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珠玉在前

珠玉在前_分节阅读_11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凤孙苦笑,“那日在父亲书房外面,我偷听到的。”

    玉成慌里慌张的解释,“并非有意欺瞒,实在是阿耶,不,不,仇郎君定要我不要讲的。”

    凤孙点头道:“我知晓,我全知晓。”他将那地契塞进玉成胸口,“你拿了这地契,或是卖了换银钱,或是自留着收租置办家业。尽快离开,仇家并不是你久留之地。”

    玉成心里一阵空虚失落,他暗讽自己,世间果然是无不透风的墙。转身从房内拿出一样东西,小心翼翼的捧给凤孙。“这原本是要送与你的生辰礼物。”凤孙接过来一看,乃是一个木制的笑脸娃娃面具。凤孙摸索着面具,低着头,声音略有些沙哑,“我甚是欢喜。”

    玉成抹了把脸,站起来,“我同父母亲告别一番,明日,便走……。”

    凤孙拉住他,“我欲送十娘子回崔家,阿兄假托相送一同出城。此行莫要告知他人,否则,便走不了了。”

    玉成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我收拾一下,你,等我片刻。”

    凤孙的表情复杂紧张,欲言又止,最后拉住玉成的袖子,似是经历了艰难的挣扎才松开了手,“阿兄出城后在莲花山外十里的寄柳亭等我。”说罢,转身出了门。

    玉成并没有拿那份地契,趁着凤孙出门的空挡将那绢帛偷偷的压在了枕头下面。他默默的跟随着凤孙上了马车,一路无语,又在莲花山下下了马车,想了一想,终究是没有听从凤孙的吩咐,朝着江都方向踟蹰而去。不知道走了多久,眼看天已经黑了。他突然想起自己从前在城外栖身的场所,不知道如今是不是还能住下。他一边慢慢的走,一边想起这些时日在仇家的一切。自己无依无靠的乞儿一个,过了几日锦衣玉食的日子,这世间的富贵都享用过了,如今可算是值得了。

    其实玉成能进仇家,做仇家万众瞩目的长子,大半原因是仇寅的突然起意,玉成的过错先前是被仇寅的承诺诱惑,而后又贪恋了富足的生活。即使被凤孙发现,他亦可以理直气壮的呆在仇家,毕竟,如今仇家家主还是仇寅。关键就在,如今在玉成的心中,富贵,仇家,仇寅,……甚么都比不上凤孙。他无意识的遵从着这样一个可笑的规矩——就算全世界都认可我了,可是凤孙不认可,那么我要世界何用?所以,玉成心酸,沮丧,悲痛,……没有一丝一毫是因为再次沦为乞儿,而是因为一路想起凤孙如玉的脸庞,清冷的身姿,心里一阵阵的发酸:原来他一直不曾信我,终日想的不过是如何将我“赶”走。玉成深深叹了一口气。

    早些时候栖身的场所又破旧了不少,另有乞儿蜗居在此处,见又有人来,难免怒目。然玉成一身的华服,容貌俊美,他们不知道身份,只当是那家富贵公子。几个乞儿小声嘀咕了一会,自动给玉成腾出一个空地儿来。玉成缩着身子靠在墙角那处,心想,黄粱一梦,如今真是该醒了。瞌上眼睛,迷迷糊糊半梦半醒的不知道睡了多久。忽然听见有人大呼一声,“大郎。”玉成张开眼睛,一个小小的身影猛的扑了过来,玉成苦笑着,“木儿你如何到这里来了。”

    木儿抱着玉成,低声哭泣道:“奴找寻不到你,小郎也找不到你,全家才知道你又出走了。”玉成四顾,果然看见凤孙独自打着灯笼,站在几步远的地方,早已经泣不成声。

    玉成慌忙站起来,“你,你如何跟来了?”

    凤孙默默不言,从他身后的黑暗里走出一人,身材高大,身着玄衣,笑称:“我儿竟是为何又要离家出走?”

    玉成心虚惭愧的低下头,“鄙原本不是你儿子。”

    仇寅一个巴掌见玉成扇倒在地,“逆子,又说这等混账话。”凤孙慌忙扑过来,将玉成搀扶起来。玉成抬起头,半边脸顷刻肿胀起来。凤孙抚着玉成的脸颊,“阿耶好狠的心。”

    仇寅不怒反笑,慢慢的走过来,大声道:“父教子,天经地义。”

    周围熟睡的乞丐都被吵醒了,被眼前这一群人的气势骇住,缩在角落瑟瑟发抖。十几个家奴一涌上前,将无关人等一一赶走,顿时破屋内只剩下父子三人。仇寅本就生的高大,做了多年的庄主,积威雄厚,如今又在盛怒,强大的压迫气息在破屋子里蔓延开,屋内的空气陡然降了几度。

    玉成畏缩在地,凤孙安抚了他几下,慢慢站了来。仇寅怒极反笑,“我儿如今竟是要忤逆为父?十几年的书竟是白读了?”

