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大侠郭京

第 33 部分阅读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子。”本来自己已经打听到,“赵伯琮”生父是秀州(今嘉兴)的赵偁,乃宋太祖赵匡胤的六世孙。难道其中另有玄机。又想到杨康提出的,让郭芙用假身份嫁给“赵伯琮”。不由更加怀疑这个“赵伯琮”用的,也是个假身份。

    黄蓉赶快将此事告知了郭靖。郭靖也认为这里面很可能有问题。两人觉得,反正秀州也很近,应该派个人过去好好查一查。因为全冠清和“赵伯琮”有矛盾,短时间内不适合再见面,而且全冠清也算聪明能干,就决定让他去。

    全冠清很高兴地揽下了这个差事。在他看来,只要找到证据,证明这个“赵伯琮”的身份是假的。那“赵伯琮”和师妹之间的婚事肯定就黄了,自己则还有娶到师妹的机会。原来全冠清一直想成为丐帮的帮主,偏偏上头还有一个武功更高,更被郭靖、黄蓉赏识的萧峰存在。虽然处于劣势,但全冠清认为只要自己娶到了师妹郭芙,就肯定能压倒萧峰,取得丐帮帮主的位置。上次的武林大会,让萧峰出尽风头,又冒出个“赵伯琮”,勾走了师妹的心。形势已经对自己越来越不利了。而这次被派去检验“赵伯琮”身世真伪的机会,无疑是自己扭转形势、反败为胜的关键。前回他故意出言中伤“赵伯琮”,说他和他姑姑有不干不净的关系,是想郭芙由此厌恶“赵伯琮”。不料郭芙还是倾心于他,甚至离家投奔,发展到即将成亲的地步。全冠清暗想,是“死”是“活”,就全看这次秀州之行了。

    第三十五章 全冠清的罪孽

    郭靖、黄蓉走后,杨康传召杨过进宫面圣。待见了杨过,立即摒退左右,私下密谈。

    杨康说:“过儿,你的婚事,我已经和郭靖、黄蓉谈妥了。你很快就可以当新郎倌了。”

    杨过说:“爹,人家当新郎倌都是高高兴兴,可我却高兴不起来。”

    杨康说:“过儿,为了大业,牺牲一下也是值得的。

    杨过说:“其实我们不与郭家结亲,也一样能成就大业。”

    杨康说:“话虽如此,但总要尽可能多地争取有利条件。再说这桩婚事已经定下来了,要反悔是不可能的。”

    杨过说:“我并没有打算反悔,只是觉得心里有些不痛快。”

    杨康说:“这就对了。爹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上次爹说要帮你找一个姓郭的官吏,让郭芙借他女儿的名义嫁给你。这个人,爹已经替你找好了。”

    杨过说:“哦,是谁啊?”

    杨康说:“他叫郭???傻煤埽??纫彩强?馊恕8盖椎惫?钪贝蠓颍?迨雷媸钦履禄屎蟮耐饧摇b奂沂溃?鞘敲坏盟担?耆?桓瘛!?br />

    杨过说:“我记得百官里,没有这号人啊。”

    杨康说:“他是我新近提拔的,所以你不识得。”

    杨过哑然一笑,说:“看来爹费了不少心思啊。”

    杨康说:“我宝贝儿子的婚事,不费点心思行吗?”

    杨过说:“爹,我的喜事,祖师爷得请来吧。”

    杨康说:“过儿,还是你想得周到。这种场合怎么可以少了师傅呢。若是不请他来,那真是大不敬。我立即拟一道诏书,请他入京。”

    杨康这就去拿来纸、笔,拟了一道文情并茂的圣旨,夸耀王文卿声隆誉盛、道法精深,希望他可以进京为自己“布道解惑”。由于自己身份之事,极为隐秘,当然不好在圣旨里明说,要王文卿来参加“小王爷”的婚礼。写完后,加盖玺印。派得力的太监和侍卫,带圣旨赶往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

