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第 55 部分阅读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格奈森瑙”号将于5服役,帝国宣传部长亲自打来电话,如无意外。元首届时将出席该舰地服役典礼,而宣传部也希望借这个机会拍摄一部有关大型战舰的宣传影片。有鉴于张海诺和国社党高层的关系,雷德尔希望由他来负责海军在协调方面地事务。

    (两艘沙恩霍斯特级均于1935年5动工建造,一号舰沙恩霍斯特于1939年年1月服役,二号舰格奈森瑙的服役时间反而比沙恩霍斯特号早8月,它的提前服役主要用于试航和训练,后来在波罗的海测航时发现干舷过低不利于航行,该舰隧于1938年冬

    元首偏好大型战舰在德国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自从上台以来,他先后参加了“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沙恩霍斯特”号以及“格奈森瑙”号的下水仪式,当“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服役并取代“德意志”号成为舰队旗舰时。他也曾亲临现场向该舰的海军官兵发表讲演。对于雷德尔交待的任务,张海诺想不出拒绝的理由。便应允下来。他随后去了一趟帝国总理府,代表海军部和戈培尔协商有关元首出席服役典礼以及宣传片拍摄地事务。

    因为来者是元首最欣赏的海军军官——这一点在元首府也是人所皆知的事情,戈培尔丝毫没有因为双方等级地差别而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张海诺觉得这也是雷德尔选择自己所考虑地因素之一。简短的寒暄之后,戈培尔公事公办的罗列出海军方面的配合事项:主要安全措施由海军负责,但党卫队也会派出武装人员和便衣协助维持现场治安;元首行程由海军部和元首办公室共同安排。这些和从前元首参加下水仪式时并无二恙。

    戈培尔希望尽可能扩大这次记录影片的宣传价值。他建议海军部出动全部主力舰来一次气势磅礴的海上阅兵式。而他地摄影师将进行全景拍摄,海军宣传片将和近期拍摄地陆军宣传片一同呈现在国人面前。以扫除民众在内心底对潜在敌人地恐惧。

    针对海军部有关宣传片影响力的疑问,戈培尔补充到:“这样地影片只是给普通民众看的,元首认为英国人根本不会为装备280毫米主炮的‘格奈森瑙’号和区区万吨的德意志级装甲舰而提高警惕。所以,海军部不必担心这样的宣传片会带来任何不利影响!”

    这看似很有战略家的眼光,但张海诺并未给予任何评论,他代表海军部提出一个非常简单的要求:任何涉及机密的舰艇设备和武器不出现在宣传片内,戈培尔对此满口应承。不过,这位帝国宣传部长兼教育部长紧接着又以宣传片效果为由提出在仪式举行当天海军官兵向元首致举手礼而不是传统军礼。

    张海诺在心里暗道戈培尔狡猾,这哪里是宣传效果不效果的问题,根本涉及到海军在政治方面的立场。海军官兵虽在阿道夫希特勒就任帝国元首那一天宣誓效忠于他,却并不意味着就此依附在纳粹党之下。自纳粹上台以来,德国国防军的大多数将领都在极力避免军队卷入政治事件中去,然而陆军在失去勃洛姆堡和弗里奇两位领头人之后已经有所动摇,海军的情况则相对好一些。在两年前“沙恩霍斯特”号的下水仪式上,海军官兵就在总司令雷德尔的带领下以传统军礼回应希特勒的举手礼,这据说在当时就引起了一些纳粹党徒的

    但在那之后的两年间,德国海军依然很好的保持着这

    对于这个可以说是由来已久的问题,张海诺可以不假思索的代表海军作出回答,但直接否决难免会给好事者留下话柄,甚至以此来抨击海军对元首的不敬。他想了想,以另一种方式回答到:

    “海军的传统军礼,亦是向元首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如果要说和举手礼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只是因为他们身上还有另外一重特殊身份:德意志帝国的军人!”

    戈培尔或许没有料到自己的提议在这个海军代表人这里就碰了钉子。无奈在这个问题上就连元首也强硬不得,他讪讪地笑道:“我始终觉得,海军应该和民众一样行举手礼。象征军民一心,这不是很好吗?”

    “军民原本就是一心忠于元首,既然都是表达对元首的无比忠诚,哪种礼节形式似乎并无区别!”张海诺寸步不让。

    戈培尔紧接着他的话反问道:“既然是表达对元首地无比忠诚,行举手礼又有何妨呢?”

