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梦回大唐玉石缘

第 15 部分阅读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这么个大活人,你看不到啊!”念采道,“我太高兴了,没注意你,哎,对了,你找母后所为何事?”本是满腹话语的歆儿此时却是脸憋得通红,如何也说不出话了。我在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原来他也有害羞的时候,从小到大,也就念采可以制住他了。

    估计他是怕听到念采的奚落与嘲笑,半天也未答出一句话,眼见着念采又要开口问,他讪讪的说了一句,“现在没事了,我改天再来找母后。”说完逃也似的出了门口。

    我再也憋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念采莫名奇妙的看着我,我便与前因后果说与她听。听完后,她便笑着往外走,我叫住她,问道,“你干嘛去?”她边笑边说,“娘亲,有这样的事,我怎能放过奚落他的机会,顺便去打听打听是哪家姑娘这样倒霉被他给看上了?”

    听他如此说,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歆儿最要面子,他要是知道我当着众人的面将这件事说出来,说不定明日便要来找我的麻烦了。

    更新无动力,小女子求金牌啊啊啊!!

    第一百一十六章 婚事2

    歆儿后来又几次三番的来找我,他看上的那家姑娘是一个礼部官员的女儿,两人也不知是怎样认识的。只是我觉得歆儿现在立正妃还为时过早,况且他现在少年意气,想要成亲恐怕也是一时兴起,所以我决定先将这姑娘立为侧妃。

    恪儿与歆儿一前一后把婚事给办了,本来压在我心中的大石头,竟一下子就解决了两件。况且宫中也很久没有办喜事,世民亦很高兴,接连赏赐两人府邸,但官职和爵位并没有晋封,他就像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尽量给成家的儿子置办一些家业,好让儿子以后可以自力更生。

    赏赐虽多,却无晋封。众人仍是将注意力都放在太子与李泰的身上。对此,我深感欣慰,这正是我想看到的结果。可是恪儿这孩子虽然表面上恭敬有加,温润谦和,可是这几年,我却渐渐发现我有些看不透这个孩子了,城府太深。难道这是皇家的孩子与生俱来的,善于隐藏自己,蓄积力量?对此,我感到不安。我从未问过他,也从未想过,他是否想要那个皇位。若他真的去争,那我多年前送他出去,希望他能有颗淡泊名利的心,又有何意义?

    前后两桩婚事办的甚是顺利,官员最是会察言观色。世民虽然没有表示太大的重视,但是府邸的赏赐,也不容他们忽视,所以表面上的功夫还是要做到了,来的人络绎不绝,甚至歆儿娶侧妃时,他们都到场了。太子也是两次都来送上贺礼。对这孩子,我一直很矛盾。他是世民与长孙皇后的长子,本来这天下可以顺当的落在他的手中。可是可能那些年长孙皇后对他过于严厉,这孩子后来心理上便有些扭曲,用现代的话就是人格分裂。在世民和官员面前彬彬有礼,行事得体。可是回到府中,便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若不是潜在他府中的探子回禀他的言行,我也一直以为他会是个好皇帝,他隐藏的太好了。本来我是想着全力支持他的,可是若让这样一个人登上皇位,日后他还不知道会做出怎样令人发指的事呢。

    婚宴上,恪儿一反往常,喝的叮咛大醉,这孩子虽然不是滴酒不沾,但向来很有自制力。今日虽是他的大喜日子,可也不能如此没有节制。我忽然隐隐感觉哪里有些不对,恪儿仿佛有些反常,他对这桩婚事从来没有过问过,但也从来没有反对过,让我感觉他就像一个木偶,难道我无意中还是做了操控他的主人吗?

    第二日儿媳杨氏来拜见我时,眼睛是红肿着的,我心中更加不安。问过她才知道,恪儿在书房睡了一夜,并未回房。我软声安慰她,恪儿昨夜是喝多了,是我大意,忘了派人去告知她一声。她这才放下心来,表情也慢慢的缓和了些。我的心却一直提着,希望不是我料想中的那样才好。与此相比,歆儿的侧妃李氏来见我时,要幸福开心的多。婚礼当日,是歆儿去亲迎的,用的是迎娶正妃的排场,给足了李家面子。我虽觉得这样做不妥,也不好多说什么。宾客未散,这小子便迫不及待的扔下客人,去洞房花烛了。李氏的幸福甜蜜,自是不必言说。可是我却我又是担忧歆儿只是三分钟的热度,又是担忧若将来娶了正妃,两人又该如何相处。对李氏时,也便有些心不在焉。

    晚上,将我的担忧说给世民听,他笑我杞人忧天,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仍是忧心忡忡的,他一个翻身压在我身上,说道,“你担忧那些,还不如想想何时再为我生一个皇子。”我笑着呸了他一声,老不正经!

