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三司之事,有大儒猜想过,但难以施行,成了一纸空谈。你既然施行,定然有极大的把握,能不能提前透露点东西?”李繁铭闲着没事就喜欢给方运传书。
“各家之争,烈于外敌,你定要小心谨慎。”颜域空的传书中规中矩。
“方运啊,如此大的事,为何不与朝中官员商谈?你们方家啊,方守业是方大眼,你是方大胆!”姜河川的传书十分无奈。
方运本就是全人族的焦点,杀了雷重漠后出世,所有人都盯着他,等待雷家的全力一击,无论现在方运说什么,都会被各地人族热议。
方运还没等到州牧衙门,论榜上已经就“三司”“审案顺序”等观点展开激烈的大讨论。
法家之人尤为活跃,大多数法家人比较中立,认为既然是方虚圣成立试点,那就试试,毕竟有宁安县珠玉在前。
但是,还有部分精明的法家人发现,三司看似是削弱法家,但实则拓宽法家圣道!因为方运话语中的“其余官员不得干涉”的意思很明显,让三司在一州所有衙门中性更强。
不过,还有一部分法家人竭力反对,他们反倒觉得这是在颠覆之前的法家圣道,还有人担心与儒家发生争执,形成第二次礼法之争。
一些顽固的儒家读书人不顾一切反对,引经据典展开攻击,他们最不愿意看到法家过于。
但是,大多数儒家的有识之士却表示,先让方运继续革新,若是真正有益于人族,即便儒家做出牺牲也可以接受。
随着妖界给人族的压力越来越大,人族的实用主义者大增,大多数人渐渐不再重视甚至彻底摈弃各家之争,现在无论什么能壮大人族,只要有用,他们都会支持。
不过,反对最激烈的不是儒家的老顽固,而是杂家读书人,因为杂家与法家向来对立,杂家推崇以权术治国,而法家认为依法治国才是正路。现在三司,一旦普及到各国,杂家的官员权力更小。
杂家在论榜上已经不是讨论此事,而是在声讨方运。
很快,论榜上让许多人腻味的“方张之争”又出现了,一些支持方运的人说方运远远强于张龙象,因为张龙象现在还只靠写诗词扬名,而方虚圣则已经开始涉及圣道。
很快,支持张龙象的人反击,说张龙象提着头去两界山大战,诛杀妖蛮万王,震惊万界,而方运却杀人族家主,出来后便缩在景国的大后方象州躲避蛮族南下,简直是人族之耻。
双方你来我往大战,许多人干脆忽略不看。
方运进入州牧府后,在州衙后院选了一处的小院,然后在又在州衙选了一个较大的院子作为临时办公地点。
安顿好,方运便坐着马车前往阅军楼。
阅军楼乃是三国时期鲁肃阅兵之用,立于城西城墙之上,紧邻洞庭湖,在阅军楼之上,可见洞庭碧波,滚滚长江。
巴陵有四景,洞庭湖、君山岛、灵雾山和阅军楼。
洞庭有水,君山有茶,灵雾有泉,阅军楼有诗文。
阅军楼乃是城墙城楼,因为形貌雄伟、建造细致,有三层、四柱、飞檐和盔顶的设计,被历代工家读书人赞美,名气甚大。
历来外地高官或读书人抵达巴陵后,必然会先游遍洞庭湖、君山岛与灵雾山,最后到阅军楼上留诗。
不过,最让象州人不服气的是,阅军楼多次与黄鹤楼争天下第一楼,都以失败告终,皆因启国文风鼎盛,众多文人在黄鹤楼作诗词,名诗屡出,压过阅军楼。
阅军楼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名字不如黄鹤楼响亮,历代州牧都想要为阅军楼改名,但最后都无法让大部分认同,只好作罢。
马车停下,众人陆续下车,方运落地后,抬头仰望,就见城墙之上竖立着一座气势恢宏的城楼,金瓦红栏,直冲云霄。
夜色下,城楼之上挂满红彤彤的灯笼,充满节日的气氛。
阅军楼外遍布众多巴陵城百姓,他们立于道路两侧,翘首以盼。
见到方运出现,立刻高声问好。
“见过方虚圣!”
“方虚圣秋安!”
“总督大人万福!”
“方虚圣,一定要让阅军楼成天下第一楼啊!全靠您了!”
数不清的巴陵城百姓欢呼雀跃,兴奋地看着方运。
在大多数百姓眼里,象州归庆国还是归景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一国能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当年庆国强大景国弱,倾向庆国的人多,而现在景国出了个方虚圣,国力蒸蒸日上,许多象州百姓也就不抵触景国。
更何况,总督是景国的,但虚圣却是全人族的,所以九成九的象州百姓非常欢迎方运。
方运环视众多百姓,抱拳致谢,然后望着阅军楼,轻轻点头,道:“不愧是景国第一名楼。”
董文丛微笑道:“听说您要担任两州总督在巴陵设立总督府,巴陵的许多老读书人纷纷到州衙找下官,说希望在阅军楼办一场履新文会。一些老人说,若是您能让阅军楼扬名天下,力压黄鹤楼一次,夺下天下第一楼的美名,他们就努力说服那些庆官,让庆官回心转意,心归景国。”
方守业道:“总督大人,您今晚的诗词,可能力压黄鹤楼历代文人墨客?”
