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天雷地火

第 2 章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天雷地火 作者:erica

    第 2 章

    到不是说没人怀疑过这种现象会带来灾难,但是一个只知偷书的贼,又或妖怪,不管怎么说都称得上一个雅字,如此雅贼若和灾星联系在一起,未免太刹风景。于是在众凡夫俗子的良好意愿中,小贼蛇的货源是越来越广。而且在众人的无意识娇惯下,其胆子也是越来越大。这不,光天化日之下,小贼蛇刚爬上了一个私塾的窗台,看着里面的黄口小儿呀呀学语,看着那老夫子之呼者也,感情这家伙书偷多了也开始知道要充电了。

    小家伙学得很慢,但是它一点都不介意,现在的生活对它来说是太过有趣。早晚间吸取山川水露,日月精华,闲暇时则找个阴凉的地方乘乘风,看看拜山的香客、游人,再找段时间去偷学点方块字,反正无忧无虑,亦无压力,生活于它实在惬意。

    地下早就不去了,黑呼呼的,谁愿意钻谁钻去,反正它是不干了。内丹已成的它,对于玉石这类食物的需求也已经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何况说到味道,地下的东西那有人间的美味呢。荤它是基本不吃的,但是各种山野珍果,已成了它的最爱了。只是隐隐约约地他还有一点烦恼,在山上斯混了一年多后,他还是看不懂那些个书。虽然字也偷学了有个几百个了,但是书,对它来说还是显得太过深奥。不过小家伙一点也不着急,本来就有着悠长生命的它,时间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于是它把书一扔,趴到一悬崖的大青石上,开始喝下午茶,晒太阳去了。

    午后深秋的阳光透着一股浓浓的暖意,小家伙庸懒地舒展了下身子,在诺大的青石块上又翻了个身,完全没有注意到它通透碧玉的躯体表皮已经开始变硬了,它要褪皮了。

    在丹成历劫之后,它将要经历它生命中的第十三次褪皮。

    等到真的要褪皮时,已是第二年的初夏,其过程从开始褪皮到结束整整经历了一个月,而且那一个月里一直雷雨不断,弄得小家伙心情异常烦躁。起初,小家伙还以为又要遭雷劈了,吓得它一下子溜到了地底8000米深处,直到听了几天雷声,发现没事后,它才又偷偷地溜了出来,不过这时候真正的痛苦开始了,上次历劫时被雷击伤的地方开始变得奇痒难忍,这下,小家伙又把丹鼎派的道士给骂上了,而且还把天下所有的道士都一起给骂上了,甚至连那不相干的和尚尼姑,都在它脑子里翻来覆去地滚了好久。想来从古到今还没有哪一条蛇褪皮会有它那么痛苦的。

    痒到后来,小家伙实在是忍不住了,开始在终南山的深处到处乱窜,弄得一帮飞禽走兽鸡飞狗跳般地不得安宁。还好,自古林深幽密处向来与人烟罕至联系得起来,否则,那一抹碧玉般的幽光在山石林木间穿来穿去的,还不时撞碎几块岩石,非得弄得惊世骇俗不可。

    小家伙在褪完皮后,混身变得如汗白玉般的光洁,再不见以前的碧玉色,甚至连浑身鳞甲都不见了,肉呼呼地,宛若凝脂。这些变化,小家伙一时也没注意到,只是内心忽然兴起了要伸伸胳膊,扭扭腿的念头,也许这念头暗合了自然无为的意思,恍兮惚兮之间,周身元气,内丹起了奇妙的变化,原本一尺不到的身子,竟然凭风而长,原来奇痒的地方又起了变化,就那么真的伸出了俩只胳膊俩条腿来,躯体亦最终长成了一个六尺不到,20岁左右的青年,身材修长,眉清目秀。

    小家伙一时没有发现,就那么伸了个懒腰,等到手横过眼前时,才知道这次褪皮竟然有了这般变化,一时间大喜过望。于是东瞧瞧西摸摸地,充满新奇。等到新奇过了,小家伙才感觉到有点不便,毕竟蛇做久了,一下子做人也是一件麻烦事,走路,吃饭都要重新来过,弄得它很是厌烦,就开始怀念起做蛇的自在,想变回去。只是这一次让它更惊讶的事情发生了,它竟然一时变不回它的“本体”。满脸苦瓜的他忍不住喃南自语:这那是褪皮啊,完全是大变活人嘛!

