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第 32 部分阅读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果是的话,西蒙他们又能否顺利将他解救出来。

    “你姐夫兰格汉德呢?”

    “就在对面囚室里!这群该死的狗!疯狗!竟然将一个没有犯任何过错的人抓进来!”埃德文愤愤的骂到,但言语上的咒骂显然无法抚平他心中的愤恨。

    “别担心,最多两天,你就会离开这个监狱的!”

    “嗯!”

    埃德文显然很信任自己这位多年的好友,尽管他曾“失忆”过那么一阵子。

    简单交待另外一些事情之后,狱卒地脚步声便重新响起在过道里。

    尽管将自己的好兄弟救出这个监狱地心情十分迫切,但张海诺只能暂时先离开这里。他在心里发誓,自己有生之年一定不会再让自己的兄弟进这样肮脏的地方。

    在重新回到刚才那间看守室的时候,狱卒们的牌局仍在继续,但络腮胡子的心情看起来比之前显然好了许多,甚至有些眉飞色舞的感觉。

    “凡特斯洛先生,我想跟您打听一件事情!”张海诺的脸上,刻意摆出一种哀伤的神色。

    “先生想将您的朋友保释出去?”络腮胡子一言中地。

    张海诺也不拐弯抹角,“是的,埃德文是在下最好的朋友,所以,花费任何代价都在所不惜!”

    络腮胡子一面关注这桌上的牌,一面说道:

    “如果是别人的话,花费一点小钱就可以了!可是先生,您这位朋友却不知好歹的惹恼了一些不该惹的人,所以,在下也帮不了这个忙!”

    “噢?”张海诺无法从这句话里揣摩出对方真正的意图,只好试探性的问道:

    “没有一点希望?”

    “先生,您得明白,金钱可以买来权力,但并不能代替权力使用!”

    络腮胡子这话颇有些哲学味道,张海诺细细思索之后,重新戴上自己的帽子,“在下明白了!不过,凡特斯洛先生,在下还有个不情之请!”

    络腮胡子似乎已经猜到了一二,“先生不惜千金为朋友的义气,在下还是十分佩服的!可是,也希望先生体谅在下的难处!”

    对这个收了钱还摆出一副清高样的典狱长,张海诺心里很是鄙视,但考虑到还要解救埃德文,他耐下性子和颜悦色的说道:

    “凡特斯洛先生,在下刚刚见囚室里十分的冷,只想给朋友带一床被褥和一些食物,不知……”

    络腮胡子依然将目光放在纸牌上,“放心,先生,冬天还从没有一个囚犯在我们监狱冻死,至于食物么,我们监狱每天都是有供应的!”

    从这些话里,张海诺已经清楚的知道对方是在有意针对埃德文,没想到那个纨绔公子竟然会如此小心眼,若是让埃德文真的继续在这里坐监,还不知道要吃多少苦头。这时候,他已经决意将埃德文解救出去,不惜任何代价!

    夕阳下的小镇,格外的宁静。

    虽然还没有开始下雪,但是街道上的寒意却让张海诺不由得裹进自己的外套,回埃德文家并喝上一杯热咖啡之后,他才感觉好了一些。

    “女士,我们先把您和您的女儿送到格尔利茨去,你们搭乘火车去不莱梅,在3码头找一艘叫做快速号的轮船,告诉上面的人是我让你们来的,叫他们做好随时启航的准备!我们最多比你们晚几天到!”

    埃德文的姐姐虽然不是很清楚他们究竟要怎么做,但她显然还是很担忧,左手一遍又一遍的抚摸着小姑娘的后脑勺。

    “先生,你们需要枪吗?兰格汉德有一把猎枪藏在阁楼里,如果你们要的话,我可以去拿!”

    “不用!”张海诺给了他一个淡定的笑容,然后拍拍自己的大衣口袋,“商人为了防身携带手枪是很正常的事情,何况是这样的乱世呢!”