    戈培尔在演讲和宣传方面的功力,几乎是不逊于元首的,但张海诺深知自己在这种情形下绝不能退步,他极力保持着镇定的思维。既不落入对方的语言陷阱,又要找出击退对手的办法。

    “军人是国家之本,传统则是军人之本!既然是国之根本。就不能轻易动摇。部长阁下,您说是不是?”

    戈培尔用带有些许诧异的眼神看着张海诺。颇有深意的说道:“好吧,将军,这个话题今天就到此为止吧!顺便说一句,元首对您可是寄予了无限厚望地!”

    张海诺顿了一下,微笑着说道:“这一点我始终铭记于心!”

    这一次交锋,并没有给他们接下来的合作带来麻烦——至少在表面上。张海诺顺理成章的成了海军部和总理府以及宣传部地联络协调人。经过双方数次协商。最终确定参加这次所谓海上阅兵式的包括新服役地“格奈森瑙”号、三艘德意志级装甲舰、三艘柯尼斯堡级轻巡洋舰以及一个中队的鱼雷艇。它们舰体简洁、武备精悍且早已为外国军事观察家们所熟知,而包括舰载雷达、海军航空部队以及新入役的驱逐舰在内的一系列装备则不出现在宣传片中。

    随着服役仪式的临近。戈培尔派出了他庞大的专业摄影团队,而随队抵达基尔港地还有一些意大利记者——对于这种处于外交考虑地安排,德国海军是持谨慎态度地,因而在这些人抵达之前,所有的潜艇和驱逐舰都已离开基尔港,海军航空兵部队也将训练场转移到了距此数百公里地吕根岛,那里实际上已经成为德国海军的重要潜艇基地和海军航空兵基地之一。

    因为天气原因,原定于520举行的服役仪式被推迟到了第二天,尽管如此,还是有超过10万人涌入基尔港观看这艘新锐战舰式。不久前在德奥合并上大获全胜的阿道夫希特勒依然是无可替代的焦点人物,他兴致勃勃的检阅了海军仪仗队,并向前来观阅“格奈森瑙”入役仪式的民众举手致敬。人们纷纷以纳粹式举手礼迎接这位元首,唯有海军官兵和陪同希特勒检阅部队的雷德尔等将领仍以传统军礼相对。

    入役仪式结束后短短几天,帝国宣传部便以惊人的效率完成了影片的后期剪辑工作,并配上了令人热血沸腾的进行曲。宣传片首先在政府和军队内部放映,尽管这只是纳粹常用的宣传手段之一,但张海诺必须承认,威武的军舰和整齐列队的水兵甚至战舰扬起的波浪都具有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渲染力,那种低沉雄壮进行曲更是容易激起青年人的热情。经元首钦定,宣传部分别为海军和陆军拍摄的宣传片一并于6月在全德公映,效果则是显而易见的:整个6月间,报名参加海军的人员竟有人,而陆军的情况更好,约有20万人排队前往德国各主要征

    **************************

    在柏林郊区的一栋大别墅里,巨大的落地窗给予客厅充足的采光,典雅的波希米亚式陈设奢华却又不落俗套,挂毯、油画、花瓶以及水晶吊灯,这里每一件摆设都显得那样的精致,而全羊绒的沙发更是松软的超乎人们的想象。负责打扫房间的女仆们动作轻快,仿佛一群芭蕾舞演员一般。

    在隔壁的房间里,情况似乎截然相反,这里光线黯淡,让人分不清近在咫尺者的面容,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独特的胶片味道,在一张偌大的沙发上,坐着这座宫殿的女主人,而她年老却不乏力的管家正静静立侍于一旁。

    沙发正对面的幕布上,各种景色、人物正飞快的转动着,但这里的海没有浪涛声,这里的大船不会鸣响汽笛,这里的人们正群情激昂,高举着手臂、做着声嘶力竭的表情,但耳边却只有放映机转动的枯燥声音。

    镜头,在人群、战舰和第三帝国元首之间切换着,在如今的德国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够面对此情此景而心绪平静,但这私人电影院里屈指可数的观众却属于这样特立独行者。

    “是他吧!”一个清雅但不虚弱的声音打破了这里原本一直持续的平静。

    立侍于一旁的老者弯下腰,低声答道:“是的,海诺冯芬肯施泰因海军准将,现任海军主力舰队参谋长和航空兵部队总监,是德国海军近年来升迁较快的人物之一,据说和国社党高层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只可惜,我们现在还拿不到他在海军的档案,也无法确定他前些年来在做些什么,关于这一点,我们是否需要通过政府那边的关系查一查?”

