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心腹大患,不是林邑,不是三韩,而是草原。草原不灭。他们随时都可能南下。嬴啸雄心勃勃,才不想守着长城,等待草原人打上门,他的思想是进攻,进攻,再进攻,进攻便是最好的防守。
“周瑜,果然不能小看。就他地船只性能,是比不过我们的。居然这样还打平了。雷铜的老脸可是丢尽了。”
“陛下。只是现在雷铜将军还不熟悉三韩地区的水流环境。等熟悉了,周瑜就很难占便宜了。”
贾诩和雷铜的关系还算不错。急忙替雷铜开脱。一旦雷铜被撤职,那帝国可是损失一个将才了。水军将领培养不容易,而现在帝国水军却是甘宁一家独大,这是很不好的现象。这些年朝廷都在不动声色地扶持雷铜舰队,就是希望有一支能与甘宁比肩的舰队出现。
“呵呵,那便这样吧,在给雷铜调拨一批增援上去。周瑜,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朕看他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下旨,告诉雷铜,朕觉得丢了脸面,让他给朕找回来,找不回来就自己跳海去吧。”
处理了一下这两方面的事情,嬴啸继续和贾诩讨论这官员的问题。今天贾诩入宫,就是在说新任豫州谯郡郡守王甫王国山的事情。
王甫在嬴啸拿下益州巴蜀后投效,在巴蜀为官,而后被提拔,入学宫两年,而现在授予一郡郡守的职位,这可是直接向皇帝负责地官员了,已经算是高官了。
只是王甫上任不久,大刀阔斧的政策,有些着急了。在修建驰道的事情上,征发的民夫过多,有扰民之嫌。也让侍御史郭图抓住了把柄,给嬴啸上本参劾王甫。而现在嬴啸就是召来贾诩问这个事情的。
王甫的事情,乍一看只是一个普通的弹劾。但是这实际上是革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一次交锋。自嬴啸登基一来,一直采取新政,以惠民,强大帝国的新政全面施展。自然有守旧地人认为不应该变法,只是嬴啸力主变法图强,压下了所有反对的声音。
革新派的领袖自然是丞相田丰,他可是新政的总揽者,而守旧派动不了田丰,只有先拿下面的官吏开刀了。对于这些事情,嬴啸一直是采取一个表面公正,暗地中偏袒革新派的政策,因为革新派的总boss就是他自己。但是革新派一样会挨板子,他可不想让革新派肆无忌惮。新法虽好,但是一旦官吏出了问题,这惠民就变成了扰民,新法也就成了坏事。
例如赈贷法案,是指百姓在生活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以户籍向官府进行赈济贷款,可以是粮食,可以是铜钱。而这些在规定期限内加上一点利息偿还。本来这是救济的一个好举措,有了目标人就会努力,谁敢和官府做对?那除非是想造反…………
可年前就发生了这么个事情,青州高密县县令翟浩,以赈贷法案为本,强行给县中所有农户摊派了赈贷。本来许多人不需要这个赈贷地,这下倒好。强行摊派了下来,你不要也得要,这就好像平白无故地背上了一层债务,这谁愿意啊?赈贷可不是无偿,那是有利息地。虽然利息很少,但是在百姓生活没着落地时候,谁也不在意这一点利息。
但是生活没有问题,那谁愿意平白无故的背上债务呢?可是强行摊派又没有办法。只有接受。这样惠民便变成了扰民。可怜的翟浩也因为这个事情被罢官下狱。
本来他被守旧派攻击,最多就是罢官而已。可是算他倒霉,高密县严家却在这个时候跳了出来,呼喝着要为百姓主持公道。严家本就是门阀,被嬴啸极力打压,可人家现在出头却是做的好事。也收取了不少民
嬴啸大怒之下,自己辛辛苦苦的打压门阀,牺牲了多少战士,流了多少鲜血?帝国都快打烂了,才有了现在这个局面。若是让这些官吏的举措失当让门阀死灰复燃,那才是灾难呢。
立即将翟浩罢官下狱,成了囚犯。而高密县严家。也被嬴啸手下地商家们大肆打击,从商破产,从一方门阀成了破落户。从头到尾,得利的只有守旧派的人。也让嬴啸很恼火,这些老顽固,非要抱着以前的规矩,让嬴啸无从下手,这些人还是要用的。
而王甫的事情,也成了这个样子。旧党攻击新政。而王甫的才能嬴啸知道,他可不想罢了王甫的官,这是个能员。只有找来贾诩,议论一下,如何封住旧党地口。
最后,贾诩的建议是,派人申斥王甫,罚俸一年,让他减少民夫的征发数量。而对于旧党。却也没好受。寻了个由头。将廷尉右监蒋智降职,降成了廷尉正。而对于王甫处罚完后。一批新到的奴隶两千余人就被发往谯郡,让王甫使用,并没有影响到王甫的施政。
虽然看起来是两边都挨了处罚,但是都知道皇帝陛下是偏袒新党的。让旧党人员也是无奈,不过皇帝陛下至高无上,他们还没有胆量明着做什么事情。
魏延在林邑国中,得到了嬴啸地旨意。这下也是好办了,他一直害怕屠杀,因为在前面屠杀占婆人让他的部下很受罪,不过现在陛下既然给予了自己权力,那不用白不用。
仆从军被解除了禁令,任他们行事,遇到林邑国的军队,自然有正规军出面解决。这下这些仆从军就和蝗虫一样开始席卷林邑国了,所过之处,人畜不留。
有财富的刺激,这些人也是红着眼睛到处抢劫杀人俘获。将军那边可说了,随意,想怎么杀,想怎么抢都可以,只是不能杀汉人。他们也不在意,现在林邑国内还有多少汉人呢?抓到的土人全部被送回国内,这些俘虏也算俘获的,他们自己的战利品会被换算成钱财发给他们。
仆从军后面地大秦商人可是不少,战争是发财的好时候。不少大商家以及百官中家人经商的,他们就在大军之后,收购那些仆从军不要的战利品,换成他们想要的东西。这些商人可不怕死,因为这里是发大财的时候。
有些东西,在林邑不值钱,但是运回国内,价值可能十倍的提升。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他们就好像苍蝇见了血一样出现,在林邑国被占领的港口之内出现,与仆从军大作生意。对于他们,魏延也是不管,想管也管不了,人家是来做生意地,又不是来捣乱的,凭什么管?再说,里面有不少人都是百官家中的人,打狗还要看主人呢,有些人他可惹不起,也就由着他们去了。
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有些时候商人的效率比国家都高。有商人在的地方就有东西卖,魏延都从商人处购买了不少药物,有些药物是朝廷都没有提供的。而这些商人们的出现,也让仆从军更有干劲地到处抢劫。
抢来地有些东西他们自己是不用的,例如一些玉石铜像之类地。他们可以卖给商人,换回来大秦的铜钱,带回家让家人生活。没有什么比实实在在的钱来的让人安心,有了稳定的销赃途径,这些强盗还不可着劲地去打劫?