    夜幕很快降临了,在用过晚饭之后,张海诺他们一边喝着咖啡,一边默默的擦拭自己的武器。他很喜欢自己这把鲁08,这是帝国海军配发给军官们的制式武器,做工相当精致。虽然在战争中根本用不着,但他还是经常将它擦拭干净。

    沃纳那把,是1914型毛瑟警用手枪枪。不过它虽名为警用,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也广泛为德国军队所采用,装备量超过10万支。

    作为潜艇上的火头军,布拉茨原本并不配枪,但这次出来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从赫森那里借来了他的鲁08,只是他们三个:额外的子弹,毕竟,他们原本就没有打算来场美国西部式的枪战。

    此时在桌子上,放着一张草图,那是张海诺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记忆所绘制出的监狱地形图,他们的计划很简单,假意进去探望埃德文,然后劫狱。

    崛起之路

    第052章 - ~沉重的抉择~

    间大道上,一辆四轮马车正在两匹骏马的拉动下向西

    车厢里,张海诺的心绪仍有些波动,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干劫狱的事情,但如果自己将来出版回忆录的话,这一段注定会和穿越直布罗陀海峡那次成为传奇——他和布拉茨、沃纳3不但制服了7狱卒,还将埃德文、兰格汉德和另一个犯人从监狱里救了出来,这事情传出去的话,不知道人们是会为他们两个的勇气而喝彩,还是为狱卒们的无能而感叹。

    东方文化在战术和战略上的造诣,让张海诺屡屡受益,一招“擒贼先擒王”,让自以为又可以发一笔横财的典狱长成了对方手中的人质,面对三支手枪以及遭到生命威胁的上司,手持警棍和步枪的狱卒们放弃了抵抗,然后被一一锁进了牢房之内,没有几个小时,他们恐怕是逃不出来了。

    现在,张海诺他们距离沃尔夫根镇已经有一段距离了,布拉茨正在马车前面与马车夫一道驾车。这位中年马车夫此时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帮凶”,因为张海诺只告诉他自己是去接朋友出狱,整个行动过程中没有响枪,在将狱卒们锁进牢房之后,张海诺他们从监狱里出来的时候也是不慌不忙的。

    如今,他们正连夜赶往格尔利茨以西40公里的一处小之所以不去格尔利茨乘火车,依然是出于张海诺的逆向思考习惯。

    在连续喝下三杯热咖啡之后,埃德文因为寒冷而发白的脸色终于有所好转,但他此时依然紧紧将自己裹在毯子里,而坐在对面的兰格汉德和另一个他们从监狱里救出来的年轻犯人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张海诺他们的最初计划里,是只救走埃德文和兰格汉德,虽然这座监狱里还有另外一些犯人,但他觉得把所有犯人都放跑将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甚至被扣上暴动的帽子。相反,如果只是将埃德文和兰格汉德救走。那些狱卒很可能为了避免遭到上司惩罚而瞒报这件事情——在这个动荡的年代,议员和市政官员们自然不会将心思放在区区两个刑期还不到1年地犯人身上。

    这计划外的一个犯人,张海诺并不认识,当他们将埃德文和兰格汉德解救出牢房的时候,埃德文突然请张海诺将他的一个朋友也一起带走。当时张海诺也没有多想,反正马车上多塞一个人也坐得下,于是就顺带将这个被关押在埃德文隔壁的犯人一并救了出来。

    在马车远离了监狱之后,埃德文这才告诉张海诺,这个年轻人是他小学时的同学。名叫弗雷德,战争爆发时参了军,后来在航空部队服役。战争结束后回沃尔夫根镇办了个小家具厂,几个月前也因为和警察局长家的纨绔公子发生了争执而被投进监狱。这不,两个可怜虫在放风的时候遇上了,几乎当场抱头痛哭。

    对此,张海诺真是感慨不已。看来那个斯特拉姆在沃尔夫根镇就是个仗势欺人、无恶不作的恶霸。好吧,这家伙最好不要活得太久,等到将来自己得势了,一定会替埃德文好好出这口气。

    “弗雷德,你在航空部队时驾驶地是战斗机么?”