    杨康与杨过谈完后,马上又召见了郭??>??环?晟蹋?桶咽虑楦?ㄏ吕戳恕f涫笛羁登靶┤兆右丫?夜??{。这郭??淙辉阢炅菏保?业老院铡8还笮送?5?缚抵?押螅?油瞿戏剑?罾r实埂r?皇钦饣匮羁悼粗辛怂?纳矸菁沂溃??哪苋氤??佟9?{虽然对“皇上”的旨意感到莫名其妙,但哪敢不从。寻常人巴不得攀龙附凤,与皇家扯上裙带关系,郭??膊焕?狻o裾庵只?嵴媸乔笾?坏茫?衷趸岵辉浮?br />

    杨康又着手安排婚礼的各项筹备工作,准备为儿子杨过来个风光大娶。

    江南的冬夜,寒月高悬,冷光覆照。在临安北部相距不远的秀州,一道黑影掠过重重屋顶,落入秀王府中。赵偁和夫人张氏已经入眠。怎料突然被人抓起,扔于床前地上。赵偁和张氏吓了一大跳,正欲呼救和挣扎。却发现既不能出声,也不能动弹。

    很快灯被点起,借着光亮,赵偁和张氏发现一个黑衣蒙面人出现在房中。这个黑衣人说道:“我今天来,是想问两位几个问题,若是回答得好,自可安然无事。若是有半点隐瞒,休怪我心狠手辣。”来者正是全冠清。他看着养尊处优、满身肥肉的赵偁和张氏,不禁感到厌恶。他走过蹲下,拍了下赵偁的肩膀,说:“你先来回答我的问题。”赵偁“啊”地一声,发现自己已能出音。他惧怕黑衣人伤害自己,立即闭嘴,不敢再出声。

    全冠清问:“普安郡王赵伯琮是不是你亲生的?”

    赵偁用颤抖的声音回答:“当然是亲生的。”

    全冠清说:“你若是骗我,我就割掉你的耳朵。”

    赵偁说:“千真万确啊,大侠莫要怀疑。”

    全冠清转而拍了拍张氏,问道:“换你来答,赵伯琮真是你亲生的吗?”

    张氏说:“确是我肚里所生。”

    全冠清强忍怒火,问:“赵伯琮的身体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比如说胎记、伤疤什么的。”

    张氏说:“他身上没有任何胎记,小时候好象也没受过伤。”

    全冠清说:“到底有没受过伤?”

    张氏说:“都是奶妈带的,不是很记得了。”

    全冠清说:“赵偁,你记得吗?”

    赵偁说:“应该没有吧。”

    全冠清说:“那他身上有没有比较显眼的痔。”

    赵偁说:“一别十年,真的记不清了。”

    张氏说:“哪里会记得这么清楚啊。他走时,才是五岁的娃娃。”

    全冠清起身思索了一会,脸色越来越阴沉,恶狠狠地说:“你们俩是在骗我吧。看来不玩点花样,是不会说实话了。”

    全冠清拔出随身的钢剑,用剑背拍了拍赵偁的脸说:“你如果不说真话,我就取了你的狗命。”

    赵偁说:“我所说的,句句都是属实啊。”

    全冠清把剑刃挨到赵偁的脖子边,说:“看来我只有杀了你了。”

    赵偁说:“别…别……”完了就再也没有发声了。

    全冠清心里奇怪,蹲下用食指试了试赵偁的鼻息,没有了。再把手掌按到他的胸口,验了验他的心跳,也没了。赵偁竟然就这么给吓死了。原来他患有心脏病,经不起惊吓,就这么去了。

    由于张氏倒地时头朝向另一侧,并没看见这边发生的事情,听到丈夫没了声音,还以为是全冠清把他杀了。不由惊呼:“别杀我,别杀我……”接着又大声叫嚷起来:“快来人呐,杀人啦!快来人呐。”全冠清见赵偁死了,呆在那里,想该如何处理才好。张氏的大声呼救使他回过神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手按上张氏的脑袋,发出一道潜劲,震毁她的头颅内部的脑组织。

    全冠清原本也没打算干掉赵偁和张氏,只是突生意外,不得不取此下策。这也和他狠毒的心性有关。想着既然张氏认为赵偁是自己杀的,干脆灭了她口,省些麻烦。原先只是想求证“赵伯琮”身份的真伪,未料犯下两条人命的案子。全冠清自认晦气,匆匆离开。

    第三十六章 秦桧的建议

    第二天下午,杨康正在御书房批阅奏章,突报宰相秦桧有要事启奏。杨康准了。秦桧急步进来,三呼万岁,跪拜行礼。杨康请他起来说话。秦桧起身后说:“皇上,接秀州急报,秀王赵偁及王妃张氏于昨夜在家中,双双西去。”

    杨康暗想,秀王赵偁年富力壮,怎会这么早就死了呢?而且一死还是两个,连王妃也陪着送了命。心中纳闷,便问:“死因为何?”

