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军户幸福生活吧

军户幸福生活 分节阅读 110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爹,又摆脱了自己的嫌疑。”

    宁碧云笑道:“你也是够精明的,你不说我都没反应过来,我一看信还真以为只是丁夫人要拿你去卫氏那儿捞银子,卫氏不肯告到我这里来,我一看信看她这样一点儿也不怕的态度就排除了这事儿是她干的的可能性。”

    月华冷笑一声:“不是我精明,见多了罢了”她们这点儿心机哪儿比得上宫里的那起子人。

    “德行不过你真打定了主意认为这事儿是卫氏干的么”

    月华笑道:“那倒是没有,不过丁夫人为什么要抓着卫氏不放,丁夫人肯定或多或少的知道点儿卫氏的风吹草动,只是没什么证据罢了,否则单凭抓到卫氏不想让月华回去的脉搏,她敢这样狮子大开口的威胁人家既是这么着,那么卫氏再怎么欲盖弥彰都没有用。”

    宁碧云想了想:“也是”

    月华想清楚了丁夫人和卫氏的事儿之后,也在想,她到底什么把柄被丁夫人抓到了,究竟是谁告诉她的

    月华想了想除了柳儿就没别人了,可是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小辫子在哪儿柳儿怎么知道的么

    第212章

    中秋节这天何珩收到月华派人送来的月饼,不仅有蛋黄莲蓉的还有五仁的和豆沙馅儿的,做得很精致。

    知道军营里人多,单单送给何珩一个人吃不太合适,干脆送了两大食盒子,里头还有个纸包装着一小盒月饼,这些月饼普通军士是摸不到的,在大理国的军官们每个人还是能分一两个,何珩也是很大方的让底下的送去军营,顺道和大家伙儿过节。

    军里没有过节不过节的,不过中秋节,大家晚上大家还是默认的聚起来吃饭,厨子师傅也是很有眼力界儿的端了两盆平时吃不到的羊肉上来给大家伙儿加餐,加上何珩提来的两大盒子月饼,有肉有菜人都到。

    虽然不放假不庆祝,还是有点儿过节的气氛,也让整整一年都在备战状态的军队有了点儿人情味儿。

    何珩发现大将军有个地方值得他佩服,他到西南来明面上好像并没有整顿军纪,也不怎么强调军规军律。但是自从他来了,军里散漫的气氛慢慢转变,以前的勾心独角相互倾轧的事情也少了好多。

    如今整个气氛还莫名的自然融洽,权力斗争这种无法避免,大将军却很巧妙的在大局上把这种势头控制住了,整个大环境还是好的。这一切绝对离不开大将军的背后的努力,这种对于军营的运营以及大局的掌控和稳定的心态是何珩必须去学习的。

    有的时候大规模的整顿纲纪,企图短时间内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反方向来看,推行过程中的阻力以及其他的负面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大将军的思路却很清晰,他表面上似乎并不急于改变军队的现有状况,却以看似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调走了原都尉和几个核心人物,换掉了几个人之后,他并不像一般的急着去改变形势的领导者一样立刻去推行自己的各种计划和政策,而是以一场战役去打开局面慢慢地改变军队的消极的心态,稳定住形势,一点一点的去协调军队的关系,避免了大幅度变动带来的动荡,又以胜仗打开了整个西南的局面,一点一点的改动,一步一个脚印,真可以说激进又稳健。

    何珩确实是个很善于思考甚至换位思考的人,没有办法做到如此全面,不得不说这种对于大方向和大局的把控真是很精准很巧妙。

    “我那会子还觉得自己运气好,进了军营还能讨得到婆婆子,我怎么就没等等呢兴许再等几年我也能等个宫女回来给我做月饼吃。”郑老屁两只大手一手抓一个,一口塞一个:“比糕饼店里买的好。”

    “你这样丑人家瞧不上你。”许飞虎口夺食从郑老屁手里抢一个过来。

    “你也讨了个宫女婆娘,怎么没见你婆娘送东西来”

    许飞脸色暗了暗:“我没他那么命好呗”说完挪揄何珩:“咱们得把他揍一顿,什么好事儿都能让他摊上。”

    何珩趁着几个人分赃月饼的时候,一个人去找大将军。

    大将军这会子看着地图,看见何珩来了,何珩把月饼递给他,大将军拆开拿了一个:“一看就是家里做的,跟外头的不一样。”他咬了一口,笑着对何珩说:“来,你也吃,有媳妇了到底儿不一样了”

    “我吃过了。”何珩连忙推拒:“这是内子专门送给你的。”

