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红楼同人)红楼之瑚不归

(红楼同人)红楼之瑚不归_分节阅读_93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贾瑚一脸懵逼。

    这嫁人可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先前母亲还千挑万选呢,今儿就说这话了?

    贾瑛和刘氏此刻想的一样。

    嫁谁不是嫁?谁家没有这点子糟烂事?和郡王在外人看来,注定是个没出息的,贾家却不是嫌贫爱富的。和郡王出不了头还正好,这样贾瑛受了委屈,荣府才好给她撑腰。

    何况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嫁了另一个人,未必比这个更好。大小也是个郡王妃呢。

    贾瑚犹豫了一瞬,坚持说:“既然嫁谁都一样,那妹妹的意见就更重要了。只有妹妹看妹夫顺眼,这日子才能过不是。”刘氏对儿子的性情再了解不过,怕他又闯出什么祸来,连忙把贾瑛唤来,非要说个清楚。

    贾瑚正要妹妹好好考虑呢,很不乐意,不满的说:“娘,你这样叫妹妹怎么敢说自己的心里话?”又对贾瑛说:“妹妹在家是千好万好,出门子了可就是受气小媳妇了。妹妹若是不想,我就是养妹妹一辈子也乐意。”却又是前头的痴话了。

    原来这贾瑚对和郡王本人并无意见,只对他要跟自己抢妹妹有意见。哪怕他刚想明白了要奋起,但立刻又有了赐婚圣旨,越发牛心左性了。贾瑛才多大,十五岁,拖到明年成亲,也才十六岁。贾瑚怎么舍得她嫁人?就是21世纪乡下姑娘,也少有这么早就出嫁的!

    贾瑛见两人拌嘴,一边笑,一边感动于母亲和哥哥的自己的拳拳爱护之心。思忖片刻,方道:“哥哥,你既舍不得妹妹早早出门子,还不如想个法子,把这婚事拖两年呢。”

    这是愿意了。

    妹妹既然决定了,贾瑚马上改了口风。这正是贾瑚的忧虑所在,和郡王一天到晚没事干,不得使劲儿和瑛儿生孩子。妹妹还没长好呢,生孩子能受得了吗?万一难产了,他找谁哭去。

    还有,他不奢望和郡王能为妹妹守身,可身边的通房丫鬟什么的,总得在婚前打发了去吧。不然,姑爷身边有个一起长大的通房,那还了得。

    正巧,武王妃也在和周琅说通房丫鬟的事。“琅儿,香草从小伺候你,眼看年纪大了……”

    “娘,”周琅当机立断,“父亲在的时候,和娘也是恩爱美满。娘何不给儿媳一个机会?日后两个人过日子,儿子不希望因为这事起了芥蒂。”

    “大家子的规矩,教导人事的丫鬟总要有的。”武王妃是个明事理的,并不和荣府诸人揣测的那样,对儿子的占有欲很强。但做婆婆的,相比儿媳,还是更心疼儿子。“你既然不喜欢香草,那娘身边的……”见儿子一脸不情愿,武王妃叹了口气,再次退让,“娘准备了一个外头买来的。你若不喜欢,在成婚前打发了便是。”

    丈夫和妻子,本来就是天然的同盟,同甘共苦。周琅不爱女色,又何必为了不相干的人伤嫡妻的心呢?他自负不是一个娶了媳妇忘了娘的人,这两个女人之间的微妙平衡,用了心,怎会把握不住。

    状元楼里,贾瑚在打探周琅身边人的时候,周琅也借此变相表明了自己对嫡妻的尊重。

    这大概就是世俗女子心中的良人了吧。贾瑚心中微叹,也不难为人家,非要对妹妹有感情。不过,妹夫还要好生调、教才是。

    夏日炎炎,荣国府静悄悄的,恼人的蝉早被府里的小子用杆子粘了,炸了吃了。府里一处满是绿荫,庭风生凉的院子里,内室的珠帘摇晃见间,隐约可见一个曼妙的身影斜倚在美人榻上,正是贾瑛,她手边还放着一个装满了碎冰和果粒的小碗。

    “姑娘,郡王府又送来几盆花,太太让姑娘看看,喜欢就留在姑娘房里。”碧溪撩起帘子进来笑道,“还有几个泥娃娃,也不知是谁夹在里面的。”说着,就望着贾瑛一个劲儿的笑。

    就连过来找人的白果也取笑道:“姑爷真真是把姑娘方心里了,三天两头送东西过来。这送的呀,也不是什么金银俗物,甚么吃着觉得好的两样点心,偶然捡到的几片叶子,做成书签,夹在新作的诗里。哟,真是酸死个人了!”

