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大侠郭京

第 37 部分阅读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

    杨过说:“如果我的真实身份并不是现在这个,你还能不能接受我?”

    公孙绿萼反问道:“如果我是这样,你能不能接受我呢?”

    杨过说:“肯定会,你我都做了十三年的夫妻了,孩子都有了5个。”

    公孙绿萼说:“那我也不会介意。现在你可以告诉我那个秘密了吗?”

    杨过说:“其实我不姓赵,更不是赵伯琮。我姓杨,名过。祖上是杨门杨家将。”

    公孙绿萼吃惊非小,问:“那皇上知道这件事吗?”

    杨过说:“皇上是我亲爹,太后是我亲娘。我们其实是一家子。”杨康和玉儿因对公孙绿萼这个媳妇,一直有些不满意。除了当年秀州见过一面,再也没有传见过她。公孙绿萼并未看穿两人都是假扮的。

    公孙绿萼不禁“啊”地出声,又说:“原来你们家大逆不道、谋朝篡位,冒夺了我赵家的江山。”

    杨过问:“怎么,难道你姓赵?”

    公孙绿萼说:“这……不是的。”

    杨过说:“虽然我杨家有不对的地方,但如果没有我爹撑着。这江南的半壁江山也早落入了金人之手。”

    公孙绿萼默不作声。

    杨过接着又说:“不管你认不认,情况就是这样。以后等我登上大位,你就是皇后。我们的孩子之中也会有一位是皇帝。至于金国,征服它只是早晚的事。到时全天下都是我们杨家的基业,然后开一个古往今来都没有过的太平盛世。你觉得怎么样?”

    公孙绿萼想了想,说:“你必须要保证,我们孩子中的一位,将来会成为皇帝。这你能做到吗?”

    杨过说:“我的四个儿子不都是你生的吗?除了他们,谁还有资格继承大位?”

    公孙绿萼说:“如果以后有其他女人也给你生了儿子呢?”

    杨过说:“长幼有序,立长为善。愭儿身为长子,又德才兼备。他应是不二人选。”

    公孙绿萼说:“希望你能一直记住今天的话。”

    杨过说:“这个自然。你也知道,当初我在绝情谷发誓愿的时候,是以赵伯琮的名义发的。所以那个誓愿可以完全不作数。你也不必真将女儿送过去。”

    公孙绿萼说:“我一直认为你是个正人君子,原来也耍这种滑头。”

    杨过说:“这又如何,大礼不拘小节,大善不耻小恶。”

    公孙绿萼“哼”了一声,并未接话。

    也正是这天晚上,公孙绿萼带着女儿,不告而别,从此杳无音信。杨过寻遍临安及周边地区,一无所获。最后只好放出“王妃郭氏不幸病逝”的消息,以掩众人耳目。

    第五十三章 千年一遇的蟠桃会

    公元1159年,南宋绍兴二十九年,又发生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王文卿从仙界返回了临安,来与杨康和玉儿相会。原来王文卿早已修炼有成,离飞升只差最后破关重造的临门一脚,本想在阳间多呆些年月。但是算得仙界会有千年一遇的蟠桃会,便提早飞升,前往参加。天上一天,地上一年。蟠桃会共开三天,对应于阳间是公元1155—1157年。

    相传女娲于2万年前开始在仙界栽种桃树,逐渐增多,繁衍成林。桃林吸收天地精华,千年一熟。所结桃子又称“蟠桃”,皆为仙品,不仅美味可口,凡人食之更可长生。汉代玉帝及王母娘娘登位后不久,恰逢桃林成熟。于是举办了首届“蟠桃会”。以桃会客,广邀仙众,一起品食。目的在于拉拢人心,加强统治。如今又过千年,第二届“蟠桃会”又隆重举行。

    这是难得的盛会,可谓千年等一回。就算以仙界的时间来算,也是三年一遭,不容易啊。千年来新修炼成功的三界人、魔、妖也不在少数。虽然很多去了天外,但还是有不少留了下来。在仙界为官,或是在特殊的结界空间中隐居。加上自古以来留下的仙众,也有泱泱数千人。这次共赴盛举,也算大喜大庆之事。

