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军户幸福生活吧

军户幸福生活 分节阅读 73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强我弱的情况下,敌军只要做好稳定的防守就可以了,而他们得尽量找到敌军的突破口,不惜以一切代价突进突破口,为自己赢得一点儿优势,为自己打开局面。

    换言之在本身敌我悬殊的情况下,我方损失一点不叫损失,把尖刀刺进敌军身体就叫赚到,然后再继续等待新的时机,让地方的优势一点点的消失,才是关键。

    这个想法跟何珩不谋而合,优秀的人才很多但是并不是所有优秀的人才能与自己彼此欣赏,想法一致,相互配合,这才是大将军欣赏和提拔何珩的原因。

    大将军与何珩的父亲和伯父有不错的交情,尤其是将军夫人还受到过何家的恩惠,于公于私他都不希望他有事。

    月华一整天都躺在床上,感觉整个背都咯的疼,可是自己前几天还来过月事毕竟不敢大意,只好躺在床上静养,窗外传来阵阵茶香。

    南边儿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采茶种茶,茶叶和蚕丝是边关农家最重要的收入了,村里的背阴小山丘上漫山遍野的茶树,按采茶的时间分为早春茶、万春茶、明前茶、雨前茶、雨后茶等,

    早春茶现在就开始了,这个时候又是播种插秧的时候,为了不耽误地里的庄稼,村里的农妇每天天不亮就上山采茶,月华她们天亮起床的时候,村里的农妇就已经背了一箩筐的茶叶回来了。

    有些心思活泛的农妇知道月华是城里来的,知道月华喜欢吃一些山里的野味儿,甚至还从山上采一把新鲜野菜来卖,或多或少,每次月华都会买一点,吃不完的就让栗子坐了船送去给红鸾或者给宁碧云送去。

    今儿早上隔壁丁家的来敲月华家的门,手里提了两只兔子:“这是在山上夹得兔子,给夫人补补身子。”

    李家的刚要推拒:“我们夫人现在有孕,吃不得”话说到一半被月华打住:“栗子你进去拿几个钱来。”

    转头对农妇说道:“您有心了,李家的你把兔子拿进去吧”李家的只好拿进去了。

    栗子拿了钱给丁家的,丁家的也不推拒,借了钱就走,月华指了指两只兔子:“给南街送去吧”栗子知道是送给宁碧云的。

    宁遣刚死,作为宁遣的姑姑,宁碧云十分伤心,有次在街上遇到了月华,聊了几句越发觉得投契,偶尔越月华出去坐坐,听听曲子,月华住进了山里,她时不时的让家里的小子捎点儿东西过来,月华投桃报李,有了好吃的野味儿也捎过去。

    李家的拿了兔子交给栗子还忍不住嘟囔:“夫人心太好,自己不吃还买。”

    “春天露水重,身上的衣服头发都湿了,人家在山里转了一早上才捡到两只兔子,咱又不缺这点儿钱买就买了,就算不送人,栗子那个胃口,这两只兔子也就够她塞牙的。”月华忍不住打趣栗子。

    栗子觉得十分冤枉:“夫人”

    “我知道你的意思,得三只兔子才能塞住牙缝。”

    栗子受不住调笑,跺跺脚就走了。

    作为一个五品都尉的夫人月华就一个媳妇一个丫鬟服侍已经很寒酸了,虽说她确实打算低调,更重要的原因是就算何珩升迁,她也没钱过更好的日子。

    魏国的官员俸禄低,他们二个没有自己的田产,也没有家族,就那点儿俸禄也只够过这样的日子。

    就像月华自己说的,她跑去大酒楼里吃饭,跑去绸缎庄和首饰铺子打首饰,她一定会利用自己官家夫人的身份讲价讲到掌柜的哭起来,但是她去小摊儿吃两份,去馄炖挑子吃混沌,却从来不划价。

    苦中过来的人骨子里都有个毛病,她知道大酒楼和绸缎庄未必挣钱容易,苦过的人多少有点儿仇富,见不得人家坐在柜台前,不必风吹日晒还比人家挣得多。

    这个毛病即使做了都尉夫人也改不了。

    何珩那个时候嘲笑她,暗讽她小家子气,被人戳中心事又羞又愤,把头撇在一边儿不搭理他。

    “就你了不起。”

    何珩一看月华的语气不对:“我不是说别的,我要是上去划价儿,一匹布我能多讲下五十文。”

    “那你刚刚怎么上去啊”

    “娘子我错了”何珩告饶:“这个方面儿也就娘子厉害。”

    “哼”

    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月华也不会时时刻刻的念着何珩,但是经常回像刚刚那样,明明是在想另外一件事儿,却因为里头一个细节想起了何珩,然后她会发现她已经也有些时候没见到他了,她会继续去想何珩,想着想着就变成了思念。

