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第 131 部分阅读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地形更早早断绝了联军从北面登陆瓦莱塔的想法。

    随着德国武装党卫军和意大利步兵不断拔除英军在马耳他岛上地残存据点。马耳他战役最后地悬念似乎就只有瓦莱塔何时陷落了!

    看到意大利将领们一个个信心饱满、求战心切。而登陆马耳他后意军官兵更是摧城拔寨、士气高昂。张海诺最终给了意大利人面子——接受另一位战役副指挥官、意大利陆军上将卢克卡尼尼地建议。由意大利军队在天黑之前向英军地瓦莱塔防线动第一次进攻。为了尽可能一鼓作气拿下对手。张海诺甚至同意将部署在进攻阵线上地德军炮兵以及装甲部队暂时归由意军将领调配。其中。上午运抵马耳他地德军第7武装山地师独立装甲营。可以说是这个新组建地党卫军师地王牌力量。除去参与登陆地20多辆潜水坦克。该营还装备有16pzkpfw:种坦克采用新设计地炮塔、主动轮和诱导轮。mg机枪采用了球形强作。侧门由原来地单层改进为双层。观测设备、驾驶员观察口、前机枪座和炮塔门都加厚了装甲。并400米宽履带替代原来地360米履带。这种型号地新型坦克。1941年春天才开始生产。目前德军各部队仅装备约320。其中大部分被配属给了在东线作战地国防军装甲师。党卫军部队仅得40辆。而这里就占据了将近一半!

    装备75毫米短管炮地iv型坦克依然是目前德军装甲部队地中坚力量。采用50毫米炮地iii型坦克在东线战场上颇显吃力。但在希腊战役以及北非战场上。它们仍挥着重要作用。在党卫军第7武装山地师地独立装甲营中。就配备有12辆pzkpfw辆由这种坦克演变而来地stug系列半履带式装甲运兵车。这个营地配备甚至超过了国防军装甲师下属地主力战斗营。也难怪隆美尔会直接向阿道夫希特勒打报告要求将这支党卫军部队调往北非军团——在以往地作战行动中。国防军将领们通常都不屑于和党卫军部队合作。尽管这支部队被看作是元地亲卫队。

    下午510。德意联军地炮兵部队动了自登陆之后地第一次大规模炮击。240门大炮在瓦莱塔防线正面形成四个主要炮群。集中轰击英军阵地上四个相对突出地位置。在弹药还在陆续运抵马耳他地情况下。联军地这次炮击只持续了半个小时。炮声渐消。5团地意大利步兵便排开散兵线。在德国党卫军第7武装山地师下属独立装甲营以及意大利坦克部队地掩护下向英军防线突进!

    也就在这个时候。张海诺得到了来自另一个方向地作战报告:出击地第三批德国轰炸机群。在西西里东南约160里处遭遇英军战斗机拦截——由于英军距离最近地机场也在上千公里之外地埃及。因此这些战斗机一定是从英军航空母舰上起飞地。ju-88自卫能力在德国空军地各种轰炸机中算是较为出色地一种。但不列颠空战地事实早已证明。这种轰炸机在遭遇英军飓风或喷火时难以通过自身防御能力或是机动性能摆脱攻击。在合格飞行员地驾驶下。护航地bf-109f战斗机抛掉副油箱后完全可以压过英军地飓风式。但续航力地短板使得它们无法过长时间地滞留在远离机场地地方作战。

    数量相当地bf-109f与海飓风之间地战斗只持续了不到二十分钟时间。德军战斗机群地完胜并不出人意料。趁着双方战斗机缠斗地机会。德军轰炸机群继续向英国舰队地方向飞去——德军地几架远程侦察机。正以轮番进入视线地方式跟踪那支英国舰队。并将其方位源源不断地送回设立在西西里岛上地联军指挥部。

    如张海诺所料,英国舰队并没有就此退回亚历山大港,而是继续在德军轰炸机作战半径的边缘区域游荡,很显然,这些舰艇正在等待即将到来的黑夜。

    鹰 鹰

    第039章 - ~千年要塞~

    大围困!大围困!马耳他重陷376年前的大围困!英〗t:再次打败邪恶帝国的入侵,绝地反击,戈比将军肩负重担!”

