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大唐烈

第 61 部分阅读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勤他们的出手反而帮助了安禄山下定了决心啊,来就来,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等的就是这一刻。”

    说完李佐国拿起地上的盘子,大口的吃喝起来,地上的信纸随着帐门口吹进的微风抖动着,信是李嗣业发给儿子的,安禄山回到自己的地盘之后,一个月之前起兵反唐,这比李佐国记忆中的安史之乱要提前了几个月,不过李佐国现认为很多事情是历史的必然,杨国忠弄权逼迫安禄山,安禄山为了自保反叛是迟早的事情,自己里面还是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啊。

    李佐国一边吃一边自嘲的想到,安禄山的这次起兵和历史上的起兵略有不同,这次安禄山手中的兵力似乎加的庞大,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手下直接控制了大唐三分之一强的军队,总数达到了二十万,起兵时安禄山还联络了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一起合兵一处,总兵力达到了三十五万。

    这可不是吐蕃人的三十五万,是战兵三十五万,号称五十万大军,兵锋所指之处大唐的河北河南州县纷纷陷落,唐玄宗安禄山起兵三天之后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他马上命安西节度使李嗣业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同时命安西大军准备防御,又命六皇子李琬为元帅,封常清为副帅,出兵东征安禄山,由于南征南诏,关内兵力不足,将金吾卫凑上才得兵十万。

    唐玄宗就命毕思琛入东都洛阳去募兵,安禄山的兵力进犯极快,李琬的大军刚出潼关安禄山就已经打倒了城府关,距离洛阳已是不远,信中李嗣业希望儿子快结束于吐蕃战事,回军安西备战,同时问儿子的意见,李嗣业的意思是自己领兵先进关中以守长安,希望儿子直接过陇右道与自己长安会师。

    李佐国可是知道唐玄宗的秉性的,历史上高仙芝和封常清失洛阳而守潼关,结果被监军太监诬告,唐玄宗居然将这两个名将斩首,哥舒翰顶上去之后唐玄宗乱命令哥舒翰出潼关与安禄山决战,结果兵败被俘,从而失去天险潼关,长安因此失陷,唐玄宗的无能、糊涂和短视可见一斑了。

    现安西节度使是李嗣业了,李佐国绝对不会让自己的父亲去长安冒被昏君乱命的危险,还有可能被斩首,这种事情李佐国绝对不会做的,李佐国想好了,吃过饭以后马上给父亲回信,就说和吐蕃战事胶着,并且处于下风,为了避免长安腹背受敌,必须要解决吐蕃才能出兵长安,因此希望父亲不要轻动安西大军,等解决吐蕃之后再和安禄山决战。

    李佐国认为自己父亲能够理解,吃完之后李佐国迅速写了这封信,心中还说道:“封常清乃名将,何况洛阳兵力不少,相信能够多抵御安禄山一段时间,儿定快击败吐蕃,请父亲还是等待儿回转安西之后再大军出发。”

    李佐国看着送信的骑兵打马离开,一抹冷笑浮上嘴角:“唐玄宗这个老糊涂,现去了长安就是送死,我李佐国打造这么一只强军不是去听瞎指挥的,就算是能够战胜安禄山,也不是现。”

    李佐国马上命令拔营出发,要赶夜路快速前进,马上解决可吐蕃人之后时间和主动权就自己手中了。

    都丹气喘嘘嘘的坐了下去,攻城的士兵已经退了回去,都丹是桑央嘉措手下亲兵百人队长,这一天以来唐军发动了无耻的进攻,神威城墙高堡坚,才抵挡住了唐军的进攻,为什么说无耻?