    月华自己都不知道她已经发了好一会儿呆了,等她回过神来,下意识的往门窗两个方向看。

    何珩没有回来,他什么时候回来呢

    ps:推荐票继续给我吧,感谢月票,写这个文的时候我会查一些古代的工艺,我知道不能复制古代,希望能够最大限度的贴近古代生活。看水云的宁小闲才发现红薯是十六世纪传入中国的,而我貌似不是明架空,没有办法,已经写了,果然大神就是大神,细节更到位,学习了。

    第一百四十章 择婿

    这边儿的茶主要是炒制的黄茶或者黑茶为主,每天都能闻到茶香。

    在南边儿做茶手艺和熬蚕的本事是衡量一个姑娘能不能干的标准,南方水儿养人,虽然天气热些,皮肤比不得苏杭一带的姑娘家娇滴滴,滴滴娇,但是个个泼辣俏丽,若姑娘家不仅俏丽再添上能干,哪怕家里差些,也不怕嫁不到好人家。

    月华躺在床上,栗子没什么事儿做,这孩子玩归玩儿,闹归闹,勤快也勤快,月华不叫她干活儿,她也不闲着。

    南边儿山多,山和田一样都是土地财产,月华买下这宅子的时候,也想过这后山可能有些用处,顺道儿也把这山头买下来了。

    后山正好有茶树,月华她们以前不采茶的时候,村子里的村民总是去她们的山上采茶,俨然把月华家的菜园子当做自家的茶园子,哪怕家家户户都有自家的山头儿,他们要烧柴也只会往月华家的后山砍。

    月华虽然不喜欢这种占小便宜的行径,不过她自己又不上山,荒着也是荒着。

    再者她们也不过是打仗的时候进来住一段日子,不常住,在这儿能管管,不住这儿的时候也管不了,他们照样进月华家的山头儿跟自家的一样。

    说农人淳朴,一点儿小事儿可能感恩一辈子,他们也狭隘,一点儿小事儿也可以记恨一辈子,闹不好是长久的麻烦,月华也懒得为了这点小东西闹出大麻烦来。

    栗子闲不住,月华躺在床上,她气不得这样的事儿,但是她自己也是村里出来的,月华清楚,她比月华更清楚:

    栗子家跟伯父家闹翻几年不说话,为的不过是一口铁锅,当年父亲和伯父分家,家里有两口铁锅,本来也是一人一口的,可是一口是新的,一口是旧的,可是老人家心疼小儿子,把新的给了小儿子,为了这事儿,大伯母气不过跑到自家来闹,推推搡搡的,一不小心咋了自家这口锅然后演变成大吵,最后几年不说话

    哪怕是伯母错在先,几年过后她爹主动缓和关系,直到现在,伯母只要想起那口锅,还气老爷子偏心。栗子爷爷去世前一个月,一直躺在床上要人服侍,她总拿着个找借口不肯来伺候。

    其实也不是说伯娘人有多不好,当年栗子娘生栗子生得艰难,生了之后在床上躺着,栗子奶奶那个时候已经过世,伯娘服侍的月子,她不来伺候爷爷纯粹是因为当年的事儿存了疙瘩。

    栗子做了月华的丫头就把月华当自家姐姐,受不得姐姐被人占便宜,栗子也聪明,背了篮子上山采茶,栗子看见人家采自家园子里的东西也不说什么,只时不时的瞧过去,瞧得人家不好意思。

    到底儿都是几十岁的人了,也不会真不要脸皮,没跟人家说得情况下在人家眼皮底下伸手拿人家的东西,一个个灰溜溜的走了。

    栗子采了茶,没事儿往自家后山溜溜,那些偷偷来砍树砍竹子的也不好再来了。

    月华摸着肚子,这会子肚子瘪瘪的,她别的反应没有,孕吐很明显,偏生又馋嘴,想吃烧鸡,端到了眼前看一眼就想吐,想吃鱼,闻到鱼腥味儿立刻反胃,可是撤下去了又流口水,吃不着就越想吃,每天都重复这样的循环。

    栗子采了茶回来,茶叶不炒制出来就烂了,每天在厨房炒茶,做茶很能挣钱,李家的也在一旁学,月华躺在屋子里总能听见外头一个教一个学的声音。

    “这锅得洗干净,一点儿油都不能有,打蜡磨光。”

    “咱以后再买一口锅做饭得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咱们就这几口人,每年做个一二斤茶叶就差不多了,不必上外头买去,一斤茶叶不贵也得几百钱呢”栗子也是个俭省的人:“反正我会做,咱们自己做就得了。”

    “小小年纪就猴精猴精的,以后嫁了人也会过,你未来的夫婿有福气。”