附近的读书人与士兵立刻露出好奇的神色,盯着方运。
。
第1628章 履新文会
本书籍由 qgkan520/ 提供下载
方运微笑道:“历代文人墨客何等优秀,本官岂敢说力压?无非是履新文会而已。”
在场的象州人顿时无比失望,可仔细一想,若方运刚来就要力压黄鹤楼,也显得过于唐突。
董文丛朗声道:“来日方长,只要方虚圣留在象州,还怕阅军楼比不上黄鹤楼吗?”
周围的象州人一听全都放下心,脸上恢复了笑容。
方运无奈摇摇头,踏着楼梯走上城墙。
城墙之上,灯笼高挂,酒席陈列,众多官员或读书人纷纷起身,或称方虚圣,或称济王,或称总督。
方运目光一扫,面带微笑走向北侧,有两桌江州官员正站在那里。
“诸位,好久不见!”方运微笑着拱手。
那些官员纷纷向方运作揖。
江州官员之首李文鹰成大儒后外出磨砺,一直未归,除州院君外,江州官员屡次调换。
现如今,江州州都督是翰林陈溪笔,州牧是刚从密州调任的翰林赛志学,除了这两位大员,还有一些四品或五品的官员,不是司正就是知府或府院君,大半都是老熟人。
当年的玉海城院君冯子墨转任知府,已经主管一方。
其中有几人都为方运送过拜帖,早就被左相党归为方系官员之列。
方运与这些江州老友私下聊了一阵,便与象州其他主要官员一一交谈,最后主要接见象州的老读书人。
象州的老读书人包括进士、翰林与大学士,他们要么过于衰老,要么只想颐养晚年,当日董文丛这个州牧到来,都没请动多少老读书人,今日许多人反而不请自来。
这些老读书人对象州的影响极大,门生后辈遍布象州,他们若联手,势力比州牧董文丛更大。
大多数老人见到方运都笑呵呵,都愿意与方运多说几句话,甚至有人想给方运做媒纳妾,只有少数几人面色较冷。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象州优秀的年轻读书人,方运也亲切接见了他们。
文会未开始,现场的气氛就变得非常热烈,和之前迎接方运时的剑拔弩张完全不同。
花花轿子众人抬,即便是那些反对景国的庆官们,此刻也大都诚意祝贺方运,但过了今天,另当别论。
不多时,方运坐到主位,州牧董文丛站在宴席的最前方,主持文会。
董文丛先是舌绽春雷,代全象州百姓欢迎方运,随后就见巴陵城四周礼花飞天,将夜晚的巴陵化为不夜城。
巴陵城内处处有人欢呼。
随后,董文丛历数方运功绩。
正常官员的履新文会,历数功绩不过十几句话,但董文丛一开口就没完了,从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翰林一直到大学士,各种功绩数不胜数。
在董文丛说到一半的时候,有官员低声微笑:“知道的是在历数一位总督之功绩,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历数一国所有总督之功绩。”
附近之人轻轻点头,随后全都羡慕地看着方运。
都说读书人的追求是死后青史留名,现在方运未亡,便已经有了名震后世的大功绩。
由于历数功绩的时候舌绽春雷,整个巴陵城从第一句开始就沸腾起来,城内各处的人大声欢呼,议论纷纷。
方运在巴陵城的人望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暴涨。
他人历数功绩,美酒温,现在历数方运功绩,宴席所有菜都凉透了。
初秋的晚风掠过阅军楼,为文会带来秋天的惬意。
之后,便是履新文会的正常流程,等方运发表就任感言后,众人便开始吃饭喝酒。
吃了半刻钟,方运开始为各桌敬酒。
现场的气氛非常热烈,方运地位高年纪却众读书人便立下规矩,不准用才气或文胆等任何力量逼走醉意,然后开始敬酒,实则灌方运。
由于谁都不准用外力逼走醉意,少数人喝着喝着就醉了,一些官员开始说各种醉话。
“方方虚圣作为一个象州官员,我可能可能会反对您,但作为读书人,我对您五体投地!您知道五体投地吗?我这就给您来一个!”喝醉的象州官员当场就要跪下大拜,方运和旁边的人急忙拉扯他,好说歹说才让他放弃。
“唉,方虚圣的诗词太好了!他要是能写一首新诗赠送给我,我马上就当济王门生、总督走狗!”
“废话!方虚圣一纸诗词都能收买大学士,还收买不了你一个进士?”
“大学士?你们太太小瞧方虚圣了,我说他能收买大儒你们信不信?我说收买半圣你们信不信?”
“还真有可能!”
大多数官员虽有醉意,但都保持清醒,只是说话比平时随意。
等众人喝得差不多了,董文丛红着脸舌绽春雷道:“别喝了,停停停!巴陵的小家伙们,快来献诗!我提前跟你们说,方虚圣今日不准备全力以赴作诗,你们若能文压虚圣,此生或许就这一次机会!把握住啊!”
过了七月便是秋天,所以文会要求有秋意,有秋景,并不限韵。
过了片刻,象州的年轻读书人陆续上前作诗。
年轻读书人们都有些紧张,毕竟他们面对的是堂堂虚圣。
最后,共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