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少飞和杨荣来到朱瞻基的御书房,朱瞻基一直在等着他们,在听到公公来报,朱瞻基立座而起,杜、杨二人跨进御书房,皇上已走到二人身边,行礼过后,朱瞻基急道:“二位爱卿,有何消息啊?”
杨荣道:“皇上,东方成已向南而去,他的部下高手众多,暂时没有抓住他啊!”
杜少飞道:“几位名捕都追了去,相信东方成逃不了的。”
朱瞻基眼神闪过一丝冷光,道:“东方成一定要捉回来。”
三人都知晓,东方成若是捉不住,他一定还会卷土重来,不知道他到时候又要想出什么计谋,整的人心惶惶呢。面对这样一个心思慎密之人,朱瞻基又怎会让他留在世上,成为自己的一块心病呢。
杜少飞小心问道:“皇上,不知要怎么发落这次刺杀之人?”
朱瞻基反问道:“依你之见,应该怎样处理呢?”
杜少飞微微一愣,瞅了杨荣一眼,道:“早年与此事相关之人一一被处决,他们死后有的尸落荒野,有的虽被掩埋却也没有墓碑,说道实处与他们相干的亲朋好友,也于心不忍啊!”
朱瞻基面色不悦,冷冷看向杜少飞。
杨荣忙解释道:“杜捕快的意思是,早年那些人虽然罪有应得,但也应该好好安葬,这样一来死者能安心,他的亲朋好友也就不会产生怨言了。”
朱瞻基突然笑了起来,这二人一唱一和,还挺有默契的,随道:“说出你们的意思,朕会好好考虑的。”
杜少飞道:“微臣认为我们应该为那些死去的人立碑,让死去的人安息,活着的不在为此事而耿耿于怀,同时这也能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进而体现出皇上的仁慈。”
杨荣听后微微一笑,杜少飞此举的确不错,随补充道:“杜捕快的想法不错,这样对朝廷有百利而无一害。”
朱瞻基再次的笑了,杨荣说的有些夸大,要说没有一害,那是怎么可能,不过朱瞻基也不想多说什么,只是道:“朕不管你们是怎么想的,这件事情就交由你二人处理,朕要的是最后的结果。”
二人互望一眼,齐声道:“谢皇上信任微臣。”
杜少飞却有疑虑,道:“此事恐怕我二人做不了主。”
杨荣也是点头应‘是’。
朱瞻基道:“只要你二人对朝廷忠心,做事都是为朝廷着想,朕就信任你们,更不会亏待你们,再说朝廷有律法,刑部那边也会做出决定,你们给他们建议就行。”
杜少飞立刻明白了朱瞻基话中的意思,心想:我二人也做不出什么发落决定,律法上面的东西我们又怎会有能力改变,最终的处罚还是掌握在刑部那边了,现在只不过皇上是给我二人一个信任感而已。
杨荣淡淡的一笑,自己哪有不明白皇上的心思,皇上这是在有意培养这个年轻人呢,他的话意在杜少飞。
朱瞻基的话中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对朝廷忠心的,朝廷就重用他,对朝廷心从偏见的,朝廷也不会器重与他,这也算是对杜少飞的一个告诫。
杜少飞道:“臣永远是正义的一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坏人,也不会做出有违良心之事,请皇上放心。”言语并未直接回答要忠于朝廷这样的话,因为在他眼里说这话不一定就会忠于朝廷,还有朝廷也不一定就能代表正义一方,朝廷也不是十全十美,他也有过错的时候,要是错了自己也要遵从吗?
朱瞻基脸色瞬间变化多次,笑道:“不错,回答的很好。”接着话锋一转,语气有些冰冷的道:“朕命你在一个月之内将东方成缉拿归案。”
杨荣听后急道:“皇上东方成老谋深算,杜捕快一人恐难在一月之内完成任务。”
朱瞻基微微一笑,道:“此次识破反贼奸计的乃是杜捕快,这一功谁也抢不去,今日朕就封你为京城第一捕快,御赐金令牌,可随意调动各路军马,地方官员见令牌也要鼎力相助,另外朕在赐你金刀一把,如同尚方宝剑,此刀可斩不忠不孝之人,证据确凿者无需上报,当场即可执行。”
杜少飞愣在了原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杨荣大惊,小心问道:“皇上,这金刀可斩不忠不孝之人,那么这里包含的都是些什么人?”
