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了两个多小时,杜星河终于码到了倚天屠龙记的最后一章《不识张郎是张郎》。
由于用的是汉语拼音输入法,连打时,“张郎”很容易被打成“蟑螂”。
码到凌晨,杜星河眼睛都花了,结果给章节名打成了《不是蟑螂是蟑螂》,他也没注意,就这么一直打了下去。
反正有校稿的编辑帮忙处理错别字,他之前的狂打中,也有不少错字,都没精力改,就留给编辑去改了。编辑要是眼花也没改,那可就惨了,金老的经典就要以通假字的形式发表了。
……
朱元璋登基之后,反下令严禁明教,将教中曾立大功的兄弟尽加杀戮。常遇春因病早死,徐达终于不免于难。
赵敏见张无忌写完给杨逍的书信,手中毛笔尚未放下,神色间颇是不乐,便道:“无忌哥哥,你曾答允我做三件事,第一件是替我借屠龙刀,第二件是当日在濠州不得与周姊姊成礼,这两件你已经做了。还有第三件事呢,你可不能言而无信。”
张无忌吃了一惊,道:“你……你……你又有甚么古灵精怪的事要我做……”
赵敏嫣然一笑,说道:“我的眉毛太淡,你给我画一画。这可不违反武林侠义之道罢?”
张无忌提起笔来,笑道:“从今而后,我天天给你画眉。”
忽听得窗外有人格格轻笑,说道:“无忌哥哥。你可也曾答允了我做一件事啊。”正是周芷若的声音。
张无忌凝神写信,竟不知她何时来到窗外。
窗子缓缓推开,周芷若一张俏脸似笑非笑的现在烛光之下。
张无忌惊道:“你……你又要叫我作甚么了?”
周芷若微笑道:“这时候我还想不到。哪一日你要和赵家妹子拜堂成亲,只怕我便想到了。”
张无忌回头向赵敏瞧了一眼,又回头向周芷若瞧了一眼,霎时之间百感交集,也不知是喜是忧,手一颤,一枝笔掉在桌上。
(完)
……
“唔,搞定!”
杜星河将最后一个“完”敲出来。长长的吐了口气。终有又完成了一项大工程。这是他抄完的第一本金氏长篇小说,也是“射雕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他之所以没按照金老写出来的顺序抄,而先抄了这部《倚天屠龙记》,主要是因为这部小说算是他最喜欢的。他在抄的同时。也重新回味了一下这部经典。
每个人的爱好都有所偏差。对金老的小说。有的人可能最喜欢《天龙八部》,有人最喜欢《神雕侠侣》,有人最喜欢《笑傲江湖》。当然更多的人可能最喜欢《鹿鼎记》。但对于杜星河来说,他最喜欢的是这部《倚天屠龙记》,原因没别的,因为这是他读的第一部武侠小说。
那时他还在上初中,上课都不听讲,将这本《倚天屠龙记》藏在课桌底下津津有味的偷读,里面很多的情节让他至今难忘。
在抄这部《倚天屠龙记》的时候,杜星河脑子里浮现出了很多曾经美好的回忆,而对里面的情节,过了这么久再认真抄读一遍,他仍旧觉得经典,感动。
要说这部《倚天屠龙记》的主角张无忌,实在是金氏武侠经典中一个很优柔寡断的男主角,这也是很多人不能把《倚天屠龙记》当成最爱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杜星河那时读的第一本武侠若不是《倚天屠龙记》,他也肯定不会把这本书当成他的最爱。他这个人就是这样,对第一次向来都是很珍惜。
话说回来,《倚天屠龙记》的男主角很弱,但一众配角,写的却极为出色。
先不说书中个个出彩的女性角色,就是金毛狮王谢逊,也让杜星河印象深刻至极。
杜星河读的武侠小说,大多是金庸的和古龙的,而在这两位武侠宗师笔下,有许多快意恩仇的侠客都让杜星河推崇备至,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要算这位金毛狮王谢逊了。
重读一遍《倚天屠龙记》,杜星河对此感受颇深。
喜欢快意恩仇的人,通常也会喜欢我行我素,多半是那些矫矫不群的性情中人,而要能做到快意恩仇,除了要有绝最完美的人物之一。也是金老刻画得最成功的女性之一。
重新抄读的过程中,每每读到小昭的戏份,杜星河心里都暖暖的,不过到后来,他心里又有些酸楚了,为小昭而鸣不平。
“公子,我决不愿做波斯明教的教主,我只盼做你的小丫头,一生一世服侍你,永远不离开你。”
“小昭,我知道,我知道。”
知道又如何,两人却还是东西相隔如参商。
大船破浪而归,渐行渐远,波斯此去,千山万水,终生都不会再返。
小昭默默立在船头,久久无语,眼望中土,像是要一眼望尽这一生的希冀,兀自在天边留下一抹凄艳的笑容和孤寂的背影。
小昭走时,金老的笔触令人不忍卒读:
……
但见小昭悄立船头,怔怔向张无忌的座船望着。两人之间的海面越拉越广,终于小昭的座舰成为一个黑点。终于海上一片漆黑,长风掠帆,犹带呜咽之声。
……
风犹如此,人何以堪?
