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机关当一名普通干部,赵干事十二万分的不高兴。他明白,这是把自己像鱼干一样吊起来了,只有等到变臭了被扔掉,或者被别人当菜炖着吃掉,想翻身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要想不走到如脏抹布一样被人抛弃的地步,只有自己主动要求早点滚蛋。
他找汪丰收,说要求今年转业。汪丰收为难地说:“干部转业的事儿,政委说了算。”
他去找政委,政委告诉他:“你去找你们主任,让政治处拿个意见,我给你批复。”最后,两人谁也不动,生生把赵干事晾在那里。赵干事一生气,把四岁的儿子接到部队,当了家庭保姆,甩手不干了。
汪丰收还是把赵干事排除了。他从赵干事带儿子来部队闹情绪这件事儿看出来,这是一个有贼心没贼胆,吃鱼又怕鱼刺扎嘴的人,肯定不是他。
汪丰收把怀疑的目光,定格在梁红卫身上。
汪丰收走进梁红卫的办公室,是在一个上午。他当主任几个月了,第一次走进这个屋。这让梁红卫有点不知所措,慌忙站起来,道:“汪主任,你好。”
汪丰收笑笑,点点头。一屁股坐在梁红卫的床上,从衣袋里掏出一盒石林烟。现在云烟在部队流行,团领导抽烟层次分明。团长抽红塔山,参谋长主任抽石林。营长教导员抽红梅,大重九,连长指导员抽红河。抽的烟档次比你的级别高了,别人看到会笑你,直到笑的你不知所措。大家心里明白,抽好烟的人,肯定不是自己掏钱买的。
“小梁,最近忙啥?”汪丰收问。
“到连队采访,拍照片,写稿子。”梁红卫答道。
”除了拍照片,写稿子,你还能干啥?”汪丰收笑的有些不自然。梁红卫心里咯噔一下:“主任找茬来了。”
“打炮。我在炮一连当了三年一炮手,上过战场,灭过敌人。”梁红卫底气十足。
“打枪哪?水平怎么样?”汪丰收问。
“打枪也没问题。卧姿射击,十发子弹一般是85环以上。”梁红卫一点不吹牛,从新兵训练到今天,实弹射击没低于85环。
“这你就不如我了,我实弹射击没低于90环,投弹没少于65米。”汪丰收为自己昔日的荣誉骄傲,大嘴咧开笑,耳朵不停颤抖,不宽的小脸迅疾变圆了。
“主任,你是步兵连出身,我是炮兵连成长。我打炮是炮王之王,你90环的水平能当枪王吗?”梁红卫没给领导留一点面子,话出来,后悔了,可也晚了。
汪丰收脸红了,嘿嘿干笑几下,开始抽烟。光线从窗户钻进来,撒在汪丰收的脸上身上。他吐出的白烟圈,交替缠绕着飘上房顶,很快消失殆尽。
“啥时间我请你到我家去一趟。”他看着梁红卫,很坚定的语气。
“去你家干啥,不年不节的。不是请我喝酒吧。”梁红卫一边忙活手里的胶卷,不解的问。
“请你喝酒去,顺便看看你嫂子用的卫生巾是啥牌子。”汪丰收很严肃的说。
“主任,我又不用卫生巾,我也没有老婆女朋友,了解卫生巾有什么用。周六还不如在家睡个懒觉舒服。”梁红卫没有听清主任的话。
“你嫂子在保定造纸厂工作。她用的卫生巾,我们家用的卫生纸都是她们厂生产的,是单位作为劳保用品免费发的,根本不用我们家掏钱买。”汪丰收从衣袋里掏出一小包卫生巾,让梁红卫看。
梁红卫笑了:“主任,嫂子买不买卫生巾,跟我有啥关系。你发不发卫生纸,与我也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和我说这些干啥?”
“这事儿别人不告诉他,就是让你知道。以后你写报道,万一把我老婆用的卫生巾写成花高价买的,我有嘴说不清了。”汪丰收笑着走了,笑的有些暧昧,让梁红卫摸不着头脑。
过了两天,赵干事来到报道组,轻轻关上门,悄声说道:“你是不是写了告状信给师里,说主任用政工费给老婆买卫生巾的事儿?”