    “可不是。我们姑娘啊,是日日坐在窗边翘首以盼,就盼着姑爷有什么新鲜玩意儿打发人送过来呢!”

    贾瑛羞红了脸,作势恼道:“好啊,敢打趣你家姑娘了。看我不拧你们的嘴儿。”

    碧溪几个嘻嘻哈哈的躲避。打闹了一会子,贾瑛出了一身汗,方止住了笑声。白果找她也不为别的,“太太今儿在库房里找了几个好东西,叫姑娘去看看呢。”

    这几个月,日日娘都有好东西叫她过去看。若是自个儿喜欢,就放进嫁妆里,就是不爱,娘也有一大堆理由,然后给了自己做嫁妆。贾瑛方闹了一会儿,身子乏了,遂懒懒的望着白果笑道:“白果你给太太带给话,就说娘的眼光女儿信得过,定是女儿喜欢的。只管拿来做我的嫁妆,左右库房还没被我搬空呢。”

    这话说的白果也笑了起来,上前凑趣道:“姑娘还不知道我们太太的心吗,恨不得把整个府里都打包过去呢。就是大爷也说了,姑娘的嫁妆,没个几百台,不让姑娘出门子的!”

    一屋子人都在笑。姑娘屋子里的丫鬟们,个个喜气洋洋。不少人都暗暗想着,光看太太这几个月的架势,等姑娘真出门了,大半的荣府都要空了。不过她们是姑娘的丫鬟,自然盼着姑娘好,是以见姑娘这样受重视,心里不高兴是假的。别的不说,光年后大爷给姑娘请封的郡主,可见大爷对姑娘的重视!

    原来大年初一贾瑛被赐了婚,等皇上开笔的时候,贾瑚就急忙献上了番薯等高产作物,以至龙心大悦。等皇上问贾瑚想要什么赏赐的时候,贾瑚含蓄的表达了对贾瑛身份不够贵重的担忧。皇上心情一好,大笔一挥,把贾瑛封了郡主!

    须知,和明清泛滥不值钱的郡主不同,大周沿袭唐宋,只有皇太子的嫡女才能封为郡主。现在皇上未立太子,皇家的公主俱已出嫁,可以说,贾瑛一跃而成为京里最尊贵的闺阁女儿!

    ☆、第107章 贾瑛出嫁

    大周规定,郡主有郡主府,郡主的丈夫被封为仪宾。而郡主出家后,可以选择住进夫家,也可以在郡主府居住。

    得知未婚妻被封为郡主,和郡王的心情是微妙的。一方面,这显示了未来大舅兄对未婚妻的看重,看来自己未来的日子不会太难过;另一方面,被未婚妻的家人防成这样,让和郡王情不自禁反思,自己哪里做的不好。

    结果就是,郡王府的礼物如流水一般日日来荣府报道。贾瑚对此表示喜闻乐见。

    另外,贾瑚的工作终于变了,不再在翰林院做侍讲,而是平调了工部。水泥、自行车和番薯的事,都是工部的活。这下贾瑚作为首倡者,忙的脚打后脑勺,一直从开春忙过秋收。等皇庄和贾家的庄子里迎来番薯等的大丰收,附近庄户人家纷纷效仿,准备来年也种上新作物的时候,贾瑚方能歇一歇。

    外面的土地都冻上的时候,工部更是清闲。这日休沐,贾瑚邀了周肃、和郡王去湖心亭赏雪。

    水天一色,天寒地冻,呼吸间俱是寒意,让人头脑为之一振。这样的天,正适合炉子上温一壶酒,大锅里煮着热汤。

    贾瑚近日上火,羊肉锅子是不能吃了,今日炖的是猪的大腿骨。乳白色的汤液在锅里翻滚,香味传的满园子都是。原来这是荣府园子里的一片湖,贾瑚叫人在湖心建了亭子,冬天夏日,没少来这享受。

    这里又是自个儿叔叔,又是未来大舅兄,和郡王这顿锅子吃的,难免战战兢兢。好在几人微醺之时,贾瑚携着周肃走了,只留和郡王一人,迷惑的留在原地。

    等几个丫鬟,簇拥着一位妙龄少女出现在湖岸,和郡王猛然发觉大舅兄这是在给自己和未婚妻创造见面的机会。周琅暗喜,这是,自己通过大舅兄的考验了?

