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广富跨过宽大的门槛,抬头可能到叠砌考究、雕饰精美的一字影壁。影壁上刻有寓意吉祥的回形纹、万字纹、扯不断、连珠纹,四周是梅兰竹菊,还有福星、禄星、寿星、和八仙过海的雕刻图案,中间是个大“福”字,看字形,是仿恭王府的福字碑上的字体。影壁为砖料砌成,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下为基座,中间为影壁心部分,影壁上部为墙帽部分,仿佛一间房的屋顶和檐头。影壁与大门有互相陪衬,互相烘托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设计巧妙,施工精细,与大门起着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工艺甚为精堪。
走进庭院,院落宽敞。院中一株碗口粗的海棠树,几个松柏盆景。两个大缸养金鱼。一颗石榴树,一棵柿子树,挂满金灿灿的果子。树下,几块玉石,霎时漂亮。阶前花圃中,种了凤梨花,月季,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扁豆花。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宛如世外桃源一般精致秀丽。
院内有不少人,有的三三俩俩站在树下抽烟,有的坐在花草边的石凳上喝茶。门前的空地上有几张八仙桌,几十把官帽椅,坐了不少聊天喝茶的人。邢广富看到大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男女,脸相熟悉,好想在那里见过。有几个男人掂着水壶倒茶,肩膀上的金豆格外明亮。这些人看到黄有才,一个个点头微笑示意。他们看到身后的邢广富,露出诧异的目光。他们和邢广富的心里一样的疑问:一个其貌不扬,年纪轻轻的基层干部,手里掂着一个红梅烟纸箱,出现在这样的场面,太让人感到意外。
进了客厅,邢广富迅速在屋里扫了一眼,里面几组红木沙发茶几书柜,看雕刻工艺一流,古色古乡,价值不菲。几盆菊花绿草,点缀期间,屋内生机盎然。墙上挂着一些名贵书画,邢广富只认识张大千的一副荷叶图。两片粗狂厚重的荷叶,两朵荷花。一朵盛开,一朵还是花蕾。一只蜻蜓轻轻站在那只花蕾上。书柜里摆满各种大部头的书,关于部队建设和兵法的书居多。书桌上放着毛笔砚台墨汁笔架和宣纸,旁边是一块金灿灿的镇纸。
看这些摆设,想想领导身处的位置,倒显得简单朴素,邢广富心里不由升起敬佩之情。
黄有才走近一位肩膀上戴着三颗金豆的领导面前,低声俯首;“首长,我给你找来一个稀罕物件,上次你说的那个。”
上将正和旁边一位身材更高大的中将谈笑,旁边几位将军或站或坐,陪着笑脸。听到黄有才的话,半仰起脸,笑道:“什么稀罕物件?”
他这一笑,算是让邢广富清醒了:“我的娘,这大首长名头真够大的,他们在电视上报纸上经常出现。不过,他发现,首长的笑有些阴鸷,似曾相识好想在那里见过。他突然想到,那个在外蒙摔死的大元帅,笑的和他一模一样,如一个娘胎爬出来的兄弟。”
黄有才对邢广富道:“你拿过来,让首长看看那个宝贝。”
然后又对首长道:“我的部下,38军的小邢。”
邢广富几步上前,将纸箱子放在木地面上,拆开包装带,里面露出黄绒布包裹的物件。他拆开,将物件捧在手上,旁边的大佬们立即围了上来,一个个露出惊异的目光。
邢广富将手中托举的物件,递给黄有才。众人看清了,原来是只绣花鞋。更确切地说,是一只清朝末年女人穿的三寸金莲。
鞋面为玫瑰色,细绒布。两边绣有几条细柳枝,稀疏合理的缀着柳叶,绿莹莹的,油光光的,好想从鞋里长出来的。缀在后跟鞋提子稍高,三五朵杏花儿绽放,花蕊里散发着花香,放在在地上能引来蜜蜂。鞋有一匝长,鞋口三指宽,鞋尖只有食指粗细。再看鞋底针线,密密匝匝,长短一致,纵横有序。绣花鞋精致秀美,让人爱不释手。
大家啧啧称奇声中,黄有才托举到上将面前。上将只是笑,定睛看着,没有动。
“首长,这就是传说中的三寸金莲。你看看,绣的多美,简直就是艺术品,真舍不得穿在脚上。”黄有才一只手托着绣花鞋,嘴里不住的称赞。
“这些这么小,多大的脚才能穿进去?”首长依然脸上挂着笑容,问。
“拳头大小才行。我不敢想象,穿这鞋的女人,脚该有多么小,像两岁孩子的脚。”黄有才不住摇头。
“这花儿怎么绣上去的?”首长依然没动。
黄有才看看邢广富。邢广富没有反映过来,心里还在打鼓,头脑还在迷迷瞪瞪。黄有才拿着鞋问:“小邢,这怎么绣上去的,比画家画的还要活泛?”
