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我们的青春是怎样流逝的(二)
高三的一切都在改变。暗恋着臭屁文的婷仿佛消失了。我没能再在黄昏五六点钟的时光,看着一个情窦处开的女孩,怀着对爱情怎样的希翼留恋着走过那条长长的昏暗的走廊。
晚自习,所有的同学埋着头,齐刷刷地低成四十五度角。凝重的空气笼罩在上头,似乎其它的一切都不存在。班主任在走廊外巡视刻意放轻的脚步声仍清晰入耳。处在如此静寂的氛围中,一切声音丝丝入耳。教室黑板上方那只大大的挂钟总是有意无意地使我分神。困倦时趴在桌面上闭合眼睛,耳朵里全是挂钟嘀嗒嘀嗒的声音,像经过无数个扩音器,无数倍放大似的,往耳朵横冲直撞。我第一次如此哀伤地注意到时间是如此飞快地流逝,注意到高二风清云淡的日子已如烟,注意到未来似乎就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
课间的时候,大家仍如以前那样谈天说地,却各怀各的心事。天气好的下午,我和臭屁文站在天台向远处眺望。视野很开阔,天蓝得令人窒息。臭屁文总是说:“高考后最想做的是站在这里,把唱片机的音量开到最大,一口气灌下一瓶550毫升的冰冻可乐。”…… “几个月后我们就要毕业了,也该长大了吧。”这个永远单纯乐观的男孩眺望远方时的眼神总是清澈透明。是呀,我们都年满十八岁,开始过另一种生活,你说的话开始有人认真听,你的意见开始有人尊重,难道这是我们仅仅能想到的和期望的?为什么我眺望远方时总感到有点慌张?风扬起我们白色的衬衣,两个男孩沉默无语。我一直觉得这是一幅伤感的青春记忆的画面。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和淹没在麦田里那个穿白衬衣用cd唱机听莉莉周的歌的少年多么契合。
有一段时期,成绩时起时伏,我感到疲惫不堪,大量地写一些清冷散淡的文字,即使语文模拟考试、作文训练也不例外。那些文字让我感到舒畅放松,忘却眺望远方时的慌张。语文老师为此常把我叫去训话。她知道我在看《萌芽》杂志,把写的这些文章通通往那里投稿。“我很欣赏你的文笔。但你要参加高考,你写的文章是给阅卷老师看的,不是给我看的。要时刻记着自己的理想。再忍受几个月好么?”她的话温柔却不失威严,含着让你乖乖妥服的巨大力量。
是的,为什么不忍受一下呢?时间不是很快流逝的吗?一切不是会好起来的吗?
2004年圣诞节,高中最后一个圣诞节。一个没有焰火的冷清的夜晚。我很不争气地想到依。我想为她祝福,愿她考上心目中的大学。平安夜那晚,我走进书店买了一本几米的画册《我只能送你一张小小的卡片》和一张圣诞卡。
对着礼物我忐忑不安了很久,最后决定不当面送给她。晚自习结束后,同学们相互祝福道别。迫于高考的压力,大家都没有为此准备什么欢度活动。我等到教学楼熄灯,同学们全走光后,才从座位站起来走到她的座位。教室黑漆漆只我一个人,我手脚竟有点慌乱地把礼物塞进她的抽屉。然后便飞快地跑出教室,用头也不回的速度。我是个非常害怕黑暗的人,天生对黑暗有恐惧。我现在能想像出那个夜晚一个男孩怎样穿过黑暗的走廊嘭嘭地逃离教室的情形。和婷优雅地走过走廊其实如出一辙。卡片上什么都没写。我估计她能猜到是我送的,但我就是不愿明确告诉她。始终卑微而又倔强的心。
2005年的六月,高考如期而至。紧接着毕业典礼。高考没有想象中的恐怖,毕业典礼也没让人觉得像是生离死别。这个暑假对我来说是痛苦而漫长。我没能考上中山大学。某种意义上说,我落榜了。
九月,大学开学。经过一番挣扎和思量后,我还是提着行囊来到这个离家乡仅有一百五十公里的城市上大学,尽管这所大学与我的理想相去甚远并一时让我无法接受。我就读的大学在广州大学城内,和中大仅有一步之遥。每每经过中大的校门,我都会驻足观望并暗自笑起来。我用了十二年的时间,付出了许多许多的努力,终究没能往前多走一步。那个曾经潜伏在我生命中十二个春秋的愿望如此脆弱,脆弱得不堪一击。不久我还是心平气和地从失望中走出来。因为当时我没下“非中大不上”的决心。而且十八岁了,应该对自己考出的成绩负责。我也不肯定第二次机会就一定能实现理想。