    听到对方曾经是飞行员,张海诺顿时来了兴趣。在他近期的计划中。船厂被放在第一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关心其他武器。历史上二战德国海军在航空兵上吃了戈胖子的亏,知晓这一段历史地张海诺自然会尽量避免这种悲剧重演。

    “我只飞了5月战斗机,之前飞的都是侦察机!战争中一共击落了2敌机,呵呵,这在里希特霍芬中队是微不足道的!”

    有道是说着无意、听者有意,张海诺心里一个激灵,一句话脱口而出:“里希特霍芬中队?红男爵?”

    “是啊。可惜我调入该中队的时候,伟大的红男爵已经光荣牺牲了,所以连面都没见上!”弗雷德双手捧着咖啡杯,这咖啡是张海诺他们临出发之前用一个保温壶装好地,现在看来这个准备真是太英明了。

    “他的确是个伟大的战斗英雄!”

    张海诺丝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但他此刻更关心的是另一个人。

    “你们最后一任中队长,是不是叫做赫尔曼戈林?”

    “是啊,您认识戈林中尉?”

    张海诺摇摇头,这家伙他不认识,可大名却是“如雷贯耳”。

    “不。只是听一个朋友提起过!呃……你知道戈林中尉现在的情况吗?”

    “不知道!我们最后一次聚会还是战争刚刚结束地时候!当时听他说自己准备去北欧碰碰运气,但之后就没有消息了!”

    “北欧?”张海诺虽然知道这个胖子在二战中的种种劣迹。但对之前的事情就所知甚少了,只晓得他是里希特霍芬中队的最后一任中队长,而且很早就加入了纳粹党,并逐渐成为希特勒十分信任的助手,清洗罗姆他可是没少出力。

    “嗯,相比于德国,北欧的局势也稳定很多,戈林中尉在那里应该很容易找到试飞员或者飞行员一类的职位!如果当时不是考虑到生病的母亲,我也

    着中尉一起去!唉……”弗雷德地语气显得很失落。

    张海诺正考虑着将这个曾在里希特霍芬中队服役的小伙子一并带到巴西去——经过这件事情之后,他最近肯定是不能回到沃尔夫根镇了,不过听到他说自己病重的母亲,张海诺连忙问:

    “那你的母亲她……”

    “夏天的时候就去世了,我本想卖掉工厂出去谋生,可是最近经济很不景气,压根就没有人想要买下我的工厂,所以就一直熬到现在了!”

    “那你怎么会惹到斯特拉姆那种人?”

    “他想要用100克收购我的工厂,这简直和抢没有什么区别,我不肯,于是就莫名其妙的被当作革命党抓进监狱了!”

    黑,真黑啊!张海诺心想。

    “那你愿意跟着我们去美洲谋生吗?”

    “当然,只要不用留在沃尔夫根镇,去哪里都没问题!”弗雷德很爽快的答道。

    在天亮之前。他们赶到了那座火车站,并搭上下一趟西行的列车,后来又在汉诺威转了车,两天之后便抵达了不莱梅。

    等张海诺他们回到快速号地时候,看到了西蒙和另一组人,但唯独缺了罗德。从西蒙那里,张海诺得知罗德刚回到但泽就被一群狂热的波兰青年杀害,据说只是因为他在买东西小露了一下“富”。对此,但泽地警察局毫无办法。事情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这个仇,我们迟早会向波兰人讨回来的!”

