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燃放。
海面上炮声隆隆。密集之处堪比雨点。
挂载50磅轻型炸弹的bf-11“破坏者”。对于大型水面舰艇的杀伤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它们一次又一次迫近、掠过。或是威吓性的阻击。给英舰官兵们巨大的心理压力。水兵们奋力抗击。每十分钟却只收获到少的可怜的成果。他们这时候是多么想念那些应当为舰队撑起空中保护伞的舰载机部队。可是早在战斗开始后的头5分钟。那剩下的不到20架“管鼻藿”就已经被蜂拥而至的德国重型战斗机群击退----正如德国人预料的那样。在一对一的情况下。“管鼻藿”战力仅仅与破坏者”持平。于是在飞行员素质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数量成为空中较量的决定性因素。
51架“破坏者”。只不过是目前德国空军重型战斗机总量的区区三十二分之一:尽管在不列颠空战中表现欠佳。德国空军仍继续向主要飞机工厂追加订单。而经过小范围改进的双发重型战斗机。在拦截英国轰炸机群的战斗中也确实展现出了自己的价值。
趁着大群战斗机迷乱人眼的机会。紧随而来的10架fi-167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窜了出来。在一些英国水兵还没反应过来之前。这些蓝灰色的精灵就已经从低空投下一条条浑圆漆黑的鱼雷。体态修长的grf5b型18英寸航空鱼雷。落下时弹头保持一定的向下角度。犹如一位动作优雅的跳水运动员。入水时只溅起少许的水花。但在入水之后。它们身体中潜藏的能量便被激发出来。迅速以40节的航速向着不到2000米外的目标疾驰而去。
这种全重812公斤、装药25公斤的航空鱼雷。在威力上较德国潜艇用的常规g7鱼雷小了将近四分之一。但这足以掀翻一艘2000吨级的大型驱逐舰。或是撕破巡洋舰甚至战列舰的水线装甲。
就在不到12个小时之前。英国海军排水量达到5000多吨的“水神”号巡洋舰便命丧于这种鱼雷之口!
两队fi-167来去如风。投下鱼雷后便再次遁入战斗机群之中。而周围的bf-110似乎早有安排好的套路。顿时疯狂的向英国舰队最外侧的轻巡洋舰扑去。扰的高炮战位上的英国水兵们难以集中精力----尽管他们的军官们很快意识到来自水下的攻击才是他们最大的威胁。但传达命令、调整炮口的功夫让他们错过了进行水面拦截的最佳时机。而且德国战斗机在这节骨眼上更是胆大到了极点:两架“破坏者”竟然飞近到可以看清对方表情的距离用机炮扫射英国战舰上的舰员。这一举动自然招致英国人的猛烈还击。可就在英国军舰打来的机炮弹马上要擦到德国飞机屁股的时候。轰然一声巨响振聋发聩。一艘英国驱逐舰舷侧爆起一团巨大的水柱。白色水花的最高处远远超过桅杆顶点。甚至大有冲下德国飞机的趋势!