    秦桧说:“经秀州府仵作查验,周身并无伤痕,也非中毒,应是一齐病故的。”

    杨康想到,真是荒唐,分明是他杀嘛。一死就俩,哪有那么巧。便问:“可曾查实。”

    秦桧说:“按秀州府呈报,确是如此。”

    杨康想了想说:“以礼厚葬,封谥‘安僖’。”

    秦桧说:“安息?”

    杨康说:“不是‘自心息’,而是‘人喜僖’。别理解错了。”

    原来杨康想到,秀王及王妃死于非命,下边的人又不得力,无法查出真凶。干脆封他个谥号“安僖”,意喻“安息”。希望他明白圣意,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

    秦桧说:“臣愚钝。臣还有一事想启奏皇上。”

    杨康说:“爱卿请讲。”

    秦桧说:“秀王及王妃归天,依照礼俗,普安郡王需回乡守孝。”

    杨康暗想,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过儿名义上的父母,还是秀王及王妃张氏。按照礼制,过儿确实得回秀州守孝三年。

    杨康真是越想越火,赵偁和张氏早不死晚不死,偏偏选在这个时候死。过儿马上就要成亲,这不是添乱吗?难道有人故意去行刺秀王及王妃,阻碍这场婚事。如果真是这样,也太离奇了吧。

    杨康打定主意,说:“朕已经安排好了王儿的婚事,等到大婚之后,再让他回乡守孝。”

    秦桧说:“皇上,这有违礼法啊。”

    杨康说:“朕立即就为王儿的婚事下诏,之后再发秀王、王妃的讣诏。婚诏在前,讣诏在后,完全合乎礼法。”

    原来守孝期间,是不能举行婚礼的。赵偁和张氏这时一死,杨过还真不适宜结婚。但杨康认为杨过和郭芙的婚礼,不宜拖延。要是拖上三年,说不准这婚事就黄了。那自己的一番辛苦,不就白费了。所以他坚持让杨过先完婚,后守孝。

    秦桧说:“皇上,此事恐招来非议,还请三思。”

    杨康说:“朕意已决,绝不回改。”

    秦桧心里觉得很不舒服,告退下去了。

    原来“赵昚”(杨过)极为厌恶秦桧,从来没给他看过好脸色。两人的关系也很僵。秦桧担心“赵昚”将来会被进一步确立为太子,这样就对自己非常不利,所以想趁机打击他。只要让“赵昚”回乡守孝,就可以疏远他和皇上、太后的关系,甚至使皇上和太后慢慢遗忘他。这样一来,“赵昚”再想被立为皇太子,就有难度了。不料皇上偏爱“赵昚”如此之重,竟然不惜触犯礼制,也要给他操办婚事。

    秦桧不甘心,连忙去找“韦太后”。不料“韦太后”态度也很坚决,同意这种“违规”事情的发生。秦桧心里大为光火,但又不敢表露出来。同时也很奇怪,皇上和太后为什么都这样偏宠“赵昚”。

    外界风传,“韦太后”对“赵昚”有些不满。原来“韦太后”从五国城出发离开时,曾答应钦宗,想办法把他也弄回到大宋。虽然“韦太后”回宫后,一直未提此事,但大家都认为她留有此心。“韦太后”有意救回钦宗,让他接替皇上“赵构”的谣言,不胫而走。而“赵昚”是皇上亲选的接班人,“韦太后”肯定比较讨厌他。当然这都是外人凭空的猜测和想象,根本没有依据。而且连“赵昚”的郡王身份,还是她下诏封的。

    秦桧今天就又见识到了“韦太后”对“赵昚”的宠爱。

    这边全冠清也回到了丐帮住的客栈。郭靖和黄蓉立即找他,确认情况。黄蓉问:“清儿,这次你去了趟秀州,可有什么收获?”

