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的战斗力。你告诉朕。加上朕的牧场,现在全国的牧场有多少马匹?”
“大约两百三十万匹左右。”
“那么我军有多少骑兵?全国的正规军只有十五万骑兵。难道朕养不起更多的骑兵吗?不,朕养地起。可朕为什么不养?”
华雄也是晕了,怎么和陛下开两个玩笑,居然搞的这么严肃了。说他太仆府没钱?那是开玩笑。每年都有大量的马匹长成,但是只有一小部分能成为战马,太仆府每年都要向民间卖出大量的马匹用于民用。会没钱?
随着驰道的大量竣工,驿马也是他太仆府的一部分工作。这些马匹和战马一样的要求,速度快。耐力好。而驿马,朝廷是拨付给他一定钱财去饲养的。他会没钱?
可是现在弄的嬴啸兴致起来,居然在和他讨论这个骑兵地问题。也让他很迷茫。他知道,以往因为没有马蹬,所以骑兵冲阵的时间就比较少。而在嬴啸弄出完备的马蹬和马蹄铁之后,这骑兵已经成长为军队中地主战力,而对他委以重任,负责全国的马政,也算的是解甲归田了。
可是战马的重要性他太清楚了,只是觉得嬴啸这样选拔制度太严酷了,看着不少好马无法成为战马。要去拉车耕地。供人骑乘游玩,他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这么好的马,居然当成驽马来使用,实在是暴殄天物了。
“臣愚钝,不明白。”
“我们是用的精兵政策,朕的每一个骑兵都要发挥出草原骑兵三个以上的战力。你也清楚军中的精锐,就是骑兵。骑兵地选拔是严苛的,所以战马的选择也是严苛的。”
“臣明白。臣只是顺口一说。陛下别当真,臣定然严格管理标准,保证我大秦的骑士都能使用最好最精良的战马。”
“恩,好,你这就去筹备扶余城牧场的筹建事宜吧。”
“遵旨。”
对于马政,嬴啸十分的上心,华雄这个家伙虽然没有什么大文采,但是有个好处,办事绝不马虎。对于自己的命令绝不会有折扣。整个太仆系统也变化了。原先地太仆只是掌握皇家的车马出行。而现在的太仆却是管理整个帝国的马政,至于皇家的车驾。自有少府的人打理。
扶余是个养马的好地方啊,只要有足够的投入,又是一个稳定的马匹场所。更何况,这次抓捕地许多扶余人本身就是游牧人,对于马匹他们是很熟悉地,让他们给自己养马,效率会更好的。
随着骑兵越来越占据重要作用,秦军地骑兵也成了发展的重心。十五万骑兵,似乎很庞大,但是对于秦国这坐庞大的战争机器来说,却算不的什么,嬴啸完全有能力养的起更多的骑兵,但是他却一直没有大规模扩大骑兵的规模,还是精兵政策。
很多战士都看着骑兵们骑着高头大马流口水,威风啊。而那些见识过万马奔腾的老兵,不但知道这骑兵是如何的威风,更知道这骑兵是如何的凶险,一旦落马,就会被踩成肉泥。
很多事情看起来千头万绪,可嬴啸是皇帝,只需要一声令下就是了。其他的事情自然有人去完善,去完成。例如从玄菟郡到扶余城的驰道,也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了,该如何修?从那里修?不用嬴啸过问,自然有专人办理的妥当。
“少爷。”
一听到这个叫法,想也不用想,老蒙捷出现了。全天下都称呼嬴啸为陛下,只有这个老头,一直到现在都是称呼自己少爷的。也只有他,能让嬴啸倾注自己的感情。
“蒙叔啊,不是让你多休息嘛,怎么了?”
“呵呵,人老了,闲不住啊。生怕什么时候一闲下来就入土了。”
“别胡说,你要好好活着。”
“不说了,少爷。有密报。”
“怎么了?”
“扬州朱家有些不安分了。”
扬州?朱家?那可是扬州的大家族,也是自己重点打压的门阀,嬴啸急忙问:“他们家怎么了?”
“朱家最近在召集扬州失去势力的门阀,似乎和扬州的奴隶屯田营有些关系。”
“他们想造反不成?”
“不是要造反,是因为这些奴隶的屯田地大多是这些世家门阀的地。他们想上表抗议,这些地献给陛下他们没有怨言。但是这些地现在却养活这些奴隶,他们就觉得颜面上有损。”
嬴啸觉得有些晕了,这些人…………这是什么理由?这是什么逻辑?这些地已经是朕的了,他们还想拿回去不成?可朕让谁去耕种关他们什么事情?
“他们有什么目地?”
“根据消息,他们想以此为由头要官。”
“胡扯,那里这样胁迫的。他们想死不成?”
“少爷,这个事情嘛,不过是个由头。有句俗话说的好,会哭闹的孩子有糖吃。他们这样不过是想引起少爷您的注意,而后向少爷讨要一些官职,毕竟他们现在什么特权都没有了。想弄些官职也是正常的。”
“一群白痴。还想威胁朕,真是可恶,没脑子,狗胆包天了。”骂了一气,嬴啸火下去了,又问到:“蒙叔,对于他们你觉得该怎么处理?”
“少爷,这些人又不是什么大错,惩罚是不好惩罚地。便派个人申斥他们一下。让他们散了算了,反正都是一群失意的人了,也就想弄出点动静来,让人们记得他们的存在。”
“真是乱搞,这些人真是…………你看让谁去比较好。”
“少爷你忘记了,扬州有个叫张昭的,您可一直没有使用他。”
张昭,自己的师兄陈琳可是对他的评价不错,屡次向自己推荐自己了。可是自己去征辟他,他又不应。这人虽然不是扬州本地人,但是对扬州的门阀却有很大的影响力。
“这个家伙,朕征辟他两次,他都不应。这样的人朕不打算用。”
“少爷,其实他这个人也就是装一下。只需奉常陈琳一封书信,他必然会出来为陛下效力。”
“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他张昭现在不过四十多岁,正是想大展鸿图地时候,只要陛下委以重任。他自己会全心效力。”
“可是朕上次都打算征辟他为散骑了。他依然不应,他想要做什么?”
“或许是想治理一郡一州之地吧。”
“门都没有。不是学宫出身的根本不能把持地方,他想也别想。”可是想了一想,嬴啸又问:“蒙叔,你对这个人怎么看?”