    更新无动力,小女子求金牌啊啊啊!!

    第一百一十七章 储位1

    我没能为世民再次诞下一个皇子,杨圭媚却做到了。这是世民的老来子,或许也是他的最后一个孩子。世民自是高兴的无以复加,亲自赐名明字。

    这几年杨圭媚过的极是不易,现在母凭子贵,也算扬眉吐气了。两个儿子,她以后终究也有个依靠了。她过的好一点,我心里才会安心一点。只希望她已将仇恨放下,能在这里安安心心的度过残生。我想过安稳平静的生活,便也觉得人人都应该如此。

    儿媳杨氏和李氏两个人很是孝顺贤惠,每日都来问安。我也很是喜欢这两个儿媳,我总觉得女儿贴心,可是只有念采这一个女儿,一直是我的遗憾。现在好了,这两个儿媳也是同样贴心,有她们每日陪我说话,我也好打发这无聊的日子。

    有时候,我自己想想都有些可怕,我这个岁数,不惑之年,便已经是人家的婆婆了,在古代,岁月是真的不饶人啊。可是有时候觉得又挺幸福的。若是在现代,我可能已经成为一名企业高管,高级白骨精。努力维持经营着自己的婚姻,生活中亦有一大堆的事等着我操心。可能也不会有这样相对悠闲的日子。我总该学会知足,学会珍惜。那么,现在的我是否该像全天下的婆婆一样,盼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孙子了,过上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小日子。

    事实证明,天不遂人愿,我亦太天真!

    今年宫中喜事颇多,每个人的脸上也都似带着喜气。但是这万千喜象下,实则是波涛汹涌,暗流涌动。

    经过四年之后,李泰负责编写的《地国志》终于完稿,世民看后对此赞赏有加。下令,此书要流传后世。不日,又下令要魏王搬到紧邻东宫的武德殿居住,此殿在东宫之西,原为李元吉的居所。不仅如此,世民给李泰扩大用度限制,其用度甚至超过太子。偏宠李泰的形势竟是越演越烈,这样下去,矛盾势必有一日会激化。

    这一系列举动也终于引起朝中的轩然大波。谏议大夫褚遂良几多劝谏,李世民才终于收回成命。太子与李泰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这水火不容之势,容不得我再次的犹豫不决。看来是我该助推一把的时候了,既然世民你如此为难,就让我来帮你一把好了。我实在不想再看到当年玄武门的惨事,太子这些年压力太大,若是他被罢黜,未必不是一个好的开始。

    太子现在已是沉不住气,只要稍稍有人去点拨一下,他必定会狗急跳墙,想来想去,我敲定了这个人。派别人去,我都不放心,因为在齐王府时,桃儿见过这个人,所以我派了桃儿去说服他。只是桃儿已嫁为人妇,打扰她有些不忍心,却又别无他法。

    半夜,桃儿回禀,事情已办妥。我心中总算是一块石头落了地。看看躺在旁边睡觉仍皱着眉头的世民,轻轻为他舒展开,希望能以我的一己之力让他心中的愧疚与心痛减少一些。储位的人选,对江山后世重要,对他,更重要!

    更新无动力,小女子求金牌啊啊啊!!

    第一百一十八章 储位2

    但令我没想到的是,在这之后,李世民好像听进了群臣的觐见。对李泰不再那么偏爱,对太子也不再置之不理。甚至六月太子过度取用库务,张玄素直言进谏却差点为此丢命。对这件事李世民持的态度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心中疑惑,他到底在打什么算盘,却也不好直接问他。

    杨圭媚上书请求将李明过继给李元吉,李世民竟然答应了。想必李世民早就知道她的底细,也知道她的目的了。而我却是更加的理解和心疼世民,年纪越大,他便要背负越多的愧疚,悔恨与无奈。特别是现在的储位之争,更会让他想起当年的悲凉与杀戮。