    因为进攻两座城堡的士兵全部是吐蕃俘虏,唐军发给吐蕃俘虏简单的刀枪,然后给了攻城的云梯,就驱赶吐蕃俘虏前来攻城,不知道唐军给这些吐蕃俘虏许了什么愿,一个个吐蕃俘虏都拼死向前,那个疯狂的劲头简直是比原来的军中海妖勇猛,守城的吐蕃士兵当然也不可能客气。

    毒烟、擂石、弓箭、金汁,毫不留情的向攻城的同胞倾泻,由于攻来的吐蕃俘虏装备太过简单,一袭布衣加上手中的刀枪,所以守城的军队没有费多大力气就打退了三次进攻,每次吐蕃俘虏的进攻都要城下丢一千多具尸体,城上的守军的伤亡不过百十人,吐蕃守军开始还有精神对着远处列阵的唐军叫骂,说是唐军无耻用俘虏来攻城等等。

    很快的吐蕃人发现不对了,这种攻城每次都是一万人左右,间隔时间很短,几乎没有让城墙上的守军休息的机会,都丹现已经是第七次击退自己原来的同胞的进攻了,天色已经渐渐的暗了下去。都丹觉得自己的双臂似乎都要抬不起来了,左右的手下也是一样的情况,一屁股坐下去就不想起来了,就连上来送饭的伙夫抬着食物到了面前都没有人起来去拿吃的。

    轮换的吐蕃士兵已经往城墙上面走了,桑央嘉措针对这个情况也将手下的士兵分成了三队轮换,但是人数吃了大亏的情况下就是体力消耗非常大,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伤亡大大增加了,原来前几次进攻吐蕃守军不过损失百十个,后这一次的进攻俘虏们差点登上了城头,光是都丹手下的一百名士兵就刚才的一战中死去了二十一个,受伤的三十多名,都丹的这个百人队可以说是失去了战斗力了。

    都丹的左肩被一只长枪戳伤,虽然草草的包扎了一下,现已经又出血了,都丹费力的站起身来,抓了一个馒头,然后招呼自己的士兵开始起身下城休息,城外唐军组织进攻的鼓声又响了起来,都丹此时已经麻木了,他算了算时间,唐军如果这样一直不停的进攻,自己还能够休息一个时辰左右就又要上城防守了,都丹不知道下一次上城自己还能不能够活下来,肩膀的伤口似乎突然疼痛得难以忍受了起来。

    李护正骑战马上面吩咐手下传令准备照明,李护决定夜战,现看来消耗战术简直是非常可行,不但神威城内的吐蕃士兵伤亡渐渐加大,城墙上面的兵力也不足了,而且这样进攻了好几次之后,退回来的吐蕃俘虏们脸上甚至都有了一点期盼。

    因为李护让他们饱餐并且挑出了作战勇猛的俘虏发给了衣甲,人就是这样奇怪,只要有一线的希望,还有差别对待,顿时这些吐蕃人就会毫不犹豫的对自己的同胞挥动手中的武器了,开始的时候不是没有反抗和逃跑的,但是每次一万人的进攻队伍武装到牙齿的唐军可是能够轻松的对付,斩杀了超过三千不肯攻城的吐蕃俘虏之后,吐蕃人屈服了,嚎叫着对神威城发动了决死的进攻。

    这种攻城是双方都消耗,唐军乎这种消耗吗?不乎,反正死的都是吐蕃人,而吐蕃俘虏不进攻是死,进攻还能够有一线活下去的希望,唐军事前也说清楚了,攻上城头的第一人赏金千两,并回复自由身,出力攻城的吐蕃人回来之后会有热饭食,经过了前几次进攻之后,吐蕃俘虏们后面做的就熟练了,人只要第一次做过违背自己本心的事情,第二次就没有那么难做了。

    勇猛的吐蕃俘虏不是那些原来的军人,反而是吐蕃奴隶们,他们说实话对于吐蕃那些高高上的贵族老爷们并无好感,反正是活烂泥中了,为唐军卖命也不坏,这些攻城中出力多的吐蕃人马上就被区别对待了,唐军有专门的士兵观察攻城吐蕃人的表现,这种吐蕃人回来之后马上被指派成为吐蕃俘虏的军官,发给好的武器,还有铠甲。