魏延也得到了便利,赏赐部下作战英勇的士兵,你总不能用仆从军抢劫来的那些东西赏赐吧?又重又不好带。不如直接卖给商人,换来金银铜钱,直接赏赐给士兵们。
因为这样的情况,也造成了无数商人架着海船出现在林邑的港口。而秦军也将军队休整的地点放在了这些港口,军队厮杀一段时间会疲惫,休整是必须的。而这些商人也带来了士兵们想要的一切,酒,肉。娱乐等等…………他们地目标是,掏空这些士兵口袋中最后一个铜板。
不过当兵的也不在乎这些,除了一些顾家的将钱财送回家。大部分士兵家中已经不缺这些钱财了,他们在战场厮杀,谁知道什么就死了,还是活着的时候多享受一下吧。就是死了也不白死。至于钱财,小事情,只要英勇作战,赏赐少不了他们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林邑国地财富大量的流入帝国。金银这些就不用说了,直接送到朝廷。而许多商人将财富带到民间,他们有钱了。自然会在国内开展更多更大的生意,朝廷的商业税收也会增加。逃税?这在帝国内是重罪,要被没收全部财产的,所以没人敢逃税。
而商人们要雇佣人手,也让百姓多了来钱的路子。尤其是在现在帝国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想雇佣人手就要付出更多地钱,要不然没人去。
对林邑国的战争,帝国都成了皆大欢喜的状态,国库有收入。出兵花的钱全部回来了,还有多余。地方官员也因为被抓来的大量奴隶到达,也有更多的人力进行地方建设了,这些奴隶可是好劳力啊。
商人们也赚取了大量金钱,其中也有不少百官的手下。百姓们也在享受着征服的荣誉感,同时也有更多的赚钱机会。受苦地就成了林邑国的人,家财被洗劫,人被抓成奴隶,反抗的被杀死。他们为他们前面屠杀汉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林邑国的灭亡快来临了。
林邑国王范逸快愁死了。可秦国人却希望这场战争一直打下去,让他们可以不断的发财。两边是极大的反差…………
三韩这边,也到了一触即发的情势。庞德的大军和孙策军在利川一线对峙了一段时间。现在庞德军开始主动出击,寻找战机,要和孙策军决一死战了。
而孙策并不想现在就爆发大战,时间越久就对他越有利。毕竟他现在是“本土”作战。现在他能信任地战力,也只有他自己直属军五千“鬼面军”。其他地三韩人的部队,他总是不大放心他们地战力。
虽然有黄盖亲自训练他们,这些人也已经降服,只是孙策心中总不放心这些人。其主要愿意就是,孙策在前期的征战中,感觉这些三韩人太软蛋了,往往一冲杀就溃散了。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磨砺,很难称的上是精兵啊。
随着庞德大军到来,孙策也只有迎敌了。已经没有时间让他做准备了,但是他还是很有信心和秦军打这一场战争的。后方不用担心,有顾雍,虞翻,黄盖在,他没有后顾之忧,只要全心对敌作战就好了。
雷铜得到嬴啸的圣旨与朝廷的援军的时候,也是一副委屈样子,召集麾下众将开始训话了。
“陛下来了旨意,陛下说他的脸面丢在了这汉江之上,是因为我军这一场不是败仗的败仗。诸将,陛下又给了我们援助,若在不能战胜周瑜,我们还有什么脸面称将军?在若不胜,陛下要本将自己去跳海,但是在这之前,本将会将你们先丢下海去,都明白了吗?”
众将齐声高喝,纷纷请战。有了援军还怕他周瑜?更不要说这羞耻之心了,嬴啸给他们的可是不少,要是在给陛下丢了脸面,他们真该跳海了。
他们一直憋着劲,想和甘宁的横海舰队一比高低。可现在却连周瑜的水军都打不过,真是丢脸,若是敌人强大便罢了,可偏偏周瑜的力量比他们少多了,不论是舰船还是兵力,都比他们小多了。还有什么脸面和横海舰队去争?
这下被陛下申斥了,他们脸上也挂不住了。武人争的就是一口气,要是战心都没有了,那还打什么仗?看到诸将皆准备与周瑜决一死战,雷铜也开始筹备了。他是统帅,将军们可以嗷嗷叫着起和周瑜军拼命,他不行,他要从全局来考虑。
而现在的主要战争是庞德和孙策间的对决,可要保证汉江。那也必须要消灭周瑜的水军,该怎么打呢,雷铜看着地图也在思考。
风起云涌 第三百四十九章 周瑜的叹息
更新时间:2009…6…8 23:17:23 本章字数:5781
最后雷铜将目光对准江俞县,这里完全可以作为主战场,只是如何让周瑜的舰队来这里,就成了麻烦。
在雷铜和庞德商议的时候,陈登却说了:“将军何必担心,江俞县在孙策军侧后方。只要将军作出一副在江俞县大规模运送军队登岸的样子,周瑜就是想不出动也不行了。他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孙策军侧后方受到威胁的。”
庞德犹豫了一下:“可是我们的大军在和孙策对峙,如何能分兵?孙策这里才是主要战场。”
“不是出动正规军,将军不要忘记了我们后方还有两万仆从军。调集一半作出登陆的样子,周瑜就是明知道是陷阱也要来跳一跳了。”
“他们?他们不习水战,能有什么用处?”
“他们是不习水战,可也没必要让他们去参加水战啊。这些人大多是草原人出身,草原人是天生的骑兵。而将军给他们配上一批次等的战马,他们也是优秀的骑兵,或许大军作战不足依靠,但是袭取敌人后方,他们却是在好也没有的选择了。”
庞德和雷铜都沉默了,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只是这一下,这上万人就进入死地了。虽然他们都不在乎士兵的生命,沙场就是血与火的地方。只是他们在考虑,三韩这里缺少马匹,一旦他们溃散,这些马匹就成了孙策的战利品,对他们可是不利啊。在说,三韩这里多山,骑兵能发挥多大作用?
