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大侠郭京

第 5 部分阅读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进行修炼。到了这东汉年间,除了已成功飞升的妖怪外,另有近400只妖怪隐藏在蜀山附近的洞府中修炼。由于平时不与人类接触,人们也不知道,除了自己,动物也在修炼。

    那代的妖王修炼了一千二百年,实力已经接近飞升。下面大大小小的妖怪也不乏实力强大者。一般动物服用过通灵果,智慧和普通人差不多。而猿猴和狐类效果更是明显,用过之后,智慧超越常人。由于通灵果成熟很慢,有时还受气候影响,快慢几十天,也不是一个确数。妖王见到果子快熟了,派了个小妖在那里看着。那日也是凑巧,这妖怪睡过头了,醒来才发现果子被摘了。妖王寻思着是不是手下什么妖怪太贪心,偷了去给后代服用;又或是让什么过路的鸟儿给吃了。正在那里排查呢,一时没顾上,竟然连树都让蜀山的人过来毁了。化成丨人形,上山一问,原来是被山上的人把果子吃了。吃了也就罢了,毁树之恨实在难消,这可是断了根基啊。

    原来这果子甚有讲究,平常的鸟兽只要吃一颗,就可以达到本身智力所能达到的极限。再吃一颗,由于物极必反,将成呆傻。吃了两颗变傻后,如果继续吃,这果子对身体的影响就很弱,几乎没有效果。

    除非是天生智力比正常同类低,才可吃第二颗,但也吃不得第三颗。这可是妖族三千年长期服用得来的经验,教训深刻。看来与人也是一样,吃多了反而不好。所以妖王倒是不担心手下妖怪嘴谗,想吃第二颗。那果树生长之地乃是绝谷,原本从未有人到过。蜀山弟子发现那里也是凑巧。

    夜里,天演门的掌门官海俊观测天象,发现将有大祸临头,不仅自己身家性命难免,而且蜀山各派都牵扯其中。但是无法得知祸从何来,心里也是非常纳闷。还以为自己算错了,或是祖先之法有问题。

    妖王弄清楚事情之后,决定对蜀山之人实行报复,率领大大小小四百妖怪前来讨伐。那一场大战,是惊天动地。由于鸟兽所能达到的最高智力,只相当于普通人,不仅修炼效果要差,本身修炼法门也比不上蜀山派历代圣贤不断摸索、改进出来的。但人的寿元一般只有一百年,而妖物却可以活成百上千年。所以有些修炼久了的妖怪实力很强,很难对付。幸好蜀山人多,硬是用人海战术,杀死了绝大多数妖怪。只有包括妖王在内的少数妖怪逃脱了。但蜀山这边也不讨好,死了很多人。有不少门派甚至被灭了门,好在基本上有秘籍留世,自春秋时期传下的功法并未丢失。首当其冲的天演门,只剩下了一个傻了的弟子,只能由其他门派来帮忙传承它的功法。

    妖族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后来有只叫“月狐”的狐妖悟得一种功法,可以给后辈改造头脑,获得一定智能,唤作“启蒙功。”虽然效果远不及通灵果,但毕竟可以用此法开启后代一些智慧,让其能够修炼。妖族一脉是以没有灭绝。但是由于智慧方面的原因,整体水平低下。