朱瞻基坦然道:“任何人。”
杨荣‘啊’的一声,回头对杜少飞道:“皇上如此大恩,杜捕快还不快快谢过主隆恩。”
杜少飞上前拜谢,王公公便将赏赐之物一一呈上,杜少飞却是犹豫道:“如今京城名捕个个都是厉害非凡,微臣受这京城第一捕快的称号,恐怕不妥。”
朱瞻基微微一笑,王公公传唤进来三人,杜少飞瞧去见是龙彪、皇甫镐还有苗江峰,他们进来行过大礼,朱瞻基道:“杜捕快能得这京城第一名捕的称号,正是三为爱卿推荐。”
杜少飞略感诧异,龙彪说道:“京城中的十位名捕大都上了年龄,这几年来也寻觅不到有能力的捕快,如今得见杜捕快可是上天所赐,我们捕快一行又有接班人了,我龙彪在这一行滚爬四十余年,大风小浪见着不少,但这一次却是生平第一次遇到此等大的案子,杜捕快游刃有余轻松解决,我龙彪折服,也能安心退隐了。”
苗江峰道:“杜捕快有勇有谋,这京城第一名捕的称号,不给你,还能给谁?”
皇甫镐笑道:“从长安起,老夫就对你开始关注,直到今天老夫自叹不如。”
杜少飞被三人夸得不好意思起来,说道:“能得三位名捕称赞,杜少飞甚感荣欣。”
杨荣笑道:“这京城第一名捕看来是众望所归啦,哈哈。”
众人皆是微笑,朱瞻基突然严肃道:“杜捕快手里有了朕御赐皇令牌,到了那里都会有朝廷的人手帮忙,一个月期限不算短了吧?”
杜少飞一听,方始明白皇上用意,心想:那东方成老谋深算,不知道拉拢多少江湖好手,要捉拿他岂非易事,苦笑道:“臣尽力而为。”
杨荣心里一沉,这一月期限要是捉不回东方成,那么杜少飞这头衔此不是又将会被剥夺了,皇上说到底还是对杜少飞心有顾忌,嫌他年轻。
龙彪等人也是揣摩了些端倪,但觉皇上还是沉稳,不愧是一国之君。
朱瞻基转眼见杨荣脸色难看,便已猜得杨荣是在担心杜少飞一月之内完不成任务来,自己是对杜少飞心存偏见,因为他真的太过年轻了,但自己不是心胸狭窄之人,定出期限也是为了考验杜少飞,心想:上一次那杜捕快敢立下军令状,这一次倒是不干脆,难道那东方成真的如此难捉?随道:“杜捕快,有什么困难,杨学士可鼎力相助,杨学士解决不了的,朕也可以帮你解决。”
杜少飞拜谢道:“谢皇上,不管追到天涯海角,臣也会将东方成缉拿归案。”
朱瞻基点了点头,心里对杜少飞有了新的看法,但觉自己这一月定下,要是真的杜少飞延误几日,此不真的让众举荐的爱卿寒心,朝廷也少了一员干将,随想为杜少飞留有余地,道:“一个月后这件案子在做最终定夺。”此话倒也含糊,对杜少飞多少留了后路。
定出一月,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在一月之后,就是秋决的最后时期,朱瞻基想在秋决之时将这件事情了结了,今年的秋决比往年又要多出许多,他心理也不愿看到秋决的人只增不减,也开始考虑杜少飞提出的建议,为秋决而无人安葬的人立碑,朝廷出面为他们立碑,可以让他的一些沾亲带故的人减少对朝廷的偏见,也可以让众人看到朝廷的仁爱,更多的就是杀一儆百的作用。
杨荣听到朱瞻基模棱两可的话语心里就是一松,心想:皇上没有具体说明要是一个月之内抓不住东方成要怎么处理,只说一个月之后在做定夺,这是给杜少飞余地。随道:“多谢皇上好意,臣定当全力帮助杜捕快。”
朱瞻基听后哈哈大笑起来,道:“杨学士真可谓是考虑全面,为国操劳你是第一头功啊!”
杨荣颔首道:“皇上可高抬微臣了,臣只是尽自己的本职而已。”
朱瞻基收了笑容,知道要再说下去杨荣定要将一些道理了,自己可不想去听,说道:“好了杨学士,你们二人还是回去好好想一想怎么抓捕东方成,朕可等着好消息呢。”
众人退出御书房,龙彪笑道:“老夫之前对杜捕快却有成见,但这次事后,老夫觉着杜捕快前途无量,希望你日后好自为之。”言外之意就是要戒骄戒躁,不要被抬高了,就无法无天起来。
杜少飞应道:“这个自然,在下喜好为人解忧,那会做些伤人之事。”
哈哈……众人皆笑,倒也是心有所慰。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