    幕布上的景象此时已经定格在了其中一副图片上,背景很单调,主角是几个身着海军将官军服的人,其中一个,年纪不过四十出头,那张比例适当、棱角分明的面孔充满了一种成熟男人的自信和沉稳,但皮肤又不像其他同僚那样饱受烈日和海风“摧残”。

    好一会儿,女声才慢慢悠悠的再次响起:“这是个危险的游戏,精妙的轮盘上,只有一次下注的机会!梅耶,你觉得我们赌是不赌?”

    老者毕恭毕敬,“一切凭您决定!我尊贵而伟大的总裁!”

    走向战争

    第032章 - ~巨人的软肋~

    到被送进基尔港下属的海军医院里42岁的恩斯特林在为自己的不走运而懊恼,这位两周之前刚刚在海军宣传片中露脸的舰长,如今却因为一块肥皂而不得不暂时离开他心爱的军舰,那可是整个德国的骄傲、目前德国海军现役舰只中吨位最大的“格奈瑙森”号!

    “我想我这点伤还不至于影响到日常工作吧,医生!”尽管头上缠着厚厚一圈绷带,倔强的林德曼还是满怀期待的问他的主治医生。

    “不,将军,您必须好好休息至少两个月,否则这次受伤很有可能留下后遗症!”外罩白大褂、里面穿着军服的军医官指指自己的后脑勺部位,“这里是人体最脆弱的部位之一,虽然它摸起来很硬!”

    “噢,两个月!我的军舰和舰员可等不了那么久!”林德曼咧着嘴、咬着牙,一大部分来自于事情本身。

    就这样,战列舰(德国自称战列舰,但它更接近于战列巡洋舰)“格奈瑙森”号的首任舰长刚上任便因为一次令人哭笑不得的意外被迫离开自己的岗位,而这艘战舰出航在即,给它安排一位新舰长成了海军主力舰队司令部的当务之急。

    “首先,副舰长卡斯奇上校经验不足,军衔也不够,担任代理舰长有些勉强!调任三艘德意志级装甲舰其中一位舰长倒是不错,但又得重新找人填补那里地空缺。噢。可怜的恩斯特,他洗澡的时候怎么就不能小心点呢?”被张海诺视为“猛将兄”地威廉马歇尔在过去三年时间里一直担任德国海军主力舰队——亦被称为战斗舰队的司令官,随着一艘艘新锐战舰的服役。他职位虽未改变,但权责却在逐年增加。

    不过,十多年的空白期给海军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上的断层,在人员构成尤其是大型战舰指挥官方面有着同样的不利影响:一战时期的那些主力舰指挥官们,如今即便还留在海军也是年纪一大把了,像张海诺地“表舅”冯劳伦茨早在20年代初就转入二线,现已年过六旬的=军担任战史顾问这样的闲职;像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副司令古泽、战斗舰队司令马歇尔这些目前在德国海军担任重要职务地将领,也都没有担任大型军舰正职的经历。更不要说海耶、邓尼茨以及张海诺这样一战时期地“小兵”了!

    “‘德意志’号的舰长洛恩资历和经验都很丰富,只是再有两年就到退役年龄了!”想起自己的老上司,张海诺就颇为怀念在“德意志”号上担任参谋官的那段日子。虽然远航海上的生活有时显得非常枯燥,但他在舰艇指挥方面的提升却是实实在在地!

    趁马歇尔还在考虑人选。张海诺抱定主意:“司令官阁下,其实自考入基尔海军学员军官进修班起,我就梦想着成为一艘大型战舰地指挥官!如果您相信我地能力,不妨让我试一试!”

    “你?”对于这个提议,马歇尔看来颇感意外,但他转念一想。便又放下手中的笔。说道:“可是你目前还兼任着战斗舰队参谋长和海军航空兵总监地职务。如果再担任‘格奈森瑙’号舰长,担子可是非常重啊!”

    “若能得到您的首肯。我愿意向海军司令部提请解除现在这两个职务!司令官阁下,我想您也知道,参谋长和总监这样的职务实在不适合我这种耐不住寂寞的人担当!”