片刻之后。第二个爆炸声再度响彻云霄。而被击中的竟是同一艘英国驱逐舰!区区一千多吨的舰体。如何能够承受起接连两次重击?在第二次爆炸发生之后。尽管它内部没有立即引起连环爆炸。舰体却已经接近乎支离破碎了!至于舰上那数百名舰员。有的在第一枚鱼雷击中战舰时就已经送上了天。有的稍稍侥幸一点。但也没能躲过第二次爆炸。整条战舰这时候已经看不到一个活动的人。倒是十数米外的海面上都有漂浮的尸体。
一转眼的功夫。海面上又响起了另外五次爆炸声。这其中有被机炮引爆的鱼雷。但更多是gf5b型18英寸航空鱼雷击中舰体引发的。等到德国战斗机群陆续离开时。原本阵容齐整的英国舰队已经有三艘驱逐舰被剔除出了战斗序列。海面上更是满目苍夷、狼烟四散。最令英国人胆战心惊的还不止于此。一枚鱼雷几乎是擦着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舷侧而过的。幸运的是。这艘经过现代化大改装的“旧舰”身手还算灵敏。否则托维就的考虑更换临时旗舰继续指挥战斗了。
到这时为止。英国舰队面临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在浩瀚的大洋上。一前一后、一追一躲的两支舰队。进行的似乎是一场漫长的赛跑。它们相互之间的距离4个小时内仅从68海里缩近到了55海里。按照这样的速度。两支舰队至少要在天黑之后才能交上火。但当前面那支舰队突然调头折返的时候。两者之间的相对速度高达54海里。时间与距离的关系一目了然。
德国机群从雷达屏幕上消失后仅过了一刻钟。“伊丽莎白女王”号再次发出战斗警报。有了之前的战斗经历。舰员们并没有先前那种仓促感。但当一些人还在观察空中的情况时。旗舰上霍然升起了一面战斗旗。这样的旗帜。通常只有在和对方战舰交火前才会出现。
此时此刻。视界的另一端。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桅杆上也升起了相同含义的旗帜。它紧接着以信号灯向其他舰队成员发出信号:国家命运在此一战。不胜则亡!
字里行间。必死的决心、必胜的信念与战斗的豪情毕显无余。
紧接着。“俾斯麦”号再次发出信号:1916。5。31。3058。
前面三个数字。代表着一个让德国海军永远铭记的日子。那一天。德国海军为了自己的命运而战。而总共有3058名德军官兵在那场波澜壮阔的海战中献出了生命。
很快的。各舰也做出了回应。“沙恩霍斯特”号发出的信号是“日德兰”。两位“上将”----德意志级装甲舰“舍尔海军上将”号和“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不约而同的发出了“必胜”。“希佩尔海军上将”号的官兵们则别出心裁的打出了“斯卡帕”。那个令德国海军官兵“闻者伤心、听者流泪”的的名。
5条战舰身无轻伤。随时都能以最佳状态投入战斗;各舰官兵满员。7500余人无需动员便已士气高涨;一门门射程远、射速高、破坏力不俗的主炮昂首指向远方。
三架从远海飞来的bf-109t这时候也赶到舰队上空。但它们不是为护航而来。在临战状态下。这些战斗机已经将通讯调整到与舰队相同的频道----历次大小海战早已证明。飞机校射能够大为提升舰队的炮击精度。进而对炮战起到积极的影响。
另外一边。在舰只数量上占据优势的英国舰队也迅速进入了临战状态。由于先前就是以战斗斜纵队行驶。托维只需要对自己的护航舰只进行调整。战斗力最强的重巡洋舰“诺福克”号依旧打头。损失了三艘驱逐舰的驱逐舰分队。除了留下一艘继续援救海上的幸存者之外。其余以一字纵队紧随战列舰分队行动。
远离纳尔逊的时代。远离特拉法尔加海域。英国的命运却再一次和一场海战联系在了一起。
“敌舰队有5艘舰艇。两大三小!”英军的参谋根据雷达屏幕上所反映的情况向位于装甲指挥室里的高级军官们汇报。末了。他补充报告说两支舰队之间还有三架敌方飞机。
就技术层面而言。火控雷达的出现似乎正在取代传统飞机校射的作用。然而就算是目前英国最好的雷达。也达不到在炮战距离上精确指引的程度----它们似乎更适合侦察敌舰动向以及在夜战情况下指引相对较近距离上的炮战。这令明显失去了海上制空权的英国将领们十分懊恼:若不是己方舰载机在针对德国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以及齐柏林号航母的两次空袭中损失惨重。眼下制空权还指不定在哪一方手里!这样的话。托维和他的高级军官们也用不着为那5艘德国战舰的具体舰型而犯愁了。
“敌舰距离30000码!”