    想到这,我再也坐不住,起身便去两仪殿,我这个时候应该陪在他的身边,支撑着他,温暖着他。

    来到两仪殿,却被内侍告知,李世民不在殿中,此时他应该会在这里批阅奏章的呀,不在殿中,他会去哪呢。忽然我想起了一个地方,此时他就只能去那了吧。

    这个地方,自李渊贞观十年去世之后,就很少有人踏足。荒凉,冷清,萧瑟。无论春夏秋冬怎样变换,这里始终如一。我踏着积了厚厚的落叶,慢慢的步入这里。果然,李世民停驻在门前,却久久没有踏入。看着他萧瑟,孤寂的背影,我快步走了过去。

    “世民”,我在他身后轻声唤他,他良久才回过头,眼眶竟有些通红,我心里一颤,这个大男人,从不曾见他哭过,今日他竟落泪了吗?千里驰骋,万里江山,他这一生,辉煌无比,而这仅有的瑕疵却折磨了他一辈子。

    我从身后抱住他,他声音有些沙哑的开口,“灵溪,你说我当年是不是做错了,我如今真的体会到当年父皇的难处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些年,我每日都感觉自己背负着罪恶与血腥,百年之后,到了地下,父亲母亲他们会原谅我吗?”听得他这番话,我心中一阵难受,几欲落泪,他的心酸我怎能不知?

    我转到他的面前,看着他的眼睛,说道,“世民,是非功过自有后代去评说,我只知道,你是一个好皇帝,是一个百姓爱戴,臣子景仰的好皇帝。和万里江山,千秋基业比起来,你的一切错误都不算错误。如果百年之后,真的因为当年的事惩罚你的话,别怕,不论上刀山,下火海,灵溪与你一起承担。”

    他拥紧我,在我耳边呢喃道,“幸亏有你,灵溪,幸亏有你。”我亦紧紧的拥住他,希望以此传递给他力量与温暖。世民,以后的路我都会陪你走过,任何风雨,我们一起去面对,即使不能为你遮风避雨,我也愿与你在一起在风雨中迎接彩虹。

    风雨寂寥,两人相伴而依总好过一人踽踽独行。世界那么大,找到陪伴的那个人不容易,一起相伴到老更不容易。这一生若能圆满,只因为,有你,陪伴在我身边。

    更新无动力,小女子求金牌啊啊啊!!

    第一百一十九章 储位3

    九月,李世民诏令下达,魏徵为太子之师,魏徵却已生病为由请辞。

    李世民再次下达诏令,言辞诚恳,昔日周幽王,晋献公因废嫡立庶,导致国家危亡。汉高祖当年欲废太子,全赖四皓,才得安定。朕知公身体不好,可以躺卧护卫我儿。

    魏徵再也推辞不过,只好接受任命,自此朝中这股风波慢慢平静了下去,但是太子心中的那个疙瘩却是越结越深,我本来是想要取消一切行动的,一方面,因为李世民好像不再有废嫡立庶的想法。另一方面,太子这阵子表现的确实是言必忠孝。但我没想到的是,在东宫里的探子报上来的情况,却是与现实恰恰相反,太子在背地里仍是声色犬马,残暴凶狠。这样的人将来怎能担当大业?

    太子背地里干的那些勾当,李世民未必不知,如此,他心里不是更难受吗?

    贞观十七年的正月里,一直大雪绵绵,天地间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李世民就立于那白茫茫的天地间,我知道必定是出了什么事,连忙披上大麾跑出去,我在他身后站定,他蓦地开口,“灵溪,玄成,他去了。”我脚下虚软,魏徵,这个一直陪伴了李世民数十载的镜子竟然就这样去了,而且是在这么关键的时候,若没了他的协助,太子地位将会很难保住,难道历史又会上演一场玄武门之变吗?李世民若体会到李渊当年无奈悲凉的心境,他的愧疚是否又会多上一分?

    我忽然觉得当初派人让侯君集撺掇太子谋反,真的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不管世民中意谁,能保住江山基业,大唐天下,储位稳定才是最重要的。

    可没想到,这一切发生的如此突然。太子谋反之心其实早已深种,这些日子侯君集召集一群门客从旁劝说太子,而太子哪架得住旁人的鼓动?