    “耐不住寂寞?哈哈!”对这个自嘲而又形象的用词,马歇尔爽朗的笑了起来。末了,他表示原则上同意张海诺暂时担任“格奈森瑙”号代理舰长,并向海军司令部提请了这一人事任命。

    如今在海军部掌管军官人事的,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冈瑟吕特晏斯,他在二战中先后指挥过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编队、俾斯麦和欧根亲王编队,同时也被誉为二战德国海军最优秀的水面舰艇指挥官,只可惜他和“俾斯麦”号的命运过于悲惨,这才给后来的军事爱好者留下无尽的遗憾。

    以张海诺如今在海军的超高人气,接下来的事情基本上在预料之中。张海诺被吕特晏斯找去进行了一番交谈,也许是对这个资历尚浅的军官不太放心,也许只是想确定这个人选具备足够的资格,吕特晏斯问了许多有关大型舰艇指挥以及处理舰上大小事务的问题。这难不倒张海诺,他根据自己在海军进修班和“德意志”号担任参谋官所掌握的技能一一回答。

    过了吕特晏斯这一关,雷德尔那里便没有太大问题,在被说服之后,他照例向张海诺叮嘱一番,告诉他这次“格奈森瑙”号入役以训练舰员和测试舰船性能为主——因为这是德国海军时隔近20年

    次建造如此大吨位的战舰,所以工程师们在许多技术有十足的把握。

    最后,张海诺要求将自己的几个旧同僚调往“格奈森瑙”号,以协助自己工作。

    在“格奈森瑙”号启航前的一周,新舰长的任命事务迅速完成。张海诺主力舰队参谋长的职务被解除了,海军航空兵总监的头衔却被保留下来,而他就任“格奈森瑙”号舰长也没有挂上代理二字——除了名气之外,他的履历表倒也具备足够的说服力:1913以全年级第5名的成绩毕业于基尔海军学校鱼雷专业,一战时期战巡“塞德利茨”号鱼雷指挥官、战斗英雄;自1917年起先后担任u-171、u-9以及u-148挥官,潜艇部队的王牌艇长;自1928年起海外项目部:进修班第7名成绩通过考核。随“格森”号训练舰进行了为期8个月远洋,然后在装甲舰“德意志”号上担任参谋官直到1937年,之后任战斗舰队参谋长、海军航空兵总监。

    多年来地梦想实现之时。张海诺的心情是激动而复杂的,但他并未来“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采用更为稳妥地安排:舰上原各部门军官职位不变,而前“德意志”号航海官雷蒙冯舒伯特、枪炮指挥官利奥波德斯托恩以及从“柯尼斯堡”号抽调来的参谋官路易斯里切罗——这三位都是张海诺在进修班时的同期学员,且一道参加了“格森”号训练舰的远航,则组成了一个直接向舰长本人负责的参谋班子,以协助舰上各部门的日常训练工作。

    自此,张海诺拥有了自己担任指挥的第一艘大型军舰。连同一支优秀的幕僚团队。

    “格奈森瑙”号此次出航,除1600名舰员之外还额外带上了一支专业地工程师团队,他们将负责全称检测和评估这艘新型战舰的各项技术性能。在张海诺的印象里。历史上地这级战舰就一直为动力系统所困,而屡遭创伤的“格奈瑙森”号最后干脆长期在船坞里趴窝。这对于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建造地重型舰艇来说绝对是个浪费,他可不希望这样的遭遇在自己面前重演。

    69日,一切准备妥当,在长长的汽笛声中,满载排水5v巨舰缓缓驶离基尔军港,向着波罗的海深处平缓前行。

    利用出航前短暂的准备时间。张海诺迅速了解和熟悉了舰上各部门地负责军官。并在短短数天内走遍舰上各主要舱室。以此来了解自己新下属们地情况。全新地战舰配着平均年龄不足21岁的舰员,“格奈森瑙”号全舰上下可谓朝气蓬勃。而舰员们地士气显然没有因为“临阵换帅”受到影响。

    试航过程中,在总工程师特奥波德安迪斯的陪同下,张海诺带着技术军官们逐一检查了舰上的主副动力系统。众所周知,沙恩霍斯特级战舰是在特别强调军舰速度的基础上设计的。海军工程师们最初主张采用柴油机,柴油机耗油节省,并且续航力大,然而柴油机却难以获得30节以上的航速,而且在舰上占的空间太大。在安装何种动力装置问题上,德国海军内部出现了分歧,最后在雷德尔亲自出面干预的情况下采用了高压、高温蒸汽轮机。如今两艘沙恩霍斯特级上均安装12台燃油锅炉和3蒸汽轮机,总设计功率1360力,且两舰的主机均能超载运行。在全速试航时,“格奈森瑙”号主力功率达到1500马力,达到30节的极速!