负责舰内联络的参谋军官大声向将领们报告这一数据。按照以往的惯例。德国战舰总会凭借舰炮性能上的优势抢先开火。尤其是大名鼎鼎的克虏伯公司为德国海军量身定造的sk-c/34型47倍口径381毫米双联装主炮。其最大射程达到了惊人的36520米。也就是将近4。3万码。实战中的有效射程也在3万码以上。至于沙恩霍斯特级和德意志级装备的11英寸舰炮、希佩尔海军上将级战舰装备的8英寸舰炮。有效射程均超过了3万码。正因如此。3万码这个距离被一些英国海军人士成为德国大型舰艇的“战斗起跑线”。其含义不言而喻。
不过。这一次预期中的炮声并迟迟没有出现。而根据雷达探测。那5艘德国战舰仍以战斗斜纵队继续逼近。当然。英国主力舰的射程也不差。“伊丽莎白女王”号的15英寸主炮在正常装药时的最大射程为30000米。也即是3。5万码。强装药的情况下能够将炮弹打到惊人的40000米!
弥天
第026章 - ~意志的对决(1)~
“两万八千码!”
英军参谋官在报出数字的同时,双眼紧盯着自己的舰队指挥官、曾在地中海有过出色表现的皇家海军中将约翰托维。这个体格健壮的海军将领,此时正以一种默然的眼神眺望远海,乌云笼罩的大海上还看不到敌舰队的踪迹,而由于各国战舰普遍摒弃了传统的燃煤锅炉改用重油或柴油提供动力,战舰在行进中早已不像日德兰时代那样“招摇”了!
在这极其关键的时刻,对种种事物总有不同见解的“高级参谋团”成员们,出人意料的闭上了他们的嘴巴。这些人一个个站在可以眺望到前方海面的位置,或是表现出绅士般的沉稳,或是面带焦虑,抑或是踌躇满志的。不同的表情意味着不同的心态,只没有人在这个时候出来打破沉寂,更没有人走到托维旁边提出任何与战斗有关的意见、建议。
明眼人看得出来,与其说托维用自己的举动镇住了众人,还不如说是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将最沉重的决定权交给了这个“戴罪立功”的将军。这便是军事中的政治,一个永远无法消除的弊端。
二万八千码,甚至已经进入了重巡洋舰8英寸主炮的射程。以往在这样的距离上,德国舰队早就迫不及待的开火了,何况他们现在还掌握着每个指挥官都渴望的制空权。
接下来的1分钟里,局势继续发生着变化:先是“伊丽莎白女王”号的了望哨报告发现三架敌机,紧接着。了望哨报告在11点位置目测到敌舰地踪迹,随后从雷达室传来的探测数据显示:敌舰距离拉近到大约万码,估计航速24节!
此时的雷达测距并不精准,但更让英国人感到意外的是。德国舰队仍然没有开炮。
又过了一分钟,雷达室和了望哨几乎同时发来报告:敌舰距离万码。估计航速25节!