    三月,远在齐州的齐王造反,很快被平叛。跟随他的迄干承基被关进大理寺,这个人向来胆小如鼠,被审后,竟然透露出一个惊天大秘密,他告发太子谋反,李世民怒极,派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与大理寺一同查明,结果太子意图造反属实,世民一怒之下将太子李承乾废为庶人,幽禁于右领军府。汉王赐自尽于家,赦免其母和妻儿幼子。

    消息传来,我心中大恸,没想到还是牵涉到了这么多的人命。桃儿向我禀报,侯君集曾提出条件,务必要保齐他的家人,否则他就将指使之人全部托出。他是个聪明人,看来已经想到是我的指使,他必定是以为我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大统才如此。罢了,事到如今,我只能履行当初的承诺,尽量保全他家人的性命,这也许已经是最好的结果,李泰登上皇位,没有引起纷争,天下一如既往的太平,世民也不会太过伤心。

    但是我始终把一切想的太简单了,我从未想过搀和进去的后果是什么。太子谋反,并非小罪,当初我只是想着承乾也许真的不适合那个位子,他不做太子,或许对所有的人都好。可是现实的残酷让我感到恐惧。在皇位面前,是没有父子亲情,骨肉手足的,每个人都是为算计,为利益活着,也许我不知不觉便做了别人的棋子。

    更新无动力,小女子求金牌啊啊啊!!

    第一百二十章 储位4

    太子一党被罢黜后,朝堂上依然是风起云涌,主要分为两派,一派以马周,刘博为首,支持魏王。另一派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支持九皇子晋王李治。皇位相争,关系到的不仅是储位的问题,还关系到他们背后的支持势力,这可以说是整个地主集团和冠龙集团的对抗。

    可这些日子,不管朝堂上闹的如何凶,李世民却未曾表态。这倒令我诧异了,他不是一直钟爱李泰吗?就算顾及冠龙集团,但说到底立储是皇家的事,李世民也不应该如此沉默啊。过了几天,我终于按捺不住,前往两仪殿,没想到李世民却不见我,这几天他没有见任何人,这让我心中更加焦急,生怕他会想不开。

    可没想到,晚上睡下之时,他居然来了,他穿着睡衣,外面只披了一件外袍,拥住我时,一阵凉意袭来,我刚要挣扎,“别动。”他的声音传来,心一下子安定了下来,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他要半夜三更偷偷摸摸的到我这里来,但只要他还肯见我,我就安心了。

    好一会儿,他都没有说话,就在我以为他已经睡着的时候,他的声音传来,“灵溪,我要我们的儿子继承大统好不好?”迷迷糊糊间,我有些反应不过来。现在不是太子党和魏王党之争吗,关恪儿什么事?忽然我的脑中灵光一闪,难道?我一下子挣扎起来,捂住嘴,看着他,一脸的不可置信,前前后后的一想,难道从一开始这就是他和恪儿联合起来演的这出戏?故意疏远冷落恪儿,故意宠爱魏王李泰,故意引起储位之争,而恪儿一直韬光养晦,等的就是这一天?忽然一些以前想不通的事也明朗了起来,燕德妃,武媚娘,他当日明知我的心意,却让我刻意与静姝的接近,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培植恪儿的势力,只因为我没有强大的母家势力。还有他这些日子来的反常与沉默。世民啊世民,你们骗的我好惨。我一直在竭尽努力保护你们每个人,却没想到你们是自己将自己推进那个危险的圈子里。你既然明白我要的是什么,却为什么非要把我和我的儿子拖进这个水深火热的境地中。

    我想问他话,可是嘴唇一直在打哆嗦,半天才挤出一句话,“在寺里那几年,恪儿是如何度过的?”他答道,“我找了最好的师父教他文武权谋,恪儿各方面都是最优秀的。”我苦笑一声,原来恪儿也在骗我,我说他的弓箭骑射怎会进步的那样快,原来原先都是有底子的,一切不过做个样子给我看罢了。他看着我眼中的无助和无奈,上前一把抓过我的手,“灵溪,你听我说。”他试图向我解释。我一把甩开他的手,只是怔怔地看着他,“为什么?”我问道,他也坐了起来,“只有这样,百年之后,才能保你们母子平安,我知道你不愿自己的子女卷入这些权力的纷争中,可是你不争,你不争,就能一直平安吗?殊不知,这个世界原就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我捂住耳朵,叫到,“别说了,别说了。”我直视着他,“那你就可以为我和恪儿选择我们的人生,你有没有问过我,有没有问过我愿不愿意,如果你不在这个世上了,你以为我还会独活吗,至于恪儿,他登上这个皇位就会快乐吗?当初就不应该听你的让他回到皇宫,他本来可以逍遥山水间,永远不用理这些俗事的。”

