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道天谴

第19章 祭孤科仪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教化老道听到永信这么一说只能黯然一叹,自己最不想见到的局面最终还是出现了。

    尸魔最重要的不是尸身,而是魔魂。

    灭尸魔必须先灭魔魂后灭尸身,这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成了一个铁律,因为魔魂为灵体较尸身来说更容易逃跑,而且最重要的是命魂在最后时刻往往都会自爆尸身从而掩护魔魂逃出生天,战斗中如若先把魔魂灭掉,尸身就没有了控制中枢,轻易就可被消灭。

    但是要让魔魂逃出生天它就会在以后的修养中重新找寻尸身恢复原貌,这才是他的可怕之处,否则当年就不会给它改名字叫尸魔了。

    既然当年刘老太爷的尸身已毁,那尸魔绝对不可能乖乖的只修养魔魂,那道士的尸身就是它最好的选择了。

    果不其然,教化老道预料的不错,墓是空的。

    “老神仙还需要我找几个人把这个坟墓刨开吗”刘万山试探的问了一下。

    “不用了,给他立块碑吧,就写茅十八之灵位,友教化立。”说着就朝坟茔做了一个道揖。

    “师傅这是何意”一旁正收拾香烛的永信抬头问道。

    “求仁得仁,就让他安眠于此吧”教化老道轻轻的说道,然后又朝一旁的刘万山说道“我们去你们的祠堂看一下吧”

    “好,祠堂就在河对面,很近的。”说着刘万山还用手指了指那一片的一排屋。

    “对了,你们对那保家神还有印象吗”

    “有,不过印象也不太深,是一副披甲执斧的模样,但样貌看不太清,当时就挂在祠堂里,供着一幅画像,说是画里面的人物就是保家神,不过当年太爷一把火都烧了。”

    说着三人就来到了河对岸一处被烧焦的屋子前,这里原本是有一个大门的,然后被四周高墙围合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进门一天井,一间享堂。不过刘太爷放的火很彻底,整个祠堂烧得都已经塌陷了。进都进不去。

    不过来到这里永信有嚷嚷了起来“师傅,这里怨气也太重了吧,比村子里都严重。”看了一眼旁边尴尬的刘万山,永信又嘀咕了一句‘也对,被自己子孙烧了栖息之地能不怨气沸腾吗’

    “不过师傅这里真么还能闻到一股尸气的味道”永信谨慎道

    “这里应该是那尸魔以前的栖息之地,他操纵了这里的阴灵,所以才有先人预警。但是他们不应该残害后人才对,奇怪。”

    “什么啊,师傅”永信对师傅的。

    “没什么,这里的怨灵你要负责超度,快去准备准备吧”

    “不是吧,师傅,这种程度的怨灵一时半会是超度不完的,再说咱们的法事是出了名的循规蹈矩步骤繁多,咱们,咱们出门没带那么多东西啊。”说着说着永信就变成了一副苦瓜脸的模样。

    要知道他们教派的斋醮科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往往要通过建坛、设置用品、诵经拜忏、踏斗、掐决念咒等来共同完成。其中道士是最重要的,几乎所有的过程都是由他们来完成的,所以在道教中称他们为醮坛执事。

    由于十几年前教化老道见永信已经进入地师境,就干脆将所有的斋醮科仪事物全都交给了永信,从此不再过问。

    “知道复杂当时怎们不好好学,就知道偷懒,行了,别抱怨了,为师给了你两天的时间,准你念渡化经。”

    一听这永信就立马变脸高兴了起来。只让念渡化经那可省太多的事了,不是自己非要抱怨只是这正要进行的祭孤科仪也就是祭祀孤魂,为亡灵超度的法事实在是繁琐无比。

    首先,建醮必须先设坛,称为“醮坛“,又称法坛。“坛“就是指在平坦的土地上,用土筑成高台,用来祭祀天神和祖先。不同形式的斋醮,往往建有不同规模的坛。大型斋醮活动,通常筑有若干个坛,其中一个是主坛,叫做“都坛“,其余的叫“分坛“。

    其次,在斋醮仪式中,各有一定的称谓和职守的道士,统称为执事,主要有:高功,位居各执事之首;监斋,地位仅次于高功,是高功的副手;都讲,与高功、监斋合称为“三法师“,主管唱颂导引,也是高功的副手。这三种职位,在斋醮科仪中都有明确职能,共同发挥对科仪的主导作用。

    另外还有其它职事,包括:侍经、侍香、侍灯、炼师、摄科、正仪、监坛、清道、知炉、词忏、表白等。

    与此同时,醮坛上还要有必要的设置和用品,主要有:供器,如香炉、烛台、花瓶、香简等;供养,如香、花、灯、水、果等;法器,包括两类,一类为仰启神仙、朝观祖师以及为了驱恶镇邪的器物(如朝简、如意、玉册、玉印、宝剑、令旗、令箭、令牌、天蓬尺、镇坛木等),一类为各种打击乐器,(如铙、铛、镲、铃、鼓、螺、磬等);以及幢幡、符简、章表、法水、手炉等。

    想想这些永信的头都能大了。

    看到这想必大家都能看出教化老道和永信的出身,教化老道和永信并不是出自依靠符箓走天下的正一派而是出自修炼内丹的全真派。

    全真派,道教太上玄门正宗。别称全真教、全真道,亦称金莲正宗。是道教中的一大主流宗派,有着“天下道士半全真“之说。

    全真派以全老庄之真、苦己利人为宗旨。修持以丹功为主,兼修外丹符箓,主张性命双修,先修性,后修命。在阐发内丹学方面成绩斐然。在明清道教衰落时期,只有全真龙门派一度“中兴“。全真派全面而深刻的继承了传统道家思想以外,更将科仪、戒律、符箓、丹药等道家文化瑰宝重新整理。而其他道教派别,例如正一派,则大都衰落不振。

    全真派提倡三教平等,但认为儒、道、释的核心都是“道“。其宗教实践的原则是“苦己利人“。而且实行出家制度,道士不鼓励婚娶。

    该教教义受时代思潮影响,力主三教平等。认为修真养性是道士修炼重阳祖师像唯一正道,除情去欲,明性见道,使心地清静,才能返朴归真,证道成仙。规定道士须出家住观,严守戒律,苦己利人。对犯戒道士有严厉惩罚,从跪香、逐出直至处死。

    而那《渡人》经正是出自全真派的一位高功之手,类似佛教的渡人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但却是完完全全的道家经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