    从那时起,人类知道了妖的存在。蜀山之人为了报仇,定下了“逢妖必杀”的规矩。蜀山修士与妖怪成了水火不容之势,互有不共盖天之仇。

    通灵果也成了传说中的东西,未曾想到千年之前,蜀山弟子吃果后,遗弃的果核中有一枚种子发了芽,并逐渐长大。正巧被郭京、黄蓉两人遇到,黄蓉由于天资非凡,通灵果的效用表现得不明显,所以自己也是没有察觉。但郭京就不一样了,本来愚笨的脑子突然变得灵光了,这效果他自己马上察觉到了。说来这果子,还是让郭京得的好处多。路上也多亏了两只白雕的出现,才让他们没有多吃。那两只白雕其实是妖族后代,不过都只有十几岁。幼时被前辈用功法,开启了一定智慧,也被传予了妖族的修炼之法。前段时间偶尔飞过蜀山附近,在一处崖壁上,发现了那株果树。对照妖族传说,觉得很可能就是“通灵果。”就一直隐藏在附近,等待果子成熟。毕竟是蜀山边上,太明目张胆会引来杀身之祸。不想被郭黄两人抢了先,不过最终还是从两人手中讨得了果实,也算没有枉费一番工夫。这两只白雕,千百年后还真修成了正果,算来也是多亏了昔年郭京、黄蓉相赠的“通灵果”。两雕心怀感恩,自那以后也就一直跟着两人,直到两人飞升。

    第二十六章 刘掌门邀人 郭黄先回京

    深夜,黄蓉在蜀山派的客房内,怎么也睡不着,无法静下心来。主要是想着自己吃了果子后,是不是第二天就变笨了。要是当时自己没有看到这棵果树,那该有多好啊。

    黄蓉走了出来,看到旁边郭京房里灯还亮着,就敲了下门。发现门并没有关上,就走了进去。只见郭京在房间空地上凌空盘坐调息,吓了一跳。郭京睁开眼睛,见是师姐来了,就把腿放下,站了起来。

    黄蓉说:“这么晚还在修炼啊?”

    郭京说:“此地天地灵气非常充裕,修炼起来事半功倍,所以就抓紧时间,利用一下这个机会了。”

    黄蓉说:“师弟,你说明天我们俩会不会变傻呢?”

    郭京说:“我无所谓,我本来就傻,今天是难得开悟。修道之人,不能有太重得失之心,否则会影响修行。就算明天我们俩都成了傻子,也是天意,早有定数。不必过于烦恼。其实变傻了之后,每天都不会去想那些烦恼的事情,觉得很开心。也有一定好处呢。”

    黄蓉说:“你当然无所谓了,你不是还说什么‘作一对’嘛。没安好心。”

    郭京说:“真是冤枉啊。当初可是你先看到了果子。如果你没看到,我就不会去摘。自然更不会吃下去。况且我还比你多吃一个呢。要傻也是我傻得厉害。我本来就傻,如果更傻,会是什么样子呢。比你肯定惨多了。”

    黄蓉说:“对了,为什么那鸟兽吃了,就会变聪明了呢?真搞不懂,也许本来笨的东西,吃了果子就变聪明了。本来聪明的人就会变笨。”

    郭京说:“师姐,你放心,如果你变笨了,而我变聪明了。我一定好好照顾你。不会让你受一点委屈。”

    黄蓉说:“你真坏,咒我呢。打死你!”

    说完,两人在房间里追打起来。黄蓉当然也不是真打,就象征性地敲几下而已。折腾够了之后,黄蓉也不走了。反正睡不着,让郭京陪着聊天,一直到天亮。

    第二天早上,两人也没觉得自己变笨了。黄蓉稍稍放下心来,想着这果子肯定不是那种“愚昧果”。两人用过早饭,就去向掌门刘瑞宏辞行。刘瑞宏也准备要带着一些派中高手出发,沿途还要上青城、娥眉、武当、少林四派邀集同道,一起前去铲除李莫愁这个大魔头。也不知道李莫愁修为到了什么境地,单看他杀了黄药师,实力应该不弱。多些人前去比较保险。否则如果这次还让他跑了,下回又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找到他。青城、娥眉就在蜀山附近。武当在今天的湖北,少林在今天的河南离得都不远,稍微绕下路就行了。

    由于路上邀人要费些工夫,比不上直接去东京来得快,刘瑞宏也不勉强两人同行。不过蒋雅霖请求了师父刘雪倩,要求和两人一起下山,回家看望爹娘。刘雪倩自己也准备下山,去围剿李莫愁。想到徒儿也差不多师满了,就准了她和郭黄两人先走,好早点到家。

    蒋雅霖见了两人问:“你们俩今天有没有觉得脑子不好使了。”

    黄蓉说:“瞧你这张乌鸦嘴,妹妹我好着呢。”

