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神箭传说

第 185 部分阅读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旗夺帅。再无可能。可是没想到杀进来容易,杀出现却并不那么轻松。叛军之前四散溃逃,让他们追杀起来倒是势如破竹,但现在纷纷杀回来,顿时便从四面八方将地探营团团围了起来。不论从哪一边突围,都要遇到数以倍计的叛军。

    地探营虽然皆是由一些荆楚豪客组成,却也架不住这如巨浪般不住扑来的敌人,经过近一个时辰地拼死突围,虽然杀敌无算。却仍然没能顺利的突破对方的包围。吴嘉火总算体会了之前杨诚所说的士气对于战争的作用,这些叛军士兵战意全无时,在他眼里不过是十万只蚂蚁而已,任己屠戮;但现在知道自己的援军来了,却立即变成了悍不畏死的战士来。地探营的每前进一步,收获的再不仅仅是敌人地鲜血。

    吴嘉火已经记不清楚自己的铁棍到底敲碎了多少个叛军的脑袋,虽然现在仍然没有人能阻止他前进的脚步,但他却是自己知道自己情况。刚才在追杀对方一名将领模样的人时,一时大意,没成想对方手里竟然有一柄削铁如泥的宝剑。不仅趁手的铁棍断成了两截,左肋和右臂还被划了条不小的口子。虽然在手下战士的掩护下经过了简单的包扎,不过接连地剧烈运动却令伤口一直血流不止。就算他是个铁人,却禁不住如此大量的失血,若不是凭着脑中那股坚强的意志。只怕早已经倒下了。

    挡在前面的人墙越来越稀薄。吴嘉火的脚步也是越来越缓慢。再度击杀数人之后,映入眼帘地终于不再是满目地敌人。不过他却并没有丝毫欣喜,反而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弟兄们,杀上去!”

    数百步外。一队约有三千人地士兵正背靠着一块数亩的水塘,堪堪抵抗着敌军步骑的猛烈进攻。也不知道他们战斗了多久了,不过进攻、防守,章法却丝毫没有一丝杂乱,面对近万地敌人,竟然丝毫不逊色。见到己方的队伍杀来,这三千人顿时发出一阵欢呼,甚至发起了一次小规模的反击,将敌人的逼退近百步。

    吴嘉火也不急着与他们汇合,而是隔着水塘自成一阵。事实上,凭他现在的状况也没有能力与他们汇合了。虽然两军相距不远,不过他的地探营现在已经不足八百人,而且人人带伤,早不复初时之勇。虽然追击他们的叛军因为伤亡惨重,只敢在远处尾随,但却仍在不住汇集中,仅是目光所及,便有不下一万之众。就算没有人追击,围困友军的叛军恐怕也不会轻易让两军汇合。

    相隔的水塘不过两百余步,虽然地探营人人精习水性,但现在却也大多力竭;四月的关中仍然有些寒意,就算能渡过这水域,恐怕伤冷交加之下也再无战力了。友军现在仅能自保,他可不想为其凭添负担。而且一眼看去,水面并没有多少浮尸,想必这水并

    叛军稍稍一试之后,便只能老老实实的从地面进攻。

    “来的可是吴大哥?”刚刚立好阵式,喊话之声便透过战场的喧嚣传来。吴嘉火闻言一喜,喊话之人竟然是靖威营的统领黄勇刚。之前他冲在最前,又是直插中军,并不知道后面跟来了哪些人,却没想到黄勇刚也跟着杀了上来。想要立即回话,不过喊出的声音却连他自己也听不清楚,刚才的一阵拼杀,一步一吼已经让他声音嘶哑了。当下只得挥手示意,不过因动作太大立即引来一阵剧痛,坚强如他也不禁弯下了腰。

    “你们先稳住,待我解决这些叛贼便来相见!”黄勇刚满是豪气的说道,似乎丝毫未把这超过三倍的敌军放在眼里。

    吴嘉火勉强挤出一个笑容,苍白的脸上现出一丝微红。他已经不是第一次感受到荆州军这股豪气了,虽然现在完全处于劣势,不过他却丝毫不怀疑黄勇刚的豪壮。日头西坠,天边满是红霞。再有半个时辰夜幕就要降临。而夜晚,荆州军却是当仁不让的强者!