对面地骑兵看来开始加速了。
在这样的距离上,只要随行地英国驱逐舰将它们的双联装120毫米舰炮调整到最佳状态,它们的炮弹就差不多就能够得着德国舰队了。当然,强弩之末难穿稿鲁。何况这种口径的火炮原本就不能对战列舰级别地舰艇构成致命的威胁----用驱逐舰对付敌方主力舰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鱼雷攻击了,但敌方战舰上的副炮不会轻易让它们靠近。
在令人窒息的气氛中,时间继续流逝着,双方的距离何况拉近到了万码,这看来已经越来越接近日德兰海战中双方主力舰队地交火距离了----在那场经典的海战中。德国舰队在万码的距离上抢先开炮,并很快击沉了两艘英国战列巡洋舰。
历史地经验终究是存在有效期地。要知道经过了整整25年地发展。双方地观瞄技术和火炮性能都有了不小地提升。
这时候虽然天气依然不佳。但在万码地距离上。只要借助高倍望远镜。英**官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德国舰队地真容。5艘战舰从前到后依次为希佩尔海军上将级、一艘俾斯麦级、一艘沙恩霍斯特级和两艘德意志级。除去真正受伤地“格奈森瑙”号。这已经是德国海军所能拼凑出地最强阵容。
眼神好地英**官们。甚至还能看到德国战舰上一个个黑洞洞地炮口。那些从15英寸到8英寸不等地舰炮。现在无一例外地指向英国舰队这边。仰角看起来并不特别高。却早已是蓄势待发。
对于这场战争中德国水面舰队地攻击战术。这里地许多英**官都颇为熟悉。从“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单骑闯入远海。到德国舰队夜战“声望”号、屠戮qb-32船队和硬撼“纳尔逊”号。以及后来击沉“拉米利斯”号。再到最近地凯尔特海之役。这其中德国舰队几乎每一次都充分利用了舰炮射程上地优势。
正因如此。眼前这些德国战舰地沉默让人迷惑。这一点从托维中将深皱地眉头和凝结地目光就可以看出。眼前地场景。不由得让人想起了燧发枪时代地决斗。两个持枪地男人背对背走出约定地步数。转身。瞄准。却不约而同地想要选择后发制人。
“德国舰队改变航向。距离两万四千五百码!”
这一次,了望哨首先发来报告,紧接着,雷达室也传来内容基本一致的报告:德国舰队右转大约10度,航速基本保持不变。
其实,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们仅凭目测就能发现敌舰队的变化,说时迟、那时快,托维突然大喊道:“瞄准俾斯麦号,准备开火!”
负责传令的参谋官先是一怔,过了足足一秒方才对着话筒喊道:“瞄准朝俾斯麦号!”
如此距离上,拥有大型光学测距设备的军官们绝不会把俾斯麦与沙恩霍斯特混为一谈,一些人开始屏住呼吸,因为他们知道,最残酷的决斗马上就要开始了。
“各舰集中火力,三发连射!”
最能展现一名舰队指挥官魄力和气质的时刻,托维没有让人失望。
大约过了10秒,巨大的轰鸣中,人们明显感觉到脚下一震,弥漫的硝烟一时间阻隔了人们的视线,但这已经不重要了。现在,除了主炮塔里的炮手和那些负责组织主炮射击的军官们,其他人都在密切关注着远处的海面,期待着敌舰被击中的情景出现。日德兰海战留给人们的记忆,除了德国战舰出色的防御,还有德国水兵们精准的射术,相比之下,英军官兵们的炮术似乎就很难配得上皇家海军的声威了。这一点,经过25载岁月洗礼,看样子并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因为四艘战列舰发射的3发380毫米穿甲弹,连同重巡洋舰的8发203毫米炮弹无一命中,就连跨射也没有形成!
好在英国人的想法是乐观的,他们觉得那些在德国旗舰附近落下的炮弹至少造成了极大的声势,它们至少会在心理上震慑德**官和他们的舰员,让他们因为恐惧而出现失误。
压力有时候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负担,有时候却会变成强大的动力。英国人压根看不透德国舰员们的心理,这些人在英国舰队的炮击面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卯足了劲要和对方狠狠干上一仗。
德国舰队迟不还击,英国舰队的炮手们却更加迫切的往炮膛里装填炮弹,军官们忙着进行观测----尽管他们仍旧得不到来自空中的校射引导,但如此距离上的炮击凭借雷达和光学仪器似乎就已经足够了。
在全体人员的努力下,英国舰队的第二轮齐射,与第一轮齐射仅仅相隔了32秒,达到了mk型15英寸主炮理论上的最高射速!
情理之中,这一次仍没有一发炮弹命中目标,也没有近失弹。
在日德兰海战中,德国舰队虽然也是在第三轮炮击中才有第一发炮弹命中目标,但他们早早完成了对敌舰的跨射;在凯尔特海之战中,德国舰队超远程的炮击给英国舰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后来又在近距离以极其精准的齐射打沉了骄傲的“胡德”号!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英军官兵们迫不及待的重新进入装填程序,他们依然坚信本方舰队的下一次炮击能够有更好的运气----德国人不会笨笨的挨打,所以,越早干掉它们越好!