    虽说异类生灵修成内丹后也可幻化人形,不过那毕竟是以幻为主,其本体是不变的,在其他修行者眼里,该是什么还是什么,牛粪绝对不会变鲜花。

    但是现在,牛粪绝对变成了鲜花,还是很好看的那种。其实这还得谢谢把它关起来的那些道士,当然这是后话。

    小东西见变不回去,就执起了性子,苦苦地运起了玄功,在几番折腾之后终于让它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只是当它一旦停止玄功运行,它就又会变回“人”,好象人成了本体一样,这下他终于明白,这次变化‘大‘了!

    其实象小东西这般的遭遇若被其他的异类生灵遇到的话,肯定会高兴地哭起来。异类修行之所以比人间修士要慢,究其原因往往在于两者形体生理上的区别,生理上的区别又导致了修行功法的不同。人类修士百年,甚至几十年的修行抵得上异类几百年,上千年的修为,其原因也就在于此。

    倒也不是说人类的修行功法异类就不能用,只是这个效果嘛,实在是惨不忍睹。所以异类修行往往是先修成内丹,然后幻化人形,再借着这个幻化的人形进一步修行。也可谓是用心良苦了。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小东西现在是想不明白的,只好苦着脸试着怎么走路,怎么吃东西,它甚至还试着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周广陵。

    从此他再也不是远古来的长虫了。

    ☆、正文 第四章 丹破丹成(上)

    取“广陵”二字,完全是因为当年私塾偷书时看到那白胡子老头,摇头晃脑地把这个曲子叫得是天上没有,地上无双,前后500年更成绝唱。于是它就记住了这两个字,当要取名时,脑子里也就一下子冒了出来,认为这么被人传颂的曲子其名也应该不错,却不知道,曲子虽然好,但名字好不好,合不合适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而且就这么直接拿过来作为自己的名字,未免太过直白,也就落了俗套,所以等到后来周广陵混迹于人世的时候,这个名字不知道被人暗地里嘲笑了多少回。

    关于这一点,周广陵是不知道的,也根本意识不到,等到他明白的时候,已是几百年后了,那时满清覆没,新朝初开,然后又是一番动乱,等到一切都安定下来,一下子又晃过了几十年。翻开万年历,已是西元1980了。然后就是轰轰烈烈地改革开放大潮,一切响钱看,一切都敢干。当一堆顶国庆,大庆,建国之类名字的人挤入市场的时候,名字于人的意义也只剩下代号了,相比之下“广陵”二字倒还真的显得有点高雅。见此,刚刚明白自己的名字曾有点问题的他也懒得去改了。做人数百年,古文水平也已炉火纯青,有些事情更是看淡了,于这名字也就不再过于追究。

    在这数百年里,周广陵除了四处瞎逛外,也凭着种种蛛丝马迹推断出了终南山丹鼎一脉忽然不见的前因后果,明白了如今天地元气的活跃易变,当然他的修行亦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内胆孕育,元气积累已经到了一个蠢蠢欲动的地步了,就好比一个瓶子,一直在灌水,可现在瓶子就要满了,新的容器还未找到,瓶盖更是没有。

    在看过前人遗留的种种笔记、书札后,周广陵更明白了其中的凶险。随着他修为的日渐精深,他越发地能够体会到这天地间阴阳二气转化变换的微妙不可测来,越到后来,他每一次的锤炼体内真元,调和阴阳二气,都会在气机牵引下引来天雷阵阵,博然大力隐而不发