    全冠清说:“我从赵伯琮生母张氏口中得知,赵伯琮背上长有一个肉瘤。去看看他背后,有没有这个瘤子,就可以知道真假。”

    郭靖说:“不错,难得你这么努力,竟然探知了如此重要的消息。”

    黄蓉说:“只要看看这个赵伯琮背上有没有肉瘤或者伤疤,就一清二楚了。”

    郭靖说:“事不宜迟,我们这去郡王府,核实清楚。若是他身份有假,就万不能将芙儿嫁给他。”

    听到此话,全冠清的嘴角边不禁流露出一丝j笑。他心里想到:“就算我找不证据,证明你是假的。我胡编一个,总行了吧。照样整死你。”

    郭靖、黄蓉带着萧峰、全冠清等丐帮弟子,赶赴王府。杨过和郭芙正在后院赏梅。听到仆人来报,连忙过去客厅迎接。

    杨过见了郭靖、黄蓉,作礼说:“岳丈、岳母,登门照访,不知所为何事。”

    黄蓉说:“把身子转过来,让我好好瞧瞧。”

    杨过依言后转身体,把背脊朝向郭靖、黄蓉。郭靖、黄蓉运起透射术,看穿杨过的衣裳,将他后背仔细地检查了一遍。见他后背既无瘤团,也无疤记。

    黄蓉说:“好一个贼子竟敢冒充皇室后人,还想娶走我的女儿,真是无耻之极。”

    在杨过身侧的郭芙马上被吓得变了脸色。其他人则是满露愤恨之情。

    杨过转过身子,面不改色地说:“本王身世清楚、堂堂正正,何来假冒一说。你如此胡言乱语,可有什么凭据?”

    黄蓉说:“你背上没长瘤子,这就是最好的证据。”

    杨过哈哈一笑,说:“这能当什么证据,你见过谁背上会长瘤子。”

    黄蓉阴着脸,说:“真的赵伯琮背后就长瘤子。”

    杨过说:“你是从哪听来这么滑稽的说法。你不觉得可笑吗?”

    郭靖说:“这是赵伯琮的生母透露的,应该不会有错。”

    杨过暗想,如果真赵伯琮背后有颗瘤,老爹肯定会告诉自己。于是说:“胡扯,那你们把我娘带来,大家当着她的面把话说清楚。”

    黄蓉说:“这件事绝对错不了,你休想再狡辩。”

    杨过说:“我问你,你是不是亲耳听到,我娘说我背后长了个瘤?”

    黄蓉说:“不是。”

    杨过说:“既然不是,你为什么会这么肯定。”

    黄蓉一指站在后侧的全冠清,说:“这是清儿从赵伯琮生母那,得知的。”

    杨过说:“你明知道我和他有仇,你还信他的鬼话。”

    大家听杨过这么说,都转头看向全冠清,或多或少带着怀疑的神色。

    全冠清也不慌不忙,挺直胸膛说:“是我亲耳听到赵伯琮生母所讲的这番话。他绝对是个冒牌货。”

    丐帮众人转而对杨过投以恶意的目光,似乎准备要将他生吞活剥。杨过正想突然动手,抢个先机,然后夺路而逃。外面的仆人来报,宫里的黄公公来了,准备给王爷宣旨。

    由于有旁人到来,双方一触即发的形势马上缓和下来。黄公公带了两名小太监、八名侍卫进了客厅。

    黄公公对杨过说:“千岁爷,你这里人可真多啊。”

    杨过看了看丐帮的人,见他们没有走开的意思,便说:“黄公公,父皇有什么旨意,你就尽管宣来。这些人和我很熟,无须避开。”

    黄公公看了看丐帮的人,想了想说:“那就这么宣了吧。不过今天我带来的圣旨可有两道。”