    用吐蕃人管理吐蕃人,效果一下就出来了,很多原来的吐蕃下层军官一看,原来的奴隶居然成为了自己的上司,于是本着保命,出工不出力的吐蕃军人也开始努力进攻杀敌了,攻城的效果就好了起来。

    堆神威城下的尸体已经厚厚的一层了,吐蕃俘虏们现眼中已经没有了麻木或者恐惧,当唐军的军鼓再次敲响时,身穿唐军步军铠甲的吐蕃俘虏开始踢打坐地上的吐蕃俘虏,让他们起身,然后简单的一列队就呐喊着冲向了神威城。

    李护看着这个场面笑了,扭头对身边的李逸说道:“看看,这些俘虏还是很好用嘛,比我们的士兵都要积极,而且吃苦耐劳的能力出众,实际上是好兵啊。”

    李逸放下正观察城上动静的望远镜,说道:“城上的守军疲惫了,要不要我们自己的部队出击,估计一次就能够拿下此城。”

    李护手一摇说道:“没有必要,打下外围的两城还有一座加难打的石堡城哪里呢,这十几万俘虏我看全部轮几遍就能够淘换出几万精兵,再攻石堡城,那么我们的战士就根本不用伤亡了,吐蕃人真是不错,送来了那么好的十几万兵啊。”

    李逸说道:“晚上进攻怕会有逃跑的俘虏,不如将骑兵撒出去,防止逃跑,俘虏营那边也要防备好,免得大暴*。”

    李护说道:“那你去安排一下…………”刚刚说道这里不远处攻城的队伍突然发出了巨大的欢呼声,李护和李逸抬眼望去,原来神威城的一面城墙已经有吐蕃俘虏攻上去了,后面的吐蕃俘虏士气大振,纷纷往这面城墙聚集,城下的黑点越来越多,起码聚集了攻城的吐蕃人的一半。

    李护说道:“看到没有?守城的吐蕃人疲劳了,只有几千人怎么比得过我们十几万大军的厉害,拖也拖垮了他们了,吩咐再派休息好的一万人上去,命令传给这些吐蕃人,谁砍下主将的首级就是我大唐的正规军官,封校尉。”

    迅速准备好的一万吐蕃俘虏冲了上去,他们都知道了这个封赏,前面攻城的吐蕃人也一队吐蕃传令兵的大喊下知道了这个消息,于是吐蕃俘虏们疯狂了,哪怕面对的是曾经的站自己头上的吐蕃军队他们也完全没有了惧怕,本来吐蕃人高原上的生活就苦,要不然那能够老是想着要向富庶的大唐进攻呢?

    吃苦的永远是底层的百姓,从古至今亦然,所以俘虏们对于唐军的封赏渴望不已,甚至士气大涨,而且自己人已经攻上了城墙,神威城看来是危旦夕,这样还不上去抢功?

    第二个两万人冲了上去成为了神威城的后一根压垮骆驼背的稻草,城上的吐蕃人奋力抵抗了,但是从一大早开始他们一直打到了现,城中的兵力只有五千多人,虽然前面的吐蕃俘虏战斗力不行,但是你就算是捅猪捅一天恐怕手都会抬不起来吧?

    毫无悬念的神威城被攻破了,城破的时候都丹带着自己仅剩的三十几个士兵找到了躲房中的桑央嘉措,桑央嘉措正跪一尊佛像前面念经,他选择了逃避,仿佛外面的攻城战不关自己的事情一般,唐军的强大彻底击溃了这个一心想要建立功勋的年轻将军的心理,自己经营多年的骄傲,自己的百战精兵,唐军雷霆一击之下成为了笑柄,目睹了伤亡惨重的逃亡之后,当时抱着一死之心的桑央嘉措没有出成城,被拉回来的桑央嘉措封闭了自己,就房中不停的对着佛像念经。

    浑身是血的都丹双手持了一把刀尖都断了的横刀冲进桑央嘉措的房间,大喊一声:“将军,唐军驱赶俘虏冲进城了,赶快上马走,南门还没有丢失,我们冲南门还有一线希望。”

