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粉墨春秋(汪精卫政权的登场与散场-出书版)

第 21 部分阅读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阀统制,外受帝国主义者侵略的中国,绝对不能行共产 主义的社会革命!”周佛海不自觉地激昂了;话一句比一句重。

    “那么,”傅泾波问道:”照周先生的看法,产业发达以后 的中国,就可以实行共产主义的社会革命啰!”

    “是又不然!”周佛海微笑着,恢复了平静,从容的神态, “这方面公博比我研究得透彻,我把他的看法介绍给你。”

    原来陈公博从上海开会回去以后,对共产主义虽未失望; 而对共产党人却深为厌恶,最后陈独秀做了一件很莫名片妙 的事,惹得陈公博致书绝交,同时声明:”自今以后,独立行 动;绝不受’党’的束缚。”

    事情之起是,陈独秀以书生搞”党”、搞政治,不免有投 机主义的色彩;当民国11年春天,中山先生由桂林回师,转 道广东北伐时,陈炯明下野退居惠州;而陈独秀却又翩然而 至了。

    陈独秀来广州的目的是,要转道惠州去看陈炯明。陈公 博以为他故人情重,当陈炯明失意时,不远千里去慰问,是 件极可称道的事;所以他虽不大欣赏陈炯明的作风,却并不 反对陈独秀此行。

    那知陈独秀提出要求,希望陈公博能陪他走一趟;陈公 博一口拒绝,他说:”你已经有陈炯明的秘书黄居素作伴,何 必又拉上我?我从没有见过陈炯明;黄居素几次要给我介绍, 我抱定宗旨,教书、办报,不见大人先生,你又何必强人所 难?”

    陈独秀答说:”我跟黄居素不太熟,旅途不免寂寞;有你 在一起,有说有笑,才有旅行之乐可言。”

    陈公博觉得他的话也有道理,便以不见陈炯明为条件,相 陪同行;他又拉了一个朋友,也是陈独秀相熟的陈秋霖作伴。 一行4人循广九铁路往石龙,换轮船到惠州,黄居素陪着陈 独秀去看陈炯明;陈公博与陈秋霖买了四五斤正上市的”增 城挂绿”、带了两啤酒去逛”小西湖”,剧谈纵饮,在小艇上 睡了一觉;黄昏归去,陈独秀和黄居素也回来了,即晚下船, 踏上归程。

    “陈炯明不像下野的样子。”陈独秀在船上对陈公博说: “屋子里排满了军用地图;桌上好几架军用电话,我看,广东 恐不免有事。”

    陈公博报以沉默,陈独秀也就不再说下去了。到得他回 上海的前一天,特为约请陈公博密谈;谈的仍是陈炯明。

    “广东不久恐怕有变故,我们应知有所适从。”陈独秀说: “论道理应当联孙;论力量应当联陈,你有什么意见?”

    陈公博看他这趟来,行踪诡秘,所以听他这一问,不免 存着戒心,不知他是真的在征询,还是在试探?

    考虑了一下,陈公博决定表示内心的看法,”我们暂时不 谈道理和力量,”他说:”中山先生到底是中国第一人;陈炯 明再了不起,也不过广东第一人。何去何从,仲甫先生,你 自然知道抉择。”

    陈独秀默然;好一会才说了句:”我们再看罢!”

    等他回上海不久,他的话不幸而言中了——6月16陈炯 明终于叛变,炮轰观音山总统府,并通电要求孙中山先生下 野。中山先生夤夜脱险,抵达海珠海军司令部;司令温树德 陪着中山先生登楚豫舰,召集各舰长商决应变之策;第二天 亲率7条军舰,回泊白鹅潭,炮击陈军。当双方炮火正烈之 际,陈独秀派了一个本名张春木、改名张太雷的留俄”同 志”到广州,专门为陈公博送来了一封信。