    杨过上前跪好,心里暗自纳闷,人家宣旨一般只有一道。爹干嘛连给自己两道。黄公公见丐帮的人,大模大样地在那里,没有下跪的意思。本欲出言提醒,话至嘴边,又想到郡王爷可是如今皇上和太后身边最大的红人,便作罢了。于是开口宣读第一道圣旨,意思是将于本月二十八日,让郡王爷迎娶臣官郭?????健?br />

    丐帮众人脸色阴沉,碍于来宣读圣旨的人,本就无辜,也不好出手相伤。黄公公接着宣读第二道圣旨,里面的内容让人大吃一惊。说的是秀王赵偁和王妃张氏于昨夜双双病逝。郡王爷待大婚之后,择日返回秀州守孝三年。

    大家完全没想到,两道圣旨一喜一悲,反差如此之大。杨过接旨站起,面无表情。黄公公不知该恭喜,还是该安慰。说了声:“千岁爷,保重贵体,切莫伤神。”便带着人离开了。

    第三十七章 婚事生变

    杨过手捧两道圣旨,面色愈来愈阴冷。他转过头看向郭靖和黄蓉,说:“我爹娘是不是被你们害死的。”

    郭靖和黄蓉并不直接答话,却偏头看向全冠清。丐帮其他人也把目光对准了全冠清。全冠清惊得满头是汗,硬着头皮说:“圣旨上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他两人都是病死的。”

    杨过说:“病死?当我是三岁小孩啊。我爹今年46岁,我娘44岁。身体一向好好的,怎么会突然一起死了呢。”

    全冠清说:“阎王叫他们三更死,自然留不到五更。生死运程早已排定,都是命数。这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杨过说:“你昨夜是不是去过秀州?”

    全冠清面色一变,见大家都盯着他,只能说:“是。”

    杨过说:“是不是去过秀王府?”

    全冠清说:“是。”

    杨过说:“是不是与我爹娘说过话?”

    全冠清仍说:“是。”

    杨过说:“是不是你动的手?”

    全冠清已经心神大乱,无暇细想,下意识地说:“是……,呃!不是!”

    全冠清心中猛地一震,连忙看向左右,见大家目光凌厉,不由更加神思错乱。

    杨过说:“好你个全冠清,竟敢杀我爹娘。你是不是受了黄帮主的指示?”

    全冠清说:“不是。”话出口,突然觉得不对。来不及更正,杨过抓住时机,已抢先发话。

    杨过说:“那就是你自作主张喽。”

    全冠清更加紧张,连忙结巴地说:“不…不是,我没…没杀…杀他们。”

    黄蓉已经变了脸色,抢过说:“赵伯琮,你怎么能够这样问话。”

    杨过说:“我为什么不能这么问,你是不是心虚了?”

    黄蓉吐出一个“你……”字,气得再也说不出话。

    郭靖说:“赵小兄弟,事情肯定会查清楚。你这个问法,只会让情况更乱。”

    杨过说:“还用查吗?这事就像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我爹娘就是死在你们丐帮的手上。”

    黄蓉说:“你这个无赖,真是含血喷人。”

    郭靖说:“赵小兄弟,说话要讲究证据,不能平白无故,冤枉好人。”

    全冠清大吼一声:“你竟敢诬陷我们丐帮,我跟你拼了。”说着就开始抽剑。

    不料萧峰速度更快,一把捏住全冠清右手的腕部,使他无法继续抽剑。剑本来出了小一半,被反压回去。

    杨过突然扔掉圣旨,举掌作势欲劈向全冠清,郭靖立刻闪身准备挡到全冠清身前。杨过将手掌一偏,发出一个黑色的透明掌印,直取黄蓉。黄蓉显然没有防备,连忙举起右臂相隔。险险挡住,却被掌劲击得身体不稳,连退几步。

    待大家反应过来,杨过早就不在当场,已经瞬移远了。只剩两道圣旨还留在地上。再看黄蓉的袖子上破出了一个形同手掌的洞。破洞是由掌力腐蚀掉布料,而产生的。洞沿黑黑的,像是被火烧成。