陈登也能猜测出庞德的忧虑,当即说到:“将军,我的意思不是要这些人做什么。只是要他们摆出一副从江俞县登陆,从侧后方进攻孙策军的样子就足够了。至于这些人登陆与否,也没有什么影响。这次作战的目的。是与周瑜手上的水军决战,先断了孙策一条臂膀。”
庞德也下定了决心,便这样做。至于这些人的安危?慈不掌兵啊…………
秦军开始了大动作,抽调出一万仆从军,开始向慰礼城集结。而后登船。向江俞县而去。这一番动作并没有保密,孙策地细作自然也就知道了。
周瑜得到这个消息,也是一声叹息。无奈啊,这是逼他去与秦军水军一决雌雄,可是又有什么办法?不能不管啊。这些人都是草原人,天生的骑兵,他们是不能小看的,若是放任他们冲击孙策的后方,后果不堪设想啊。
现在孙策就是调集力量去堵截。可是被两面攻击地话。孙策是顶不住地。这些三韩人组成地军队。和秦军地战力还是没有办法比地。所以自己就算明知道这里会有雷铜这强敌。可自己也必须要去阻挡他们。让他们葬身江底。
无奈之下。周瑜向孙策请命出战了。孙策却不许:“公瑾。雷铜舰队已经得到了援助。实力大涨。现在与他们作战。你有把握获胜吗?”
“主公放心。汉江之上。没有人能战胜我。若是让他们登陆成功。主公您会陷入麻烦。这些草原人虽然军纪败坏。但是战力不容小看啊。”
“我会派遣陈武带领五千人去守备独山。将这些人卡住。他们不会影响到我这里地。”
“主公。这些人一旦攻不下独山。而转头向南杀去。后方不宁。主公您如何安心征战?”
孙策也无奈了。精锐力量基本都在这里了。一旦让这些骑兵杀入后方。那可是灾难。这些人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们不需要补给。会去抢劫。若是不加阻拦。自己地腹地将被这些人破坏成废墟。若是分兵去救。对面地庞德可不会只看着。
在说了,这些人是骑兵。孙策在统一三韩的战争中,虽然大力发展骑兵。但是先天的缺失。也让他只能给“鬼面军”配上马。其他地都是步卒。如何追的上这些来去如风草原骑兵。别小看这一万人,足以将他的腹地搅地翻天覆地了。
“公瑾小心。秦军的水军可不好打啊。”“主公放心。”
周瑜去了,他说必胜不过是安定孙策的心。现在雷铜的舰队比自己大三倍不止,即便是强如周瑜,也不敢说必胜。况且现在雷铜矢志抱仇,怕是也不好对付。
雷铜的舰队遮天蔽日的出现了,周瑜在江俞县早就做好了准备。水寨之中,周瑜集中了所有的力量,看着远处驶来的船只,周瑜也只有无奈的叹息,国力地差距啊。短时间内,秦国可以补充这么多舰船,自己的舰队可做不到。
“报,秦军水军出现了。”
“行了,我看到了。命令韩当,出击。”
水寨门一开,周瑜的水军舰船也开了出来。雷铜在旗舰之上,嘴角也是一抹微笑。这次国内送来了大量的铁球,这些家伙满身的倒刺,用抛车投掷出去,一旦命中,这些铁球上的的尖刺会破坏船体,若是落到船上,那更是杀伤力巨大。
除了秦国,谁也不会拿这么昂贵的东西当成石头投掷。船上的抛车,因为水流地波动,准确度是很难得到保证的,以往发射的石头,大半是直接砸到水中的,现在也不例外。这些尖刺铁球大半会落入水中。
不过不要紧,为了打败周瑜的水军,嬴啸也是发动了大量的力量。这些尖刺铁球成本昂贵,虽然奢侈,但是破坏力却是一等一的。尤其是现在船体都是木质的,一旦被命中,直接就是一个大洞。
而铁球重量很大,也只有最新研究出来的抛车可以投掷了,攻城没有用处,但是破坏船只还是有些用处地。这么奢侈地战争,也只有嬴啸敢这么干了。其实这也是嬴啸脱胎了他老爹留书中的原始火炮才这么尝试地。
原始火炮的实心铁弹就是这样,不过没有尖刺罢了。可是现在嬴啸手上没有火药,便改变了一下,在实心铁球上加装尖刺,试验一下威力。不过这抛车终究是不能和火炮相比的,就算是原始的火炮。那也比抛车地威力大………………
随着震天的鼓角声,秦军军中战舰摆开了战斗姿态,而他后方运输着军队的船却停下了。这些草原人晕船的厉害,现在参加战斗也没力气,根本不能使用。
两军开始交战。依然是弓箭和抛车,巨弩先发言。雷铜将最后的家底也搬了出来,三艘五层楼船出动,这巨大地楼船虽然威力强大,同时也是目标明显,象水上堡垒一般。横冲直撞,船上矢石如雨而发,两侧各有数十个水轮提供动力,威风一时。
看见对方这三艘巨型楼船逞威风。韩当也急了,这些船不用风帆,速度却丝毫不慢。想放火也不好放。他们四周总是有快速的小船护卫,而一般的船只根本靠近不了这巨无霸。
很遗憾的是,嬴啸送上来的尖刺铁球的发挥并不好,打中小一点的船只,效果还不错,一下下去,小船就离沉船不远了。可是对大船却没有作用,顶多死几个人,完全无法构成威胁。这新运来的铁球发挥作用不佳啊。
在数里宽的江面之上,到处是船只在显威风。混战不休,着火地船只飘起滚滚烟雾,阻挡着人们的视野。
两军都在发射着火油弹,这火油弹是将火油装在瓦罐之中,上面有火引。投掷出去后,瓦罐破裂,火油飞溅,火势轰的一下就起来了。很难扑灭。一边作战,一边救火,就是船只上地水军要做的事情了。
韩当亲自指挥十几条船开始了对一艘五层楼船作战,必须拦住他们。否则这东西太难缠了,高大的楼船之上,秦军士兵矢石如雨而下,掩护着其他的船只突进。
周瑜在后方再一次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江面上的情况不容乐观,两军打成胶着的状态,可秦军却越打越多。损失一条船。后面就冲出来两条船。更不要说那庞大的五层楼船,如山一般四处横冲直撞。让敌人吃尽了苦头。
而周瑜军呢?只有周瑜的坐舰能与这五层楼船媲美,可现在还不是周瑜亲自冲杀地时候。
在韩当的指挥下,终于有船只突进到了巨型楼船旁边,战士们口中衔着钢刀,开始攀爬那高大的船身,上去杀敌。可上面的秦军也是箭如雨下,拦阻着他们的攀爬。越来越多的人爬上了船只,和船上的秦军展开了厮杀,鲜血染满了船舷。