    此时的秦渡,刘虎却已经发彪了。

    “皇上呢?快告诉我!”刘虎怒不可遏,一把推开拦路地两名宦官,丝毫没有将两旁箭弩拔张的侍卫放在眼中。稍作休整之后,他本打算立即回援杨诚。却正好遇上一名斥赶回,将杨诚他们对阵的消息传了回来。那名斥也只是经过,正好看到吴嘉火之前的试探,便匆匆离开了。刘虎问明详情,便已料到杨诚可以轻松解决,断不会有什么危险。他的骑兵之前经过与朔方铁骑的大战,虽然大获全胜,不过损失也不小,是以便让全军继续修整。张破舟和洪承业地损失更大。在得知杨诚没有危险之后,同样也选择了原地休整。朔方铁骑毕竟是有数的精锐之一,一口被他们吃了下来,却也并不是那么好受。

    稍作安排之后,刘虎却并没有停下。通知褚与任等人关注杨诚方向的动静后,便带着顾良渠及两千骑兵经引镇向秦渡赶去。顾良渠虽然答应劝降剩余的朔方铁骑,不过他可不是个善茬,刘虎并不放心交给其他人来办,只得亲自走一趟。本来打算处理好此事之后便立即赶回,在杨诚的手下分一杯羹的。根据斥所说。像那样的部队,他已经断定其结局了,只是希望杨诚下手慢点,让他也能沾点光。虽然吃下朔方铁骑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不过已经比预想的要好上许多倍了。那可是十万人地叛军。他当然希望能沾点光了。根本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孙尧安来,让杨诚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这些先放到一边。单说刘虎兴冲冲的赶到秦渡,没想到碰到的不是残余的朔方铁骑,而是小队驻守皇城的禁军和没有头尾的人流和车队。一眼望去。满是王公大臣、富商巨贾及惶恐的百姓。

    看到这一幕,刘虎哪有不明白的,当下愤怒便充塞了他的脑海:我在前面拼死拼活,你们倒好,居然抽腿走人!这还没到兵败如山地绝境呢,把我刘虎当成了什么了?!找了个认识的禁军头目一问,更让他七窍生烟:皇上轻车简从,已经在一万禁军的护卫下早在午时之前便离开这里了。他立即向前追了去,皇帝都跑了,这仗还怎么打。

    没想到才追出几里,便被人拦住了,他哪管你这些,接连打了几个平时让他也得低三下气的宦官,又追出了近十里。不过到这里他终于追不下去了,上千禁军拦在路中,中间站的那人竟然是兵部尚书刘知生。此人虽然上位不久,不过极受陈博宠信,在新提拔地大臣里无人能比。他可以打那些宦官,却不敢对此人下手,除非他不想在朝廷混了。

    “哎呀,刘将军你终于来了!”刘知生一脸热情地迎了上来,似乎根本没有看见刘虎板着的脸,一把拉起刘虎地手,久逢知己般的感慨道:“之前他们都说将军已经殉国,但刘某绝不相信,以将军之才,叛军哪能动你分毫。哦,我还派了人专程来联系你,想是将军已经遇上他们了吧。要知道皇上可对将军你非常重视,让臣下一定要等到你,否则不得离去。”

    刘虎冷眼看着刘知生,暗自冷笑:难怪这么热情,感情是我没来你就走不成了。“我没遇上什么传信的,尚书大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皇上怎么离京了!”刘虎忿忿地说道,脸上地不满毫不掩饰。他这才几天没与长安联系,居然发生了这样的大事。之前他只是觉得这些朝臣顶多不会派兵与他合击顾良渠,却没想到他们竟然会鼓动皇帝出逃!他可是极为了解陈博的,虽然其年纪尚幼,但坚毅果敢却非常人所及,这种临阵脱逃的事,断不会出自陈博。