    蒋雅霖说:“那是我弄错了,真不好意思。那果子肯定不是‘愚昧果’。”

    黄蓉说:“害我整整担心了一晚上,不信你问我师弟。”

    郭京说:“就是啊,师姐昨晚担心死了。还好有我开导她。”

    蒋雅霖说:“我向妹妹赔个不是,还望妹妹不要怪罪。”

    黄蓉说:“姐姐客气了,妹妹我不会介意的。”

    三人御起飞剑,直向东京城而去。经过原先得果子的地方,从山林中飞上来两只白雕,朝着三人过来。郭黄两人一看,不正是先前的两只雕嘛。这大雕原来一直等在这里,肯定是想着两人回来时也要经过。

    蒋雅霖另外掏出一把飞剑说:“蓉儿妹妹,要不要我杀了它们。”

    黄蓉说:“这怎么使得。这两只雕和我是朋友。”

    蒋雅霖说:“这两只东西已经有了微弱的妖气,假以时日必成大患。现在杀它们,还只是举手之劳。几百年以后,可就麻烦了。”

    黄蓉说:“不行,它们也没犯什么过错,怎么能说杀就杀?”

    蒋雅霖说:“是妖就该死,难道还要等到它们先犯了过错,再杀不成。这时杀了,倒也干净。”

    郭京说:“当年的事,也不能全怪这些妖怪。再说妖怪也有好坏之分,怎么能一概而论,见了就杀。”

    三人正吵着,那两只雕已经飞近了。蒋雅霖一甩手,飞剑快速地掠去,敢情要“一剑双雕”。那两只雕吓得大叫,想躲又来不及。幸好郭京及时飞去,抓住那剑的剑柄。

    郭京说:“你如果杀了它们,就是与我过不去。”

    黄蓉也说:“姐姐,你怎么杀气这么重。这两只雕儿其实挺可爱的,难道你没发现?”

    蒋雅霖见两人态度如此坚决,只好说:“我不杀它们了。但是如果哪天让我发现它们作恶,我一定会除掉它们。”

    那两只雕儿离开了些,远远地跟着三人。

    黄蓉说:“师弟,我们去骑雕儿去。”

    郭京说:“好啊。”

    两人飞到大雕身边,骑了上去。蒋雅霖见了,有些生气也有些无奈,只好自顾自飞。那两只雕儿对她感到害怕,也不敢离近了。

    其实这也怨不得蒋雅霖,“逢妖必杀”可是蜀山一贯的规矩。蒋雅霖自小就受到“斩妖锄魔”的教育,见了妖怪就像是见了仇人一样,能不起杀心吗。

    第二十七章 郭黄返京城 钦宗已降金

    郭京、黄蓉骑在那大雕上,往东京赶去。蒋雅霖则在前面御剑飞行。见两只大雕飞得慢些,也故意放慢了速度。中午时分,三人在一处山林边休息。两只大雕很快在附近抓了两只野兔回来吃。三人一时兴起,也去打猎。三人分开抓了三只野兔、两只野鸡。郭京还发现了一头野猪,一飞剑过去刺中它的脖子,将它解决了。不过却是太重了,背着飞回来有些吃力。三人将野兔和野猪放在乾坤袋中,要带回京城。两只野鸡则准备烤了吃。黄蓉剖了鸡肚子,将内脏洗剥干净,却不拔毛,用水和了一团泥裹住鸡外,生火烤了起来。烤得一会,泥中透出甜香,待得湿泥干透,剥去干泥,鸡毛随泥而落,鸡肉白嫩,浓香扑鼻。

    郭京一人一只,黄蓉和蒋雅霖两人共吃一只。这顿午餐倒是吃得特别香,也都亏黄蓉整治得好。三人吃完后,一起御剑飞向东京。两只雕儿在后面紧跟着。到了东京城边,已经接近黄昏。

    郭京、黄蓉就先把两只大雕安置在附近的一座山上,等着下次出城的时候再来寻它们。现在城里的局势不稳定,又是在别人家里作客。带着两只猛禽去,总是不好。恐怕还会惊吓到百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再说喂养也不方便,现在里面要搞些肉食很不容易。还好这两只大雕,能听懂人语,智慧也是不低,也都点头同意了。

    三人就再等了等,到天黑了,才飞进城去,来到蒋太医家。蒋太医一家三口团聚自是非常高兴,李师师、香儿、郭京、黄蓉四人见此情景,就先避开了。

    黄蓉见李师师、香儿都换了身道服,便问:“姐姐,你也入了道门?”

