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举着手机,右手拿筷子吃饭,闻言把镜头往地上斜了斜,粉红色的饭盒,里面分了个隔断,一个里面是被咬了一口的馒头,另外一半是满满的萝卜炖粉条,还有不少肉。
“打饭的阿姨人特别好,总担心我们吃不饱,差点儿要给我装一饭盒。”江盼说,拿筷子在菜里拨了拨,“还挺香的,肉也不少。”
只是饭盒就放在地上,旁边还是江盼穿着运动鞋的脚,想想一帮从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坐在台阶上从地上吃饭,还是让人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但是江盼却把镜头转向了后置,对准宽敞的操场。
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的小孩儿们都端着饭盒在太阳下面,或者坐着或者站着,他们没有食堂,也不能回宿舍或者教室吃,就只能在室外,只有下雨的时候会到走廊里站着,但是他们早就习惯这样的进餐方式,一个个吃的满头大汗格外热闹,甚至还有一边吃一遍打闹的。
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儿端着饭盒从他们面前跑过,嘴里还叼着半拉馒头。
“吃饭别乱跑,小心肚子疼。”江盼喊了一句。
小男孩儿的脚步顿时停住了,缓下脚步又退了回来,好奇的指了指江盼的手机,说:“你在拍照么”
江盼摇摇头,“我在录像,而且录像的内容直接就传到了网上,可以给大家看。”
小男孩儿想了想,说:“我知道,这个叫直播。”
镜头不偏不倚的正对着男孩儿,“你怎么知道的”江盼问。
男孩儿小大人似的耸耸肩,说:“过年的时候我姐姐回来了,她就在家看这个,可是学校里没有无线网,你怎么直播”
江盼说:“我用的流量,每一分钟都花钱的那种。”
小男孩儿瞪大了眼睛,“你可真有钱。”
直播间里一片片的“捧心”表情,“买的多了就便宜。”江盼解释说,“你快吃饭吧,可别乱跑了,不然肚子疼了要动手术的。”
“哦,我知道了。”小男孩儿说,把馒头塞进嘴里,飞快的走开了,但是却听话的没有跑跳。
:学生好多,他们都不放假么
江盼看到这样的询问,说:“这些都是周边各个村镇的留守儿童,父母都不在家,所以假期也在学校里待着,每周也只有周末才可以回到附近村庄的家里。有的孩子家里奶奶爷爷或者亲戚都不在的,甚至整整一年都待在学校里,直到外出打工的父母回到家乡。
此话一出,大家再看着操场上那些无忧无虑吃着饭的小孩儿们,顿时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
“主播,地址你还没给我们呢,我们寄点儿吃的用的过去吧。”有人说,“看他们穿的也都挺破破烂烂的。
江盼却说:“大家如果家里有旧书,哪怕是原来小学的作文书课外读物之类的,也可以寄过来,他们有图书馆,但是里面的东西并不多,多让孩子们看看书挺好的。”
他们虽然吃的不好,但是却可以吃饱,相比于口腹之欲,江盼更希望他们在精神上更加丰富,如果不能通过网络,那就通过书本了解外面的世界,帮助他们走出这个艰苦的地方。
刚刚那个小男孩儿把江盼在直播的事情告诉了小伙伴,过了没多久,就有一些小姑娘小男孩儿推推搡搡的过来找她说话。
因为不是自己班里的,所以这些孩子们看起来还有些腼腆,有一搭没一搭的找话说,聊了一会儿,才有个胆大的说:“老师,我们可以去你那边看看么”
江盼当然同意,几个小孩儿立刻雀跃的端着饭盒站到她身后。
“还有人打字呢。”一个小姑娘指着屏幕说。
“那是他们在跟江老师说话。”另外一个人说。
“那能看的过来么,那么多话。”小姑娘又问。
回答她的小孩儿继续说:“江老师学问大,看的快,能看的过来。”
江盼头一次被这么夸奖,忍不住想笑,她把镜头调成前置的,说:“这样就可以拍到我们了。”