    王文卿带回了一个蟠桃,赠给杨康和玉儿,这是他在大会上偷偷留藏的。对于本就长生的仙人来说,蟠桃没有多大意义。但对于凡人,意义就大不一般。玉儿觉得这个蟠桃应该让给儿子杨过吃。便传令杨过进宫,既与祖师相见,又可服食蟠桃。杨康虽然觉得心有不甘,但还是默许了。

    王文卿帮杨康修复了破损的气海丹田,甚至将他下体的残疾也一并治好了。杨过从王府赶来宫中与父母、祖师相见。王文卿一眼就看破了他的修为,并说,杨过已经用不着再吃蟠桃了。杨过只好将自己的情况据实以告。杨康心情大好,并未追究他隐瞒之过。当下与玉儿将蟠桃分食。

    王文卿走了之后,杨康认为既然杨过有了如此成就,可以放心将位置交给他,让他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杨康决定自己再做三年皇帝,之后就禅位让贤。将来就居于幕后,安心修炼,也好早日成仙证道。

    玉儿也决定从太后的位置上退下来。这太后一扮就是许多年,既烦也累,早就生了厌心。反正要让权给杨过,还是退下来好。而且杨康已经恢复正常,若是她还用着太后的身份,也不方便与夫君同享欢乐。

    不久宫中就传出消息,“韦太后”病重,不治身亡。

    待大葬已毕,朝事趋稳。“皇上”擢封“普安郡王”为皇子。

    公元1161年,金国皇帝完颜亮,撕毁两国和约,发兵六十万,南下攻宋。朝廷收到消息后,一片混乱,局势似乎非常不妙。

    杨康密召杨过进宫议事。两人相见后,杨康问:“金主完颜亮率军南下之事,你可有听闻?”

    杨过说:“孩儿也是刚刚收到消息。”

    杨康哈哈一笑说:“两年前我就预知了。”

    杨过问:“难道爹爹当时就已探明情报?”

    杨康说:“非也,完颜亮这次发兵乃是中了我的圈套。早在两年前,我派人用重金收买了他的权臣,怂恿他撕毁和约,发兵南下。结果这厮听信了,又暗中准备了两年,如今终于动手了。”

    杨过问:“爹爹为何要如此做,这不是自找麻烦?”

    杨康说:“如今你已修炼有成,领军灭金轻而易举。可有两国和约作缚,如若直接出兵,难免陷入不义的境地。而完颜亮早生蠢动之心,只是怕招失败,犹豫不决。我就干脆推他一把,让他主动地先打过来。这样不仁不义的就是他了。而我们也可趁机灭掉他的大军,削弱金国的实力。”

    杨过说:“原来如此,但是真的要灭掉他的大军吗?那可有60万人啊。”

    杨康说:“这个不成问题。你把轩辕剑拿去,挑个黑夜,赶到那边,多挥几下,就了结了。”

    杨过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一次杀这么多人,会不会引犯天怒。惹上使下凡,施行干预。”

    杨康想了想,说:“不错,如果真的这么做了,是有这个风险。那你的意思呢?”

    杨过说:“就由孩儿领兵将完颜亮阻在江北,让他无功而返。”

    杨康说:“你也太心软了。60万呐,如果一次杀个干净,多好啊。整个金国能凑得起几批60万的精兵。”

    杨过说:“等到天下一统,这60万的军士也都会是我朝的子民。现在杀之是痛快,从长远看,实则可惜。”

    杨康想了想,说:“你说得也不无道理。但是如果不消灭金国的军队,我们怎么去统一他们呢?”