    李师师说:“反正也是早晚,我向太医问了道法,已经开始修炼了。”

    黄蓉说:“那好啊,有什么地方要我帮忙的,尽管来找我。”

    李师师说:“听说你们茅山派是道门正宗,我想入你们门派。你那日可是许了我的。”

    黄蓉说:“我当然非常乐意了。我爹走得突然,按规矩我应该是茅山派新任掌门,就作主收了你,封你一个护法之位。”

    李师师做了一个礼,说:“谢掌门厚爱。”

    黄蓉拿出一本《茅山道经》,说:“这是我派秘籍,拿去好好参详,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和郭京。”

    李师师接了秘籍,欢天喜地地回房去研读了。

    蒋太医待得与夫人、女儿聊完,来找郭黄两人。蒋太医说:“两位可能还不知道,今天皇上去金营投降了。告示都贴在大街上了。我大宋算是完了。”

    郭京说:“世事难料,也怪朝廷太窝囊了。我大宋兵马众多,若是领导有方,何惧这些金人啊。当日我如果有身真本事,能帮上师父的忙,或许也不会到今天这般田地。”

    蒋太医说:“一切自有天数,你也不必过于自责。那李莫愁阴险狡诈,诡计多端。当日你师父败在他手上,想是一时大意。”

    黄蓉说:“降都降了,这国家大事看来是帮不上忙了。过些天等正派的高手到了,就可以去找李莫愁算帐了。”

    蒋太医说:“这城里的百姓可苦了。粮价都到天上去了。不少贫苦人家都断粮了。我今夜飞到外头搞些粮食,明天给百姓们施粥。”

    黄蓉问:“也不知道洪七公他们怎么样了。”

    蒋太医说:“他们用你的黄金趁早收了些粮食,现在还不至于挨饿。但是过段时间也差不多了。我听七公说,他那里收拢了8万人呢。这要吃要喝的,不容易啊。他这几天,每天早上都来打听你们两位恩人回来没有。还缠着我,问你们俩的名字,烦都烦死了。”

    黄蓉问:“他现在住在何处啊,我想过去看看。”

    蒋太医说:“夜里去别人家里不方便,明天早上他一定会来的。你还是在家等着吧。”

    黄蓉说:“我们路上还打了些猎物,明天整治桌酒菜好好吃一下。”

    蒋太医说:“也好,我先出发了,城里的百姓挨饿的,还不少呢。”两边便相互告辞了。

    第二十八章 洪七公成帮主 蒋太医施粥

    第二天一早,正下起了大雪,洪七公就上门来了。见了蒋太医,问道:“太医,那两位恩人今天回来了没有?”

    蒋太医说:“昨晚回来了。对了,我正有事找你,叫一些帮手过来。今天我要在街上施粥。这煮粥、搬运、发粥都缺人手。”

    洪七公说:“您也是个大善人呐,现在的粮食可不便宜啊。”

    蒋太医说:“这粮食再贵,总比不上人命值钱。现在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有不少人可在挨饿啊。”

    洪七公说:“一会我就叫些人过来,我得先见见那两个恩人。”

    蒋太医说:“他们两个住在后院的楼房里呢。你老来过几回了。自己进去看看。”

    洪七公到了后院,见那郭京在那里打拳。七公看了这人,身段轮廓和一位恩人相似,想必就是了。这郭京耍得什么拳法,他不识。但看那架势非比寻常。郭京虽然打得比较慢,但一招一式都似乎包含了无穷的力量。每一拳击出虽无声响,但总是生出一股圆柱形的气流,使身前飘下的雪花随之急速飞卷而去。再一细看,漫天雪花飘下,却无半点能落到郭京身上。仿佛被一层无形的护罩给挡住了。而郭京不断移动,雪地上却不见一个脚印。