    “唉!”刘知生长长了叹了口气

    些感慨的说道:“刘某也不希望如此啊,可是情况危五之尊,可不能出丝毫意外。不得以之下,众臣才劝说皇上巡幸巴蜀,皇上也是勉强同意。不过皇上对刘将军非常牵挂,一直等到午时才起驾离京,天幸刘将军终于赶来,否则我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向皇上交待。”

    刘虎跺了跺脚。皱眉西望。此时天已全黑,弯延的火龙直至天际,皇帝轻车简从,一意逃离,自己就算想追也不是三两日能追上的了。事已至此,他还能说什么呢。“皇上让尚书大人专程在些等末将。想必是有旨意吧。”刘虎有些心恢意冷地说道,他本来已经自信满满,以为和杨诚联手之下,短时间内就可平定关中,接着再征伐天下,建立不世之功。哪料到刚刚打败强敌朔方铁骑,皇上离开长安这道晴天霹雳又横空而至,而且没有关点征兆。

    陈博虽然年幼,而且身边还围绕着不少宦官、新贵。但毕竟是大陈的象征,天下之主。就像三家,虽然实为叛乱,但还是得打着清君侧,诛j巨的名头。只要陈博没在他们手里,他们便不敢肆无忌惮地露出自己的真面目。陈博就算是个摆设,但对军心、民意的影响仍然是无可比拟的,没有了陈博的长安,将再不是铁桶一块了。

    刘知生却不知刘虎此时的心境,当下神色一肃。朗声喧道:“皇上有旨,禁军大统领、长安守备、得胜将军刘虎接旨!”刘虎轰然跪倒,心中却一片死灰:他本来想无论如何也要追回陈博,不过现在看来,已然绝无可能了。潼关已经被赵长河拱手相送。虽然现在为止他们取得了不少胜利。但陈博地离开却令形势变得仍为不利了。这一刻,刘虎脑中只剩一片空白。再没有之前那股自信与豪迈。

    浑浑噩噩的听完刘知生宣读圣旨,刘虎却是全无回应。刘知生轻咳数声,见刘虎仍然不动。脸色不禁一变,不过随即展颜,一脸笑意的上前扶起刘虎,热络地说道:“恭喜将军,哦不,恭喜威武侯。威武侯如此年轻便荣升侯爵,前途不可限量啊。对威武侯之才,相信一定可以不负皇上之重托,刘某可就恭听捷报了。”

    刘虎木然接过圣旨,苦涩的笑了笑。展开圣旨一看,呆了呆,接着哈哈哈地笑起来,声音越笑越大,在这寂静的黑夜中异常刺耳。威武侯,长安尹,护国大将军并节制京畿、雍洛军政,可临时专断杀伐。一夜之间,刘虎似乎平步青云,几乎登上了权力的顶锋。这是他之前梦寐以求的东西,现在竟然都成了现实。

    可是他现在却一点也不高兴,甚至有些愤怒。至少刘知生那毫无羡慕,甚至有些幸灾乐祸的眼神,便已经昭示着无上荣耀下掩盖的一切。皇帝、王公大臣、富商巨贾、精锐禁军甚至于平民百姓都走了,他这个威武侯、长安尹又可以节制谁、杀伐谁呢?若是胜了,他可能会被封为人臣之最:公,从此像章盛那样闲居无事;败,一切地罪状都要由他来承受。可真是皇恩浩荡啊!