    杨过说:“我想等我的仙术更上一层,应该可以做到既取胜,又不伤人性命。”

    杨康说:“那又要等多久?这60万可是转眼就打过来了。你如果心软,下不了手,就由我自己领兵迎战。我要将这60万,连带完颜亮都给活剐了。”

    杨过说:“爹爹,你要冷静。真的动用法术和轩辕剑,一次杀这么多人,一定会惹来上界的干预。不如还是用孩儿的计策吧。”

    杨康想了想,说:“算了,我这也是气话。主要是忍了金人的恶气太久了。真想给他们一个厉害瞧瞧。你的方法着眼长远,又安全可靠,确实要更好一些。那就依着你的意思办吧。”

    杨过说:“孩儿回去后,会立即拟定奏章。于明日早朝,上表请求挂帅出征。”

    杨康说:“那就这么办吧。对了,还有件事要和你说。”

    杨过说:“烦请爹爹相告。”

    杨康说:“我刚收到消息,5年前赵桓在五国城,突然失踪,去向不明。金人遍寻不着,便一度封锁消息。实在瞒不过后,又找了具尸体,砍得血肉模糊,冒充赵桓下葬,谎称被马群踩死。5年过去了,这赵桓既没被金人找到,也没逃到我们这边,还真人间蒸发了。你有什么看法?”

    杨过边听边想到,自己夫人也不正是于5年前失踪了嘛,真是一个巧合。听父亲问自己意见,便答道:“小事一桩,就算他以后到了临安,只要我们说他是假的,他就真不了。金国方面都找了假尸下葬,一切就更说得过去了。”

    杨康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他若是到了临安,落不了好下场。最好是在哪,乖乖地躲着。”

    第五十四章 采石矶的胜利

    第二天早朝,场面异常火暴。杨康故意讲述,金兵压境、时局险恶,还望众卿拿出计策应对。他这么做,是为儿子杨过的出场作铺垫。形势这么“危急”了,若是皇子在此刻挺身而出,显得多么忠肝义胆啊。这可是获取威望的最好时机。以后登上皇位,也更能服众啊。

    各位宰相大臣纷纷发表意见,基本上都主张议和。在他们的认为中,这次金兵来势汹汹,竟有60万之众,主战显然不妥。而且皇上一向赞成主和,这次应该也一样。不如投其所好。

    杨康听得心里很不爽,说:“真是一派胡言。金主完颜亮刚刚背弃前约,领兵来犯,哪还会有重新议和之心。若是众卿,都只有这番能耐。朕岂不是又要下海逃命?”说完看向杨过,还给他使了个眼色。提醒他,火候差不多了,气氛也酝酿好了,该轮到他接着唱戏了。

    杨过立即排众而出,语不惊人死不休,说道:“皇儿愿领兵出征,为父皇分忧解难。详细的方案都写在了折子上。”有旁侍太监立即上前拿过折子,转呈给杨康。

    杨康并不翻看,问道:“皇儿决定用多少人马?”

    杨过说:“6000足矣。”

    杨康呵呵一笑说:“朕拨你6万,另外原先的江防水军任你指挥。”

    杨过说:“皇儿领命。”

    旁边的众大臣都傻了眼,由于与金国签定了长期和平协议,整条长江的江防军队不过十万。加上这次特拨的6万,加起来不过16万。怎么可能守得住金人分路南下的六十万大军。杨过作为这场“江防战役”的总指挥,若是败了,要担当的责任不小。轻则贬为庶民,重则被判死刑。而杨过之前从未领过兵、打过仗,怎么可能赢得了。大家眼睁睁地看着这位年轻有位的储君,就因头脑发热,走上了绝路。

    大臣史浩马上站出来说:“皇上,这万万不可呀。”

    杨康问:“有何不妥?”

    史浩说:“金主完颜亮,自幼随军,身经数十场恶战。更是凭起兵谋反,夺得大位。可谓有勇有谋,非同寻常。而今乃率举国60万精锐来犯,小视不得。反观王爷从未领军打仗,仅凭些微之师,怎能迎敌?”

    杨康问:“那爱卿的意思呢?”

