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文学 ) 刚下午四点多钟,李队长家的晚饭已经上桌。
新锅刷洗干净,头一锅先上荤腥,一大锅小鸡萝卜干炖着,上面大蒸笼里是玉米面馒头。
下一锅蒸红薯,锅里熬上小米粥,盛出来刷干净,下大油,炝葱花,韭菜炒鸡蛋,大酱炖茄子……
满满的摆了一桌子,一家子老少都热情的劝客人多吃。
叶青有种错觉,好像自己一下子穿越到八十年代农村。
“闺女,你在那边过的咋样啊?”柱子娘关心地问。
叶青正抓着鸡翅膀啃:“呜……都好,就是买什么都要券。”
“妹子,那个啥工业券到底是个啥东西啊?”
三柱子急切想了解新知识,村里没几个识字的,属他最有见识。大家伙都找他问工业券,他也说不上来是个啥。
“嗯,跟粮票布票差不多,不能跨省用,只有城镇职工每月按比例发放,有了这个工业券才能买东西。像铁锅啦锄头啦,桌椅板凳啦毛巾肥皂啊,现在只要是工厂做出来的东西,差不多都要工业券。”
叶青费劲解释,具体的哪种要券哪种要票她现在也晕晕乎乎搞不清楚。
李队长一听急了:“那以后还不让我们农村人买东西啦?”
叶青想想:“应该是暂时的吧?现在我们厂子的普通职工,每人每月只给一两张工业券,平时也都是对付,遇到困难就大家伙凑凑。”
李队长没再吭声,跑了好几趟省城他也了解行情,国营商店里带锈的薄生铁锅还要十张工业券呢。大侄女背回来的这口锅是精铸铁的不说,口径还足足大了好几寸,看着也厚实,咋的也要十好几张工业券吧?
钱能凑齐给人家,工业券咋整?一个月才一两张,攒一年的才够一口锅。自家是有了,村里那些个破瓦罐将就用的咋办?
原本打算让叶青再给村里多捎几口,看来这个嘴是张不开了。
大老远的给自家背回来,工业券恐怕也都借遍了才凑足这么一口锅,这得多大的人情?再帮谁开口都不合适。
“来来,闺女快吃!”
“大妹子吃个鸡腿……”
“妹子吃鸡蛋……”
没看见赵秀兰上桌,叶青也不问,一顿饭吃到傍晚时分才算完。
李队长一家非要留叶青住下,叶青再三解释说赶时间回去上班,还要去看看别的朋友,这才作罢。
“闺女,工业券那东西俺们确实没有,大伯就不跟你客气了,但是钱你得收着,今年家里卖红薯小米,手里松快,你赶紧拿着装好。”李队长拿出早就准备下的十五块钱给叶青。
叶青自然是不肯收,大老远的背过来,要钱就没意思了。
“大伯,家里买锅也是添丁进口的意思,就当是多了我这个亲侄女,往后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钱您收好,给了可就显生分了。”老吴感慨。
吴婶笑道:“咱们小叶是重情义的人,这点道理还能不懂?”
大家说笑过后,叶青细细打量房间。
灶台上笼屉里还是黑面菜团子,面口袋瘪瘪的,几个孩子一脸菜色和自己离开时没什么两样。
叶青忍不住说出自己疑问:“吴叔,我看下边农村的生活简直是翻天覆地,有净面馍吃,还能自己家养鸡养鸭,怎么家里……”
老吴使了个眼色,吴婶赶紧把门关上。
“叶啊,你不知道,这是咱们省实行的新政策,据说上面是知情的,但是具体怎么定性还说不准。所以现在农村是农村,县城里的供应还跟以前一样。”
叶青不可置信:“可是那些红薯,小米……”
吴婶低声说:“现在有门路的单位都自己下乡给职工弄点福利,陈嫂子一家都回农村啦!你吴叔他们厂子是没办法弄来,这不?除了过年时候县里供应了二斤小米,平时干巴巴的还是吃高粱面菜团子。”
几个人沉默片刻,心里都明白这不是平头百姓可以议论的事,于是刻意谁也不再提,热热闹闹唠起家常来。
“囡囡要吃大米饭!”奶声奶气的小声音,叶青心软的一塌糊涂,抱着囡囡使劲揉搓她小脸儿。
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中午饭,一家人又一次把叶青送到城外大道边。
“叶啊,以后常来信,有啥难处记得跟家里说!”吴婶泣不成声。
老吴嘱咐:“在矿上好好表现,争取留在厂委以后提干,有什么不明白的写信给我。”
叶青郑重点头,依依不舍和他们道别。
徐友亮的自行车早就等在大道边,一切情形似乎和当初离开时一摸一样。
到了省城,还是那家国营饭店,徐友亮进去买包子看着叶青吃。
“你……你到底同不同意?”
叶青一怔:“什么?”
“跟我处对象。”
“咳咳……”叶青险些呛到:“你追我啊?”
“你又不是贼,我追你干嘛?”
“你不是说让我和你处对象么?”
“你同意吗?”
“你追我啊!”
“我为什么要追你?”
“你不追,我怎么同意?”
……
直到火车进站叶青跳上去,徐友亮还在车窗外大喊:“你到底同不同意?”
叶青无语望天。
“哐当……哐当”火车缓缓开动,徐友亮跟在道轨边跑。
还不是追?叶青笑倒在长椅子上。
一个长夜,早晨七点多钟时候终于到了新南市。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