    “哦,对了。不知道威武侯可知忠勇将军的下落?”直至刘虎笑声消去,刘知生才有些心虚的问道。他当然知道刘虎的笑声代表着什么,这次皇帝离京以及这两道圣旨,他可是起了最为主要的作用,就连他这一介书生,也听到了刘虎笑声下掩藏的杀意。不说其他,单说陈博本意是要带刘虎一起走的,若不是他们“晓之以理”,极力劝说,哪会有刚才这道圣旨。仅凭这一条,刘虎便会恨极他们了。毕竟他们也清楚,留下来会有什么样的“好处”。况且为了断绝刘虎与陈博相见,之前那些阻拦尽出于他的安排,这要是让刘虎知道了,恐怕也不会轻易放过他。

    “我都没死,诚哥自然好得不得了!”刘虎斜眼冷冷的看着刘知生,战未胜就封侯,若说没有这些个新贵们地主意,打死他也不相信。以前他虽然没把这些人当作朋友,不过至少都有着豪门大阀的共同对手,极尽尊敬和拉拢。不过他还没算计他们的时候,这些人却已经把他算计了,而且他眼下还没有丝毫反击的能力。

    刘知声闻言松了口气,点头笑道:“那就好,那就好。忠勇将军与威武侯皆是朝廷之栋梁,我这也是关心则乱呀。皇上还有道旨意给忠勇将军的,刘某又赶着追随圣驾,便只有劳驾威武侯了,不知……”

    “要逃命就赶快吧。”刘虎冷冷地说道,一把抓过那道圣旨,正要转身离去,又回过头来,看着刘知生那青一道白一道地脸,补了一句:“十万叛军就在后面,祝尚书大人一路顺风。”神箭传说 第七卷 第七十一章 关洛争雄·三十五

    第七十二章 关洛争雄·三十六

    起刘知生狼狈离去的样子,刘虎不禁泛起一丝戏谑的想着他们的所做所为,他又不禁暗恨。想要文官们不怕死,确实也难为了他们了点,不过因此而坏他大事,却让他不可原谅。直到现在,他仍然没能摆脱陈博离开长安所留下来的阴影,天子离都,对天下的影响实在是太难预料了。

    “哈哈哈。”看到刘虎一脸阴晴不定的返回,顾良渠不由放声大笑声来。他虽然被刘虎五花大绑起来,不过大道上那川流不息的人群却尽数落入眼帘。就算他是个蠢蛋,也知道长安发生了什么事情了。

    看到对方幸灾乐祸的样子,刘虎没好气地说道:“有空多想想你们顾氏以后的样子吧,还乐得起来你。”他当然知道顾良渠所笑为何,跟着皇帝走的,可不只是那些王公大臣,还有长安城中最精锐的数万禁军。虽然目前知道的数字仅有两万左右,不过他可不指望这些六部官员会给他留下多少,若只是单单带走了禁军,便够他庆幸的了。转眼之间,他手中的筹码便少了一半,作为之前的对手,顾良渠当然有足够的理由高兴了。

    “看来那小家伙还是一脚把你给踹了,枉你还为他如此卖命。”顾良渠摇头叹道。

    “不用浪费口舌了。”刘虎皱眉说道:“凭你们顾家,已经没有资格收买我了。”听顾良渠的口气,刘虎自然明白那层隐含的意思。莫要说他现在心情极差,就算在平时也会不屑一顾。在三家离开长安那刻起,他便已经确定了自己所立的阵形,而且再无更改的可能。这便是他和赵长河的区别。赵家毕业是世家之一,树大根深,虽然之前与三家闹得水火不容,不过却有其自立地根底。他刘虎不过是一介平民出生,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你想错了,我绝没有收买你的念头。不过……”顾良渠一脸神秘,静静地观察着刘虎的表情,直至对方好奇的望了过来,这才缓缓说道:“顾家没资格收买你,但你却有资格收买顾家。”

    刘虎一呆,疑惑地问道:“你说什么?”之前他和杨诚确实拟定了分化、拉拢三家之一的计划,但是显然与顾良渠现在所说地完全不同。

    顾良渠笑了笑,淡然说道:“顾家没有什么家底了,就算是门生故旧。也远不及另外两家。若是让我们顾家以后靠那两家的鼻息过活,倒不如改换门庭。要知道我们顾家一直经营前北疆诸镇,对你来说并非没有用处。”