    他像看一个怪物般看着我。“灵溪,这么多年了,为什么你看事情仍是那么简单,你总想逃避现实,在自己的天地里过自己平静的生活,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人活着,总是要面对的。”话不投机,我不想再和他说下去,别过脸,说道,“你走吧,我累了。”我可以想象出他现在脸色铁青的表情,可是我不想回头,不想再面对他,没过一会儿,身后一阵窸窣,我知道是他披上外袍离开了。

    我不是在逃避现实,而是我知道历史注定的结局,不管怎样抗争,都不会改变。若是真的恪儿坐上那个皇位,历史将会出现怎样的偏差,而我所在的后世是否还会存在,这一切的后果都不是我所能承担和预料的。我的历史知识有限,只知道最终坐上皇位的那个人是谁,却并不知道过程。但我知道参与进来的人并不会有好下场,李泰我没有立场去管他,况且他也早已经卷了进来。可是恪儿,我这么多年的苦心,到底是为了什么?他难道注定要走上那条不归路?

    我感觉到一阵无力,一下子躺倒在床上,世民,你这一世对我做的已经够多,难道还要让你冒天下之大不韪去立我的儿子为太子?且不说长孙无忌那帮老大臣会首先跳出来反对,李家的皇亲国戚也一定会誓死反对的,恪儿的身体毕竟流着隋室一半的血脉。即使百年之后,我们会为他人砧板上的鱼肉,我也不愿让你此刻有半分的为难。

    更新无动力,小女子求金牌啊啊啊!!

    第一百二十一章 储位5

    储位5

    次日,我便传召恪儿。此事一定是世民与他商量好的,否则以恪儿的性子,他不会接二连三的犯错,甘愿被贬,这一切只不过是转移了别人对他的注意力。这样说来,恪儿是想要那个位子的。这些我以前虽怀疑过,却始终不愿相信。

    恪儿自成婚以来,性子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一身紫科绫罗袍子,以金玉带束着,风度翩翩,芝兰玉树,比起当年李世民的英俊潇洒,杜若的风姿雅洁,恪儿有过之无不及。但他明明穿着紫色亲王服,我的脑海中却是另一幅画面,我的恪儿穿着一身白袍,站在一颗桂树下,凝神吹箫,旁边一个美丽的女子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他,才子佳人,蓝天白云,宁静高远。这才是我想给他的生活啊,而不是如今我高高在上,要召见他才能见上一面,而他要循规蹈矩的拜见我,母子相见竟是如此生分。“儿臣拜见母妃。”恪儿已经不知是喊到第几声,等我反应过来时,只觉得身边的玉儿一个劲地拽我的衣服。我一下子回过神来。说道,“恪儿,快快平身,到母亲这来。”他往前走了几步,然后我挥退了众人。他知道我是要重要的事要跟他说,也不说话,只静静地等着我的下文,我却不知该如何说起,想了想,只好直白的说道,“恪儿,母亲问你,你是不是想要那个位子?”他可能想不到我会如此直白的问他,一下子竟愣住了。

    恪儿从小就聪明,自然已经领会到我已经知道所有的事情。不一会儿,他就恢复常态,“母亲,恪儿不为别的,只为了能够保护母亲,弟弟和妹妹。”我心下百感交集,这心思,竟和他父皇一模一样。但他们如此聪明的两个人,怎么会想不到,即使坐上那个位子,也有很多无可奈何啊。就如我当年遭到那么多人的明里暗里的伤害一样,终归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

    我直视着他,一字一句的说道,“母亲要你放弃,不再插手储位之争。”我知道这很残忍,恪儿也永远不会理解。但是我必须这样做,我不想让他们去为了我的安危冒险,当年曾有两个男人都说过,要我等他们,可是他们却再也未能回来,倒在了争夺那个位子的路上。不管我如今的做法对也罢,错也罢,不管他们多么的不理解,多么的怨恨我,我都希望能尽我所能拦住他们。