    这封信是陈独秀的亲笔,说是希望陈公博马上离开广东 到上海;因为上海盛传,陈公博有助陈炯明叛乱的嫌疑。

    这一看,陈公博暴跳如雷,问张太雷说:”是根据什么证 据,说我帮助陈炯明?”   ”上海许多国民党员都这样说;而且香港的报纸也登载 过。”   ”’许多国民党员’是什么人呢?倒指出来给我听听。至 于’香港报纸’,我知道是《晨报》;那段消息,我也见过,附 陈的头一名是古应芬,其实古应芬跟陈炯明的关系虽密切,也 做过他的政务厅长,但古是为广东全局,更是为了拥护孙先 生;孙先生北伐,陈炯明不肯接济军饷器械,古力劝不从,这 是他辞职到上海的主要原因之一。炮轰观音山之后,他南下 香港,后来又到江门组织大本营讨陈。你想,第一名古应芬 就不是附陈叛变的人,何况排到第六,还不如第七名的我呢。”   ”这些情形,外界是不会了解的——。”   ”可是,”内心越来越激动的陈公博,抢着说道:”陈仲甫 应该知道:我没有做过陈炯明的官,没有拿过陈炯明的钱,而 且也没有见过陈炯明;上次陈仲甫来,要我陪他到惠州,我 就以不见陈炯明为条件;惠州回来,如果不是我的劝告,他 也许已经跟陈炯明站在一起了。你倒问他,他想联陈不联孙, 问到我时,我是怎么说的。”   ”这些情形请你立刻离开广州,到了上海,当面解释,都 清楚了。”   ”我不需要解释。广州我是要离开的,但不是’立刻’,我 已经决定到美国去读书,护照要签证——。”   ”公博,”张大雷急急打断他的话说:”要留学何不去莫斯 科;到美国干什么?”

    陈公博不答他的话,只说:”我附陈不附陈?陈仲甫知道; 刚去了上海的谭平山也知道,何以他们两个人知而不言,让 许多不了解我的人误会我!要朋友干什么?不就是在这种时 候发生作用吗?他们两个人不但够不上朋友,连做人都有问 题。”   ”公博,你不要激动,朋友之间,难免有误会。至于留学, 我知道你对经济方面兴趣浓厚,学经济就不能不深研马克思 理论,我劝你到俄国留学;我来替你安排。”   ”多谢你的好意。”陈公博一口拒绝,“我只想托你一件事, 替我带封信给陈仲甫。”

    陈公博的那封信,长达一千余言,八行信笺写了二十多 张;质问陈独秀记不记得问过他是联孙还是联陈;记不记得 他的答复。后面附带大骂谭平山说:”我们做了朋友和同事多 少年,连我的性格和主张都不清楚,我在广东的行动都是公 开的,你应该完全了解;对于上海那种无稽之谈,何以默无 一言?人之相知,贵相知心,你这种卖友的行径,做个普通 朋友都不配,遑论共同奋斗?我现在声明:从此脱离共产党 了!”

    他不但信如此表示,而且正式通知广州的共产党党部,声 明即日期不再负责。广州的共产党,大为震动,连夜召集会 议;陈公博出席报告了经过。有些人很激动,主张广州共产 党全体独立;陈公博因为深深感到一个有学问道德的人,像 陈独秀那样,加入了共产党,就会变得不顾信义,不讲廉耻, 所以下定决心,不但脱离共产党,而且不跟共产党人交往;他 们独立不独立,与己无干,所以根本不赞一词。散会以后,只 专心一志去办出国的手续。

    陈公博是在民国12年春天,由日本到纽约的,随即进哥 伦比亚大学的文学院。他本来是专攻哲学的;进修却改了研 究经济,而研究经济的目的,实在是研究政治。因为陈公博 在研究伦理学及各国政治史以后,有了一个确信不疑的结论: 除了责任没有道德;除了经济没有政治。

    研究经济当然要研究马克思主义。陈公博在道经芝加哥 时,定购了马克思的全部著作,包括他与恩格斯合著的书在 内。经过3年的钻研,马克思的主张,在讲责任、讲道德的 陈公博心目中,几乎没有分文价值了。

    首先他发现,马克思所说中产阶级消灭的理论,是绝对 欠正确的。照马克思的说法,社会革命有几个阶段,最初是 资本主义消灭了封建;然后是资本主义消灭了中产阶级;这 时社会上就只剩下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壁垒,最后是无 产阶级革命成功。但美国的实际情形,及统计数字告诉他,马 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出世后,中产阶级不但没有被消灭,反 而增加到了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二。其他所谓资本主义国家 的情形,大致亦是如此。原来马克思没有想到,科学技术,会 飞跃进展;技术工人的工资,超过若干自由职业者的收入,这 班工人自然逐渐变成中产阶级。马克思所引为革命群众基础 的产业工人,有谁愿意由中产阶级,变成无产阶级?

