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大侠郭京

第 16 部分阅读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

    两人扭头一看,见底部的石门后出现了一条不深的通道。通道尽头是台阶。而那里明明是不会存在这条通道的。两人均感不可思议。待走上台阶,见顶上有一个石盖。掀开石盖,出来后,更加震惊了,竟然出现在平地上。依照正常的空间位置考虑,这里还是在山腹中,怎会另有天地,而且还是一片辽阔。只是地形和天色,似乎不太对。黄蓉和郭京有了上次经验,马上认出外面摆了一个大阵,茅山“太乙阵”,阵内设七条死路,一条生路。若是阵势够大、够强,进了死路,在劫难逃。若是设阵之人,有意操纵阵势阻拦,生路也可以变成死路,变成路路不通。

    黄蓉、郭京对视一眼,同时说道:“山中迷阵,密境之门。”黄蓉说:“原来我们茅山派一直以来的传说是真的。”郭京说:“出阵看看。”两人出阵一看,只见外面是一片肥美的草原,更远处还有青山。虽然是冬天,但里面似乎季节反常,比较温暖。有许多牛羊马匹自由散落在草原上吃草。却不见有其他人影。

    黄蓉说:“好一个世外桃源啊。”

    突然传来一个人声:“小姑娘,你怎么知道这里就是世外桃源。”

    郭黄两人一惊,转头一看,先前那个老头子正站在他们后边。

    第八十七章 世外桃源(三)

    黄蓉说:“这里不是‘逍遥仙境’吗,怎么会是‘世外桃源’?”

    老者说:“‘世外桃源’不过是外面人的称呼,你不会连这点都不知道吧。”

    黄蓉说:“老前辈,晚辈确实不知。”

    老者说:“你们既然懂得此间的阵法,与这里肯定也有些渊源。我本想引你们进迷踪阵玩玩,不料却误打误撞,碰到了自家人。”

    郭京说:“晚辈的门派确实与此地有莫大关系,是以传下阵图。只知此处是‘逍遥仙境’,却不知也是传说中的‘桃花源’。”

    老者说:“外面曾经有一个小儿叫‘陶渊明’。他写过一篇文章叫《桃花源记》。描述的正是此间。所以此处就多了这个称谓。”

    黄蓉说:“陶渊明可是很有名的大文人,还是我们茅山派开山鼻祖陶弘景的先人。”

    老者说:“哦,想不到你们还有这层关系。”

    郭京说:“还未请教前辈的高姓大姓。”

    老者说:“我的名字已经许久不用了,以前这里的人都叫我‘走不通’先生,你们也可以这样叫我。”

    黄蓉问:“为什么他们给你取这么奇怪的绰号?”

    老者说:“此处有密境与外界的通道,所以原先一直是禁区,而我是负责守卫的。若是有人进来了,我就会告诉他‘走不通’,让他回去。日子久了,就得了这个称呼。”

    黄蓉说:“‘走不通’也太难听了,哪象个人名。不如我们叫你‘周伯通’前辈吧。”

    老者哈哈一笑,说:“小姑娘,你这改得果然好,听上去顺耳多了。还不知你俩怎么称呼?”

    黄蓉说:“我叫黄蓉,他叫郭京,出自江南茅山派。”

    周伯通说:“哦。”

    黄蓉又问:“周前辈,你能不能给我们讲讲这里的故事。”

    周伯通说:“若是你们不嫌我罗嗦,我可以给你们讲讲此地的来历。”

    黄蓉说:“只要前辈肯讲,我们便是听上一天一夜也无妨。”

    周伯通说:“倒也不用那么久。这个故事还得从大禹说起。”