梁红卫笑道:“我这个人做人的原则是,打死不告状,饿死不鸣怨。我没有那个闲心告他的状。”
“现在机关传开了,说汪主任拿着一包卫生巾,专门让你看,你明白是他老婆厂子发的劳保用品。前几天写的告状信诬陷他了,你给他赔情道歉了。”赵干事窃笑。
“纯粹扯淡。他前天来了,我也不知道啥事儿,他拿着一包卫生巾逼叨逼叨的,我一直弄不清他想说啥,原来是这样。”梁红卫恍然大悟。
“这句话其实是我开玩笑说的,那天八号和我聊天,说到经费问题,我说了这么一句,我是那么一说,没有别的意思,不知道怎么闹到师首长哪里去了。”赵干事笑得很得意。
“那就是八号给捅上去的,我们政治处没有人这么阴,也没有别人敢这么干。”梁红卫沉思片刻,肯定的说。
“汪主任现在怀疑是你干的。你这人说话直来直去,脾气有点二,天不怕地不怕的,不是你干的,也让人怀疑你不是好人。这个屎盆子是扣你头上,摘不掉了。
“只有猪一样的笨蛋才会这么想,我就不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那样的人。”梁红卫愤愤然。他突然明白,自己已经被卷与政治斗争的漩涡,福祸难料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久,梁红卫又干了一件让汪丰收极度生气的事儿。
九连是个先进连,无论是平时训练,考场考核,日常管理,内务卫生,喂猪种菜,在全团拔尖。就连兵们上厕所撒尿,都成排成列,动作一致,整齐划一。在三九团,那个项目比武考核,九连说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后来,九连走出三九,在全师全集团军都是叫得响的先进连队。
梁红卫一直想把九连作为一个先进典型报道出去。搞新闻报道的能手来了不少,军区《战友报》,《解放军报》的记者也来过,看了事迹材料,到连队住几天,也确实感受到这个连队不错,可是,要动笔写稿子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搞典型报道,难在能不能找到体现这个典型全部优点的主题思想。一说雷锋,都知道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说焦裕禄,边浮现出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公仆形象。这就是典型能成为典型的思想特点。言简意赅,形象突出,特色鲜明,朗朗上口。可九连那里都好,方方面面过硬,也就没有了突出特点,没有强弱对比,让记者们抓不住把手,总结不出经验,只能放弃。
梁红卫对这事儿有点不甘心。他先找汪丰收汇报,想重新搞九连的典型报道。汪丰收眼睛轻轻的飘了一眼,继续看文件:“人家那么多高手过来,都没有鼓捣出稿子,你行吗?”
“主任,这个典型要让我自己搞,真扛不起来这么重的担子。其实,哪个单位搞典型报道,也不是靠自己人弄起来的,都要集专家明记的集体智慧才行。我想找个时间去军报,找最厉害的江永红记者,给他汇报一下九连的情况,他有的是注意,肯定能把九连宣传出去。”
汪丰收白了梁红卫一眼:“我听说军报那帮记者,个个流氓痞子一般,下到基层部队要吃要喝,跳舞洗澡,还要找美眉陪着。我们政治处就那几万块钱的政工费,三把两下被他们造完了,还是不要招惹他们为好。”
梁红卫一笑,心中暗想:“不出所料,还是钱的问题。”
梁红卫直接去找史政委。政委曾是师政治部数一数二的笔杆子,也是搞报道的出身,很明白典型报道的重要性。听梁红卫说完,三角眼露白更多了:“这才是你该干的正经事儿。你去放心大胆的搞,要钱给钱,有力出力,砸锅卖铁当裤子也要把事儿弄成。”
梁红卫去九连蹲点一个多月,和九连干部战士交流采访,总结出300个小故事,涵盖九连方方面面。材料送到报社,江记者看后直呼过瘾:“这才是好典型,我一定要去采访,把这个典型弄出来。”
江记者来到三九团,已经到了六月。集团军搞报道的李干事,师搞报道的王干事陪同。梁红卫接到通知,急忙去找史政委,才知道政委去深圳处理一名部队干部经商问题,几天回不来。王主任跟随部队进山训练,副主任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神情。
“找你们王主任去,他是政工部门首长,这事儿他不管谁管?”李干事道。
梁红卫带着几个人,驱车去狼牙山部队驻训点。找到政治处住处,王主任穿一身迷彩服,调着脸走了出来。和江记者李干事王干事礼节性的握握手,把梁红卫拉到一边,训斥道:“你怎么搞的,怎么把他们带到我这儿来了?”
“主任,政委出差在外,家里没有政工首长,只能找你,我不能找参谋长后勤处长吧。”梁红卫有点委屈。
“这是他的事儿,与我没有关系。”王主任正色道。
“王主任,人家江记者大老远来部队采访,给我们搞典型报道,我们怎么也不能拒之门外吧。”李干事过来,接过话茬说道,言语里带着不满。
“吃饭我们去连队,战士吃啥我吃啥,不用担心花钱招待。”江记者明白这种事儿里面的弯弯绕,对王主任说。
“我们师里出经费,不要团里花钱。”王干事也附和道。
王主任红了脸:“我不是说花钱的事儿,我是说你们来也没有打招呼,我一点准备都没有。”
“这么大个事儿,你咋不和主任汇报,主任都不知道的事儿,咋能树成典型搞报道,真不会办事儿。”江记者笑着批评梁红卫。
梁红卫苦笑,没吭声。
“江记者来了,我们热列欢迎。中午,到我们机关食堂吃,我和管理股长说,多加两个菜。”王主任还算是看出点门道,没有再说什么。
采访很顺利。江记者去连队看看,和九连官兵交谈,很快抓住重点:“九连称谓先进连队的秘籍就是,严格按照条令条例规范官兵的衣食住行,没有特点就是特点,就是全面素质过硬。部队正规化建设,就是需要有这样的连队管理经验。”稿子很快在《解放军报》头版头条刊登出来,在部队引起很大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