    “高人呐!”七公暗暗想到。但看那场中又起了变化,郭京立在那里,双手比划几下,附近空中飞飞扬扬的雪花,仿佛遇到一个无形的旋涡。旋转着向中间飞去,凝成一个雪球。过了一会,竟然生成一个人形小塑像。看模样,似乎是个姑娘。

    “好!”七公喊出一声。郭京看了过来,见是七公站在那回廊上。七公看了下那人容貌,虽然年纪大了,眼神不好使,瞧得不很真切。但也觉得此人挺面熟,好象在那见过。郭京刚刚也觉察到这边有人观看,还以为是蒋家之人,没有留意。此时见了,不正是当日遇到的七公嘛。就收拳走了过来,说:“都是些花把势,让您老见笑了。”

    七公说:“哪里,哪里。两位恩人都是高人呐。晚上这金兵重重包围之下,还能来去自由。武功自然是不必说了。”

    郭京说:“惭愧!有道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技艺浅薄,只能安身立命,不能保家卫国。”

    七公仔细瞧了瞧郭京的长相,好象想起一人,问:“你莫不是那告示上的郭京?”那日郭京经过乔装打扮,一时认不出。今日看了真容,认了出来。

    郭京说:“七公,莫要传出去。我可是朝廷的要犯啊。”

    七公说:“这我当然知道,公子高义,老夫怎会做那种事。还有另一位小哥呢?”

    黄蓉说:“我在这边呢。”两人转头一看,只见一位姑娘站在楼上窗旁,往这边看。黄蓉练过“天听地视”的道法,能视听极远。方才情景,还有两人对话,全都看到听到了。

    七公问郭京:“原来是位姑娘,那就是和你在一起的黄蓉姑娘了?”两人的通缉告示贴在城里,有七天了。七公来来回回,见了好多次了。

    郭京说:“不错,正是她。我们还是上楼谈吧。”

    两人一起到了楼上。黄蓉问:“七公,城里的乡亲们都还好吧。”

    七公说:“托你的福,他们这几天都有吃有喝。现在我那里汇集了北边各地逃来的8万百姓。为了相互有个照应,还成立了一个帮派,叫‘丐帮’。老朽不才,被推举为帮主。”

    黄蓉说:“七公,你真行啊。8万人呐,也是个响当当的大帮派。”

    七公说:“哪里啊,要不是你的那些黄金。这8万人的吃食可都没有着落啊。现在也是挪一天算一天。”

    黄蓉说:“现在大宋也降金了。只希望金兵早点退去。不然大家困在这城里,也不是个办法。”

    七公说:“是啊,城里的余粮也不多了。一般百姓家最多再撑一月。穷人家已经揭不开锅了。”

    黄蓉说:“得想个万全的法子,不然这饿都能把人饿死。”

    七公说:“蒋太医说,要在城里施粥,向我要人手帮忙。我得去安排了。”

    黄蓉、郭京将七公送到楼下,七公便先走了。

    郭黄两人过来找太医,见太医从乾坤袋中拿出好多袋粮食,堆放在客厅里。

    郭京问:“太医,你哪里弄来的粮食啊。”

    蒋太医说:“昨夜我出城,发现方圆几百里的村庄,百姓很多都逃走了,留下来的也没饭吃。家畜、粮食都被金兵抢光了。百姓靠打猎、钓鱼,外加吃些草根、树皮度日。这大冬天的|qi-shu-wǎng|,多不容易。最后我没办法,只好进了金营粮仓,搞了些粮食回来。”

    黄蓉说:“这个办法好,今夜我也去。”

    蒋太医说:“老是去,容易被金人发现少了粮食。别忘了那边可是有一个李莫愁。如果被他设计埋伏,就不妙了。我这次去,装了两个乾坤袋回来,暂时是够了。”

    过了些时候,七公领着十个小伙子来了。一看客厅里那些粮食,说:“太医,你这可是大手笔啊。我再叫些人来帮忙。”