“忠謇方直,动不为己。与丞相田丰有一样的品格。”
“那才华呢?朕可不要无用之人。”
“少爷,现在扶余拿下了。需要一个能文能武地人去处理,我看鲁肃就很合适,不如便让鲁肃去扶余,让张昭顶上。”
“什么?那更不成了,鲁肃在扬州,兼领百越事宜。正是忙的时候,把他调走了,张昭能应付的来吗?”“这个我老头子就不好说了,少爷你可以去问一下陈奉常。”
对于陈琳,嬴啸也是很放心的。要不然不会将全国官员的选拔工作交给他,这本来该是丞相的事情。现在全国的郡治官员,那个见了陈琳不得称呼一声夫子。可以说得罪了嬴啸你还可能当官,但是得罪了陈琳,你就别想当官了,因为你连郎官的身份都拿不到,就更不要说当官了,不过陈琳也从不携私报复而已。
嬴啸召来陈琳,挥手将所有的人都赶了出去才问到:“师兄,这个张昭是什么样地人?”
“陛下,您且不可如此称呼,臣会折寿的。”
“好了,师兄,这里又没有外人。朕是你看着长大的,你和蒙叔一样,是朕在这世上最亲的人了。现在又没有外人,不会丢了君臣礼仪的。”
“唉……”陈琳一声长叹,也就随嬴啸去了,这句话也确实勾起了他的一些回忆:“陛下可说的是彭城张昭张子布?”
“正是他。”
“陛下想启用他了?”
“是啊,蒙叔建议的。你也知道,对于蒙叔的建议,朕从来都是答应地。只是这张昭两次不应朕的征辟,让朕恼火。”
“那家伙,就是这个脾气。他的忠诚很难得到,但是得到了就会全心忠诚于您。”
“那你有把握说话他吗?”
“要看陛下打算用他做什么了?”
“朕打算让他成为扬州别驾,替朕安稳扬州。”
“那就没有问题了。张昭在扬州,本就很有声望,其人才干不俗,安定扬州,正是非此人莫属。”
“可鲁肃呢?他一直表现的很好。安定扬州,安定百越。一直做的很好,朕很满意。忽然就换了,朕总觉得对不起他。”
“陛下不必在意这些。鲁肃鲁子敬,是通达之人,何况陛下要给他委以重任。他不会有意见的。”
“师兄你怎么知道朕要给鲁肃以重任呢?”
“扶余新定。此地是陛下草原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太史慈将军虽然统兵作战没有问题,但是要治理扶余,却是力有不逮。而这样一个要地,该派谁去为陛下经略?则非鲁肃鲁子敬某属。”
嬴啸以很纠结的眼神看着陈琳:“师兄,你是不是和蒙叔串通好了?朕怎么觉得那么不对劲呢。就这样吧,你写一封信让张昭替代鲁肃,命令鲁肃交接完后,速速回长安。”
风起云涌 三百六十六章 军功改革
更新时间:2009…6…17 20:48:45 本章字数:6031
扶余的贵族们遭到一次惨痛的经历,虽然他们向往繁华富饶的长安,他们很想去,但是被强行抓去,这些人都比较痛苦了。因为他们清楚,一离开就别想在回来了。即便回来,自己也不可能象以前一样那样威风了,这是注定的,扶余国变成了扶余郡,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他们是扶余旧有势力的代表,没有了他们,这扶余国就真成扶余郡了。奴隶贫民不会考虑这些政治问题,他们只关心跟着谁有饭吃。他们这些贵族才是扶余国的基石,可嬴啸强行抽离了他们。
长安,是个好地方,帝国广阔疆域的心脏。可将他们放在长安,那么不要几年,他们就会自己迷失在汉文明的魅力之下。忘记他们是扶余人,完全的融入帝国。扶余将消失无踪,除了一小部分人能记得扶余,扶余将成为尘埃。
可是眼下反叛?他们没有这个能耐,太史慈的大军就在扶余城中,想送死吗?除非你离开这里,到那广阔的草原之上去,那样才可以。可是在草原上就真的有可能吗?那一小部分人的下场是注定了的,大部分人还是顺服了,他们准备着家当,去长安,活在一个繁华精彩的地方总是好的。
现在嬴啸却在和田丰,陈琳议论这个九品中正制。这个是对于官员的改革方案,也是嬴啸早年听老爹说起过的事情。可是这个事情他老爹也是语之不详,现在嬴啸才和他们讨论了起来。只是按照嬴啸想法来的九品中正制却和历史上的九品中正制完全不一样了…………
历史上的九品中正制,是为了拉拢士族门阀,稳固统治。而现在嬴啸却是着力打压门阀,使得门阀失去政治特权,这九品中正制也变的面目全非了。
现在嬴啸的选官制度已经非常先进了。从他老爹开始,就着力进行教育。而现在大秦帝国的教育经费也是国库支出的第二强,各地学宫的兴建,就使得大量地寒门人才得以选拔,虽然做不到全民教育的程度。但是比以前却好的多了。
以往汉朝的的官员基本都是出身门阀的,并不单单是因为门阀势力强大,把持着相当地政权。寒门百姓子弟无法获得适当的教育也是一个重大原因,没有足够的教育,何谈才华,毕竟天生奇才那是很少数的人。
而嬴啸的学宫。却是一副有教无类的样子。他们收取着低廉的费用却在少学宫之中教授大量百姓寒门的子弟。优秀者选入太学宫,而在太学宫中能脱颖而出者才能得到郎官的身份。在得到郎官地身份之后,才有可能被朝廷授予官职。当然嬴啸作为皇帝,他还有征辟的权力,但是这样征辟的事情却已经很少了。几乎所有地地方官员都是学宫出身,即便是投降的人,嬴啸也会将他们踢到学宫,走个过场,而后才能上任。学宫出身的人。往往会带有一个忠诚于帝王的教育。这个是时代局限性,木有办法的事情…………
“你们说说,这个九品制度作为官员的头衔可好?”
