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第 103 部分阅读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使得德国海军的战斗视野进一步向远海扩展了。

    莱茵之歌

    第016章 - ~了望者~

    作为英联邦国家之一,加拿大在20世纪上半叶爆发的两场大规模战争中都坚定的加入到英国一方,而这个国家最重要的综合港口之一----哈利法克斯港,则常年接待来自欧洲各个国家尤其是英国的诸多船只和水手,深谙经营之道的商人们当然不会放过任何发财的机会。多年来,这里的娱乐消费产业与港口共同进步、不断发展,进而逐渐成为加拿大东部一景。在靠近码头区的街头巷尾,大大小小的酒吧各有各的特色,也吸引着不尽相同的顾客群体,而每当夜幕降临时,霓虹灯下的街道总是聚集着不散的人气,哪怕战火燃遍欧洲,这里的夜晚也依然繁华如大都市!

    在港口北区距离码头仅有几步之遥的地方竖立着一大排两三层楼的尖顶房,那里是哈利法克斯港有名的廉价消费区,并以提供品种丰富且价格便宜的酒类以及赌博和声色服务而颇受船员欢迎,在英国船员最喜欢去的几间酒吧中,“海盗之家”更是凭借多年的良好服务赢得了声誉,只是往来其间的英国船员们并不知道,他们在这里所讲出来的话---吹牛也好、酒后吐真言也好,都可能在不久之后以极其秘密的方式传到欧洲,但接收者并不是他们热爱的祖国,而是以强大武力席卷半个欧洲并对英伦三岛虎视眈眈的纳粹德国。

    上下分为三层的“海盗之家”,从外面看提供的是酒类、赌博以及声色服务,这些在加拿大均属于合法产业,但在三楼与尖屋顶之间看似容不下什么东西的隔层却成了特殊身份者观察港口的秘密场所,这里隐匿着一些相当专业的军用品:单、双筒望远镜,调焦照相机,甚至一台用普通皮箱装载的发报机。通常情况下,成年人只能以卧或者趴的姿势容身于此,但就是在这很不起眼的地方,来自德国海军的情报人员每日窥视着进出港口地舰艇和船队。

    “又有一支船队抵达?”

    在晴朗的好天气下。即便黄昏时分海面上的视线也相当理想,三层楼的高度自然无法和灯塔相比,但利用蔡司公司制造的优良光学设备,两名穿着和普通加拿大酒保无异的男子足以看清港内大部分区域的情况,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入港航道。林雷当一支大型船队抵达港口并在驳船的引导下一一驶入港湾时,趴在左边的这名男子紧盯着他那带支架的单筒望远镜----为了避免望远镜片产生地反光引起人们注意,他们的望远镜不但蒙上了带假树叶地伪装网,还特意放置在距离观察口半米的地方。

    “好像……哦,不对,那是上周刚刚离港的船队。你看,那艘复仇级战列舰。应该之前在港口停泊了两周时间的皇权号!还有远处那艘巡洋舰,看轮廓应该是英国海军地e级轻巡洋舰!没错,应该就是那支船队,它又折返回来了!”

    稍稍年长一点地这位男子对英国海军的舰艇型号简直是如数家珍。和这里的大多数酒保一样。他的胡子刮得并不认真,而且留着一头好似犹太人的褐色头发,当然,这些都让他更加容易隐藏于人群之中,毕竟日耳曼式的金发走在大街上实在过于引人注目。

    左边这名酒保模样的刺探者认真瞧了几眼,“噢,是!是上次那支船队!看来德国舰队成功突入大西洋的消息是正确的,英国佬害怕了!胆小地英国佬!”