    蒋太医说:“七公啊,这样好了,还是把粮食搬去你那里。如果嫌施粥太麻烦的话,你就直接让手下,把粮食分到城里那些贫苦人家里去。”

    七公说:“不麻烦,我那边人手多着呢。铁锅、柴火都有。到时候,让满城的百姓都知道你的善举啊。”

    蒋太医说:“还是不要说,是我出的粮食。‘人怕出名,猪怕壮’啊。现在谁的眼睛不盯着粮食看,可不要生出什么祸端来。这里只是一部分,我家里还有呢。这些你先拿去,我家后院的那辆马车正好可以装下。务必不能让城里百姓饿死啊。”

    七公说:“那好,我这就去办。”说完从后边牵来马车,指挥大伙搬粮食,准备施粥的事情去了。

    黄蓉、郭京、蒋雅霖乔装打扮下,也过去帮忙。前来盛粥的百姓,是络绎不绝,男女老少都有。大家都夸丐帮仁义,在这种时候,还给大家施粥。洪七公怪不好意思的,叫丐帮兄弟给百姓们讲明了。就说,是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善人给的粮食,丐帮只是帮忙出下人手。

    第二十九章 钦宗受大辱 悔悟已太迟

    徽宗不敢去金营议和。钦宗不得已,只好自己代为前往。闰十一月三十日黎明(阳历1127年1月),钦宗率大臣多人前往金营。不料中了宗翰、宗望与李莫愁的圈套。三人合计,先不与钦宗见面,而是派人索要降表。钦宗身陷金营,哪敢不从,马上叫宰相何栗起草。待降表呈上去后,宗翰、宗望见了,还觉满意。但李莫愁却不依了,先祖亡国之后写了许多诗词,文采非凡,俱是佳作。今日看这大宋的降表,意思是写到了,文采方面太差,见了生气。就又派人将意见转告大宋君臣,叫他们另写一份有文采的上来,必须用对偶句。

    钦宗也是极为无奈,想着先前那份降表,已经写得够低声下气了。没想到金人竟然说文采不好,得重写一份,分明是在羞辱己方。但到了这份上,自己性命都捏在他们手里,还怎么反抗。只能对大臣说:“事已至此,这种事情就不必计较了。爱卿们赶紧再写一份。”大臣孙觌反复斟酌,改易四遍,方才令后面的李莫愁满意。降表写道:“既烦汗马之劳,敢缓牵羊之请。”“上皇(徽宗)负罪以播迁,微臣(钦宗)捐躯而听命。”大意就是向金俯首称臣,乞求宽恕,极尽奴颜卑膝之态。

    宗翰、宗望见了钦宗,问道:“赵佶怎么不自己来啊。”钦宗说:“父皇受惊过度,痼疾缠身,无法前来,所以由臣代劳。”

    宗翰说:“怕是故意不来吧。”

    钦宗说:“父皇真的是有病在身,下不了床,所以来不了。还请大帅不要怪罪。”

    宗望说:“下不了床,可以连床一起抬着来嘛。”

    钦宗说:“大帅所言极是。但太医说,父皇病情严重,受不得路上风寒,所以不便前来。臣能作得了主,臣来了也是一样。两位大帅有什么吩咐,尽管说。”

    宗翰、宗望就不再坚持让徽宗前来,想着这降表也收了。下一步按照计划,就该举行受降仪式了。于是第二天向北设香案,令宋朝君臣面北而拜,以尽臣礼,并宣读降表。这为什么向北呢,是因为大金朝皇帝完颜晟在北边啊,此番拜得就是他。

    当时风雪交加,大批金兵、金将在一旁看热闹、起哄。李莫愁也混在其中,看得心里头,别提有多高兴。但钦宗君臣又是另一番滋味了。迎着风雪,在众敌面前跪拜,想着平生哪受过这等凌辱,皆暗自垂泪。钦宗想到,当初如果重用以李纲为首的主战派,而不是一味贬职打压。凭着全国那么多兵马,奋力一战,也许不至于落到今天这番田地。心中的悔恨真是难以表达。

