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红楼同人)红楼之瑚不归

(红楼同人)红楼之瑚不归_分节阅读_105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贾瑚思虑良久,眼看刘氏不好了,叫来贾琏商量后,向全家宣布了一个消息:不过继贾蔚。他死后,兄终弟及,由贾琏继承爵位。

    贾蕤夭折,最伤心的额莫过于几乎是和弟弟吃同食寝同床的贾蔚。从小到大懂事又同他要好的弟弟去了,母亲只想着娶妾过继一事;为了不影响他的考试,全家人还瞒着弟弟的死讯和祖母的病重,直到他回了府才让他知晓。

    贾蔚和家里的人都有了隔阂。

    对此,贾瑚专门抽出时间来开导他。

    蕤儿早夭,他,蕤儿的父亲、母亲,祖母,心里都很难过。只是小侄子年年都像是熬不过去的样子,棺材都预备了几回了,家里人都有心理准备了。逝者已逝,生者该多为自己考虑。

    贾瑚坦诚了自己和忠顺亲王一事,并说归根到底是自己的过错。

    “你不要怨恨你的母亲。她是一个母亲,可也是一个妻子。你父亲平生没什么缺点,只好钱好色,让你母亲伤心了不止一两回了。祖母也是为了大伯好,生怕你父亲母亲不愿把你过继给我……”

    贾蔚可以说是由大伯和父亲两个一手教养长大的,要他责怪这两人,不可能。内宅里最亲近的祖母又病重在床,他无法怨恨慈爱的祖母。只能把一切推到母亲身上,即使忧心良妾一事,弟弟去了,作为母亲,她却……

    可大伯一席话叫他明白,错的不是母亲,也不是父亲,更不是祖母。

    因为大伯不愿娶妻,所以没有子嗣;香火不能断绝,所以大伯要过继子嗣;因为母亲只有他一个儿子,所以祖母要让父亲纳良妾;因为他过继后,不再是母亲的儿子,所以母亲日后要靠妾生子养老……

    可他无法怨恨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不愿意娶妻的大伯。要恨,只能恨老天,恨他早早收走了弟弟的性命,叫他失去了弟弟,也失去了和睦的家庭。

    贾蔚一夜之间好像长大了。

    刘氏熬了一两个月,去了。

    刘氏平生最牵挂的,便是因为体弱,一直在她膝下养大的贾蕤。贾蕤一去,她也熬不住了。临死前,她拉着两个儿子和孙子、孙女的手,殷殷叮嘱。她这一生也算幸运,一辈子锦衣玉食,没受过什么苦,只因她生了个好儿子。有瑚儿的照料,孙子、孙女定能过的好,刘氏是含笑而去的。

    刘氏的丧事同样隆重,在她这个年纪,也算是喜丧了。甚至更隆重的是,皇后亲自来上祭,新皇也派了人来。

    没错,十年里,皇位上的人又换了一个人来做,新一轮的夺嫡也开始酝酿了。

    贾瑚算是历经三朝的老人了。他也近五十了,越发厌恶朝政,尤其没了承平帝这个老搭档,新皇对他忌惮多过重用。趁这个机会,贾瑚没有请求丁忧,而是直接上了乞骸骨的折子,言说父亲逝世时,他没有守孝,如今母亲也去了,心里想到当初,深觉自己不孝,欲扶灵回金陵,在二老墓前结庐而居。同时自己年纪大了,如今朝廷该是年轻人的天下云云。

    新皇做足了姿势,否了贾瑚乞骸骨的折子三次,直到第四次,他的亲叔叔忠顺亲王冲进宫骂了他一顿,方准了。

    之后贾瑚一个人回了金陵,忠顺亲王其后诈死脱身,也去了金陵。贾瑚终于实现了他最初的梦想,带着爱人游遍天下。至于周肃?有贾瑚在身边,没有乱七八糟的朝政打扰,他已经心满意足了。

    在一处风景秀美,气候温暖的地方,周肃含笑而去。贾瑚给京城去了一封信,也追随他去了。当贾琏带着妻儿过来后,只看到搂在一起好像睡着了一样的两人。信上说两人要合葬。

    荣国公贾瑚殁了,举国大哀。皇上茹素三日,以示哀戚。后其位传于其弟贾琏,为荣国侯。

    ☆、第126章 番外1

    1、黛玉

    黛玉在二八那年,嫁入了郡王府。

    周琅待她很好,他不出仕,大把的时光用来同她赌书泼墨,弹琴做画,把个贾瑛羡慕的要死。妯娌两个每常说笑,贾瑛总故作酸酸的说黛玉这是掉进了蜜罐里。黛玉只眯着眼笑,脸上全是幸福。