可就在这个时候,就在光学测距仪和雷达测距仪均测定双方距离为24300码,亦即是20650米的时候,德国舰队开火了。
最先发出怒吼的,是德国舰队中火力最强的“俾斯麦”号,其sk-c/34型47倍口径15英寸双联装主炮早已在凯尔特海之战中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按照测试数据,它的穿甲弹能够在15000米击穿440毫米厚的装甲----当时击沉“胡德”号的距离甚至低于这一数字,以那艘英国战列巡洋舰相对孱弱的防御自然难以抵挡!
德国舰队中其余四艘开火的时间也相差无几,沙恩霍斯特级和德意志级的三联装11英寸舰炮虽然在口径上比对手小了好几个档次,但凭借相当高的出膛速度和出色的穿甲弹技术,这种舰炮也能够在15000米的距离上击穿大约340毫米厚的装甲,而伊丽莎白女王级的主装甲带和炮塔正面装甲厚度均为330毫米!
至于“欧根亲王”号装备的8英寸舰炮,用来对付英国战列舰的主装甲力不从心,但破坏对方的上层建筑和外置设备还是能够起到不小的作用,对付主装甲带仅有111毫米的多塞特郡级巡洋舰更是不在话下。
德国战舰上的军官和炮手们并不是神,他们的第一轮齐射声势浩大,可也没有一发命中目标,但从炮弹落点来看,他们的全舰统一射击指挥系统技术含量显然高出一筹,而且和英国舰队的攻击选择所不同的是,他们的齐射明显是围绕领头的“诺福克”号展开的,尽管那看起来只是一艘排水量10000吨、装备8门8英寸舰炮的“小角色”。
弥天
第027章 - ~意志的对决(2)~
自130年建成服役以来,重巡洋舰“诺福克”号就一直在英国本土舰队服役,并且长期在怒涛汹涌的北海和冰冷的北大西洋活动)战争爆发之前,这艘建造于条约时代的巡洋舰并没有进行任何的现代化改装,尽管如此,它仍然是交战各国中性能较为出色的一艘次级主力舰,战争中多次参加针对德国海军的作战行动,也曾遭受过德国轰炸机和潜艇的袭扰,但都能一一应付过来。
141年5月6日,距离日德兰海战纪念日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在气候温和的大西洋东部海域,这艘英国战舰的生涯走到了头。它有限的防御压根无法抵挡德国舰队密集的炮火,在德国舰队的第三轮齐射中,一枚283毫米口径的穿甲弹直接命中了它的4号主炮塔,重达330公斤的炮弹像是开罐头一般直接撕开了这座炮塔的正面装甲,在延时引信的作用下,炮弹在连穿两层甲板后才发生爆炸,巨大的化学反应轻而易举的把几十吨重的炮塔掀入大海,由未充分燃烧的颗粒组成的烟尘径直冲到三四十米的空中。
四十秒之后,德国舰队发动了更加精准的第4次齐射,各种口径的炮弹如雨点般落在这艘受损的重巡洋舰周围,激起的水柱刹那间几乎把整艘战舰都吞没了。这次虽然没有炮弹直接命中它,可四、五枚大口径炮弹因为落点距离近而成为技术上所称的“近失弹”,这些炮弹入水后很快发生爆炸,威力巨大的冲击波夹带着弹片在“诺福克”水下以下的舰体上凿出了一个个形状极不规则的窟窿,海水迅速从这些破口涌入,很快将这艘战舰的底舱变成了储水罐。
在海水淹灭舰上的锅炉之前,德国舰队的第五次齐射准时到来,位于整个英国舰队最前列地“诺福克”号终于遭到了致命的攻击——来自“俾斯麦”号主炮的一枚穿甲弹打中了它左舷舯部的装甲带,8千克的穿甲弹以巨大的动能向撕纸一般轻而易举的贯穿了111毫米钢甲。接下来,这艘上万吨的战舰竟像被一颗火星点燃的氢气球一般,周身瞬间被烈焰吞没。数秒之后,爆炸产生地蘑菇云冲上了百米高空!
