促进。”

    “挖地道我是要监督的,瞎糊弄可不行。”孟有田说道:“各家挖出来的土都运到村外那个破土窑去,我要开窑烧砖瓦,一是给大家伙修补房屋,二是在村子周围建寨墙,这样就更保险了。”

    “你说咋的就咋的。”二愣子无可奈何的点着头,“谁让你是村长呢!”

    “我全力支持你。”有新笑道:“咱两家先挖通,然后天天晚上钻过来听动静。”

    “什么人哪?”孟有田没想到自己的地道惹出这么多闲言碎语,很郁闷的叹了口气。

    第五十九章村长工作

    更新时间2009-10-1620:04:32字数:2075

    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说,孟有田是横下一条心,挖,我挖,一定要把自家的地道挖好,还要挖到村外去。一个穿越者自认为正确,自认为能比别人目光远大,这是一个改不了的通病。

    孟有田上任以后,有自卫队保驾护航,有村里穷苦百姓的支持,工作很快便开展起来。小学堂只两天便开课教学,群众们拎着脖领子、揪着耳朵把原来满村乱跑乱淘的孩子们送到学校,而女孩子们就听话多了。那时候的老百姓也知道读书识字的重要性,但就因为贫穷只好一辈辈的成为文盲,如今有了这个机会,都是很积极。当然,他们的要求也不高,会写个名字就好,要是能看懂字据和村上的布告就更心满意足了。

    成立互助会,造土化肥,买小鸡雏,示范蝇蛆养鸡,夜校传授知识,孟有田忙得脚打后脑勺,连春儿都要上阵帮忙才能喘口气。别的都很顺利,只有蝇蛆养鸡这块,老百姓哪见过这个,他们对科学蝇蛆培养过程并不了解,只觉得苍蝇是一种肮脏的昆虫,让人恶心,蝇蛆也一样。都说“鸡吃苍蝇产的蛆,这样养出来的鸡、下的蛋能吃吗?人吃了会生病的!”孟有田只好一面详细讲解干净蝇蛆培养的全过程,一面让万般不舍的春儿宰杀了一只母鸡,煮了几个鸡蛋,他不仅亲口示范品尝,还借助杨荆云、李佩玲两位大神的威力,当然还有自卫队中几个胆子大的年轻人。吃鸡肉、喝鸡汤、煮鸡蛋,折腾了半天,孟有田就差现场吃蛆了,才有几个村民过意不去,抱着试试看和安慰孟有田的态度领了几个鸡雏回家喂养,剩下的只好由春儿包圆了,我国第一位个体养鸡专业户就是在这种不尴不尬的气氛中应运而生。

    眼见着孟有田把村里工作开展起来,杨荆云、老蔡便深入旁的村镇,继续和其他各村的党员进行抗日救亡运动,发动群众,成立抗日自卫队。

    这时候,日本鬼子顺着铁路线向南开,只占大、中城市,在农村,特别是偏僻的农村倒还能透口气。可这国军一退下去,各式各样的杂牌武装可就应运而生了,散兵游勇,地痞无赖,道会组织,土匪恶霸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司令、队长有如牛毛一样多,大股的有百八十人,小的只有几个人,真是拿杆枪就敢拉人,拉几个人就能派粮要款,打起黄旗就称司令队长。除了小股势力外,县境内也出现了几股大势力。九龙堂的柳无双,原县保安团副团长杜世雄,大地主赵坤一,土匪何魁,六离会吴老道,还有以吉祥镇为首共六个村子的抗日自卫队组成的联庄会。

    一阵秋风细雨过后,真是“雨洗高秋净,天临大野闲”的景象。冷风飕飕,树叶将落还住,黄垂绿委。

    李大鸿被拿下村长后,在家郁闷了好多天,本来还想看孟有田这个|乳|臭未干小子的笑话,没想到人家踢腾得有声有色,又有自卫队撑腰,把全村的人心拢得好好的,李敬怀等一帮人也不敢乱蹦哒了。眼见秋收在即,土化肥的功效也已经体现出来,多打粮食已成定局,再加上蝇蛆养鸡也慢慢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这老百姓是更拥护孟有田了。眼见着孟有田在村长的位置上越坐越稳,李大鸿唉声叹气,却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等这各地的杂牌武装一出,李大鸿可就留上心了。后来一听说原县保安团副团长杜世雄拉起了几百号的大队伍,指挥部就扎在卧虎庄他老丈人孟人臣的家里,这心里可就拿了主意。他心想:这可该是我李大鸿交运的时候到了吧,穷棒子不就仗着几杆破枪欺负我吗,这杜世雄跟自己也算有过一面之缘,再说英雄难过美人关,舍得老婆孩,才能发大财。只要拉上个军队的朋友,看谁还敢造反。从前吉祥镇设卡子的时候,也不过有两条大枪,就把地面压得稳稳的。杜世雄可是有几百号人枪,这些穷棒子哪里是对手。

    李大鸿想定了主意,便催促着老婆孟玉娇去住娘家,临走时还三番五次的嘱咐道:“去了看眼色行事,只要能攀得上,咱是要钱有钱……”他三角眼皮一忽眨,用二拇指头往老婆胸口一点,笑了笑说:“要人咱也有人。”

    孟玉娇弯眉调眼,浪里浪气的翻了李大鸿一眼,说道:“谁还不知道你那鬼心眼,宁愿舍人,也不舍钱,要是愿意出钱,你什么不拿钱送去?”

