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清泉奉胡啸雪之命领兵五万于大丰城驻守后,不知所失三城底细,先攻何城,犹疑不决。
座下一名蔡姓中郎将建言道:“偏将大人何不先取莜竹城,断了敌军后路。”
谢清泉说道:“敌军一日间便接连拿下济源、龙谷二城,足见其兵力雄厚,少说也有两万余人,加之三城皆为天玄国旧领,思国者众,投军报国之人定然不少,恐怕敌军现在的人马不在我们之下,若莜竹城急切难下,反使我军陷入进退维谷之境。”
蔡中郎又道:“那偏将大人的意思是?”
谢清泉说道:“小泉城关乎我军这次西伐天玄国的成败,十分紧要,本将决定先攻龙谷城,解去眼前的燃眉之急,即便不能全歼敌军,至少也能保住小泉城。先派人去小泉城通报一声,明日发兵龙谷城。”
蔡中郎寻思道:“敌军攻下龙谷城,却不敢再进,攻打小泉城,可见其军势也不甚大,小泉城城防坚厚,从敌军进兵路线来看,深知小泉城对我军的重要性,定然兵力齐集龙谷城,先攻龙谷城,非善策也!”心中虽做如此想,又素知谢清泉说一是一,做下决定后,从不改反,不敢拂逆,只得领命行事。
再说元继这方,所占三城加紧募兵,莜竹城兵力已有两千余众,济源城更是募得新兵三千人,共有兵力四千余人,而龙谷城募得新兵两千人,加之从周无忧兄弟投降而来的降兵,共有兵马一万三千余人。
次日,探子来报,谢清泉率五万兵马向龙谷城进发,元继大喜,笑道:“司马参谋,看来是我蒙对了。”
司马爽所料不中,也不着恼,折扇一晃,也笑道:“胡啸雪虽智勇双全,可惜不擅用人,谢清泉此举可谓不知死活也,哈哈哈。”
笑了一阵,司马爽又道:“谢清泉五万兵马远道而来,我们送他一份大礼岂非甚好?”
元继笑道:“甚好!”
两人言谈间,竟视谢清泉的五万大军如案上肥肉,一点也不放下心上。
谢清泉五万人马行至龙谷城五十里外的郊野扎营,手下兵将来报,说龙谷城中杀出一支人马,约有三千,领兵之将乃一位黄毛小子,正在营外叫骂。
谢清泉嘿嘿冷笑数声,说道:“连一个黄毛小子都敢前来叫骂,欺我军中无人么?来人,备马!”说罢,点起一万人马出营迎战。但见敌方少年将领好生面善,似乎在什么敌方见过,喝问道:“你是何人?!”
元继哈哈一笑,说道:“将军真是贵人多忘事,可还记得小泉城城外,火烧军营的元继么!”
谢清泉闻言立即想起当初第一次攻打小泉城时,便有一名小将骁勇异常,依稀便是此人,再仔细一想,突然大怒道:“原来是你这个狗。杂。种烧了毛茹血的大营,累的他如今生不如死!”他与毛茹血为同乡,参军时便分在一队,亲如兄弟,如今见他丑人即在眼前,如何按捺的住,大喝一声,拍马上前接战,与元继交战与阵前。
但见谢清泉手执长枪,枪头白光闪闪,一身金劲甚是了得,元继自也不弱,挥起龙吟,以火劲相抗。交手十余回合,谢清泉欺元继刀短,长枪向元继座下马匹前蹄横扫过去,元继单手拉起马缰,想上一提,座下黑马前蹄一抬,枪尖从蹄下扫过,未伤一毫。
元继顺势朝黑马臀部一拍,黑马前蹄向前一踢,正好踢中谢清泉坐骑的腿骨,“咯嚓”一声,腿骨骨折,谢清泉的坐骑便要倾倒,谢清泉身不由己,身体跟着前倾,只见眼前刀光闪烁,急忙纵身一跃,跳下马背,躲过迎头一刀,又见坐骑无力再战,叫道:“敢与我马下交战么?!”