    郭靖过去卷起黄蓉的袖子,只见黄蓉的手臂上赫然印着一个黑色的掌记。

    郭靖握住黄蓉的手臂注入功力,与黄蓉体内的真力汇作一处,逼向那个黑色的掌记。只见一些淡黑色的气体从那里逸出。过一会,黄蓉手臂的伤处终于恢复了之前的洁白。

    丐帮众人不由倒吸一口冷气,杨过身上的幽冥之力确实厉害。传说,在阴曹地府的深处,弥漫着一种黑色的幽冥之气。活人如果修为不够高深,碰到这种幽冥之气后,血肉骨发都会被它化去。所以活人一般不会进入阴间,只有死后才将魂魄渡往那里,再从那里投胎转世。

    幽冥之气聚集起来,浓度比较高的时候,又称“幽冥之火”。当然这种“火”也是黑色的。一些在阴间修炼的鬼怪,能够吸收幽冥之气中的能量,转化为元力,并在招术中施展出来。茅山派擅于驱鬼除怪,极少数时也会遇到从阴间而来的厉害角色。而且也曾有过道法高强的前辈,去往阴间办事。所以也有知晓。

    活人有几种方式可以获得幽冥之力,一是天生自来,如果由修为高深的鬼类投胎而生,最终仍能在灵魂深处潜藏这种能量。二是修到一定层次,穿越阴阳,到阴间吸收了这种能量。三是被厉害的鬼物附身。四是捕捉并炼化鬼物,制成元丹服食。

    杨过离开王府后,去往皇宫。由于身法极快,又用了隐身法术,常人根本无法察觉。杨过干脆直闯禁内,在御书房看到了杨康。杨康正在从一个剑盒中,拿取一柄宝剑,身边并无他人。

    杨过现身叫了声:“爹。”

    杨康停下动作,抬头一看杨过,说:“吓我一跳,什么事这么急,也不通报一声再进来。”

    杨过说:“我和丐帮的人闹翻了,不能再和郭芙成亲。”

    杨康说:“为什么,不是相处地好好的吗?”

    杨过说:“我确信秀王及王妃的死与他们有关。”

    杨康想了想,说:“无怨无仇的,他们为什么要杀秀王夫妇?”

    杨过说:“我怀疑他们去向秀王夫妇,逼问我的身世。因为下手过重,所以害死了两人。”

    杨康说:“你与秀王夫妇从未谋面。他俩也并不知情。丐帮的人应该问不出什么才对?”

    杨过说:“听他们说,真的赵伯琮背后长了颗瘤。”

    杨康说:“笑话,赵伯琮背后根本就没有瘤。这事情真是越来越奇怪了。”

    杨过说:“我想通了,肯定是他们故意诈我,看我会不会露出破绽。”

    杨康说:“那你有没有被他们知道身份?”

    杨过说:“他们已经非常怀疑我了,只是还没确定。”

    杨康说:“既然这样,你和郭芙确实不适合再结婚。可是今天我已经将你的婚事诏告天下。若是毁婚,必将有损皇家颜面,而且会引来诸多猜疑。”

    杨过说:“秀王和王妃说什么也是我名义上的爹娘。丐帮的所作所为,实在太过分了。我不可能再和郭芙成亲。”

    杨康说:“他们郭家人真是我们杨家的灾星。这回的烂摊子还真难收拾。爹当初就不该打主意,让郭芙嫁给你。”

    杨过想了想,说:“孩儿想到一个主意,或许有用。”

    杨康说:“说来听听。”

    杨过说:“孩儿用符纸变一个假人,顶替郭芙,参加婚礼。”

    杨康说:“不可行,假人只能骗得一时,日子久了,容易被人识破。”

    杨过说:“成了亲之后,就让假人装病而死。这样一了百了,谅他人也起不了疑心。”

    杨康说:“这也是,不是办法的办法。只可惜委屈了你。”

    杨过说:“形势所逼,再说这也算不得什么委屈。”

    杨康从剑盒中取出宝剑,扔给杨过说:“过儿,你好好看看这把剑。”

    杨过接过宝剑,仔细端详。外面的剑鞘乃是新制的,花纹典雅,做工精细。剑柄处新镏了一层金漆。

    杨过想到什么,手握剑柄,将剑拔出,只见剑身上被涂了厚厚的黑漆。杨过将剑重插入鞘说:“这是轩辕剑。”

