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配乐剪辑摄像,这些都是满分。我只想给剧情点个赞”
著名影评人“桃花小姐”在自己的博客上如此写道,“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孩子抗争的过程。为了莫须有的网瘾,在炼狱一般的网瘾中心中抗争,逃离,最终却在父母的行为中崩溃,最终成为了自己年少时最讨厌的那种人。不知道杨笑在拿起那个熟悉的电击治疗仪的时候,心中是何种感受”
桃花小姐的粉丝很多,但是他们却很奇怪。
她说的,是我看的电影么
“为什么我看的电影里没有电击治疗”
“孩子不是叫宋毅么怎么变成杨笑了”
“小姐是不是看了假电影”
“楼上的,你们才看的假电影我都看哭了”
有人反对,有人赞同,事情很快就发酵了出去。
大家这样一对,忽然有了一个震惊的发现,千达放的电影,竟然和其他原先的不一样
这不可能啊
明明都是坏孩子,为啥不一样呢
这个时候,大导演张哞哞朝千达电影发了律师函,“强烈谴责千达电影破坏契约精神,欺骗广大观众,名为放映坏孩子,播放的却是好孩子”
千达电影也是一脸懵逼,明明是你发来的母盘,我们根本就没有人动过,凭什么说是我们的错
事已至此,千达集团也是牛叉。
他们发现,好孩子的评论不比坏孩子差,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什么都没变,全线播放器了好孩子。
张哞哞更急了,直接起诉了千达集团。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狗咬狗了,但是观众们毫不在意。
本来被骗看了好孩子的观众,应该是最愤怒的。
但是他们却自发的朝自己的小伙伴们安利起了好孩子。
其他看了张哞哞电影的观众,因此对好孩子产生了兴趣。
究竟这部电影,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能够让人毫无节操的抛弃立场,站在它的那一面,不停的和周围的人推荐介绍呢
它的魅力就这么强么
人一旦有了好奇心,就忍不住想要去看。
但凡是去看了好孩子的人,没有一个不为之惊叹,纷纷加入了安利好孩子的大家庭。
最先发布影评的桃花小姐,再次发了一篇博文,力挺好孩子。
“虽然我看错了电影,但是这是我的幸运。两部电影我都看了,平心而论,好孩子更好一些。
在好孩子的比较之下,坏孩子原形毕露。如果说后者是一场以爱之名的纵容,前者则是对世界对社会的呐喊。
有太多的父母,以爱的名义囚禁着孩子的思想。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无力反抗。当我们长大后,这一切都会偿还回来。
这是宿命,这是承诺,这是抗争,这是诅咒。
我有预感,这部电影将会引起整个华夏的法律进程,进一步明确什么是网瘾,规范所谓的戒断中心的治疗手段。
一部电影,能做到这一步,足以。
不说了,十刷去了。”
好孩子以一种让人瞠目结舌的方式爆发了开来,尤其是王羲哲带领着华夏的战队,成功的躲得了世界冠军,更是给好孩子添了一把火。
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网瘾
玩游戏也可以为国争光
在“网瘾”的罪名下,瑟瑟发抖成长起来的一代,在获得了话语权后,开始了自己的狂欢。
整个华国,都因此沸腾了起来。
其他院线见状,纷纷摒弃了节操,想要放映好孩子。
对于他们来说,节操是什么能吃么
只要能赚钱,能赚大钱,让他们做什么都可以。
面对这种情况,分成的价格之类的条件,简直不要太好谈。
你不要那其他人都答应了,都可以放映哎
就你家放映不了,那观众们会不会炸
事情就这么简单,资本家们根本没有别的选择。
接下来的一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一部不知道什么时候拍完、事先没有任何宣传、没有任何明星,甚至刚开始连院线都没有的电影,第一天票房还是0因为顶着坏孩子的名字,票房没被计算,第二天票房一百万,第三天票房一千万,第四天票房一亿
这简直就是超神的节奏
再也没有人去提什么坏孩子了,整个网络都被好孩子三个字刷屏了。
事先根本没有人想过,苏川工作室的电影会是这个样子。
“我算是服了说好的搞笑之中充满了正能量呢为什么我看的时候都哭了”
“哭了1杨笑第一次被电击,一声不吭的忍着的时候我就哭了”
“我是在杨笑第二次被电击的时候哭的主演太厉害了杨笑太可怜了”
“我一直忍着,直到杨笑跳进泔水桶的那一幕,是在忍不住了。”
“我也是从泔水桶那段开始哭的,但是到中心被捣毁的时候,我都笑了。可是当杨笑被他父亲再一次绑起来的时候,我就又哭了”
“杨笑最后拿出了电击治疗仪的那一幕,我觉得特别解气,又特别悲哀”
“终有一日,我们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
“也不知道苏川工作室是从哪里找来的这么多演员,尤其是主演,听说已经有电影学院组织学生去学习了”
“我看了十多遍,终于确定一件事情,那个泔水桶不是道具,是真的”
“楼上好眼力这件事情我也在怀疑只是一直不敢肯定”
网络上对于这部电影的讨论越来越多,各路影评人也纷纷发出了自己的意见。
影片的十大泪点、抗争与宿命、我们都是好孩子、网瘾真的存在么
电影的每一幕,都能拿出来讨论,甚至有人在讨论,第二次逃跑时车震的姿势
事情渐渐的达到了一个顶峰,好孩子与华夏英雄联萌战队得到世界冠军的事情霸占了围脖热搜榜前10的所有消息。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