    桑央嘉措像是完全没有听见自己手下这个忠心耿耿的军官的话,还是念经,连跪着的姿势都没有一丝改变。

    都丹大急,上前一把拉住桑央嘉措的手就要将他拉出去,桑央嘉措才抬起头看了一眼都丹,都丹一下差点被吓得放了手,那是一双怎样绝望的眼睛,桑央嘉措的眼睛中完全是死灰一般的感觉,仿佛这个身体已经只是躯壳了,灵魂已经不了。

    看着这个自己追随了三年的吐蕃年轻的将军,都丹的心却沉了下去,他放开了桑央嘉措的手,一屁股坐到了门边,浑身的伤口一跳一跳的刺疼起来,都丹觉得自己的力气似乎都被抽干了。

    “错了吗?难道我们错了吗?根本不该来招惹大唐这个庞然大物,”都丹没有答案,桑央嘉措还是沉浸自己的世界中,外面都丹的手下大喊起来:“快将将军拉出来,那些叛徒马上就要杀到了,前面的弟兄顶不住了。”

    都丹看了一眼嘴里还念念有词的桑央嘉措,外面的火光让他的脸忽明忽暗,原来英俊威武让都丹每次见到都有一种为他而死的脸现全部都是木然,都丹大吼一身站了起来,抓起了丢地上的横刀冲出了房门。

    都丹和自己手下后的八个人守了桑央嘉措的门口,前面的街上潮水般的冲出了无数的吐蕃人,他们的脸型是那样的熟悉,他们也是吐蕃人,不过此时这些吐蕃人身上穿的唐军的铠甲,手里拿着唐军的武器,脸上狰狞的只想拿到桑央嘉措的人头,那是大的功劳。

    都丹没有退后,他和手下的吐蕃士兵迎面冲向了那一片黑色的浪潮,那是穿着唐军衣甲的吐蕃人,都丹和他手下的八个士兵没有翻起任何浪花就被淹没了。

    房中桑央嘉措还念念有词,一名身穿唐军铠甲的吐蕃俘虏冲进了房间,突然看见了桑央嘉措,他突然害怕得退后了一步,然后这名吐蕃人发现原来令人惧怕的,高高上的副帅,大将军桑央嘉措居然一眼都没有看他,表情麻木,这名吐蕃人原来也是军中的低级军官,见过桑央嘉措的。

    见到桑央嘉措没有动静,吐蕃人脸上露出了狰狞的神情,门外又冲进了十几名吐蕃人,他牙齿一咬,这份大功只能是自己的,横刀高高的举起,一刀就劈向了面朝门外还念经的桑央嘉措,城市中火光闪烁着,桑央嘉措脸上似乎露出了微笑………

    第十章俘虏攻城

    阅读全的小说

    最新章节txt,本站地址:

    第十一章 李佐国的打算

    第十一章李佐国的打算

    当李佐国带领麾下的部队到达石堡城下之时,不但神威应龙两城被破,石堡城也无数吐蕃俘虏的不计伤亡的抢攻之下被攻破了,石堡城下连着吐蕃大军溃败时死去的几万人还有李护攻破石堡城而死去的吐蕃人的尸体堆成了山,李护足足填进去五万人才将石堡城打下。

    打到后吐蕃的俘虏已经承受不了了,出现了大批的发疯的,而石堡城中的吐蕃守军也是强弩之末了,李逸手下的步兵直接一次攻击就拿下了基本上没有什么力量的石堡城,当数量真的到了一定时候,守军再顽强也没有作用。

    逃回去的吐蕃人让吐蕃上下都知道了这场大败,结果吐蕃军队山道对面小心准备防御唐军的进攻,根本没有想过穿过山道过来援救自己的部队,被李逸李护从容布置,一举拔除了吐蕃时隔七年好不容易才攻下来的石堡城。

