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东汉末年枭雄志

二百零四 郭鹏心中的怒火和野望疯狂的滋长着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随着这份诏书的到来,郭鹏还探询到了董卓一口吻封了三个州刺史州牧,以及大量的郡守,清一色的由名士担任。

    自然,郭鹏也是名士。

    颍川身世的名士,名将,海内大儒卢植的门生,著名大儒蔡邕免费为他吹,声望很大,切合尺度。

    对,蔡邕自从在江东吹完郭鹏之后,又到青州来吹郭鹏了。

    借着在临淄开办学宫广招士子为学生的便利,蔡邕十分兴奋的开始猛吹郭鹏,简直有要反超袁术成为天下第一郭鹏吹的架势了。

    撇开这些不说,董卓封郭鹏做青州牧,又一口吻封了那么多的州刺史州牧和郡太守。

    这背后或许也有人在推波助澜。

    袁隗啊,你还真是不死心啊……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郭鹏就知道,讨董卓联军要来了。

    真不愧是袁家,狠,刚,自信。

    坑完了何进,连自己都不放过。

    以袁氏打头,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往雒阳进军,名正言顺的以臣伐君,毫掉臂忌君臣尊卑,将之踩在脚下。

    所以说董卓那里有率先祸殃天下的资格?

    这个资格,只有四世三公的袁氏才有,只有门生故吏遍天下的袁氏才有。

    可是讨董联军来了也没卵用,因为这些人动动嘴皮子玩玩阴谋还行,真要真刀真枪的打起来,一百个绑一块也不是一个董卓的对手。

    看看他们的体现不就一清二楚了吗?

    兖州刺史刘岱,乃汉室宗亲,根正苗红,号称孝悌仁恕,以虚己受人。

    陈留郡太守张邈,乃党人八厨(厨者,言能以财救人也)之一,号称少以侠闻,振穷救急,倾家无爱,士多归之。

    东郡太守桥瑁,乃太尉桥玄族子,史称其甚有威惠。

    山阳太守袁遗,乃袁绍堂弟,号称有冠世之懿,干时之量,其忠允亮直,固天所纵;若乃包罗载籍,管综百氏,登高能赋,睹物知名。

    等等等等,是一顿猛吹。

    吹的那叫一个天花乱坠。

    似乎这些累世衣冠的名士个个都是上马能治军下马能牧民的惊世之才一样。

    可效果呢?

    在酸枣开了一场大型联谊会,吃喝玩乐之后,就散了。

    一个个的名誉大的顶破天,真的要动手的时候,全都怂了,没一个敢去和董卓正面刚的。

    哦,也不是没有刚过。

    这些名士们率军讨伐董卓,粮草不济的时候,看待各郡县的平民黎庶们那是相当的刚。

    刚到血流满地尸横遍野,连一根鸡毛都不剩。

    自然,史书上虽然要曲笔维护一下,究竟都是自己人。

    不外偶然也有个体实在看不下去的史官怀着最后一丝良心,在史书上留下只言片语,让后人得以追寻这些惊世之才们到底如何展现才气的。

    这些名士,这些累世衣冠,这些清贵子弟,可真的是英雄好汉啊!

    汉末浊世,还真的是英雄辈出啊!

    所以文天祥才说过,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时局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人们的真面目就全部体现出来了,真正的英豪名垂千古,而吹出来的只能成为笑柄了。

    吹吧,吹吧,吹到穷途末路的时候,吹到你们原形毕露的时候,你们还能如何?

    还不是一个接一个被我撕碎?

    郭鹏心中的怒火和野望疯狂的滋长着,随着军力的增强而不停的滋长着。

    当郭鹏知道自己的对手们实际上只是一只弱鸡,真正强大的不是他们本人,而是他们所代表的家族秘闻和地方势力的时候,郭鹏心中对他们的忌惮就少了许多了。

    和他们比起来,曹操和孙坚这种冒着生命危险一心讨贼的,真是单纯的可爱。

    正在长沙讨贼的孙坚,正在济南国累死累活组织流民安置的曹操,真是太可爱了。

    董卓以为我和那群名士是同类?

    呵呵。

    董老哥,某种意义上来说,咱们才是一类人。

    不外我和你差异。

    我会比你更文明,我会比你更柔和。

    虽然,我也比你更会骗人,也比你更会钻营。

    我可以比你更奸诈,可以比你更虚伪,可以比你更凶悍,可以比你更残忍。

    世间所有一切负面词语用来形容我都可以,我都不介意,因为为了告竣目的,这些事情我可能都市去做。

    只要我能告竣目的。

    只要我能撕碎这黑的伸手不见五指的浊世,重塑人间,就可以。

    所以,董老哥,托付了,你先行一步,为我开道,以后,我要是败了,或许会死无葬身之地,到时候咱们一起遗臭万年。

    可万一,万一我要是胜了,我会到你的墓碑前,给你撒上一杯水酒,祝你遗臭万年,祝我免于遗臭万年。

    郭鹏收起了任命诏书,重新看起了军事舆图,思考着该如何驱逐乐安国的黄巾,然后想方设法的把他们成建制的驱逐到兖州去。

    否则他那里有捏词吞并兖州呢?

    虽然不是现在了,要趁着即将到来的杂乱,混水摸鱼。

    郭鹏准备混水摸鱼之际,上将军何进旧部、兖州新任东郡太守桥瑁于十一月底抵达了东郡就职。

    董卓给上将军旧部部署职位是顺带的,不是袁隗的本意,而是董卓以为既然要息争,那就爽性息争到底,给他们一起封官,让他们知道在老董麾下给老董服务有肉吃。

    惋惜,董卓的身世太低,不能服众,而且自身的名誉与实力也并没有到达谁人田地,而他所分封的这些职位,也并不能满足这些上将军旧部的胃口。

    他们以为董卓今天所获得的工具应该是他们的,是董卓从他们手里把他们该获得的工具给抢走了,董卓是个臭不要脸的。

    于是,身为太尉桥玄的族子,王谢之后,桥瑁决议要做点什么。

    他来赴任之前,探知到了朝野之中对董卓篡权的诸多不满足的声音,于是他心生一计,伪作朝廷三公牍书,向各镇诸侯招呼,讨伐董卓。

    董卓在他们眼里不外是拥兵一万多人的幸运儿,并不能造成庞大的威慑力,无法威震天下,于是桥瑁就很斗胆的做了这个提倡者。

    他一开始所联系的人也很简朴,都是不愿意听从董卓的上将军何进旧部。

    好比河内太守王匡,济北相鲍信,尚有济南相曹操,包罗因为阻挡董卓废帝而逃跑的渤海太守袁绍以及同为上将军旧部的张杨等人。

    桥瑁以为,他们这批上将军旧部足以将董卓推翻了。

    合数郡国之力,可得数万戎马,同心协力,讨伐董卓,则董卓一定败亡,朝廷应该是他们这群上将军旧部所主掌的。

    而且他们还不认可新帝刘协的职位,认为刘协是董卓的傀儡,他们这批上将军旧部要推翻刘协,重立上将军何进的侄儿刘辩登上帝位,恢复秩序。

    桥瑁一边发文书,一边招兵买马营造声势,散播了一些真假难辨的董卓欺压天子、秽乱皇宫的事情,准备讨伐董卓。

    其时,是永汉元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