只是楼船之上却也涌出越来越多的秦军,在船上杀了起来。船上的厮杀,比地上地厮杀更危险。随着江水,船只是摇晃的,一个不小心,失去了重心,那么就可以敌人没砍死,自己反而死了。
水上作战,很多人是卡在这一关上无法成为水军。毕竟这个时代,直接击沉船只很难,只能用火烧。而白刃战就是主要战斗手段,弓箭,钢刀,一点也不比地面上的厮杀惨烈。巨型楼船有危险,四周的船只也上来助战。
韩当也亲自杀上了楼船,手下无一合之敌,可看着船舱中不断的涌出秦军,韩当也着急了,一声令下:“放火。”
他的亲卫立即将带在身上的火油囊打开,在船上放起火来。大火一起,秦军的人数优势便发挥不出来了,混战一场,火头处处,高大的楼船上也是到处是火。校尉赵文也被韩当一刀砍死,楼船上地士兵更是难以抵挡。
这个时候韩当正厮杀地痛快,却听到后方传来鸣金之声。一愣之下,却也只有无奈的撤退,只有走地时候也没让秦军好受,一把大火将这艘巨型楼船烧了个七零八落,不大修根本就无法使用了…………
韩当回归本阵:“都督,怎么鸣金了?我军还占着上风呢。”
“看起来是这样,只是我们伤亡不起了。伤亡太大了,在这样打下去,我们的人就拼光了。”
韩当也沉默了,是啊,士兵要是打光了,光有船只有什么用?没有人的话,那就是废物。而现在江上浓烟滚滚。四处还在鏖战,一边打一边脱离战场,周瑜终于吃了个败仗。
在周瑜的调度指挥之下,虽然秦军兵力多,但是周瑜军一样占据着上风。可惜实力的巨大差异让周瑜也不得不吞下苦果。秦军源源不断,而他的士兵却是不足使用。水军的训练也是很费工夫,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合格的水军地。
周瑜军败了,退回了水寨。雷铜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笑容,总算挽回了面子,同时将周瑜水军压在江俞县,水路不会在遭受到威胁了。不过这周瑜也确实难缠,自己占据这么大的优势,还是不能吃掉周瑜水军的主力。
只是现在既然周瑜缩回去了。他也就没有在追击。攻击水寨很麻烦,他现在也需要休整。周瑜的损失巨大,他地损失也不小。两支水军也在江俞县的江面上对峙了起来。各自修建水寨,防备敌人。而雷铜打算休整好了,在换个地方让这些仆从军登陆,一直到将周瑜的舰队拖死为止。
现在的情况是,他耗的起,周瑜耗不起。论战场上的调动,战机的捕捉,他的确不如周瑜,但是他的优势就是。船只性能好,军力比周瑜强大地多。
随着水军之间展开大战,利川一线的气氛一下紧张了起来,庞德的大军频频出动,和孙策军进行小规模战斗,摸着孙策军地虚实。
在嬴啸接到雷铜的战报后,也是无语,看来这铁球不好用啊。难道这东西一定要火炮发射才可以?他亲自翻阅老爹留下的书籍,可依然没有找到这火药的配方。火药。火药到底是什么东西?老爹为什么没有留下具体的配方呢?难道是他的疏忽,不可能吧。
这可是嬴啸冤枉他老爹了,不是他老爹不想留下火药的具体配方,而是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火药的具体配方。只留下了硫磺木炭硝石按一定比例做出来的东西叫做火药。他老爹穿越地时候可没有带百科全书过来,只能按照记忆留下这么个东西了。
嬴啸也连续召来田丰,贾诩,郭嘉这些他看来最为见闻广博的人问起这个事情。几个人能都是摇头,没听说过火药这种威力巨大的东西。
不过田丰最后也说了:“既然是先帝留下的,那么我们不妨去研究。先帝见识高远。无人能及。而这火药用处巨大。端的是一等一的利器啊。”
嬴啸也无奈了,不过总算知道了方向。让人去研究就好了。不过嬴啸自己很不喜欢那些炼丹方士,而最熟悉这些东西的,恰恰又是这些炼丹方士。贾诩看嬴啸的脸色,也是明白嬴啸的想法,主动揽下了这个责任。
御史大夫作为三公之一,地位崇高,他要找几个炼丹方士还不容易。别人只以为贾诩也想炼制丹药而已,也没有什么人注意这个事情,而嬴啸也就任由贾诩去折腾,他要处理地事情多着呢。
去交州南的考察人员的奏折也上来了,这里适合水稻的生产,而且最重要的是,这里冬天也不冷,符合水稻的生长环境,在这里耕种,一年可以种两季的水稻。这可是很大的收获啊。
同时,这里靠海。可以兴建许多码头,海船可以沿着近海,将生产出来的稻米运到帝国沿海所有地地方。因为这两个便利,嬴啸也在考虑了,这里也是个生产粮食地好地方。可以展开大规模的奴隶屯田。
而随着三韩地战事,无数三韩人被抓捕成了奴隶,刚好将他们送到这里来,进行屯田,生产稻米。在和田丰,高顺两人商议了一下,认为此事可行后。大量的农家人员与新征召的护军也开始向交州南三郡启程。
为了这个屯田,嬴啸也新增加了一个官职,屯田校尉。以校尉之名,行将军之实。现在扬州的屯田校尉由十九岁的太史亨担任。太史亨是太史慈的儿子,他老子可是嬴啸的爱将。他头上有这个光环,自然也受到提拔。
一个校尉而已,普通校尉只有一营人马,一千五百人。太史亨也一样,虽然直属他的只有一千五百人。但是吴郡屯田大营的人马却都受他统合,其他各营的校尉都是他的下属。一个校尉而已,却掌管着六千士兵,以及超过八万之数的奴隶,更不要说还有一些文职人员和监工。
太史亨以小小年级,却掌握着接近九万人的生死,若不是他老子是太史慈,那也是想也别想了…………
而交州南三郡,因为居民很少(都被屠杀光了)。土地是多了去了,现在嬴啸准备在这里安置一个新的屯田大营,那自然是毫无困难。新上任的交州刺史高览也是忙碌了起来。因为这些屯田军虽然有屯田校尉专门管辖,可也是他手下的兵了。而政务嘛,那是交趾郡郡守简真和交州别驾刘巴操心的事情了。
后方在大规模的运输奴隶,前方的庞德也准备发动对孙策的大战了。
风起云涌 第三百五十章 不可扭转
更新时间:2009…6…9 20:41:11 本章字数:5846
