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聊斋先生

第二十八回 汇泉店投宿闻喜讯 大明湖和词觅知音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学子们住进汇泉店,如同回到了久别的家。有一种温馨、恬适的感觉。原因是这家客店的环境太优美啦:且不说整洁的四合院、高档舒适的客房,单是院里沽沽喷涌的泉水、随风飘动的柳丝、池塘中悠哉游哉的鱼群,就让充满好奇心的年轻人陶醉。更主要的是店掌柜待客亲切、和善、对客人照顾得无微不至。特别是他的独生女兰儿,就像一枝含苞待放的白莲花,水灵灵的人见人爱,瞅一眼就仿佛闻到一股香甜醉人的气息她性格开朗、天真活泼,甚至有点儿顽皮,不但能歌善舞,还弹得一曲好琵琶。难怪人们说:汇泉店生意兴隆,与其说是店掌柜夫妇会做生意,倒不如说他们会生孩子。这话不无道理,这家坐落在东流水街上偏僻客栈以独特魅力吸引着来自全省各地的学子们,一到济南就情不自禁地投入它的怀抱。

    学子们进了客店,大多聚集水池边听兰儿弹琴唱曲,只有蒲松龄一个人伏在客房小油灯下,专心致志地抄写他在驴背上打好腹稿的几首见闻诗。

    道殣

    道上仍多殣,僵卧尽瘦男

    刚写了两句,忽然背后响起轻盈的脚步声,穿门而入的微风,将少女特有的馨香气息送进他的鼻孔中。他虽然没有理睬,却知道是兰儿来了。心想,她不是为大家弹唱吗,怎么到这里来了

    “您在写诗”

    “哦,您坐。”蒲松龄一边继续琢磨他的诗句,漫不经心的说:“你唱得真好,累了吧,快坐下歇歇”

    “不,我不累,您坐吧,我只看您写诗。道道什么这字儿从没见过。”

    “道殣。”

    “道殣是什么”

    “就是饿死在路上的尸体。”

    “哎呀好吓人,您路上见过”

    “见过,好多具呢,可惨了。”

    “你就以这个写诗”

    “一时感慨而已,你会吟诗吗”

    “不会,我们这儿有位女诗人”

    “李清照她是宋朝人。”

    “不,是我师傅。”

    “她叫什么名字”

    “陈淑卿。”

    “陈淑卿”蒲松龄心中一怔,迫不急待地问:“她现在什么地方”

    “原来在明湖大戏院唱曲儿,现在被关在抚台衙门了是抚台大人听她唱得好,请去的,可一进门就不放她出来了”

    “霸道”蒲松龄拍案而起,吓得兰儿浑身一哆嗦:“蒲相公,您认识陈姐”

    “不不认识。”蒲松龄有些心慌意乱:“她是济南人”

    “不,外来的,七八年了。刚来时,曾在我家住过,我弹唱曲儿都是她教的,她说话的口音和你一样,也许是您的同乡吧。”

    小卿,一定是小她,真是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啊八年来,小卿可爱的倩影一直让他魂牵梦绕,当时,他曾为她的出走,痛不欲生在饱受相思痛苦折磨的岁月里,他不止一次悄悄去她居住过的房间黯然流泪;多少次爬上他们当年嬉戏玩耍的山坡流连忘返

    “你刚才唱的曲儿就是她教的”

    “是的,她教了我好多曲儿呢,其中有支女冠子,特别好听,您等着,我去抱琵琶来,唱给你听听。”

    “好啊”

    兰儿转身出了客房,他却又陷入既高兴又忧虑的痛苦折磨中,高兴的是多年苦苦想念的人终于有了下落,忧虑的是她如今身陷魔窟如何能见上一面,唉侯门一入深似海啊

    “干嘛唉声叹气的”兰儿怀抱琵琶,带着一股香风走进来。

    “咋能呢”蒲松龄急忙起身让出椅子让兰儿坐:“你唱吧我洗耳恭听。”说罢坐在炕沿上静静地听她调弦。

    兰儿调好弦,先弹了段过门,然后唱道:

    春燕剪柳,丝丝随风飘拂,如诗如画。大明湖上,一点白鹭,万顷碧波。画舫任徜徉,情侣双双游,笑语欢歌忆当年,山家岁月,无猜孩提嬉耍。或登山巅逐白云。或入花丛捉彩蝶,玩到兴浓时。忘了肚里饿。叹人生坎坷,魂牵梦绕,珠泪湿枕帕。何时重逢话离别,只恐雷霆烈,且将情寄,一曲儿歌。

    兰儿唱完,抬眼瞅着蒲松龄,只见他痴痴地坐在那里,两行亮晶晶的泪水顺着脸颊溜下来,觉得又惊讶又好笑:既然他和陈姐不相识,人家思念儿时的伴侣与他什么相干,又叹息又流泪的,真是自作多情

    “蒲大哥,您怎么哭了”