田丰是何等的心思灵动。一听到这个问题,当即说到:“陛下,您这也是为恢复大秦的军功授爵制度做准备吧。”
“恩。不错。你看出来了。朕正有此意。”
“这九品制度。便是文官们地爵位吧。可是这样不妥当。”
“噢。孔璋。你说说看。”在有人地地方。嬴啸要保持帝王地威严。却不在称呼陈琳为师兄了。
“军功授爵。可以依照军功给予爵位地提升。但文官却不可如此。文官是看政绩地。是辅助陛下治理子民地。他们地品级早已经分好了。有古法可寻。贸然改变。结果难料。文官们不是武夫。他们更看重名声。所以这个九品制度应该和官衔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和个人结合在一起。”
“这有什么麻烦吗?现在九成九地官员都是学宫出身。孔璋你出面。难道会有问题?”
“这个倒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文官不同于武人。士兵地军功进爵。即便在军中地职位变动。可他们地军功爵却不会变动。文官却不好如此。应该随着官位地变动。同时进行品地变动。”
“那不是区别待遇了?不好,不好。”
“陛下,这九品制其实没有必要。”田丰考虑了一下也说话了。
“说说你的意见。”
“既然陛下已经决定恢复军功授爵制度。那么这些文官也可以一体对待。”
“文官又不上战场打仗。如何来的军功?”
“呵呵,这政绩也是军功。没有稳定的地方支持。军队的粮草辎重从那里来?难道让战士们饿着肚子,用拳头和牙齿去作战?孔璋兄,你这可就不对了。”
嬴啸想了一下,这田丰说的有道理。自己要将整个大秦变成一架巨大的战争机器,保持不断侵略姿态,让任何外夷不敢冒犯。那么这军功进爵是势在必行,那么这文官也不妨如此办理。
“恩,不错,元皓先生说地有道理。朕是打算恢复军功进爵,但是与前秦地制度略有不同。现在与前秦已经不同,前秦之时,百姓疲惫,生活无着。军功进爵是他们最快捷的生存道路。而现在,我大秦依然中兴。百姓虽然说不上富庶,但是起码已经能吃饱肚子。这也是朕一直在考虑,迟迟不推行军功进爵地原因。”
“陛下不必担心。陛下长说,随着时代的变革,制度也要作出响应的变革。那么变革就需要符合时代的特征,好的旧制度不一定就适合现在。”
“好了,好了。元皓,你怎么也说起这些,朕可不希望听你拍马屁。你有什么对策?”
“军功授爵制,现在可以变革。诚如陛下所说,现在百姓已经有了生活的希望,为生存而去打仗就不会有以前那么勇猛。所幸陛下现在制度却有一项前所未有的好处。那就是荣誉。”
“荣誉,不错,好办法。”
嬴啸大喜,果然是这样,自己一直在军队中培养荣誉,在百姓中培养军人的荣誉。那么现在军功授爵制也可以变革。让士兵们不在为生存而打仗,而是为了荣誉而战。
如此一来,军功授爵制的赏赐可以改变为荣誉与物质双重赏赐。物质是必须的,虽然有军饷,但是谁会嫌钱多了咬手不成?但是光这个,是不够地。还要有最重要的荣誉。
“恩,这样如何?元皓。以军功授爵制为荣誉上下之分。大秦之内,爵位低者需要向爵位高者行礼。即便只是贫民,只要军功爵位够高。就是官员,也要尊重他们,给他们尊敬。”
“这…………这…………这…………这于礼不和吧。”
“没有什么。只是平时的荣誉而已,公事公办。爵位只是一种荣誉,却没有任何特权。你们都知道的,朕是极力打压特权的。在说,爵位高者往往地位就会高,朕的军功爵可不是那么容易拿地。”
“陛下,这个事情有一些麻烦,这功劳考核的问题也是很值得注意的。”
“不错,这个事情是值得注意的。若这功劳考核出了问题。会杀良冒功,还会影响到军队的战力。这个事情朕会注意。你们先去拟订一个章程,交给朕。”
等他们走了,嬴啸又召唤来陈宫。说起了这个事情。
“公台,朕打算重开军功爵制度,下次大朝会上确定。但是现在你要心中有数,而这个爵位的授予就变成了重中之重。若有缺失,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陛下是要臣制订一套详细的律法来?”
“不错,就是这样。若是有人有人冒领军功,或者杀良冒功,甚至贿赂考核功劳的人员舞弊。那么从上到下,全部要被处罚,还要是重罚,你明白吗?”
“明白,只是这该如何处置,臣还要仔细思量一下。”
“呵呵,你知道朕地意思就好了。朕又不是马上就要你的制度。你回去仔细思量。十日后给朕一个具体的章程,这个事情不是说实施就实施地。半年的时间都不一定够。你也不必太着急。还是秉承严格与公平的原则去编这个,对于考功人员一定要严厉约束。”
“遵旨。”
嬴啸这里得偿所愿,正在忙碌着自己的政务。轲比能现在也有点春风得意的味道了,虽然没能全部吃下步度根的军队,但是步度根的势力大半已经投靠他了,还有一小部分在观望,一小部分推举了步度根的兄弟扶罗韩与轲比能为敌,只是这点人,根本不在轲比能眼中。
扶罗韩的威望比起步度根差远了,根本无法对轲比能造成威胁。况且轲比能本身就实力雄厚,现在又吞下了步度根地大半力量。已经是草原上最大的霸主了,鲜卑三部既有可能为他统奴人的踪迹。”
“匈奴人,他们不是迁徙的不见踪影了吗?怎么跑到我这里来了?他们是谁的部署?呼厨泉的还是零散的?”