    “嘘……”年长者示意自己的伙伴收声,而仅仅片刻过后。由大号皮靴发出的沉重脚步声便由远及近响起在他们后下方的走廊里----即便是白天,这里仍有许多上岸休假的水手流连其间,在一楼大厅里看过脱衣舞娘地精彩表演之后,他们还可以到这三楼来享受全身心地放松,而在这里营生的妓女通常没有任何德国背景。要么是本地求谋生地落魄者。要么是来自美利坚的可怜虫,也有那么一小部分是战争之后漂洋过海而来的波兰或者法国人。

    等脚步声渐渐远去之后。年长的德国情报员才小声对自己的同伴说:“不管是什么原因,我们都要尽快把这个重要的情报送出去!”

    只有在情况异常紧急的时候,楼顶夹层里的发报机才被允许使用,这一次显然不在此范围之内。在侧耳倾听过道里的声音之后,年长一些的酒保打开身边一块可以活动的盖板,下面是一间看似普通但很多时候都挂着“请勿打扰”牌子的卧房,他轻巧的翻身下去并光脚跳踩在结实的床铺上,然后迅速从床下取出自己的鞋子,不一会儿年轻一些的酒保也跳了下来,然后将那块活动的盖板重新改好,再小心的拭去因为盖板开合而在床铺上留下的些许尘屑。穿好鞋子后,两人便各自抱了一床被褥,装作刚刚整理完房间的样子推门而出。

    半个小时之后,就在电报局行将关门之际,一个穿着风衣的中年男子脚步急促的推门进入电报局,他非常熟练的与这里的每一个职员打招呼,包括那位身穿英式军服、负责安全保密工作的加拿大军官。

    “我刚刚收到消息,华尔街的期货这几天会有大波动,我得委托我的经纪人赶快把手里的货抛出!”这人俨然一副金融家的模样,而在当地人眼里,这位富裕的水产商人不但在哈利法克斯拥有豪宅和多处商铺,和纽约的上流社会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每次通过买卖期货大赚一笔之后,他也不忘给这里的职员和熟人们带来雪茄、香槟之类的“小礼物”,因而在这里很受欢迎。

    “噢,亨特先生,您今天可有些晚啊!这里是电报拍发申报表,如果您赶时间的话,也可以先拍发电报再填表!”年约四十的加拿大军官满面笑意,这与他一贯严谨冷板的脸孔有些不同,但人们都知道他是这位富商别墅里的座上常客,至于其他的事情就不便多说了。

    商人一贯善变的表情这时转到了如释重负一档,他一面从怀里掏出笔在电报单上飞快的写字,一面对这位加拿大安全官员说道:“那真是太感谢了!如果不能在明早及时抛出的话,我的损失可就大了!”

    战时通常需要进行严格审查的民间电报业务,在这间规模不大的电报局里只消短短几分钟时间便得以完成,不过电报单上那些代表期货的字符确实也没有什么异常之处,即便人们刻意向纽约当局查询,也只会发现这位亨特先生名下的期货也确实进行了相应的交易,只是与他所谓的消息灵通不太相符的,是这些交易总是有盈有亏,而且鲜有价值不菲的大手笔出现!

    在纽约那样鱼龙混杂的大都市,信息管制是一件难度极高的事情,尤其是在美国政府还未正式卷入战争的情况下,当局对于电报信件的管理显然要比英系国家宽松得多,一份由期货交易所职员发往巴西的消息并不会引来太多的关注----决定这些信息传递的最大因素可能就是电报局工作人员的效率了!在巴西,150万德裔中随意一个都可能是亲纳粹政权者,而他们手中控制的产业和财富让当地政府甘愿继续保持中间立场而不去得罪任何一方,于是一份电报经由某些德裔人员之手发往西班牙或是葡萄牙就变得非常容易了,在那之后,两个欧洲中立国家将不会冒着得罪德国的风险阻碍这些信息的传播,一路顺风的话,一条重要情报从哈利法克斯传递到柏林只需要36个小时,甚至更短!