    望着越来越远地海岸线,张海诺暗暗在心里对自己说道。

    一件事总有它的两面性。埃德文回来了,还带来一个职业飞行员,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张海诺很快发现往常性格开朗的埃德文,自从回来之后就变得郁郁寡欢。因为安娜的事情。张海诺自己的心情也有些沉重,因此他很能体会埃德文的情绪。

    一开始他只是以为这件事顶多让埃德文沉默一阵子,却未想到这却成为埃德文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快速号和斯特罗根号组成的船队驶抵萨尔瓦多港。在他们离开的3多月时间里,奥托他们已经按照事先地计划在新批下来的土地上划出了三个相互独立的宿舍区,即专家区、艇员及家属区、船工区。

    专家区最靠海。建筑规格也是最优等地,两排共10栋,结构为主,采用欧洲最传统的底层加阁楼模式,前后的空地可以改建成为小花园,张海诺回来时它们已经全部完工,外面还加上了一道一人多高的围墙。

    于是克莱斯特、汉克斯特莱泽曼、威廉弗斯特这三位潜艇专家各分一栋,船舶动力专家马丁博士及其家属也享受到了相同的待遇。汉克带来地两个得力助手共住其中一栋。

    艇员及家属区位于专家区外侧,62栋房屋从三面将专家起来。这些房屋较专家们的“别院”略小一号,但结构基本相同,即底层加上层阁楼。最初的计划中,是每个艇员及其家属住一套、艾尔加一家带上阿尔萨兰住一套,但是随着罗德的不幸罹难,张海诺他们便打算其中一栋将空出来作为公用图书馆。这些房屋将在圣诞节前全部完工——由于采用相对简单的木质结构,建一栋这样的木屋10个工内就能完工!

    船工区,顾名思义,也就是供那些从欧洲雇佣来地造船技师和熟练船工们居住的。出于保密期间。这个宿舍区被安排在了造船厂的另一端,并且有专门的餐厅和浴室。计划中准备建造50套独立木楼木石结构的集体宿舍。尽管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萨尔瓦多的德国商会负责木材和石料供应,市政府在建筑工人方面也出了不少力——在他们的组织下,临近几座城市地上百名建筑工人也应邀来到这里加入声势浩大的工程,不过由于工程任务实在很重,这是船工区还只完成了百分之四十。

    为了解决这100的居住问题,张海诺只好让艇员们把快速号开到船厂附近作为临时宿舍用,另一方面发动全部全部建筑工人加快那立木屋的工程,赶在圣诞节来临之前,威塞尔造船厂派来支援建设的技术和工人、张海诺他们在不莱梅雇佣来的技师和船工全都住进了新居。尽管建筑工人的抽调使得艇员及家属区最后十余栋房屋的工期延后,但是像张海诺这样的单身汉和家属较少的艇员主动商量好两家或者三家暂时合住一栋,这样也就皆大欢喜了。

    张海诺他们抵达巴西后地第一个圣诞节,就在这样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到来了。在一战中置身事外地巴西,在物资供应方面十分充裕,物价也普遍较欧洲低。圣诞节之夜,张海诺他们请来了萨尔瓦多当地的百余户德裔居民,大家在一起吃烤肉、喝啤酒、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几乎每一张脸上都洋溢着快乐。

    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创伤,在这一刻至少从表面上被抚平了。

    圣诞节之后,建筑工人们一部分继续修建尚未完工的宿舍,大部分则在威塞尔造船厂

    工程师们的指导下开始进行造船厂的各项基本建设。从德国运来之前。他们开挖船坞、搭建厂房,一些造船技师和熟练船工则驾着小船在船厂附近水域测量水深、流速等水文数据,好为将来开拓航道做好准备。

    “看到造船厂地建设逐渐走上正规,心情都好了很多,不是么?”