我高中的同学大多考上大学城的十所大学,所以当时毕业时没有生离死别的感觉是因为我们早就料到会经常见面。
但是臭屁文和依分别去了另外两个城市。这让我有了想念的理由。一个人不是真正的孤单,连想念的人都没有才是真正的孤单。
臭屁文上大学时买了mp3。他抱怨这么小一个东西怎么贵得离谱。他在电话里说他现在每天都听音乐。听的依然是高中时期挚爱的曲子,只是非常想念和我一起各用一只耳机听歌的日子。他问我假如我们再同班同桌同床三年,会不会断臂呢?我笑笑说,不会吧,我们都是无比热爱女人的人。
大学生活过得波澜不惊。没有想象中的好,也没有令人觉得糟糕透顶。上大学的新鲜仅仅在我体内维持了一个月。一个月后便消失了。白天按部就班地去上课,昏昏欲睡地听那些枯燥无味的数理公式,晚上则精神抖擞地看书写作。无休无止地听歌,翻来覆去看同一部电影。隔三差五地逃课。我试过潜入美术学院,整个上午站在窗外看绘画系的学生作画。也曾溜进星海音乐学院,坐在走廊外一处隐蔽的角落听一个始终见其背影的女生弹钢琴。我好像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做,整日无所事事地在大学城内游荡。我也没有结交什么朋友,多数时间独来独往。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大学无趣得很。
大学里我尝试了很多对我来说是新鲜的东西。如天昏地暗地玩网络游戏,酗酒,蹦迪厅。持续了两个月后,每到晚上入睡前内心惶恐无比。我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发觉骨子里始终是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几天后,我彻底与这种生活诀别。
我依然保持着高中的习惯,背着大大的双肩书包在校园里穿行。时常躺在草地上无聊地长时间地凝视天空,那些散发着旧日时光的空气粒子就会一下子全冒出来在头顶上空飞舞。这个时候我总是想起依和臭屁文。
依让我内心微微觉得酸楚。我始终无法忘记依,不时打听她的消息。自高考结束后,我们一次都没联系过。大家的执拗要强可能就连友谊也要消失殆尽。我不奢望她对我有同样的感情,哪怕只是永远的朋友也好。我想起《小王子》那个善良单纯的孩子,执著地守候他挚爱的玫瑰花。
臭屁文远在千里之外,和我隔着万水千山。这份友谊的经营渐渐变得力不从心起来。一场高考就把三年的亲密友谊阻隔了。有人说距离不是问题,可现实中又有谁能够真正跨越距离的阻隔呢?小学初中我也有如臭屁文一样的好朋友,可现在路上遇见半天才能想起对方来。
大多数时间,我心里有排遣不去的落寞和孤独。梭罗说,人在过着静静的绝望的生活。为什么随着年龄增长,就越贴近这种状态呢?
2006年六月一日,作为团委一名干事我负责接待了五六十个刚参加完省少代会来我校参观的十一二岁的小学生。他们唧唧喳喳说个不停,无比快活。对大学里所有的事物都感到新鲜好奇。看着他们,我仿佛看到过去某些遥远的失落的时光。一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一路上问个不停。他问我:“大哥哥,你们大学生活是怎么过的呀?”我一时怔住,看着我们投射在路面上一高一矮的身影,不知如何回答他。
怎么过的?我也不知道呀,不知不觉就过了。我都没留意。好像一个星期只有礼拜一和礼拜六。早上睁眼醒来是礼拜六晚上闭上眼睛又是礼拜一。看着日历上那30个数字似乎要很久才轮完,可一眨眼又是另一页的30个数字了。当你留心时间而不是生活,你会在意生活是怎样过去的吗?