元继的龙吟刀刀短,于马上交战吃亏甚多,听他要马下交战,正合己意,张口哼道:“有何不敢!”也跃下马背。
谢清泉冷笑一声,趁元继下马之际,一招“金刚钻”,朝元继下身刺去,元继早料到他有此一招,使起火云刀法第一式“火锁长江”中的一招,荡开长枪,又使出第三式“五关六将”,向谢清泉双目、腋下、肚脐连递三招。
谢清泉也是了得,上半身向后一弯,做拱桥状,避开元继的三招,左脚弹起,使了一招“金不换”,踢向元继手腕,使他不能顺势下劈,元继立即收刀,右脚递出。
谢清泉不及收腿,膝弯一痛,被元继踢中。急忙双手撑地,向后一翻,左腿吃痛,站立不是甚稳,但见元继纵身上前,又举刀劈来,强忍疼痛,举枪一挡。
龙吟刀刀身灌注火劲,锋锐无比,谢清泉之枪如何挡得住,“咔嚓”一声,断为两截,谢清泉急忙后退一步,终是迟了点,虽避开面部,但身上铠甲迎刃而解,左右裂成两半,谢清泉直吓的魂不附体。
谢清泉阵中蔡中郎见其势危,喝道:“击鼓!”点起兵马,前来救援,元继立即翻身上马,掉头就走。谢清泉心中愤恨,叫道:“追!”随即抢来一匹马,骑了上去,却不敢冲在最前,只在阵中呼喝叫喊。
元继三千兵马且战且退,逃出几里路后,逃在最后面的一千兵马由元继带领,突然调转枪头,回身冲杀一番,那一千人也不念战,继续逃逸,来到元继阵中最前方,再逃出几里路来,此刻留在最后的那一千兵马又由元继带领,回身冲杀一番,轮番交替下,谢清泉的兵马并未占到任何便宜。
待谢清泉的兵马追至龙谷城城外十里之地时,元继勒令全军停下,不再逃逸。谢清泉此刻胸中火消,见此处离龙谷城已是很近了,恐防有诈,也不敢太过逼近。
元继回头嘿嘿一笑,笑道:“谢偏将,你若再不回头,恐怕便要做那毛茹血第二了。”
谢清泉闻言大惊,急忙回头观望,一快骑来报:“禀报偏将大人,军营失火了!”原来却是元继故意将谢清泉引出后,埋伏在外的一小队人马趁其军营空虚,放起火来。
谢清泉挥起马鞭,怒道:“好小子,有你的!”怕老巢出事,急忙率军回营。元继让三千将士齐声大叫道:“多谢谢大人,送我们回城!”谢清泉听后,更是怒不可歇,却又无可奈何。
谢清泉回营后,火势已经渐小,左右查看,却未发现敌军埋伏人马,定下心来,扑灭大火后,盘点一番,粮草损失过半,心中更是恼怒。
城头司马爽见元继领三千人马回来,大笑道:“看来元大人第一份大礼已经送到了!快开城门,迎接元大人!”
回到城中,元继休息一阵,与众将士吃过午饭,回到城主府,笑道:“谢清泉既失粮草,定然会遣人去小泉城索要粮草,以补不足。这回便要轮到三弟去送第二份大礼了!”南宫磊早已手痒难耐,闻言大喜,司马爽在其耳边附言几句,领命而去。
谢清泉见粮草被烧一半,心疼不已,寻思余下粮草不够开销,果然便要差使手下一名副将,去小泉城要粮。蔡中郎急忙劝阻,说道:“敌军既然想到烧粮,定然也会料到我们会去小泉城要粮,此行大大不妥啊!”
谢清泉说道:“探子已探知龙谷城城中将士不过万人,我军五万人马坐镇城外,怕他没那个胆子敢出城抢我粮草!”
蔡中郎又劝道:“我军粮草虽毁一办,但还可坚持一些日子,稳妥起见,不妨迟些再去要粮。”
谢清泉只是不听,蔡中郎无奈,只得说道:“若偏将大人一定要去要粮,最好多带些人马,以策万全。”
谢清泉只觉蔡中郎聒噪,老大不耐烦的说道:“好了,我自有分晓!”说完,甩手离去。蔡中郎料知谢清泉必不会依自己之言行事,无奈之下,叹了一口气。
翌日,谢清泉差手下李副将将兵两千,带上自己手谕,前往小泉城要粮,小泉城守城中郎将见了手谕,即刻调集粮草三十车与李副将,李副将拜谢后,便运粮出城,出城不过五十里,东、南、西三个方向均杀出一队人马,合共六千人。
李副将见敌军势众,急欲逃跑,眼见粮车便要落入敌军之手,心有不甘,便想回身烧粮,忽听敌方大将叫道:“无胆匪类,快回来与我交手一番!”心惊胆颤,却是不敢再回头烧粮了,丢盔弃甲便向北逃。
南宫磊也不去追,只叹自己运气不好,遇到这么一个胆小的对手,自己不过大喊了一声,便抵都不抵抗一下,径直逃走了,急忙差手下押解粮车,抄小路,返回龙谷城。
元继差人盘点一番,抢来大米七十二万斤,面粉六十八万斤,草料不计,共一百四十万斤粮食。足够自军开销一月有余。
司马爽笑道:“我们已送出两份大礼,只差我这第三份大礼了,这第三份大礼,只怕他谢清泉是消受不起的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