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隔绝的深宫中,做好保密工作非常容易。等杨过长大后,再让他去见外头的人,谁能分辨出这是假的。杨康偷天换日,李代桃僵,为儿子铺好了通向帝王之位的路。大宋江山已悄然旁落。风水易位,天意使然。
杨康本也有雄心壮志,想凭一身本事,北上灭金。不料道行被废,无法如愿。杨康自己琢磨出一套新的功法,以胸部檀中岤作为真气运转中心,替代被破的丹田岤。这套功法有异常规,杨康将其取名为“葵花大法”。虽然名字叫得好听,其实修行效果很差。而且练久了胸部隆起,形似女性。幸好龙袍宽大,无人识出。
杨康于是心灰意冷,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了儿子杨过身上。用心调教,传其道法技艺。却发现杨过是个千年难遇的奇材,聪慧灵敏,根骨不凡,修炼速度远超常人。他年极有把握成仙证道。杨康满心欢喜,渐渐也忘却了自身残缺的痛苦。
妻子玉儿修炼也有4、5年了,虽然因为并非自幼修炼,进度颇慢,也能帮上杨康(成丨人体格身骨已经定型固化,这时才开始修炼,成果要大打折扣)。杨康爱屋及乌,对她十分照顾,锦衣玉食,安享荣华。杨康也想着什么时候可以把她推上台面。毕竟她老公是现任皇帝,儿子是将来皇帝。若是能公开身份,也是母仪天下的主。
因为杨康寄希望于杨过练好本事,灭亡金国。加上金国兵强马壮,与之作战,讨不得便宜。轻则穷兵黩武,民不聊生;重则国力耗尽,丧地亡权。便一方面重用岳飞、韩世忠等武将保疆卫土,一方面任用秦桧为宰相,谋求与金议和,行缓兵之计。在他看来,一旦杨过功法大成,金国唾手可得,何必急于一时。
公元1137年徽宗克死他乡。同年杨康任命秦桧为主持与金国议和。经过艰苦的谈判到公元1139年终于和金朝达成和平协议。史称“绍兴和议”,和议的主要内容:“宋帝向金称臣,宋每年交银25万两,帛25万匹。金归还伪齐刘豫统治下的河南、陕西部分地区,并送还宋钦宗及宋徽宗梓棺。”
1140年,兀术撕毁和约,再度领兵侵宋,遭到刘锜、岳飞等宋将反击。短短时间几度大战,双方国力都遭到了巨大削弱。虽然兀术战败撤退,但宋军也赢得不轻松,包括岳家军在内都受到了严重损失。
秦桧提议乘胜再次议和。杨康考虑到北方平原地带,确实不利于己方作战。金人虽然由于轻敌,连遭大败,但后方实力犹在,骑兵众多。宋军多为步兵,在江南水田遍布,骑兵处处陷马之地,还可大展手脚。到了北方开阔干硬之地,劣势明显。那些地方适宜大队骑兵驰骋机动,忽进忽退,射箭搏杀都是得心应手。把自己所剩无几的实力全部投进去,万一到时败了,恐怕再无能力守住江南,而且失败的几率起码有七、八成。就命岳飞乘胜收兵,免得到时金人喘过气来,要走都难了。
岳飞大胜之后,难免骄纵,对皇上意见持有疑义。杨康连下十二道命令,岳飞抗旨十一道,最后在友军已经撤退,无论是进是留,都是孤军奋战,死路一条的情况下,只好回撤了。岳飞虽然抗旨不遵,但杨康念他是个人才,得胜却退兵,心里有想法也正常,并不为难他。
其实南宋将领撤军后,兀术很快得到后方补充的大量兵力,重新进军淮南,形成大军压境之势。只是因为有前次的教训,也不敢轻举妄动。
1141年,这天负责与金人议和的秦桧,来御书房见杨康。
秦桧先跪下说:“微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康回道:“爱卿平升。”
秦桧起来说:“陛下,臣有机要之事禀告。”
杨康让旁边的人全部退下,然后说:“爱卿请讲。”
秦桧从怀里掏出一封密报,说:“金越国王宗弼(兀术)有密报送来,请陛下过目。”
杨康说:“让朕看看。”边说边接了过来,想着这个老朋友又有什么新花样。杨康看了,微微变了脸色,当看到“欲和议,先杀飞。”再也读不下去了,将密报扔回给秦桧。
秦桧说:“陛下,以为如何?”
