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死循环
不过胜香邻还是叮嘱司马灰:“如果宋教授泉下有知,断然不会同意。所以咱们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将这个计划付诸行动。”
司马灰点头应允,要说完全不想知道神庙的秘密,也绝对是昧心之言。最近司马灰一直在反复思索这个问题,究竟有什么样的惊人秘密,才值得西方冷战势力支持下的地下组织,不惜一切代价去窥探其中的真相?他冥思苦想却又不得其解,下意识地以口问心:“为什么那座神庙的外壁色呈深绿,莫非是……邮电局?”
罗大舌头听了司马灰所言,恍然顿悟:“还真有点道理,你说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胜香邻说:“亏你们想得出来,趁早别胡猜了,这地下的气压越来越低,我看很快还会有气象云形成的风暴出现。”
司马灰肩上旧伤也在隐隐作痛,知道可能是地底又有气象云聚集,就让众人尽快起程。
这时通讯班长刘江河发觉短波发射机有些反应,应该是整理背包的时候触碰了开关,不过能在地底收到信号,也是个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
司马灰见状问道:“格瓦拉1在非洲参加世界革命的时候,就是通过苏制短波发射机,来跟远在古巴的老卡联络,据说它仅在一秒钟之内,就能载着莫尔斯密电码绕地球转上七圈半,但是也很容易受到气候和地理因素干扰,难道在这么深的地底下,还能收到外界传来的电波讯号?”
通讯班长刘江河报告说:“首长,我看这不像有内容的电波通讯,而是接收到了某种特殊的定位信号,距离考古队不会太远。”他拙于表达,只能带路前往。
司马灰等人都想看个究竟,就跟通讯班长往西南行出里许,可四周漫漫黄沙,空寂异常,就推测这个来历不明的神秘定位信号,也许是被沙层覆盖住了,它每隔几分钟出现一次,来源很可能就在脚下。
司马灰心想如果定位信号就出现在脚下,其来源应该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失踪的中苏联合考察队;二是在迷航不返的z-615潜水艇。
因为短波发射机的用途十分广泛,由于它功耗极低,预先设置好固定频率,就能够持续多年定时发送短波,所以在航空航海之类的行动中,都会携带这种装置,以便在迷航遇难的过程中,为搜救分队提供准确的定位信号作为指引。
他又寻思沙层下的定位信号,十有**是来自于1958年失踪的中苏联合考察队,毕竟考察队是在漆黑的地底深渊里行动,携带短波装置也是理所当然,但那些考察队员遇难后,已被埋在沙海中十余年之久,估计挖出来也都是一具具干尸枯骨了。不过现在既然被考古队发现了,总不能视而不见,当即圈出一个范围,上前掘开沙层寻找遗骸,挖了也没有多深,就能看出下面确实有个物体存在,却绝不是什么死人的尸骸。
待到拨去浮沙,用电石灯在黑暗中照到那物体冰冷坚厚的外壳表面,众人更是感到意外,看上去似乎就是那艘战术舷号为615的z级潜水艇,可仔细分辨却又完全不像,因为这个物体的轮廓虽然也不算小,却绝对没有z级潜艇2475吨排水量的庞大体积。
现在只能确定沙层下露出的部分是个金属壳子,两端见不到首尾,里面有个不断发出短波信号的定位器,但还无法识别这究竟是个什么物体,不过看到外壳上印有俄文,所以肯定不是陨铁之类的古老物质。
司马灰心里却是猛然一沉,他想起在野人山里引爆的那颗英军地震炸弹,至今还心有余悸,此时看了沙层下露出的物体,只恐也是震动弹一类,甚至有可能是枚更加恐怖的氢弹,连忙嘱咐让众人小心发掘,要是一不留神引爆了它,咱这支考古队就得直接到枉死城中考察去了。
其余三人听司马灰说得郑重,怎敢掉以轻心,所以无不加倍谨慎,就差跟在探坑里出土文物似的一点点刮了。
众人屏住呼吸,大气也不敢多喘一口,直用了多半个小时,才逐步将浮沙清理干净,使那个物体的轮廓整个显露出来,再看这东西确实近似一颗巨型炸弹,体积并不比英军轰炸机投放的地震炸弹小太多,不过外边是层铝壳,形状与其说像炸弹,倒不如说像个滚筒形舱体,而且上面绑了一匝匝的绳索。
司马灰这才知道是虚惊一场,这铝罐子大概是绑着降落伞,由罗布泊望远镜洞道中投放下来的补给舱,由于深渊里气流活动频繁,使它被带到了远处,舱内装有短波定位器,是为了能让联合考察队顺利接收。
胜香邻奇怪地说:“这个舱体封存完好,显然是空投下来之后还没有被人动过,里面的信号也未出现故障,联合考察队为什么不来找它?”