    大将军非要塞一个给何珩:“替我谢谢你的夫人,你吃过了也来吃一个。”大将军平日里是个很和气的人,吃了一个又再拿了一个,递给他的侍卫兵:“过节嘛就该吃月饼,老头子我借花献佛咯拿去分了,你们可是沾了何大人的光。”

    侍卫兵接过去出去了,笑嘻嘻的来给何珩道谢,几个人得了月饼退出去,大将军这才开始说正事儿:“皇上的密函来了。”语气颇为凝重,说完把密函递给何珩。

    “皇上说如果咱们有一打的实力,他可以帮我们调配更多地粮草和兵力,也会咋其他方面与西南一些倾斜和帮助,这一切就要看大将军想不想打了”大将军明显是跟何珩商量的,这会子何珩也毫无保留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小子我看是你想打。”大将军笑道,不过语气里丝毫没有责备。

    出于稳妥考虑大将军一定不会顺着秦业的思路,但是大理国这块在嘴边的肥肉他肯定有想法,何珩其实一开始也没看出大将军的心思,不过摸才会建议大将军给皇帝的信不去正面反驳。

    说话的度是别人判断你的态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只是客观分析形势,这等于不把话说死,把决定权交给皇上,如果皇上下定决心要打,那么一定会想办法给西南这边予以相对的支持,如果皇帝觉得代价太大自然也不会再打。

    反向来看,大将军对于是否接着打也不是不愿意,甚至很乐意见到这种结果,那会子何珩一看大将军给皇上的回信没有吧话说死就摸准了大将军的脉搏,才去试探秦业。

    至于那个时候大将军明着反对,而其实心里是乐意的,这完全是在跟皇上打心理战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他肯定是希望以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如果那个时候就顺着说下去,这肯定是皇上最乐意简单的,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才会有糖吃,如果一开始就表现得过分积极,让皇上以为这场仗似乎很好打,在全国形势都不太妙的情况下,皇上对西南建立起信心就不会给西南更多的其他方面的支持。

    而对于大将军而言,怎样才能有更大的胜算自然是能从皇上那里拿最多的资源,大将军只有把自己这边的局势说得艰难点才能换取皇上更多的支持。

    至于何珩为什么要去试探秦业如果换做数年前书生意气的何珩或许会直接把秦业的这种想法扼杀在萌芽里,几年之后,沉浮数年,他却不会再以过去那种单纯的方式去做秦业想要到西南来空手套白狼,捞资本,也不看看西南是谁坐镇他想捞,给他不过也得付出代价

    你想赚,赚不赚得到还另说

    第213章

    珩笑了笑:“要不我去跟秦大人好好谈谈。”

    “找他之前咱们先好好谈谈。”老将军做出一个不急的手势,吩咐侍卫小兵端了一盘花生米和一壶好酒来:“咱们坐下来喝两口小酒慢慢说。”说完自顾自的斟一杯酒,他也不让何珩自己端起来就喝,刚及唇边想起什么似的说道:“我偷偷吃两倍酒,莫要老婆子晓得了。”

    “您放心,我不会说的。”

    “你小子我才不怕她咧,我是怕她唠叨,唠叨起来没完没了,说什么喝多了短命,再怎么短命也活了这么多年,我都活够了,还不让我吃酒。”

    何珩笑着提起酒壶给老将军倒一杯:“还得仰仗您主持大局。”说完自己倒了一杯酒,在酒篓子跟前儿决不能提劝他少喝酒这种话,何珩给自己倒了一大杯酒,不动声色的把桌子底下那一大坛子酒,挪到自己脚底下来,给侍卫小兵打了个手势,侍卫小兵跟了大将军很多年,是个顶顶机灵的,看到手势立刻出去了,过了一会子又悄悄地进来仿佛就跟什么也没发生似的。

    月华拿着卫氏的信想怎么办,一旁的宁碧云这时候倒是开口了:“过去的事儿都过去了,有我在丁夫人翻不了天的。”宁碧云不知道月华以前的事儿,这时候只好这样说:“到底都是宁家人,丁夫人做这种吃里扒外的事情,家里头不会饶了她的。我去求你舅舅去,你舅舅有再多不是,也不会看着你的名声受损。”

    月华的思维被宁碧云打断,她刚刚一直在想到底被丁夫人抓到了什么把柄,这个时候听宁碧云一句话她倒是把思维转向了另一个方面。

    宁碧云这样说却是是有点儿道理的,虽说宁家是暴发户,好歹从宁老太爷这辈起就开始起家,宁家人虽然一个个薄情寡义,不过能够在这么快就起家还是有他可取的地方的。

    月华跟宁碧云聊天以及跟宁家人接触,除了脾气耿直一根筋的宁夫人和宁碧云以外,这家子人无论是稀里糊涂的老夫人还是精明有谋略的宁承嗣抑或是憨面刁的丁夫人都是把利益算得很清楚的人,他们这种人顶顶圆滑世故,前一刻还做出一副不喜欢你的样子,一旦发现有利可图立刻换了一张笑脸,当没什么便宜占的时候又离得远了。