    第二个发现的是唯物辩证法的不合逻辑。陈公博是哲学 系出身,很容易地将唯物论辩证法的”娘家”找了出来;大 家都知道马克思的辩证法,源于他的老师黑格尔的学说,其 实这个辩证法是由希腊形而上学的学者芝诺所发明。

    黑格尔的辩证,一切进步都由于矛盾;由矛盾才会产生 真理。因此辩证法有正、反、合三个面;正、反的矛盾,产 生真理便是合;但马上又有一个反面出现,形成矛盾而产生 另一个合。这样相反相生,永无休止;所以共产党不断制造 矛盾,不断展开要斗争。但马克思推断到了”无产阶级专 政”,就不再有无产阶级的反面;矛盾没有了,斗争也停止了! 这不是不合”正、反、合”相反相生,永无休止的逻辑?陈 公博认为,共产宣言不过是对工人的煽动宣传,决不是真理, 所谓”科学的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第三个发现的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只是平面的、浮 浅的观察。他认为一个工厂的盈余,都是厂主剥削工人而来 的。在一个小小的纯以劳力为主的工厂,这个理论还有点相 似;但施之于大企业,则马克思的理论,完全失去了根据。譬 如烟酒专卖,剩余价值很多;能说所有的盈余,都是由工人 日常工作而来的吗?当然不是!诸如国家赋予的独占权、技 术、增加生产、减低成本的企业管理方法、广告等等,都是 产生剩余价值的因素。岂能一笔抹煞?

    不过陈公博亦有困惑,这些道理是极浅近的:何以马克 思会看不透,发出如此论调?及至深入研究,方始恍然;马 克思流亡在英国写《资本论》时,正当产业革命初期,确有 这些剩余价值的现象,以致他据为定论。《资本论》就算有价 值,也是一时的;纯经济的学识,不管是亚当斯密的《原 富》,或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不会四海皆准,古今不变。 陈公博认为适合中国国情的富强之道,只有民生主义。   ”我与公博同感;不研究共产主义,不知民生主义之可 爱。”周佛海说:”我在京都研究了河上肇博士的著作以后,对 共产党的一切,就渐渐疏远了。在黄埔军校成立后,我应戴 季陶先生电邀,回到广州,参加国民革命。当时第三国际的 代表是鲍罗廷,我跟他大辩论过几次;我告诉他——。”

    周佛海告诉鲍罗廷说:共产党的任务是社会革命;国民 党的任务是国民革命,中国所需要的是后者,不是前者。因 为中国现在要以整个民众的力量,打倒封建军阀;要以整个 民族的力量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在当前并不需要农民 对地主,与无产阶级对资本阶级的斗争。那样会将力量抵消, 适足以予敌以可乘之机,使得外患内忧,更加严重。共产党 如果真想跟国民党合作,应该放弃阶级斗争的工作,全力来 参加国民革命。

    鲍罗廷自然不会同意这一看法。在经过几次激辩后,周 佛海发觉第三国际仍是以苏俄为本位;完全没有顾到中国人 的愿望。因此,周佛海正式提出退出共产党的通知。

    周恩来得知这个消息,深夜去敲周家的大门,将周佛海 从梦中唤醒,苦苦相劝。可是一直磨到天亮,周佛海依然无 动于衷,周恩来只得怅然而去。   ”我自问对国民党是有贡献的,不过我也必须坦白地说, 这一份贡献并不能抵消我在组织中国共产党上造的孽。”周佛 海又说:”最教我耿耿不安的是,煽动了许多纯洁青年,把他 们送到西伯利亚去开会;其中有三十多人,后来到了莫斯科, 进东方大学中国班,经过瞿秋白的翻译,学习马克思理论;虽 然也有迷途知返的,但大多数在以后成了中共最坚强、最有 力的干部,像在’白区’工作的刘少奇就是。想不到那年我 不过化了一个月不到的工夫,在长沙、武昌、安庆、芜湖、南 京跑了一圈;会留下这么深的祸根。我很惭愧地公开这一段 经过,是表示我的忏悔,我对不住国家,尤其对不住我的家 乡湖南。老实说,今天我追随汪先生从事和平运动,主要的 一个目的,是在反共。希望司徒博士到了重庆,为我解释我 的心境。”