杨康说:“这人信不得,我们与金人好不容易定下的和约,就是被他撕毁的。”
秦桧说:“这次不一样,他知道我朝厉害了,所以真心想议和。”
杨康说:“岳爱卿是朕的左膀右臂,怎可除去。这种和宁可不议。”
秦桧说:“岳将军狂妄自大,不服号令,他日必成大患呐。”
杨康说:“岳爱卿忠心耿耿,这次得胜却要退兵,闹下情绪也属正常。朕对他放心。”
秦桧说:“皇上,岳将军确实忠于朝廷,忠于国家,但他不忠于陛下。”
杨康说:“此话怎讲?”
秦桧说:“他若真忠于皇上,就不会抗命不从。此人若留在世上,只怕有一天会对皇上不利。”
杨康突然想起了当年的苗傅,于是说:“你的话有些道理。但不能凭推测,就定一个人的罪。更何况是有功之臣。”
秦桧说:“皇上,您不是一直希望议和吗?”
杨康说:“议和只是拖延之计。为的是保存实力,修养生息。而现今形势变了,金人几年内想再次南下,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这和,议不议,结果都一样。”
秦桧说:“皇上,您没把信看完。结果很不一样。”
杨康说:“朕不想再看了,你给朕说说,上面还写了些什么?”
秦桧说:“宗弼许诺归还宣和太后,以及先帝梓宫。”
杨康说:“这事朕需要好好考虑。”
秦桧说:“皇上若拿不定主意,臣倒有一个好办法。”
杨康说:“哦,说来听听。”
秦桧说:“全凭天意来断。”
杨康一听大感兴趣,因为他知道自己当皇帝也是天意。忙问:“怎么知道天意呢?”
秦桧说:“臣取一枚铜钱,掷起三次。如果落地后,皆为正面朝上,那么就是天意决定要议和。如果有一次是反面朝上,那么就是天意决定不议和。”
杨康说:“那你扔扔看。”说着走下御桌,防止秦桧作假,明明是反面朝上,说成正面朝上。秦桧见皇上走到边上,取出一枚铜钱就扔,连扔两次都是正面朝上。秦桧刚想扔第三次,杨康说:“慢,这最后一次,我来扔。”杨康接过铜钱,向上一抛,铜钱一落地,马上赶上前去看,只见仍是正面朝上。
杨康觉得不可思议,又拿起,连扔两次,都是正面朝上。
杨康也不捡那铜钱,长叹一声说:“岳爱卿,不是朕要杀你,是天要绝你啊。”心想,岳飞毕竟是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要杀掉还真是不舍。但天意都定下了,自己又能如何。
秦桧上前捡回铜钱,说:“岳将军的事,臣一定办好。”
杨康说:“那就交由你处理。你先下去吧,朕要好好静一会。”
秦桧来到宫外,展开右掌,那枚铜钱安然躺在那里。他用左手将铜钱上下一翻,嘴边露出一丝j笑。只见铜钱的上下两面印的图案是一样的,都是正面。
御书房内的杨康却在生闷气,其实他信不过秦桧,拿铜钱在手时,已经由指端触摸得知铜钱果然有诈,两面都是印字的。但考虑到一旦揭穿,势必将追究秦桧的欺君之罪,所以故作不知。现在乃是朝廷用人之际,他已有心牺牲岳飞,总不能连秦桧也除了吧。和金人议和,打理朝政都靠着他呢。
第十章 岳飞之死
为了配合议和,杨康召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入朝,任命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副使(枢密使、枢密副使都是负责军国要政的)。明升官职,实解兵权。不久放手让秦桧去陷害除掉岳飞。九、十月间,秦桧派谏官万俟卨收集伪证,组织狱词,罗织罪名。又收买、勾结岳家军重要将领张宪部将王贵、王俊等人,秉承秦桧意旨,诬告张宪欲据襄阳为变,以谋恢复岳飞兵权。张宪遂被捕入狱,岳飞,岳云父子也被送往大理寺。
