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穿越后周

四八 “移民潮”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四八“移民潮”

    工地上的民工对新建的单元房充满了好奇和质疑:“挺大的房子被这么多墙隔的大屋套小屋多别扭啊?”“老爷们真是有钱人,每个屋子都有那么大的窗子,还都装上水晶,真够亮堂的。”“他们的锅灶和大炕准备盘在哪儿啊?怎么没听老爷说过啊?”“笨!老爷不要锅灶也不要大炕,对面那一排房子就是老爷的食堂。”“没有大炕睡地上啊?”“老爷们一直睡在木板上,老爷管那木板叫床。”“奇怪的是每家那个叫做厨房的小屋子里都盘砌了一个小灶,还把做好像蜂窝一样的煤块堆了一大垛。”“听老爷说那是不愿吃食堂的人可以在家自己做小灶用的。”“警察老爷盖的房子真奇怪,连茅厕都在屋子里,而且跟厨房还那么近,臭不臭啊?”

    提起这些一夜之间就把他们的生活提高了无数倍的警察老爷民工们已经把他们当做神仙、菩萨来看待了,所以无论警察老爷让他们干什么他们都会明白的去做,不明白的按照指导也去做,所以各工程进行的基本上都很顺利。

    跟往年不一样的是民工村民如今家里都有了点粮兜里也有了俩钱,许多民工在上班时竟然也都流露出“今天过节吃点啥”的表情,李林张朋等非常不解这些人怎么把腊月二十三也看的如此重要,不就是祭灶送灶王爷上天吗?说咱们那会儿也是工作到二十八九甚至除夕当天才放假的现在距过年还有七八天你们急什么?

    几个人议论了半天猜出了可能的原因:腊月二十三也算是一个传统节日,对于常年吃不饱的村民来说过节就意味着能比平时多吃一点儿,而今年家里又比往年多出了不少的粮食所以大家都高兴的跟过年一样。他们商量以后决定去跟后勤和伙房说一声今天尽量给大家增加一些辅食,不管怎么说也算是人家跟着咱们过的第一个节日不能让人家太失望是不?

    张满倒后勤找到程丽华她们:“今天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是不是给民工们改善一下伙食啊?个别民工魂不守舍的是不是给他们放半天假啊?”

    程丽华回答:“已经通知过厨房了。我们问过村委和刘宏他们了,他们说这儿现在是农闲季节,无所谓放假不放假的,只不过乡下常年缺粮,所以在过年过节期间只不过给自己和家人一个吃饱饭的借口而已,慢慢的就成了习俗了,往年缺粮的时候祭灶祭灶王爷也一样饿肚子。”

    “那过年的时候咱们是不是给他们再发一些粮食肉类?”

    “正在讨论中,不过大部分民工都在咱这儿吃食堂了,很多已经在领工钱的时候已经开始要银子铜钱了。”

    “银子可以给,铜钱咱得留下。铜可是咱的战略物资。”

    “王总和林队长说铜钱对咱们用处不大而且成本还高,龙家和其他客商已经给咱们弄来不少的青铜黄铜了,铜钱的杂质较大按成本划不来的,咱现在铜需要量不大还是让铜钱继续流通。”

    正说话间赵一方钟锐等人也走了过来,询问有那些工地不能停工有多少民工需要在过年期间留下来加班的问题。大家商量后决定让民工们自愿报名,其余的民工腊月二十六放假,初六开工。回家过年的民工按工资先发放一部分粮食肉类送回家给家人准备年货,在营地过年的改善生活,不能让过年加班的民工们觉得吃亏。也可以让铁匠和不休息铁矿矿工们请家人来营地过年,让厨子也把家人接过来,同时给加班的民工饮食上提高一个等级,这样就可以保证炼钢铁不中断。

    林岩钟锐等人反对说伙食提高等级就不用了,咱们给他们的日常饮食在他们看来已经是过年了,现在再提高以后怎么办?咱们还按以前一样可以把粮食蔬菜肉类等直接给厨房让他们看着办就可以了,村委和厨房那些人有分寸的,这年头他们紧吧日子过习惯了不会铺张浪费的。这几天杀猪宰羊宰牛任务较重,厨子们已经让队长找了一部分帮手到厨房帮忙。另外按花名册每人半斤食用油、两斤肉品种牛羊肉自选,愿意多要的按肉粮1:5从工钱里边扣除,不要肉的给记在工钱里。