    1月的巴西,正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夏季,看着热火朝天的工地,张海诺不无感慨的对埃德文说到。

    自从回到巴西之后,埃德文依然闷闷不乐。圣诞节那一晚,他更是早早将自己灌醉。张海诺从最初穿越到这个时代已经有3零7月时间了,在基尔海军学校学习潜艇指挥、在u-21服役、调任军械库、在u-7担任指挥官这五个阶段加起来约有一年。也就是说在剩下的2半里,他都和埃德文呆在一起,两人几乎是无话不谈。

    正是因为太熟悉和了解对方了,张海诺才会对埃德文目前这种状态越来越担忧,他真怕自己的挚友会因此而换上忧郁症。甚至更加糟糕!

    在凯瑟琳的问题上,张海诺现在帮不上什么忙,他所能做的,就是每天闲暇时找埃德文谈话,并想方设法地对他进行开导。他已经失去了一个忠诚的管家,这次无论如何都不希望再失去这个忠诚的伙伴。

    “嗯。海诺,你地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真好!”

    埃德文的语气,依然平淡的让人感觉不到一丝正面的情绪,这背后似乎还有几许酸楚存在。

    “是我们的梦想!埃德文,这个船厂只是我们梦想地一个开端,再过一些年,我们将重回海军。重新叱诧大洋的时代不会遥远!”在埃德文面前,张海诺一遍一遍的用类似的激励语句,试图唤起这位鱼雷指挥官内心底的荣誉感。如果是在过去,埃德文一定会很积极的作出回应,可是现在,站在他面前地就像是个陌生人。

    “重回海军?重回海军?”埃德文低声说道:“重回海军又有什么用呢?就算赢得战争,我们在回到家乡时,面对一个小警察局长的儿子却依然没有任何的办法,不是吗?”

    “不,埃德文。你不要这样想!像斯特拉姆那样的混蛋,迟早会遭到报应的!你得相信正义。邪恶永远压倒不了正义!”

    “正义?正义能胜过权力吗?”埃德文抬起头,眼神中充满了黯淡之色。

    这个问题,张海诺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如果说正义能够胜过权力的话,那么历史上就不会有那么多黑暗的事件了。

    埃德文偏过头,望着波光粼粼的海面。

    “海诺,如果让你选,你愿意当一个将军,还是当一个市长?”

    张海诺心中暗自吃惊,“当然是将军,埃德文,这不也是你地梦想吗?”

    “曾经的梦想!”

    从这个角度,张海诺看不到埃德文此时的目光,但是从他的侧脸,他看到了一种决绝。

    “可是埃德文,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情。就像是你,你的专长是鱼雷,而你的性格,完全符合一个积极向上的正直军人的要求!”

    “性格是可以转变的!至于擅长什么,在没有做过一件事之前,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是否擅长!也许,新地位置更适合你!”

    埃德文的话,冷地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决绝。

    张海诺现在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了,听埃德文的意思,是准备弃军从政了,现在的德国倒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地方,像希特勒这种退役军人能够在短短十几年内崛起,除了他自身的才能与天赋,时代的机遇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可是,政界又是一个比战场更加可怕的地方,有人可以就此发达,但更多的人一旦踏进去可能连渣都剩不下。

    罗姆与戈林,就是两个最好的例子。

    “我想过了,海诺!如今在德国只要有钱,权力并不遥远!如果我要拿属于我那一份钱回德国,你会杀了我吗?”

    张海诺心里顿时咯噔一下,“埃德文,别说傻话,不管你作出什么事情,我也不会伤害你的!”

    “那么,就请答应我的这个要求吧!”

    当埃德文再一次转过头来时,张海诺竟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泪光。

    这一刻,他无言以对。

    “海诺!”

    这个声音颤的让人心里像被一只鬼手抓住了一样,虽不致命,却无力反抗。

    “一个星期,埃德文!”张海诺用一种近似祈求的语气说道:“你再好好考虑一个星期,如果到时候你仍是这个答案,我将不再反对!可是,埃德文,记住我的话,从政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想想你的姐姐、姐夫、侄女,还有我们大家!”