    史浩说:“同样倾举国之兵,凑齐百万,奋起迎击。而且非得皇上亲自挂帅不可。”

    杨康笑道:“爱卿多虑了。何需百万,6万已是绰绰有余。你要信得过皇儿。”

    杨过说:“此次领军出战,必不辱命,以报父皇浩恩。”

    杨康说:“爱卿们都看好了,这才是朕的好皇儿。你们都给朕学着长进些。”

    完颜亮仗着骑兵之利,横扫江北,很快逼近了长江。他初时分兵四路,拉开极广,想在宋军漫长的江防线上,寻找薄弱点进行突破。很快他就发现了弱点所在,宋军在长江中段(淮西附近)布置极为薄弱,部队不过万人。兵力都集中到了长江上游的荊襄和长江下游的淮东。这明显是一个巨大的破绽。

    他可以轻易地进行中路突破,将几十万骑兵一气渡到长江南岸。然后抄宋军部队的后路,想往上游打就往上游打,想往下游打就往下游打。看宋人还能拿什么抵挡自己漫山遍野的铁骑。完颜亮本来对宋朝的水军颇为忌惮,但看宋人的防御布置,完全是亡国之举,自己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他不禁想着,难道南人如今已经没有一个象样的将领了吗?自己之前对南征失败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相信很快自己就可以在西湖边,饮酒作乐了。

    完颜亮快速地将四十万大军集中到了淮西准备渡江,而在荊襄和淮东各留了十万作牵制。采石矶,亦名牛渚山,位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隅的长江东岸,与和州(今和县)隔江相望。因为江面水势平缓,历来为大江南北的重要津渡。完颜亮要在这一带渡江,采石矶就是首选。加上宋军在这里防备空虚,简直是地利、人和。只要风向一对,天和也就有了。胜利将会来得这么轻松,完颜亮想都没想到。

    这其实是杨过的有意安排,由于他手头上的兵力不多,如果在长江中下游平均分配,则都显得太单薄。不如集中到两侧,空出中间,主动卖完颜亮一个大破绽。相信以完颜亮的老到,一定会选择在这边渡江。虽然这里的宋军人数很少,但有杨过亲自把守,可以说是万无一失。6000的水师,加上2000的当地驻守部队,另外还有一些乡民团练,最后再算上从对岸和州逃过来的溃兵,只有一万多人。

    由于杨过身份特殊,这次又不准备以正常方法取胜,所以不方便露面。大小事情都由随军文官虞允文出头。虞允文虽为文官,却也因忧国忧民,熟读兵书。他在兵法布置上颇有见地,杨过也很是赏识。两人商议决定采用水、陆配合,以水战为主之战法。步兵与骑兵埋伏于江岸高地之后,水军分五队,各以海鳅船(一种用车轮激水,行动快速船)和战船组成,一队泊大江中流,为主力;两队分东西两翼,成倚角之势;另两队隐蔽于姑溪河与锁犀河中,以袭击敌船和援助前阵。

    虞允文还是觉得很担心,问杨过说:“殿下,我方人这么少,就算布置巧妙,也未必挡得住四十万金兵。若是失利,可是关系重大啊。要不要再从两边调些兵过来?。”

    杨过说:“就凭目前的兵力,已经足够应付。如果再从别处调兵,时间上也来不及了。只要风向一变,金人就会立即渡江。还是把心放宽,抓紧时间部署军队吧。”

    虞允文虽然担心,但也无话可说。

    这天风向一变,完颜亮果真命金兵准备渡攻。完颜亮经验老到,担心时间拖久了,宋人各方的援兵会赶过来。这样自己渡江就困难了。趁着现在宋人兵力不足,防备空虚,就要早下手。良机可是稍纵即逝啊。

    金将蒲卢浑进谏道:臣观宋舟甚大,行驶如飞,我舟既小,行驶反缓,水战非我所长,恐不可速济。完颜亮笑道:“以前朕跟梁王(兀术)追赵构至海岛,曾有大舟么?”众将听闻也是大笑。蒲卢浑满脸通红,便退下了。完颜亮暗想,这蒲卢浑还真浑。我方舟小,宋方舟大,人尽皆知。但我方暗练水军已久,这次也是有备而来,又是以寡击众。虽然船小,但是胜在数量多,有什么好担心的。加上顺风顺水,一战而胜,并非难事。