    清晨的伦敦,波雾蒙蒙,街道上的行人尽管不多,但小报童们就已经在忙着大声推销报纸了。这个秋天,对于英国人来说并不好过,由于本土舰队在先前的海上战斗中损失惨重,德军水面舰艇和潜艇在大西洋上的活动愈发频繁,每个月运抵英国的物资比1940初时下降了约百分之七十——只能达到正常需求的四成。

    好在美国政府的大力援助,使得最近两个月的总体情况有所好转,月份间共有102商船抵达英国港口,它们为英**民带来了85万吨的食品、油料和其他重要物资,到了9月,这一数字上升到98吨。在这些物资运抵英国本土的同时,每个月被德国海军击沉的船只总登记吨位都在40万吨以上,7、8、9三个月分别459万吨、581万吨和427万吨,大大超过了英国造船厂建造货船的速度!

    对于300年前发生在马耳他的“大围困”战役许多人并不知晓,但现在几乎每个英国人都在关注地中海和马耳他战局,广播、报纸以及政府的宣传无不表达出一层意思:地中海战事与大英帝国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一旦被逐出地中海,英国将很快失去对广袤的非洲殖民地的控制权,在西亚的势力范围也将受到极大的冲击,今后从东南亚殖民地进口物资的货船,即便绕远路走好望角也是不安全的,加上原本就受到极大挑战的北大西洋航运线,英国本土失去“血液供应”并不只是谣言中的情节了!

    “来一份!”

    “给我来一份!”

    尽管收入相比物价的上涨有所下降,而纸张的成本也比从前高出一截,但读报的习惯早已在这些白领人群中扎下了根基。穿着黑西装、戴着绅士帽的男士们闻声而来,很快让报童们忙得不亦乐乎。

    随着德军对伦敦的轰炸几乎陷入停止,伦敦居民的生活逐渐恢复了往日的节奏,一些企业重新开工,许多政府部门也陆续迁回,于是在这清晨的街道上,形色匆匆的身影又多了起来。

    “数万德意军队于昨日登陆马耳他,英军主力退守瓦莱塔!”缓缓前行的电车上,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男子坐下来便迫不及待的打开报纸,然后将头版的第一句读了出来。

    旁边一个同样是职员模样的男子探过头来,心里很没底的问:“瓦莱塔守得住吗?”

    戴眼镜的年轻人颇有信心的说:“肯定守得住,马耳他骑士团能够抵挡数十万土耳其军队的进攻,眼下几万德国和意大利的军队算得了什么?”

    “土耳其人当年可没有俯冲轰炸机和坦克!”坐在对面地一个中年人。不冷不热地插了一句。当初由英国远征军和法国陆军携手打造地防线。恰是败给了德军天上地轰炸机群和地上地装甲铁流。

    同在这辆电车上地。还有两位并肩而立地军官。一人穿着陆军地黄铯卡其布军服。军衔少尉。另一人穿着洁白地海军制服。军衔中尉。听着市民们地争论。两人地表情显得很是苍白。马耳他地英军指挥官兼总督多比中将。两日来已经接连向伦敦发来多道告急电报。德意联军凶猛地空中轰炸加上伞兵部队地袭扰。驻守马耳他地英军在全面向瓦莱塔收缩之前已经损失了三成兵力。且不要说马耳他空中和海上都为联军优势兵力所封锁。眼下地中海形势日趋危急。驻守在直布罗陀和埃及地英军部队自顾不暇。向马耳他增兵只是权宜之计。在美国正式参战之前。也只有英国本土才有相对充足地兵员可供调配。然而以大西洋航线地损失率。没有哪个英国指挥官敢于拿成百上千士兵地性命冒这个险!

    听了对方地言论。戴眼镜地年轻人大声反击道:“放心。海军会拯救马耳他地!”

    没有人注意到。那名海军中尉把头压得更低了。从亚历山大港出击地英国地中海舰队。此时已经基本丧失了战斗力。至于直布罗陀港。如今只有为数不多地轻型舰艇。那些被抽调去参加大西洋反破交战地主力舰艇虽然正在返航。但德意军队恐怕早已在直布罗陀和马耳他之间地航路上做好层层堵截地准备了!