    对于周佛海的悲苦激昂的神情,司徒雷登留下很深刻的 印象。当即接受了他的要求;同时定下了下一次晤面的日期: 2月24日。

    汪精卫的话很漂亮,只要有利于全面和平,他怎么样都 可以。周佛海向司徒雷登重申了12天以前的承诺以后,也提 出了他个人的意见和立场。   ”请你在竭见蒋先生的时候说:南京的’中央政府’,势 必组织,但决不为东京与重庆之间讲和的障碍,同时请你劝 蒋先生,不要因为日本遭遇困难而轻敌;也不要根据个人恩 怨来决定大计。”   ”好!”司徒雷登也很郑重地回答:”我一定把你的话带 到。”   ”请问周先生,”傅径波问道:”新的’中央政府’大概在 什么时候成立?”   ”下个月。”   ”这么快?”傅泾波讶异地问。   ”是的。筹备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周佛海的两句回答,语气简单有力,听上去充满了信心; 事实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组府”的工作,问题重重,其中 日本怕刺激国民政府,关闭了和谈之门,不愿过于明显地表 示支持,是最基本的症结。影佐祯昭在国内所受的压力甚重; 他倒是讲”道义”的,始终支持汪精卫与周佛海,无奈以他 的地位,发言的力量有限,因此,周佛海必须另外寻日本方 面的关系,但效用有限。

    另一方面,中日直接谈判停战的消息,在上海及香港方 面,甚嚣尘上;以致有好些人,原定参加”新中央”的,亦 不免迟疑观望。汪系人物中,比较冷静的,看出形势不妙,向 周佛海作了警告。

    “现在的情形是,前台已经在’打通’了,不知道多少人 在等着看这台戏;可是后台的角色还没有齐,有的来过又走 了;有的虽然来了,在那里抽烟、喝茶闲聊天,不肯扮戏,如 果角儿再不出场,观众一走散,这台戏根本就唱不成;那时 怎么下台?”

    周佛海也明白这个道理,听了这番警告,越觉得事不可 缓。决定走一步,算一步,尽快将开锣戏先推了出去;在 “干部会议”中提出建议:2月20日开”中央政治会议”;3月 26日”还都”。

    于是,在2月18那天,周佛海继汪精卫之后,坐了飘着 “太阳”标帜的军用机,飞到南京;在明故宫机场降落时,   ”还都筹备委员会”的”总干事”罗君强,亲自来接;上车进 城,直趋首都饭店。那时的南京,正是满目疮痍;而周佛海 还是劫后初见,因为自从搞和平运动以来,他一直住在纸醉 金迷的上海,从没有机会来看一看日本军队干的这些好事!

    当然,他的心情是沉重的,所以在汽车中,一直没有开 口;到得一处叫西流湾的地方,他突然喊道:”停一停!”

    罗君强懂得他的意思,随即问道:”是要回老屋看一看?”

    所谓”老屋”,其实还不到十年;是周佛海在”一二八” 以后起造的。房子不大,却有一个地下室;当时高级住宅有 地下室的,真是绝无仅有,因此当”八一三事变”一起,日 本飞机轰炸南京,便有周佛海的许多朋友,到周家来避难,有 的是搬了进来住;有的是晨至夕归;至于临时来逃警报的,更 是不知其数。

    平时每天必到的,文的有:梅思平、罗君强、高宗武;武 的有:朱绍良、李名扬。武的不谈政治、文的则对抗战前途, 多抱悲观,主张到了相当时机,结束中日事变。当举国都在 要求”抗战到底”,群情愤激之中,独有这一批人,在地下室 里,压低声音谈如何”和平”,因此,胡适之戏称周家是”低 调俱乐部”。

    如今劫后重归,周佛海回想当年,主张和平亦不过等于 处士横议,在蒋委员长坚强的领导之下,这根本就是渺茫无 据的事。而现在居然实现了;虽然只是”局部和平”,但世事 的变幻莫测,也就足以令身历其境的人,低徊感慨于无穷了。   ”桃花如故,流水依然!”罗君强用安慰的语气说道:”只 不过一片竹林没有了;我计划替你补植。”   ”就算景色仍如当年,但要跟那批老朋友重新在这里饮酒 剧谈,就不知道哪年哪月了!”