十一月,兀术派萧毅到临安,提出“划淮为界,岁币银绢各二十五万,割唐、邓二州’为议和条件.杨康只想尽快达成和议,对割地、称臣、纳贡不是很在意。在他眼中,这些迟早要从金人手中拿回来。而兀术算是故交,现在卖他个情面,也没什么不好。便同意秦桧签署书面协定。这就是宋金第二个和约,史上仍称“绍兴和议”。
说起来杨康也不是没有想过靠能征善战的将领,领军收复中原。但实际上这是难以做到的。总的说来,在军事实力上,还是金强宋弱。自己先祖杨令公也算绝世名将,辅佐疆域比现在更广,国力比现在更强的前朝,和辽国顶多打个平手。而以前的辽国只是现在金国的一部分。南人不适合北战,原因有很多,民风、骑兵、气候等等都是。所以杨康现在最想做的是议和,等自己儿子杨过成长起来了。十个金国都不是一个南宋的对手。
这日,杨康在深宫一处偏院指导儿子杨过修炼,并无旁人。转眼杨过已经14岁了,由于天分奇高,自幼努力,道行不浅。杨过突然问:“岳将军劳苦功高,爹爹能否赦他无罪?”
杨康心里一震,面色不改道:“谁告诉你岳飞入狱了?”
杨过说:“是娘亲告诉我的。”
杨康说:“哦,虽然岳飞治军有方,战功卓著,但他桀骜不逊,难以驾驭,所以没法留他。”
杨过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若是身具雄才大略,桀骜不逊又有何妨。”
杨康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既已疑他,何必用他。”
杨过说:“爹爹更疑秦桧,为何还用。”
杨康说:“秦桧与金人关系不同一般,现在朝廷主和,所以用得着。”
杨过说:“因为岳飞主战,所以就用不着了吗?别忘了,去年正是他打退了金兵。”
杨康说:“打退金兵的不只他一个人,还有其他很多英勇的将士。没有他,也能做得到。”
杨过说:“杀有功之臣,动摇军心民意,乃是大恶。”
杨康说:“所以这件事我不直接插手,而让秦桧去办。”
杨过说:“岳飞乃是文武全才,国之栋梁,连这种人都杀。难道你指望秦桧之流能治国吗?”
杨康说:“岳飞他算什么,杀掉一点都不可惜。况且这也是和议所需。”
杨过说:“岳将军乃盖世英才,也是爹爹一手提拔的。为何爹爹心中其实如此轻视他。”
杨康说:“和你比起来,岳飞、秦桧实在无足挂齿。他日你神功大成,凭一人就可横扫天下。你才是真正的盖世英才,国之希望。”
杨过说:“原来爹爹心中只做此想。”杨过暗思,等到自己即位,一定还岳飞一个清白。
杨康说:“如果岳飞只凭十万兵马,就能灭亡金国,我倒是留他重用,可惜他做不到。”
秦桧照金人意图,准备除掉岳飞。岳飞被捕已两月有余,“罪状’还投编造好.一天,秦桧独居书室,吃了柑子,用手指划柑皮,若有所思。秦桧妻王氏素来阴险,看见秦桧的动作就讪笑着说,“老汉怎么一直没有决断呢!捉虎容易,放虎难哪!”秦桧听懂了王氏的意思,写一张小纸片差人送给狱吏,上书“杀飞虎”,却未具名。