    *****************

    在1566年以前。瓦莱塔城并不叫瓦莱塔。特殊地地理位置和良好地天然港口。使它在漫长地历史长河中。始终为各方势力所垂涎。从最早地腓尼基人到希腊人。接下来迦太基、古

    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诺曼人、圣约翰骑士团、tt英国人,先后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印迹。

    1565年,一场激烈的战争在马耳他~|爆发,在骑士团首领、法国大公让德拉瓦莱塔的领导下,马耳他取得了抵抗奥斯曼帝国侵略的“大围困”战役的胜利,但损失惨重,当时的首都及各个要塞一片废墟。瓦莱塔决定建立一座新都,抵御土耳其人的再次入侵。由于“大围困”战役的胜利,骑士团成了全欧洲的英雄,欧洲各国纷纷提供财富和技术,将瓦莱塔建设得固若金汤。

    瓦莱塔古城由米开朗基罗的助手弗朗西斯科拉帕莱利设计,于1566年奠基,5后完工,此后一个半世纪城墙一再加固,极具威慑作用。为增强防御功能,背海一面有圣艾尔莫堡护卫,隔海湾左方有迪聂堡、曼纽尔堡,右方有三座古城相护,后城门方向建有弗洛里阿娜防御工事,使瓦莱塔城处于核心位置。

    1800年,英军占领马耳他,并于1814将瓦莱塔变为英国在地中海的重要海军基地,此后,现代化的武器陆续运抵瓦莱塔,使得这座海陆要塞变得更加坚不可摧,而这座要塞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所有建筑和工事都由马耳他特有的石灰岩构筑,其坚固程度不但堪比混凝土设施,且搭建的速度远比使用常规材料快得多!

    尽管拥有如此多地利条件,坐镇瓦莱塔的英国陆军中将威廉多比却依然如坐针毡。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苦战,坚守瓦莱塔南部防线的英军官兵终于击退了德意联军的第一次地面进攻,然而看似坚不可摧的陆上防御体系,在联军装甲部队的攻击下却一度出现动摇,若不是前线指挥官及时将马蒂尔达ii型坦克分队投入战斗,战线已经崩溃了也说不定!

    天时、人和两项因素都偏向敌人,也难怪多比将军会如此忧心忡忡。虽说战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他和他的军官们却没有料到德意联军的登陆行动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突破他们苦心经营的滩头防线,更没有想到此前一直无坚不摧的英国舰队会被阻截在距离马耳他还有半天路程的远海。在之前的那个夜晚,计划中趁夜运送上岛的增援部队一个都没有出现,反倒是二十七架从直布罗陀的运输机带来了守军急需的药品物资,并在德意空军的攻击下抢运走了一部分伤员。

    天黑之前,多比将军对自己的防线进行了一次巡视,发现他的部队虽然伤亡情况不至于太糟糕,但士气十分低落,尤其是一些来自英联邦国家的士兵,看上去几乎已经丧失了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至于那些被征调来修缮防御工事的当地人,在联军轰炸下更是惊吓过度,无论英军如何催促他们都不愿返工,结果抢修那些受损工事的任务只好由英军工程部队和步兵们进行,但即便如此,300年前的经验在德意轰炸机高强度面前似乎也行不通了:白天抢修工事简直就是主动招引敌方的空中火力,短暂的间隙根本难有作为,经过几次失败的尝试之后,英军指挥官们只好决定改在夜间施工。

    夜幕如期降临,但德意联军的进攻并没有就此偃旗息鼓,就在战壕中的英军官兵们抓紧时间吃完饭的时候,对面炮声又响了。这一次,意军的菲亚特军用卡车展现出了难得的高效,它们从滩头拉来了一车又一车的炮弹,这使得意军炮兵部队又有底气肆意挥霍了。75毫米野战炮、105米加农炮以及149米的重型榴弹炮,纷纷向英军阵地倾泻炮弹,场面煞是壮观,但效果如何恐怕还要等后面的战斗进行检验。

    在希腊和北非战场上,意军表现不尽人意,甚至沦为盟友国家的笑柄,官兵的战斗意识和士气是一方面,陈旧落后的装备亦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到1941年时,步兵仍是意大利陆军的主体,约占陆军总数的四分之三惊。士兵手中拿的还多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使用的91式步枪,新式步枪虽然已开始装备部队,但数量极其有限。步兵师配备的主要是100毫米野炮、81毫米迫击炮47毫米反坦克炮,这些火炮有相当一部分是一战时从奥地利人手中缴获来的,其余部分也多半是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生产的老式部件所组装。德国的军事代表团在参观意大利军队时,就直言不讳的指出,他们所使用的火炮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鹰 鹰

    第040章 - ~艰难回航~

    沉的夜幕下,头戴钢盔、身背长枪的德军士兵们在长跑道两侧点起一堆堆篝火,以此来引导那些夜晚归航的空军战机。不多会儿,随着隆隆的轰鸣声逐渐从东面传来,指挥塔附近的探照灯阵地上,一盏盏大功率探照灯开始用粗大的光束映亮天幕。

    “好的,明白,有四架飞机受了伤,我们会做好接应准备的!”