    倒是这个蒲卢浑,好象第一次知道,还大惊小怪,拿这个说事,分明会动摇军心。自己干脆开个笑话,振奋下士气。

    完颜亮先使部分水军佯攻以试探宋军虚实。宋军识破金兵动机,未予反击,江面并无动静。完颜亮干脆挥动小红旗,命战船数百,自杨林渡口(今和县双桥附近)出发,顺风顺水,向东岸冲来。及到近岸,突闻鼓号四起,只见宋军从岸头隐蔽处跃于滩上,严阵迎战金兵。

    完颜亮一看这宋军布置,倒也严整,只是人数偏少。等自己数百条船一靠岸,几万人马一拥而上,踩也踩平了。就算遇到顽抗,后面的第二批金兵再登陆上去,肯定可以打赢。

    完颜亮满意地闭上眼睛,幻想着打下了临安城,边搂美女边喝酒。突然听到旁边部下的惊呼声,连忙睁眼一看,吃惊不小。明明是顺风顺水,战船到了江中,竟然不能前进了,而且摇晃幅度很大。上面的兵士全都站立不稳,头晕呕吐。不是跌倒在甲板上,就是扶着船舷、船柱不敢松手,更谈不上瞄准发砲、射箭了。

    前面的七十余艘战船离岸较近,遭到了岸上的弩箭射击。兵士们又无法还击,只能挨打。干脆纷纷跳水,朝对岸游去,确实也有许多上了岸,可惜大部被宋人射杀,留下少数也作了刀下鬼。

    完颜亮忙问左右,为何船会如此。大家都答不上来,蒲卢浑想了想说,应该是船底太宽的缘故,所以在江上,行动不便。完颜亮骂道,你个浑球,方才不是说,船太小吗?船底又怎会太宽。蒲卢浑吃了个憋,满脸怒色,又不敢发作。

    金军虽然人多,但由于船停在江心,无法前进,根本发挥不了作用。想要退回来,又因逆风,加上船体摇晃剧烈而不能。完颜亮被气得不行,又无可奈何。

    待得江面风弱,宋军水师开始反击。金军的船只依旧摇摆不定,但迫于情况紧急,上面的金兵也零散地射箭还击,只是毫无准头。宋军海鳅船踏车之士,虽系新征民工,却毫无惧色,冒着射来的飞箭踏车前进。兵将见民工这般勇敢,深为感动。海鳅船冲入金军船队,将其船队拦腰截断。由于海鳅船头包坚铁,撞到敌船的侧边就能捅个大窟窿。金军的船只纷纷破裂,船上金兵也大半溺死江中。金人顾不上还击,拼命将船后驶,以逃厄运。说来也巧,那些后退的金船摇晃就不那么明显了,得以顺利脱困。

    完颜亮不甘失败,将其余船只重新集结,准备再次进攻。这时天已傍晚,暮色苍茫。适有一队自光州(今河南潢川县)撤下的宋军路经采石,虞允文立即让他们自山后至江边往返运动击鼓,充作疑兵。据载,当时采石附近百姓,也来助战观战,采石至东梁山沿江山坡滩岸,连绵数十里喊声不绝完颜亮忽听岸上鼓声震天,人声如潮,又见“山上人皆驻足动,遂成江南壁立万仞之势”,以为宋援军到达,慌忙下令退兵。

    原来杨过脸戴银制面具,和虞允文一起站在岸边高地,指挥宋军迎敌。待到敌船行到江中的关键处,杨过手握轩辕剑的剑柄,暗中借用神剑之威对金人的船只进行压制,不仅使它们再难前行,而且摇摆不定,如此引得金人大败。而且宝剑至始至终都佩在腰间未曾出鞘,根本让人无法怀疑。