    凤孙的表情淡淡的,带着坚定的意味,“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仇寅脸上白一阵绿一阵,“不义,则诤之?为父何事不义?何来不义?我儿又何曾听过为父之令?”

    凤孙脸色惨白,“阿耶,非要我将事情原委都和盘托出吗?”

    仇寅眼角跳了跳,转过脸,露出几丝狠厉,语气却丝毫不在意,“若定要如此,随你意就是。”

    玉成被仇寅那一巴掌打的头晕眼花,伏在地上好久,此时才摇摇晃晃的站起来。凤孙背对着他,脊梁倔强的挺的笔直。玉成心里冰凉一片,冲着仇寅鞠躬道:“仇郎君,承蒙您收养,鄙感激不尽。鄙乃是卑鄙乞儿,万不可因我同小郎分歧。鄙今日不告而别,本是考虑不周,望郎君莫要迁怒小郎。”说罢,竟然跪下磕了一个头。凤孙哑着嗓子低声喊道:“不许跪,你为何要跪他?他,他……他是……”

    仇寅冷笑,一拍手,有两个高大的家奴走进来,禀报道:“阿郎,那几个乞丐已经赶远了,周围已经戒备,还请阿郎再示下。”

    仇寅一字一顿慢慢的道:“甚好,莫让一人靠近此处。”家奴告退而出,仇寅才再次看向凤孙,笑道:“我儿才刚说为父是什么?

    四周占满了高大精壮的家奴打手,各个棍棒随身。仇寅好整以暇的站着,把玩一块玉佩,垂下的眼角里一片狠厉。荒郊野外,夜黑风高……凤孙不敢置信的看着父亲,嘴唇颤抖,终于咬着下唇,不再出声。仇寅眼见着凤孙硬挺的后背慢慢佝偻下来,表情从倔强到颓废,露出一副果然如此,不过如此的表情。他将目光从凤孙身上移到玉成身上,“呵呵”一笑,慢慢的走到玉成身边,将他扶住,“为父大办宴席,昭告了全城寻回了长子,我儿今日不告而别。难道让那些人说我仇寅家门不幸,长子再次出走。要为父面上蒙羞,从此在人前抬不起头来?”

    玉成慌忙摆手,“不是不是。”

    仇寅转过身来,目光如同火灼一般,“没错,玉成确是为父街上寻来的。但是,我昭告全城,寻回长子。如此,他便是你兄长。你饱读圣贤之书,慈爱恭敬安亲扬名,这些早已闻令,可还要为父再教你?

    凤孙面上几多悲伤,“阿耶,你不能如此啊,阿耶。”说罢,竟然伏地大哭起来。

    仇寅将他拉起来,抱在怀里,轻声安抚着,“凤孙,你是为父爱子。阿耶所做一切,无不是为你仇家,为了你。如今,……”他微微顿了一下,笑道:“你有了长兄,阿耶便多了一份助力。再过几个月,等新洲那块地争下来。阿耶就安心只安心守着家中,再不同人争甚么。”仇寅又和颜悦色朝玉成招了招手,“我儿,凤孙他还是孩子心性,你且原谅他年幼任性,随为父回去。日后咱们父子同心,你们兄弟友爱,再不可出走了。”玉成还要推辞,仇寅板起脸,“难道为父待你不好?”

    玉成原本就舍不得走,他看了一眼凤孙,只静默不语。凤孙抬起头来,语气戚戚道:“阿兄,原本是我错了,我不该赶你走。你,你,随我们回去吧。”

    玉成心里隐隐觉得奇怪,心思火花一闪之间便被仇寅打断了,仇寅笑道,“我儿若是还在责怪凤孙,为父这就让他给你赔礼道歉。”玉成哪里真心责怪过凤孙,连忙摆手,称否。

    仇寅哈哈大笑,将两个儿子都抱进怀里,“既然解了芥蒂,甚好,你我父子一同归家,日后再不可提出走之事。”

    作者有话要说:

    可怜的凤孙……

    第20章 第 20 章

    玉成归家已经是第二日,家中除了刘氏,其他人等竟全然不知,还道是在大刘氏家中过夜了。凤孙简略将经过讲了,刘氏拉着玉成的手只一味的哭泣。凤孙冷眼站在一旁,嘴角竟然有几丝的冷笑。玉成惊愕,凤孙却抬起头深深的看了一眼玉成,玉成被这一眼中的无奈悲悯愤恨的复杂情绪惊的心中一跳,他将要张口询问,却被凤孙一个凌厉的眼风止住了。凤孙冲他摇了摇头,眼神复杂,玉成一时难以看懂。