岳飞当天就死在狱中,岳云、张宪被杀于市,这一天正是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秦桧深恨岳飞多次声盲和议失策,又上书杨康要求制定国家大政方针。这都与秦桧的投降政策相违背,所以秦桧总想杀掉他。
岳飞被捕,有正义感的臣民愤愤不平。岳飞将被害时,韩世忠十分气愤,质问秦桧,岳飞父子究竟犯了多大罪,事实如何,有什么证据?秦桧说:“莫须有”(这是当时的口语,意思是“可能有”,“也许有)。韩世忠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这时韩世忠已罢枢密使之职,他满腔愤怒,只得骑驴载酒绕西湖了。岳飞被害后,家属流放岭南,被株连者或坐牢或流放,或死于狱中,相反,凡跟着秦桧陷害岳飞的,都各有升迁。秦桧除将岳飞等陷杀外,还积极迫害南宋其他忠臣良将,结党营私,把持朝政。
杨康碍于形势,也是听之任之。本来朝廷就分主战和主和两派。现在借秦桧之手打压了主战派,总不能将秦桧在内主和派也打倒吧。这样的话,谁来帮忙治理国家啊。
第十一章 真假公主
柔福帝姬,小名嬛嬛,或称瑗瑗。是宋徽宗的第二十女,生母是极受宠爱的王贵妃。一般来说,皇帝的女儿被称为公主。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因蔡京建议,宋朝廷仿照周代的“王姬”称号,宣布一律称“公主”为“帝姬”。这一制度维持了十多年,直到南宋初才恢复旧制。
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冬天,金兵第二次围攻汴京(今开封)。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将徽、钦二帝以及妃嫔、皇子、公主、宗室贵戚、大臣约三千余人押送北方,同时还掳掠了一万多名工匠技人和妇女。这其中,妇女占了很大的比例,比较著名的有宋徽宗皇后郑氏、宋钦宗皇后朱氏、宋高宗生母韦氏、宋高宗发妻邢氏,以及柔福帝姬。柔福帝姬当时才十七岁,为宋徽宗未出阁公主中年纪最大者。她先后被完颜宗望、盖天大王完颜赛里和千户国禄占有。到达金国后,被郑重其事地献给金国皇帝金太宗吴乞买做侍妾。由于已是残花败柳,使吴乞买觉得颜面扫地,盛怒之下,立即将她送到了浣衣院为奴。
“浣衣院”字面上的意思是洗衣服的机构,其实是一个金人寻欢作乐的军妓院。自古以来,军妓的别称就是洗衣妇。包括侵华日军的慰安妇,对外也称洗衣妇。除了柔福帝姬外,钦宗的妻子朱皇后、赵构的发妻邢秉懿、赵构的生母韦氏也在浣衣院中为奴,充当金人发泄x欲的工具。《呻吟语》记载说:“妃嫔王妃帝姬宗室妇女均露上体,披羊裘。”可见这些往日身份尊贵的女性受到了何等惨烈的侮辱,甚至比起金国的官妓还不如。朱皇后就是不堪屈辱,投水自尽的。
柔福帝姬在浣衣院过了3年的屈辱生活后,又被盖天大王完颜赛里所得。但完颜赛里发现此时的柔福帝姬,经过长时间精神和肉体的摧残,已经远不如从前自己刚得到时。念着旧情,从附近的被一起掳往金国的汉人中选了一名叫徐还的男人,将柔福帝姬嫁给了他。
徐还自觉身份卑贱,配不上“金枝玉叶”的公主。在柔福帝姬的苦苦哀求下,加上曾为大宋子民的心理作祟,决定冒险将柔福帝姬送回故国。