尽管四艘英国战列舰没有遭受任何的损失,但为了避开正在快速下沉的“诺福克”号,它们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航线用以规避,高航速下的机动耗费的时间很少,但也就在这短短地两分钟时间里,德国舰队完成了他们的战术调整。炮火开始朝着最前面一艘英国战列舰——“乔治五世”号,劈头盖脸的打去。
此时此刻,整个英国舰队中或许只有约翰托维仍保持着一颗平常心——毕竟,“诺福克”号对于这支舰队而言只是一个“侦察兵”,真正地主力现在无一受损,纵览全局的“伊丽莎白女王”号甚至没有受到德国舰炮的威胁。\\\\
就在舰队完成战术小机动后不久。英国舰队地炮手们终于奋发有为了:有七八枚炮弹都落在了够得上近失弹的距离之内,在用水柱包围“俾斯麦”号的同时,一枚15英寸炮弹更是直接命中了它的舷侧!
敏感的引信。在炮弹击中钢甲的一刹那就发生了作用,“俾斯麦”号右舷靠近三号炮塔的位置开出了一朵无比绚烂的火之花,无数的弹片曳着浅浅地白烟继续向四面八方延伸。最终在海面上下了一场不小地“雨”。
英国穿甲弹的引信问题由来已久,但假若这枚炮弹地引信按照理论设计发挥作用,那么它反而极有可能被“俾斯麦”号舷侧320毫米的装甲弹开——一枚近失弹,似乎只是对甲板以上和靠近舷侧舱室内地舰员们造成可怕的杀伤,顶多再给德国战舰训练有素的损管人员带去一些麻烦。
浓烈的硝烟散去,英国人欣喜的发现外观简洁的“俾斯麦”号舯部已经黑了一大块,舷侧甲板以上的好几座副炮都遭到了致命的破坏,那些德国舰员的伤亡自然也小不到哪里去。
据后来统计,德国舰队旗舰“俾斯麦”号共有41名官兵在这次爆炸中丧生。伤者近百——这自然和舰上敞开式的高炮设计有着极大的关系。同时。舰上还有多达30余名舰员被直接震晕,这其中甚至包括一名高级军官。
不过这一次。晕倒地人中不再有张海诺。
炮弹直接命中舰体并发生爆炸地情况。张海诺已经不是头一次碰到了。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当身体因为剧烈地晃动而失去平衡时。他没有出于本能地寻找扶手。而是明智地护住了自己地脑袋。诚然。这样地姿势十分地不雅。甚至有损于指挥官光辉地形象。可保住战斗力比什么都要重要。
“镇定!立即查明损失!各炮位继续保持射击状态!”张海诺一面咬着牙从地上爬起来。一面大声向周围地军官们喊道。他用如此高地音量喊话还是行动开始以来地第一次。但它确实对听力受到爆炸影响地德**官们颇为有效。大部分人都清楚地听到自己指挥官地指令。于是。命令以最快地速度传达下去了。
环顾四周。确定指挥室里地军官们基本无碍之后。张海诺一个箭步冲到可以观察海面情况地位置。透过小燕子阵阵地海面。他看到了依然排成战斗斜纵队地英国舰队——这样地阵型。可以让四艘英国战列舰地每一门主炮都发挥威力!保持射速。集中火力敲掉最前面地英国战列舰!”张海诺吼道。尽管这样地命令他在爆炸发生之前就已经下达过一次。但眼下地情况显然发生了不可小视地变化。
可就在命令刚刚传达下去之后。战舰上猛然发生了另一次爆炸。强烈地震动使得没有抓手地人们难以保持平衡。张海诺这次一**坐在地板上。两块****辣地疼。指挥室内地照明灯头一次在非正常情况下熄灭了。过了足足十多秒。它们才有重新发出泛白地光。
“安东炮塔被击中了!”一名少校参谋突然惊慌失措地喊道。透过观测口。他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前甲板第一座巨大地主炮塔被烈焰和浓烟所包围。
“安东炮塔!安东炮塔!回答!回答!”另一名参谋军官对着联络话筒连连喊道,可不知是线路故障还是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那种情况,话筒里没有任何的回应。
这位参谋军官怔怔的转头看着张海诺,指挥室里的其他人莫不如此。
“联络损管部门!”张海诺第一时间朝他喊道。
军官拿起话筒正准备和损管联系,张海诺却疾步走了过来,一边走一边喊:“给我打开全舰广播!现在!”