    刘虎闻言沉吟不语,顾良渠这显然是怂恿他自立以代!虽然刘虎是个有野心的人,但却从来没有这样的念头,毕业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就算他能手握天下兵马大权,也断没有挑战皇权的能力:他的根基太薄了。但是现在,皇帝仓皇西逃,关中只有他和杨诚二人。只要能力挽狂澜,打败叛军。到时他功勋卓著,而且手握实权,再加上皇家声望因逃亡而下落,拉拢一些破落世族的支持并非不可能……

    “大胆!住嘴!”刘虎断然一喝。急忙制止了心中那个可怕的念头。顾良渠确实厉害。几句话便让他差点无法自拔,幸好他还存有一丝理智。知道这无尽诱惑背后是更大地危险。况且他就算存有此意,杨诚也绝对不会支持他的,对这个唯一可以生死相托的兄弟。他这点了解还是有的。

    顾良渠的笑意反而更盛,继续说道:“你不是藏了足以装备几万人的兵器在北方吗?只要你点头,半年,不,三个月我就可以在那边给你拉起五万人的部队。而且北疆民风彪悍,这五万人绝对可以让你满意。”

    “哼,想让我放了你?别做这春秋大梦了。”刘虎冷然笑道。他并不奇怪顾良渠如何确实当初那一票是他下的手,但却明白其意图。不错,北疆的百姓一直处在最前线,只要给他们兵器,几乎用不着怎么训练便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至少比起三家叛军里地多数部队要强。不过他却不敢奢望这样的部队能为自己所用,比起另外两家,顾家在百姓中的名声可以好得多。倒并不是他们心地有多好,而是他们辖下的百姓根本没有什么油水可捞,一向以来顾家最大的财源便是暗中与北方异族地交易,对于勉强能糊口地百姓,他们或许根本不屑一顾。

    是以刘虎倒不怀疑顾良渠话语中的真实性,这次叛乱顾家连遭败绩,财力恐怕已经捉襟见肘了。若是真给他们足够地粮饷及兵器,短时间内拉起数万人并不是什么难事。再加上边镇驻留的兵马,实力仍然不容小窥。但是这样一股力量,轮得到他刘虎吗?想想他也不敢对自己抱有这样的信心,若不是想从自己手中逃脱,刘虎想不到任何理由顾良渠会说出这番话来。

    顾良渠摇了摇头,竟是一脸认真地说道:“你想错了。我当然是做为人质了,只要你同意,我立即修书一封,然后由你自己信得过地人带到朔方,组织的部队也统统由你的人来带领。这样,你总该放心了吧。”

    刘虎举手一挥,绝然说道:“你不用再说了。来人,把他带下去,

    管,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也不准见他!”顾良渠这个一定的可行性,但是漏洞一太多。就算是由他派的人领军,不过底下可全是顾家的人,真正握在谁手中不言而喻。况且他也不愿意自己现在陷入这个镜花水月的幻象之中,仅是眼下要面对的局面,便足以让他头痛了。

    让人把顾良渠押下去之后,刘虎遇上了一队自愿留下来的禁军将士,其中几名正好是在崇政殿驻守的,虽然并不知道全部,也大致知道了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陈博本来是决定日落之时,再决定离开与否的。之所以提前离去,可以说完全是这六部大臣的“功劳”。

    原来朝会之后,石镇北便立即派人前去探查,同时派人联络刘虎。显然他也知道,在六部大臣的蛊惑下,皇上“巡幸”巴蜀地决定几乎已成定局。唯一能够阻止这一切发生的。便只能是刘虎一人了。可惜事与愿违,他派来的人根本没有遇上刘虎和杨诚,却看见了仅留下少量士兵驻守的营寨。回来的时候恰巧又遇上杨诚与十万叛军对阵,而且也不知道到底杨诚和刘虎在没有军中,只看到那漫野的叛军,他便连见主帅地勇气也没了,立即飞马驰回长安。他所看到的这一切俱是事实,不过等他据实汇报之后,朝廷却立即炸开了锅。