    恪儿怔怔的看着我,没有质问,没有怀疑。哪一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每一种爱都有自己的方式。我不求恪儿能理解我,只要他现今能听我的话,以后能平平安安的活着,我便心满意足了。不知过了多久,恪儿缓缓低下了头,说道,“母妃,儿臣知道了,儿臣告退。”我点了点头,在他回身的那一刻,泪止不住的落了下来。恪儿,母亲欠你的实在太多。请你千万要相信,母亲是有苦衷的,若是我不知道那个结果,或许我会放手让你倾力一搏。

    长孙无忌来求见我之时,我才知道外戚在这宫中的眼线有多么的强大,也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外臣不经允许,不得面见后妃,长孙无忌这次冒了这么大的危险来见我,定是志在必得。或许,李治登基,会是最好的结果,也是最应该的结果。

    长孙无忌与长孙皇后不愧为兄妹,长相都是温和善良。但他的眼神却是处处透着一股子精明强势,和这样的人争,从气势上,便输了。

    “娘娘,皇上这几日身体抱恙,前朝后宫,颇有动荡。娘娘想必这几日也很是辛苦。”

    我呵呵一笑,“长孙大人真是说笑了,本宫妇道人家,只是尽本分侍候皇上,何来辛苦不辛苦之说呢?”

    他一躬身,“是,臣唐突了。只是微臣看着皇上为立储之事思虑至疾,心里甚是担忧啊。”

    我微微一点头,“本宫和大人一样,心中也很是焦急,敢问大人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他很惶恐的低下头,“微臣不敢乱加揣测,但微臣觉得吴王雄才大略,有当年圣上之风,可担当大任。”

    我在心里冷笑,这个老狐狸,是想套我的话呢。

    你演戏,我就配合你。

    我表现出惊讶的样子,“吴王怎可担当大任,他这几年竟是犯错,频频惹皇上生气。但是治儿,这孩子孝顺的很,人又善良。将来一定会是个好君主的。”

    我这番话已经说得够直白,长孙无忌想必也听的够明白。

    他已经得到他想要的答案,再闲话了几句,便告辞离开了。我却知道这个老狐狸,肯定不会满足于得到口头答案,必须要做出点实际行动才行。

    李世民自那日后便再也没有来过我这,这几日不知是装病还是真病。他可以撑得住不见我,我却是撑不住了。 我知道这件事他谋划了很久,一定不会甘愿放弃。劝他放弃,更是不容易。我早就打好了做持久战的准备,其实只要挨过这段时间,一切就会归于平静。凭长孙无忌的智谋,手段,与人气,相信不久来自朝中的压力变会逼迫李世民放手。

    来到两仪殿,便闻到一股浓浓的药味,我心中一惊,难道他是真的病了?我加快脚步,只觉得心都快从嗓子眼跳出来了。远远地看着他躺在那里,眼泪已经不受控制的掉了下来,他微睁开双眼,看到我来,努力挤出一丝笑容,“你来了。”我心中又是气,又是惊,又是悲伤。脸上还挂着一串泪,要多狼狈,有多狼狈,一气之下,轻轻捶了他一拳,嗔道,“你这个糟老头子,就想看我笑话是不是?”没想到我只是轻轻的一捶,他却不受控制的咳嗽起来。我一下子慌了神,连忙扶住他,不停的轻拍他的被,给他顺气。他好了些,便握住我的手,“灵溪,我很想你,将来如果我先离开你,你该怎么办?”我刚停住的眼泪又一次不受控制的落了下来,我抽出手,捂住他的嘴,“我告诉你,你绝对不许先离开我,你若不守诺言,我也绝不孤零零的活在这世上。”他轻轻的搂过我,慢慢抚摸着我的背,在我耳边呢喃,“好,这一辈子我再也不会轻易放开你的手,为了你,我也要坚持下去。”

    李世民这一病,朝堂上更是大乱,立储君之事势在必行。自李世民病后,一直是长孙无忌主持朝中大事,他所看重的人也必定是储君的最大可能,一时间,晋王府门庭若市,人人巴结。自那日召恪儿进宫后,我再也没有找见过任何子女,只一心一意的守在李世民的身边。眼见着李世民的病一日日好转,我的心情也跟着明媚起来。