    “没没有啊”蒲松龄慌忙擦着眼泪,调侃道:“我是被你歌声中主人翁那种真挚情感所打动,情不自禁”

    “不,你撒谎你骗人”兰儿大眼睛咄咄逼人,动情地说:“你和陈姐既然是同乡,她长得那么漂亮,又那么有才华,不信你会不认识她。她在曲儿中说的那个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小伙伴,一定是你”

    话说到这份上。蒲松龄觉得再违心地掩饰心中秘密,让这个天真无邪的女孩在迷茫困惑中煎熬,实在于心不忍。况且,小卿身陷抚台衙门,一介书生,怎么能见上一面不如顺水推舟,承认自己曾经和她相亲相爱过,让兰儿以访师为由,捎个信去。于是,将当年陈淑卿卿如何跟老尼姑去他家化斋饭,自己和母亲如何喜欢她,以及他们在一起玩耍、读书,诗词唱和后来逐年长大,感情从两小无猜发展到终身相许,后因家父极力反对,逼迫他与现在的妻子订婚,导致陈淑卿留诗出走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兰儿,并央求她可以访师为名,去抚台衙门给陈淑卿送信。

    兰儿听了,咯咯笑道:“用不着我当红娘,今晚抚台大人陪两位主考在大明湖画舫之上饮酒赏月,让陈姐唱曲儿助兴,您何不趁游湖赏月的机会,让艄公把船靠近画舫与她相见呢”

    蒲松龄听了,心中十分高兴,问:“这事当真”

    兰儿说:“今天早晨,我去湖边买鱼,正遇上抚台衙门的差役也去鱼市上找人去湖中捉鳖,说抚台大人今晚要宴请二位主考游湖赏月。这事一定假不了,你听音乐声响了,咱们快去吧”

    蒲松龄立刻放下笔,收起诗稿,去找李希梅、张笃庆商量游湖赏月之事,大家一致赞成。于是在兰儿带领下向大明湖走去。

    此刻,月上柳梢,湖面上波光鳞鳞,游艇如织,灯光阑珊,丝竹悠扬。月光下远远望见山东巡抚赵贵显乘坐的画舫,鹤立鸡群般矗立在众多游艇中,灯火辉煌,照如白昼。悠扬旳琴声随风传来。撩人心绪

    于是,他们租了一只游船下湖。蒲松龄小声对艄公说:“老人家,请把船靠近画舫,我有事要见抚台大人。”

    艄公犹豫了一下说:“先生,这怕不行吧抚台大人今晚宴请贵宾,戒备森严,不让闲人船只靠近。”

    蒲松龄道:“您只管放心行船,有人阻拦,我自有办法。”

    艄公说了声:“好唻”于是把长篙往岸边岩石上用力一点,小船如离弦之箭,向湖心飞去。

    晧月当空,银辉泄地。湖面上,船船管弦,处处笙歌。小船在众多游艇缝隙间穿行,蒲松龄担心船速太快不安全,提醒艄公慢些。艄公道:“客官放心,老夫从小就在这大明湖上玩船,五十多年没失过手。这小船在我手上如同一根绣花针般轻巧自如,没这点本事,今晚甭想靠近画舫”

    蒲松龄不再说话,任凭小船载着众人,幽灵似的在游艇缝隙间穿插行进。

    接近画舫时,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护卫船上的士兵发现有船划过来,将手中羊角灯一举,大声喝道“停下”

    蒲松龄站在船上大声道:“请你通报一下,我们有要事见抚台大人”

    士兵喝道:“不行抚台大人传下钧旨:今晚宴请贵宾,不谈公事。任何人不得靠近画舫。违者射杀勿论”

    好狠毒的钧旨,真是骇人听闻然而不管怎么样,士兵如狼,箭没长眼,小船只得停住。

    蒲松龄没辙,只好让兰儿出面搭话:“我要见师傅,请军爷行个方便。”

    灯影里,士兵见是个风姿绰约的女孩子,口气缓和了许多:“你师傅是谁”

    兰儿道:“陈淑卿陈师傅。”

    “好吧,你等一等,我上去禀报一下。”士兵说罢,随即跃上画舫,去不多时下

    来说:“大人说啦,等陈姑娘唱完了曲儿,让你去见她。”