    后勤人员在几个村的村委帮助下购买到不少的萝卜大白菜等冬储菜,加上腌菜腊肉等基本上满足了民工的伙食供应,但他们自己人却都感觉到非常的不满足:鸡太少了,才几十只,鸭根本就没有。而且那帮人嚷嚷肯德基德克士已经很久了平时无奈只能烤牛羊肉。

    “你还别说,后勤那些人特别是龙阿姨烤的牛羊肉还真不错,基本可以跟咱们那时候的烧烤相比了。”

    “那是!现在她们又没什么事,只好天天琢磨着怎么吃了。听说是那帮丫头们嚷嚷肯德基专门跑过去让王总他们做的烤肉炉、架,而且一做就是好几套。”

    “丫头们就是嘴馋,也好,咱们也可以跟上过嘴瘾。你说能不能跟龙家说说让他们在肃州给咱们买些鸡和鸡蛋啊?”

    “好像说过吧?已经陆陆续续带过来不少了。肃州那边粮食已经给齐了,龙家后来几次送粮的时候把咱们单子上的矿品也带过来不少的样品,除了大规格的镜子这几次他们没带,其他玻璃制品都带了不少,又欠了咱们不少银子。”

    “看来咱们得自己养鸡鸭了。”

    “必须的,咱们后院建个几千只规模的养鸡场应该没问题吧?”

    “你去养鸡啊?让民工去养鸡还不把鸡饿死?这年头的鸡都是散养自己刨食吃的大部分村民自己都吃不饱拿什么养鸡啊?咱们要是拿出大量的粮食作饲料喂鸡还不让老百姓骂死?”

    “很久没吃饺子了,好怀念饺子……”

    “估计得等到初一了,她们说蔬菜不够加上咱们带来的白菜萝卜也不多勉强够咱们自己吃顿饺子。”

    959年2月6日,他们被扔到一千多年前的第四十七天,显德五年腊月二十六,他们给大部分民工放假了。部分在生活区安家的民工利用假期空闲开始整理布置自己的新家,他们都领到了低价供应的炼铁炉新产品——全套的铁锅及炊具按当地价格七折从工资里扣除,燃料煤也按五折供应。很多去帮忙的老乡、邻居看到后非常羡慕,甚至提出要利用假期也搬家来生活区,有很多人甚至带着已经领回家的肉粮回来的。

    尽管镇子附近村庄过来的几百民工在不停的盖房,生活区的房子还不够,负责铁矿、煤矿生活区的程丽华张灵她们不得不承诺:以后搬家来生活区都按这个标准发放炊具及煤炭,希望大家体谅营地暂时的困难,不要在还没房屋的情况下搬家过来。

    民工们表示自己也会盖房,你给俺们指定地点俺们自己盖,俺们现在一天不干活就憋的难受。

    于是,已经放假的民工大部分又返回来开始忙碌在盖房子的工地上。

    程丽华跟林岩赵一方汇报:“镇子上及邻近村庄的村民也要求过来定居,怎么办?”

    林岩说:“坚决不准,他们离家近,可以住家里,午餐晚餐可以在这里,但不能过来定居。”

    程丽华不解的问:“为什么?”

    林岩解释说:“这儿是仆固浑的地盘,咱不能在人家眼皮底下公然挖走人家的村民的,但过来打零工性质是不一样的。”

    钟锐说:“那些村庄不也是仆固浑的地盘吗?那些人咱们不都收下了吗?”