参谋军官无不从命。
“俾斯麦号的军官和士兵们,我是海诺冯芬肯施泰因!我们地战舰刚刚受到了英国人的炮击,但坚实的装甲成功抵御了这次攻击!我希望你们保持镇定。以顽强的精神和强烈的斗志,击垮万恶的英国佬!胜利!”
张海诺地声音顿时传遍整艘战舰,当然,也包括这艘战舰的大脑中枢:指挥室。在场的所有人,包括4名将官、12名校官和十来位低级别地军官,都将目光集中在这位指挥官身上。眼神各式各样。有人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有人惦记着情况不明的一号炮塔——张海诺在刚才地广播中对此只字未提。
张海诺转过头,看了看最主要的几位军官。“各位,请做好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准备!国家的存亡,历史的命运。都掌握在我们手中!”
军官们顿时肃然起敬。
“传令下去!”张海诺坚定的对传令军官说,“保持射速,集中火力敲掉最前面的英国战列舰!”
末了,他补充道:“把这条命令传达给其余各舰,再加上一句:各舰务必战斗至最后一刻!”
张海诺心里重复着同一个念头:绝不在沉默中死去!
不知是命运的有意捉弄,还是英国人的人品爆发,张海诺才说完这些——也正好是差不多一轮炮击地间隔,巨人“俾斯麦”再一次颤抖了。
这一次,敌人地剑插在了它的肩膀上:英国舰队地一枚大口径炮弹。打中了“俾斯麦”号左舷从前往后数的第二座150毫米副炮。
60毫米厚地副炮装甲如何能抵挡住15英寸炮弹的轰击。不仅是整个副炮塔荡然无存,附近的105毫米高射炮、外置的汽艇直至烟囱基座都受到了破坏。
阵亡者瞬间增加了3人!
平衡能力相当一般的张海诺。顺理成章的再次倒地,在接触坚硬地板的一刹那。他感觉到了来自肘关节部位的钻心疼痛,但,能够继续保持清醒比什么都重要!
“这***!”张海诺突然来了一句多年未用的“国骂”,他奋力支撑着站了起来,见此情景,旁边两名参谋赶紧过来搀扶,但都被他推开了。
这回,张海诺首先关注的是周围的军官们。好在除了强烈的冲击之外,英国人的炮弹并没有对舰桥指挥室构成更大的破坏。
“宁可站着死,不愿坐着生!”他冲着地板上的那些家伙吼道,两秒之内,所有人都蹦了起来。
“集中火力,轰击第一艘战舰!”张海诺那双已经能够喷火的眼睛,重新投向对面的英国舰队,他眼下的目标,仍然是英国舰队中综合情况最好的“乔治五世”号——拥有极其强大火力的新式战舰。
弥天
第028章 - ~意志的对决(3)~
连中三弹的“俾斯麦”号,这次真的浓烟滚滚了!