    周伯通就给两人说了起来。很久以前,尧在位的时候,中原发生了大水灾。禹的父亲鲧,接受尧的命令治水。鲧派了风神飞廉从天界偷来息壤。息壤可以不断生长增多。鲧用它作堤坝,堰塞住黄河,想通过这种方法解决水患。不料效果不佳,大坝虽然越长越大,越长越高,但附近的地势依旧低洼,泛滥的河水从大坝两边奔流而过。受灾的地方变得更加广阔,灾情也更严重了。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还是没有把洪水制服。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决定改变作法,用疏导而不是堵塞的方法来治水。但父亲造的息壤大坝由于不断增大,已经成了一座绝大的高山了。他只好找来先祖黄帝留下的轩辕剑,在父亲修的大坝前,划出一道空间裂缝,与众部下施展神力一部分一部分地把大坝都转移进了一个异空间。然后用女娲娘娘传下来的补天术,补住空间缺口。接着花了十三年的功夫,率领百姓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

    时间慢慢过去,息壤在这个异空间中,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形成了一块巨大的陆地。但当息壤过度生长后,它便停滞了下来,不再继续增多了。原来,息壤可以将宇宙中的暗物质转变为土壤,虽然这种变化,理论上是可以无穷无尽的。但实际上当息壤团变得极为巨大后,内部压力非同小可。使得最中心的土壤,受压又转变成暗物质消失。所以不再继续增大。

    这个地方就是后来的“世外桃源”。本来由于空间封闭,没有任何人类可以到此居住,自古以来一片荒芜。直到秦朝末年才被一个得道高人发现。修了一条密道,与人界相互连通。使得许多百姓得以在里面生活。与世隔绝,直到出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东晋时的陶渊明偶尔听说了其中的一鳞半爪,整理后写成了《桃花源记》流传于世。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第八十八章 世外桃源(四)

    黄蓉听了周伯通讲的故事之后,觉得他隐瞒了不少东西。但事关机密,也不好深究。便问:“那把轩辕剑真的有这么厉害吗?可以划破空间。”

    周伯通说:“不会吧,难道你连这点都不知道。我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了。”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块异空间的巨石,划破空间界层,落入人间。天裂地动,万物遭难。幸亏出了一位女娲娘娘补天救世。

    有书为证: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苍天补,四极正;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这块奇石,被黄帝所得,炼成一剑,取名“轩辕”。不仅威力无穷,更可划破空间,奥妙之极。

    郭京、黄蓉听完周伯通讲的故事,很是惊奇。周伯通叹了口气说:“现在的小年轻,怎么搞的?不好好看书。连‘禹公移山’、‘女娲补天’都不知道。”

    黄蓉说:“谁说的,这些故事我都知道。只是你讲得有些出入。”

    周伯通奇了,便说:“这两个故事很多书上都有,全是这么写的。你且给我说说,你知道的这两个故事是怎样的?”

    黄蓉说:“那好吧,我就给你讲讲‘愚公移山’的故事?”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达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都要绕远路。于是愚公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两座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土山都削不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加高度,为什么愁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北面,没有高山阻隔了。”

    周伯通越听越奇怪,到最后突然哈哈大笑,问道:“这个故事,谁告诉你的?”

    黄蓉说:“书上写着的。”

    周伯通说:“瞎扯,太行、王屋自古就在现今的位置。《山海经》和《天地经》上都记载得清清楚楚。不知是哪位不懂装懂的人,竟然将禹公,错弄成愚公。照名编故事。弄出个大笑话。”

    郭京说:“前辈,不会是你弄错了吧。”

    周伯通说:“我自幼饱览古籍。只见过‘禹公移山’,未曾听过什么‘愚公’。”

    黄蓉说:“不知前辈读的都是什么书?”

    周伯通说:“《仓颉编史》、《太古遗录》、《洪荒八经》、《创世纪》等等。”

    黄蓉说:“我自觉博览群书,前辈所述,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真是惭愧。”

    周伯通突然醒悟过来,仿佛又看到了由成千上万的竹卷堆成小山,在熊熊燃烧。说:“难怪,都是‘焚书’之祸啊。”

    黄蓉说:“什么‘焚书’,你说的是秦始皇吗?”

    周伯通变了变脸色,说:“正是他干的。”

    郭京问:“前辈又是从哪里看得这些奇书呢?”

    周伯通说:“我小时候,这些书都还留在世上。”

    黄蓉惊道:“前辈,你到底活了多久?”