    “不错,但那些村庄的税收还在仆固浑那儿,回鹘收税只找庄主的头,段家堡虽然没有庄主了但当初咱们说过由村委从村集体里边负责上缴税款的。现在是没有战争,如果有战争的话仆固浑一样还要从咱们的民工里征召壮丁的。他要是使坏的话到时候专门征召咱们的技术工咱们的所有工作都会受影响的,所以现在咱们还必须得笼络住仆固浑。咱们这一个多月能在这儿安安生生呆下来而且弄出这么大动静都多亏了方毅治好了曹姑娘的阑尾炎,否则咱们早就丢盔卸甲躲进深山沟了。”

    因为事先允诺过节日期间给留守在岗位上的民工发放双份工钱,现在大部分的民工都回来上班有人就提议按照咱们以前的办法给三天的双工资,但林岩王东林等坚决反对,说三天和十天的双工资差不了多少千余民工算下来就是多给三吨半粮食而已,三四吨粮食和周边的民心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咱们不能因为这点儿粮食而失去民心,而且这些人干活的时候从不吝惜力气咱们不吃亏的。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往年的冬天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村民们只能勒紧裤带节衣缩食以便节省点食物能支撑到来年的收获季节,年下又是马贼横行打家劫舍的高峰季节而如今突然出现的这些警察老爷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一切,肚子填饱了而且不用吃糠咽菜,也不用担心马贼来袭扰,村民们不禁感叹万分。

    “这些警察老爷真是宅心仁厚,咱们自己要求出工给自个盖房子,不但给工钱还给双份的。”

    “不过听说住在这儿要交房租的。”

    “那点儿房租算什么啊?每月才两钱银子,少跑几趟冤枉路多干点活就赶出来了。”

    “不过我觉得收租也挺合理的,咱们干活就有工钱人家这么好的房子能白让你住啊?”

    “过年了还给发肉发粮,但愿这日子能长久下去......”

    “左家庄右家庄和镇子上的百姓都羡慕死了,说咱们老爷不让他们搬家过来。”

    “就是啊,老爷们为什么不让他们过来啊?他们不是跟咱们一样吗?”

    “房子不够住吧?”

    “肯定不是,咱们那几个村好多人没房子老爷们已经答应以后可以过来,但这几个村子是压根不准他们搬家的。”

    “自从生活区的围墙修起来以后,几乎所有的民工都要求搬家过来,有一部分因为没有分到房屋甚至在生活区内搭棚子住了下来。再有几个月估计周边的村庄就空了!”

    “好!看来咱们的土地集约化也可以提前实现了,这可有点儿出乎意料了,咱们现在还顾不上这些的。”

    “其实也没什么的,让后勤组的人组织民工中的弱劳力去农场就可以了。等农忙了,咱们这边再抽出壮劳力去帮忙,应该没问题吧?”

    “再说吧……”

    959年2月9日,周显德五年除夕

    林岩问:“有多少人不能放假?”

    张满说:“除了高炉那边动员四十多人加班,结果有近百人留下了,加上砌墙煤矿烧石灰和已经在这边安家的大概有四五百人留下了,大部分都是冲着每天双份的五斤粮来的。”

    郑之航接上说:“不管冲着什么,只有肯留下都是好事,咱现在又不缺粮。跟伙房说一下,节日期间副食加倍供应。得让大家有跟着咱们不吃亏的概念才行。还有,墙不是已经砌好了吗?”

    “是砌好了,现在是按照老钟的要求给部分墙体加高加固并修建射击平台和哨楼。”

    “俘虏那边情况也不错,节假日期间给他们增加了辅食,而且准许他们家属前来探望。”

    “前段时间不是已经安排俘虏家属过来定居了吗?”

    “过来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老实胆小的没敢过来,在他们的印象里犯人劳役就是苦役,他们认为不能让全家都过来做苦役的。”

    “可以让村委的人给他们解释一下,不过节日他们过来探望以后会改变想法的。听张丽华她们说放假的民工有八九成都回来干活了是怎么回事?”

    “民工们自己要求的,他们回家后吃饭都不习惯了,而且在家闲着也是闲着。”

    “啊?他们现在不缺粮啊。”

    “是不缺粮,但精打细算的习惯还没改过来,几乎每家做饭的时候还都是按三四成口粮的老习惯做饭的。而且吃过饭后没事儿干就又溜达到工地了。”

    “穷的已经成习惯了。也好,回来就回来吧,十天假期的双工资依旧有效,各组的工作就继续进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