    与北大西洋航线上的变化相对应的,轴心国的情报和侦察力量发现往来于亚历山大港和直布罗陀海峡之间的英国船队也在差不多同一时间进行了调整,许多已经驶过马耳他岛的英国船队在海上调头返回埃及,在德国人的强烈要求下,两架意大利远程轰炸机冒险飞抵亚历山大港,发现港内停泊着数量超乎往常的船只,但英军似乎并没有组织大型船队前往本土的迹象。此外,意大利空军还对马耳他和直布罗陀港进行了有限的空中侦察,但未能发现英军h舰队的踪迹。

    以损失两架侦察机的代价,德国空军随即也发现驻泊在斯卡帕湾和苏格兰北部港口的英国本土舰队主力不知去向,隐藏在英国本土的德国情报人员受命探求消息,但短时间内尚无成效。

    就在德军主要海空力量全神贯注于莱茵行动之时,德国最高统帅部并没有忽略一再陷入困境的意大利盟友,在希腊,意大利军队发动的新一轮进攻再次遭到弱小希腊军队的羞辱,而在非洲,数十万意大利军队却被区区几万英军打得抱头鼠窜。经过和意大利元首的协商之后,阿道夫希特勒一方面任命沙场悍将隆美尔为“德国非洲军”的指挥官并开赴北非援助盟友,另一方面,受陆军元帅威廉李斯特指挥的德国军团正在加紧做好全面入侵希腊的准备。

    莱茵之歌

    第017章 - ~长剑出鞘(1)~

    一系列重要情报经过筛选和整理之后,最终经由基尔的海军无线电基站以密电形式传达至航行在大西洋上的编队旗舰----“俾斯麦”号和“沙恩霍斯特”号上,作为莱茵演习预先配置的一部分,两舰均配有专门的通讯设备与密码本,以供解译这些复杂但不容易被敌方破译的新密码。

    英国海军针对德国舰队突入大西洋所作出的反应完全在莱茵演习计划的考虑之中,既然英国海军打算以歼灭德国舰队的形式保卫自己的海上航运线,张海诺自然不会如对方所愿那样来一场硬碰硬的海上对决,他对英国海军的最好回应就是带着舰队继续在德国空军活动范围内的比斯开湾海域航行,而齐里格也依照嘱咐将第二战术编队带到波尔多以西海域活动,而在按照德法停战协议归于德军控制的加龙河下游平原地区,德国空军调来了整整一个战斗机大队和一个轰炸机大队,巨大的防空伞足以覆盖比斯开湾南部大片海区!

    在比拼耐力和恒心的战斗中,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往往是最有耐心的一方,现在张海诺面对着的是英国皇家海军最出色的两位指挥官----本土舰队的约翰托维和地中海舰队的安德鲁坎宁安,他们虽然在资历和作战经验上要更加丰富一些,但张海诺最大的优势则在于其特殊的“前瞻性”。在莱茵演习计划最终定稿之前,他就已经通过和希特勒的交谈获知德军必将在春季来到之前向南欧和北非投入兵力,而双方指挥官人选、兵员素质以及天时地利都偏向于德军一方。因此在整个大战略上他有着比对手更多的时间!

    战事地发展基本和张海诺预期的一样,在抵达北非之后,埃尔温隆美尔迅速对他的“德国非洲军”进行了整顿,并通过一系列虚虚实实的举动迷惑了原本在意军面前采取攻势的英国军队,就在德国舰队突入大西洋之后的第三个星期,德意联军突然发起猛烈地攻势。行而有效的战术和果断地策略使得轴心国军队一扫数月来的颓势打得对手落荒而逃,不到两周时间竟将英军逼回埃及境内----整个利比亚仅有东北沿海的托布鲁克要塞仍在英军控制之下。英军在北非的形势岌岌可危!