    杨过和虞允文预料完颜亮虽遭重创,但不会死心,必将卷士重来。于是连夜部署:将战船秘驶杨林河口,封锁金军出入的水道;另派一队海鳅船停泊于杨林河口上游,船上盛以火箭和霹雳炮,安置一批神射手,以用霹雳炮和神臂弩杀伤敌人。

    杨过虽然心理上并不愿意再取金兵性命,但以如今的形势,如果不把金军的战船毁去,完颜亮不会死心收手。这样只会继续让更多的人丧命。便决定再大干一场。

    翌日,金水军果然又发动进攻。完颜亮督军进至杨林河口,宋军战船已列阵守候。金军上前突阵,突然战船又摇摆不定。而宋军射手扳动神臂弩,箭如飞蝗,金兵纷纷应弦而倒。跳水上岸逃命者亦被射死在江岸烂泥中。杨林河口上游之宋军战船,趁势引发火箭、霹雳炮。霹雳炮“盖以纸为之,而实以石灰硫磺,炮自空而下坠水中,硫磺簿水而火自水跳出,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迷其人马之目,咫尺不相见。”

    因为战马躁动,金兵不免大乱,船只又不知何故,纷纷开裂进水,使得人马皆溺。由于场面过于混乱,金人根本搞不清发生了什么,败得一塌涂地。金人水师经此一役,损失惨重,只剩得少数船只得以逃离。留下了一江漂浮的人、马尸体,和倾覆半沉、不少还燃火未尽的战船遗骸。

    完颜亮并未正视失败,相反他根本想不通自己败在了哪里。他怎么想得到,是杨过趁乱,暗运神力,弄破了已方的战船。完颜亮领着残兵到了淮东,企图从瓜州再次渡江。十一月二十六日,完颜亮下令:“明日全军渡江,后退者死。”连夜又召集将官在帐中议事。突然帐中全部人,一起昏睡过去。待得醒转,发现完颜亮的头颅已经落地。

    众将大恐,为了洗脱自己的叛乱弑君的嫌疑,开始相互指责。最后动起手来,甚至引得各部人马纷纷自相残杀。场面一度血腥混乱,待得平息下来后,众将已无心继续攻打南朝。向北退兵三十里,遣使与南宋议和。完颜亮南侵之计,终以宋军采石大捷和其自己毙命而结束。

    原来杨过为避免完颜亮继续进行这场战争,引起无谓的伤亡。干脆潜入金营,将他杀死。完颜亮一死,兵事自然消弭。

    第五十五章 轩辕剑的由来——双星战记

    若要说到轩辕剑的来历,恐怕得从非常久远的年代说起。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恒星,它的附近有九大行星环绕。神在其中两颗邻近的行星上创造了生命。

    轨道更靠近主恒星的那颗星球叫“亚瑞”,另一颗远些的叫“尤克”。神将它们改造得非常适宜生命的存在,都拥有蔚蓝的海洋、丰富的大气,而且在上面都创造了高智慧的人类。

    虽然两种人类非常相像,可是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亚瑞星人注重科学,建立起了辉煌的科技文明。尤克星人信仰神力,走的是修炼路线,也建立起了辉煌的魔法文明。当双方都用能力向外太空扩展后,由于彼此文明间的格格不入,引发了许多矛盾。而他们共同的主神离开了很久,去了某个遥远的地方。

    心照不宣中,战争爆发了。亚瑞星人的热核飞弹,将尤克星炸了个遍。许多平民被杀,但核子武器并不能够杀死尤克星人中那些修炼有成的仙者。普通物质范畴的武器,是很难消灭那些强大的精神体的。那些仙者将亚瑞星的卫星,推向了亚瑞星,使得它重重地轰击到了亚瑞星上,形成了一个巨大冲击坑。亚瑞星上的生命也大批死亡。