    此战过后看上去吐蕃和大唐又恢复了七年前的态势,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一切都不同了,吐蕃本来就不是一个人口多的国家,地处高原气候恶劣,这一次是吐蕃积蓄了几年的对大唐的一次进攻,没想到士兵都还没有真正的进入大唐境内占地抢劫,就被当头一棒。

    吐蕃全国的几年的积蓄一战全空,逃回去的吐蕃人不到五千,整整三十五万吐蕃士兵和壮劳力没有回去,死两战之中的吐蕃人达到了惊人的二十几万,唐军手中的吐蕃俘虏只剩下了十万人,吐蕃元气大伤,大量的战士和青壮年一战失去,要恢复元气可不想大唐这种人口众多的国家,只需要十年的时间就能够补充好损失的人口。

    吐蕃现只求大唐不要对其进攻就行,兵力不足但是对于山道的防守还是足够,不过吐蕃人没有等来大唐军队的攻击,此时的唐军的将领正帅账开会。

    李佐国坐帐中唯一的一把椅子上面,众将一字排开站下首,除了呼吸的声音,连铁甲的碰撞声都听不见,李佐国此时正大发雷霆。

    “李护、李逸你们两个就是这样展现我疏勒军威的,完全是屠夫部队,俘虏居然死了将近十万,这还是大唐的军队么?”李佐国语气森然,透出一股压抑不住的恼怒。

    李佐国其实并没有向李逸和李护自以为的那样将两人放出就是为了消减吐蕃人口,因为李佐国深信现自己的军队就是整个大唐乃至整个世界为强大的,不要说是十多万吐蕃军队,就算是号称五十万的安禄山的部队李佐国也觉得不用十万安西大军就能将其击败。

    只不过现已经是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李佐国其实不不是恼怒李护和李逸屠杀或者利用吐蕃人攻城造成大量伤亡,李佐国是觉得这种风气一点都不好,胡乱揣摸自己的意思,这种现象是十分危险的,虽然李护对自己忠心耿耿,但是这种口子一开却是容易出问题的,军队是一头猛兽,绝对不能失控。

    李佐国想到这里脸色一肃:“李护李逸。”

    李护和李逸对视一眼,铠甲碰撞声中一起出列单膝跪下抱拳说道:“李护。”

    李佐国看着两将良久不语,那沉重的压力令两人额头见汗,本来李佐国平时的时候没有这么大的威压,现怒火烧将起来之后那种气势令帐中每一个身经百战的武将都噤若寒蝉。

    “你们两人不尊号令,擅自出战,又逼迫降兵攻城,直接致死十万降兵,不等大军前来就与吐蕃大军决战,然后大胜,损失也小,杀降兵和战胜吐蕃大军功过相抵你们两人没有封赏你们可服气?”李佐国缓缓的开口道。

    李护和李逸没有半点犹豫齐声道:“末将服气。”

    李佐国又说道:“你们不尊号令这一条军规中是什么处理方式,黄博你来说说。”

    黄博站出来,看了李护和李逸两人一眼,面无表情的说道:“不尊号令为我军中重惩罚,不尊主将号令者,无论何职,皆斩。”

    这“皆斩”两字说得斩钉截铁,说完之后李佐国一挥手黄博转身回到自己位置上,李佐国看着李护李逸说道:“听到了没有?你们还有何话可说?”

    李护改为双膝跪地,对李佐国就是一拜,头戴的铁盔撞地上发出一声爆响,李护大声说道:“李护无话可说,不尊将领李护愿以项上人头以正军规。”

    李逸苦笑一下,也同样跪拜下去:“李逸也愿以项上人头以正军规。”

    李佐国就沉声说道:“那好,来人啊,将两人拉出去斩首示众。”

    帐外进来四名亲兵,甲胄声响中就要去拉两人。

    “且慢,”发话的是李麒,李麟出列跪地下磕头道:“镇守,李护跟随您多年,战功无数,忠心耿耿,末将为李将军求情,望镇守网开一面不要斩了李护。”