    不过再怎么着,这家子把纲常伦理,家族利益什么的还是看得很重的,一大家子人内里怎么斗,对付外人的时候家里头的人还是抱成一团的,绝对不会让外人欺负自家人,除非绝对的利益驱使。

    哪怕那会子丁夫人和田氏因为过继的事儿闹得如此不可开交,不过前段日子宁承文在老家的生意受到了挫伤,田氏写了一封信给宁老夫人。

    宁老夫人糊里糊涂,没什么主见,以前跟丁夫人关系好的时候丁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如今跟丁夫人关系闹僵了,虽然这对婆媳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和好了,其实宁老夫人一点儿不信任丁夫人,她没事儿就跟柳儿厮混到一块儿去。

    所以宁碧云和月华就发现个很有意思的事儿丁夫人和柳儿一道儿去老夫人那儿挑唆的时候,老夫人先听了丁夫人的话,将信将疑,或者完全不搭理,但是只要柳儿一附和,立刻就听了。

    不过柳儿虽然聪明到底年纪轻,拿不住人,况且她没去过老家,于老家的事儿不了解,再怎么聪明也不可能有好的建议,这信交给了宁老夫人,宁老夫人自然没什么法子,最后还是得求着丁夫人。

    丁夫人一看到信,出乎众人意料的什么也没说,很爽快的去办。

    她是宁家的长房长媳,很会做人,又是大家子丁家女儿,还是五品前都尉的夫人,哪怕为了服侍老夫人跑到西南来,在老家那头儿还是很能说得上几句话的,哪怕很多人不看在宁家的面子,多少也得看着都尉夫人的面子,她找了点人,写了几封信,自讨腰包贴了几份重礼倒是把这事儿给办了。

    宁承嗣如今远在西北完全顾不到,其他人指望不上,宁家估摸着也就丁夫人能在这个时候站出来维护田氏的利益了。

    如果换做一般人,两人原本有积怨,这会子不踩一脚还去帮你在逗我她却很爽快的去帮忙了,月华以前对丁夫人都持以鄙夷之心,听闻她这个举动倒是对她刮目相看,精明厉害归精明厉害,毒辣起来也是十分毒辣,不过该清醒的时候还是真清醒,一般情况下不会为了一点儿不如意就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她帮人和害人都有绝对的目的。

    不过你以为她善良仁慈,那就太天真了,她帮田氏解决完事情就开始讨本钱了。

    丁夫人机关算尽,以前就说过她惦记老家那块祭田,好为自己的儿子正名,宁遣死了不代表她不继续打这方面主意。

    人情往来,你往我来,她帮田氏办了事儿,帮家族解决了麻烦,田氏自然得回报,整个家族自然也得感念她,这个时候宁成嗣官场不顺,无暇顾及其他。

    当丁夫人提出把祭田过继给自己的孙子的时候,老夫人虽然不太乐意,一个常年不回家的嫡孙子与一个在自己身边儿的重孙当然是重孙比较重要,再者老夫人糊涂,多少还顾念点骨肉亲情,到底感念嫡长重孙没了爹,还死了娘,这会子明知道丁夫人谋算也不会提出异议,何况丁夫人还大度跟田氏冰释前嫌,主动帮忙,宁太爷跟宁老夫人怕是一个意思,自然也不反对,田氏得了丁夫人的帮忙这会子心里有气也不好站出来说话,丁夫人谋划了多年的祭田,反而在宁遣死后到手了。

    结果归结果,丁夫人也未必能算的准,能够因为这事儿轻松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月华和宁碧云还是一致认为,她这样做最初还是出于对家族利益的考虑,再怎么不喜欢田氏,当田氏的事儿影响到了家族,她还是得出来帮忙的,至于祭田的事儿不过是顺道的。

    哪怕宁碧云这种云淡风轻的人,听闻这事儿,提起来的时候也只感叹:“我这位嫂子真是个人才,为自家人做点事儿还不忘讨点儿本钱,还真是时时刻刻都在算着。”这祭田是小,背后的意义重大,一般只传给嫡长,宁远回来也不过是个次子,无法继承家业,这一招直接釜底抽薪,就算宁远回来也无法改变什么,这一招真是为小鹤把后面的路给铺上了。

    当丁夫人想要毁了一个人,置人于死地的时候,一定是这个人已经触犯到她的利益并且这个人已经没有办法去利用了,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