    隆美尔和德国非洲军地出色发挥,最直接地作用就是迫使英国地中海舰队抽调大量兵力用于掩护本方陆军以及断绝德意对北非军团的海上补给,而在利比亚获得更加靠近埃及的航空基地之后,德国空军按照计划开始不断派遣斯图卡和亨克尔-111对英国舰船云集的亚历山大港进行轰炸。林雷就连在英军面前一向无所作为的意大利空军也参与进来。仅仅三月中旬的两个星期,英国就有19艘舰船在亚历山大港和苏伊士运河附近被德意空军炸沉,这进一步加大了驻北非英军部队的压力!

    如果说1941年的3月对于英国是个重大考验的话,当时间地脚步迈入新的一个月时,英国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得到他们支持的希腊军队已经在意大利人面前坚持了5个多月并且在局部取得了优势,南斯拉夫的政权动荡似乎也让巴尔干地局势转到对盟军有利地方向,然而在强大的德国南线军团面前,两个国家看似坚固地防线竟如同纸糊一般!短短两个星期,德军飞机、坦克和山地步兵用精湛的演出让盟军和南斯拉夫军队蒙羞。至4月中旬,南斯拉夫投降,希腊和英国军队已经被迫撤至海面,已经在地中海取得主动权的英国舰队这时候的任务却只能是协助陆军撤退而已!

    1941年4月21日,星期一。

    “呼叫基地。呼叫基地。这里是第106海岸飞行大队号侦察机,例行巡航中。目前一切正常!”

    “……兹兹……收到,这里是基地,一切正常,随时保持联络!”

    “收到,随时保持联络!”

    “……兹兹……”

    明朗的阳光下,初春的海面呈现出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深蓝色,微风下浪涛正泛着粼粼波光。在距离海平面大约1200米的高空,一架外形犹如大脚鸭的飞机正自东向西朝着大海深处飞去。如今在临近西欧的海域,这种机翼上涂有黑白十字徽标、尾部刷着鲜红万字符的飞机时常可见,而这架和它的大多数同伴一样拥有宽直的翼翅和圆直的躯干,两台硕大的发动机正为它提供充沛的动力。在由框架和钢化玻璃组成的前部座舱里显然能够为操纵者带来不错的视界,而在它的机腹下,一个形状如雪茄的容器里装着大量的燃油,它将直接扩大这架he115b型水上飞机的活动范围!

    “这样好的天气,如果在北海钓鱼一定会有很不错的收获!”

    机身前部靠上的驾驶室里,两名身穿皮质飞行夹克的年轻飞行员一前一后的坐着,前面长着一脸小斑点的便是这架飞机的机长兼驾驶员,尽管看起来仍然很年轻,可胸前的铁十字勋章表明他在这场占战争中也是小有收获的,后面的副驾驶兼通讯员便是刚刚与基地进行通话的人,他一口流利的德语还带着淡淡的贵族腔,上士的军衔与稚气未脱的面孔显示他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至于在机鼻投弹手位置上的那一位,模样有些寒酸,貌似不久前才放下锄头的农民,但农民的眼神还是非常不错的,否则这个机组也很难在北海击沉两艘英国船!

    “可是少尉,别忘了这大西洋上的鱼更多也更大!”通过机内通讯频道,带有贵族腔的通讯员大声对自己的机长说道,这款战争爆发前刚刚投入使用的水上飞机虽然以极高的通用性而成为德国海军航空部队的主要侦察/鱼雷攻击机型,却无法摆脱这个时代快速飞行器普遍的缺点,那就是发动机噪音!

    “鱼?哪儿?我没看到!前天没有,昨天没有,今天也没有!”一脸小斑点的机长显然是以调侃而不是抱怨的口气说着,杀人并不是这些年轻人加入军队的第一目的,只要拿着不菲的津贴过着安逸的日子,他们和许多普通人一样并不在乎能否通过冒险来获取不世功勋。

    “钓鱼要有耐心,因为你看不到水里的世界!”