    营寨空虚。杨诚和刘虎不知所踪,己方仅有三万与不下十万叛军对峙。本来就已经惶惶不安的大臣们,再稍加想象,一个刘虎和杨诚皆已兵败,朝廷在长安之外的大军仅剩三万,叛军超过十万出现在长安以南的论断便立即出笼了。而且这一论断获得了几乎绝大多数朝巨的赞同,甚至加以推波助澜,更演化出大量更为悲观的猜测。惶恐如同瘟疫一般在崇政殿四散开来,连一些闲居在家的老臣们也中了他们的蛊惑,加入了劝谏地大军中。

    陈博这个时候便已经坐不住了。没想到又传来了一个起决定因素的消息。从东门而出的斥们还没走多远,便碰上了叛军的围堵,折腾了半天仅有几个人逃了回来。偏偏有那么巧,他们在途中又碰上一队从潼关逃来的将士,领头的竟然是常宽。这下虽然没探明白到底有多少叛军。但潼关落入叛军手中的消息却是坐实了。潼关一失。长安再无任何屏障,这下连陈博也坐不住了。虽然不少武将苦苦相劝,但却仍然无法影响到最终的决定了。

    午时刚到,陈博便带着几名主要的皇室成员及朝臣。在一万禁军的护卫下全速离去,除了镇国玉玺,连一个包袱也没带。虽然陈博一再要求保密,不过一万禁军又不是一根针,火速离京地动作哪能瞒得住人。再加上伴驾的朝臣们也不是没有私心,早就暗中通知自己的家人了。看着一万禁军前脚刚走,这些朝中新贵的家人便开始收拾包袱走人,聪明人立即便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了。

    王公大臣、富商巨贾们是第二批,这些人便没皇帝这么干脆了,浩浩荡荡的车队立即让城中地百姓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也是无可避免地,他们可比不上富有天下的皇帝,只要皇位还在,丢了地总能找回来。这些人家中积累了数十年甚至数十代的财富,这一走可就要化为污有了,当然是倾尽一切,能搬走多少便搬走多少。城中的马车顿时身价百倍,平时几两银子就可以买一辆地,现在就算了一百两金子,也不一定买得到。

    大队的马车还堵在城里呢,百姓们也开始加入到逃难的大潮中。他们倒没什么可收拾的,往往一人一个包袱便装上了全副的家当。不过由于战争的影响,长安周边村镇的百姓几乎都逃到了城中避难,平时便拥有近百万人口的长安城,此刻差不多有近两百万人。虽然西面的四门尽开,却哪里能容纳这么宠大的人流,一时间城门处人山人海,混乱不堪。挤死、踩死的人不计其数,无数家庭被挤散开来,凄厉的呼唤直冲天宇。

    听到这里刘虎不禁摇头叹息。若是君臣一心,长安城根本不是叛军轻易能攻下来的,就是撇开驻军不谈,这两百万的百姓也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啊。关中不比山东,征召入军的百姓并不多,是以百姓中的青壮比例远没有三家领地那样十中无一的境况。只要加以动员,多的不说,二三十万大军几乎可以一日成军。再加上城垣坚固,只要不是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他有足够的信心可以稳守长安。可恨的是,陈博却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

    一路赶到秦渡,一个身披重孝的男子却又迎了上来,左右侍卫正要上前阻挡,刘虎却伸手制止了他们。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从潼关逃回来的常宽。刘虎急忙下马,大步迎了上去。

    “全完了,大统领全完了!”这个昔日坚强的高壮男子。此时却是泪流满面。也不知道他是痛心父亲去世却不能在旁,还是当前这令人痛心的局势。

    刘虎急忙上前将其扶起,一时间百感交集,竟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常宽可以说是第一批支持他地京中将领,而且后来更是全心全意的帮助他对抗赵