几个小孩儿更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往前凑着看,还有人把评论读了出来,“孩子们真可爱啊说的是我们么”
“嗯,是。”江盼说,“手机那边儿有好多好多哥哥姐姐呢,打个招呼吧。”
小孩儿们一听,立刻严肃起来,认真的做起了自我介绍,江盼看他们有意思,干脆把手机递过去,交给他们怎么切换前后镜头,说:“你们拿着玩儿一会儿吧,还可以当做是上电视采访老师和同学们哦。”
一个年龄最大的小孩儿小心翼翼的拿过手机,努力压制住内心的雀跃,说:“好的老师,我们会小心不弄坏的。”
镜头被那小孩儿调成了后置,正好从上而下拍到了江盼的全身,平素里打扮精致的江盼,此时就穿着短裤和白色文化衫,扎着头发坐在台阶上吃饭,可是她脸上却带着笑,冲孩子们温柔说:“别担心,玩儿去吧,别耽误睡午觉。”
几个孩子得令,兴奋的拿着手机走开了,最大的那个连饭都懒得吃了。
江盼得以有时间把午饭吃完,看着那帮小孩儿围着学校转了一圈,还耐心的回答屏幕上的问题,又去照了洗碗处,还拉住自己班的新老师问东问西。
她觉得他们高兴就好,没想这次直播能有多少人看,更何况实在“爱看公益行”这样的新兴板块内打开,流量肯定比原来少了很多。
结果孩子们午睡之前把手机还给江盼的时候,江盼一看上面的人数,险些被惊到了,竟然多达两百万人,虽然没有到达她最高直播观看人数,但是跟题材相比,这个关注量已经足够惊人,而且因为积分翻倍奖励,让视频直接排在了频道第一位。
“拜拜。”江盼跟小孩儿们说完再见,回头对直播间里的人说;“他们下午两点半上课,因为是假期,所以休息时间会长一点,而且午睡长身体,据说冬天的话会两点上课嗯是啊,每个孩子都看起来很开心,也挺满足,可能每天都有小伙伴玩儿,也能吃饱就已经很好了,他们都很知足。”
江盼说:“所以才想给他们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希望他们能走出这个地方,看到更宽广的世界下午干什么下午给五年级的孩子们放电影,我选了冰雪奇缘,谢谢那位说带投影仪的小伙伴,我猜他们一定会很惊喜。”
便携式的投影仪,比手掌大不了多少,和电脑一连直接投在墙壁上,再加上外接的小音箱,教室就变成一个小小的简易电影院。
下午,江盼把窗帘一拉门一关桌子一推,让大家凑坐在一起。
当画面呈现在墙上的时候,班里顿时发出一阵“哇”的惊叹声,但紧接着,孩子们又安静下来,扬头专心致志的看向墙壁上的电影画面,生怕漏过一个细节。
江盼和其他几个老师坐在最后面,拍下了这样的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一经上传到微博,立刻被疯狂转载,而没过多久,小学就收到了来自好心人的好几台投影仪,还是可以直接插优盘而不需要连接电脑就可以观看的,里面存满了各种电影和动画片。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没有话说
第123章 哎哎
支教生活进入正轨之后, 江盼保持了每隔一天进行一次直播的节奏,基本上都是在下午活动课和晚饭期间。
缺乏娱乐生活的小孩子们,在突然来了一批二十岁左右、比他们大不了多少的大哥哥大姐姐之后,不知道比原来开心了多少。
组织一个唱歌比赛,阴天的时候大家一起学跳小苹果, 举行两次趣味运动会, 每周还能看两场电影, 连江盼都觉得这样的生活挺有意思。
周末的时候他们相对清闲的多, 大部分小孩儿都回家一天,带着换洗的衣服,再回来的时候,比原来要干净多了。
学生们也会趁机走远一点, 坐车去县城或者周边转一转, 打打牙祭。每当这个时候, 江盼的直播就会从“爱看公益行”板块转到普通的娱乐板块。
她的西北支教直播在网上日益火爆,有热心的论坛版主还把无弹幕版的直播进行了剪辑,每一次都做成一个视频发在网上, 方便不能赶上直播的人观看,学校也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不仅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他们这次暑期支教活动,更多的人开始关心公益, “爱看”的公益板块流量的增加相当可观。