    战争到了最残酷的时候,尤克星运用最高魔法技术创造的“羽人军团”,降临到亚瑞星。那是一些背后长有白色翅膀的奇怪生物。严格来说,他们甚至不能算生物,因为是特殊的精神能量体,不受任何普通物理攻击伤害。枪炮甚至核武器,对他们都是无效的。最可怕的是,他们可以无性繁殖,前提是获得了他们所需要的那类能量。甚至还可以相互复活。

    亚瑞星人提前知道了羽人的情报,并利用最新科学技术生产了“机械恐龙军团”进行对抗。可情况并不乐观,除了两头刚刚试造出来的超级机器暴龙,具有很强威力。其它的都不堪一击。因为这两头机器暴龙,完全采用了新工艺、新原料。一头叫莫奇那,材质是里奇雅国家科学院最新研制的高能粒子金属。另一头叫阿扎利,材质是科学院最新研制的高能粒子晶体。只有它们能够对羽人进行有效杀伤,而且也能够很好地防御羽人的能量攻击。可是羽人数量众多,而且杀之不绝。战争陷入了胶着状态,持续地对已经遭受巨大打击的亚瑞星造成新的破坏。而尤克星也差不多成了死亡之星。

    就在这时,主神从遥远的外太空又回来了,看到了令人心痛的战争惨剧,马上施加干预。亚瑞星人和尤克星人停战,并签署了和平协议。两头机械暴龙及羽人军团,被分别封印在亚瑞星上的秘密所在。主神为了化解两个星球间的矛盾,重新建立和谐的秩序,决定将两个星球的人类分别送往金时空和土时空。原来我们所处的宇宙,分为5大空间,简单地可以标记为金、木、水、火、土。另外还有无数小型附属空间在5大主空间附近。空间与空间彼此隔离,需要用特殊的神力才能创造通道通行。空间与空间之间的空隙统称亚空间。而两大星球原先所在的空间,乃是水时空,也是我们目前所在的空间。

    两大星球的残余人类被送往异空间后。两个星球都陷入了死寂。过了一段时间,另有一位大能之神得到消息,从遥远的外宇宙,赶来一看究竟。他受到感悟,决定在破坏不是很严重的亚瑞星上重新创造一个生命的乐园。

    他运用神力,将那颗掉落的卫星,移到了偏远的深海。又将原属于尤克星的卫星移到了亚瑞星边上。很久之后,又创造出了新的神族,这些神族又创造了新的物种及新的人类。

    亚瑞星被新的文明称作“地球”,那个庞大的卫星撞击坑被称作“墨西哥湾”。那颗卫星的残存物所生出的大陆,叫“澳大利亚”。而所在星系的恒星被称作“太阳”。尤克星的卫星被称作“月亮”。

    由于卫星对亚瑞星的撞击太过强烈,而地幔层又具有一定的流动可塑性,在撞击坑“墨西哥湾”的背面,形成了一个突起的高地。人们称它为“青藏高原”。

    虽然亚瑞星又恢复了生气,但尤克星因为受到超强核子武器的轰炸,大气层受到了严重损坏。宇宙射线照射到海洋上,分解水为氢气和氧气。氢气又逃逸到宇宙中,而剩下的氧气与尤克星的外层物质反应,生成许多红色的氧化物。因为红色的外表,尤克星有了一个新的名称“火星”。

    第五十六章 轩辕剑的由来——变形金刚

    亚瑞星人到了金时空后,通过努力,创造了一个伟大之极的文明。遭遇失败的亚瑞星人痛定思痛,不仅继续发展科技力量,更是开始专研魔法技术。在实力到达一个高峰后,有了找尤克星人报仇的念头。

    但是亚瑞星人在离开水时空之前,曾对主神发过誓,到了金时空之后就不再出来。而尤克星人也发过类似的誓。但他们之间又立下过另一个约定,简单地说,就是“封印开解之日,双方再战之时”。如果两头机器龙和羽人军团都被解封,战争就会重新降临。