    周广陵明白,若这样下去,一个不甚他随时都可能气爆身忙,万劫不覆于是在100年前,周广陵开始苦苦地追寻破解之法。

    而今天则是他的一个希望。

    借古人河图洛书之法模糊地推算出仙山青屿将于今日辰时现于东海之西。介时他可借着青屿山破空而来所夹带的仙灵之气重新破丹粹炼,去腐存精,再造一个瓶子。据他估计,到时候在仙灵之气的包围下,应该能够很好地缓冲一下自身与天地间的气机牵引,给他一个一个短暂的平和环境,从而化解气机牵引下那种博然大力。

    只是现在,辰时将近,青屿山出现的地点却还是迟迟不能确定,不由地心情焦急起来,杂念四起,隐隐约约地已是犯了修行大忌。在这十几千米高的虚空中硬是发起楞来,甚至连护身元气都忘记了外放,任凭着凛冽的罡风吹得他那身银灰色的外袍喇喇作响。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无奈之下,周广陵将周身元气一地向四周扩散,心神亦紧紧地监视着周兆的任何一点波动。只是不知道是他忘记了还是打算冒险搏一把,当他那庞大的元气刚向四周扩散,就立马引起了天地间气机的感应。由于周广陵是借着大周天阴阳阵成的内丹,本身又是元阳修成,其内丹、真元表现出来的也就是道家的一点至阳真火。他这时的元气外放,内丹运用就立马引起了天地间至阴之气的感应,刹那间,一股勃然地绵绵阴劲,浓厚如铁一般地在他身体里凭空出现,横亘胸腹,并且渗透毛孔,又引得天地间其他的阴晦之气汹涌而入,弄的周广陵一下子就那么胸口一紧,哇地吐出一口血来。

    一口鲜血突出,周广陵一下子清醒了,知道刚才几已走火入魔,如若不能控制,当俩气相激,内丹就会提前爆开,那时候他不用等天劫降临就会丹破人亡,三魂七魄再不留一丝痕迹,于这三界更是消失的无影无踪。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周广陵立马心神内敛,以一念代万念之法,凌空盘虚坐下,缓缓入定。

    如此生死之间,也别无他法,只好入定,却是自然而然地吟出了平日里读得最多,也是最浅显的几句。

    大道至繁至简,越是平日里看着没什么东西的几句话,到是在这个危急关头,反让他多体会出了一点点东西。这点东西,若是在正常的情况下,他绝对会忽略过去,但是在这一刻,就在阴阳俩气相激前的刹那,他体会到了。他开始有点真正的明白:什么叫冲气为和?

    孤阴不长,独阳不存。以他那一点至阳真火修成的内丹,若无法领悟真正阴阳相冲相和的奥妙,迟早会失去控制,如脱缰之马,轻者元气漏尽,重者丹陨身灭。

    当下,周广陵反而将心了沉了进去,本来要强行控制的元气、?胆开始缓缓放松,意念相随,若即若离,绵绵然地不引不发,不动不静,于丹田、经络中任其自由沉浮。不论阴阳,无有差别,就那么浑浑然地,气合神,神和虚,虚合道地入定了。恍兮惚兮之间,那股原先凭空而生的至阴之气不紧不慢地沿着周身经络流动,其他汹涌为来阴晦之气亦是套了缰的野马,安分了起来,一丝丝地自周身毛孔慢慢散去。

    所以古人说的好,“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周广陵于生命的大危险处激发了自身的潜力。

    体会到气机消涨消荣的一点点明悟。此明悟不立于文字,不见于心性,于那阳极生阴,阴阳转化更是不同。那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周广陵于千年前就已明白,只是与现在体悟相比,不过是皮毛而已。

    一时间,周广陵竟隐隐有着一种喜悦,一种自在,就象长久所束缚的绳索一朝解去,意动气转之下,各种执拗之处一一理顺。心神放宽,天地之间,尽得自由。神弛气移之下,慢慢暗合天地,滑向一种奇妙的境界,仿佛看到了天地间无数的微小气流来来去去,生生灭灭,随四时而动,随日月而移,无有歇止。使得周广陵自内丹有成后第一次真正地上窥天道,于冥冥中感悟到那么一点;也让他隐隐生出一丝明悟:那些远古遁去的修士是不疏漏了?