    寒酸的“农民”突然插话进来,就年龄而言,他确实是这架飞机上对于人生最有发言权的一个,但在战争爆发以前,他长期厮混于汉堡这种大城市的底层,为了谋生干过许多不同的职业,趁着海军大规模招募兵员并且在视力和方向感上颇具特色,他得以在德国入侵波兰后谋得一份相对保险的军人职业。

    “也许吧!”在这架he115上起主导作用的少尉大声说道:“再朝前飞50里我们就返航!”

    从前在北海执勤的时候,他们通常都不会飞到距离基地如此远的地方,因为北海有一多半都是英国战斗机的天下----直到德国在西线打败了法国并以空军强压英国,海军航空兵的日子才稍微好过一些,但好日子也只是对于他们这些熬过了敦刻尔克之难与不列颠之役的人而言,在那些不幸的日子里,他们失去了许多昔日的同伴,依然健在的不过十之三四,也正因如此,新鲜血液的不断补充让这支部队始终保持着旺盛而坚韧的生命力,真正的老鸟则成了稀罕之物!

    五十海里尚未到尽头,以高倍望远镜为玩偶的“寒酸农民”突然大喊道:“快看,前方海面上有东西!”

    远方海天交际之处,若干灰白色的小点在波浪之间隐约可见,眼神普通者极有可能将其当作幻觉或是海鸟而遗漏,但训练有素的飞行员则很少范这样的错误。一脸小斑点的海军少尉瞟了眼身前的油料表,然后轻轻一压油门,未携带任何对舰攻击武器的he-115便以接近350公里的时速向着那些可疑目标飞去。

    “考夫曼,计算我们的方位!菲士,和基地联络!”

    且不管是不是碰上了前来咬钩的鱼儿,少尉俨然已经全身兴奋起来,前机舱的“寒酸农民”则急忙对着军用地图计算着,在他们快能够看清远处那些船只的轮廓时,结果出来了:

    “飞行时间2小时05分,我们距离布雷斯特约有650公里,已经飞过了圣乔治海峡南部海域,距离爱尔兰的米普角约400公里左右!”

    若是在和平时期,从纽约驶往伦敦或者汉堡的船只大都会经过这一海域,这里原本也是英国海空军的势力范围,但自从德国击败法国并占领法国西海岸之后,英德势力便在法国西北和英伦西南形成了一块交错区域,双方飞机和舰艇都有能力出现在这片海域----当然,在德国主力舰队突入大西洋之前,代表德国海军的通常都是以杀手形象示人的u艇!

    莱茵之歌

    第018章 - ~长剑出鞘(2)~

    “呼叫基地!呼叫基地!这里是第106海岸飞行大队号侦察机,位置处于31-92海区,发现一支英国船队自西向东行驶,航速约在8至10节之间!大概30艘船艇,有八至九艘护航军舰……领头的看起来是一艘老式战列舰或者大型巡洋舰,还有两艘中型军舰,其余应该都是驱逐舰和炮舰一类的小型军舰!”

    后座通讯员利用无线电与基地通话时,机窗外正砰砰磅磅的燃放着“烟花”,很显然,海面上那支悬挂米字旗的船队并不欢迎这来自邻邦的不速之客。

    眨眼之间,这重要发现随着电波传到了数百海里之外的布雷斯特港,在海军派驻大西洋沿岸的综合指挥部内,军官们依照规程及时上报之后便讨论开了:

    “它们从哪来?装着什么货物?我们为什么没有收到任何与它们有关的情报?狡猾,英国人实在狡猾!”

    “这并不重要,我们现在有能力将任何一支航行在大西洋上的英国船队歼灭,彻底的歼灭!等了一个多月,英国人再也没有耐心和我们耗下去了!”

    “就算是一艘英国最新式的战列舰搭两艘巡洋舰,我们的俾斯麦和两艘沙恩霍斯特级也能够把它们一一打沉!”

