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良田美景:逍遥小农女

第91章 灶神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针线活一直是二妮的硬伤,不过她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丢人的,八岁孩子刚刚上小学拿笔的年纪,能用一根绣花针绣出一幅画来,那不是残害未成年么,不过赵氏并不这么想。

    赵氏看着二妮手里的针线,无奈地摇摇头,“娘也不要求你绣花了,你把这双鞋子缝制出来可以不?”

    二妮悲怆地点点头,她已经被绣花针戳了好几次手指头,呜呜呜,十指连心啊喂。

    羊皮买来之后,赵氏和大妮就商量着给家里人做皮袄了,二妮则是找李大庆磨了几块木板,一块大概一节指头那么厚,比平常穿的鞋底大小一样,上面还密密地钻了孔。

    嘿嘿,没错,她就是要做皮靴!把麻布包在木垫外边,紧紧地裹住,不留一丝空隙,自家纳的鞋底用米糊糊和麻布沾在一起,原来的千层底还是在最底下,上面却加了一层布板,沿着木板上的孔往里插针、引线,从牛皮上刺下去。来来回回费了好长的粗棉线,靴子上面的皮不高,只到脚踝处,这样也暖和了很多。

    二妮便把那摊主送的碎羊皮剪成鞋垫塞进去,穿进去就不想脱了,太舒服太暖和了,好像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赵氏和大妮也纷纷夸她的鞋做得好看,这样,家里其他个人的人三个人两天就全部做好了。

    “真是漂亮,真是暖和啊,哈哈,我都不想拖了!”洗脚的时候,二妮坐在床上,还依依不舍地摩挲着新鞋子,新鞋子并没有开穿,因为舍不得啊,况且天气也没到寒冬腊月的时候,二妮每晚洗了脚便是要穿上走两圈然后自恋一下。

    “是呢,要是再做高一些,以后下田都不用怕脏了鞋和裤子了。”大妮还在一旁做皮袄,自从家里有了油茶籽壳之后,她们姐妹屋子里也烧了炭火,这冬天也好过了很多,她正在赶制三郎的皮袄,那东西太硬,做得不好又怕浪费,所以每天工作效率很低。

    大妮漫不经心的话却让二妮找到了方向,对呀,做高帮鞋啊,冬天做高帮皮靴,春秋做加厚的布靴子,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只是没有橡胶啊,不然还能做套鞋啊,下雨天穿草鞋真是够了,不知道受凉要生病啊。

    做皮袄是赵氏先按照各自的身量把羊皮给裁剪好了,而她和大妮则是努力把一块一块都拼起来,还要尽量不让针线露出来,二妮那水平就够呛了,在一旁老老实实地帮忙剪碎皮子。

    二妮一晚上便是在设计如何做好看的高帮鞋中入睡,到第二天醒来也没想出结果,这大过年的,谁有闲心想这个啊,所以二妮的积极性再次被现实浇了一盆冷水。

    第二天便是腊月二十三了,家里便开始忙起来了。腊月二十三是灶神上天的日子,傍晚得“祭灶”,祈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希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除夕夜,还得把灶神再迎回来。

    祭灶要做许多准备,鸡、鸭要烧熟,肉、鸡蛋要煮熟,还有果品、蔬菜等,真真是很忙碌的。这是一年中的小年,之前为了榨油,一家子的腊八粥都吃得不讲究,这祭灶却是大事,马虎不得。

    供奉灶神得过三遍酒水,酒还得去黄酒,幸好昨天在镇上,赵氏提了一罐子回来,这个不用愁了。香烛和灶神像也在镇上买好了,这元宝却是赵氏买了黄纸自己让大妮、二妮跟着一起折的,据说这样福气多。

    水果便是一碗甘蔗、一碗橘子,也已经买好了。而糕点则是用桂花蜜做了桂花糕,已经蒸上了。祭灶的重头戏就是祭灶神的灶糖。是让灶王爷嘴甜一些,在玉帝面前多说些吉祥话。

    早在家里泡糯米准备打年糕的时候,赵氏就把几斤黄米谷子给泡上了。遮光放好了,缸上一个大盖子,上头盖着厚的破布,保湿保温,让它自己发芽。

    泡上四五天后,谷子长出了半寸长的白芽,这时候就得把发芽的谷子连水磨碎了,这些连汁带水的碎谷子,就是制作灶糖的“酶”。

    把十几斤小黄米在灶上煮成饭,晾一会儿,等不太烫手后,放入制作了的那种酶,拌和均匀了放起来,经过一段类似“发酵”的时间,黄米饭里的淀粉便转化为饴糖,即灶糖了。

    等把稀稀的糖取出,在热锅里煎熬成半干浆糊状,取出后,晾一会儿不烫手了,就把它搓成条状。

    然后把半干的灶糖放到屋外冻一夜,因为天气严寒,灶糖就凝固了,咬起来嘎巴脆。

    这早上昨天晚上就做好了,在外头冻了一晚上,入手冰凉,只不过这香喷喷的味道,还是把家里的二郎和三郎馋来了。

    “哟,循着味来了!”二妮见两颗脑袋在厨房门口窥探,便笑着说。

    三郎的小手在把在门框上,赵氏已经一把把它拍掉,“别再这里看了,帮着你们大哥和爹爹去把堂屋的桌子擦干净,把酒盅一个个摆好,这里的东西等会儿祭了灶神就都能吃了!”