    距离跑道不远的一块平地上,穿戴整齐的德军上尉站在他的82大众军用桶车旁边,一手拿着背负式军用无线电台的通话器,一手扶着车门,目光投向冬眠的天际。在这块空地上,还停着二十多辆消防车、工程车以及一般的军用卡车,看起来就像是在举办一场小型的汽车聚会。在一个标准的军用机场,各种各样的工程车、救援车、救护车原本就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因为飞机正常起降时可能发生意外,一场空战结束后,通常都会有一些带伤返航的飞机,它们机体本身本身就有问题,降落时很有可能直接大头着地或是滑出跑道,这时候紧急救援和火灾防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随着飞机发动机的嗡鸣声越来越清晰,在探照灯的照耀下,德军返航飞机的身影而开始从黑暗中显现出来。第一架是德国空军目前装备数量最多的主力战斗机bf-109,它平稳中不断下降,其前起落架也已经放下。紧接着,第二架bf-109也出现在人们视线中,它身躯稍稍摇摆了几下,但很快就恢复了平衡,起落架同样正常放下,不多时,两架战斗机一前一后的降落在相隔十数米的两条跑道上——降落相当顺利。

    在随后的十来分钟时间里,又4bf-109精准的降落在预定跑道上,如此看来,在之前的空战中德军战斗机是占据优势的,而当第一架ju88对庞大的身躯出现在夜空中时,地面上的德军官兵们心里难免有些忐忑。在作战行动中这些机动能力较差的轰炸机更容易成为敌方高射炮火集中攻击的目标,机翼、机腹被炸伤,发动机出现故障、起落架无法正常放下也算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加上原本就比较沉重的机体,这些都使得轰炸机飞行员在降落时必须承受更大的风险。

    飞机飞近机场之后,地面上的探照灯便将光束远远的移开,以免影响了飞行员的视线,但借着这些大功率探照灯发出的强光,人们还是可以清楚的看到那些飞机降落时的姿态。只见这头一架ju88缓降低高度,可不知飞行员有意展现自己的心理素质还是机械上的原因,它直到距离地面还有大约20多米时才把两个硕大的前轮放了下来。大约两分钟之后,这架轰炸机便四平八稳的降落下来,并在地勤人员的引导下凭借自身动力转入通向停机坪的岔道。

    一直坐在车上待命出击的应急人员,这才稍稍把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接下来,又有2架bf-109飞抵机场,正当人们以为它们也将顺利着陆的时候,一架机轮触地才几秒的战斗机突然身子一歪,整架飞机以极高的速度冲出跑道,并在一旁的草地上擦起滚滚烟尘。

    “一小队,赶紧上!”德军上尉大声招呼着手下赶紧过去,见两辆消防车带着一辆工程车、一辆救护车风驰电掣的冲了出去,他又赶忙拿起手中的话筒。

    “指挥塔,指挥塔,这里是应急中队,一架梅赛施密特战斗机刚刚滑出跑道,情况不明!应急小队已经出发!应急小队已经出发!”

    “了解!迅速处理现场,抓紧抢修跑道!”

    等上尉结束通话的时候,那架bf-109已经在距离跑道好几十米的草地上停了下来,好在那不是停机坪的方向,否则这阵势过去,非得报销好几架飞机不可!

    两辆消防车带着卡车飞快地抵达事发现场。也不管那飞机有没有起火。士兵们跳下车就操起水枪一顿狂喷。从救护车上跳下来地士兵和救护人员也冲了上去。七手八脚地扒开座舱盖。把已经不省人事地飞行员抬了出来。

    整个过程熟练而干净利落。似乎连一个多余地动作都没有。

    与此同时。那辆工程车则在跑道旁停了下来。一架bf-109降落时地空重也就28吨左右。在飞机里头算是比较轻地。但高速之下地巨大惯性还是让它在滑出跑道前给夯实地跑道上留下了一道深深地划痕。为了迅速修补这条沟痕。从工程车上下来地德军士兵们用自带地工兵铲、锤子以及工程车上装运地石块、沙土忙碌起来。整个过程亦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然后。迅速连人带车撤离现场。