    此外,舰上还装有6台460千瓦涡汽轮发电机和2台150千瓦柴油机发电机,总发电能力为420千瓦,其中包括在战斗损伤时的00千瓦预备电力,这些设施在试航期间均运转良好。

    曾在“德意志号”上呆了三年的张海诺,对这两艘战舰的航海性能有着较为直观的体会。“格奈森瑙”号全速航行时的那种驰骋大洋之感确实不是“德意志”号依靠柴油机所获得的26节航速所能比柴油机大功率运转时震动过大的情况发生,但它全速航行时烟中喷出的滚滚黑烟却不只是污染环境的问题。因为采用传统的重油锅炉,“格奈森瑙”号在油料消耗上也是惊人的,尽管储备舱的容量是“德意志”号的三倍还多,但15节航速下的设计续航力却仅为9000里,远远低于德意志级的16000里。

    613,出航的第四天,“格奈森瑙”号在海上进行了第一次主炮齐射。三轮齐射过后,主炮设备以及舰上的射击指挥仪器工作正常,9门283米主炮齐鸣

    也让年轻的水兵们振奋不已。

    设计之初,德国海军部倾向于在这艘标准排水量万吨的安装15英寸(380米)主炮,以此来抗衡英法等国的现役主力舰,但希特勒担心过早采用15英寸大炮将刺激英国人,因而要求建造+意志级口径相同地11英寸(283米)炮。但主炮塔座圈大小以双联装1英寸主炮来设计。这样的话,一旦战争爆发,海军就可以很快换上寸巨炮。

    张海诺并不清楚二战历史上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最终未能更换主炮的具体原因。就目前“格奈森瑙”号地火力配置来看,9门的283米炮齐射时声势浩大,但在行家眼里和战舰庞大的身躯不成比例。在更换大口径主炮之前,海军司令部希望通过提高射击速度和精度来弥补主炮口径上的不足,张海诺觉得暂时也只能这样委屈一下——若是一意孤行而引发了新的英德海军竞赛,那么英国在德国相继吞并苏台德地区和捷克斯洛伐克期间的绥靖政策恐怕就会有所变化了,这对德国的战略是极其不利的!

    “格奈森瑙”号地火控系统仍然以世界一流的蔡司光学指挥仪为主:米光学测距仪用来指挥3硕大的主炮塔,副炮和高射炮也拥有与各自大小相适测距仪。而海军技术部门最新研制地fumo雷达距仪则首次安装在了大型军舰上,不过由于技术尚有待改进,它们现在仍扮演光学指挥仪的辅助角色。即纠正偏差以及在雨天和夜晚等光线较差地情况下为主炮射击提供数据支持。

    在进入波罗的海的头一周,海面上状况良好。“格奈森瑙”号大小设备运转情况良好,尤其在航速和火控方面表现突出。然而随着风浪天气的到来,这级战舰干舷过低的缺陷还是暴露无疑:在逆浪航行时,它甲板上浪情况比德意志级还要严重,风大浪高时甚至无法保持主炮射击所需要的稳定性。以德意志级三倍排水量和相对大得多地体积换来这样地结果,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历史和政治地影响——在这级级战舰还处于设计阶段的时候。德国海军觉得要满足“装备9门283毫米主炮、能在近距离上抗击法国330毫米火炮地装甲防护”这两项要求。战舰排水量达到万吨就够了,但到1936年军舰在建时。排水量却远远大于最初的估计。排水量的大幅度增加,反过来又影响舰船的稳性、适航性和防护性,因为完工时装甲甲板低于设计水线而不是高于设计水线,干舷的丢失则意味着舰船的稳性范围将相应减少。

    面对这样的情况,随船工程师们也表现得颇为担忧,他们深知这样的设计问题不是简单调整就能够解决的——要改变甲板上浪情况,通常采用的办法是更改甲板舷弧线和舷外飘,但这对于水线过低的沙恩霍斯特级来说只是治标而不治本的。总工程师特奥波德的一个助手在和张海诺交谈时私下透露,即便是回到船坞进行大规模改装,“格奈森瑙”号的航海性能依然难以得到本质上的提升,因而不是一艘真正能够胜任远洋航行的战舰,但不管怎样,海军部在航速方面的要求是达到了,这也意味着“格奈森瑙”号至少是符合海军项目书要求的“合格产品”。