“还在等待消息,所发现的人都不是匈奴人大队,很有可能是一些失散的小部众。”
“知道了,在去探查,查清楚了在来报。”
轲比能心中有打起了主意。匈奴人被秦人逼地迁徙,失去了根基的匈奴人正是他扩大实力的一个好机会。他想统一草原和秦国抗衡,对于战士,越多越好,匈奴人,刚好趁机收服他们。
现在匈奴人可能撞到自己这里了,也好,不用我再去找了。我还要吞掉素利,弥加这些人呢。这些老牌鲜卑大人虽然不足与自己争锋,可是也不是好惹的。
“慕容,现在和素利他们的交涉结果如何?”轲比能问起了。
“大人,没有什么进展,这些老顽固们都不愿意投降。他们也打算扶持扶罗韩,维持原来的三部的姿态。”
“这些人,难道不知道秦国这个威胁在。他们还能这么逍遥?一帮子老骨头,短视的豺狗。”
“别生气,这些人自持是老牌贵族,一直都是这个样子,大人您不需要为他们生气。草原之上,武力至上。对于这些人,干脆出兵将他们打服。”
“不好,这样伤亡太大了。就算我统一了鲜卑三部也无法对抗秦国。对于秦国,你也清楚他们已经强大到什么程度了。“大人您何必担心,秦国再强大,可汉人只会缩在长城之内。他们能有什么作为?多少年了都是这样。”
看着手下这员猛将,轲比能摇了摇头,这家伙,打仗不含糊。只是有些事情他的脑子总是想不过来。现在地秦国还是以前地吗?侵略成性,行动如火。以前他们可以随意越过长城劫掠,但是现在呢?在去劫掠。怕是被吃的连骨头都不剩了,除非大举南下。
可大举南下又岂是那么容易地,不统一鲜卑三部,他是没有可能南下的。要不然我这么急着统合鲜卑三部,现在已经不是为侵入中原,而是为了自保了。秦国必然会侵入草原的,秦国皇帝嬴啸不会放着草原这么大一个威胁的。
不过他的话也有道理,在草原上和他们作战?那秦军是必败无疑的,辽阔地草原是他们的家。就是打不过。跑来跑去,拖也拖死秦国人,看他们有什么办法。只要他们敢来,他们必然会饿死渴死在这茫茫草原之上。
不过目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统一鲜卑三部,进而统一草原,要不然真的没有办法与秦国抗衡。秦军的实力轲比能很清楚,正面决战,自己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要不然他早就南下劫掠补充自己的实力了。
汉人是强大的。以前便是如此。可以前的汉人没有侵略性,而现在却有了。这才是最可怕地事情。以往的汉人就是强大,只要自己不去找事,汉人也不会出兵。就算趁机劫掠一下也不是什么问题。
可现在不一样,在嬴啸这个疯子的带领下,汉人变了。礼仪没有了,他们侵略成性,四处抢夺着财富,抓人成为奴隶。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地事情。想想匈奴人的下场。轲比能本能的觉得危险。
南匈奴投降汉朝几百年了,一直是相安无事。劫掠归劫掠,但是汉朝从没有将他们当回事。可这嬴啸一出现就不一样了,在他的带领下,让所有人草原人不敢南下牧马。不要说劫掠,不被嬴啸打过来他们就很高兴了。
只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中,劫掠已经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劫掠草原上其他的人,劫掠汉人。可现在最大最富有的人群不能让他们劫掠了,他们很不适应。只是畏惧于大秦的强大,他们也只有暂时隐忍。
草原之上,害怕嬴啸报复地可不止只有轲比能。乌桓大人蹋顿一样是急的不行,更不要说高句丽人了,更是惧怕。乌桓人还好,本来实力就不小,而且自从在长安被打败后,就一直和秦国朝廷保持比较好的关系。蹋顿很识时务,他知道自己无法抗衡秦国,也无法抗衡鲜卑,夹缝中求生存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而更痛苦的是高句丽人,他们可是刚把秦国得罪了。响应鲜卑人的号召,打算在扶余吃掉秦军,他就可以大举攻入幽州,趁机占据辽东等郡。可惜天不应人意,却被打败了,现在若是秦国兴师问罪,他们可就麻烦了。
高句丽王高恒严现在更是害怕,他虽然派遣使者,上表称臣请罪。但是秦国朝廷对他们不冷不热,让他们也摸不清秦朝廷的态度,惴惴不安的等待。扶余国被灭亡了,他高句丽就麻烦了。扶余和幽州辽东郡就对高句丽形成了夹击之势,一旦秦军兴师问罪,他们根本挡不住那虎狼一般的秦军。
现在这侵略成性地秦国,让他们战战兢兢,可怜的梦一醒,才发现自己招惹了一个他们根本惹不起的敌人。高恒严现在那个后悔啊,本想着借助鲜卑人,自己能从中渔利呢,结果没想到这鲜卑人白叫草原霸主了,根本就不是秦军的个,自己遭连累了啊。
可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处你?只能不断派人活动,希望秦国不要来找自己麻烦吧。对于草原,汉人从来就不感兴趣,只是这嬴啸可不是个吃亏的主。根据使者的猜测,当然只是猜测,这次怕是要大出血了,一大笔财物是跑不了了。
想想都肉痛,从来都是他们从汉人那里抢东西,那里有他们送东西的道理?以往和汉人的战争中,只要他们上表称臣,立马就万事大吉了。只是这嬴啸,可也不像以往的汉人皇帝一般那么好面子,他是个疯子,是个战争狂人。
嬴啸这混蛋,他还是汉人吗?汉人地礼仪呢?汉人地天朝上国风范呢?称臣还不简单,不过是一个降表,在加上随意弄点财物糊弄一下就行了。反正汉朝廷会回赐给几十倍的财物以显示他们地富有。
不过这招,对于嬴啸似乎没有什么作用。看到高句丽送去的财物,嬴啸哼了一声就走了,很明显看不上。这下高句丽使者慌了,这也太直接,这位帝王,也太不给他们留面子了吧,以往就是拿几个萝卜,汉人皇帝也会说,欣慰他们有投靠之心,在赐给大量财物。
怎么这位皇帝?却好像根本看不上这些一般?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风起云涌 三百六十七章 马匹战争
更新时间:2009…6…17 22:57:03 本章字数:6278
高句丽在这里战战兢兢,嬴啸却在长安大发雷霆。他派往大宛国要求进贡马匹的使者居然被拒绝了,西域的战马,自古有名,嬴啸在没有统一天下之时,就在西域建立了赫赫声威,大部分西域的小国都是臣服他的。当然有不服的,只是一直以来,嬴啸忙于统一天下,没空收拾这些小虾米。
大宛居然敢拒绝朕的使者,难道不知道朕的怒火有多么可怕吗?大宛,难道认为你们远朕就拿你们没有办法了吗?便让你知道知道朕的怒火。
对于马政,嬴啸很重视,所以常常向西域诸国索要马匹。而以往大宛虽然并未臣服,但是对于嬴啸的使者还是很客气的。忽然就翻脸了,根据细作们的情报,似乎和羌人有关系。但是羌人早被自己收拾的没有脾气了,还敢反抗自己吗?