    一水相隔,伊人遥相望,贾瑛看住了。直到身边的丫鬟提醒,方羞红了脸,匆匆离开。

    见水边的她含羞遁走,周琅方收回视线,俊朗的面上微微泛红。他一手扶住额头,莫不是酒劲上来了?

    贾瑛一边跺脚,一边语无伦次的说哥哥诳她来此;而亭子里的人见倩影再不能看见了,方摇头笑自己痴。

    贾瑚和周肃两个人,却早入了松涛院。周肃烤着火,抱怨说:“亭子里可真是冷死个人,怎么不挂上挡风的毡毯?”

    挂上了毡毯,和郡王如何能发现自个儿妹妹?贾瑚却不想同周肃说,免得皇家人说妹妹不够庄重,只耻笑道:“好歹也是个壮年人,这点活火力也没有?”

    周肃瞟了他一眼,上手就去冰他。凉津津的手摸进贾瑚颈脖里,周肃挑着眉问:“图南火力够不够壮?”

    兴许是喝了点酒,贾瑚身子微微发热,冷不丁贴了冷手,不由舒适的叹了口气。等这只手四处撩拨,这一丝凉意也不见了,取代而之的是燎原大火。

    作为罪魁祸首的周肃毫无疑问被拿来灭火了。

    刚入冬,皇上就病了。他也光棍,手上的事都放权给成王,让成王监国。群朝震动。

    别看贾瑚在工部好像风平浪静,没什么人打扰。实际上七皇子、八皇子的人都被成王挡住了,不然来拉拢套近乎或者要陷害的人能搅得他做不了事。朝中重臣大多老老神在,却不是人人都有这个政治嗅觉,觉得七、八有戏的大有人在。

    这些人前年去年把朝堂搅成一团浑水,而朝中的老大哥在皇上的示意下,对此袖手旁观。姜还是老的辣,两位联手也斗不过年长的成王,更别说还被卫王坑了好几次。

    眼下,成王监国,这些人心里害怕了,这段时间都是夹起尾巴做人,恨不得成王永远不要想起他们。

    成王哪里还顾得了这些小鱼小虾呢?皇上一生病,身为人子,侍疾是少不了的。又要忙国事,短短一个月,成王瘦了好几斤。

    其他皇子也不好过,日日祈祷者,就盼着皇上病好些。这兄弟做皇上,跟父亲做皇上那是截然不同的。更别说除了卫王,几个皇子还只是个郡王呢!等成王上位,他会好心给兄弟们分封?

    几个皇子的祈祷,皇上到底没听到,残冬未过,新年之际,皇上驾崩了,临死前传位于德妃之子五皇子。

    先帝宾天,这个新年全国上下一片白色。宫廷内外,举哀成服,人人穿布孝衣,大殿内挂白布帐。凡宗室子弟,有爵人家俱入宫哭灵。

    七、八皇子的日子一下子难过起来了,哭灵的时候上的热茶,打开盖来,半点儿热乎气也没了;吃的素食,一点儿也不精细,还拉嗓子。就是问责,人小太监回一句,大家都是这样儿的。

    皇上用的汤水也是这样?谁信啊!可惜虽然成王还未登基,但名分已经定了。上下都改了称呼,不叫成王,叫皇上。皇上也没客气,该是他的,迟早都是他的。不在乎这一点子礼仪。而这两个悲惨的发现,投靠的人都不顶用,手上没兵,连造反的可能性都没有。

    停灵27天后,荣府诸人、宁府诸人皆去送葬。天气寒冷,出门在外,又不像家里一样精细,不少年纪大的回来后大病一场,甚至有人家里挂起了白幡。

    贾赦这几年声色犬马,身子虚了,也病倒了,把刘氏、贾瑚吓得够呛。贾瑛带着贾琏、迎春侍疾。本来贾瑚要日夜侍奉的,只是工部离不开人,刘氏又说有几个弟弟妹妹在呢,念着贾赦不该在这个时候死,贾瑚也就罢了,只在下衙后,晚间到父亲那里尽孝心。

    这个年谁也没过好,北方大雪,压死了不少人,成王的登基仪式简陋的很。一月里,成王登基为帝,号承平帝。紧接着是皇后的册封大典,原本清闲的礼部这个时候反倒是最忙的。

    承平帝登基后,对荣府的生活似乎没有任何影响。然而贾瑚明显感觉到停留在自己身上的视线越来越多了。若不是国孝,想必贾瑚的烦恼会更多。

    贾瑛的亲事还早,本来就求了先帝,把婚事定在今年夏天。这下先帝驾崩后,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席音乐,庶民三月内不得婚嫁。请示了新帝后,在钦天监算出的吉日里圈了个好日子,在明年四月。