    对于这一点,张海诺之前已经有所了解,但在这件事情上他所能做的并不多,何况海军部的官员并不是一群笨蛋,尤其是这级战舰还是在雷德尔的亲自监督下设计和建造的。海军部将航速和装甲放在第一位,也是和德国海军目前的战略姿态有着很大关系的。在吨位、数量大大少于对手的情况下,主力舰必须具备良好的生存能力,否则不要说以一换一,就算是以一换二、换三,德国海军也是拼不起的。

    “格奈森瑙”号的测航持续到了酷热的7月,从波罗的海返回之后,该舰又通过基尔运河前往威廉港,并于7月下旬在赫尔果兰湾协同德国主力舰队的其他舰只进行了一次联合演习,结果表明在海况良好的前提下,这艘大型战舰能够胜任各种战术要求,并能大幅度提高德国海军的战术选择。演习结束之后,“格奈森瑙”号返回基尔港进行第一次入坞的常规检修,舰员们也获得了难得的半个月假期,而在假期结束之后,这艘军舰将在北海进行新一轮航测,而海军参谋部也需要这级战舰在北海各海区航行时的数据为将来可能的军事行动提供技术参考。

    走向战争

    第033章 - ~钢铁联盟~

    吉尔贝特!塞茨!还有赫勒尔!真的是你们,这简直信!”

    当阔别近二十载的旧识就这样站在自己面前时,张海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就连一贯冷峻的赫森也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1938,这是一段极为漫长的日子,大家化,但熟悉的眉宇和脸形还是让他们彼此很容易辨认出对方。另一方面,众人在气质上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当初一群普普通通的潜艇军官和艇员,如今都已在各自的领域收获颇丰。一个海军准将和主力战舰舰长、一个潜艇部队司令、两个大企业主和一个成功商人,很难说究竟谁的日子过得最风光,不过若是埃德文也在这里的话,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很浅显了!

    亲切拥抱之后,赫勒尔斯特劳恩笑着说:“冯芬肯施泰因……将军,还有我们的冯赫森将军,这身军服真是太令人羡慕了!早知这样,我们当初就跟着你们一起走了!”

    张海诺拍拍这位昔日的u-148员的肩膀,感慨道:“千万别这么说,我们在海军服役的可是日夜操劳,还要常常在海上奔波,有朝一日国家真正强盛了,我们还巴不得过大富豪的生活呢!”

    赫勒尔点点头,真要让他选的话,富商的生活显然是要比在海军服役惬意许多,而后者总是和荣誉、地位以及冒险相伴。

    “吉尔贝特!感谢你当初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接下来,张海诺紧紧拥抱了身材魁梧的前u-148枪炮长,因为他回国之后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将金币一一带到了那些随艇离开的艇员家里,他地行动加上张海诺让老管家哈斯汀实施的接济。让这些家庭免于在战后的混乱和动荡中失去最基本的生存依靠,也是张海诺他们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如今,从前的艇员们在巴西萨尔瓦多安家落户,除了张海诺、赫森和埃德文之外,他们大都乐意过那种平静而富足的生活,并为施奈德造船厂和雄鹰航空地建设与经营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大家当初对我的信任,我所做的皆是份内之事!”

    吉尔贝特扬克依然如同当初那样谦逊,尽管他如今已经成为瑞士国内的知名企业家。

    “还有我们的塞茨。这些年来可在荷兰造船界叱诧风云啊!”张海诺紧接着拥抱了这位早在1917年初就已年举家迁移荷兰,干起了老本行——造船业,凭借不俗的资金基础和精明的经营头脑,在阿姆斯特丹创下了自己地天地。如今他名下的两家造船厂年造船量超4吨,而施奈德造船厂每年所造船只的总登记吨位不过8吨,两者最大地区别,就是施奈德造船厂还能建造大型潜艇,而塞茨在荷兰的造船厂仅能建造各式民船。

    塞茨非常老道的笑道:“叱诧风云不敢说,小有成就而已!”