    二郎睁着一对迷茫的大眼睛,睁着眼睛说瞎话,“娘,我们不想吃,就是想看看!”

    “啊~哈~”二妮带头一笑后,大妮也跟着笑了起来,笑得花枝乱颤,怎么就有这么不要脸的兄弟呢。

    赵氏也被气笑了,拧拧他的脸,“快去帮忙去!”

    灶窟里,二妮烧火,赵氏则是把鸡肉、鸭肉、猪肉和鸡蛋都蒸上了。祭祀需要整只鸡和整只鸭,所以鸡鸭完整地只是破开了肚子和少了排泄的部位。而肉也是大块肉,鸡蛋是剥了皮的白煮蛋。

    等饭烧好,祭灶神也开始了。

    外加一条红烧鱼,一碗豆腐,一碗青菜,一碗灶糖,两个水果和一个桂花糕,除了两个水果是一左一右正好放在香烛侧面,其他的九个菜,正好三个一列,放了三排。

    正南一侧,香案插上香在正中央,两边各是两个大红烛,前面是两个酒盅,当蜡烛点燃前,酒盅就先满上一杯酒,期间要满三次酒,每次的酒到要倒在不出屋门的地方,最后一遍酒之后还得上饭。

    女人是没有资格进入堂屋祭灶神的,赵氏、二妮和大妮便在厨房里围着火烤火。二妮从随身小布包里摸出三块桂花糖和几根灶糖。

    别说忙乎了大半天了,够累的了,一闲下来就感觉又累又饿了,赵氏看了二妮一看笑笑,也拿着吃了。

    森爹主持祭灶神,大郎则在一旁的铁盆里负责烧元宝。

    祭灶神的东西是要全部吃掉的,这样才吉利。这就能提现一家子人多的好处了。

    等赵氏把桂花糕一热,大郎、二郎、三郎三兄弟你摸一块,我摸一块就吃完了。菜则是重新加了料煮过的。吃过这顿丰盛的小年饭,就正式进入年关。

    第二天是腊月二十四,要掸尘。尘与陈谐音,除陈、迎新。多亏太阳好,一大早赵氏就把他们叫了起来,把所有床里的被套都拆了,把被子、褥子晒在院子里。

    大妮和二妮扫厨房,要擦桌、擦橱柜、擦灶台、擦门、擦窗户;大郎和二郎扫堂屋,屋顶、房梁上的蜘蛛网要撩,柱子要擦、桌椅要擦、最重要的是中间那块什么没有的木板子,被擦得一尘不染,因为今年过年森爹画了一幅《青松迎客图》,两边还有上联、下联,这是要贴在这里。

    赵氏则是在院子里把左右的被套都洗上,森爹则是把院子里里里外外都扫干净,这一天的午饭也是匆忙之下胡乱填了几口。

    三郎则是帮着他们偶尔递个扫把,拉个畚箕的,小家伙像是不知道累似的,来来回回地跑了好几圈,看得二妮都跟着累。

    最后一项则是清理鸡窝和狗的木屋了。鸡窝平常的时候,赵氏隔天一早就会把拎着去后面的地里,把里面的稻草倒出来,上面沾了不少鸡的肥料。有时候还能捡出个蛋来。

    而狗的木屋却是大郎、二郎两兄弟看得最牢的,每天早上大郎挑完水就是把几个狗的木屋子提出来,拿出前一天傍晚放进去的稻草,然后把木屋的房顶、窗户和门都好好擦洗一遍,放在太阳底下晒晒或吹吹风。

    而家里的来喜和另外四条狗都被三兄弟给训练出来了,不在屋子里撒尿,不在院子里撒尿,不得踏入厨房门和卧室门半步,平常也不能随意捡掉落在地上和院子里的东西吃,只有听到口令才能吃饭。

    虽然三兄弟各自的训练方氏不同,但是效果很明显,家里五条狗很是规矩,所以家里最会浪费的二妮破例用家里的碎布和旧布给五条狗狗都缝制了一套小衣服,正好露出他们的脑袋和四肢,背上还绣了他们各自的名字,当天字是歪歪扭扭的,因为赵氏和大妮很忙,没人帮助二妮,只能她和英子两人丑丑地绣了出来。

    家里最壮观的莫过于每天中午吃饭后和晚饭后的那一刻,三兄弟一个口令,五条狗狗就跟着摇头摆尾地,嗯,他们是在高兴,是在激动,被折腾了那么多天了,终于有饭吃了,做个狗容易吗!

    话题扯回来,周家院子虽然不大,活却是不少,过了晌午,整个人都累趴下了。

    村子里却越来越热闹了,来往的人多了,偶尔有人提个新炸的吃食进屋,或是拿着刚做好的包子,走动地频繁了,说话声也多了。

    所以说过年的时候气氛最浓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