司马灰猜测说:“大概从洞道里空投补给物资之际,联合考察队已经失踪多时了。由于地底测站与考察队失去联络后不久,罗布泊望远镜计划就遭到了搁浅,也受诸多因素影响,被迫放弃了搜救工作,所以只投下一批物资,如果考察队里还有幸存者,可以采取自救。”
罗大舌头可不在乎那些事,他急于知道舱里装了些什么,一边迫不及待用猎刀去撬,一边问通讯班长:“你知道咱这考古队有什么特点吗?”
通讯班长刘江河揣摩不出罗大舌头问话的意思,只好挠着后脑勺答道:“咱们可能是……是缺少工作经验。”
罗大舌头道:“你确实是个缺少经验的生瓜蛋子,但咱考古队的最大特点,就一个字——穷!”他嘴里唠叨不休,手里也没闲着,空投下来的补给舱无非就是个铝壳子,哪架得住他拆,三下五除二就揭开了滚筒形舱盖。
通讯班长刘江河上前协助罗大舌头,把舱体里装的货箱逐一搬出来,检视里面的各种物资。
司马灰上前一看,里面无非是罐头、压缩干粮、化学药品之类,与他们在地底测站贮物室里发现的东西相差无几,但多了些成捆的苏制加长信号烛、照明弹、速发雷管,甚至还有几支带弹鼓的pps转盘冲锋枪,都涂着枪油,弹药箱里则装满了黄澄澄的子弹。
司马灰等人见补给舱里装有武器,顿觉胆气大增,地底空洞是陨冰爆炸形成,氧离子密度比地表还高,亿万年间进化出了大量复杂异常的生命形态,多不是人间之物,考古队只有老掉牙的步枪,子弹也没剩下几发,如今正发愁怎么应付这次九死一生的地下探险行动,就找到了这批原封不动的武器装备,真如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罗大舌头立刻扔破鞋似的,先把他那支老式撞针步枪扔了,随手拎起一支pps冲锋枪端在手里,检查枪机等各个部件全都运转如常,赞道:“这家伙,**莎43式呀,多少年没见过了。”
司马灰知道苏军的pps43式冲锋枪,早在五十年代末期就已经基本上淘汰了,那时候卡拉尼什科夫自动步枪已经在苏联全军列装了,但北越同美军作战的初期,也没少装备这种老式冲锋陷枪。苏联专家团不可能给考察队直接提供武器,应该是当时国内部队的装备,pps43式冲锋枪虽然型号古旧,但优点是弹鼓容弹量大、理论射速高、构造简单耐用、寒暑不惧,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西线战场的残酷考验,尤其在恶劣的地底或坑道环境中,它所发挥出来的战术性能和勤务效能,远比半自动步枪来得可靠。因此让通讯班长刘江河也将步枪扔掉,换成pps43式冲锋枪。
但刘江河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是部队里配发的制式武器,他不肯随便抛下,司马灰对此也不便过于勉强,只得作罢。
随后又从舱体内翻出一部沙橇,可以将背包和装备都放在上边,拖拽着跋涉沙海,要比负重行军轻松许多,还能多带些干粮维持所需。
众人尽可能多的携带信号烛、电池、压缩食品,并且多装了几个弹鼓和两捆雷管以备急用,因为谁也推测不出这次地下探险任务会持续多久,所以是晴天带雨伞、饱肚存饥粮。
罗大舌头翻到舱底,又发现了一些服装,野外生存最关键的装备首先就是服装,五十年代中苏友好时期,苏联赠送给中方一批新式荒漠战斗服,只是由于数量十分有限,从未正式进入部队流通渠道配发。
其实这种特制的荒漠战斗服,也是苏联根据二战时德军的款式与面料改良而成,它通体采用浅黄色斜纹机织粗布,带防水透气夹层,具有较强的抗太阳能光谱热量吸收性能,防油污和防磨损性也很好。成衣经石磨浆洗加工后,软化了面料的坚硬质地,提高了穿着的舒适性。款式为侧排扣,宽襟大幅翻领,后边配有兜帽,具有一定的防风和防水效果,两侧配备四个对称的战术插袋,各处都体现了优异的性能和出色的设计理念。
相较而言,司马灰等人从头到脚的装备,甚至经验和技术,反倒都不如十几年前的联合考察队,此时自然毫不迟疑,把能换的全给换了。
不过这次最为重要的一件东西,还是胜香邻在舱中找到的重磁力勘测表,这种仪器很精密,与军用罗盘差不多大小,可以直接探明地底空洞内磁场或铁石蕴藏的情况,气压和深度也都能测量,有了它就不必再依赖磁蛇指引方位了。
众人找到了补给舱里的重要物资,心中踏实了许多,一直以来笼罩在心头的绝望情绪,终于得到稍许缓解,也有信心和胆量继续往深处走了。
司马灰感觉到地底的气压越来越低,看了看怀表,这一来二去,又耽搁了足有两个钟头,收拾齐整之后,就准备带着其余三人动身出发。