    李家的顺道儿打趣栗子。

    栗子闹了个大红脸儿,却没说什么,跺了跺脚,栗子转年十四了,南边儿嫁的早,十五六岁就得出门子,她爹已经开始给她找婆家了,栗子的容貌不是很出色,但是她能干,性子活泼讨喜,又懂居家过日子,已经有好几家儿相中了她,不出意外明后年可以出门子了,不过她不打算嫁那么早。

    栗子却没那么想嫁人,她看着活泼骨子里却很实际,她不愿嫁人主要是她弟弟还在书院念书,不能干活儿不算还得添一笔家用,她在娘家多少能帮衬着干活儿,在月华这儿做工还能有点儿工钱拿回去。

    栗子爹是个骨气的,早放出话来,只要后生好,家里过得去翁姑好相处,彩礼就好说,栗子心里知道,嫁人估计也不会收人家多少彩礼,栗子嫁出去了,弄不到彩礼钱不说,去了婆家也不好帮衬娘家。

    不过若再拖个几年,拖到十七八岁,年纪大了也不似现在这样好出嫁,她心里也为难,这会子只用眼神示意李家的让她别再说。

    李家的以为栗子是纯粹害羞,哪知道这小丫头心里还想着这些东西,笑笑不说话。

    “架柴棍子让火烧起来,一会儿柴棍子烧过去了,没明火了,把锅子架上去,明火有烟气,炒的茶也有股子烟气,炭火太小还是得用柴火,所以得先让柴火烧过去。”

    一大堆柴火烧的很旺,不一会儿全都烧过去了,明火没了,火小了些,看着跟炭火似的,但是比炭火旺,而且灶台也被烧红了,整个屋子都热了起来。

    栗子又熟练的用火钳拔了拨灶里的灰。

    栗子和熟练地把用手揉簸箕里的茶叶,直到把它们都揉软了些,很均匀的撒进锅子里,别看年纪小,可是很麻利,跟那些几十岁的比起来一点儿也不逊色。

    李家的看得仔细也学着揉茶叶。

    “茶叶稍微揉一揉就好了,揉碎了就没用了。”栗子看见李家的一直揉,忍不住提醒道。

    “好嘞”

    ps:题外话,我记得小时候每年春天我奶奶和外婆都会做茶,我从小就喝外婆和奶奶亲手做的茶,小时候一到春天菜市场到处都是卖手工茶的农民,这几年几乎没有了。

    奶奶去世,外婆还在,每年仍旧做一点送来,不过村子里会做茶的老人已经去世的很多,新一辈的就算会做也不去做了,很可惜

    锅的典故不要觉得好笑是妹妹舍友的真事。

    字数以内,不多余扣费。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下山

    已经快三个月了,他们在外边儿是不可能向家里透露哪怕一丁点儿消息的,月华心里有点儿紧张,怀着孕本身就不好受,再加上担心,每天躺在床上跟摊煎饼似的,李家的劝她宽慰些,可是怎么劝得住。

    过了两个月天气越来越暖,地里的油菜籽收上来了,各家各户的院子的场地上都晒着油菜籽,月华家的院子也借给邻家晒油菜籽,有邻家的孩子天天拿着小板凳儿坐在院子里看着,防止鸡鸭来啄食。

    本来人家来晒东西月华是不答应的,不过李家的说:“家里头有个孩子,成日在眼前晃悠,对肚子里的孩子好,我看隔壁那家的孩子圆嘟嘟的脸儿,一脸福相,一定能带旺肚子里这个。”

    月华不知道还有这种说法儿,不过她这是头胎看得重,自家院子没什么用,借借也无妨,所以就答应了,邻家为表感谢送了一瓜瓢绿豆与月华煮粥喝。

    七八九,嫌死狗的年纪,片刻都不得安静,有时候带了三四个孩子在院子里打打闹闹,吵得人耳朵疼,每次吵得厉害了栗子拿了竹条儿吓吓他们。

    刚开始还能吓得住,后来越来越吓不住,月华特别后悔让人家晒东西,可是答应了人家又不好意思中途不让人家晒,只好让李家的委婉的说孩子太吵,替他们看东西。

    这家儿答应的好好儿的,不过原本很少登门的女主人时不时的往月华家里跑,每次来都要在院子里来来回回走两圈儿,每晚来收的时候也要仔细检查,月华躺在房里不知道,人是李家的放进来的,李家的气得不行:“你以为谁会贪墨你这点儿东西,眼睛长出来不会看人,你也不知道屋里住的谁。”

    月华躺在床上,她身子不好,心绪不宁,很多事儿都交给李家的,李家的刚办事儿就没办好事儿,心里过意不去越发埋怨:“咱们做了一回吕洞宾,以后再也不许他们进门儿。”

    栗子站在一旁,觉得好笑,不过也只好安慰道:“你又不是仙人,哪儿知道人家的肚肠,以后远着点儿就是了。”

    栗子一言道破李家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