西域大部分国家都臣服自己了,自己要什么他们给什么,就算心有不甘,可是却也只有臣服于强大的秦国面前,现在这个事情有问题了。对于马匹,不给就算了,可是嬴啸心中可忍不下这口气,他若是不做出表示,那么不久以后,这个事情就会传遍西域小国,到时候,那个西域小国还会臣服自己?
不行,绝不能容忍这样的挑衅。要将这个事情上升到一个高度,若大秦能随意挑衅而不作出反击,那汉人就太丢脸了,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民族凝聚力也会毁于一旦的。
当即,嬴啸召集群臣,宣布了这个事情。不少人还没有什么概念,不就是没有给几匹马嘛?我大秦数百万的马匹,还在乎那几匹马不成?
郭图这小子对于嬴啸的脸色与心境还是有一些了解的,他就靠这个吃饭,当然比较有研究了。当即首先站出来说:“陛下,这大宛国居然敢挑衅陛下的威严,拒绝陛下的圣旨,绝不能就这么简单的放过他们。陛下请下旨征伐。臣愿为陛下讨伐这不遵圣旨之人。”
嬴啸脸上没有表情,心中却想,这小子,还是有用处的。不枉自己将这么个祸患一样地家伙放在朝廷之中,只是让你带兵出征?那除非是朕想打败仗…………
“爱卿有此心最好,这已经不是关乎朕一人脸面之事了。况且战火一起。却也要慎重。”
“陛下,不可姑息这般奸狡小人啊。”
这句话一出,立即有大群的人鄙视他,你郭图自己不就是个奸狡小人嘛,还大言不惭的说别人。不过看嬴啸这个样子,看来这战争还没停息多长时间,就又要打起来了。
不过这大宛国三百年前被汉武帝打败。就一蹶不振。现在就是出兵。也不需要出动多少人。要打败大宛容易。只是这大宛太远。这才是最大地问题。要出兵就需要补给。虽然现在大秦府库充足。可这都在国内。要运去大宛。乖乖。那地多少人出动才够啊。
要知道这战线越长。运输就越麻烦。从长安出发。运上一百斤粮食。到了大宛还能剩下五斤就不错了。为啥。运粮需要人。有人就要吃粮。难道不给饭吃?那就不是人了。
这大宛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这个时候敢挑衅?还当他们是汉武帝时代那个强盛地大宛国不成?看来嬴啸也要和汉武帝一般发动这场为马匹而打地战争了。
只是他们那里知道嬴啸地心思。嬴啸对于外夷。总有一种霸主心思。他不需要外夷地爱戴。除非这些人成为了秦国地子民。对于外夷。嬴啸要他们害怕自己。畏惧自己。
“陛下。这大宛距离遥远。一旦远征。就是一场大战。这对帝国地发展会有影响地。”
一时间很多人反对。认为这一时之气不应兵戎相见。应该在派使者宣示天威。有认为大宛路途遥远。一旦出兵。耗费太大。不值得等等。面对这么一群人地反对。嬴啸也不好太强硬。不过他地脸色却是越来越沉。
贾诩这个时候出来给嬴啸解围了:“陛下,臣有话说。”
“讲。”
“其实诸位的意思。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远。这大宛距离长安数千里之遥,大军出动,后勤将难以补给,即便是出动一支小军队,那耗费地钱粮也与大军出动一般了。”
贾诩的话也惹来一片赞同的声音,他们不是害怕打不过大宛,大宛已经衰落,不在是那个大宛了。打他们不是什么问题,只是这战线太远了,要耗费地钱粮太多了,得不偿失。
“臣有一法,不需我大秦动一颗粮食,一两黄金。只需一位上将,带领数万骑兵出西凉便可。”
“什么法子?”
“陛下,此法很简单,借助西域,平灭西域。现在西域诸国之中,多是大秦属国,让他们提供大军所需的粮草,则这后勤的压力便不存在了。”
贾诩的招数有些太阴狠了,数万骑兵?有些西域小国一共才千把号人马,那里提供的起数万骑兵的粮草,除非诸国一起出。可这样他们却是什么好处都没有,他们会干吗?
当即就有人反对:“如此军国大事,岂可托于属国,先不说他们会不会给,即便是给,那我朝廷的脸面往那里放?堂堂天子之师出兵,却要属国给粮,那不是显的我大秦太无能了吗。”
贾诩一笑却也不争论,只是施礼,又退了回去。这个时候,郭嘉也出来了:“陛下,臣保举一人,定可完成此事。”
“谁?”
“现任车骑将军张绣。由他出马,此战易如反掌。”
许多人都知道,张绣是嬴啸的老部下了,当年嬴啸还是西凉刺史地时候,张绣就跟着他出征西域,在西域打下了赫赫威名。张绣是魔王的名声也在西域广为流传。
“只是这粮草一事,不好解决,众卿有什么好办法?”
“陛下,我大秦钱粮丰足,这么点东西还拿不出手?只要多动用些民夫就是了。”
对于郭图这句话。嬴啸自动忽略了,这还用你说,谁不知道。问题是朕问的是如何以最小的消耗拿下最大的胜利,这才是关键,若只为胜利?朕需要这样议论么?直接发兵就是了。
“陛下,这强征粮草确实不好。可是我们可以买。西域诸国之中,有粮草,我们可以拿黄金丝绸去换,想必这些属国自然感恩陛下的恩典。”糜竺那商人的味道也显示了出来。
“一旦这些小国不给呢?趁机抬价呢?”