    ☆、正文 第五章 丹破丹成下

    不过此时的周广陵是无法去深思任何东西的,他的心神在一片漫无边际的世界中或浮或沉,或即或离,驰之以往,淡然微笑,一片大正平和。

    也许真的是“天道无凭”,就在周广陵体内阴阳二气快要完全融合消解即将转醒的时候,头顶东北方向忽然出现了一个极其光亮的银点,斜斜地朝着周广陵的所在直射而来。

    仙山青屿终于在这一刻就那么简简单单地跨空而来,一股清灵之气如水般地向四周漫起,充塞八荒。

    此时的周广陵正处于最紧要的时刻,好在仙山青屿刚一显世,气机相牵下,他就立刻醒转,意动之下,因清灵之气所激而再次蠢蠢欲动的俩股性质截然不同的真元又平静了下来。

    此时的周广陵与片刻之前相比已是天壤之别,在体悟到那种奇妙的感觉,进窥到一点天道之后,再面对这阴阳俩气,已是驾轻就熟。如若没有刚才的那一番经历,周广陵是断然支持不住这种气机牵引的冲击的,其周身元气必将剧然爆开,化为天地元气中的一股。但是现在,在经历了最初的惊动后,心境又归复平和。

    “成成败败,实乃天意使然。大道虽逆天而行,却不是强求可得。修道之人,当执无欲之念,行逆天之事,方为正途。其他种种,若因念而起,终是落了下乘。”

    嘘吁间,由生到死,再由死到生,又近乎于死,犹如几度轮回。种种杂念未起即灭,却是他这千年来道基的功果。这千年来,他几无欲念,于修行也是不求寸进,终磨出了这么一个异常坚定的道心,要不然,以他的资智也不会直到如今才面对这修行的瓶颈。

    这一刻,这道心终于大放光明,生声死死,无有畏惧,也正是由于这种心态,让他在这一捻之内,数念之间,无有起伏,反到将心性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忽然间看开一切。就听“啵”地一声,就象那个地方忽然戳了个洞,一下子,心灵上无比地清晰起来,体内真元顺势而为,渐渐融为一体,一颗崭新地内丹渐渐隐显,更加充实有力。

    就在那一刻,本该自他头上掠过的银色的光点象受到了指引似的,忽然改变方向,加速朝周广陵笔直而来。

    周广陵眉头一皱,刹那间明白了前后种种,结内外手印,双手化作拈花状,微微露笑,暗道:天机啊天机。就那么再也不想其他,静待光点及体地到来。也就在他微叹的时候,银色光点于半路中忽然消失,于周广陵的胆田内忽然隐现又忽然消失,就象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也没引起预料中的任何变化,但是就在过后的刹那,周广陵的?丹发出一声实质般的碎裂声,化为无数肉眼难见的碎片,然后又化为一股精纯庞大的先天元气,此先天元气先是往外一振,然后象是受到什么东西吸引一般又是一缩,以刚刚银色光点消失的地方为中心缓缓地旋转起来,渐缩渐小,越来越密实,也越来越快。终于在一片茵蕴之气中又一个崭新的内丹孕育而成。只是这个内胆却是带着一丝奇妙的银色。

    天空一片晴朗,因气机牵引而来,俗称的雷劫却从头到尾没出现一丁点的症昭。

    既然重结内丹,又体悟天心,得窥一点大道门径,前后相比可谓是天壤云泥,也算是神仙中人。想哪古人传诵的一干剑仙,最多也不过金丹初成以御剑道,待到真正体悟天心,得窥大道,多又躲入了哪些个灵气充沛的神仙洞俯中修炼去了,与人世是不愿扯上一丝关系,免得一不小心种下种种因果,惹来无穷后患;又或道心旁笃,牵牵挂挂,再难显真我真性,于道行更是不进反退,明珠蒙尘。

    其实以金丹境界的道心来说,对于这些因果还是不怕的,大不了挥剑斩之。白云苍狗,也不过多弄些杀戮而已,只要道心唯极唯坚,自可以从容而过,但又有几人敢保证,万般红尘,千种因缘,到头来真的能那么洒脱?

    第 2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