    至此,凤孙玉成依旧一同住在听风院里。玉成初始担心凤孙心中芥蒂不熄,却不想凤孙待他反而比从前更亲厚,一应衣食住行均同玉成分享,学里去的也少了,大半时间都在家中督促玉成读书写字。

    期间仇寅差遣仇学富亲自过来询问那日交代给玉成办的事情可曾办妥。玉成一时诚惶诚恐,“妥了,妥了。阿耶只管听信就是。”心里却难免打鼓:按理说事情不该有差池,可惜这几日凤孙一直跟着,再找芳怀,唯恐他生气。

    这一日木儿撅着嘴巴跑了进来,将一个请帖递给玉成,“才刚来了个送帖的童子,个子不大口气到大的很。我不耐烦回了他几句。他还嘲笑我仇家。”

    玉成拿起拜帖,“鄙夷我仇家为何还要送帖?”

    木儿抱起肩膀,“大郎快瞧瞧,到底是那门子的贵人家,竟然养了这么不知礼数的家奴。”

    玉成打开请帖,更是诧异。木儿见他只看着请帖不吱声,凑过来低头一看,不由的大喊一声,“这个陈教习真是不知廉耻,竟然还好意思送贴请大郎过去……”他看了看玉成,硬生生把嘴边的“嫖”字换成了“找,他”。

    玉成将请帖合上,想了想,自己也写了一张贴。“你送到芳华院去。”

    木儿嘟囔着嘴。玉成笑道:“难不成因为那小童刺了你几句,便不肯为主人家办差了?”木儿不情愿的接过了帖子,“奴才不是因为那个。而是,而是……”他伸手在仇大郎写的帖子上一指,“大郎这字实在……”

    玉成打开帖子又看了看,亦觉得潦草,“要不,还是不送了。”他的字恍若刚习字的稚童所写,虽然他确实是刚习字不久。他想起芳怀挑剔的眼光,傲娇的仰着头的样子,实在怕他嘲笑自己。

    木儿乐得跳了一个高,“我找人玩儿去了。”

    玉成有心问问他自己写的是不是真的那么不堪,木儿却跑远了。玉成只好作罢。

    第二日。

    木儿从外面回来,咧着小嘴,乐的一朵花一样。玉成道:“莫非是孙阿婆又做了什么新鲜吃食?”

    木儿将一张请帖在他眼前晃了一晃,又从怀里掏出一个点心包,笑道:“昨日芳花院那个趾高气昂的小子又来了。不知吃了错药,连连道歉不提。竟然对着奴唤‘小郎’,还送了一包点心于我。”

    玉成接过请帖,还是昨日的内容,末了还附了一首小词,“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玉成拧着眉毛看了半晌,却是有好几个字不认得。心里琢磨着确实该找个时间去看一看芳怀。

    一转眼又过去两天。凤孙一早便去了学问院,玉成则同仇寅一起出门放粮。

    往年放粮皆是仇寅一人带着众仆人前来。今日却多带了一个眉目俊美的青年,众佃户纷纷诧异。仇寅往那高处一站,将玉成往众人眼前一推,“此乃仇某长子玉成,各位日后当以成大郎称之。”

    一时间玉成被“仇大郎”“成大郎”的称呼包围起来,他有些熏熏然陶陶然飘飘然不知所在何地。有一姓马的佃户毕恭毕敬的在一块大石头旁摆上席子,一个少女仔仔细细的将席子擦干净了,摆上自酿的美酒,几样自制的点心,软糯地唤道:“成大郎请用。”玉成被这女子悦耳的声音吸引了,抬头看去,只见她虽然粗布荆裙,却难掩美色。郑七娘不过中人姿色,玉成这些日子见过的美人,芳怀是男子,单提不论。再无非是几个美貌的歌姬舞姬,各个浓妆艳抹搔首弄姿。无一个能及这女子天然不做作。玉成呆住了。那少女的脸庞上羞赧的爬上两坨红云,婉然一笑,扭头就跑。旁边那佃户悄声道:“那是小人兄嫂的长女。乳名叫细娥。若是蒙成大郎看的上眼儿,小人同兄嫂说一声即可。”玉成突然想起自己成亲在即,猛的摇了摇头。

