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重生之蹉跎岁月

第二十一章 旧时光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第二十一章 旧时光

    (31+)

    苏翰是纪婶娘家人,出了五服的堂侄。这种关系,在大聚落式的村子里比比皆是。只是苏家跟纪小宁外婆家很近,相比较来说,接触的多总是要亲近些。

    当然。某些不地道的邻居只能算是奇葩。

    汪凡跟着纪婶去过前苏庄,见过当时还是小学生的苏翰,印象很深。毕竟一个上树掏鸟下河捕鱼总是打头的人,印象想不深刻都难。

    更不要说,他曾特意送给纪小宁一对小兔子。雪白雪白的毛,耳朵长长的,很可爱。纪叔买了铁丝网,在院子里围了一小块儿地方。他跟纪小宁一起到处找它们喜欢吃的青草和野菜,整天去看看有没有长大。

    他们精心饲养了三个月,终究没有等到两只小白兔长成两只大白兔的那一天。拆掉铁丝网的那天,纪小宁很伤心。汪凡站在她的身后,看着蹲在地上的小小人儿,影子藏在她的脚下,秋风吹起落叶在身边打旋儿,心中无限伤感。

    那个忧伤的秋天,他第一次偷了老妈的钱,一个人跑到花鸟市场买了只两个巴掌大的猫崽子。直到如今他还记得那只猫丑丑的,叫声很细,因为瘦,四条白色的腿显得格外的长。

    偷钱的那天,他被汪爸用皮带抽的浑身青紫,却始终没说钱到哪儿去了。这是在他近二十来年的生命中,最硬气的一次。

    幸好是在秋季,他的长衣衫能完美的遮住身上的瘀痕。跟纪小宁并排蹲在沙发前逗弄小丑猫的时候,似乎身上的疼痛已经感觉不到。于是在此后的很多年,他都偏执的相信好心情是能治疗伤痛的。

    他只是没弄明白,到底是谁的笑颜绽放才会有这样的效果。

    这只猫养了好多年。初一那年的元宵节,村里放了好多的烟火爆竹。汪凡和宋昕昕相伴着去看烟火的时候,看到它沿着墙角走走停停。圆滚滚的肚子随着步伐左右摆动,尾巴翘起来回摇摆。这是他们看到它的最后画面,它就在那个烟雾缭绕的日子里,下落不明。

    买到小丑猫那年的冬天,在第一片雪花落下来的时候,纪小宁跟着纪叔纪婶去了遥远的京城。走的那天,纪小宁穿着米白色的厚外套和浅蓝色牛杂裤,裤腿上缀着半圈的小白花。汪凡逃了学,用所剩不多的零花钱给她买了双手套,黑白条纹,很普通。

    那天老爸破天荒的没揍他,却被性格古板的老师拧着耳朵扯到门外,站了一节课。

    没有纪小宁的存在,他觉得生活好像完全变了一个样子。不知道是不是没有收到每年最大的一笔红包的原因,春节过的也是无精打采。

    买的小丑猫倒是在他的照顾下胖了不少。

    等到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过了二月二龙抬头,村头的路上依然没出现纪小宁的影子。他在难得的长途电话上跟纪小宁抱怨,得到的也只是纪婶“很快就会回去”的答复。

    事实证明大人所谓的“很快”这类敷衍时回复很不靠谱。直到期中考试考完成绩发下来后,汪凡才在放学回家路过纪婶家门前,发现镇守几个月的铁将军被打开了,原本寂静的小院中传出阵阵说笑声。

    他兴冲冲的跑进去,看到纪小宁正坐在皮质沙发上,歪着头看他斜背着书包傻傻的样子,眼眸含笑。

    于是他挠挠头,憨憨的笑了。

    理所当然的,纪小宁那年的成绩差强人意。

    暑假的时候,纪婶在本家找了个家教,也就是苏翰的姐姐,苏兰。

    苏家孩子很多,苏兰下面还有两个妹妹,苏翰是最小的一个,也是唯一的男娃。

    不能说苏家重男轻女,至少在上学这方面,苏家二老对的起他们家每一个孩子。

    苏兰天分不够,寒窗苦读数年,没考上大学。正值村里小学扩建,苏兰放弃复读的机会,毅然回家成为编外教师中的一员。

    记忆中兰姐很瘦任谁从初中到高中毕业六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吃不饱穿不好的状态,都胖不起来。

    帮纪小宁辅导功课,纪婶付的薪酬很高。兰姐有些过意不去,顺便把汪凡也抓了过来,总觉得这样才能不辜负拿的那些钱。

    相比于勤奋好学的纪小宁,汪凡可以归入“混学年”的那一批次中去。读书不用心,作业拖拖拉拉,学过既忘不揍记不住,这就是汪凡整个小学时代的真实写照。

    在整个补习期间,苏翰跟着他姐姐来过一次,掏了村外树林里的马蜂窝,脸上被蛰了三个包。

    蜂针刺破皮肤的那刻,他才知道所要承受的疼痛远不像苏翰表现出来的那么云淡风轻。

    右手手指火辣辣的疼,纪小宁接过兰姐手中的牙膏,皱着眉头帮他涂了一遍又一遍,凉凉的,味道很冲。

    这大抵是之前对苏翰的所有印象,顽皮捣蛋的能耐比汪凡高了一个等级。没想到六七年过去,原本那样的一个人,也学会了内敛和稳重。

    而他原本以为受伤就能逃脱补课的折磨,没想到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唯一的改变,只是暂时不用写字。

    小小的抗争被现实击的粉碎。

    汪凡认为那年的暑假是灰色的,也只是因为单纯的不爱读书。小小的年纪,正是爱闹的时候。

    暑假刚过一半,纪小宁落下的课业基本上已经全赶了上来。纪婶给了一些钱,让他们出去看场电影,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汪凡却怂恿两人去溜冰场。

    九四年宋城的溜冰场,只是修的比较平整的水泥地面。场地不大,用半身高的木头桩子围着,里侧钉着剖开的轮胎。

    后来回忆起来,觉得溜冰场里提供的鞋子很脏,但在那个娱乐设施贫乏的年代,已经是“配得上花的钱”的新潮项目。

    场上人不多,汪凡三人慢慢挪到角落。

    午后的阳光斜斜的投落在庞大的梧桐树冠上,在溜冰场中映出大片大片的阴影。纪小宁坐在场面的长椅上,托着腮看他笨拙的滑动。金色的阳光映照下的小小人儿,唇如涂脂,眸若繁星。

    他曾以为,这就是生活,并将始终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