    “别太放松,谁知道哪不是英国海军的诱饵呢?到现在我们都还没有确定托维舰队的踪迹,别忘了那支舰队可拥有胡德号、乔治五世、伊丽莎白女王号那样的强大战舰!”

    “我们不惧怕一场日德兰式的对决,不是么?”

    军官们正热烈讨论着,却突然听到戴着耳机地通讯官对着话筒焦急的喊道:“。这里是基地,发生什么事情了?请回答!,这里是基地……”

    整个房间里顿时安静下来,通讯官不断重复着那句话,但耳机里似乎并没有传来回应。过了大约四、五分钟,他终于遗憾的摇摇头,然后转过头对自己的顶头上司说道:

    “通讯是突然中断的,我们地飞机可能被英国人的炮火击中了!”

    “坏运气!”身材魁梧的海军少校眉宇间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无奈。林雷一架he115型水上飞机对于战胜了波兰和法国地强大德国似乎算不了什么,但事实是德国海军的航空力量从来就没有达到过理想规模,尤其是随着战争的深入,空军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增长。从德国入侵波兰到莱茵演习开始地这15个月时间里,德国空军总共获得了大约3万架战斗机和轰炸机,而配属给德国海军的作战飞机只有1500架,仅为空军的百分之五!

    尽管海军航空力量规模有限,德国海军的指挥官们在关键时候却一点也不吝啬自己麾下的飞机,在搜寻到海上目标并得知其具体规模和组成之后,一架飞机的损失已经无足轻重了,隶属于第106海岸飞行大队立即派出8架he115挂载鱼雷出击远海。经过联络协调,空军也派出一个中队配载额外燃料舱的bf-109战斗护送20架携带普通航空炸弹的ju8轰炸机加入攻击行列。

    在德国海空军地航空力量积极酝酿进攻的时候,准确的情报也已经通过密电传送到了活动在比斯开湾边缘的德国舰队。经过严密测算之后,张海诺和他的军官们对此刻的海上形势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了解:以俾斯麦号为核心的第一战术编队距离那支英国船队370海里,兼程北上也就是半天时间,而对方要在20个小时后才能驶入英国本土海域,以两艘沙恩霍斯特级与格拉夫齐柏林号为核心的第二战术编队以全速状态赶到爱尔兰与英格兰之间的凯特尔海也大致需要这么多时间!

    然而除了战斗本身地分析之外,张海诺还在考虑着其他同样重要的东西,“它从哪里来?加拿大?美国?还是远绕好望角?”

    尽管德国的海外情报网远称不上滴水不漏,但经过自己在担任海外项目部负责人时的大力协助。在并入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情报部门之前,德国海军情报部至少在美洲区域拥有一个非常高效地情报网络,一支上规模地船队或是某艘特征明显的船只很难在完全掩人耳目地情况下离开----考虑到普通船队的航速和大西洋海域的辽阔,非战争状态下的有限戒严根本不可能将情报封锁那么久的时间!

    心思慎密的舒伯特分析说:“远绕好望角不是没有可能,但路程太远而且危险系数并没有下降多少。所以我认为它们是从美国和加拿大的好几个港口分别启航然后在海上集结的可能性比较大!”

    “将军们。这些难道不应该留给情报部门去核实吗?我像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考虑是否出击、以什么样的方式出击!”

    搭乘交通艇赶来参加会议的“欧根亲王”号利奥波德斯托恩显然没有兴趣在这个时候对英国船队出处刨根问底,他把双手背在身后。好让他的胸膛挺得更有气势一些,而在这张大台子周围的高级军官中,就身材而言还数他最有当明星的潜质。

    聚集在这里的海军人员都是相熟多年的老面孔,气氛一点也不拘谨,有幸成为俾斯麦号首任舰长的库尔特霍夫曼笑着对老同学斯托恩说道:“难道敌人的企图不是决定我们出击与否的关键因素吗?”