没想到这时又有变故出现,原来通讯班长刘江河,在空投下的补给舱内找到了短波定位器,可是关闭之后,他发现地底仍有持续的短波信号存在,而且这段信号十分古怪,因为通常的定位短波,按惯例都使用单节信号,没有具体内容,但从沙海深处传来的短波,却显得有些蹊跷。
司马灰本就敢于冒险,现在又有了pps43式冲锋枪和速发雷管,更是气粗胆壮,再没什么他不敢做的事情,因此对刘江河所言不以为然:“既然补给舱里配备了定位信号装置,联合考察队自然也会携带短波发射机,所以我估计这另一个信号的来源,应该就是考察队最后所处的位置,即使那些队员全部遇难死亡了,联络信号也会持续发射。不过测站与极渊之间存在厚重的云雾,所以洞道里接收不到来自下面的信号,咱们现在却可以根据它进行定位,找到考察队在极渊中遇难的地点。”
胜香邻疑惑起来,她问刘江河:“你刚才说这段莫尔斯电码有些古怪,到底是什么意思?”
通讯班长刘江河解释说,普通的定位信号一般没有具体内容,也就是“嘀”或“嗒”的任意一节,但来自地下深处的信号,却是由一组莫尔斯电报码构成,它的内容简单明确——“我是615,不要接近我”。
司马灰听通讯班长报告了莫尔斯电码的内容,终于知道为什么要说这段信号显得十分古怪了。
根据考古队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早在1953年的时候,苏联武装力量第40独立潜航支队,有一艘柴油动力的z级常规潜水艇,携带两枚潜地火箭出航的时候,由于领航仪器失灵,导致它在海中迷航失踪,从此下落不明,该潜艇的战术舷号为615。
不知当时苏联人得到了什么情报,竟判断这z-615潜艇出现在了罗布泊荒漠地下,为了保守潜地火箭的机密,遂于中方达成协议,共同进行罗布泊望远镜计划,将洞道挖掘至地下一万多米深的区域。
但经过大地电场透视探测,存在于“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之间的空洞中,并没有这艘苏军潜艇的踪迹,却意外发现了两个神秘的铁质物体。
于是在1958年,派遣了一支由22名成员组成的联合考察队,到地底执行实地勘测,同时也肩负着寻找z-615潜艇的任务。随后就是联合考察队在地下失踪,与洞道内的测站通讯完全中断,又正值中苏关系出现裂痕,整个行动被迫冻结。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这个事件的全部真相。
考古队在地底收到的莫尔斯电码信号,如果确实为明码发报,又没有使用加密暗语,那就应该来自那艘失踪的z-615潜艇,但它好像是一段特殊的警告,而不是什么求救信号,也许那艘苏军潜艇就迷失在沙海深处。
不过司马灰等人都无法判断,这个定位信号是不是陷阱,因为绿色坟墓地下组织的特务,已经在当时渗透到了罗布泊望远镜内部。倘若真是z-615潜艇在发出警告,也说明他们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危险,知道生还无望,才会在死神降临之前,通过短波发射机告知搜救分队放弃任务,不要试图接近。
可既然在地底收到了这个神秘的信号,就很难让人忽略掉它的存在,何况搜索失踪的z-615潜艇、寻找遇难的联合考察队、探明灭火古国的起源以及地下神庙的谜团,原本都在考古队制订的计划之内,所以司马灰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向通讯班长刘江河,详细询问了搜寻短波信号的方法。
通讯班长刘江河此时仅知道信号的大致方位,距离还不清楚,但信号的来源,与导航大铁人永恒凝望的方位一致。
现在谁都无法预测,地下沙海尽头的黑暗中存在着什么,就算收到了来自苏军潜艇的短波信号,众人也很难相信它当真会出现在这个地方,毕竟罗布泊荒漠深处内陆,受到地底陨冰爆炸影响产生的时间裂缝,好像也未曾波及到罗布泊以外的区域,根本无法想象远在太平洋海域失踪的z-615潜艇怎么到了此处。
司马灰对众人说:“连尼克松都访华了,这年头还有什么事不可能发生?至于短波信号的来源究竟是不是失踪的苏军潜艇,必须直接侦察过才见分晓,但我对它有种很不好的预感,咱们到时候还是要谨慎行事,千万大意不得。”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