徐还将柔福帝姬送到宋金边境后,并没有继续和她一起南下,两人就此分手。因为徐还也是聪明人,在大宋刑律里,外人亵渎宫女是要处以极刑的。而柔福帝姬又比普通的宫女尊贵许多,如果真要治罪,恐怕连凌迟、车裂都显太轻了。
柔福帝姬逃入宋境后,由于两国交界地区战事不断,局面混乱。当地百姓无法正常生活,很多沦为匪盗。柔福帝姬不慎被人拐买,最后又被土匪陈忠所抢,被迫嫁给了一名小土匪头目。由于柔福帝姬害怕身份泄露,会引得恶徒为逃避刑罚杀人灭口,又有恐自己的遭遇有辱皇家尊严,一直不敢说出真名。宋官军剿匪之时,抓住了她,正打算将其处死。柔福帝姬趁机表明身份,很快被送往临安已验真伪。
杨康不敢大意,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个冒牌的,只知道确实有柔福帝姬这个人,其他一概不知。他就推说,阔别多年,已记不清楚公主面貌身材,无法亲验。先不与她见面,而是下命找来许多旧时汴梁宫人,包括太监冯益,来验证其正伪。大家都感觉这女子相貌确实很像当年的柔福帝姬,用宫中旧事盘问她,也能够回答得圆满。所以一致认定其乃真身。杨康在这里也是耍了个心眼,自己并不了解柔福帝姬,若是直接见面,误认个假的,回头大家都会怀疑到自己的真伪。其实杨康心里也挺虚的,乱扯说阔别多年,其实也不过4年。还好没有人怀疑到他头上。
杨康遂正式下诏宣柔福帝姬入宫,授予福国长公主的称号。又为她选择永州防御使高世荣为驸马,赐予嫁妆一万八千缗(一缗等于一千文)。杨康害怕柔福帝姬识破自己,不敢与之私下“叙旧”。所以柔福帝姬出嫁后,杨康没有再找她见过一面。杨康心思缜密,怕有人因此觉得自己这个“哥哥”对难得归来的“妹妹”都漠不关心,太过异常,进而怀疑自己。杨康于是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对“妹妹”的心意,先后赏赐达四十七万九千缗。
而柔福帝姬根本未想到自己当皇帝的“哥哥”是假的。短短的相会,除了正式的礼仪用语,私下里说句话的机会都没有。而且按着规矩,在圣驾面前,一直低头垂目,只能偶尔抬眼快速瞄一下昔日平等相处,如今却高高在上的“哥哥”,哪能发现什么破绽。而“哥哥”一直不私下约见,让人颇为费解。不过换个角度考虑,也是合情合理。因为自己过去的经历实在让皇室蒙羞。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哥哥”对自己的情义,那是有目共睹,为了让自己可以享受安乐的生活,不断厚赐。
本来事情到了这里,也算圆满了。不料十二年后,又生突变。可能是上天认为柔福帝姬所受的苦难还没有够,一定要以悲剧收场。现实有时就是这么残忍。
第十二章 真假太后
杨康委托秦桧与金人和议,明确提到迎回赵构生母韦贤妃、钦宗赵桓及徽宗赵佶遗骸。按理说,杨康没必要提这种要求,但议和的时候如果连迎回生母和二帝都不谈,就是不忠不孝。杨康不想背负这种罪名。而且杨康一直认为钦宗有恩于已,彼此也算深交好友。杨康不认为赵桓如果真的回来,能够威胁到自己。他如果顺利迎回二帝,声望空前高涨,加上一班自己调教出来的朝臣,地位稳固难以动摇。万一真出现状况,大不料暗杀掉赵桓。