    随即李麒的兄弟李麟也出列跪下,说出当斩的黄博也出列跪下,帐中的几十员将领全部跪下为李护李逸求情。

    李佐国摸了摸下巴,那里已经长出了胡须,有点扎手,其实他那里想杀李护了,李护和他一起长大,而且正如李麒所说对自己忠心耿耿,李佐国看着面前跪满的战将,心里不由好笑,这个桥段好生熟悉,后世敲打大将经常用这一手,现李佐国拿来一用,果然还是有用。

    李护见李佐国良久不说话,以为李佐国为难,就大声说道:“大郎不必为难,就斩了李护这颗头去,李护不听大郎将领,为主将而不尊主帅号令实是当斩,不过李逸是我副将,他不得不听我的命令,请大郎放过李逸。”

    李逸一听豁然抬头,朗声说道:“出主意进攻吐蕃大军的正是末将,与李护将军无关,请镇守斩我一人即可。”

    李麒等将又开始求情,顿时一个大帐都是求情之声。

    李佐国头疼的看着跪了一地的将领,突然大喝一声:“好了,都是堂堂的大将身份了,低的品级也是从六品校尉,将这里弄成了个赶集的地方成何体统。”

    众将声音一息,李佐国就说道:“都起来吧,李护李逸人头暂且寄下,各打二十军棍,以后再犯定斩不饶。”

    众将大喜,一起拜了下去,同声说道:“镇守英明。”

    李护和李逸有磕谢了饶命之恩,然后出账领军棍,少时军棍打完两人一瘸一拐的进来排班站定。

    李佐国斜瞄李护一眼,见李护脸上虽然疼的出汗,但是却一脸高兴,李佐国摇摇头说道:“李护,你怎么被打了还一脸喜色?”

    李护说道:“安禄山这家伙起兵叛国,我这是为有机会和安禄山较量高兴,一直说东安西李,都说安禄山麾下的军队强悍,对二十几个部族而不败,是天下第一强军,我原来一直不服,现安禄山反了,就有机会和他交手了,就看看到底是谁强?”

    帐中的将领纷纷点头,都认为李护说得有理,这些将领自从李佐国麾下之后东征西讨未尝一败,骄傲之气冲天,李佐国并不认为这样是不好的,现确实很难有军队能够正面击败这只军队,但是阴谋呢?内耗呢?毕竟现唐玄宗占据大义名分,大唐立国一百多年李唐王朝深入人心。

    李佐国深知原来的历史上高仙芝封常清两位名将还手握重兵,结果唐玄宗一道圣旨就杀了两人,现李佐国决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自己父子身上,他这次将疏勒的所有自己这一系的将领全部带出来,目的有两个。

    一是将安西的兵力直接带出来一半以上,那么安史之乱开始之后安西大军不会第一时间被抽调,因为毕竟这一年以来李嗣业李佐国的安排下一直对长安报的是边境不靖,周边国家敌意十足,需要小心防范,这样一来除非局势不可收拾,唐玄宗不会强行抽调安西军队入长安,这样先争取一个缓冲时间,不能叫唐玄宗直接折腾光了安西的军队。

    二是李佐国想要真正的看看自己父子将领心中的位置,要是这些将领忠君思想大于忠于李家,那么一是直接清除出军队,二李佐国就要举起屠刀了,这样的人李佐国是绝对不要的,李佐国的心愿开始就是守护自己的家人,到了后来就是要阻止是大唐衰败的安史之乱,但是如果军队不能强力掌控,就算是到了长安也唐玄宗一道圣旨之下就会丢了性命,李佐国可对唐玄宗没有任何好感。

    李佐国认为唐玄宗其实才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这个唐朝的太平皇帝到了晚年简直是个糊涂蛋,对安史之乱的应对完全是没有章法,既想赶快平定,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极度的不信任手下的领兵将领,结果安史之乱席卷大半个国家,将强盛的大唐王朝的力量消磨干净,所以不确定自己手下军将的思想是否统一李佐国是绝对不会出兵长安的,现就是一个好的机会。

    李佐国咳嗽一声,环视帐中众将,这些将领年纪大的也不过二十多岁,完全就是李佐国疏勒这么几年培养起来的,将领们见李佐国有话要说,就都专心的看着李佐国,帐中安静得落针可闻。

    李佐国开口说道:“关于安禄山反唐一事你们都已经知道了,不知道你们有什么看法?”

