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它吃的东西,可不是一般人供应的起的,至少,小茹药园子里自己采回来栽培的野人参,它是不屑一顾。
知道它的食物,小茹有些纠结,那些药材对一个大夫来说真是万金难求的宝贝,要是被人知道些这小东西经常把百年人参当萝卜啃,不知道会气得多少神医吐血而亡。
好在这玩意儿特别贪吃,不光是药材,连鸡鸭鱼肉点心果蔬,什么都能入口,要不是它特别贪吃,以至于吃了脏东西,弄坏了肚子,恐怕小茹还没有机会见识到那座奇妙山谷呢。
“媳妇,这是个什么东西啊,狗吗?”
“嗯,大概是只变种儿的狐狸犬,我觉得像。”小茹笑了笑,这小玩意看着挺像狐狸犬的,又听得懂人话,可爱乖巧,就当只宠物狗养养也不错。
老太太伸手挠了挠小东西的脑袋瓜,见它歪着头,也不躲开,一双眼珠也甚是伶俐,不由笑道:“小玩意儿挺乖的,福儿早说要养些可爱的小狗,这下可算遂了她的意,那两只八哥应该能少受点儿罪……”
福儿那孩子因为喜欢那对儿八哥儿,整天拎着逗它们说话,一开始还好,两只八哥儿也有意给她凑凑趣儿,可日子久了,人家八哥儿也烦闷,任凭福儿怎么逗,就是爱答不理的,结果,吓得福儿以为八哥儿生病了,硬是要小茹开药给它们吃,小茹被缠得没辙,只好随意开些对身体没坏处的药,这下子,八哥儿可倒了大霉,时不时地就让福儿喂一堆自己不喜欢吃的药,不吃还不行,要是不吃的话,福儿丫头还真敢掰开它们的嘴巴硬灌,没多少日子,两只鸟就变得焉了吧唧的,这幅模样落到福儿眼里,就更成了它们生病的证明,药喂得更勤快。
这下子有了新动物,也许能让福儿的心思从八哥儿身上移开,也是件儿好事儿。
“对了,今天晚上要去放河灯,让先生给福儿停了课吧,早些准备准备。”
小茹一怔,这才想起来,今儿是七月十五,盂兰盆会,“娘,今天咱该吃毛豆。”说着,小茹便带了晓燕她们到厨房去煮了毛豆。
一进厨房,小茹也来了兴致,除了亲自动手,用盐水煮了毛豆,还说了许多新鲜的面食儿,让晓燕做了,当然,这些她只动嘴,动手的是晓燕几个厨娘。
楼老太太也亲自给儿子媳妇还有丁峰几个小辈儿蒸了花馍,小茹看着热闹,也跟着一块儿蒸,想起上辈子在家的时候,母亲每到中元节,她也会蒸馍馍,不过,她母亲心灵手巧,能蒸出许多花样儿,按照生肖属相——羊,虎,牛,兔,龙,各式各样地都弄得鲜活逼真,还会捏各类水果菜蔬,蒸出来的花馍十分精巧,小茹和她父亲都几乎舍不得吃进肚子。
如今小茹这一双手,也算是巧的,不由来了兴趣,弄出几只十分小巧的点缀了蝴蝶,蜻蜓,梅花,小松鼠,还有新得到的小狐狸犬,小可儿的图案的馍馍,分别装进食盒里面,准备送给唐大夫,老爷子,高然,孟妮儿,晓燕她们几个一块儿吃。
楼易是和公孙老爷子还有丁峰一起回来的,老人家几日不见,精神还不错,身子骨硬朗如昔,手里摇着把羽扇,小茹估摸着,三国的诸葛孔明,恐怕也就是这样的风采了。
弄出一桌子吃食,大伙也不顾什么女不上席的规矩,凑一块儿热热闹闹地吃了,便乘车去河边放灯。
七月十五中元节,居然飘起细雨,雨不大,只是缠缠绵绵地,连衣服都湿不透,下起小雨,人们的兴致反而更高了,大街上,无数人家扶老携幼,拿着各式各样的河灯,天还未黑,便早早出门,许多小商贩也抓住机会,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
楼易和丁峰骑马,公孙止,楼家的老太太,小茹带着孟妮儿晓燕两丫鬟,和福儿坐车,小猴子多多蹲坐在车顶上,嘴里叼着串儿糖葫芦,手舞足蹈,这泼猴一向好热闹,时不时地和路边行人打招呼,倒是惹来一些小孩子追赶和大人的笑声。
小茹抱着福儿,隔着窗户,望着车外行人如织,摩肩接踵,男女老少,手中都提着五颜六色的河灯,脸上挂着恬淡的笑容,心情也不觉舒畅许多。
公孙止老爷子拿了个紫金葫芦,比楼易腰上挂的那个小一半儿,不过,里面的酒都是小茹用猴儿酒配上温补的药材,调制的非常好的药酒,每日小饮,对身体大有好处。
本来小茹还给丁峰也准备了,不过,丁峰几乎是滴酒不沾,哪怕是猴儿酒这样绝妙的佳酿,喝得也不算多,大部分都进了楼易的肚子。
“少夫人,我的河灯最漂亮。”
福儿举着个精致的,镶嵌了金箔的莲花河灯,向外面张望了许久,回过头时,笑得眼睛只剩下一条缝儿了,小茹伸手拍了拍她的小脑袋,道:“福儿,有了好东西不要老是显摆,难道你不记得了,那年我给你用野鸡尾巴,做了个彩色的鸡毛毽子,你喜欢得很,总是拿出去和小伙伴们显摆,结果,没两天就让人给弄坏了,当时,是谁哭得跟只小花猫似的。”
福儿似懂非懂地抱着河灯,眨着大眼睛,迷茫地望着小茹。
楼老太摇摇头,笑了:“媳妇,孩子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