不过令他意外的是,兀术最终只同意放韦贤妃和赵佶棺柩回来。而按照当初两国签定的书面协定,赵桓也包括在内。原来兀术本想把赵桓也送回来,因为这样就可以引起二帝争权,搞乱南宋的统治秩序。但是当兀术见了一个人之后,就改变了主意。“掳二帝北归”是前国师李莫愁提出的,同时也是他的遗愿。兀术考虑到这个情况,也就不愿放钦宗回来。而且这样也方便施行更阴险恶毒的计划。兀术出而反尔,又一次违背了两国之约。
对于“金人不放赵桓回来”之事,杨康倒也无所谓,这样的话少了不少麻烦。所以他并没有向金人抗议。只是有些担心,“母亲”韦贤妃回来后,看穿自己的身份。想着都过了15年,双方也生疏了。自己言微慎行,应该不会露出大破绽。杨康为了显示自己“孝心”,时常把这位“母后”挂在嘴边,多次提起要接她回来。她真的要回来了,杨康反而觉得不太好处理,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宋金新的《绍兴和议》彻底完成所有手续。夏四月丁卯(1142年5月1日),高宗生母韦贤妃同徽宗棺椁归宋。离行时,宋钦宗披头散发死命的挽住她座下的车轮,请她转告高宗,若能回去,他只要当个太乙宫主就满足了。韦贤妃哭着说,如果你不回来,我宁愿眼睛瞎掉算了。同年八月十余辆牛车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临安。
杨康赶忙出城,装出欣喜万分之态,和百官民众一起迎接“母亲”。这绝对是举国大事,场面空前人山人海。礼乐仪仗齐备,盛大隆重。全城的军队都派了出来,负责警戒和维持秩序。杨康见了韦贤妃,连忙请安。两人相互说了些礼节上必需的话。由于双方皆身份尊贵,需要维系皇家体统,有些感情丰富,不适合这种场面,只适合私下交流的话,都没有说。细心的杨康发现此人有问题,耳根处的肤色和旁边的肤色略有不同。再进一步察看,竟是戴了人皮面具。杨康乃此道高手,自然不会看错。杨康心里暗暗后怕,想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金人竟会送个假太后来,到底藏有什么歹毒的阴谋。只有等进宫之后,找机会制住她,再审个明白。
杨康当然不能在这么多人前点破,只好把戏演下去。看到“父亲”赵佶与“嫡母”郑皇后的棺柩,假意用内功刺激泪岤,流下不少泪水。他还在“发妻”邢氏棺木前追封她为懿节皇后。但是最后,他对着那具署名“柔福帝姬”的棺木却发了傻。
他之所以发呆,是因为已经有一个“柔福帝姬”活着回到了临安。现在这里又有一具棺木,实在无法解释啊。想到既然“韦贤妃”有问题,这棺木怕也是一个陷阱。很可能是借“棺”杀人,害死活着的“柔福帝姬”。是怕被她发现,所谓的“韦贤妃”才是个冒牌的?
旁边的大臣百姓们也都看到了“柔福帝姬”的棺木。杨康也没更好的办法,这个“妹妹”也许保不住了。大家都知道“真”的公主已经“死”了,那么“活”着的这个,肯定是“假”的。按常理,大家宁愿相信“太后”是真的,“公主”是假的。而且这种正式大场合出现的“太后”,本身更具真实性,不容怀疑。
杨康由于自己也是个戴面具的冒牌货,不可能当众揭穿同样是戴面具的假太后,否则迟早要引火烧身。往深处一想,真的让大家知道太后是假的话,肯定会群情激愤,要与金人决一死战。好不容易达成的和议就作废了,会重新把国家拖入战争的深渊。这违背了休生养息的既定国策,不仅葬送自己之前的努力,而且连岳飞也白死了。
“韦贤妃”见杨康发呆,也知情由。故意问他:“皇儿为何发呆啊?”