    今日在病榻上没有见到李世民,被内侍告知,他居然在书房召见长孙无忌 ,我的火气一下子涌了出来,他是不要命了吗?病情才刚有所好转。气冲冲的冲到门口,书房却是静悄悄的,我心中奇怪,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在这把守。压下心中的怒火,我轻轻的挪到书房门口,是李世民的声音传来,“记住你的承诺,不要辜负我的信任。”长孙无忌没有说话,一会儿听到头磕地的声音,他的声音才传来,“臣,谨遵圣旨。”不一会儿,脚步声传来,我正陷入深思,长孙无忌已经出来,经过我身边时,他深深的看了我一眼,才转身离去,我被他的眼神搞的更加心神不宁。李世民在里面轻轻叫我,“灵溪,是你在外面吗?”这时我才想起来,我来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匆匆进去,看见他苍白的脸色,我的火气一下子全消了,上前柔声询问,“你觉得怎么样,有哪里感觉不适吗?”他缓缓摇摇头,忽然说道,“灵溪,陪我一起去看看日落吧。”我点点头,喊来内侍,搀扶着他,来到太极宫的城楼上。

    晚霞早已染透了半边天,黄昏渐渐吞噬了大地,这种感觉很奇异,萧瑟而又温暖,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竟然奇迹般的结合在一起,就如人的晚年,让人在无奈中平静的接受。我与世民曾经无数次的等待日出的降临,却从未静静的在日落时相依而伴,我忽然明白了他为何一定要让我陪他一起来看日落。

    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平静,依偎在李世民的怀里,“世民,对不起,这一辈子我带给你的,除了灾难还是灾难,我真是你的克星。”他轻拍我的头,“真是个傻瓜,如果你是我的克星,那我宁愿你克我一辈子。”我鼻子又酸了起来,我想,这几天流过的眼泪估计把这辈子的都流完了。

    更新无动力,小女子求金牌啊啊啊!!

    第一百二十二章 储位6

    没过几天,李世民便下达诏令,立晋王李治为太子,魏王李泰流放均州。我不知道一直自恃甚高的李泰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会是个什么滋味,自己一直最敬重的父亲亲手下令将自己流放。若是他知道其实他一直只是一颗棋子,一旦失去了利用价值,便只能弃之,有会做何感想?这便是皇家,这便是人人称羡的皇家。我庆幸我的恪儿没有卷入这次纷争中,我庆幸李世民如我一样爱着我的孩子们,他们终是放弃了。十几年的努力与隐忍,要放弃真的不容易。连我都替他们感到难受。但放弃的另一原因,想必世民也未想到,万事俱备的今天,却遇到了从未想过的阻碍,长孙无忌。若是立李泰,地主集团和冠龙集团或许会拼个你死我活,但若是立恪儿,两大集团会同时跳出来反对。世民与恪儿发展的燕德妃背后的势力,还不足以成大器,而静姝那边毕竟是外族势力,远水救不得近火。如此想想,我心中至少稍微好受些,目前的形势决定着,一直未在矛盾里的李治是最佳人选。

    现在也到了我兑现承诺的时候了,虽然那时我心中已改变了主意,但是侯君集依然是成功的挑起了太子谋反。我除了要保全他的家人,还要将愔儿过继到他的旧主李建成的府中。这或许对愔儿也是一种庇护,至少如果将来再在储位上出什么乱子,他便已失去了争夺的资格。自然也不会有人害他,我所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杨圭媚的孩子过继给了李元吉,我的孩子过继给了李建成。也许这样做不足以让地下的这兄弟两人原谅李世民,但至少活着的人心中会好受一点。世民听我禀报后,也未说些什么,过了几日便颁布了圣旨。

    这一切终归是过去了。每个人的心中都松了一口气,虽然结果是有喜有忧。至少李治即位对我们并无坏处。在他小时候,我便有意无意的多方照顾关心他,为的就是今日。希望以后,他能不忘旧恩。但不知什么时候一些流言却不知不觉的传播开来,说李世民其实最中意的是吴王李恪,立李治只是缓兵之计。我不知道流言是从哪里来的,只知道越传越凶,最后竟到了街头巷尾人人谈论的地步。

    我派暗探去查,查出的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没想到竟是愔儿在背后搞的鬼,我听后差点没气的昏过去。怀疑了那么多人也没想到是他,这个孩子怎么这样冲动,这样愚蠢。一切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