    一一问候过了。大家便一同坐了下来。这里是赫森在基尔购置的公寓,他早将自己地妻儿接了来,一家子其乐融融。常常叫张海诺羡慕不已。如今赫森已经不太随潜艇出航,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潜艇建造和技术改进上,因而出现意外的可能已经微乎其微,这和张海诺的选择又有所不同。

    5人一边叙旧。喝茶,大致聊过各自的近况之后,话题转到了埃德文身上。

    “埃德文派人接我们来,他自己怎么没来啊!”

    赫勒尔此时还不知道,埃德文就是汉斯洛梅斯特,纳粹政党的实力派人物。事实上。这件事情张海诺和赫森也不准备告知其他人。以免惹来不必要地麻烦。出于同样地考虑。埃德文平时也是极力避免出现在戈培尔地宣传海报和电影当中,因而在德国属于那种相对神秘的人物——这倒很符合他全权执掌党卫军和德国秘密警察大权地角色。

    张海诺解释道:“他如今在情报部门工作。不便露面,不过诸位要是碰到什么麻烦的话,大可以请他帮忙!”

    既然是和国家机密有关,赫勒尔他们也没再多问。闲聊之后,张海诺谈起了这次召集大家来所要商讨的计划。

    “不瞒各位说,我们当初驾驶u-148往美洲之后,在那里创立了一家大型造船厂,如今它已经并入德国海军的复兴计划当中。趁着今天这个机会,我想问问各位的意思,是继续过目前的生活,还是和德国海军发生点联系?”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在座三位工业和商业界的成功人士都很清楚背后的蕴意,赫勒尔最先表态道:“只要德国和海军有用得到我的地方,我赫勒尔斯特劳恩定当竭力而为!”

    紧接着,扬克和塞茨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们既然愿意来这里叙旧,就已做好了心理准备。

    张海诺旋即一一问道:“吉尔贝特,你在瑞士的工厂制造钟表和精密仪器,此外还有一家巧克力工厂?”

    扬克点点头,“钟表、汽车和飞机

    做,大部分工业部件也可以订造!至于巧克力工厂,了一家老品牌的手工作坊,如今已经扩大到年产巧克力50万》且在产量方面仍有潜力可挖!”

    “赫勒尔,你的外贸生意包括各种工业原料和大小商品,甚至还涉及走私品?”

    走私并不光荣,但赫勒尔在这里却并没有回避这一问题,“有时也小规模走私军用品,来源主要是西班牙和法国!”

    对于这些情况,张海诺之前已经从埃德文那里了解了个大概,但不是很全面,所以老友们每说一句,他都默默记在心里。

    “塞茨。听说你的造船厂在荷兰、挪威、瑞典、丹麦等多个国家都有买主?”

    “是的!”塞茨回答到。

    张海诺又问:“如果单单建造200500的驳船,每年大概可以造多少艘?”

    塞茨想了片刻,“至少可以造150!如果采用简化工艺和模块生产,甚至可以提高到200以上!”

    模块化一词,张海诺并不陌生,只是从一个荷兰造船主嘴里说出来,他未免要感慨一下——如今这种生产模式在美国较为流行,但在欧洲运用还不十分广泛。随着大规模战备的进行,德国一部分工厂也开始仿照美国企业推行模块化地流水线生产。就目前来看,这些欧洲企业家对外来新事务也是有所研究的。

    “如果伯特洛姆和杜奇特也能加入我们,那我们可真是囊括各行各业!”张海诺不无感慨的说道,埃德文已经派可靠的手下和他们联系过了,他们均应各自的缘由推迟了回德国叙旧的时间。

    见其他人对这两个名字很感兴趣,张海诺继而解释道:“伯特洛姆当年去了瑞典,并且化名伦特,如今经营者瑞典第二大的钢铁企业。还有一支小型船队,据说主要和芬兰以及俄国进行贸易。他还娶了一位瑞典伯爵之女做妻子,在斯德哥尔摩颇有名望。但可能是以前长时间在轮机舱工作的关系,肺部多有病症,不久之前又患了严重地肺炎,看来我的找时间亲自去一趟瑞典;杜奇特离开德国后去了丹麦发展。如今是皇冠航运公司的幕后老板,这家公司在丹麦规模处于领先地位,最近在和俄国人协商建立波罗的海快速客货运航线的事宜,所以得晚一些才能和我们见面!”

    连同塞茨、赫勒尔和扬克,这5都是在当年中途离队的12名艇员中发展较好的,剩下的人要么是频频更名改姓以致于连埃德文的情报人员都找不到他们。或是在漫长地岁月中遭遇了某种不测。

    “不瞒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