    刘虎能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内在京畿军中站稳脚跟,法分开的。可惜他之前仍然没有与赵长河一拼的实力。只得眼睁睁的看着常宽这些与自己交好地将领被带离长安。赵长河大权在握手一直在军中排除异己,安插自己的亲信,以常宽的为人,这段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唉……”叹了口气之后,刘虎将常宽扶到一旁坐下,默然不语。

    “让我追随你吧,大统领!”常宽迅速止住自己的悲伤,拭去眼泪,一脸坚毅的望向刘虎。

    虎父无犬子。虽然历经坎坷,但却并没有将他打垮,反而让刘虎在他眼中看到更加旺盛的斗志。“你还是先回……”刘虎安慰道,他知道常宽也是至孝之人,现在仍然没有到他父亲坟上看一眼,哪能立即让他随自己上阵杀敌呢。毕竟战场凶险,天知道他还有没有机会。

    “不平尽叛贼,末将哪有脸去父亲!父亲九泉之下,也一定在看着他这个不孝之子呢。”常宽坚定的说道。

    “也罢。常老前辈一定会为你感到骄傲的。”刘虎赞赏地说道。他早就看好常宽是个将才,如今能为他所用。自然是如虎添翼了。“你刚从潼关回来,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赵长河怎么会与叛军勾结的?”眼下的一切几乎都是由赵长河引起的,让他不由得不关心事情的缘由。

    “前段时间叛军不再进攻华阴,赵长河便骗大家说关中的叛军已被尽数剿灭,犒赏三军。接着又假传圣旨。说是要率军平定并州叛军。当时我就起了疑。联合了一些兄弟准备阻止他。没想到他竟然这么狠毒,埋伏了人手想要将我们一网打尽。亏得兄弟们死命掩护。不然恐怕连我也逃不出来。”常宽愤然说道,想起为了自己而牺牲的那些兄弟,不禁双目赤红。

    刘虎一愣。感情这赵长河是想另起炉灶了。之前赵长河便有拥兵自重之举,不过他倒并不担心,毕竟赵长河与三家几乎水火不容了,就算他拱手奉上潼关,也未必能消除与三家的恩怨。是以在顾良渠冒险奔袭秦渡之前,他和杨诚压根儿就没有想过叛军会从潼关进来,没想到赵长河竟然存了这样的念头。

    说起来赵长河这招实在是高明之极。朝廷和三家都已经容不下他了,不管是哪方胜,对于夹在中间的他都将赶尽杀绝。本来他还指望长安与渭南叛军拼个你死我活,然后再来收拾残局。却没想到杨诚竟然越过秦岭,杀进了关中,再加上顾凯锋临阵倒戈及荆州军地涌入,顿时让他的如意算盘完全落空。有了荆州军的加入,渭南叛军便再没有取胜的可能,甚至连重创长安与荆州联军的可能也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他想杀回来控制关中,便得先问问杨诚和刘虎同不同意了。

    正因为这样,两头不是人地赵长河便要存心开溜了。潼关虽然险要,但毕竟不是长久之策,是以等这边一开打,赵长河便把眼光投向了并州。晋阳虽然不比关中,但也坐拥山河之险,易守难攻。而且一旦获得晋阳,他便可以北望云中、九原以至朔方,将河套之地尽数囊括。然后蓄集实力,以做后图。

    若是在平时,他这一招根本不可能实现,单是山河环绕地并州,便不是他短时间内能攻下的。可是现在叛军与朝廷对峙,谁也无心无力去管其他了。潼关一空,三家就算知道赵长河地如意算盘,也不得不使出全力进取关中,而且将不代价的攻打长安,以求能抽出手来对付野心勃勃的赵长河,毕竟养虎为患地事谁也不愿做。