    3月19日,周佛海陪着汪精卫去谒了中山陵;回到首都 饭店,发现犬养健在等他,脸色凝重,一望而知有极要紧的 话要谈。

    于是,周佛海另外要了一个房间,将犬养健邀来,闭门 叩询来意。   ”今井、臼井两君,到香港去过了;跟重庆方面的代表, 有过好几次接触,据说谈得很好,大约在23、或者24,一定 有停战的消息。因此,”犬养健很吃力地说:”派遣军总司令 部方面,希望组织政府的工作,能够延期。”

    一听这话,周佛海如当头被迫了一盆冷水,好半晌说不 出话来。

    “这样一件大事,你们在进行之前,进行之中,居然一点 风声都不露!这真不能不令人怀疑日本的诚意。”周佛海又问:   ”今井、臼井到香港这件事,你知道不知道?”

    “知道的。”

    周佛海越发不悦:”我们是朝夕见面的人,你居然从来没 有提过!”说罢,微微摇头,显示了他的强烈不满。

    “我以为你早就知道了的。”犬养健这样辩解,”你在日本 跟臼井见过面;而且你不是也派了人在香港活动?应该有情 报送回来给你。”

    “我跟臼井见面谈过对重庆的和平问题,但仅止于谈而 已;并不知道你们已经采取行动,至于我派人到香港,主要 的是想托钱新之、杜月笙向重庆转达我们只为和平,不谋权 势的诚意。并不是去做情报,更不是去做日本人的情报。”

    “这,”犬养健赧然说道:”倒是我们这方面误会了。”

    徒然指责,一无用处,周佛海自我抑制地将情绪平复下 来,方又问道:“派遣军总司令部方面,希望延期到什么时候?”

    “延至4月15。”

    今井他们在香港所接触的重庆代表是谁?”

    “一位舒先生。”犬养健说:”我带得有他的照片。”

    这张照片是日本驻香港总领事,应臼井之请,派人在门 缝中所偷摄,人影模糊不清,只能辨出他的身材又矮又胖。

    “那位舒先生是——。”

    听犬养健将”舒先生”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以后,周佛海 明白了,”你所说的那位舒先生,我也认识,不过不熟;那人 是富家子弟,风度翩翩,决不是照其中人。”他略停一下又说: “就算真的是他,也算不了什么,那舒先生是极不重要的一个 人。”

    “可是,他能跟顶顶重要的一个人,直接讲得上话呀!”

    “哪有这回事!”周佛海不由得失笑,”讲得上话,也不过 谈谈家常。你们把中国的事情,也看得太简单了。”

    犬养健是爽然若失的神情,楞了好一会,方又问道:”周 先生,关于4月15日的限期,你看如何?”

    “如果今井跟臼井,在香港所接头的人,确实是经过蒋委 员长同意而派出来,并且可以负责的,则和平有期,不要说 4月15,根本不组织都可以。但对方既是毫无分量的人,所 作的承诺,大可怀疑,因此而延期组府,则和平既不可期,组 府又归于失败,两头落空,大大失策。”

    “是的!”犬养健深以为然,立即作了个提议:”约影佐来 谈谈?”

    周佛海亦正想到此人,因为日、汪之间正式的桥梁是影 佐祯昭,谈这件事当然要听取他的意见,或者说要争取他的 支持。于是周佛海一通电话,影佐立即赶到。

    影佐也是深知”双井”的活动,所以长话短说,立即谈 到了延期的问题。

    “明天开中央政治会议,26日成立’新政府’;延期到4 月15,只不过20天的工夫。”犬养健说:”如果反对4月15 之说,似乎要有坚强的理由,才能获得派遣军方面的谅解。”

    “政治是变幻无常的;最需要当机立断,片刻都拖延不得, 何况20天?”周佛海说:”如果能拖延20天,我为什么不让 军方满意,而要故意反对?无奈实际的情势是,大家都已经 知道,3月份之内,必定’还都’;到时不能实现,必致崩溃, 因为现在由于直接谈和的传说很热闹,预备参加’新政府’的 人,很多在观望之中,经不起风吹草动的。”

    “周先生的意思是最迟延到3月31日?”

    “可以这么说。”

    “大佐的意思呢?”犬养健转脸问说。

    “我同意这个限期。”

    “如果,23、24有停战的消息呢?”犬养健问:”是照常组 府,还是再往后延?”

    “决不可能有什么停战的消息。”周佛海笑道:”今井和臼 井,让戴雨农在香港的特别代表玩弄于股掌之上,莫非至今 不悟?”