杨康听了,立即回过神来,装出惊讶的表情说:“启禀母后,皇妹柔福,十二年前已经从北方逃返临安了,如今依然健在。这棺木是不是搞错了。”
“韦贤妃”也故作诧异地说:“柔福已病死于金国,怎么会又有一个柔福呢?肯定是假的,皇儿被人蒙蔽了。”
杨康说:“经旧时宫人相验,确认无误啊。这事恐怕另有曲折,朕会立即着大理寺详查。”
“韦贤妃”说:“不用查也能知道结果。金人都在笑话你呢!说你错买了假货,真正的柔福早已经死了。”
杨康心里嘀咕,你才是假的呢,刚才还在装不知道,现在露出马脚了吧。但也只能应道:“母后所言极是,回去后应立即将这个假公主缉拿归案。”
“韦贤妃”微微一笑,道:“不错,正该如此。”
第十三章 公主之死
杨康和“母后”一起乘坐辇车回宫,沿途百姓夹道观看,欢声雷动。进宫之后,立即举行盛大的庆典欢宴,为太后接风洗尘。百忙之中,“韦贤妃”还不忘提醒身边的杨康,处理那个“假公主”。杨康自然不敢怠慢,着大臣尽快办理。马上有兵士出发,十万火急地去捉拿柔福帝姬,投入大理寺死牢候审了。
庆典结束之后,已是深夜。杨康送“母后”回内宫休息,不料“母后”挽留他要私下里好好说说话。杨康自然不好回绝,但他隐隐觉得会有危险发生,只能硬着头皮上阵了。两人一起进入里间,“韦贤妃”说要更衣整妆,让杨康等她一下。杨康在那坐了一会,正巧有宫女送茶来,灵机一动,摒退所有宫女太监。然后摘掉皇冠,拔出发上金簪,将簪头旋转弄下,倒出空心的簪管中的粉末进一碗茶水。又用簪子搅拌了下,加速溶解。等做完之后,又把金簪插回发际,戴回皇冠。若无其事地喝起另一碗茶。
待“韦贤妃”换身衣服回来,却见房间里,没了随伺的宫女和太监,只剩下“皇上”一人,正感奇怪。杨康见状就先开口了,说:“母后不是说,要和皇儿聊些私己话吗?朕让他们都下去了。”
“韦贤妃”一听,不也正合自己的意思嘛,于是说:“哀家也正有此意。”又对后边跟着服侍的两名宫女说:“你们也到外边候着吧,没有哀家的吩咐,任何人都不许进来打搅。”
等到再无旁人,“母子俩”便放开了很多。“韦贤妃”坐到杨康对面说:“皇儿啊,这么多年来,哀家可是每天都念着你啊。”
杨康逼出不少泪水,顺着她的话说:“朕也每天都思念母后。想到母后在金国吃苦受难,委屈度日,便心痛非常。孩儿不能在您身边给您端茶送水,服侍左右,真是有失孝道。”
“韦贤妃”说:“皇儿,你说的也太严重了。若是没有你,哀家哪能从那边回来啊。”
杨康连忙起身,两手拿起那只下了药的茶碗,奉到“韦贤妃”面前说:“孩儿今天终于能给母后亲手奉茶,了却多年的心愿。”
“韦贤妃”接过茶碗,喝了一大口,然后将茶碗放到身边桌上,说:“难得皇儿有如此孝心,哀家甚是欣慰。这次哀家回来,带了一样东西与你看。你可要瞧仔细了。”
杨康也很好奇,这个假母后到底带了什么好东西给他看,不由全神贯注。只见“韦贤妃”从怀里掏出一只奇特的铃铛,上面刻着许多花纹和符号。杨康不由目不转睛地盯着,只觉得那个铃铛似乎带有魔力,心神为之吸引。“韦贤妃”将铃铛对着他摇起来,口中念念有词。杨康突然感到头晕目眩,昏昏欲睡,自己的神识好象要被一片黑暗很快吞没。过了会这种感觉竟然又消失了,杨康慢慢恢复过来。他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迷魂术”,震惊之下完全清醒了。
杨康暗道,好险!定睛一看,对面的“母后”全身瘫软在椅上,眼珠游移,惊惶失措。杨康“嘿嘿”一笑,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你这个假太后,想暗算朕,没那么容易。”
“韦贤妃”有气无力地说:“你是不是给我下了什么药?”
杨康说:“唐门‘酥骨散’,无色无味,入骨化酥,全身失力。任你修为高深,现在也玩不出花样。”
“韦贤妃”说:“你是唐门的什么人?”
杨康说:“你放明白点,现在应该是朕问你才对。你是什么人?”
“韦贤妃”沉默不言,不仅紧闭着嘴唇,干脆把眼睛也闭上了。
杨康“哼”了一声,过去就剥她脸上的人皮面具。轻车熟路,手法娴熟,很快将面具整张揭下来。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张成熟秀丽的脸庞。
杨康一惊,呼出声来:“是你,完颜云雁?!”