多日的小规模交锋中,庞德也发现了孙策军中的虚实。这些人中只有一支“鬼面军”有足够的战力,其他的,根本就是土鸡瓦狗。
当即,庞德不在犹豫,“鬼面军”不过五千人,根本不能扭转局势,只要自己全线发动攻击,这些人是不会有机会的。
炎黄423年二月二十一。庞德下令,全线出击,攻打孙策军的大营。数十里的战线之上,十数万大军展开了一场疯狂的厮杀。
“报,周泰将军告急。”
“报,陈武将军所部伤亡过半,已经要溃散了。”
一个接一个的消息,没有一个是好的。孙策也快崩溃了,自己当初就担心这些三韩人的战力不足。果然,软蛋就是软蛋,这才多长时间,就顶不住了。
蒋钦周泰的本事他很清楚,都是大将,可这么快就顶不住,实在不是他们不尽力,而是士兵的战力和敌人相比差太多了。
一个人就算勇冠三军,可没有士兵支援,那是什么用处也没有的。战场之上箭矢如雨,血流成河。三韩兵根本就不是秦军的对手,若不是有了一定的训练,现在早就已经崩溃了。
“报,右翼大营被攻破了。周泰将军战死。”
一听到这个消息,孙策心中阵无语,完了,对峙了两个月,却毁于一旦啊。
“报,我军后方出现一支骑兵,是秦军的仆从军。”
“多少人?”
“大约三千。”
“哼。传令凌操。带本部人马将这些人挡住。”孙策一声令下。准备发动最后地攻击了。现在战场局势很明显。他地部队顶不住了。即便有营寨地抵挡。也抵挡不住秦军了。
心在唯一反败为胜地机会。就只能靠自己了。在孙策地命令下。他地亲卫军“鬼面军”做好了准备。准备冲击在秦军军阵之中被保护地严严实实地庞德大旗。只要击杀了庞德。斩断了大旗。才有可能反败为胜。
随着孙策地命令。他麾下地士兵们将面具带上。鬼怪形状面具之上散发出狰狞地神色。一股肃杀之气油然而生。他们作为孙策地尖刀。是孙策最依赖地军队。纵横驰骋。所向披靡。今天是他们最艰苦地一战。他们所面对地敌人。在不是弱旅三韩人。而是虎狼般地秦军。
孙策带上面具。一声大喝:“杀。”在没有多余地言语。带头冲杀向秦军。孙策每战。必身先士卒。勇猛无双。他率领地士兵也是作战勇猛。悍不畏死。
随着“鬼面军”的突击,秦军防线也被突破,孙策一马当先,麾下士兵也是人如龙,马如虎,和秦军展开殊死的搏杀。手中地武器带起一蓬蓬血雨。斩杀敌人,或者被敌人的长枪刺死落马。展开了肉搏,就让秦军的弩箭失去了作用。只有用武器与身躯抵挡敌人地冲锋,直到敌人被杀死。
孙策带领近卫一路冲杀,连续冲破无数秦军军阵。庞德的中军大旗近在眼前,可他麾下的士兵也是伤亡惨重,不少人身上的伤痕还冒着血,眼看就不行了。但是却凭借一口气跟着主将不停的厮杀。
“杀,冲破敌人的中军。”孙策的命令一下达。亲卫们再一次打起精神,跟随孙策进行冲杀,不折不扣的执行着孙策的命令。
庞德在阵中看着孙策地部队左冲右突,也是感慨,不亏是小霸王,着实有两下子。现在敌人是处处溃散,只有孙策这一路人马在自己阵中横冲直撞。可是,你已经无力回天了。想冲击我的中军大旗,那要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了。
“骠骑营。出击。活捉孙策。”庞德也下达了简单的命令。骠骑营一直是他的近卫。也是他手中最强悍的力量。现在出击,将让孙策军队知道。什么叫骠骑。随着呜呜的号角声与轰隆隆的马蹄声,骠骑营出击了,手中的钢刀闪亮着摄人心魄的光芒。
“死。”孙策一刀砍死一个秦军士兵,忽然发觉秦军地士兵开始散开了。随着中军的旗帜挥舞与鼓角之声,隐隐将自己包围住,形势不容乐观,后方的军队已经不行了,成败全看自己这里了。
刚要继续冲击,却发现一队骑兵向自己冲来。玄色大旗上“骠骑”二字迎风摇摆。孙策杀的热血了,终于来了像样点的对手了。
策马冲出,带领士兵就和骠骑营展开对冲。在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是全神贯注,这样的时候太危险了,一旦落马或者马匹倒下就会被双方的铁蹄踩成肉泥。让孙策惊讶的是,秦军战马的素质比他军中地实在高太多了。
骑兵作战,战马地素质是有很大关系的。可他地战马根本无法与秦军的相比,秦军的战马是精挑细选的,孙策则没有这个条件。不论从高度,力量还是速度,冲击力都不能和秦军相比。同时的精锐士兵,同样的悍不畏死。
这个时候却是秦军显出了优势,一个对冲后,地上多出的尸体多是孙策军的。他们不是秦军的对手,面对无穷无尽的秦军骑兵,孙策也杀到手软了,可是他麾下的士兵却越来越少。一支冷箭射来,孙策只觉背上一凉,他知道自己中箭了,但是没有时间让他停下来治疗。
“主公,您受伤了,我们突围吧。”蒋钦一见孙策中箭,而这仗也打不下去了。他们的人快死完了,秦军却是源源不断的涌来,他们已经被包围了,现在再不突围,就冲不出去了,士兵太少了,光凭一个人想从大军中冲杀出去,那不可能。
孙策忍住背上传来的阵阵疼痛,他也明白已经在无胜利的希望。骠骑营的出现,让他知道了什么是实力的差距,他的鬼面军连骠骑营都打不过,更不要说还有无数其他虎视眈眈的秦军了。
“撤退。可惜只差一点。”
孙策痛的一头冷汗地下令,蒋钦打头开始了突围。他要保护孙策杀出重围,手中的大刀不断砍下敌人的头颅,蒋钦也拼命了,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拼命了。不是为了送命。而是为了活命。对生的渴望让他们悍不畏死的冲向了秦军。
一匹匹战马倒下,一个个战士死亡。看着部署地不断死亡,孙策忍住背上的伤痛,冲过去和战士们一起搏杀。
秦军阵中,一名小兵看准机会,这个打头的大将太厉害了,杀了他们无数兄弟。他悄悄的人群中举起了弩箭,蒋钦离他很近了,不到二十步的距离。他扣下了手中的弩机,弩箭带着复仇的火焰飞向了蒋钦。距离太近了,蒋钦只感觉一阵冷风传来。急忙躲避,却那里来得及?