    没办法,只好等待。

    蒲松龄这才有兴致欣赏灯火辉煌的画舫。说是赏月,其实外面甲板上空无一人。原来赵贵显为官多行不义,济南城里四面楚歌大白天尚且窝在衙门里深居简出,何况夜间在芦苇环绕的湖面上。一有风吹草动,惊疑杀机四伏所以只好在重兵卫护下,与客人藏在仓厅中饮酒取乐,凭窗窥月而已。悠扬婉转歌声从舷窗中传出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搂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是她尽管相隔八年,然而,小卿清亮柔和的歌喉,仍在他耳边萦绕。那么熟悉、那么亲切证实了他的判断是对的:当兰儿告诉他:陈淑卿将在大明湖画舫之上,为山东巡抚赵贵显与两位主考官饮酒赏月唱曲助兴时,他就认为是谣传尽管兰儿说的与大街上张贴的海报不谋而合。但他断定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他和小卿从小一块长大,对她秉性太了解啦。她从小受尽苦难,对贪官污吏疾恶如仇怎么会摧眉折腰,为仇人献媚取乐呢唱曲者是位与小卿命运相同的歌女。小卿面对赵贵显的淫威宁死不从。被关禁起来了。想到这里,一腔怒火在心头燃烧于是,用苏词原韵反其意而和道:

    今夕明月朗,何必苦青天抚台大人可知,今岁是灾年五谷颗粒不收,灾民缺衣少食,啼饥又号寒白骨蔽于野,何以是人间饮琼浆,赏歌舞,乐无眠。百姓怨恨,丰衣足食梦难园。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顶戴才安全。此曲能醒酒,绝胜女婵娟

    歌声高亢洪亮,响彻夜空他刚唱罢,湖面上立刻暴发雷鸣般的欢呼声:

    “和的好”

    “这位学子唱出了天下穷苦百姓的心声”

    “赵贵显匿灾不报,是何居心”

    湖面上沸腾了,爆炸了赵贵显和二位主考官尽皆骇然特别是赵贵显如临大敌,浑身颤抖,手中酒杯呯然坠地。惊慌失措地大喊:“把和词的狂徒抓起来快快”

    “慢着”一位主考官忙劝阻道:“大人不可鲁莽我看此人才思敏捷,曹子建不如也。曹子建七步为诗,后人称为奇才。此人即席和词,信口拈来,非天才神童不可为之。这样的人才,正好为我所用。大人可以礼待之。”

    “这”赵贵显犹豫不决

    “快点吧赵大人。”那位主考官不耐烦地说:“慢待贤才要后悔的”

    赵贵显这才传令:“快请和词人上船”

    中军从仓棚出来喊道:“抚台大人钧旨:请和词人上船”

    蒲松龄大喜,从游艇上了护卫船,从护卫船跃上画舫。早有两个穿红着绿的丫头打起湘帘,:“蒲公子请”

    仓棚中烟雾弥漫,酒气熏人。赵贵显和两位主考官喝得醉眼迷离,红脸涨发。楼抱着唱曲儿的歌妓调情。见蒲松龄进来,慌忙推开怀中尤物,整衣端坐,等来者参拜。

    蒲松龄本来打算进舱以礼相见,观此场面,昂然不跪,略一拱手道:“学生蒲松龄参见抚台大人和二位宗师大人”

    赵贵显看了看蒲松龄,问道:“你就是戊戌年青州府院试连取三个第一的蒲松龄”

    蒲松龄淡淡一笑:“谢大人夸讲。学生不过一时侥幸而已。”

    赵贵显道:“施学政在我面夸讲过你。说你观书如月,运笔如风,文名籍藉诸生间。今听你即席和词,才思果然超群不过,考中秀才乃仕途第一步耳。此番乡试,还须顾、钱、二位宗师提携。”

    蒲松龄向两位主考官略一点头:“多谢二位宗师关照。”

    钱汝明道:“为国取士,唯才是凭,考中与否,全凭个人文章。这起马的常识,蒲秀才是知道的。”说完与顾司空交换了下眼色。两人神秘兮兮地一笑。

    赵贵显又问:“今年淄川一带地方收成如何”

    蒲松龄心想:递交万民折的机会到了于是说:“大旱经年,寸草无青大人没见済南城里大街小巷塞满了灾民其中多半是淄川、博山一带灾区来的学生来省城之前,数十位乡约里正找我,要我起草万民折,请求抚台大人早上报朝廷请求赈灾说罢取出折子郑重呈上。

    赵贵显脸色刷地一变,把折子往地上一扔大声呵斥道:“你是来考取功名的,还是来为民请命的”

    蒲松龄毫不畏惧,淡然一笑:“算是二者兼有吧”

    “放肆”赵贵显怒不可遏,还欲发作,忽然发现师爷在旁边向他使眼色,话到嘴边又噎回去。

    师爷忙替他解释:“蒲秀才,大人的意思是:你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考取功名,而不是来为请命的民众代表。因此必须把全部精力集中在考试上。至于放赈救灾的事,抚台大人自有安排,不用你来操心。”

    “不对”蒲松龄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大旱经年,麦、秋绝产,民无所食早就该放赈救灾,然而各级官员却匿灾不报。眼下秋去冬来,灾民饥寒交迫,怎么熬过谩长的寒冬孟子曰:民以食为天”

    “好啦好啦”赵贵显不耐烦地挥手打断了他的话,:“蒲秀才爱民之心本官知道啦,快回去复习功课,准备明天考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