    宗翰、宗望意犹未尽地召钦宗君臣,进帐训话。见他们唯唯诺诺,心里痛快极了。宗翰又说:“两国既和,恐四方闻京城陷而生变,请遣使晓喻。”钦宗满口答应照办。宗翰、宗望想着也差不多了,就让钦宗君臣先下去休息。找来国师,一同饮酒庆贺。

    宗翰说:“国师,这次可都是按着我们先前定下的计划行事。效果很好啊。我看那赵桓屁都不敢放一个。”

    李莫愁说:“他若敢说半个‘不’字,我自有办法让他生不如死。”

    宗翰说:“这回心里真痛快。明天也该放赵桓他们回去了。”

    李莫愁说:“说得对,先让赵桓回去把咱们的事情办好了。再叫来关着,慢慢玩。可惜这次赵佶没来,让他躲过去了。下回不能便宜了他。”

    宗望说:“别尽想着,玩这南朝皇帝。你看我们在这喝酒,是不是该找些南朝美人,来歌舞助兴啊。我可早就打听好了,哪些个南朝妃子、公主最漂亮。到时候,叫他们送过来。”

    李莫愁说:“你也一大把年纪了,身子骨要紧啊。”

    宗望说:“你们汉人有句话说得好,‘牡丹花下死,作鬼也风流’。有这些美人陪着,折寿十年又何妨。国师到时也挑几个玩玩。”

    李莫愁说:“色字当头一把刀啊。”

    宗翰说:“我这位好兄弟,有两样东西特别出名。一是打仗厉害,二嘛,就是好色得紧。”

    三人俱是哈哈大笑。

    第三天,宗翰、宗望下令放钦宗君臣返回。钦宗自入金营,备感屈辱,于无奈之下做了金人臣子,回想起来,悲痛难抑,不知不觉间泪已湿巾。到了内城门口,钦宗见到前来迎接的大臣和民众,便嚎啕大哭。行至宫前,他仍然哭泣不止。想着早知今日光景,当初就应励精图治,全力一战,败了也才受得这些委屈。如若赢了,就完全是两回事了。

    第三十章 大宋势已去 杨康来投金

    宋钦宗回城,城里百姓官员得到消息,纷纷到内城门口相迎。蒋家三口人和两个丫鬟,黄蓉、郭京、李师师、香儿也都站在街边观看。洪七公和他的帮众们也过来了。黄蓉是一身书生打扮。郭京用法术变出许多胡须在脸上,容貌大异,也是不愁别人发现。有些人认得李师师,见她穿着道袍,便来相问,方知她如今已入道门,俱是感慨。

    从内城门口一直到宫前的道路两边,密密麻麻地站满了围观的百姓。大家见天子坐在辇车上,哭泣不止,想到国仇家恨,也是纷纷落泪。一时间哭声震天。

    郭京想到今日之事,虽是朝廷腐朽所致,自己退敌失利,也有莫大罪过,不禁自责不已。又想到大好河山,就要落入金人之手,百姓从此难得安生,不由泪流满襟。其他女子更不必说了,泪腺发达,见此感人场景,触景生情,都是哭得一塌糊涂。黄蓉更是想到父亲遇害一事,哭得最厉害。哭得腿脚都软了,要不是郭京扶着,站都站不稳了。后来干脆扑到郭京怀里,继续大哭。

    虽然众人发至真心,在旁哭泣。却有一人混在人群里,以衣袖遮眼,在那里假声啼哭。又怕众人识破,一边继续假哭,一边转身离去。此人姓杨,名康。却也是个人物。乃当世高人神霄派掌门王文卿之徒。王文卿道法高深,号“冲和子”,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宣和四年,徽宗具礼延聘,邀他入宫为官,封为“冲虚妙道先生”。有呼风唤雨,召雷役鬼之能。深得徽宗赏识,让其主管教门公事。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攻宋。王文卿上表乞还山林,徽宗不允。同年徽宗退位,禅让于钦宗。靖康元年(1126)四月,王文卿复乞还侍母,钦宗准其奏。王文卿返乡修炼,从此游乐山水间,后来修成正果,飞升而去。

    王文卿为什么放着大官不做呢?最主要原因是,他从星象变化中,推测出了大宋命运,算得三年内必将金盛宋亡。他又见朝廷腐朽,君臣昏庸,怕重蹈商末闻太师的覆辙,便急着告老还乡。

    原来这王文卿还有一门很少有人知的本事。占卜算命,天象推演无一不准。所以他可以预知一些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但他为什么不把算出来的结果告知朝廷呢?