“啊”的一声惨叫,蒋钦面门中箭,掉下马去,当即气绝身亡。又一位猛将陨落在秦军之中。
孙策见到蒋钦落马,大叫一声:“公奕。”却冲不过去,他们已经被彻底包围了。他的亲卫们奋力厮杀,终于为孙策冲去一条血路,冲破了秦军。落荒而逃。孙策忍着热泪,蒋钦是他地心腹爱将,现在却死在秦军阵中,恼怒的他都忘记了背上的伤痛。
“主公,后面秦军骑兵追上来了,快走吧。”
骠骑营死死地咬住孙策的残兵败将,不停的追杀,他们可就等着生擒孙策呢。这到口的肉怎么能让他跑掉呢?现在孙策身边不过数百人,根本不可能与秦军对抗了。抓住孙策那是大功一件啊,红着眼睛的秦军是紧追不舍。
正面的孙策军已经全部溃散了,陈武受伤昏迷,被秦军生擒。一直追杀出二十里,秦军才停住追杀的脚步。凌操已经击溃了三千仆从军,回援了,可他面对是一个兵败如山倒的局面,他也是无力回天了。
枫林,一个美丽的地方。孙策却被追上来地秦军围住了。看着身边仅剩的三十多人。孙策也是心中苦楚,背上的伤痛已经被他无视了。
“将军。走吧。兄弟们拼死也要为将军杀出一条血路。”
孙策也是无奈,心中一阵苦涩,现在他能体会到霸王项羽的心情了。那穷途末路的感觉,实在是难以接受,现在自己与项羽的境界何其相似。难道自己号称“小霸王”,也会象霸王项羽一样的下场么?
这是宿命还是什么?自己早就该死在长安中了,却为了自己的家眷,苟活到现在。现在自己的大军一败,自己地势力也将土崩瓦解。
罢,罢,罢。王图霸业一场空啊。一切都结束了:“兄弟们,放下武器,投降,你们要好好活下去。”
“将军。”
“闭嘴。”孙策撕下一片战袍,咬破手指,写了一封血书。交给自己的心腹,叮嘱到:“你一定要将血书交给虞翻,让我三弟孙翊掌握孙家。让他忘记一切,安心生活,让孙家延续下去。”
孙策本是想让孙权掌握孙家的,但是他知道。现在若是让孙权掌握了孙家,孙权雄心不在自己之下。若是自己实力犹在,自然会选择孙权来执掌,但是现在他的力量不在了。若让孙权掌握了孙家,嬴啸不会放过孙家的,孙家也就要灭亡了。交代完后,孙策让人将背后的箭杆斩断。走向秦军,他要做最后一件事,那就是见一见庞德。
对于这样的勇士,秦军也没有怠慢,飞速通知庞德。庞德已经将正面追击溃散敌人的任务交给了郝昭,自己带人亲自来追杀孙策了。孙策是孙家军的灵魂,没有了孙策,要得到三韩之地不费吹灰之力。
庞德亲自到来,看着对面脸色苍白地孙策,问到:“孙侯爷还有什么话说?”
听到这个称呼,孙策心中恼怒,他在长安之时,秦人便是这样称呼,若是换个时候,他定然要与庞德拼个你死我活,可现在却不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孙策说到:“其实也没有什么话好说了。只是希望庞将军能代我向陛下上表,请陛下放过孙家。”
“好,某自当尽力。至于陛下会如何处理,却不是本将力所能及的了。”
“我已经留书让孙家降服陛下了,将军还请放人去孙家送信。”
庞德看过血书后也不多问。一挥手,两名心腹和信使一起走了。字面上并没有什么问题,是孙策让孙家投降地。
“一切皆了,我在送庞将军一份功劳。”
庞德一愣,他要做什么?正要发问,可不及他发问,孙策拔剑出鞘,大喝一声:“还请将军莫要忘记承诺之事。”
当即自刎身亡,血洒大地。伟岸的身躯慢慢倒下。让庞德根本来不及反应,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孙策自刎而死。
“将军。”孙策身后的二十余名亲卫齐齐悲叫一声。一人说到:“将军已去,我等有何颜面苟活世间?将军慢走。我来了。”说完也是拔剑自刎,其余亲卫相互看了一眼,也是同样的心思,齐齐自杀在孙策身边。
庞德看着这些人为孙策自杀殉葬,只有沉默。良久才说到:“都是好汉,将他们厚葬吧。孙策地尸身好好保存,等待陛下的决定。”
利川大捷的消息,庞德立即上表,飞马向长安奏报。周瑜接到这个消息。当即晕倒,孙策死了,这次是实实在在的死了,任他智慧通天也救不了了。
好不容易周瑜醒转,当即回转符城,剩余的水军交给韩当统带。他和孙策情同手足,现在是要帮助安定孙家了,他地日子也不多了。他的身体他自己知道,这段时间他一直强撑着。而现在孙策一死,他的心气也泄了,死亡已经离他不远了。
待的周瑜回转符城之时,孙策的血书也送到了孙家。孙翊是怒不可遏,叫嚣着要为孙策报仇,与秦军决一死战。周瑜怕的就是这个,孙策的意思他明白,现在是不可为,保全孙家已经是当务之急。绝不能让孙翊犯浑。
“切切不可。现在您拿什么去和秦军硬拼?如何报仇?主公的遗愿让我等投降便是为了保全孙家一门。主公身死,就是希望能换取孙家血脉的留存。您且不可如何啊。”
“不行,大哥难道就这样白死了?”