    周伯通说:“记不清了,我年幼时,六国未统,天下犹乱。”

    郭京说:“哎呀,前辈原来已经1千3百多岁了。怕是早就修成正果了吧。”

    周伯通说:“不生不死,不幻不灭。成了一个‘老不休’。”

    第八十九章 世外桃源(五)

    黄蓉说:“我看你不止是个老不休,更是个老顽童。”

    周伯通在一边讪笑,说不出话来。

    郭京突然想到一件事,问:“前辈,晚辈还有一件事不明白?”

    周伯通说:“但问无妨?”

    郭京说:“此处密境是否另有一个通道,连接武陵郡。不然捕鱼人怎么会从那里进来呢?”

    周伯通脸色大变,说:“这件事你不要多问。”

    郭黄两人见周伯通如此,也只好将疑团埋在心底。

    黄蓉转而问:“前辈,现在这里面住了多少人?”

    周伯通脸色更加阴沉,说:“一个也没有。”

    郭京说:“前辈,你不就是一个吗?”

    周伯通说:“我早就不是了。”

    郭黄两人转念一想,人家都成仙了,当然不是了。却没想到周伯通指的是另外的意思。

    黄蓉问:“前辈,里面的人到哪去了?”

    周伯通说:“因为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更好,都走了。”

    郭京说:“我觉得‘世外桃源’才是人人向往的地方,外面哪有这里好。”

    周伯通说:“既然你这么认为,随时欢迎你入住。反正里面空着呢。”

    黄蓉说:“我想明白了。住在里面的人觉得外面更好,想出去,却不知外面的人反倒想进来。”

    周伯通说:“确实是因为这个原因。本来大家不了解外面的时候,将外面的一切当成神话。当发现自己一直过着封闭无知的生活时,便迫切地想出去。结果都走了。”

    黄蓉说:“前辈,我们有8万多人,可以都进来住吗?”

    周伯通说:“我没有任何意见,这里也不属于我个人。如果喜欢,可以长住。只要在里面过得随心所欲,逍遥快乐就好。这也是此间取名‘逍遥仙境’的真义。”

    郭京说:“前辈,还有一件事想请你帮忙。”

    周伯通说:“说吧。”

    郭京说:“现在外面异族入侵,国破家亡,百姓蒙难。还望前辈能出手相助,杀灭敌军,拯救黎民于水火。”

    周伯通说:“我平生最恨杀戮,异族也是人。我不想去夺取他们的生命。”

    郭京说:“此乃大义之事,还望前辈考虑。”

    周伯通说:“凡人在我面前已经是渺小的存在,我用神法对付他们,本身就是恃强凌弱,何来公义。”

    黄蓉说:“既然前辈这么说,我们也不勉强。”

    周伯通说:“你们将需要帮助的人,尽管带到里面来。这里不会有压迫,更不会有战争。”

    郭黄两人这次虽然没有请得周伯通出手,但是毕竟也征得了同意。可以将丐帮转移进桃花源,觉得收获不小。便高兴地返回了。

    各位看官,到这里应该明白了,“逍遥仙境”的创始人就是尉缭。尉缭带着家眷,回到家乡大梁(开封一带)隐居。见到秦末天下大乱,也是心有愧疚。他以前看到诸侯割据,战乱不休,百姓疾苦,想到只有天下一统,百姓才可安居乐业。于是将毕生所学兵法、阵法献给秦国,想让其完成统一大业。却不料,天下归一之后,百姓依旧受苦受难。如今又起战乱,情况比从前七国时更加恶劣。真是郁闷之极。

    一日在屋内,念及从前和始皇之事,一手拿着他留下来的宝剑,一手用酒壶猛灌烈酒。不想喝得大醉,醒后发现一件怪事。原来醉了之后,想将宝剑拔出鞘,没料到不记得先弄开剑扣,剑身被扣,所以拔不出来。无意识间,就将剑柄用力旋转。结果剑身还在鞘内,剑柄却旋落了。一看剑柄,却是中空的。

    尉缭一直想着,此剑肯定有不小秘密。否则就无法解释始皇的行为。看来剑柄之内,应该大有文章。细细研究下,更加吃惊。剑柄之中,设置着一个压缩空间的阵法,里面另藏着东西。