    期间并无其他可叙者,只有六月里,贾赦一个通房生下了儿子,被刘氏提为姨娘。因这个小哥二出生在孝期,为生父不喜,洗三、满月皆未办。后来还是刘氏见哥儿健壮,请了贾赦起名,叫贾琮,仍放在李姨娘膝下教养。

    等来年开春,头一件大事却是新皇开恩科了。贾府老爷贾政之子贾珠,已是举人之身,国孝出孝后娶了李纨,正要参加此次考试。

    贾珠早死,大部分原因是平日里苦读熬干了心血,这春寒料峭,又往号房走上一遭,好人也要生病。约莫是风寒加上身子长久的亏损一齐爆发了,贾珠这才没能熬过来。

    贾赦心有不忍,在听到消息的第二天就跑到贾政面前劝说:“本来珠哥儿读书就辛苦,加上前儿守了一年国孝,怎么不好好养养?珠哥儿还年轻,不着急。下场的举子可有不少都是抬出来的,珠哥儿瞧着就文弱,别到时候中了,却没这个福气……”

    “大哥!我敬你是大哥,才不计较你空口白牙的咒我珠儿。贾政怒了,冷冷地说:“珠儿身子好着呢,不劳大哥担忧。再说了,圣上开恩科,为的是求天下贤才。珠儿有这个本事,为何不去大显身手?这也是为国尽忠!”

    看着假正经大义凌然的脸,贾赦气不打一处来。怎么也不能坐视大侄子病死吧?转头贾赦就找了贾政的老丈人,跟人唠嗑唠嗑毛脚女婿的病弱身体。

    这下可惹火贾政了,难得上一趟荣府的门,话里话外都在说贾赦管太多,拦着不让贾珠上进。贾赦也火了,甩手不干了,爱啥的啥的。反正谁的儿子,谁心疼。

    彼时贾元春正在太后宫里当女官,太后听了,心想着这到底是一家人,再怎么交恶呢,贾元春也是荣国公的大侄女,留在我宫里耽搁人家算什么回事。于是太后也做了个好人,召来元春问。

    贾元春进宫就是奔着皇上来的,如今这个新皇,年纪正好,可不比前头的糟老头子好多了。见太后一脸慈爱,她虽不知什么回事,但提起皇上就一幅含羞带怯的样子,太后哪不知她的心意。当下这东宫皇太后就动了心思。

    原来这东宫皇太后,原是先帝的皇后,故占了东宫的名分。而新帝的生母德妃,则被封为西宫皇太后。一个亲生的,一个不过是嫡母,想也知道大家该奉承哪个。东宫皇太后的份例谁也不敢克扣,可这少了妃嫔在面前儿凑趣吧,总觉得清冷。若是皇上宫里能有一个自己人,那可不是更好?

    于是贾元春就这么到了承平帝面前。

    承平帝心里也唧咕。先帝在时,几乎是手把手教了他怎么处理政务。才过了两年哪,山陵崩了,心里不伤心不感念,那是假的。也因此,对先帝的遗言,那是相当上心。

    这承平帝琢磨了几下,贾家人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比较好。贾瑚嫡妹嫁给了宗室,还有一个庶妹年纪太小。这贾元春年纪倒是正好,又是贾瑚的堂妹。那就收了吧。也就封了个贵人,把人往一个偏僻点但是没有主位娘娘的宫殿一放。贾元春摇身一变,成了新皇的贵人。

    这贵人不起眼,潜邸里旧人早就晋位了,且不说手段高绝的皇后,生了孩子的都封了妃,没生的也能捞个嫔位。论恩宠,大家平分秋色,还真没人注意这个贵人。嫔位以下的吧,这贾贵人可是东宫皇太后赐给皇上的,谁敢得罪她。

    亲爹虽然不给力,可有大伯一家子在,皇上一个月也能来上一两回,贾元春一个人在琴韵宫住着,别提多滋润了。那却是后话了,贾元春刚被封了贵人,见了小王氏,就知道大伯和父亲又起了冲突。

    功名虽然重要,可是哥哥身体更重要。听小王氏说哥哥身子确实不太好,贾元春也急了,命人传话贾政:“父亲盼着哥哥上进的心,女儿也明白。只是哥哥才考中举人,勉强去春闱,只怕于名次上不大好看。父亲在家无时,何不好生教导哥哥,静待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