周瑜当即将他拉到净室之中,左右再无一人才说到:“三公子,主公为什么让您接掌孙家?其实二公子比您更适合这个位置。只是现在这般情势之下,主公让您执掌孙家,就是为了保全孙家,要不然孙家必然灭亡,难道您想让主公地一片苦心白费了吗?”
孙翊虽然还是热血上涌的青年,可是孙策的话他却是要听地。何况周瑜的劝说,也让他明白了。大哥这样做,就是想让孙家延续下去,这个位置不好坐啊。投降嬴啸之后,看着父亲的面子,想必自家还能做个富家翁,家族也能延续下去。
只是他放不开这份仇恨,一直一来,他崇拜大哥,立志要成为大哥那样的人。可现在,自己便在没有了机会,嬴啸会将他们供养起来,却不会给他们一丝一毫权力。
沉默了好一阵子,孙翊放声大哭,哭完了。也按照孙策留下的书信行事。对着周瑜说到:“一切要仰仗公瑾了。”
周瑜一阵苦笑:“三公子,我与主公情同手足,主公既去。我的日子也不多了。”
“公瑾,孙家还要靠你保护,你不能这样。”
“呵呵,三公子。不是我要自杀,而是我病了,病入膏肓,药石难救。自从来到这三韩,就患上了这疾病,我的日子不多了。三公子,不要辜负了主公的一片苦心。孙家不会有什么事情的,只是放弃一切权力,熄灭雄心安心生活,享受这太平生活吧。主公让您接掌孙家,也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二公子才敢城府皆胜过您,只是二公子野心太重,日后必然给孙家带来灭顶之灾,所以主公才选择您来接掌孙家。”
“公瑾,你不能有事,孙家还要依靠你呢。”
“三公子,这不是人力能挽救地了。我会去说服公覆,子烈,公决,德谋他们,有他们在军中为秦皇效力,自然会让嬴啸保全孙家。三公子切记,隐忍方是保身之道,现在我们已经无力与秦军抗衡了,保全孙家才是上策。献上三韩也算大功一件,只要您隐忍,可保孙家一世荣华平安。”
孙翊重重的点头,也只有这样了。他也清楚,自己现在手上的力量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为了孙家的延续,也只有降服了。
孙家投降了,庞德兵不血刃的占据了三韩。就在庞德上表请示嬴啸如何处置孙家,同时派出人马接收各地的时候,有人来报:“报,辰韩和弁韩的使者到了。”
庞德当即奇怪,这两位,不在自己那丹丸之地喘气,派人来做什么?便接见一下吧,看看他们有什么好说的,只当看戏了。
风起云涌 第三百五十一章 捕奴令9
更新时间:2009…6…9 23:22:56 本章字数:5821
庞德分别接见了辰韩和弁韩的使者,这两家的口径虽然不一样,但是目的却是一样的。要求还给他们他们本来的领土的。
辰韩还好,请大秦归还他们国土子民,他们愿意成为大秦的属国。庞德也是敷衍了一下,推说让他们去朝廷那里,自己只管军队,听从朝廷的命令。
而弁韩的使者倒是直接,直接说孙策占据他们的土地,是侵略,是不义之师。现在大秦王师到了,打败了孙策,应该交还他们土地子民。听着这家伙的话,庞德险些动刀杀人,什么鸟蛋,这家伙是白痴吗?我们吃下去的肉了还想我们吐出来?不可能,最后庞德嫌麻烦,一句话,找朝廷说去,而后将这位使者架出军营,在不理会。
见庞德不理会自己,辰韩和弁韩的使者无奈,只有跑去长安哭诉了。对于庞德装傻,他们没有办法,只有去长安了。在长时间和汉朝廷的交往中他们知道,只要对着皇帝恭敬,给足皇帝面子,皇帝只会大量的赏赐他们。
以往就是这样,现在应该也会是这样。只是他们却那里知道,嬴啸的性格可不会这样了。
嬴啸在长安接到庞德那不断的报捷,也是高兴。当即发出圣旨,让庞德将孙家家眷以及降服的孙家诸将都送来长安,而孙策的尸体则让孙家老四孙朗送回吴郡富春老家安葬。
对于孙策上次的死而复生,周瑜也将事情交代了始末,并且一肩承担起欺君这个责任。嬴啸却没有恼怒,这周瑜果然厉害,这般手段也能用出。这样的人不应该为难,等他们到了长安在做处置。
现在他在积蓄力量,要对草原作战,对于这些草原人。嬴啸是一定要消灭的。即便前两年在长安,这些人被自己打了个半残,可这些年在边境上的小规模劫掠还是一直没有停息过。
这些草原人将劫掠汉人当成生活来源的一种,而现在秦国虽然统一了天下,而且对外强硬。可依然不能阻挡他们的劫掠行为。
草原人,这心腹大患何时能平?嬴啸恨不能立即举兵攻打。但是他清楚,草原何其广阔,要打他们,非起倾国之力不可,但是国内现在到处在建设,战争已经让国内满目疮痍,设施需要兴建,孩子要成长。
最近是不能举兵了。要灭草原。那可不是一、两万人就能完成的事情,况且草原何其广阔。那里是那么容易拿下地?草原上的狼崽子可不少,虽然被自己打伤了元气。可自己在发展,人家也在发展,日后这场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而现在国库也不足以支持大规模军队长时间地作战。统一之战已经消耗了相当地国力。现在只能依靠吸收附近小国地财富来补充中原失去地血液了。
三个月后。庞德还在三韩接收底盘地时候。嬴啸在长安也迎来了孙家地家眷与降服地将领。在抚慰了一番之后。嬴啸让孙翊沿袭了孙坚地爵位。成为大秦乌程侯。追封孙策为武列侯。也算是给孙家足够地荣华。只是以后孙家人在无机会离开长安。只能当这城中地囚犯了。
对于降服地孙家将领。嬴啸统统地送入了学宫。过一段时间后在量才使用。至于周瑜。他亲自接见了这位江东第一智者。等周瑜一到。嬴啸一看。果然不愧是“江东美周郎”之称。虽然气色不佳。但是还是一副美男子地样子。若是当初周瑜也在长安。怕是被蛮女祝融小强抢地也会有这位美周郎一份了…………
“拜见陛下。”
“免礼。周瑜周公瑾。果然不负美周郎之称。”
“陛下谬赞了。”
“好了,你应该知道朕今日接见你地目的。”
周瑜自然明白,只是心中叹息,自己没有那个时间了:“陛下,我与孙武列(孙策)有兄弟之情。现在他已经走了,我的时间也就不多了。我强撑到长安。便是想见陛下一面。”
嬴啸也被周瑜说愣了,他这好像交代遗言一样。怎么,难道自己很善良?谁都可以对自己托福后事?