    “好吧,海诺!一个星期!”埃德文点点头,然后义无反顾的转身离去。

    张海诺面朝大海,长长的吁了一口气。他知道,埃德文从今往后将走上一条和他截然不同的道路。

    崛起之路

    第053章 - ~皇家制铁厂~

    西的夏天,一转眼就过去了。在这期间,快速号再次上次留守造船厂的20名艇员搭船返回德国。有了埃德文和罗鉴,张海诺特别对这些艇员宣讲了安全防范意识,要求每个人在回国后都要低调行事,最好是不跟家人以外的任何人提起自己在巴西的事情。

    这期间,德国的局势稍有缓和,但实际上自从凡尔赛和约签订的那一天起,德国上下政见分歧、派系林立,国内矛盾进一步发展。保守派既不接受和约,也不接受批准和约的共和国。军队虽然因为战败而被迫接受和约,但和约墨迹未干,陆军就已经开始规避和约的军事限制。在德国只剩下社会党人,在民主分子和天主教中央党人的协助下,独立支撑这个诞生以后就摇摇欲坠的共和国。他们受到了反对者的痛恨、咒骂,有时候是子弹的袭击;这些反对者为数日众,决心日坚。

    这一次,奥托仍然没有随船返回德国,他只是请回国的艇员们将一封信捎给自己家里人报个平安。对于奥托的家事,张海诺并不过多的干涉,但他还是有意识的开始留意冯格伦布考家族,这个巴登贵族世家,似乎并没有让奥托心存家的依恋。

    奥托留下了,埃德文却离开了。尽管德国的大街小巷可能已经贴满了通缉他的告示,但他仍义无反顾的要返回德国。作为他最好的朋友,张海诺所能做的,就是告诉他到慕尼黑去,去加入一个叫做德国工人党的社团,但任何时候他都不能再提起u-21、和宝藏的事情,还有永远不要和阿道夫希特勒作对。

    弗雷德本来也想随埃德文一起返回德国,但埃德文却有些出人意料的劝说他留下来。张海诺也不清楚埃德文最后跟弗雷德讲了什么,自此之后,弗雷德对自己是言听计从,就像一个忠诚的下属一样。

    送别埃德文之后。张海诺黯然伤神了好一阵子,但低落的情绪并没有让他忘记自己的职责。很快,他与威塞尔造船厂派来的两位冶金专家——艾尔顿康帕尼和马休肖古斯特,以及造船用木质材料专家克里斯多夫鲁斯,再加上施奈德造船厂地企业代表施奈德先生和负责翻译的弗洛伦次,六人组成了一个小型的考察团。这个考察团的目的,就是在巴西寻找造船用木材和钢材的供应商——不莱梅威塞尔造船厂本身并不生产木材和钢材,何况从欧洲进口这些材料的话,成本肯定要比从本地购买高昂得多!

    以巴西这样一个林业大国。木材倒没有太大的问题,他们很快从巴西北部的几家大型木材厂中挑选出两家实力较为雄厚地,连同科尔瓦多市本地的一家木材厂。一共三家作为施奈德船厂今后木料方面的供应商。

    木材供应商地挑选仅仅两个星期就宣告结束,但是接来的钢材供应商就显得有些棘手了——当张海诺他们初到巴西的时候,正值巴西工业化的起步阶段,除了传统的农、林、渔和畜牧业之外,其他产业仍需要引进大量地外资和技术。这也正是他们在萨尔瓦多市受到重视并得到市政府给予的一系列优惠措施的主要原因。

    在1909年,修建维多利亚-米纳斯铁路的英国工程师们发现了当地储藏的铁矿石,商业嗅觉敏锐的美国企业家fercivaluhar看到了这些铁矿地出口价值,他于1911年成立了着名\优质铁矿石被运往美国的钢铁企业,运回来的则是巴西所缺乏的上等煤炭。一来一往之间,巴西的矿业发展迅速,但是钢铁业的发展却受到了一定程度上地影响。