    大概有下面几个理由:一、如果身怀这种本领的事传出去,恐怕自身有莫大麻烦。王文卿也一直不敢说出去。

    二、天机不可泄露,否则要遭天谴。上天早就安排好一切,你若把将来要发生的事,随意传出,岂不是逆天而行,会改变历史发展方向。

    三、看到宋朝腐朽没落,不可救药,所以就没有必要说了。据古籍《道园学古录》卷二十五载,王文卿曾亲口说过的一句话:“昔侍宸在汴京居宫观,见为黄冠者多谄事权贵以自衒,恶之,故多不得其说”。

    王文卿收徒甚多,有一得意门生唤作杨康。王文卿也曾透露玄机给他,不料这厮却有了另外的想法。师父既然不想作“闻太师”,我为何不投了金人作“姜子牙。”也是有一场富贵,还可名满天下。杨康后来却也闯出了大大的名堂。但他心有顾忌,不敢以真面目示人,更别提什么名满天下。有关他的一切,都成了永远的谜团,至今还蒙蔽着世人。他后来甚至让一代名将岳飞死不瞑目。岳飞临死前才知道真相,原来自己所做一切,竟都错了。含着千古奇冤而去,非世人所想得那么简单。

    杨康本来对师父所说,还是不太相信。想着大宋兵多将广,金人兵马偏少,三年内灭宋,实在不可思议。就想等着看看。前些日子闻得忭京外城失陷,便赶来相看。今日见了大宋降金,君民齐哭。想到师父果然厉害,竟是算得奇准。现在投金还算不晚,自己这便去了。

    杨康到了金营,见这些金兵正在准备拔营,也是奇怪。原来金兵此番大胜,宋人已降,战事了结。这天气寒冷,再住在荒郊野外,也挺不舒服。准备移营到刘家寺、青成两处县城。宗望准备率部屯刘家寺,宗翰准备屯青成。

    杨康立即求见两位大帅。两位大帅想着发文召贤已有多日,来了几个均是些不三不四之人。前日,有四个自称“黄河四鬼”的江湖盗匪前来投靠,名号取得响亮,手底下功夫却烂得很,闹了不少笑话。但是此人自称是冲和子王文卿门下,想来可能有些真本领,便召来相见。杨康随便使了几个小法术。宗翰、宗望当然识货,马上派人去请国师来。李莫愁见了杨康,细细盘问了根底,又试了试他的道法,觉得还过得去。宗翰、宗望和李莫愁商量了一下,决定给杨康一个密使之职。让他进东京城,监管城内官员百姓,协助搜刮金银财宝。里面如果出了什么异常情况,也可以先自行处理再来报告。

    杨康见初来,就得了一个好差事,也挺开心。马上拿了印信、官服,穿戴整齐后,和另外两个金官一起前去东京城办差。钦宗正在太乙宫里和老爹徽宗谈论三日来的遭遇,两人都在那里抹泪伤心。忽然听得金使来访,钦宗连忙到宫门外相迎。

    金使进了宫后,当众宣读两位大帅意旨。钦宗只得跪地接旨。旨意大概是,要献上所有库藏财宝,另外索取金一千万锭、银五千万锭、帛一千万匹、骡马五万匹、少女一千五百人犒军。钦宗哪敢不从,当即让宰相何栗领着杨康等三个金使,检视府库,拘收文籍,把九十二个内藏库中一百七十年来积攒的金银锦绮宝货全部查封。只是索要金银布帛马匹数目实在太大,一时根本无法收齐。钦宗决定在民间收刮,要求金使多多宽限时日。杨康要求在城内居住,督办此事。另两个金官便先回营了。

    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