    杨康说:“我特意让宫里铸剑房的师傅,将这柄剑修饰改观了一下。免得让人一眼就认出它是轩辕剑。”

    杨过说:“此剑出自黄帝,并非凡物,妄加修改,恐怕有辱圣贤。”

    杨康说:“这有什么,它制于3700年前,做工粗糙,有莫大神威,全赖材质特殊。要不是无法融化,爹还真想重炼一番。真想不出,黄帝当年是如何造出此剑。”

    杨过说:“据说,黄帝乃是从一块天外飞石中,取材炼出此剑。”

    杨康说:“以讹传讹,谁知道真相如何。没想到几千年前能造出的东西,现在反倒不行。”

    杨过说:“世间本来就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物。”

    杨康说:“拿着它去杀了丐帮的人。”

    杨过说:“这…孩儿还从未杀过人。”

    杨康说:“要成大事就不能心慈手软。既然跟丐帮已经闹翻了,就不能放过他们。”

    杨过说:“我实在下不去手。”

    杨康说:“你只要想着他们是你杀父杀母的大仇人,就肯定可以。”

    第三十八章 小龙女的归来

    杨过带着轩辕剑回到王府,却不见了丐帮之人的踪影,去客栈处找寻,也未见着他们,不由暗松了一口气。其实杨过还是觉得郭靖、黄蓉、萧峰等丐帮中人算不上坏人,让自己出手杀他们,实在太为难了。他们就这么走了,也省了自己一大麻烦。杨过想了想,便进宫向父皇复命并交还轩辕剑。杨康也不为难与他,只是嘱咐他要多加小心。

    这天,杨过正精神不振地呆在王府里喝酒。突然下人来报,外头来了位姑娘,自称王爷姑姑,以前也曾到过王府。杨过听到这个消息,立时精神振奋,赶过去一看,还真是小龙女回来了。杨过连忙摒退下人,好单独与小龙女说话。

    杨过问:“姑姑,这些天你都去哪了,可把我想坏了。”

    小龙女说:“这些天我去了哪,不想再提。”

    杨过说:“回来就好,不想提就不要提。我一直都在担心,你在外面会遇到危险,幸好平安无事。”

    小龙女说:“我想去看看皇兄和母后,你能带我去吗?”

    杨过说:“我还没向父皇和太后提过你的事呢。就这么去,是不是太仓促了。对了,你把证明身份的凭据带来了吗?”

    小龙女不好意思地说:“还没有。”

    杨过说:“那这件事就很难办了。如果你不能证明自己的身份,父皇和太后都不会召见你。”

    小龙女说:“我想只要你能为我出言作证,应该可以取信于他们。”

    杨过说:“此事非同小可,口说无凭。若是父皇和太后怪罪下来,怕是担待不起。”

    小龙女想了想,说:“不如我们一起偷偷进宫。我只要看上几眼就行了。”

    杨过也想了想,说:“那也成,不过我们得事先约好,进了宫你不能擅自行动,也不能随意开口说话,以免暴露行迹。总之,一切都要听我的。”

    小龙女说:“好啊。”

    稍做准备后,杨过和小龙女一起用过隐身法,潜飞入宫。杨过在老爹住的昌平宫没有发现他的踪迹,就到宁寿宫查看情况。杨过带着小龙女溜进宁寿宫的内殿,来到母亲所住房间的附近。听到里面正传出人声,但窗门皆闭,不便视探。杨过和小龙女飞上屋顶,各拿出一张小符纸。符纸一面画着复杂的图形,另一面画着一只眼睛,原来是事先准备的专用于偷窥的“窥视符”。施展者给符纸加持法术后,符纸上的眼睛能看到的东西,都可以显示在脑海中。

    杨过和小龙女将符纸加持法术后御出。两张符纸从瓦缝中飞入,视探里面。杨过利用“窥视符”扫视了下屋内情况,发现里面竟然有三个人。除了爹娘外,还有穿着道袍的师祖王文卿。突然王文卿扭头朝侧上方的符纸看来。杨过情知不妙,顾不上收回符纸,拉起小龙女就闪。王文卿的反应速度也很快,一个瞬移,就到了房顶。杨过有所察觉,怕小龙女速度赶不上,一手搂住她的纤腰,就开始连续瞬移。因为怕太过明显,不敢留在空中,利用宫中建筑布置作为障碍掩护,不断向前瞬移。王文卿同样隐着身形,在后方空中急飞,紧紧跟随。