    这一晚。机场应急中队地德军官兵们注定要像往常一样忙碌。他们还在抢修跑道地时候。另外两架ju88型轰炸机便先后在另一条跑道上降落了。前

    虽然飞得有些踉踉跄跄。降落地时候却一点也不含糊因为左边发动机故障停转。降落时显得异常惊险。但最后总算是安全停住了。可救护人员不得不将机上三名已经牺牲地飞行员和重伤地机长抬下来——这样惨烈地场景。对于在伊斯皮卡军用机场呆了近一个月地德军地勤人员来说却早已不是第一次见到了。但人们地脸上依然写着沉重与无奈。

    过了半个小时。同一批出发前去攻击英国舰队地德军战斗机与轰炸机。该返航地大部分都已经降落在这座军用机场上了。

    前后共有一架战斗机和三架轰炸机带伤降落,与指挥塔之前通报的情况基本一致。不过机场的探照灯仍然亮着,这样的话那些掉队的飞行员在很远的距离就能找到自己的降落地点。当然,为了防止敌机偷袭,机场周边都部署了大量的高射炮,其中德军和意军的高炮部队大约各一半。

    又等了有十几分钟,就在人们以为其他飞机要么是被击落了要么是迷航难归时,一个黑影以接近树梢的高度出现在机场东面,这样的出场方式顿时让机场附近的高炮部队神经紧张起来,好在士兵们很快借助探照灯的光辨认出那是本方的一架ju88炸机,只是这架飞机右发动机前半部分连同螺旋桨都已经不翼而飞,机腹下只放下了靠左边的起落架,它缓慢、吃力的飞着,就像是一个身负重伤的战士在蹒跚而行。

    也就在这个时候,刚刚歇下来的德军上尉从无线电中得到了来自指挥塔的指示:“紧急情况,一架受损严重的容克轰炸机正在返航!重复一遍,紧急情况,飞机可能迫降!应急中队全体做好准备!”

    上尉毫不含糊的答道:“明白,应急中队随时出发!”

    放下通讯器的耳机和话筒,上尉朝身旁的士兵们一招手,“伙计们,今晚最后一场战斗!加油干!”

    官兵们没有太多的表示,在战地机场负责应急抢救和抢修是一份既辛苦又劳累的工作,日复一日的重复,有时候还不如在一线部队来得自在,而且要说危险也并非没有,一旦飞机迫降后发生爆炸,他们便是除了机上飞行员之外最有可能伤亡的人了。

    那架ju88炸机直到下降到跑道位置也没能放下右边的起落架,少一个轮子的飞机又怎么能正常降落呢?不等飞机落地,上尉便带着他的车队紧跟而去。如人们凭借经验所预料的那样,这架容克轰炸机的机轮刚一着地就失去了平衡,机体往右边一歪,那一侧的机翼末端在触到跑道的一刹那顿时火星四溅,原本就已经受损的机翼压根承受不了这样的冲击,片刻之后便从机翼根处断裂开来,这下机身主体完全失去了支撑,坚硬的跑道加上超过200里的时速,机腹右侧的金属蒙皮就像是烤鸡焦黑的皮一般轻而易举的被大块撕裂了。

    由于飞机左边起落架和机轮暂时仍起着作用,因为机体两侧受力严重不均,机头迅速向右偏转,紧接着左侧的起落架也难堪重负从中折断,这架容克轰炸机顿时改成了肚皮完全贴地的方式,4的机身带着巨大的惯性在草地上迅速滑行,并在地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痕迹,只见机头位置越来越低,突然间又猛地向上一跳,好在速度已经减得差不多了,等到机头重新贴回地面后再向前滑行了几米之后,冒着烟的飞机终于停了下来。这时候,不论是机鼻投弹舱、驾驶舱还是机身、机翼都已经面目全非了!