    尉缭仗着精通阵法,终于将剑柄里的东西取出。发现一个玉瓶和几筒玉简。幸好他精通古文,研究之下,大吃一惊。玉简上的书名叫《黄帝内经》。而玉瓶中则是一颗丹药,竟然会放出光华,绝非凡品。想来里面的东西是黄帝留下的。又想到汶山大阵,也是黄帝所设,心里便了然了。怪不得始皇会找来这把剑。

    读完玉简,发现里面的内容乃是黄帝的修炼功法。而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轩辕剑。那颗丹药也有记载,竟是黄帝炼制的不死金丹,服下后,立即成仙,长生不老。尉缭仰天长叹,想着先皇,千辛万苦,只为得道。怎料金丹、秘籍已经在手,却不自知。落得身死国亡。也许差的只是运气。

    其实,始皇种种,皆是天意。本来始皇是可以长生的,只因自己办坏了事。蒙恬死前,已有明悟。原来事情是这样的。

    当初胡亥命人囚禁蒙恬于阳周。当他杀死扶苏后,便想释放蒙恬。但赵高深恐蒙氏再次贵宠用事,对己不利,执意要消灭蒙氏。便散布在立太子问题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毁谤胡亥,胡亥于是囚禁并杀死了蒙毅,又派人前往阳周去杀蒙恬。

    使者对蒙恬说:“你罪过太多,况且蒙毅当死,连坐于你。”蒙恬说:“自我先人直到子孙,为秦国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统领着30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应守义而死。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不敢忘记先主的恩情。”

    使者说:“我只是受诏来处死你,不敢把将军的话传报皇上。”蒙恬长叹道:“我怎么得罪了上天?竟无罪而被处死?”沉默良久又说:“我的罪过本该受死,起临洮,到辽东筑长城,挖沟渠一万余里,这其间不可能没挖断地脉,这便是我的罪过呀!”于是吞药自杀。

    若非是蒙恬受命于始皇修长城,掘断了秦国的风水龙脉。秦国也不会亡,始皇则可以永生。龙脉一断,天机改变。始皇遂不能如愿。

    尉缭服丹成仙后,到汶山闯进内阵,发现里面竟然囚禁着魔神,自然不敢放出。便回到了河南。当他依照黄帝内经,练会上面所载功法后,可以发挥出轩辕剑的威力。于是撕开一个狭小的空间裂缝,到外世界游览。无意发现早年大禹在附近河道治水,所遗弃的息壤,已成了广阔陆地。觉得这里适合人类居住。便在隐秘处开设密道,连通两个空间。又将大批亲族、百姓送入居住,以避战乱。形成了“逍遥仙境”。也就是后来所称的“世外桃源”。可以算是功德一件。

    第九十章 入住桃源

    郭黄两人回到原先密道,发现通道又关闭了。在台阶边的石壁旁发现一头小石狮,郭京上去依着前法,旋转石狮。重新打开通道,一路走进迷踪阵。往回走时,发现洪七公、李师师、香儿等一大群人举着火把在阵中瞎转。原来因为郭黄两人进去时间比较久了,大家怕他们出什么意外,便也进洞查看,陷入了迷踪阵内。

    郭黄两人将里面大致情况讲了下,让大家回去收拾东西,一起进桃花源居住。大家一听,里面竟然就是传说已久的“世外桃源”。恨不得立即就进去看个究竟。也非常渴望住在里面。外面天寒地冻,又有金人兵患。实在是比不得里头。

    整个丐帮收到消息后,都忙碌起来。由郭黄两人指引,穿越迷踪阵和太乙阵向桃源迁徙。桃源里面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物产丰富,还有一些遗弃已久的村落、城镇。确实是个定居的好所在。

    金营之中,宇文昊明和宇文昊淳正在密商。宇文昊淳说:“四哥,你的主意行得通吗?”