    仇庄主在此处有一处临时的院子,只为每年收租时候起卧方便。兼之夏季凉爽,风景天然淳朴,仇寅亦会偶尔携亲眷来此小住几日。玉成居住的屋子开窗可见宽阔的江面,夕阳余晖下,江面火红夹杂着瑟瑟,水共天却是一色。饶是玉成这样胸无点墨的人,心中也生出了几丝诗意。可是他搜肠刮肚了小半晌,终究还是放弃了。玉成颓然倒在床榻上,心里无比羡慕想,若是凤孙在此定然能念出诗句来。想凤孙生好,人长的好,会读书,字写的更是好。他从榻上爬起来,从怀里小心翼翼的拿出一张纸来,铺平了抚平了褶皱,却是凤孙前几日写给他的那首词。凤孙写的字如他人一般清贵,看似无骨实则刚劲有力。玉成瞧不出字里的乾坤来,却也知道这字是他见过的最好看的。他日里临摹,都是凤孙取了往日名家的字帖给他,可是他偏爱凤孙的字,遂暗地里偷偷的临凤孙写过的字帖,每每写像了一笔,就舒畅的如同吃了一餐饱饭。他若是凤孙就好了。哎呦想什么呢?玉成砸着自己的头,如今锦衣玉食,又有爹有娘,日后许是还能有一大笔家业。他竟然还敢妄想称为凤孙那样的人?玉成小心翼翼的铺了一张草纸在那文章上,用镇纸压盖好,才拿起笔沾了墨水开始临摹。

    窗外江鸥渐远,窗内一灯如豆,玉成写的认真,不注意,笔竟被人夺走了。玉成恼了,“大胆。”

    “阿兄好大的脾气。”少年的声音温润清亮,饱含笑意。玉成顿时结巴起来,一只手不由的抓住另一只手腕,“凤孙如何来了?”

    “你来得,我自然也来得。”说罢施施然将案上玉成写过的字拿起来端详,“阿兄字写的愈发好了。”

    玉成生怕他嘲笑自己,心里一紧张,人又结巴,“原本是你不要的,我觉得可惜,惜,惜了,遂临,临……,嘿嘿嘿嘿。”

    凤孙的眼睛里映着烛火,映着夕晖,映着窗外波澜不兴的大江,映着玉成小心谨慎,忐忑不安的脸。他灿然一笑,“难得阿兄喜欢,日后我就多写几副于你。”玉成兴奋的搓着双手,张了半天的口,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只嘿嘿的傻笑了两声,“那敢情好。”

    凤孙泯然一笑,转身将那文章又铺在了案上,“这里阿兄写的不甚好,你看,应该这样……。”

    兄弟二人正在专研墨笔,忽闻江上一阵琴声悠扬传来。玉成不懂,只觉好听。凤孙凝神闭目用心品味了一番后赞道:“弹琴之人功力深厚,无十年苦练不能得今日之妙。好技艺,好心境。”他命人从他的卧房里取来一管玉笛,拉着玉成跳出窗外,站在临江的露台上。挑了一个琴音婉转的档口,用笛声相合。一时间,江水静了,月儿静了,风静了,就连吵闹的蛙鸣都不见了。夜色下,琴悠扬,笛婉转。琴声笛声中,勾勒出另一幅江月千年的美景。饶是玉成这样完全不懂的人,也沉陷其中。

    随着琴笛和合渐渐完美,一只蓬船从芦苇丛中驶过来。船头上坐这一人,乌发未束,一头乌黑的长发直直垂在腰下。宽袍大袖,衣襟开着,露出白皙精瘦的胸膛。玉成觉得这人这装扮颇眼熟,眯着眼睛瞧了一会,忽然眼前一道灵光,“好似那日同媛珍县君上莲华山的那人。”

    凤孙早已停了笛声,背手立的笔直。他嘴角呷着一丝笑,月光水光在他睫毛上点了无数的星,“非似。实是。”

    玉成被他‘是是非非’的弄糊涂了,正要深问,突闻船上那人高喊,“岸上的可是仇郎?”

    玉成暗道,可不都是仇郎。你要问那个?他看了看凤孙。到底是大仇郎,还是小仇郎?他还在腹议,凤孙往前走了一步,“正是。”

    船上的人站了起来,交代船夫将船驶的快了些。船越来越近,转眼到了岸边。那人抱了琴,跳下船来。行动迅速,姿态却很美。玉成几乎不能相信,这个如此飘逸洒脱,满身魏晋之风的人,竟似素日里那个精致妩媚雌雄莫辨的陈芳怀。见玉成一脸的惊讶,芳怀撩了撩头发,“仇郎莫不是不认得奴家了?”原来真是芳怀,并非相似。玉成一拍脑袋,想起前几日同他的承诺,怎么忘了这厮原本就是个言出必行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