邢广富这才打个激灵,道:“我听老人们讲,做这种三寸金莲的,有专业的店铺,几代相传得手艺。有三种绣法。一是是将要绣的图案,先剪成一幅剪纸,贴于鞋垫上,然后再用平针绣线覆盖完成。此法由于应用了剪纸的样式、显得古朴浑然、立体感强。一般富足的地主富豪家庭采用,他们家的小姐丫环,整天在闺房练的针线活,就是绣花,现在这双鞋就是这种绣法。”
邢广富看大家屏声聚气的听他讲,心里顿时落下一块石头。继续说:“第二种是平针绣法:此绣法较为简易,老百姓家的女孩儿,都会绣。将选好的图案草稿勾画于鞋垫上,然后用平针直接绣制。很多女子的手头都收集、保存有大量好看的图样,这种绣法利于对传统样式的继承与传播。”
“第三种绣法是挑花绣:这种绣法就是专业店铺的收工。事先在鞋底画上或利用画布经纬线抽成经纬方格,然后依格下针,不能错位,此法多用十字针法或斜行排列法相组合,组成简练夸张变形的几何图案。”
那些将军们看到邢广富讲得头头是道,不住点头。邢广富来了精神,说:“首长,我岳父家就有一个做三寸金莲的顶级高手,经她的手做出来的绣花鞋,堪称艺术精品。还有一首歌谣,是称赞她的。”
“你会唱吗?”
“会。”邢广富看看黄有才,黄有才点头示意,算是鼓励。邢广富唱道:“姑娘们七夕来比巧,比不过齐家二妮好;她模样俊脚又小,心又灵手又巧;飞针走线绣工精,两把剪子对着绞;绣龙龙能腾,绣鸟鸟会叫;描龙刺凤就数她,绣鞋绣枕绣大袄;谁家娶她做媳妇,烧了高香进了宝。”邢广富唱完,旁边的将军们鼓掌。
首长没有动,依然笑。“这是清朝同治年间流行在山东昌潍地区的一首民谣,说的是当地首富齐家的二小姐二妮,因为心灵手巧,貌美脚小,绣工又极其精致,成为十里八乡众人交口称赞的人物,也是年轻后生们做梦都想娶进门的媳妇。我岳母和她关系好,有来往。”邢广富道。
这鞋还不是最小的。”旁边的一位中将平和的口气。
“还有更小的?”首长惊讶的问。
“有。”邢广富很有底气的回答。
“带来没有?”黄有才笑道。
“带来了,在箱子里。”邢广富有点紧张,赶紧从箱子里翻找。也许是屋里太热,也许是太紧张,邢广富一身汗水,军装湿透了。
“快拿出来,让首长欣赏一下。”黄有才急迫的语气,他也走了过来,很虔诚的样子,弯腰往箱子里寻找。
邢广富变魔术一般,从纸箱子里拿出一个檀木盒子。轻手轻脚打开,里面是一层黄绸子,揭开,又是一层蓝棉布。里面包裹一双三寸金莲。邢广富用食指拇指捏了出来,旁边的人惊大了嘴巴,首长也站了起来。
邢广富走到首长面前,道:“首长,你看这双鞋的鞋,面为红缎,前后缝合,里衬白地印花布。鞋前脸以彩线绣盛开的对花两枝,针脚细密,图案栩栩如生。鞋口以蓝布走边。木底高跟,鞋底裹以麻布纳的千层底,黑线滚边,坚固耐穿。”
黄有才在一边帮腔:“这双鞋长9厘米,底最宽4。5厘米,高7厘米。9厘米折合过去的尺寸,正好三寸。”
首长接过三寸金莲,捧在手心里磨砂。嘴里不住的赞叹:“真漂亮,真是艺术品。”
他看了一眼邢广富,眼里多了一份慈祥和喜爱。“你说,怎么叫三寸金莲?”邢广富看看黄有才,黄有才给他一个笑脸,算是鼓励。
邢广富道:“讲到三寸金莲,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金莲得名于南朝齐东昏侯的潘妃步步生莲花的故事。东昏侯用金箔剪成莲花的形状,铺在地上,让潘妃赤脚在上面走过,从而形成步步生莲花美妙景象。但这里的“金莲”并不是指潘妃的脚。”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金莲得名于前述五代娘在莲花台上跳舞的故事。但这里的金莲指的是舞台的形状,也不是娘的脚。”
“也有专家学者认为,小脚之所以称之为金莲,应该从佛教文化中的莲花方面加以考察。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在佛门中被视为清净高洁的象征。佛教传入中国后,莲花作为一种美好、高洁、珍贵、吉祥的象征也随之传入中国,并为中国百姓所接受。在中国人的吉祥话语和吉祥图案中,莲花占有相当的地位也说明了这一点。故而以莲花来称妇女小脚当属一种美称是无疑的。另外,在佛教艺术中,菩萨多是赤着脚站在莲花上的,这可能也是把莲花与女子小脚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你说的有些道理,好多人还是不明白,为何叫三寸金莲,为啥不叫三寸银莲?”首长不住的摆弄那双绣花鞋,从神态可以看出,他对这个物件喜爱之极。
“为什么要在“莲”前加一个“金”字呢,这又是出于中国人传统的语言习惯。中国人喜欢以“金”修饰贵重或美好事物,如“金口”、“金睛”、“金銮殿”等。在以小脚为贵的缠足时代,在“莲”字旁加一“金”字而成为“金莲”,当也属一种表示珍贵的美称。因此,后来的小脚迷们往往又根据大小再来细分贵贱美丑,以三寸之内者为金莲,以四寸之内者为银莲,以大于四寸者为铁莲。于是言及金莲势必三寸,即所谓三寸金莲。后来金莲也被用来泛指缠足鞋,金莲成了小脚的代名词。”邢广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