八月,依的生日。我想我应当主动一点,作出让步,而且这个时候约她出来也不会显得唐突。我为此精心准备了很久,包括那天怎样约她出来,送什么礼物,穿什么样的衣服,并听从一个朋友的劝告,爱要大胆明白地说出来,不要让它一直暧昧不清,更不要留下遗憾。因此我决定把所有的心事全告诉她。她很愉快地应约。见面那天,她絮絮叨叨讲个不止,似乎以前一切什么都没发生过。或许对她来说,真的什么都没发生过,一直以来是我一厢情愿罢了。我反复斟酌了几天,在心里忐忑不安很久的话最终没说出来。几欲脱口而出遇见她天真无邪的眼睛时,突然丧失了所有的勇气和所有的憧憬。还是等待下去吧。等待下去没什么不好,起码不会有太悲或太喜的结果。也许漫长的等待过后终是一场徒劳,但又有什么关系呢?一个过程往往比一个结果更让人刻骨铭心啊。
后来,时光如白驹过隙。前面的时光不断被后面的时光一层层覆盖,溃烂在记忆里,无声无息。
再后来,2007年五月,我躲在图书馆写这篇文章。我努力使自己的头脑变得清醒,使那些细节保持它的真相,还原它的真实,而不成为感情的渲染。再过三个月,我将年满二十岁。我的十九岁将一去不复返,十八岁早已一去不复返。这种感觉就像坐在疾驰的火车里,看着窗外转瞬即逝的风景,却无能为力。
前几天,在电脑屏幕前和臭屁文聊天。屏幕上的字一行一行飞快地出现又飞快地消失。他说他现在在北京很累,每天有很多琐碎的事,忙得焦头烂额。高中还好一点,目标唯一明确,其它的什么都不用想。现在除了上课,还有四六级、计算机等级、社团、学生会……他在屏幕上打出一个表示困倦的qq表情:从来以为生活可以慢慢吞吞,风景可以好好欣赏,当留心时间蹒跚过皮肤,却觉得微微有些刺痛,为什么我们总在痛苦地要摆脱现在却又在某个将来无比痛苦地怀念现在呢?我笑着说,怎么听来像一句绕口令啊,其实你不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累。
我打算在他生日时送他一本《小王子》,希望他能单纯一点,快乐一点。永远不要忘了穿着白衬衫,戴着索尼耳机听音量开到最大的音乐。
可是我又何尝单纯了一点,快乐了一点呢?
往前一段时间,我听说依有男朋友了。我没有很惊讶,也没有很伤心。比当初我被告知落榜没有考上中大还要平静得多。然后我发觉自己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是个宠辱不惊的人。有这样的心情,说明我未彻头彻尾地爱上她。我回想假如那次见面向她表白,结果会怎样?我想大抵是一场更加苍凉的幻灭。
我又听说那个一直用电动车载依回家的男孩后来也爱上她,上大学后不久曾向她表白过。
我还听说,暗恋着臭屁文的婷在大学里也有了男朋友。臭屁文有一次和我通电话时聊起,“怎么样,如果她当初喜欢我,早就和我说了吧?”说,怎么说呢?你不知道,有些事,有些感情,永远无法说出口。
所谓青春里的爱情也就是如此吧。或许等到我们真正懂得爱情的那天,我们才知道曾经怎样地痛过,曾经怎样的刻骨铭心。
好吧,我的青春真够一塌糊涂,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也没有得到喜欢的人。可是一次次地失望,内心却一次次地变得坚韧。因为没人会在意你过去的那些幼稚与慌张,你的孤独与惆怅。没人会责备你的年幼与无知,你的不羁与张狂。时光怎样荏苒,总有它的理由。青春的繁华或荒芜,仅仅是一个转口,只是我们倾注得太多,才成为一次伤感的回眸。当那些成长的疼痛与哀伤都化成记忆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原谅自己,有什么理由对那些过往耿耿于怀呢?
前几天,我无意中身临了一场毕业焰火晚会。璀璨的烟花恣意绽放,哗的一声散落于夜空,像梦幻般斑斓,顷刻消逝,又不断绽放。我感到惊喜,甚至有点小孩子的欢呼雀跃。耳边男男女女的欢呼声和烟花炸响的声音此起彼伏,对我来说,仿佛已在千山万水之外,一切都不重要了。
当时年少轻衫薄
头发蓬松 表情斑斓
总是坐在河边 喜欢眺望
那时阳光凌乱 雨天无常
……
一次次的回眸 一次次的张望
说不清 道不明
笑容落寂 伤痕明亮
……
而我们都已渐次成长
不再独上高楼
不再为赋新词强说愁
不再为年龄激长而慌张
只是某天白发苍苍 步履蹒跚
仍忍不住回想
那些美好的时光
那些甜蜜的过往
心便开始大片大片塌方
……
在青春流逝的日子,在这样一个夜晚,我和我大学的同学翘首目不转睛看着头顶上空绽放的烟花,心里默想着下一场焰火的盛大来临,并祝我们青春快乐。 2k阅读网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