“老师,这是我奶奶做的浆水菜,可下饭了,你尝尝吧。”邢迎娣从家里回来, 带了个塑料袋,给江盼递过来的时候自己还闻了闻,“我奶奶做的可香了”
江盼第一次收到礼物,惊喜的接过,说:“哎谢谢你啊迎娣,也帮我谢谢奶奶。”
邢迎娣摆摆手,“不用谢,我家里一大缸呢,可是没给你带浆水,那个才好喝呢。”
浆水这个东西江盼听原来的朋友说过,蔬菜发酵过后的酸味,这边儿的人都喜欢喝,说是能解暑止渴,还酸爽开胃,喝了之后整个人都舒爽了。
不过她确实没喝过,这浆水菜闻着一股酸爽的味道,大眼一看,里面主要都是芹菜段,伴着一些看不太清楚的叶菜。
“这次回家怎么样奶奶身体还好么”江盼问她。
邢迎娣显得很高兴的样子,“好,奶奶可高兴了,因为妈妈回来了,妈妈要生小弟弟了。”
迎娣迎娣,这个客观又聪明的小姑娘的名字里带着家人多这个弟弟的期盼,江盼看着她一脸兴奋的样子,又替她高兴又有些心酸,抬手摸摸她的头,说:“是么,那迎娣要当大姐姐了。”
邢迎娣说:“我早就是大姐姐了,我还有个妹妹,才五岁,没上学呢,明年就来这上学了,明年你还来么”她仰头问,似乎闻到了酸菜的味道,又吸了吸鼻子。
“明年啊,”江盼说,“那要看明年是什么情况了,现在都说不好,我们学校有好多哥哥姐姐们都想过来,总要给他们一点机会是不是”
邢迎娣想了想,叹了口气,“唉,好吧,那你可以把地址和电话留给我么,我还想给你写信呢。”
“那当然没问题啊。”江盼说,“好了,赶紧回宿舍吧,小伙伴们是不是都还等着你呢”
邢迎娣重重的点点头,转身跑开,可是跑到前面又回头说,“江老师,记得吃那个浆水菜啊,比学校的咸菜好吃多了”
江盼把袋子提起来,用手机拍了张照片,虚晃的背景里,是邢迎娣跑开的背影和土旧的物墙。空气里有酸酸的味道散开,江盼的背后是斜照的夕阳,这味道说不上多美味,却带着黄土地上特有的温馨。
姜呈在电话里听到江盼说起浆水菜,问了句:“好吃么”
江盼看着桌上剩的一点芹菜段,说:“还不错吧我现在有点儿分辨不出来了,回去让我吃食堂也觉得很美味了。”
姜呈笑了笑,他基本上每次直播都会看上一段,也知道江盼在这里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说心疼可能会有,但是更心疼的是这些一直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
“我调出了几天空闲时间,后天去看你好不好”姜呈说,“有没有什么需要带的东西”
姜呈早就说了要过来,但一直工作不叫忙,江盼也没什么期待,她嘴上说着:“工作忙的话就不要过来了,这里也没有什么好玩儿的,我也走不远。”可是脸上却不自觉地露出了笑容。
“机票都买好了,准备了两个行李箱带东西,快点列单子吧。”姜呈说。
江盼想了想,“我自己的东西挺全了,你要是不嫌麻烦的话,带点儿素描本和彩色铅笔可以么”一起来支教的有个同学擅长绘画,每天都教小朋友们画画,她不局限于一个班,而是各个班都教。
平心而论,相比于语文数学英语,大家显然更喜欢美术课,每天都能看到某个班的小孩子们拿着白纸涂涂抹抹。
在教室里可以趴在课桌上,可是他们教室外面的世界有那么多可以观察、欣赏和描绘的,如果可以拿着素描本随走随画,一定比待在屋里更有意思。
“这有什么麻烦的。”姜呈说,“我直接发托运过去就好了,还有别的么”
好多好多啊,江盼想,自然课教具、投影仪、电脑、钢琴和音乐老师,还有每个学生都应该有的竖笛或者腰鼓之类的小乐器只是随便一想,江盼都觉得他们还缺的太多太多。
可是这些却不是单纯一个人可以做到的,哪怕做到了这个小学,全国各地还有无数的学校等待着。
“先这些吧,一步步来。”江盼说。
姜呈:“是不是又想为这些学校做贡献了。”
被看穿了心思,江盼不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