    宇文昊明说:“这可是一石二鸟之计,办成了对咱们可是大大的有利。七弟就不要再犹豫了。”

    宇文昊淳说:“既然四哥这么决定,小弟一定全力协助。”

    宇文昊明说:“那就好。其实在我心里,那些南蛮人不会造成多大危害。他们一直在东南,我们在西北。若不是为了父仇,真不想与他们起冲突。而山中大哥那边的遗留势力,是我们夺取山主之位的最大障碍。若是我们想有所作为,迟早要大干一场。这次让他们与南蛮人斗个你死我活,正好可以借刀杀人。我们就等着坐收渔利吧。如果再能得到那枚玉戒,就更加好了。”

    宇文昊淳说:“四哥,你真的相信那个杨小子的话吗?”

    宇文昊明说:“说实话,我不太相信。哪有这么巧的事。弄不好,是他临时编出来,哄骗我们兄弟帮忙对付南蛮人的。不管是真是假,既然我们也要利用这件事,就先当它是真的。”

    宇文昊淳说:“不错,但是我总觉得这人有问题。你说他一个南蛮人,会真心帮助金人,对付自己人吗?”

    宇文昊明说:“到时候,防着他就行了。以他的修为闹不出什么事来。若是他反水,我们可以出手杀了他。”

    顿了下,又说:“很快好戏就要开锣了。最好弄个两败俱伤,再由我们收拾残局。想来真是一件美妙的事。”

    过了会外面传来一阵欢呼声,原来是白驼山上的高人们已经到了。宇文昊明和宇文昊淳收到来报后,立即前往迎接。宇文昊明细细观察了来人,大多数都是大哥宇文昊天的嫡系。领头的是少主宇文青云,大哥的长子。除了大哥的子女、亲眷外,还来了三个叔伯长辈。这三个长辈平日都是向着宇文昊天这一支的。另外自己这边的高手也来了几个。由宇文昊景领着,呆在队伍的后面。

    宇文昊明上前对宇文青云说:“贤侄,可把你盼来了。你爷爷和父亲的大仇一定要好好报啊。”

    宇文青云说:“那是自然。不过你对我的称呼应该改一改了。我已经是新任白驼山山主了。以后见了我,得叫‘山主’。”

    宇文昊明脸上一丝不悦之色,稍闪即过,心想:“真快啊,收到大哥的死讯,就即位了。看来不解决你,我是坐不上大位了。”马上必恭必敬地回答:“是,山主。”

    宇文青云哈哈一笑说:“四叔,你一向精明能干。这次只要好好出力,我一定有重赏。”

    宇文昊明心里很不是滋味。想着:“你也别太得意,那些南蛮人不是吃素的。最好将命送给他们,倒也省了我的事。”

    两边相互了解了下情况。决定稍作休息之后,一起前往附近山区,消灭南蛮死敌。

    第九十一章 杨康闯阵

    郭京和黄蓉站在山边,看着丐帮即将完工却空荡荡的大寨,感慨良多。四下里,再无他人。

    黄蓉说:“真没想到,寨子盖好了,却不用了。”

    郭京说:“有得必有失。没了一个寨子,却得了一片乐土。”

    黄蓉说:“当年逍遥派掌门无崖子前辈,寻访陶家后人,收了师祖为弟子。传授仙法,而后又留下阵图。希望我派分支,以后可以到密境寻源归宗。我茅山派历经23代,有许多前辈曾四处在名川大山中寻找密境通道,一无所获。不想竟被我们发现。”

    郭京说:“因为我们有缘。”

    黄蓉说:“密境这么大,可能会留有一些我们门派的遗迹、遗物。等到解决了外边的事,就在里面好好找寻一下。应该会有所发现。”

    郭京说:“我们与皇上还有十日之约呢,也该抓紧了。”

    黄蓉说:“只要我们一出手,就可以将金人杀得哭爹喊娘。这个约定其实也没什么。不过确实得抓紧时间,城内百姓真的很悲惨呐。”

    郭京说:“我总觉得,事情不会很顺利。毕竟我们是在逆天行事。”

    黄蓉说:“那又怎么样,老天若曾开眼,就不会让百姓遭受这么多苦难。”