最后一句,已心字成灰。
思念,从今日始,如逝水东流,不尽。
也许更早一点,光明顶秘道里的须臾片刻,就足以让张无忌这个名字,成为她黯淡人生记忆里的一朵肆意盛开的向日葵。
身负重大使命,聪明体贴,精通奇门八卦、阴阳五行之术,母亲是明教四大护教法王之首紫衫龙王。小昭,注定是个不寻常的女子,父母为了爱情,欠了一身的债,这一切,都需要她来偿还。
流落江湖,少尝人间亲情,忍辱负重,她苦心孤诣潜入明教,不惜将自己弄跛,弄丑。她生来就背负着一个沉重的故事。
这一切,都在遇见那个少年后被毫无征兆的改写。也许,注定要被改写,因为,他们注定要遇见。
人生,毫无自主地突然换了方向。
与子共穴相扶将,光明顶秘道里与他患难与共,绝处逢生,张无忌才蓦然发觉,原来她既非驼背,更不是跛脚,双目湛湛有神,修眉端鼻,颊边微现梨涡,直是秀美无伦,只是年纪幼小,身材尚未长成,虽然容貌绝丽,却掩不住容颜中的稚气。绝境之中,却还能保持乐观的心性,一曲唱毕,如聆天乐。好不容易出了洞,她却对一根木条如此感激,想来必是厚道重义之人。她助公子完成乾坤大挪移,见他额上汗如雨下,便取出手帕,伸去替他抹汗。
锦帕,历来是东方人爱情的信物,是最美丽的情愫。《红楼梦》里宝玉送黛玉旧帕子,取“横也丝(思)来竖也丝(思)”之意。此刻的她为他抹汗一切都那么自然,一如后来的他们。
光明顶上,只身退六大门派。公子从此扬名立腕。那一刻,他视她为红颜知己。他力退各大高手,却被那个姓周的姑娘一剑刺中。
小昭是聪明的,她能看出他们之间暧昧的情愫,他若不是对周姑娘毫无戒备,他怎么会不躲?再看那周姑娘的眼神,小昭应该懂了。因为懂,所以不敢奢望。
今生若能为公子身边一小丫头,为公子备饭奉茶,伺候起居。只要能在他的身边,足矣。
也许,人生真的被注定。也许,她真的只能成为他身边的一个小丫鬟。
思念,从今日止,如冰山雪原,不散。
小昭说,她宁可像中原的女子。
也许,她背负了那个沉重的故事太久太久,她已经不堪重负。为了那个故事,她放弃了自己的自由,放弃了自己的如花容颜,放弃了人间最朴实的亲情,也许,她还会为此放弃自己短暂而寂寞的爱情。
也许,在小昭的梦境里,她愿意成为一个中原女子,是因为她愿意成为一个普通的中原姑娘,远离江湖硝烟,远离仇恨,远离恐惧,与一个普通的中原男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她不知道,后来还有一个女子,也曾这样说过。她说:“管他甚么元人汉人,我才不在乎呢。你是汉人,我也是汉人。你是蒙古人,我也是蒙古人。你心中想的尽是甚么军国大事、华夷之分,甚么兴亡盛衰、权势威名,无忌哥哥,我心中想的,可就只一个你。你是好人也罢,坏蛋也罢,对我都完全一样。”
后来,说话的那女子真的成为了汉人,而小昭,却独守西域。
她终究还是不能如愿。
所幸,他对她还是好的。他将别人赠的珠花给她,他对她也是体贴的。
可是,只因他天性纯良,对身边的所有女子,莫不如此。小昭,不过是其中之一。
所谓幸福,对她来说其实是更大的不幸吧。
而另外那个真的成为了汉人的女子,正是杜星河更喜欢的那位“我偏要勉强”的赵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