    兴许她前半生的苦,都随着出嫁时的眼泪流尽了,从此人生里只有无限的欢喜。

    正合了那句“绿树成荫子满枝”,嫁给周琅的黛玉,很快就诞下两个儿子。在经过丈夫和婆母的同意下,第二个儿子姓林,唤作林茂,将继承林家。

    两个儿子俱是聪明伶俐,二子更是喜爱诗书,颇有林父当初苦学的劲头。黛玉无比欣慰。

    唯一遗憾的是,大概没有生下一个丈夫一直盼着的,像黛玉一样的女孩儿吧。

    “不过没有也好,我有你就够了,再多一个,怕爱不过来了。”周琅在她耳边说。

    黛玉只笑,笑得一如既往的天真甜蜜,这笑容贯穿了她的一生,一直到她老时,脸上依然挂着蜜糖一样的笑容。

    只是她永远不会知道,有人的心在日日夜夜的流泪,流的泪水化成了河,在绛珠草的身旁流淌而过。

    2、薛宝钗

    “好风凭借力,送我入青云。”

    就在腾飞之际,送她上天的翅膀生生被折断了。这苦,这泪,这痛,都被薛宝钗深深地咽下了,埋在心里,化作脸上端庄的笑容。

    好在她抓住了贾宝玉。

    贾宝玉房里已有几房姬妾,可都翻不出风浪来;贾宝玉本人对她温柔小意,一声声“宝姐姐”,却会在小王氏折腾她的时候替她挡回去;贾宝玉……

    贾宝玉爱她,心里却藏着另外一个人。

    陷进去的宝姐姐很快就清醒过来了,她抓紧时间生了个儿子,又和婆母争管家权。她和黛玉的交情,本身的才情,还有她的儿子,都是她的资本。很快,她就在贾家站稳了脚跟。

    她和小王氏斗啊斗,一直到贾政夫妇两个死了,才把儿子抱回来养着。可是那两人一死,贾宝玉就出家了。

    你既然爱她,又为何要娶我呢?你既然娶我,又为何要出家?

    薛宝钗把一声声质问也咽回肚子里,脸上端庄的笑容也没了,只浑身冷冰冰的,和那雪人一个样子。只在看到儿子的时候,脸上才有那么一两分笑模样。

    埋在梨花树下的去年新制的冷香丸再也没吃完过。

    3、袭人

    袭人是贾宝玉房里丫鬟的典范。

    她最早爬上了宝玉的床,还得了太太青眼,月钱老早就是姨娘的份例了。后来宝玉变了个性情,竟然不爱和丫鬟们嬉戏玩闹了,还是在暴怒的太太下护住了袭人,把她变成明面上的姨娘。

    袭人真是好福气啊!

    可只有她知道,宝玉把自己收房后,再没有碰过她。贤良的她自然做不出百般勾引的事,只恨恨的看着晴雯那小蹄子被二爷处处抬举——自从严明晴雯是房里少有的清白丫鬟后,太太对她前所未有的和颜悦色起来。

    最叫袭人惶恐的是,宝二奶奶进门后,宝玉依然没碰过她。

    一日一日的惶恐不安,加上被宝二奶奶、众姨娘的排挤,袭人日渐消瘦。

    一日,宝二奶奶带着奇怪地笑容,说宝玉叫她去书房。

    袭人心里一跳。宝玉从来不叫人去书房。莫非……她激动的去了。

    薛宝钗在她身后发出一声嗤笑。

    再然后,事情的发展出乎她的意料,宝玉竟然把她送给了一个戏子!

    时下有不少人会互赠姬妾、优伶,可没想到宝玉也是这样的!可她作为一个奴婢,还能说什么呢?

    袭人没有细想宝玉那句“你们是天注定的一个好姻缘,袭人,我不勉强你,你可愿意随蒋大爷去?”,含泪应了“是”。

    后来她便和蒋玉菡过起了平常夫妻的日子。

    袭人服侍太太的时候,心里眼里只有一个太太;服侍宝玉的时候,心里眼里只有一个贾宝玉。自然嫁给蒋玉菡后,心里眼里也只有一个蒋玉菡。

    只偶尔,在门口的大槐树下,她会想起那个多情公子,想起在贾家的富贵生活。

    4、元春

    在大多数后宫的人眼里,琴贵人是个好命的人。哪怕容颜不在,哪怕一儿半女都没有,可圣人依然每隔十天半个月就去她那儿坐坐。

    可琴贵人宁愿用全部的荣宠,换一个哪怕公主也好。或者圣上晋她的位分啊,总是一个贵人,别人得罪不起,可她也得罪不起别人。

    琴贵人终于封妃了,在承平帝驾崩以后。新皇登基,后宫先皇妃嫔一律升一级,没有皇子供养的,统一迁到一个宫殿居住。

    元春临死前,在宫闱深深里望着外头惨笑,若有下辈子,定不入宫。

    5、迎春

    换了一个嫡母的迎春无疑的幸福的。

    自小锦衣玉食,嫡母从不让奶娘拿捏她;再大一点,琴棋书画,她爱学什么就学什么,最后迎春选了棋;亭亭玉立之时,府上来了个林表姑娘,嫡母教她管家,也带上了迎春。

    新婚那一夜,迎春梦见了自己“本来的一生”,在梦里活生生痛醒了。丈夫抱着她的身子,替她抹去眼泪,忧心的询问的时候,迎春由衷感谢嫡母为自己择的这个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