“哈哈…………他们有这个胆量吗?张绣将军出兵,他们不敢有心思,即便那么能给予张将军难堪,可张将军身后呢?是帝国,是我们所有的子民。这些小国本就是大秦属国,他们有胆量做这样地事情。那么就要承受陛下地怒火。”
一扯到帝国的荣辱,皇帝的荣辱,这些大臣们谁也不敢在反对了。这架势。大家都明白了,嬴啸是一定要出兵的了。
这个时候陈登也站出来说:“陛下,我们也可以邀请这些属国一起出兵,有我大秦的无敌雄师开路,他们捡便宜就是了。他们会紧随陛下地旗帜的。”
“不错,这是个好办法,咱们大秦吃肉,属国的人总也的有汤喝吧。陈登,你便走一趟西域。联合说服他们,让他们卖粮草给我们,至于出兵与否,完全自愿,朕不强求。”
“只是陛下,有个问题,西域诸国中,乌孙对我大秦态度不明,而他们也在一个关键地位置上。要打大宛。必然经过乌孙地势力范围,不妥善解决他们,这总是一个后顾之忧。”
“乌孙现在大小昆弥两个王统,分疆而治,内乱迭起。有时间管这些事情吗?”当下就有人唱反调。
“虽然乌孙国自己相互征伐,但是实力依然不小。臣请圣旨,也一并走访乌孙,探查清楚乌孙两王的态度。”
嬴啸也给予了陈登这个权力,让他全权代表自己出使西域。现在不同于汉武帝时代了。汉武帝时代。通西域是为了一起收拾匈奴,那个时代匈奴势力太过庞大。而现在不一样了。草原上地霸主鲜卑人,其实力虽然庞大,但自己内乱,分裂成三部,没有匈奴当年的威风。
“陈登,你此去,也要给朕探查清楚,这羌人和大宛之间有什么协议,会让大宛突然反抗朕。同时也要注意,这羌人是不是和其他地西域小国之间有没有勾结。”
“遵旨。”
嬴啸是个战争狂,可他从无目的的发动战争。这次对大宛地战争,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有远见的人都知道,这场战争的发动,是凝聚民族之心的一个必然,为了培养这样的民族凝聚力,嬴啸将以非常大的代价来培养。
至于值得与否呢?却没有人敢说不值得。因为这磅礴的民族之心正在形成,势不可挡。谁敢挑衅汉人,那么他的下场就会很凄惨。更不要说,大宛是进攻贵霜和康居的桥头堡。现在丝绸之路上,因为贸易利润地问题,秦国商人与他们屡屡冲突,快到全面激化的程度了,这大宛的战事也成了必然之事。
国内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听到要征讨西域了,高句丽的使者也放心了。西域遥远,嬴啸必然倾力讨伐,现在他真恨不得亲这大宛王两口,真是太善解人意了,只要他们拖着了嬴啸的视线,自己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应对了。
不管是收买,还是其他手段,总能让人们去帮助自己说话。而嬴啸现在要征伐大宛,自然就没有时间去找他高句丽的麻烦。这样的家伙,实在太可爱了。
不过首先,还是让王准备一大笔财富吧。这秦国皇帝看来不是这么好打发地,这些大臣中也要找时间去一一突破,也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鲁肃到达长安,回家屁股还没坐热呢。就有太监上门了:“鲁别驾,你也别歇着了,陛下召你呢。啧啧……这圣宠,您这刚回来,陛下就找您。换个人谁有这待遇。”
鲁肃也不和太监们打磨,立即就换衣服觐见。见了嬴啸,刚一施礼,就被嬴啸叫了起来:“子敬你劳苦功高,不要多礼了。还没吃饭吧,刚好一起。”
皇帝赐宴。这是个荣誉,虽然嬴啸在这方面比较随意,但是现在也没有多少人和嬴啸一起吃饭了。宴席之间,嬴啸又和鲁肃说起了当年在鲁肃家中吃饭喝酒,比试武艺的事情,也是一派轻松。
等吃的差不多了,嬴啸才开始说正事:“子敬,这次急着让你回长安。是有重要的事情交给你“陛下请吩咐,臣自当效力。”
“子敬。朕想让你去扶余。这扶余可不好管啊,外敌林立,内患不休。位置特殊,又多草原,虽然是个好地方,可太史慈在那边有些应付不过来。朕必须要一个允文允武的人去将扶余给朕打造起来。”
“万死不辞。”
“胡说,那里需要死。你可是朕的心腹之臣,死可别乱说。眼下最大的事情,就是扑灭扶余草原上那些反抗的势力。草原作战,我军不占地利,这方面就要你去操心了。可惜朕身为皇帝。却不能纵横沙场了,真是怀念当初沙场地日子。”
“对于这些人,陛下已经有了举措。”
“举措是有,可要看什么人去实施,换个人就不一定有这样地效果。况且天高地远,道路又还没有修通,很多事情需要你临机决断,不必请示朝廷。”
“多谢陛下信任。”
“呵呵,不要这么客套了。咱们是当年天下的两大败家子啊。帝国东北地一切靠你了。只是由别驾成了郡守,委屈你了。”
“本分之事,定不辱使命。”
鲁肃心中没有丝毫怨恨,这看起来官职似乎是降了,可职权却大多了。扶余情况复杂,嬴啸现在是给他天子剑了,生杀予夺,他才是名副其实的扶余王。而东北战略,也是日后对草原作战的一个重要环节。他自然知道嬴啸给他地是个什么样的重任。
“对了。子敬,你儿子也有八岁了吧。”
“陛下还关心这些琐碎事情啊。”
“呵呵。这也不是什么琐碎事情。年后朕三子嬴谦的羽林郎就算他一个,你可有意见?”
“全凭陛下安排了。”
“好了,子敬,扶余的事情千头万绪,有什么需要尽管上折,朕自然全力支持。你不要太辛苦了。”
“陛下放心。”
对于鲁肃,嬴啸不需要太多的话语,这扶余的事情确实很麻烦,一般人根本处理不来。可对于鲁肃,嬴啸很放心。要知道,现在扶余可有三万大秦骑兵,二万步军。五万正规军啊,而且是长期统带,这搁在谁身上能放心?