    “英国人有胆在这个时候给我们设下圈套?”斯托恩抽出右手习惯性的摸摸自己光溜溜的下巴,“嗯……英国海军的将帅中间确实有那么几个具备如此魄力的,敦刻尔克之役就是一次惊人的行动!”

    自新的莱茵演习开始以来,英德海军之间的战争已经超出了张海诺的预知范围,如今发生在他周围的一切正被越来越多的未知因素所填充,新鲜历史带来的不止是忐忑,也让他感觉到比以往更加强烈的挑战性,当然,走上这条道路上的每一步也必须加倍的小心。在参谋长和两位舰长谈了各自的见解之后,他简洁明了的说道:

    “如果这是一个机会,我们应当好好把握,就算不能歼灭英国船队也应该给予其重创!如果这是一个陷阱,我们不但不能往里面跳,还应该反过来诱使英国人犯错误!机会或者陷阱,细节中见分晓!”

    “海诺,你的意思是……”斯托恩有些不明所以。

    在老友们面前,张海诺不必用严酷的表情稳定军心,他微微一笑,“以轰炸机和潜艇攻击船队,同时让他们察觉到我们的舰队正在向船队逼近,看看他们的反应!”

    很快的,原本正以15节低巡航速度在比斯开湾中北部位置稳稳航行的德国第一战术编队突然发力,整个舰队在将航速提升至28节的同时也将舰首对准了爱尔兰与英格兰之间凯尔特海!按照双方目前的方向和航速计算,德国舰队完全可以在英国船队驶入圣乔治海峡之前对其发动炮火攻击,而布署在法国西北部的德国空军也具备足够的实力在凯特尔海牵制英国空军,看起来唯一的不确定因素便是踪迹不明的英国本土舰队了!

    与此同时,整个德国海军无可争议的核心旗舰“俾斯麦”号以密电形式频频与第二战术编队、布雷斯特基地、基尔基地以及柏林进行联络,恩格尼玛密码虽然不是无懈可击的,但通过变更密码规则进行强化的新密码则不是英国情报部门短时间内可以破译的----愈是如此,愈给人一种大战行将来临之前的紧张感觉。

    事态的发展是否在双方指挥官的预料之中尚无结论,在爱尔兰以西300多公里、到布雷斯特直线距离大约600公里的海面上,一场激烈而残酷的海空大战却如期上演了。狭路相逢勇者胜,来袭的德国机群毫不犹豫的向英国船队发起进攻,护航的英国舰艇则以密集的防空火力迎头而上,尤莫水冷发动机满负荷运转时发出的轰鸣刺激着人们的心脏,2磅乒乓炮的吵闹则叫人热血沸腾!

    德国空军与英国海军,两者均在这个时代成为各自军种的杰出代表,不过空军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船舶实力的缓慢提升导致在这场战争爆发后的数次直接交锋中,空军一方都占据了相当大的优势。各自选定目标之后,德国轰炸机开始一组组发动进攻,黑漆漆的鱼雷和炸弹接二连三的落向海面,航行中的英国船舶开始像风雨中的小舟般无助的飘摇着;虽不能阻止德国机群投弹,但英国舰艇却紧紧占据着关键阵位,它们顽强的对空射击令德国轰炸机难以寻觅到最佳的攻击角度,双方的熟练战术俨然都是长期训练的结果!

    莱茵之歌

    第019章 - ~长剑出鞘(3)~

    下午茶时间刚过,阳光下的海面依旧平静,而在将舰队指挥权暂时交托给“俾斯麦”号舰长库尔特霍夫曼少将之后,张海诺回到自己的舱室准备睡上一觉----眼下舰队距离目标尚有大半的航程,进入英国空军活动范围也还要等上至少5、6个小时,抓紧时间休息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他才刚刚褪去外套,舱门便被敲响了。

    “请进!”张海诺一面解开领口的纽扣一面说,从敲门声很轻这点看,来者的心态应该是较为平和的。

    推门进来的是舰上的一名高级通讯官,他手里捧着一个黑色的文件夹,咬字清晰的报告道:

    “将军,布雷斯特发来密电,我们的第一次空中进攻于下午3点发起,持续大约到40分钟,击伤英国战舰1艘、商船2艘,自身损失飞机5架。指挥部解释说如果不是英军喷火战斗机群及时赶到,我们的轰炸机完全有机会取得更好的战绩!”