    郭京突然心生感应,抬头一看天边,有许多高人御器飞来。盯睛细看,最前面的好象是杨康。忙说:“坏了,那边来了许多敌人。”黄蓉抬头一望说:“他们人太多了。先避一下吧。”拉着郭京便遁入地下,一路往密洞而去。

    杨康飞了过来,说:“奇了。这丐帮8万多人,怎么都凭空消失了。难道收到什么风声,跑了。”

    随后的宇文青云说:“叫你带个路,不会连地方都搞错吧。”

    杨康说:“怎么会,你看下边的寨子还有事物。他们明明就是住在这里过。8万人,寒冬腊月的,肯定走不快。而且目标很大,应该不难找。”

    宇文青云想了下,对后面的一个昆仑奴说:“阿海,你的追踪术很有一套。就看你的了。”

    阿海是来自非洲的昆仑奴,自幼学习打猎追踪,只要有一丝痕迹,便能追踪目标到天涯海角。阿海一看下面,微微一笑说:“留下很明显的痕迹,而且是新的。应该是往那座山上去了。”边说边指了一个方向。大家立即由阿海带路,很快来到一处山洞前。

    虽然有些吃惊,但众人还是一路往里走。阿海精通密术,根据先前丐帮留下的痕迹,轻松地穿过迷踪阵。直接到达暗道之前,开启机关。毫无阻拦地进了密境。众人议论纷纷,根本没想到在这山中竟然藏了这么大的秘密。

    领头的阿海突然摇了摇头,对后面的宇文青云说:“这里有些古怪,前面的痕迹被抹去了。没法判断怎么走。”原来太乙阵中有灵气流转,形成阵风,不断改变地面沙石的分布。这也是尉缭为了防止有人用跟踪之法轻易破阵,所设置的。宇文青云试了下,此地设了禁止,有异力限制了修真者飞行和遁地。看来只有走着过去。便叫来宇文昊明用传音术密议。宇文青云说:“四叔,前面的路不知该怎么走了。这里好象是个阵法。既不能上天,也不能入地。若是走错了,只怕有大麻烦。你看该怎么办?”宇文昊明说:“还能怎么办,只能硬走了。运气好,就能过去了。”宇文青云说:“那四叔,你就带个头吧。”宇文昊明说:“不是有个杨康吗?叫他带路,他对南蛮人的东西比较了解。可能知道这个阵法怎么走。”宇文青云心想,这老狐狸怕死啊。想着让杨康带路,也是个法子。反正也不是自己人,真有危险,死了便死了。

    宇文青云叫过杨康说:“杨公子,恐怕又要麻烦你带个头了。”杨康也看出此地古怪,是个大阵,容易遇险。连忙说:“不好吧。”宇文昊明说:“杨公子,你是南朝人。南朝的阵法总比我们了解吧。今天,还非得由你领头不可。”杨康叫苦不迭,磨蹭了会。见西域众人面色不善,眼射凶光,只得应了。在前面带路,领着大家往阵外走。完颜云雁有病在身,需要修养,所以这次金人方面只来了杨康。其他人都是白驼山上的魔道。杨康颇有“羊入狼群”之感,心想如果有危险,自己怕要第一个遭殃。宇文昊明、宇文昊淳、宇文昊景和几个同伙则有意无意落在队伍最后。

    郭京、黄蓉根本没想到,来犯之敌竟然一路畅通地进来了。黄蓉说:“这可如何是好?不知道太乙阵能不能挡住他们。”郭京说:“我看不必太担心。太乙阵玄妙无比,这些人乱闯的话,必死无疑。”黄蓉有些不放心,大喊“周伯通”。周伯通闻声出来,说:“有很多人进来,我已经觉察到了。”黄蓉说:“他们都是恶人,你一定要拦下他们。不然里面的百姓都要遭殃了。”周伯通说:“我已经做了布置,一切只凭天意。若他们走得出太乙阵,也无妨。里面的百姓我会来保护。”

    第九十二章 天子之剑

    杨康领着众人往阵外走,选了条看似有把握的路。杨康一个人走在最前面,后边的人都离得远远的。杨康心里郁闷极了。这不是将自己当试路石嘛。想来自己也是个人物,从投了金人开始,就没顺利过。当初真应该听师傅的话回去。属于自己的锦绣前程,另有机缘。现在倒好,能不能活着过这一关,还是个问题。