    值得庆幸的是,经过了将4小时的飞行之后,这架容克-88轰炸机弹仓空空如也,油舱里也几无存货。尽管如此,在飞机停止滑行后不到两分钟,五六辆消防车就冲上了一阵凉水泡沫伺候,由于机体结构已经严重破损,这时候德军士兵们已经无须用切割设备撬开机舱了,十几个头戴钢盔、身穿野战服、手臂上帮着红色十字标志的急救人员,小心翼翼的从那些破口钻了进去,不一会儿,3浑身是血的飞行员被抬了出来,还有一人似乎被卡在了非常麻烦的位置,但这并没有耗费德军工程兵们太长的时间,大约十分钟后,最后一名飞行员也被抬了出来。在经历了如此一番迫降之后,4人竟然无一丧命,也称得上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随着援救工作告一段落,机场又重新恢复了平静,探照灯一盏一盏熄灭,四周的光线暗了下来。嗅着夜的味道,上尉带着他的人搭乘汽车准备返回坐落在机场旁边的营地好好睡上一觉,可空中突然又传来了飞机的嗡鸣声,战争远没有结束,从其他机场起飞的轰炸机依然在连夜轰炸英军在马耳他的最后堡垒。(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海啸 绝处逢生

    第001章 - ~忧愤的任命~

    噢,尊敬的领袖阁下,您怎么来了?”

    在位于西西里岛东南部的联军指挥部门口看到自己的老朋友,张海诺自是颇为意外,尤其是在没有得到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z

    党卫队全国领袖、党卫军一级上将汉斯洛梅斯特,在众人面前并没有表现得和张海诺有多么的亲密,而只是面带微小的摘下手套与对方握了手,并以公事公办的语气说道:“尊敬的海军副司令、帝国海军元帅阁下,我今天来是替元首传达命令而来。按照元首的要求,这道高度机密的指令只向您一个人传达!”

    张海诺也不多说什么,伸出右手做了个请的姿势。这时包括战役副总山地步兵上将林格尔在内的众多德意军官,都纷纷退后让出一条宽敞的路来,好让这位来自德国的大人物与自己的指挥官一同走到里屋的**办公室去。

    洛梅斯特点点头,大步流星的往里走,身后全副武装的党卫军士兵紧紧相随。待两人进入办公室之后,两个人高马大、肩挎mp40锋枪的党卫军士兵牢牢占据了房门两旁的位置,那锐利的目光迫打消了任何人想要靠近的企图。

    如此阵势,这指挥部里的联军军官们自然是闪得离办公室远远的,不知内情的,恐怕还以为要出什么不好的事情呢!

    进屋之后,两人便“原形毕露”的来了一个大大的熊抱,尽管没多久之前两人才在柏林见过面。

    “汉斯,真没想到你会来,看来这事一定非常重要!”面对老友,张海诺也便开门见山的说到。

    洛梅斯特右手揽在张海诺肩上,一边走向沙发一边说:“海诺,说实话,这对你来说可能是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元首亲自下令,在苏联战场和北非同时发动秋季攻势!在东线,中央集群已经集结了75师和三支主力装甲兵团,旨在攻下莫斯科的‘台风’行动很快就将打响;在北非,我军的‘**’行动也将在一周内开始,这次作战将由隆美尔将军的北非装甲军团单独发起!”

    这两个作战行动的代号,尤其是“台风”,张海诺并不陌生,在原本的历史上,围绕莫斯科展开的争夺将是这次战争中最残酷和惨烈的一场会战,它不仅夺走了上百万军人和平民的生命,还遏制住了德军在进攻苏联以来的凌厉攻势,从而成为苏德战争的重要转折点之一。至于历史上的“**”作战行动,不论规模还是知名度都远无法和“台风”相提并论,但它在轴心国与盟军争夺北非的战争中却是一场相当重要的战役,它甚至一度让轴心**队看到将英军逐出北非的希望。

    张海诺听出了老友的话中话,对莫斯科的围攻需要调动尽可能多的地面和空中部队,而目前部署在西西里岛的第2空军则是德国空军的一支主力。至于隆美尔在北非的攻势,张海诺当然清楚这位传奇将领想要什么。根据德国元首和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安排,德国武装党卫军部队目前的作战行动归由陆军统一指挥,因而一支党卫军部队归由隆美尔指挥没有任何的问题。

    对于元首地决定。张海诺早有心理准备。他平静地说道:“但愿元首能够顺利拿下莫斯科。也祝愿隆美尔将军能够攻占开罗!”

    “是地。但愿一切顺利!”洛梅斯特轻轻拍了拍张海诺地肩膀。也不掩饰地说:“海诺。元首昨天在柏林接见了意大利元首地特使。并允诺将马耳他战役余下地行动交由意大利军队负责。党卫军第7武装山地师和国防军第5地师将直接从马耳他运往北非。海军第1战斗师前往希腊休整。第2空军近日也将转往苏联前线。另外。你被任命为波罗地海联合作战司令部地总指挥官!”