    “如果说,二十三四有停战消息,另当别论。”周佛海又 说:”倘使没有,顶多再等一两天;在3月底以前,有足够的 时间,来证明今井、臼井的工作,已经失败。根本就不需要 延到4月15。”

    这番话相当透彻,犬养与影佐再无话说;但为了郑重起 见,3个人又一起去见汪精卫,征得同意,方由犬养去答复派 遣军总司令部。

    第二天开”中央政治会议”,会期3天,第一天决定还都 日期,公议定在3月30日,是黄花岗72烈士气义的第二天, 表示”新政府”仍旧是由国民革命而产生;是一种很巧妙的 “号召”手法。第二天通过政纲、及政府组织,交通分为交通、 铁道;实业分为工商、农矿,平空添出两名”部长”,以便 “摆平”各党各派。

    第三天通过各部会人选。散会后”新贵”弹冠相庆;热 中者奔走钻营,夫子庙纸醉金迷、热闹非凡。但周佛海这一 天通宵睡梦不宁;因为下一天就是3月23,照犬养说,如果 真的有此震惊天下的大消息,在南京要唱的这出戏,就不知 如何收场了。

    “怎么样,”周佛海在电话中问犬养健,”有消息没有?”

    “跟臼井还没有联络上。”犬养答说:“跟东京方面约定了, 晚上9点钟再联络。”

    9点未到,犬养有电话来了,说跟臼井已取得联络;消息 虽还没有,臼井并未绝望。因为”舒先生”那方面的答复,要 经过一条迂回的途径;在传递上,很费时间。

    “那么,到底在什么时候灰尘可以落地呢?”

    “总得到后天。”

    “后天是25。好吧,”周佛海说:”我等到后天午夜12点。”

    在以后两天中,犬养及影佐,不断与派遣军总司令部及 东京方面联络,找到臼井,说尚无消息;不过要跟今井见了 面,方知究竟。于是他们移转目标,去找今井;影佐的梅机 关在东京有个代表,名叫冢本,奉命四处搜索,直到3月25 的深夜,方在一家料亭中找到今井,酒已经喝得舌头都大了。

    “大佐,”冢本因为影佐催问甚急,明知今井已经半醉,亦 仍旧要问一问:”关于’桐工作’——。”   ”马屁!”今井暴声喝断:”什么’桐工作!’你没有看见 我用酒在浇我胸中的块垒吗?”   ”桐工作”本来是”和平”工作的试探;希望落一叶而知 天下秋,但是,这一片桐叶终于未曾落下来。

    3亦敌亦友

    民华公司内幕。

    ”徐先生!”川本将沉浸在回忆中的徐采丞拉回到现实,他 说:”我当时亦是参与’桐工作’的一员;这个工作虽然失败, 目标并不错误;错误的是方法。和平需要有个广大的群众基 础;如果贵国大后方的民众,都希望和平,我想英明的蒋委 员长亦一定会顺应民意。”

    听得这话,徐采丞暗暗惊心;原来川本愿意作物物交换 的买卖,还有软化大后方抗战意志的深意在内。转念又想,如 何鼓舞同仇敌忾的情绪,用不着自己来担心,只将川本的话 转过去就行了;在眼前却正好抓住他这句话,来说服他。   ”大佐,你的见解高人一等。说老实话,中国的百姓,哪 个不愿意和平?不过他们有顾忌;怕日本军人凶暴,不讲道 理。如果能有后方所需要的民生必需品,源源输送;而且能 强烈暗示,这是经过军方同意的,那么,我们后方的老百姓, 对日本军人的观感,自然会改变,这就是你所说的,和平的 群众基础。”

    徐采丞的诠释,恰好补足了川本话中不足之意;因而使 得他大为兴奋,连干两杯,放下杯子说道:”徐先生,我们的 看法相同,原则不必再谈了,谈谈具体的计划。你认为你们 后方最缺少的生活必需品是什么?”   ”药品、纱布、橡胶之类。”   ”橡胶不成问题,马来亚已经在皇军控制之下,不过这是 战略物资;而且物资并不在我手中,需要征得东京方面的同 意。药品、纱布都好想办法。”川本沉吟了好一会问:”徐先 生,这不是小买卖;只是你我两个人怎么做法?”   ”当然要组织公司。”   ”我也这么想。不过,这个公司要由中国的名流出面,号 召力比较强。”   ”当然!”徐采丞说:”请你把你心目中的名流,开一张单 子给我,我去邀请他们出面。”   ”好!资本方面呢?”   ”那更好办。”徐采丞抢着说:”只要你支持,资本很容易 筹到。”   ”不!”川本笑道:”人是你们的人,资本是你们的资本; 我支持了这家公司,于我们这方面,有什么好处?”