    李大鸿一声尖笑,说道:“夫妻夫妻,老婆摸着汉子肚里主意,这不就行啦!”

    孟玉娇把玉青闪花缎外套往起一撩,用门牙叼起前襟,又紧了一条红洋缎水裙,银器首饰插挂了满脑袋,这才叮铃当啷的走出门来。

    李大鸿把老婆送出大门,看着骑上牲口,又嘱咐了几句跟牲口的下人,眼送着老婆出了村,心想:我这口子是个活畅人,结交他杜世雄,应该没有什么困难吧,要是事情顺利,那可就是要权有权,要势有势。他这样想着,高兴的真想仰天大笑。

    吉祥镇这段时间也变化不小,村庄的街头巷尾都筑上了围寨,用粗韧的红荆条子和树枝结成的寨门拦截着各条通路,重要的防御点上还设有固定的抬杆。和那些土匪兵痞盘踞的村镇相比,这里的气象既兴盛又祥和,人心已经稳定下来。在别的村里,总觉得年月儿越过越怕,提心吊胆没个着落,到了这里,就好象是另一个天下。连走亲戚住娘家的一些闺女媳妇,一回吉祥镇,也光想着在这里多住几天呢!

    “杨区长,这是有田编制的本村合理负担分摊办法。”村公所里,老赵头将两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递给刚从别村回来的杨荆云。

    杨荆云等人按照党的洛川会议精神,开始在群众当中广泛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实行合理负担政策,动员组织群众。而其中推行合理负担,废除以前的苛捐杂税,正是十大纲领中旨在改善人民生活的举措。

    第六十章根结所在

    更新时间2009-10-1719:57:32字数:1940

    所谓合理负担就是按照“有钱出钱,有粮出粮,钱多多出,钱少不出”的原则,打破过去按人口、按地亩不合理的摊派方法,规定地主、富农多出,贫雇农少出或不出。这虽然是一个好政策,但要具体到每个人该拿多少,也是个值得思量的问题。孟有田弄的这个办法是以每个家庭的财产、土地、收入、人口为依据,将全村人共分为十一个等级,按照等级比例筹粮纳款。贫苦人家可用劳力支差来充抵捐赋,而象李大鸿这样的特等富户,则由抗日区政府直接分配粮款数额。

    “很细致,也很合理。”杨荆云看过之后,赞赏道:“吉祥镇是试点,可要尽量搞好啊,但也不要谨小慎微,出点问题不要紧,就当是吸取经验了。”

    “区长,咱们的军队,甚时能开过来?”二愣子在旁边有些急躁的问道。

    “早就开过来了,都在火线上呢!”杨荆云回答道。

    “咱就不能给上边打上个报告?哪怕来村子里扎上一排,不,一个班人马也好啊!”二愣子唉声叹气的说道:“这小土匪越闹越不象话,还有六离会的那个吴老道,竟敢派人跑咱村来咋唬。”

    “咱们自卫队人数不少,战斗力不强,这种情况也只能慢慢改善了。”杨荆云笑道:“老蔡正在给大家物色教官,你们先把身体练好。等有田回来,让他想着给安排一下,没准人家要在这安家落户呢!对了,这家伙跑哪去了?”

    “敲寡妇破鞋家门去了。”二愣子没好气的说道。

    “胡说,嘴也没个遮拦。”老赵头伸手就拍在他脑袋上,生气的说道:“刚才不是讨论过了吗,怎么到现在你还在放屁。”

    “到底怎么回事呀?”杨荆云疑惑的问道。

    原来村上有两个大家都瞧不起的女人,一个叫小金牙,一个叫素珍。那个时候老百姓对男女作风问题还是很看重的,女的要不正经就叫破鞋,在背后戳戳点点,能用唾沫星子淹死个人。

    小金牙是李敬怀家的姑娘,长的也还平常,却是风liu成性,招蜂引蝶。成天和一些个游手好闲的浪荡汉子勾勾搭搭,别人背后都叫她“大炕”。

    素珍倒和小金牙不一样,她是外村人,因为家贫被抵债卖到县城的窑子里的。后来得了一场大病,老鸨眼见她只剩了一口气,便把她贱价卖给了本村以挑炭为生的叫宝泰的穷汉子。这个宝泰老哥一个,是个实在人,打了半辈子光棍,也没嫌乎素珍,背到家里请医用药,不知怎么的,倒把素珍的病给治好了。两个人也就过起了日子,素珍还给宝泰生了个小姑娘。可好景不长,宝泰有次下窑挑炭,被砸在了里头,这素珍就成了寡妇。虽然她想安心和女儿过日子,可由于她有在窑子里的那段历史,村子里的人都瞧不起她,不三不四的浪荡子也时不时的去马蚤扰她,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有田说了,这个素珍是被万恶的社会害的,而不是她自甘堕落,所以我们大家应该同情她、帮助她,而不是鄙视她。”老赵头说道:“她和小金牙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