    很快杨过已经来到御花园,这里经过精心布置,竟然忽有山林野意处,只见乔松修竹,苍翠蔽天,层峦奇岫,静窈萦深。杨过熟悉地形,很快来到一处瀑布边。看得一道片练也似的银瀑从山边泻将下来,注入一座大池塘中,池塘底下想是另有泄水通道,是以塘水却不见满溢。塘中原有红荷,因是冬季,并未见得。

    杨过带着小龙女朝瀑布底一跳而入。接着王文卿也到了这边,望着一池寒水,若有所思。原来瀑布底另有泄水密洞,直通地下水脉。杨过和小龙女借着水遁,已经去远了。

    待杨过和小龙女从水脉的一处开口遁出,已是身处西湖之底。两人冒出水面,来到外边。因为用的是水遁,头发、衣物并未打湿。此处正好离杨过的王府不远,两人很快就回到了王府。

    杨过带着小龙女刚刚进了自己的房间,还没好好歇口气。下人传报,门外有位50岁上下的道士来访。杨过想着莫不是师祖来了,让下人先去将他迎进客厅。自己匆忙换了套衣物,整理了下仪容,再出来相见。

    到了客厅一见,不正是王文卿吗?连忙摒退下人说话。

    杨过说:“师祖,哪阵风把你给吹来了。”

    王文卿也不急着答话,仔仔细细地看了看杨过的面相,说:“你爹大张旗鼓地传下诏书,我不来能行吗?”原来杨康前几日派了宫里太监和侍卫,给王文卿送去圣旨。王文卿避世已久,低调许多,不想太张扬,故意抗旨不接。但暗地里,还是飞来临安相会。

    杨过说:“师祖,让您见笑了。本来爹这次让您来,是为了参加我的婚礼。如今我这婚结不成了,还让您白跑一趟。”

    王文卿说:“来前我已算知你婚事有变。依旧赶来,都是为了你的安危。”

    杨过说:“师祖,听你这么说,难不成我有危险。”

    王文卿说:“不错,昨夜前星异变,红光隐现,兆示你有血光之灾。轻则伤身,重则亡命。所以我特地过来提醒你。”

    杨过说:“那我怎样才能避凶趋吉呢?”

    王文卿说:“多多提防身边的阴人。有些劫数是命中注定,想躲是躲不了的。”

    杨过说:“没事,17年后,依旧是一条好汉。”

    王文卿问:“为什么是17年?”

    杨过说:“算上十月怀胎,我已活16余年,加上还需要到阴间走一遭,17年正好差不多。”

    王文卿说:“说得好,这次你若能逢凶化吉,17年后定可大放异彩。”

    杨过说:“多谢师祖吉言。”

    王文卿问:“你今天是不是进宫了?”

    杨过顿了下,说:“没有啊。”

    王文卿说:“一切皆有定数,你要好自为之。”

    杨过说:“师祖的教诲一定铭记在心。”

    王文卿随即告辞离开了。杨过送走他之后,回到房中去看小龙女。却发现房门大开,而小龙女已经没了去向。杨过把府里前前后后都查看了,根本没有发现她的踪迹。

    第三十九章 王府内的埋伏

    杨过找遍了临安城的大街小巷,都没有发现小龙女的形迹。天色已深,不得不放弃找寻,返回王府。杨过到了王府门口,见大门已经紧闭,敲了几下门,无人回应。还以为是负责开门的下人睡过去了,听不见敲门声。反正旁边无人,用个法诀直接穿门而入。往里走了十几步,突然心生警兆,刚想避开,已经来不及了,被人暗用定身法定在了当场。

    不一会,对面围过来十几个女子,年龄不一,秀色可餐。杨过看了,不正是桃花谷的那帮人嘛。暗想,和她们也没结什么深仇大恨,竟然大老远找上门来。

    刘芷若指挥桃根、桃干、桃枝、桃实四仙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