    两位由威塞尔造船厂派来援建的冶金专家告诉张海诺,建造各种轮船所需要的钢材是截然不同的。一艘小型渔船,用木质龙骨就能应付,但是随着吨位和等级的增加,对龙骨和船体用钢的要求业越来越高,而要建造一艘万吨级的货轮。普通钢铁厂冶炼出来的钢材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因此,他们建议的意见是雇员在200以下、生铁和钢年产量低于2万吨的中小型钢铁厂不予考虑,从未锻造过船体钢材地不予考虑

    可是,经这两个听起来并不算苛刻的条件一过滤,整个巴西地钢铁厂所剩下的就只剩下个位数了——要知道此时巴西全国的钢铁产量一年还不到20万吨!

    巴西东部沿海各主要城市之间的铁路还算发达,但是作为南美面积最大的国家,它的国土还是相当辽阔的,仅仅从东北部的萨尔瓦多到东南部的维多利亚就有近千公里。老旧的火车头,拉着一节节车厢走了整整一天一夜才抵达目的地。

    刚开始的时候,张海诺还对能够一路观赏巴西的景色感到愉快。可是时间长了,没有太多变化的景色也就失去了吸引力。若不是巴西的工业、贸易和人口都集中在了东部沿海。他们可能要花上更多的时间赶路。

    作为一个拥有数十年超前认知的人,张海诺这时候自然而然的想念起了飞机——火车跑上20个小时的距离,飞机只需要一两个+达。

    “萨尔瓦多有飞机吗?”

    张海诺的这个问题,给了自小在萨尔瓦多市长大的弗洛伦丝。巴西的工业虽然不发达,但他们拥有与莱特兄弟一样伟大的人物——阿尔贝托桑托斯杜蒙特,这位巴西咖啡大亨的儿子19061023在巴黎西郊的一个公园驾驶他的“双14”飞向了天空,并成为人类历史~影胶片记录下来的动力飞行。直到多年之后,巴西人仍然坚持他们的杜蒙特才是发明飞机的第一人。

    弗洛伦丝边想边说道:“记得前几年还有人创办了一个航空运输公司,专门在萨尔瓦多和临近城市之间运送邮件。听说后来发生了事故,飞机坠毁了,飞行员也送了命。之后就没有人再在萨尔瓦多从事这一行了!”

    “嗯,确实有这么一回事!”坐在张海诺对面的施奈德证明了这件事情。

    “在挑战大自然的过程中,总是会有先驱者献出自己的生命!”张海诺似有感慨的自言自语了一句。

    “噢,对了!听说在里约热内卢有个很大的航空公司,他们拥有飞艇和飞机,那些飞艇比云

    庞大。好像每个月都会在巴西和美国之间往来一次,邮件,要比坐快船还要节省时间呢!”弗洛伦丝满怀憧憬的说道,很显然,她并没有亲眼见过这种东西。

    “在战争地头两年,德国强大的齐柏林飞艇部队曾让英国人胆寒,他们经常从德国飞到伦敦进行轰炸,英国人对此却束手无策!”张海诺这句话,说得并没有太多的底气。因为接下来,就该英国人改进了自己的飞机和武器,齐柏林飞艇就开始倒大霉了。轰炸英国开始变成得不偿失的行为,最终只能黯然收场。

    “战后英法倒是没有限制我们建造飞艇,不过以眼下的经济情况,没有人花钱造飞艇,就算造了。恐怕也没有多少人能够买得起票吧!”两位专家中,年纪稍小一些的马休显得较为悲观。

    “不,我觉得只要有人造出飞艇并用来载客,就一定会有人买票搭乘!在德国,永远不缺乏有钱人,就算是老百姓穷得连面包都买不起。那些富人照样过着奢靡的日子!”年长一些的艾尔顿,今年已经了,年龄地因素显然让他对社会现象看得更加透彻。

    施奈德颇有感慨的附和道:“是啊,富人天天美酒美食,穷人天天饿肚子!”