    李护还是打先锋,直接就兴奋的说道:“早想和安禄山军队较量下了,这次有机会可不错,镇守,还是叫我来打先锋吧,李护保证不再违令。”

    李佐国摇摇头,李护还是这么大大咧咧的,他的目光转了一圈,众将的脸色眼神看来很多都和李护差不多,只是想着能够有仗打就是好事情,至于李佐国为什么这么问?根本没想太多。

    李佐国失望的是这些将领猛是猛了,也能够冲锋陷阵领军取得胜利,但是这种只是将才,不是能够真正独挡一面的人才,李佐国手下的将领已经习惯了李佐国的精明睿智,所有的事情李佐国自然会安排好,自己只要努力作战奋勇向前就可以了,这样的结果却不是李佐国想看到的。

    这时李佐国看到了李逸却沉思,于是李佐国眼睛一亮,没有开腔回答李护的话,直接点名:“李逸,看你心中有数,来说说看。”

    李逸抬头看向李佐国,眼中有迷惘,接着就坚定了起来,说道:“安禄山反唐看上去是安禄山早有反心,是狼子野心决定的,杨国忠逼迫其反唐也是一个原因,但是末将却不这样看,安禄山之所以能够以一个胡人身份得如此高位有反唐的实力,是因为原来的李林甫弄权,胡人为节度使就不能入阁,李林甫因此风光了一辈子,而安禄山的反唐杨国忠才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末将认为李林甫和杨国忠两个j相并不是主要的责任,而是任用这两人的人才是罪魁祸首。”

    毕竟还是这个时代长大的,君权神圣的观念使李逸虽然说出了意见,但是没有后说出是谁的责任,李佐国对于这样也是很满意了,点头微笑。

    而帐中的众将虽然都学了写字,但是叫他们理解李逸的这些话还是困难,虽然都知道李逸说的人是谁,但却不能组织起来,李麒抓抓后脑说道:“你们读书人就是奇怪,到底是谁造成的安禄山反唐啊?罪魁祸首是谁?”

    李逸还待说话,李佐国摆手示意自己来说,李逸点头退下,李佐国说道:“你们都是和我一起战斗,一起把疏勒这个边陲小镇建设成丨人间乐土的人,我李佐国从来没有把你们当做自己纯粹的手下,而是将你们当做我李佐国的家人和兄弟。”

    说道这里李佐国眼神环视一圈,眼光中带着温暖,众将都心中一热,高高的挺起自己的胸膛,就连后来加入的李逸也忍着棍伤挺起胸膛。

    李佐国接着说道:“我认为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就是当今圣人。”这话一出帐中一片寂静,李佐国心中一咯噔,难道真的远远的坐龙庭的老家伙就一个皇帝的名号就比自己所有做的事情都强吗?

    正李佐国觉得自己的努力难道全部付之流水的时候,一个声音响起:“这个老家伙是什么圣人,全部做的糊涂事,我李护看不起这样的人。”

    李佐国一看,原来是李护开口了,李护一说话帐中就热闹了起来,众将纷纷说就是这样啊,纵容j臣,使大唐遭受如此兵祸,李麟甚至说这皇帝真是该死,李佐国这时心中欣慰啊,自己的努力真是没有白费,要是辛辛苦苦的带着一帮子脑子里只有天子的忠心军将去长安作战,那李佐国父子的性命也就不是自己的了。