    亚瑞星人时刻都没有忘记报仇,他们认为自己的实力已经足够强大,便开始拟定了一个作战计划。虽然本身不能离开金时空,但可以创造一支强大的机器部队,去土时空讨伐尤克星人。科学家们利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创造了一种颇具威力的战争工具——变形金刚。不仅拥有一定的智慧,而且能力强大。

    变形金刚根据功能,大概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负责战斗的。第二种,是负责生产的,因为战争需要消耗极大的物资和能量。像这种跨空间的超远距离作战,没有生产部门的话,后勤保障跟不上。第三种,是负责技术支持的,例如维修以及改造。

    大批的变形金刚被送上了可以跨越空间的星际战舰,进行远征。数千艘巨大的战舰,一起进行空间转移,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土时空。可是尤克星人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也充分吸取了上次大战失败的教训,开始用心研究科学技术。在魔法与科技上都获得了巨大的突破,实力并不低于亚瑞星人,结果变形金刚被打败了。

    残余的变形金刚不敢继续留在土时空,可是他们也不想回到金时空。干脆乘着剩下的战舰,逃到了火时空。在那里他们由于意见分歧,产生了分裂。因为功能不同,他们各自属于三个不同的部门,所以就分成了三派。战斗金刚形成了“狂派”,生产金刚形成了“博派”,技术金刚形成了“中间派”。三派之间为了争夺统治权,经常开战,但谁都没有讨得真正的好处。

    许多年之后,一个被称为转机的时刻终于来了。

    在金时空的亚瑞星人又突发异想,决定制造一个探测器,发射回原来的亚瑞星去看一看。这次任务的难度在于年代已经相隔太久了,无论是金时空,还是水时空,星系的位置都已经发生了极大的移动,导致要准确定位当时的亚瑞星非常困难。

    科学家们集合了几千万年来的科技成果,制造出了新一代的机器人,代号为“回望者”。这是一个拥有超强智慧和丰富知识库的机器人,而且采用了最新的制造技术。虽然还是名为机器人,其实已经没有具体的金属物质,而是能量流体的形态。

    整个金时空都为之轰动,连一直暗中收集金时空情报的火时空的变形金刚们也收到了消息。他们的念头只有一个,找到这个新一代的机器人,并进行彻底的研究。用研究获得的技术,改造自身和制造新一代的变形金刚。然后在三派的斗争中,占据上风,并最终统一其他两派。

    “回望者”经过长途空间跨越飞行,终于飞抵了目的地。掉落到了亚瑞星的地面上,并在空中划出了一条长长的空间裂缝。“回望者”惊奇地发现,亚瑞星上竟然又有了原始到没法形容的人类,还有各种新的物种。“他”开始在世界环游,并不断向金时空发回讯息。

    以“擎天柱”为首的博派特遣队和以“威震天”为首的狂派小分队,一前一后乘坐飞船赶来。他们发现“回望者”着陆后,留下的圆球形内空的外包层,被一些土著居民给拾获了。这个外包层的材料,是一种可以破开空间界隔,方便来回穿梭的高能粒子金属。对已经拥有跨空间飞船技术的变形金刚来说,意义不大。他们的主要目标还是“回望者”本身。

    两派变形金刚都认为“回望者”如果要回到金时空,肯定缺少不了这个外包层。所以两派开始在附近守株待兔。

    第五十七章 轩辕剑的由来——黄帝蚩尤

    在中华古代传说中,对一群铜额铁臂,而且既不吃肉,也不吃五谷杂粮,专门吃“石子”和“沙粒”的怪人,有过只言片语。虽然以讹传讹,难以为信,但事实的真相又是如何呢?原来这是由变形金刚们在地球上的短暂逗留所引起。

    擎天柱带领着一些汽车人从遥远的火时空,赶到地球附近。利用飞船上的探测器对全球进行扫描,并未搜获“回望者”的踪迹。但是在地球的东方大陆上空有道明显的空间裂痕。依据裂痕的方位和形状,推测并找到了“回望者”的着陆点。在那里确实有一个中空圆球形的,由里到外裂开了一道长口的“巨石”。应该是“回望者”的外包层。可不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