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古称相邦,入汉以后为避刘邦的讳,改称相国。
这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职位,并非是丞相的别称,和丞相是两个差异的职位,且职位权势都高于丞相。
相国同时只能有一个,丞相同时可以有数个。
汉初,只有萧何,曹参和吕产担任过相国,以后相国一职就被破除,东汉也没有设置。
周毖伍琼等人以为这个职位较量切合董卓天下第一的气质,于是建议董卓做相国,做万中无一的天下仅此一人的相国。
董卓相识了一下相国这个职位的前世今生,感受这个职位简直切合自己的气质。
于是,就由心腹们一起写一份《表相国章》,以此来为董卓造势,促使董卓真的成为相国,进一步牢靠自己的权势,而团结的董卓身边的幕僚们也能获得许多利益。
实在说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董卓照旧有些遗憾的。
因为他派去辟召蔡邕的人回来告诉他,蔡邕已经被郭鹏抢先一步辟召走了,去青州了,没遇到。
董卓以为十分遗憾,以为名声那么大的蔡邕居然不能为自己所用,实在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不外眼下自己有那么多幕僚,也不缺蔡邕一个。
董卓大跨步的向权力巅峰走去,每走一步都让袁隗感应心惊胆战,也让袁氏感应心惊胆战。
十月底,《表相国章》由朝堂上的联名签署,提交给了天子,实际上也就是提交给了董卓自己。
然后董卓惺惺作态的三次推却,群臣三次上表坚持,于是董卓勉为其难的选择了接受。
永汉元年十一月月朔,司空、前将军董卓正式接受了相国的职位,登上相位,成为大汉帝国开国以来的第四位相国,也是路子最野的一位相国。
卢植无法忍耐,上表争辩,董卓震怒,可是顾及到卢植的门生郭鹏与他之前的友善关系,以及郭鹏在外带兵的事实,只是宣布将卢植免官,赶出雒阳,并未侵犯。
卢植被迫脱离了雒阳,心灰意冷,转道北上,决议回老家散散心再说此外事情。
自此,雒阳中央政府彻底落入了董卓的掌控之中。
不外此时,董卓的行事威风凛凛威风凛凛还较量守旧审慎,遇到事情还晓得僧人书台以及幕僚商议。
有部下在京城生事的时候,他也会严厉惩处,而且依然没有给自己的部下加官进爵。
他把高官厚禄全给了士人,所以董卓尚有隽誉,尚有士人愿意吹嘘他,吹嘘他的人内里不乏名士。
不外董卓到底是西凉武人,原先有人压在头上,他还能控制约束自己,可是现在已经没有人可以制衡他了,他就开始逐渐显露原型。
董卓在西凉长大,豪爽,有胆气,也有残忍急躁的一面,遇事不喜欢拖泥带水,而喜欢用刑法立威。
侍御史扰龙宗参见董卓时忘了清除佩剑,董卓借题发挥,下令将其活活打死。
然后又指使人将何苗的遗体从宅兆中挖出来肢解扔在园林之中,将其陪葬物品一扫而空。
大司农周忠的儿子周晖听说雒阳变故,故至雒阳,董卓很是厌恶他,派兵将其劫杀。
酒宴上有士人喝醉了酒,对他有言辞轻浮的地方,董卓震怒,连忙将其拖下去狠狠的揍了一顿,差点没将其打死。
董卓礼贤下士的面纱逐渐被揭开,卤莽、残忍的天性流露了出来,让他身边的人大吃一惊。
原来,董卓也不是什么好鸟?
雒阳城内宽松的气氛随着董卓的天性徐徐袒露而日渐收紧,甚至一去不复返。
身居雒阳的曹操显着的感受到了这种气氛,开始有些忏悔自己为什么不在其时随着郭鹏一起脱离。
现在待在雒阳城里,曹操感受自己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尤其是当董卓派人要给曹操授官的时候,曹操有些心惊胆战,生怕自己什么地方惹得董卓不兴奋了。
他敏锐地察觉到雒阳城的气氛不太对劲,对于一连遭遇了两次大型政治变故的曹操来说,他的嗅觉已经获得了磨练,知道什么时候该走什么时候该留了。
他决议逃跑。
于是曹操改了姓名,换了装束,往自己脸上抹了黑乎乎的炭,冒充自己是一个卖炭的老人,骗过了雒阳城门守卫,连夜逃跑,在此之后,曹操留在雒阳城内的家人才相继逃跑。
曹操记起了郭鹏对他的交接,于是一出雒阳就沿着河往青州偏向跑,都来不及亲自回家把事情告诉家人,只派人送了一封信。
曹操逃跑之后,董卓曾派人去追,可是没追到,曹操自己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董卓也没多在意。
可是这件事情让董卓有些不兴奋,雒阳城内的政治气氛越发紧张了。
面临这样的情况,有些士人感应忏悔,感应推动董卓上位而掀翻袁隗是错误的行为。
袁隗再怎么有私心,好歹也是咱们士族自己人,关东人士,再怎么样也不会损害咱们的基础利益。
而董卓呢?
关西武人寒家子,边将身世,就喜欢打打杀杀,卤莽,无礼,和咱们格格不入啊。
于是他们开始发生了要推翻董卓,重新迎回袁隗上位执政的想法。
不外别说他们想,袁隗自己何尝不想呢?
眼看着董卓的权势一天比一天稳固,一天比一天专横,袁隗越来越担忧,越来越忧虑,也越来越心有不甘。
他深思熟虑,反省自己的错误,总结一下这些天来的得失,思考正确的对策,考量种种企图的可能性,最终发生了一个斗胆的想法。
于是在十一月的某一日,袁隗喊来了袁基和袁术。
“董卓原本只是我们袁氏圈养的一条恶犬,现在居然反客为主踩在我们头上,这是绝对不能忍耐的事情,一时失势不代表永远失败,我们要有所作为。”
袁基和袁术连忙紧张的看着袁隗。
“董卓手握兵权,亲信已经稳固掌握军队,我们已经错失了从雒阳内部击败董卓的可能,唯一的可能,就是从外部入手。”
袁隗这样一说,袁术和袁基马上有些疑惑。
“叔父,该如何从外部入手?”
袁术连忙询问。
“有措施,可是行动要快,不能让董卓反映过来。”
袁隗轻声道“你们连忙去联系能在董卓眼前说上话的咱们家的故吏,探探他们的口风,看看他们是否因为董卓的卤莽行为而感应忏悔。
如果是的话,就团结他们,让他们向董卓进言,董卓刚刚成为相国,应该很想收拢天下人心,让天下人认可他,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分封官员。
甚至要分封一些不与自己相助的官员彰显自己的怀抱大,让他把可靠的人全部封到地方上,然后由这些人组成同盟,打出讨伐董卓的旗帜。
这样一来,就能使董卓感应畏惧,趁他忙于应付外部之际,咱们再从内部响应,里应外合,擒拿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