杨康由于一时震惊,未用口技,改变嗓音,露出真声。不过因为身体残缺,声音尖细,类似女子。完颜云雁并未识破。
完颜云雁问:“你到底是男是女?”
这下捅到了杨康痛处。杨康气急败坏地说:“我正是被你害得男不男、女不女,你今天给我纳命来。”
完颜云雁说:“等等,你说什么,我不明白。我们俩以前认识吗?”
杨康将自己脸上的面具也揭了下来。这下轮到完颜云雁吃惊了。
完颜云雁说:“杨康!?竟然是你。”
杨康露出得意之色,改回嗓音说:“你是朕平生最恨的三个人之一。朕给你看真容,就是让你做个明白鬼。”
完颜云雁说:“臭杨康,当日你跑得倒挺快。害我被三位国师冤枉,废了修为。说到算帐,应该是我找你才对。”
杨康说:“之后发生什么,不关我的事。最重要的是,你葬送了我一生的幸福。”
完颜云雁说:“你说什么,我怎么都听不明白。”
杨康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去问阎王爷吧。”
完颜云雁急了,连忙说:“别杀我,你以前不是很喜欢我吗?”
杨康说:“那又怎样?”捋起袖子,准备动手掐完颜云雁的脖子。
完颜云雁说:“你我可以合作,我现在是大金的国师,而你是南朝的皇帝。你我联手,天下早晚都是我们的。”
杨康说:“如果当初你不害我,我手上有轩辕神剑,天下已经是我的了。”又想到:“与你合作,不是与虎谋皮吗?等你解了毒,肯定要对我下手。我才没那么傻。”
完颜云雁说:“如果你肯放过我,连我的人都是你的。”
杨康一听,更加生气,说:“若是当年你就有这个觉悟,我一定很乐意。如今就免了吧。”说完紧紧掐住完颜云雁的脖子,捏碎她的颈骨,将她杀死了。
原来杨康在庆典中途,去御书房下诏缉拿“真”公主。临时换了根特制的金簪,准备对付“假”太后。仗着狡诈过人,终于险胜一局。想来也有些后怕,若是被完颜云雁的迷魂术控制,今后就会对她惟命是从,大宋岂不是要亡国。
完颜云雁当初功力被散后,返回金国,重新修炼。过了十五年,功力已然复原。这次宋金和议,乃正中其痛处。其师李莫愁留有遗命,除了俘二帝北上为奴外,还要灭亡南朝。现在不仅要放回二帝,更要定立和约,永不侵犯,怎么接受得了。于是去见哥哥兀术,给他出了一个不废一兵一卒就可灭亡南朝的计划。兀术欣然同意,临时改变了和约条款。不再放回钦宗,而已死的徽宗,留着烂骨头也没用,依旧送归。至于韦贤妃,在半途就秘密杀害,由完颜云雁假冒,借此进入南朝皇宫,寻机会用法术控制“赵构”。因为迷魂术,需要每隔三天对控制对象施行一次法术,不然会失效。完颜云雁既然要长期操控“赵构”,最好在其身边有个合法身份,不然容易引起他人怀疑。而“韦贤妃”的身份正好适合。
其实杨康本也没打算杀掉这个假太后。只想控制她,让她在人前人后,继续装模作样。没料到,假太后竟然是完颜云雁扮的。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气急之下就把她杀了。如今也没想好,下步该怎么办。他也埋怨自己粗心,人皮面具的手艺还是自己传给完颜云雁的,怎么就没先猜出是她呢?
杨康思前想后,只能再找一个可靠的人来假冒“母后”,不然事情就难以处理了。最合适的人选就是自己的妻子玉儿了。当下收起“韦贤妃”的人皮面具,挟起完颜云雁的尸体,运起轻功,从窗户一飞而出。
完颜云雁为何要置柔福帝姬于死地呢?两人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啊。原因是柔福帝姬对真正的韦贤妃太了解了。柔福帝姬和韦贤妃在北上途中,曾被迫一起伺候完颜赛里(金军北归渡黄河后,在河北迎接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