    “喷火式战斗机?”张海诺在心里略略估算了一下战斗进程以及英国船队与最近的英国基地的距离。假如英国空军能够在各种作战行动中都有如此迅速的反应,那对于德国而言肯定不是一个好消息,而此前双方多次交锋过程并没有为这一论断提供有利证据!

    尽管自己的上司似乎有所疑问,但这位通讯官对自己发音地标准性以及音调的清晰度很有自信。他向前走出一步,从文件夹中取出一份白色地文件纸送到这支舰队的最高指挥官面前。

    张海诺照例亲自阅读了一遍电文内容。虽是密电,但对方的意思已经通过简短的字句表达得非常清楚了。花了半分钟进行考虑之后,他指示道:“回电给布雷斯特指挥部,请他们继续执行预定的作战计划!”

    通讯官左手持笔飞快的记录着,然后以立正姿势说道:“遵命!”

    在军官离开房间之后,张海诺透过身旁的舷窗看了眼碧波荡漾的海面,这样的景色虽然令人心旷神怡,但禁不住长时间地工作,他接连打了两个深深的哈欠。沉重的眼皮和疲倦的眼眸也在催促他赶紧睡上一觉。

    待他重新醒来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而这之间没再有别人进来打扰。林雷“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的谚语在德国也很常用,但在战争期间任何疏忽都是要不得的。张海诺看了眼自己的手表,三个小时地睡眠完全称不上充足,但身为军人和高级指挥官,他无法在舰队逐步逼近战斗区域的情况下抽出更多的时间休息。用凉水冲脸之后。他稍稍整理着装便前往位于舰桥前部的指挥室。

    海面上几近全黑,为了配合舰队***管制,前舰桥里只有几盏弱光灯还开着,尽管看不清衣装和脸孔,但张海诺还是一眼就辨认出这里哪一位是舰长霍夫曼----他此时正矗立在正前舷窗旁的老位置上,用他那警惕的目光不厌其烦的一遍遍扫过甲板与海面。

    “一切正常?”张海诺主动说。

    长年的默契让霍夫曼无须转身便知道来者何人,他不慌不忙的答道:“天空、海面、水底,一切正常!”

    这些情况不用多说,张海诺又问:“锅炉舱和轮机舱呢?”

    霍夫曼依然严谨的回答说:“我要求他们每小时报告一次,就目前地情形。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在全速航行时状态良好!”

    尽管在波罗的海试航、训练以及海峡冲刺阶段的全速航行表现正常,但历史上的教训仍让张海诺不敢对这些复杂的机器完全放心,一旦战舰动力系统在关键时刻发生故障,轻则被迫退出战斗,重则招致灭顶之灾。

    “布雷斯特那边有报告吗?”张海诺接着问说,尽管路途遥远加上临近天黑,但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计划,驻扎在法国西北部的德国海空军轰炸机部队仍会对英国船队发动第二波攻击,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德军是否连夜发起后续波次的进攻。与此同时,德国海军潜艇部队也在伺机而动。但凡部署在附近海域的潜艇便可能被派去执行伏击猎杀任务!

    霍夫曼半转过身并且摇摇头,这时张海诺才注意到他手里还端着一个咖啡杯,但显然是由于时间过长的关系,杯子里已经不冒热气了,可他仍然毫不介意地端起杯子啜了一口。“将军。您对之前一份电报怎么看?”

    有其他军官在场的情况下,张海诺通常乐意接受好友们简单称呼自己“将军”。而他也不避讳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