“怎么?你不愿意为朕效力?”嬴啸的脸也冷了下来。
周瑜却是不慌不忙的说到:“陛下多心了,我病入膏肓,大限将至,不是我不愿意为陛下效力,实在是有心无力了。”
“喔,朕属下太医令张机,医术超然,必然能医治好的你的疾病。”
“陛下,药医不死病。我的病在去三韩的时候就染上了,拖了这么多日子。在来长安地路上,我就已经不行了,若不是强撑着最后一口气,怕是连长安都到不了。”
“罢了。”嬴啸心中的气也消了,和一个快死的人至气,不值得。
周瑜有说到:“陛下已经给了孙家应有的待遇,我的心愿也就了了。走的也无遗憾了。陛下仁德,必然传诵四方。可惜今生已经无力为陛下效劳了。”而后告退。
周瑜强撑着到长安,就是放心不下孙家。现在看到嬴啸没有为难孙家,却给予他们荣华。虽然失去了自由,但这已经是孙家最好的结果了。看到这般结果,周瑜也完成了最后的使命,当夜病逝。
消息传到宫中,嬴啸也不禁赞叹。周瑜虽然不愿给自己效力,但是这般有情有义之人,值得敬佩啊,也使人将周瑜厚葬。周瑜,用所有的力量保护着孙家,虽然曾和自己做对,但是嬴啸却不记恨周瑜。却让人将周瑜地琴曲《长河吟》记录,流传于后世。
随着孙家人来到的也有辰韩和弁韩的使者,但是他们在沮授这里就被挡了,根本不能入宫求见嬴啸。
而得到沮授奏报的嬴啸,当即也是大笑。这些三韩人,想的这么好?马韩的下场他们不知道吗?还妄想归还他们领土?想也别想。
当下发出圣旨,告诉庞德,顺手将辰韩和弁韩也消灭了。三韩。世上在没有这三个国家了。而后将三韩的领土分成两郡,划入大秦地领土。
至于三韩的使者?直接被送进了奴隶营中,他们只能是奴隶地命运了。帝国急需劳动力,三韩地土地上,也让仆从军为所欲为。将财富收归帝国,将壮丁打成奴隶,拉到交州南三郡进行屯田,一部分散入各地的奴隶营,进行国内地建设。
而三韩的三位国王,嬴啸也下达了指示,将他们生擒,送来长安。嬴啸要献俘太庙,告慰先祖。
在庞德大肆攻灭辰韩和弁韩的时候。魏延那里也传来了捷报。林邑国被灭亡,林邑国王被俘虏,正在押解向长安。嬴啸也是大喜。刚好将他一起献俘太庙,这是大秦的武功,是所有百姓的荣誉。
辰韩和弁韩本就被孙策打的基本亡国了,现在那里是庞德大军的对手。只一个月,两位国王就做了俘虏,被押送向长安。庞德回军幽州,继续防范草原上的威胁,而郝昭统领军队,镇压着三韩。
因为嬴啸的命令。仆从军这下是干劲十足,抢劫,他们最在行了。三韩地财富被他们搜刮一空,人被抓成奴隶,送回国内。这一下奴隶可就多了,三韩人口五十万,除了被杀的,全部成了奴隶。
遗憾的是,壮年男子太少了。前面大部分壮年男子被孙策征兵了,被杀地太多了。虽然看起来抓捕的奴隶数量庞大,但是可以使用的壮年劳动力却很不多。
鉴于草原人的不断的进犯,嬴啸也下达了捕奴令。主要针对倭国和草原,草原上的小部落,倭国的部落都成了奴隶商人们的目标,不断的被抓捕回中原。
现在三韩地港口成了商人们的常驻地,拿下了三韩,距离倭国就太近了。大量的捕奴商人在护军的帮助下。抓捕着大量的奴隶。对倭国的政策也变了。原先是带着财物去倭国与部落头领换奴隶。现在更直接,带着护军就冲上去。连窝端了。长门和福冈两地,也成了最大的奴隶中转站。这里常驻着秦国的护军,捕奴商人从这里登陆,逐渐向内陆前进。因为海边的人都快被抓完了。想要获得更多地奴隶,只有向着内陆前进了。
随着捕奴令的发布,靠近大秦边境的草原人部落也受到了灾难。无数装扮成马贼的秦军呼啸而来,将部落连窝端掉。牛羊马匹抢走,人被俘虏,打成奴隶,送回国内。而朝廷对这样的事情完全是一副纵容的态度。
只要你不穿军队的衣甲,朝廷就当没这回事情,这些奴隶也被朝廷收购了。士兵们得到了钱财,这捕奴的干劲自然更高了。更不要说还有一些已经投靠了秦国的草原人,他们下起手来,让秦军都惊讶,好似这些人才和草原人有仇恨一般。
当然这些人已经以秦国人自居,他们熟悉草原上地环境,在他们地带领下,就好像蝗虫一样,秦军所过之处,人畜皆消失不见,只留下一堆堆废墟。
匈奴人不堪忍受,开始了向草原深处迁徙,他们没有力量阻挡秦人这样的疯狂掠夺。更没有力量和大秦决一死战,现在河套地区已经成为一个粮仓,更是驻有重兵。一旦开战,他们根本不是张辽地对手,连还手的力量都没有。
而秦军也不敢太深入草原,这里毕竟是草原人的底盘。鲜卑人是草原上的霸主,他们也不是善茬,太过深入会被他们围剿的。
长安之中,嬴啸又接到一个消息,倭国派来使者,希望嬴啸接见。嬴啸呵呵一笑:“这世上注定没有倭国,那丹丸之地,等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