    李逸也看出了李佐国的用意,微笑浮上脸颊,李佐国双手往下一压,帐中安静了下来,李佐国说道:“我看过长安应对安禄山的办法,让六皇子李琬为主帅封常清为副帅领兵出潼关和安禄山作战,李琬这个没有见过战阵的皇子为主将,怎么可能战胜安禄山?况且只有十万兵却放弃潼关天险要和安禄山野战,我看此战必败,而且一败之后洛阳就危险了。”

    李佐国站起身来,声音拔高少许:“杨国忠祸国,征南诏损失了大唐那么多精兵,长安兵力空虚,要是守住潼关以待天下勤王之师,那么还有一线希望,不过我看圣上是不会选择这样稳妥的路的,他根本不知道安禄山的兵力有多强,后还是要看我们安西将士的。”

    说到这里众将都双眼放光,那是嗜血和渴望的眼光,李佐国接着说道:“但是我绝对不相信圣上能够管好自己部队军队指手划脚,我就这里问你们一句,要是我们到了长安与安禄山作战,圣上要指挥你们,要你们取了我李佐国父子的性命,你们会怎么做?”

    帐中众将都不说话,但是气氛凝重得像是要凝固一般,所有的将领的呼吸都粗重了起来

    “敢要大都护和镇守的性命,我管他是谁?一定要将他的头拧下来,哪怕是皇帝也一样。”一声暴喝,李麒满脸怒色的大喝。

    “对,不管是谁,大都护和镇守一手一脚打下了大大的疆土,立功无数,谁要伤害大都护和镇守,那就要问问某的大刀可还锋利。”

    “狗屁皇帝,就是这老家伙才让安禄山反了,要是真的想杀大都护,我们不如学安禄山反了吧?”这话是李护说的,这家伙这话一说居然边上的一众将领还大点其头,李佐国不由又头疼了,这又过了啊。

    于是李佐国又压压双手,帐中安静了下来,李佐国说道:“现就不要讨论这事了,造反的话李护你也不准再说,我们还是大唐的军人,只是不想受到不公待遇,安禄山是一定要打的,不过先要解决现的问题,我们要十五日之后赶到凉州,先凉州修整,等安禄山和朝廷第一战出个结果再准备进关,现马上下去准备吧。”

    众将一起转身面对李佐国抱拳施礼,同声说道:“尊将军令。”

    第十一章李佐国的打算

    阅读全的小说

    最新章节txt,本站地址:

    第十二章 死太监真是找死

    第十二章死太监真是找死

    李佐国迅速收拢大军,这一次跟随李佐国前来的五万大军根本没有战斗的机会,这让手下将领全部撇了一口气,完全成了一次武装行军了,不过李佐国心情却是很好,至少自己的军队是全部掌握自己手中的,李佐国要快回转安西,李佐国估计很快前方的战报就会到来,长安有玄宗这个超级糊涂虫统帅的指挥下必然会失败,而且会丢失洛阳,所以安西的出兵是迫眉睫的事情,李佐国就必须回去准备,这一次的对手不单是安禄山,还有唐玄宗。哈18&

    大军用快的速度行军,剩下的吐蕃俘虏编成了两个部队,一只是淘汰剩下的精悍部队,也就是李护和李逸成立的前锋营,虽说只有三万人,但是这支部队成立之时就是拼命搏杀淘汰中产生的,三万前锋营士兵可以说是二十万人中用生死锻炼出的精华,战斗力不错,当然训练和纪律和李佐国的唐军不能相比。

    另外的六万人的俘虏队伍则直接编入了辎重部队,有唐军大军,这些吐蕃人被当作民夫使用,也不会担心出什么问题,石堡城的防务李佐国留下了八千唐军防守三城,相信才遭重创的吐蕃是不敢再次挑起战端了,李佐国将辎重部队和步军留后慢行,自己带领着三万多骑兵星夜赶路,只用了十天时间便回到了河洲。

    河洲过后离龟兹和疏勒都不远了,李佐国先到的地方就是龟兹。

    李嗣业亲自出迎,迎接到得胜而回的李佐国之后父子并安西的主要将领一起到了龟兹都护府议事厅坐定。

    李嗣业温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