硕大的、受到320毫米重甲保护的一号炮塔,也就是德军官兵们称呼的“安东炮塔”,却失去了往日的威武。它正面靠左下方的位置上,豁然留着一个焦黑而明显的大凹坑,这种颜色显示出它曾经历过的高温。两根粗直的炮管不再像平时一样高昂,它们无力的向下垂着,炮口几乎碰到了甲板,而用来防止海水渗入炮管与炮塔之间间隙的帆布,现在只剩下少得可怜的几片烧剩的碎布。
在舰舷介于水线和甲板位置,也即是主装甲带的边缘,更大的凹坑呈现出相同的焦黑色,一条自上而下、长约一米的不规则裂纹隐隐可见,漆黑的液态物正汩汩的从里面流出----在国际上拥有极高声誉的德国钢铁,在品质上确实一流,但面对大口径炮弹的贴近式爆破,再好的钢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反应。
这时候,舰上最为惨烈,也是浓烟最为集中的地方,莫过于4号150毫米副炮位置!几十吨重的炮塔连同两门150毫米炮已经不见踪影,呛人的黑烟正从炮基下方的通道里喷涌而出。在它前后相隔数米的位置上,两座双联装105毫米高炮的炮座虽然还在,炮管却以令人惊讶的幅度扭曲着,原本坚守在那里的炮手们,几乎找不到一个幸存者!
如果可以选择地话。恐怕没有几个人愿意以击沉敌方一艘重巡洋舰的代价让己方的旗舰接连遭受打击,然而就在英国人开始为自己的“精明买卖”感到兴奋的时候,坚韧的德国人很快还以颜色:在五艘德国战舰的持续“围攻”下,“乔治五世”号竟在短短两分钟之内连续吃了几发炮弹:一发中等口径的炮弹----从破坏力上看应该是11英寸或者更小一些的舰炮发射的穿甲弹,首先击中了这艘战列舰地舰桥上部,将顶部观测塔连锅端掉不说,还将这艘战舰地雷达以及无线电天线一股脑儿炸飞。紧接着,一发11英寸的穿甲弹打中“乔治五世”号的舰首,虽然没有斩断它的舰首旗,却在船锚位置炸出一个口子。当然。这对战舰航行和作战本身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不过接下来的这发11英寸炮弹可就让英国人有些头疼了,它径直落在了三号炮弹的炮座位置,尽管无法穿透厚重的炮座装甲,却在被弹开的一刹那发生了爆炸,进而让这座装有4门14英寸主炮地硕大炮塔无法正常转动了!
另外两枚炮弹,由于口径相对较小----估计都是欧根亲王号的8英寸舰炮所为,尽管接连在舰上爆炸,实际上并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不过,服役还不满半年的“乔治五世”号上层建筑这次算是彻底毁容了。七八座高炮报废不说,随舰搭载的水上侦察机也在炮战中化为灰烬。
英国舰队集齐炮火攻击“俾斯麦”号,五艘德国战舰在万米地距离上死死咬住了遍体鳞伤的“乔治五世”号,以传统方式进行的海上决斗空前的惨烈。双方又交替进行了几轮炮击之后,德国人还是凭借高出一筹的射术抢到了先机!
只剩三座主炮塔尚能战斗的“俾斯麦”号。依然拥有可怕的攻击力,它的15英寸舰炮不愧为德国海军目前威力最强的“大杀器”,一枚准确命中“乔治五世”号舰桥地穿甲弹,竟硬生生地撕开了15英寸厚的装甲,贯穿进入方形舰桥内部!猛烈地爆炸,看上去几乎要把这艘战舰从中间炸裂一般,位于装甲指挥室上部的装甲观测室和射击指挥室加起来至少有一千吨重,却原地直立地蹦了起来----高度可能只有区区数米,落下来的时候却伴随着钢铁扭曲的刺耳声音向甲板倒去。这一下。几座光学观测仪和英寸的副炮统统遭了殃。顺带卷走了上百名英国舰员的性命。
失去了半截舰桥的“乔治五世”号,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