    若是一般地人前来传达命令。想必会把职位任免放在最先来说。但洛梅斯特显然很好地分清了这些指令地因果关系。

    “波罗地海联合作战司令部?”身为海军副司令。张海诺当然不会不清楚这是怎样一个机构。二十多年地从军生涯让他很快明白了其中用意。他嘴角挤出一丝苦笑。“看来我得重新回波罗地海指挥那几艘战舰去了!”

    “别担心。元首说只要‘俾斯麦’号一修复。便会让你再次率领主力舰队深入大西洋作战。只是现在我们还是应该尽量避免激怒美国人!”洛梅斯特只是安慰性地说道。

    张海诺无奈地摇摇头。“元首地跳跃性思维太快了。我是永远跟不上地!”

    在这个时代,“跳跃性思维”并不是一句常用语,洛梅斯特似乎有些费解,但结合各方情形,他又理解其中的内涵。

    “海诺,我特意替你向元首请了一个星期的假,这两天我们就去希腊好

    ,还记得我们当初经过希腊海域的时候,你还惋惜着t3会去看看阿伽门农神庙呢!”

    “噢?”张海诺转头看着老友,想了一会儿,终于回忆起自己的确说过这么一句话,但那还要追溯到23年前他们乘船从土耳其前往美洲的时候。

    “很遥远了!”

    “是啊,很遥远了!”

    张海诺想了想,眼下整个马耳他岛除了瓦莱塔之外都已经控制在联军手中,德军航空部队又以极大的代价重创了英国在地中海域最后的主力舰队,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意大利军队拿不下瓦莱塔也就算了,要是再把马耳他给丢了就说不过去了。

    “既然我们尊敬而伟大的党卫队全国领袖阁下都能够抽身相陪,我还有什么话说呢?”

    洛梅斯特笑着道:“海诺,‘伟大’这个词纯粹是在讽刺我,以我目前的能力和影响力,与真正伟大的人相比,那是一个在地、一个在天!”

    “真正伟大的人,你指的是元首么?”张海诺突然一反常态的以凌厉的口吻问。

    洛梅斯特眼睛里透着一些惊讶,他盯着张海诺平静的双眼看了有五、六秒钟,这才若有深意的说道:“元首已经相当伟大了!”

    张海诺一直撑着的眼皮这才眨了下来,他表情平静的转过头,看了看自己桌上那幅满是各种颜色的线条、圈圈的作战地图,看来它已经用不上了。

    张海诺并没有看到洛梅斯特咬嘴唇的动作,只听到对方稍后的补充:“在我心里,至少在不列颠空战发起之前是这样的!”

    沉默了片刻,张海诺转过头,“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让我感到高兴的是,你我在这个问题上量出的距离是相同的!”

    其实张海诺也说不清楚这算不算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交心,但至少双方都知道了彼此在同一个问题上的观点,在这之后,张海诺稍稍打点行装,便与副指挥官、意大利陆军上将卢克卡尼尼进行了简单的指挥权交接。象征性的仪式结束后,他和洛梅斯特一起登上了飞往雅典的飞机,而当他们离开西西里岛时,驻扎在西西里和已经在马耳他登陆的德军部队,已经陆续开始接到来自上级的指令。按照阿道夫希特勒的要求,第2空军主要的战斗机和轰炸机都将在三天之内转场前往位于乌克兰北部的德军战地机场,而总数达到22万人的国防军和党卫军:~队,也将在一周之内搭乘意大利海军的运输船前往的黎波里和班加西。

    一支费劲周折集结起来的联合作战部队,还未完成全部使命便各奔东西,作为他们的召集者和指挥官,张海诺心里难免产生一种苍凉之感。

    带着这样的心情,就算是被看作是神之遗迹的阿伽门农神庙,也很难唤起他的兴趣,也许唯一能让他感到欣慰的,便是在另一个世界的二战中,轴心国在地中海战略上最大的决策失误终于得到了纠正——只要马耳他在手,英国便无法利用空军和海军有效封锁从意大利前往北非的意军运输船只,在物资至少不那么缺乏的情况下,骁勇善战的隆美尔便有继续横扫北非的资本了!

    和平时期的希腊确实是个调养身心的好地方,几天下来,张海诺的低落的情绪终于有所缓和,军人的职责让他惦记最多的还是军务。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