更不要说自己给鲁肃生杀予夺的权力,可以说在自己收回这个权力之前。鲁肃就是扶余的王,什么事情都可以临机决断,这样的权力嬴啸从不轻易下放,而现在,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吧,这也是对于鲁肃一种全部地信任。
鲁肃在长安之呆了三天就启程上路了,这家伙,实在是敬业的典范。太快了吧,都不要休息?真是事业狂…………
这时间是飞快,转眼就到秋收的时候了,今年还算可以,灾害不是很多。只有很少地地方遭了灾,完全没有什么问题,赈灾工作也做的很及时。这个时候,嬴啸的大公主嬴洁却跑来磨嬴啸了。
“父皇,我要去青州嘛,听说受灾的人很惨。我去了,正好可以宣示皇家的关爱。”
“胡闹,你一个堂堂的公主,怎么能随意乱跑?那是扰民。”面对已经十四岁的嬴洁,他很头大,这个小混世魔王,谁敢娶她?整个长安谁不知道她的勇悍之名?当然是刁蛮的那种…………
“父皇,可是那些受灾地人总要赈济不是。我不去,也会有人去,可我就是想去看看他们,他们一定很苦。前些年长安被攻打,我看着那些受伤的人很心痛。”一边说着,嬴洁那大眼睛里的眼泪就象要落下来一样。
“洁儿,那里只是小规模的虫灾,没有什么要紧的。你就别胡闹了。”
“父皇,我没有胡闹。小灾也是灾,他们没有饭吃,需要救济,我去看看他们。父皇你答应我嘛。”
对于这个丫头,嬴啸还真是没有办法,自己是降不住这个小丫头了。不过她虽然刁蛮异常,是个小混世魔王,但是心地善良,这也是嬴啸一直娇纵她的原因。
“好了,好了。那你就和这次去赈灾的糜竺一起去吧,记住,要听你糜叔叔的话,不许胡闹,否则朕马上让你回长安,在不让你出去。”
“知道了。”一说完嬴洁就跑了,根本没有一点礼仪,其他人退走都是面对皇帝,按照品级倒退几步后才能转身而去。可这规矩,放到这位主这里,却是完全没有效应。
看着这个丫头背影,嬴啸也犯愁了。嬴洁虽然年幼,但却是美丽的很,可这谁家地少年敢要她这样的混世魔王?怕都怕的不行。难道要朕强行赐婚?那不是太丢分了嘛?
不过这个事情嘛,回头在说,现在和她说让她出嫁,这小家伙还不闹翻天了。自己太娇惯她了,不过这孩子在怎么样也是自己的心头肉啊。在所有皇子皇女之中,嬴啸最为偏爱的却就是这位无法无天的捣蛋大公主。
其他人都是父亲要教育儿女,母亲拦着。到他这里,蔡文姬要教训嬴洁了,嬴洁立马跑到他这里来寻求救护。孩子长大了啊,好像昨日这娃娃还是悄悄跑到这里给自己衣角上摸蜜糖,还会逃跑到摔倒的小家伙,现在就快要谈婚论嫁了,这心中总觉得不对劲,为人父,便是这样的吗?复杂啊。
风起云涌 三百六十八章 出其不意
更新时间:2009…6…18 20:15:57 本章字数:6137
公主亲自去赈灾,这可是让人们一阵忙乱。虽然不是御驾,但是大公主是陛下的心头肉,谁不知道啊。你看公主身边那十名凌霄卫的人就知道,皇帝陛下对嬴洁是多么的宠爱。凌霄卫是什么人?那是陛下的护卫,都派给了十人给公主,别人,你想也别想。
而带队去宣抚的糜竺却是眉头直皱,这位小姑奶奶跟自己去,希望她不要给自己添乱。这位小魔王的名声远杨,全长安谁不知道这位是不安分的主啊。
一路上嬴洁也是玩的十分之开心,却是苦了这些地方官员了。这位小姑奶奶,太能折腾人了,还好没出什么大乱子。只是恶作剧一下他们,让他们无言以对,对于一个孩子的恶作剧,你本来就不会有多大的气,更不要是皇家的公主了…………
嬴啸在长安,却是开始了新的一轮计划。对于高句丽,嬴啸是不打算放过的,尤其是现在,高句丽国内以为自己将战略都对准了大宛,放松了一些警惕,实在是自己的好机会。
对于高句丽现在的虚弱状态来说,嬴啸没有出手,不是顾忌什么道德礼仪,而是扶余还没有安定好,而现在扶余的贵族要么去草原上反抗自己,要么被自己拉到长安来了,现在却成了收拾高句丽最好的时间了。
不宣而战,出其不意,高句丽这样的小国家,只需要一道圣旨发给庞德就够了,剩下的,庞德自然会攻下高句丽,而一直让庞德在襄平驻军,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鲁肃已经赶去扶余了,有他在,扶余不会有失,而后太史慈只要派出一点人马就可以形成夹击之势,高句丽根本无法抵抗。即便是对上在弱小的对手。嬴啸还是这样,狮子搏兔,全力一击。
对于大宛的战事,不会有那么快,等陈登出使西域各国回来,在加上筹备。没有一年你是别想。现在自己做出了一副全心为大宛战事准备的样子,又派人迷惑了高句丽的人,要的就是这个突袭效果。
高句丽难打就难打在那些游牧人的身上,高句丽的首都丸都城,根本不可能阻挡地住大军。高句丽的一半力量都已经被庞德击溃。俘虏的人,高句丽的使者来要了很多次了,嬴啸就是不放人,这些人放回去做什么?