    而朝廷这一方面,刚刚因荆州军的加入而形成的大好局面便完全逆转。面对源源不断的叛军,更没有精力却过问他赵长河的事情了。虽然叛军看似势大,不过赵长河却也清楚,有荆州军的加入下,叛军要想打下长安绝非易事。如此一来,两边便会形成长期的拉锯,直至一方倒下才能罢手。这样的拉锯即使是耗上一年半载也并不是没有可能,更理想的是拼他个三五年,长安的底子他可是一清二楚。

    这样一来,赵长河反而处在了极为优势的局面。只要他稳固并州,掌控河套,便可随时东出太行以取翼州,西渡黄河占渭北,南取箕关而望雍洛。若是朝廷与三家拼个两败俱伤,说不定会出现他一家独大的最佳局面。怪不得他要弃潼关之险,实则是他目前最佳的选择了。

    想到这里,刘虎不禁叹了口气,赵长河不愧是老谋深算,一转手便把两头受气变成独自逍遥,偏偏两边中了计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逍遥。这场战争,可真是变得越来越复杂了,三家就够让他头痛了,而彻底洗去京畿部队痕迹又掌握并州、河套的赵长河,恐怕以后会更令人头痛。“糟!”刘虎猛地一震,赵长河要取并州必然要过蒲坂,自己可派了心腹陈山守在那里呢,虽然他挡住了叛军无数次的进攻,但恐怕不是赵长河的对手。神箭传说 第七卷 第七十二章 关洛争雄·三十六

    第七十三章 关洛争雄·三十七

    尧安负手立在营门之外,默默的望着漆黑一片的前方心欲杀之而后快的劲敌仅相隔不过两里,不过却让他生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杨诚仅凭一己之力在阵前射伤他六十名将士,再加上对方将士面对他试探的优异表现,让他不得不停下脚步,采用更加谨慎而稳妥的办法。不过现在,他却对自己的这一决定后悔无比。

    关中之战的真正指挥者当然轮不到孙尧安,虽然论资历和才干他都算得上是三家联军中的不二人选。但三家既是背叛朝廷,当然也不会不提防别人背叛他们,之前顾凯锋的意外投降便为他们敲响了警钟。对于这些追随者自然要小心防范了,虽然孙尧安投靠郑氏已久,而且颇得郑南风赏识,但这场几乎集合了三家所有精锐力量的大战,却只有三家的谪传子弟才能真正让他们放心。

    顾家精锐尽丧,潘家又受困于粮草,是以关中决战的指挥者便毫无争议的落到了郑氏谪出、又号称渭北第一战将的郑志愉身上。郑志愉志在长安,之前派出与杨诚对阵的十万乌合之众也是出于他的授意,目的不过只是想拖住做为朝廷主要支柱的杨诚与刘虎二人而已。其后尾随而来的联军精锐,几乎全被他派到了长安城下。至于孙尧安,在他眼里,主人是不需要太过强壮和聪明的狗的,因为那样可能会随时反咬自己一口。出于种种考虑,为这十万乌合之众押阵便成了孙尧安的最佳去处了。既不可能立下什么大功,又得面对得知长安告急的杨、刘二人的全力进攻。挡得住最好,就算挡不住,河东铁骑的实力可不是吹出来地。打败孙尧安后的杨、刘二人也再不能对他构成什么威胁。到时他已经拿下长安,再顺势拿下这两个当世名将,放眼天下,功业、威望又有谁可以强过他的。

    孙尧安长久寄人篱下,当然知道郑志愉心里的小算盘,不过也只能无奈接受。虽然现在的河东铁骑牢牢的掌握在他手里。但他却不能仅靠他们来实现自己地梦想,还得继续忍耐下去。

    不过他却没想到郑仕明他们竟然败得如此之快,他连营都还没有扎好,前方探子却已经传来了大军溃败的消息。得到消息之后他先是一惊,接着却是大喜:这可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郑仕明这支大军进入关中时可是经过他的防区,虽然他当时正在养伤,但仅凭听到军士将士的闲谈便可得知,这绝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