    “我们以前总认为是荒蛮之地的巴西,现在地日子反而比欧洲好过!对吧!”

    张海诺又开始以巴西之长来“诱惑”这两位专家,造船厂今天的建设和明天的运营与发展,都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而在德国国内,这些专家虽然收入不菲,但仍属于工薪阶层,一旦经济危机爆发,他们依然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艾尔顿和马休只是苦笑着摇摇头,对此也不说什么。

    反正来日方长,张海诺也不急着让他们作出决定。此刻,他心里更多地是在想航空方面的事情——随着战争的结束,各国都将有大批的军用飞机退役下来,英美法都是这其中的大户。在战争结束后从德国雇佣退役飞行员并不是难事。他已经开始盘算着下次前往纽约的时候试着买下那么一两架飞机了,然后再让弗雷德担任飞行教练。培训对航空有兴趣地艇员学习驾驶飞机,一个小型航空公司所需要的条件也就基本满足了!

    南行的列车,载着张海诺他们一行人抵达了巴西东南部最大的铁矿石输出港维多利亚,这里有铁路直通巴西内陆的伊塔比拉铁矿,同时也是巴西最大的煤炭进口港——巴西的煤炭储量平平,且大都是低品质的煤,用于普通锅炉还好,但无法满足炼钢炉在温度方面地需求。所以,巴西的炼铁厂和炼钢厂大都使用从美国进口的煤炭,这也是限制巴西钢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考虑到美国的钢铁企业实力雄厚,且距离巴西并不太远,专家们最初的建议,是施奈德造船厂今后直接从美国进口钢材,但是张海诺却另有想法——从美国进口钢材不仅增加运输成本,在局势有变的时候还容易受到对方的限制,另外他还有一个担心,就是可能无法从美国进口到建造军舰和潜艇用的高品质钢材。鉴于施奈德造船厂的大型船坞还要两三年时间才能投产,他觉得自己完全有时间在巴西找到一个合适地本地钢铁厂列为合作伙伴,然后利用德国的钢铁技术提升它地实力,最终满足施奈德造船厂在钢材方面的需求。

    不过,作为巴西最大的铁矿石出口港,维多利亚本地的钢铁企业却没有张海诺想象中发达,这里大多是年产生铁不足万吨和只能生产粗钢的中小钢铁企业——没有极为雄厚的投资,引进欧美先进的冶炼技术几乎就是个空谈,直到进入二三十年代之后,一些欧洲钢铁企业才陆续进军巴西钢铁制造业,但那都是后话了。

    在维多利亚逗留了两天之后,张海诺他们带着失落的心情踏上了前往里约热内卢的行程。在1920年的时候=都。同时也是经济、政治和工业中心,这里工厂林立,宽阔地港湾内停泊着来自各国的众多商船货轮,主要街道笔直而宽敞,高楼虽远没有纽约那么雄伟,却已经显现出一座工业化大都市所需要具备的重要因素——活力。

    最让张海诺一行人感兴趣的,莫过于这里的老牌工业企业——皇家制铁厂。

    尽管巴西的帝制在1889年就被推翻年头,但这家以军火制造起家的大型工厂至今仍保留着皇家的名头。不过。这倒不是因为它还和皇室有任何的瓜葛,而是因为这家工厂几乎伴随巴西帝国而生,如今已经走过了将近100年头。

    来到这座工厂。张海诺地第一印象,就是大!站在制高点望去,这里几乎就是一个大型的码头,不计其数的厂房均以码头为中心向四周发散,一条条铁轨如蛛网般密布。一座座高大地烟正在往外喷着滚滚黑烟,煤炭燃烧的味道是那样的刺鼻,以致于这工厂附近都很少有海鸟飞过。

    多年以前,这里就通过进口生铁、煤炭和硝石等原材料为军队铸造枪械、火炮并制造各种弹药,在当时工业相当贫弱的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