在国内这些人在看管之下是很好的劳动力,放回高句丽让他们在拿起刀枪和自己的战士拼杀?那不是吃饱了撑地嘛。这些人永远也别想回高句丽了。因为很快,高句丽就不存在了,这里也将成为大秦的国土。
为了保密。这个事情,只有嬴啸,田丰,高顺,郭嘉四个人知道,而嬴啸给庞德的也是密旨,秘而不宣。这场战争,庞德必须先击破升骨城的高句丽守军,而后直击马訾水(鸭绿江)旁的丸都城。这高句丽和扶余的情况又不一样。进扶余当初是堂而皇之的去。
现在却是一副小贼地模样。悄悄行事。等高句丽人在聚集人马。那就来不及了。这次战争地规模不大。却也解除了扶余地后顾之忧。主要是这高句丽人名声太臭。反复无常。实在信不过。要不然嬴啸还懒得费这个工夫去收拾他们呢。
庞德在襄平城中操练士兵。不少护军也成长为精锐合格地战士。前面他接收了六千仆从军。他就明白了嬴啸地意思。这是要对高句丽动手了。要不然派遣仆从军过来做什么?这些高句丽人。对幽州是虎视眈眈。现在是该教训他们一下了。
而且这次战争他必须速战速决。要在寒冬到来之前。攻陷丸都城。他地时间只有三个月。否则寒冬一到。大雪难行。就很难继续进攻了。对于高句丽地战略。嬴啸虽然打算突然袭击。却也是分步骤进行地。先将丸都拿下。而后明年开春了在拿这些小部落一一开刀。
对于高句丽。庞德是十分鄙视地。屁大一点地地方。居然分成了五个省。不就是五个大点地部落吗?还妄想吞并大秦帝国。简直是不知所谓。只是以往地战争之中。这帮子人十分地不要脸。才保住了他们地国家。要不然早就被汉朝给消灭了。
现在呢。却是他收拾他们地时候了。对于高句丽。嬴啸给庞德了临机应变地权力。该如何处理完全是庞德说了算。而庞德也明白嬴啸地意思。这高句丽必须灭亡。这些人在。就算臣服。却也是边患。因为他们随时可以趁你不注意地时候咬你一
“将军。陛下秘使到了。”
“请。”
等人将密旨给他之后,庞德也是哈哈大笑,终于该他出击了:“传令,擂鼓聚将。”所有的将领到齐之后,庞德看着他们的脸说到:“前些时候我们幽州军,差一点被高句丽那些反复无常的小子打败,耻辱啊,虽然我们又将他们击败,但是我们的耻辱还在,还没有洗去。现在是我们挣回这个面子的时候了,众将听令,整顿众军,明日出发。”
所有人都兴奋了,有仗打多好啊,更何况是去收拾这些高句丽人。这些人地无耻,让他们都觉得耻辱,怎么差点输给这些反复无常的小人。高句丽人是有一些战力,可在秦军眼中是微不足道的,居然差点输给他们,丢老鼻子人了。现在去复仇,夺回自己的荣誉,他们嗷嗷叫着回营整顿兵马,准备出征。
他们本身一直就是枕戈待旦,粮草辎重也是准备好的。只要一声令下,便可以出动。现在终于等到了这个圣旨,更是跑的比谁都快,全是一帮好战分子。
在长安,嬴啸是在召来蒙翔,对于这个对自己忠心耿耿的汉子,嬴啸也想看看到底怎么样了。他将老蒙捷的事情交给了他,虽然这个汉子有些粗鲁,不够惊喜,但是随着历练,现在他已经将这些事情打理的井井有条。
对于蒙翔,他不是看才能。而是忠诚。暗卫这个系统中地高官最大地要求就是忠诚,前面暗卫系统中一些人出了问题,差点造成一场豪杰。本来对于暗卫高官的选拔就非常严格,现在更是严中选严,就怕在出问题。
而蒙翔这人则很放心,他地忠诚毋庸置疑。少年之时是嬴啸说一句话马上就操刀上沙场为嬴啸战死的人。现在年级大了,沉稳了起来,可忠诚之心却没有变化。
“蒙翔,最近怎么样?”
“陛下,这个事情有些时候真麻烦,您还是让我带兵上战场吧。”
“胡说,有什么麻烦地?你爷爷不是一直打理的很好,你别给他老人家丢了人。记住,能在沙场厮杀下来的人。都是看透了生死的人,难道还做不还这点事情?死都不怕了,还怕麻烦?最近听说你做的不错。”
“有爷爷教导。当然没有问题了。”
“蒙叔最近身体怎么样?”
“爷爷还是老样子,这么多年了,我也都看习惯了。”
“是啊,蒙叔的身体一直很好。只是他现在毕竟上年级了,朕想让张机给他看看,可你爷爷总是不让,回去你也劝劝,张机地医术可是一等一的。”
蒙翔也哭丧着脸:“我在试一试吧,每次说这个的时候爷爷都打我。”
“哈哈…………蒙老可是对你寄予厚望了。不过你爹去的早。你家也要靠你了。我看你弟弟比你稳重多了,现在做郡守可是做的很好。”
“都是陛下的恩泽。”
“呵呵,你也学会这一套了。你孩子今年几岁了?”
“那小兔崽子?才六岁,没一天安分的。”
“哈哈…………你小子小时候也不安分。”
“有空带你孩子来,朕看看,皇子们缺乏玩伴,他们也是一群小混世魔王,兴许可以成为玩伴。”
蒙翔回家和爷爷蒙捷一说这个看病的问题,老蒙捷眼睛一瞪。抓起旁边的一跟棍子就追着蒙翔这个大汉追打:“小兔崽子,你又来了。你爷爷我身体好地很,能打你,以后这话少说。”
追杀了一阵子,老蒙捷扔下了棍子:“跟我来,我有事情和你说。”
见老爷子正容,蒙翔也不打哈哈了,跟着蒙捷进了密室:“爷爷,有什么事情?”
“陛下召见你了吧。”
“是的。”
“你觉得你能胜任这个职位吗?”
“这…………”
“小子。你还不够格。我告诉你。你要学习的还很多,真地很不够格。”
“爷爷。我知道了。”
看蒙翔情绪有点低落,老蒙捷也变换了口风:“记住,你曾经是一名军人,厮杀场那么残酷都下来了,还怕这点困难?挺起腰杆,你能做好,没有人一生下什么都会,多学一些。”
“可是爷爷,我都三十好几的人了,还学习?”
“废话,我都快七十的人了,还在学,你小子凭什么不学?去吧,赶紧去忙这次高句丽的事情,前面做的还不错,后面不能松懈,快滚。看见你这个笨蛋就烦。”
高句丽的人都被迷惑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而到现在为止,还都做的不错。庞德出动了,在杀入高句丽数百里后,高句丽王在得到消息。这一下,可是把高恒严吓坏了,怎么这么突然?简直不可思议。
愤怒的高恒严问到自己地智囊们:“你们这群笨蛋,你们不是说秦国不会来攻打么?他们忙于大宛的战争,可现在呢?上门的是什么人?难道是一群马贼不成?”
被高恒严的怒气问的不敢说话的人战战兢兢的说到:“大王,也许是秦国的地方诸侯出兵呢。您别着急,赶紧御敌吧,来者不善。”
“一群笨蛋,来人,都给我拉出去砍了。”
听到高恒严的声音,吓地这些人急忙求饶。高恒严怒气下去一些,也说到:“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若不是看你们这群狗头还有些用处,现在就砍了你们。你们说。现在对于敌人,该怎么处理?”
“大王,现在敌情不明,敌人有多少人都不知道。这是兵家大忌,不能这样武断的决定。”
旁边一人也说了:“大王,这秦国来势汹汹。估计不少人,赶紧派遣大军和选一员猛将去升骨城吧,先挡住敌人在做打算。”
高恒严考虑了一下:“好,先这样。近消难播,你带上你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