    不过也怪,杨康走了好一段,风平浪静,阵法没有被触动。杨康大喜,心想运气不错,竟然选对了路。突然后面传来惨厉的叫声。转头一看,西域众人五窍流血,状若癫狂,纷纷胡劈乱砍,竟然自相残杀起来。杨康惊恐之下心境大乱,立即向前发足狂奔。

    方才走在队伍最后的宇文昊明,突然心生警兆,两手分别拉住身边的宇文昊淳和宇文昊景。说:“这里有些古怪,我觉得不对劲。”宇文昊景说:”四哥,你多心了。你看前面的人都走得好好的。哪会有问题。”宇文昊淳说:“四哥,你的疑心病又发了。一点状况都没有嘛。”宇文昊明细查了下两边及前面的情况,说:“看来是我过于敏感了。”说完正想继续往前迈步。突然前面众人发狂起来,七窍出血,不分敌我,自相残杀。宇文昊明马上拉着宇文昊淳和宇文昊景急退,一直逃回密道。方才稍缓过来。

    宇文昊景说:“四哥,多亏你机敏异常,不然我们哥仨今天要晾在这里了。”

    宇文昊明说:“别说了,走吧。”

    宇文昊淳说:“四哥,我们还是回去救人吧。”

    宇文昊明说:“你没有看到那情景吗。我们三人如果到那边救人,只会把自己也赔进去。能保住自己性命就不错了。那些人死了便死了。”

    宇文昊景说:“不错,反正照我们的计划,他们也是要除去的。”

    宇文昊淳说:“但里面有几个是自己人啊。”

    宇文昊明说:“我有什么办法。你以为我想他们也一起送命吗?快走了,如果南蛮人过来,就麻烦了。”

    宇文昊淳说:“还是再等等吧。他们在最后面,兴许能活着出来。”

    宇文昊明说:“既然你这么说,就等一下吧。不过我耐心有限。他们能出来的几率也很小。”

    三人默不作声,在通道里等起来。

    杨康一路狂奔,心里不禁开始诧异,为什么自己一点事都没有。其他人却纷纷遇难。一阵乱跑下,前边出现一个石台,上面有一个剑孔,插着一柄连鞘的古剑。原来杨康乱闯下,竟到了阵眼处。杨康见那剑灵气环绕,气象不凡,定是把绝世宝剑。上前拔剑细观,又挥舞几下。意识到确是一柄神兵。若是运用得法,威力无比。

    杨康见此阵道路错综,要出去不易,同行的人也都已遇难。无心久留,带着宝剑,依原路返回。杨康返身不久,后面阵眼处现出一位白袍老人。望着他的背影,喃喃自语说:“百灵护体,邪魔难侵,实乃天子之象。取走宝剑,应是天意啊。”

    原来尉缭子设阵之时,阵眼处加了机关,若是插入轩辕神剑,调控阵法,方能发挥阵势的最大威力。神剑的力量配合上阵法,当释放出十层威力时,便是大罗金仙也难全身而退。周伯通将神剑放入阵眼,不过是依据常规,并未启动杀招。若是来人懂得此阵阵法,选对道路,那便无事。如果走错了,便是万劫不复。

    不想今日遇到一个怪人,不受心魔之困扰。硬是闯到阵眼,抢走宝剑。周伯通见此人乃是真命天子,得天子剑,应是天意,便不加阻拦。让杨康得了个莫大的好处。

    第九十三章 密道被毁

    杨康路过那些西域人身边时,暗自后怕,只见他们都已倒地死去,景象恐怖。不敢细看,连忙掠过。宇文昊明、宇文昊淳和宇文昊景在通道等待了些许时间,觉得同伴生还的希望渺茫,正欲转身离开。突然感到有一人逼近,连忙提刀在手,凝神戒备。却见来人竟是杨康。

    宇文昊淳很是吃惊,喊道:“杨康,你怎么没死?”

    杨康说:“你们不也没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