    徐采丞心想,莫非他还要出资本?这件事看起来有利有 弊,需要好好考虑。意会到此,声色不动地答说:”请大佐说 下去。”   ”你们出人,我们出资本;利益均沾。”

    “怎么叫’利益均沾’呢?”刘小姐插进来说:”是不是赚 了钱均分。”

    “是啊!”

    刘小姐也很精明,立即又问:”这笔盈余如何计算?”

    这一问将川本问住了,”那么,”他说:”你说呢?”

    “我也不知道;我只觉得盈余很难计算,”她说:”现在物 资缺乏,有公定价格,也有黑市。至于战略物资,交换来以 后,只能卖给日本政府,就算日本政府不会想占便宜,但也 不会有很好的价钱。”

    在刘小姐介入谈话的这片刻,徐采丞心里已转过好些念 头,心想以民生必需品交换战略物资,牵涉的因素很多,看 起来只有一个做法,就是将这里的东西运到大后方;而大后 方有没有东西来,要看情形。倘或缺如,只有用拖延之一法; 能拖得不了了之,上上大吉。

    不过,越是骗局,越要认真,对方才不会起疑。如今在 盈余问题上斤斤计较,正就是认真的表示,因此在刘小姐说 完以后,他亦立即又作补充。

    “还有一点,也不可不顾虑。”他说:”将来可能采取物物 交换的办法,根本就没有盈余可言。”

    川本点点头,喝口酒,抽支烟,静静地思考了一会说: “交易要公平,计价的标准应该是一样的,讲公价,大家是公 价;讲黑市,大家是黑市。”

    “我看只有讲黑市。”徐采丞说:”公价可高可低,与实际 情况脱节,将来会起争执,生意就做不长了。”

    “而且,”刘小姐说:”如果不是讲黑市,恐怕不会有什么 盈余。”   ”讲黑市,讲黑市!”川本完全同意。   ”物物交换又如何?”徐采丞问。   ”用双轨制度。”   ”何谓双轨制度?”   ”各计各的价。我们运去的东西,照那里的黑市卖出,我 们所需要的东西,在那里照黑市买进。这不等于物物交换?”   ”这很公平。”徐采丞点点头,表现出很满意的神情。   ”现在我们谈资本。”川本问说:”你看要多少?”   ”物价在波动了。资本应该照黄金计算;至于多少,要请 大佐自己决定。”   ”我想应该要一万两黄金。”   ”那就是1000根条子。这个生意很大了。”   ”可是我不能支付黄金,只能付相当于一万两黄金的中储 券。”   ”这也可以,反正你一拨过来,公司里立刻买进黄金,以 便保值。”

    说到这里,徐采丞突然想起一件事,他这笔资金的来源 如何?倘或是公款,必定有帐,川本将来调差,继任的人,照 帐接收;倘是另行筹措,与公家无关,那么川本一走,便趁 此机会可以解散公司,后方要运来的战略物资,也就不必谈 了。

    因此,他紧接着又问:”大佐,你这笔资金的性质如何?”   ”这一点,”川本摇摇头说:”歉难奉告。”   ”是不是公款?”刘小姐问。   ”半公半私。”   ”怎么叫半公半私?”刘小姐将一只手按在川本手背上问。

    掌心中传过去的温馨,使得川本无法再说”歉难奉告”那 4个字。想了一下答道:”我们有一笔基金。这一笔基金,不 是公家的,但也不是私人的;私人可以申请动用,但必须是 为了团体共同的目标。”   ”你不说还好;越说我越糊涂。”刘小姐嫣然一笑,不再 追问了。

    徐采丞却心中雪亮;所谓”团体”是他们少壮军人的小 组织,如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樱社”等等。川本所投下 的资金,既然是他们小组织的基金,来源是秘密的,属于欧 美黑社会中所说的”黑钱”之类,就算蚀本蚀得精光,也不 须负任何责任。

    于是他对刘小姐说:”我们不必再问资金的来源,反正只 认川本大佐就是了。”   ”是的。”刘小姐故意问一句:”公司中的董事,如果都是 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