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投诚。”
众人闻言均有些惊诧,接着又有些恍然大悟。杨诚之前已经招降了顾氏之中地位重要的顾凯锋、顾良渠二人,再加上他与潘家有旧,稍加联想,便不难让人相信他这番话。况且他之前的表情也做得十足,很让这些没有什么心机的将领们信了个十足。若是真有几名手握精锐的叛军将领,在关键地时候倒戈一击,完全可以令眼下的形势巅倒过来。杨诚两个月之说便并非空岤来风了,甚至还可能将期限大大提前。
“当然。现在我还不便将这些人的确切消息告诉大家,而且一旦走露,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杨诚神情严肃地说道:“所以若有人走露风声的话,可别怪我手下无情了。不过,为了鼓舞士气。你们可以隐晦的向其他将士提一下。但要注意方法。”
刘虎简直无语了。既不能透露,又要隐晦的向士兵提及。这岂不是自相矛盾?不用说,恐怕明天这个消息就得走露了,诚哥平时可没这么疏忽大意。怎么现在……难道!刘虎眼睛一亮,隐约的猜到了杨诚的真正意图。
反间,这便是第二步棋。从之前与兖州军及孙尧安的交手中,杨诚早就发现了对方致使地弱点:三家虽然联手,但却根本不可能同心。毕竟各自都有着自己的家族利益,而且一旦叛乱成功,昔日的盟友便可能立即成为死敌。所以三家之间、三家与自己的外姓将领之间,在顾凯锋及顾良渠先后投降后,甚至三家与自己族中非谪子弟之间也将存在着巨大的猜疑。人越多,心便越不齐,只要能利用好这一点,叛军便会陷入内斗之中,极大的削弱其势力。
“这只是一方面。”见大多数人已经深信了他这机密消息,杨诚接着说道:“叛军大举进入关中,其腹地已经极为空虚。豫州、扬州军已经分别向兖州、青州进发,以双方实力的差距,只要一个月时间,叛军便会腹背受敌;幽州军更会直插洛阳,兵逼叛军中枢。现在看似我们被围,不过用不了多久,便会是叛军陷入重围之中了。”为了进一步的振奋军心,他也不得不好所有可用资源尽量往好处说了。虽然这只是想像中的最佳状态,但只要关中形势发生有利的变化,这些也并不是不可能实现地。
果然,大多数人都被杨诚所描述的最佳情形所感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或许这场叛乱就不能维持多久了。想着似乎触手可及的胜利,人人都变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起来。
“所以我在这里要劳烦大家,在短时间内守住内城和雍门要塞。若是叛军敢进犯,不用吝啬,倾尽全力予以痛击,反正我们也不用守多久!”杨诚微微含笑,仍如之前般和声说道。
再没有喧闹,所人有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拱手向杨诚一礼:“定不负大将军所望!”用了胜利地希望,有了战斗地目标,所有人的茫然一时间荡然无存,剩下地只有高昂的斗志。
“不高兴了?”军议散后,刘虎一直默不作声。待到二人独处于城楼上时,杨诚搂着刘虎的肩膀打趣道。他之前确实瞒了刘虎许多,也难怪他会有些不满。不过二人毕竟极为默契,会议中刘虎除了按约定当好黑脸外,毫无破绽地配合了杨诚的后续布置。
“怎么会。”刘虎没有丝毫不悦,只是略有些担忧地说道:“我本以为你今晚只在立威,却没想到你竟然搞出这么多明堂,难道形势真的有这么好吗?”虽然关中的消息在三家叛乱后就极为闭塞,但刘虎凭直觉却并不认为真的像杨诚说得那么简单。
杨诚摇了摇头,望着远处正热火朝天的布置着围困要塞的设置的叛军士兵,反而说出似乎毫不相关的话来:“春播已误,百姓今年又得受苦了。”据他目前所知,除了荆、交、扬、豫及蜀地外,其他地方的春播几乎都不及往年的一半。兵锋之下,现在就已经有不少地方饿琈遍野了。若是战断仍旧,不知道有多少人无法熬到秋收之时。
“……天意如此,只有尽人事罢了。”刘虎颇有些无语,在这一方面,他和杨诚的差别就太大了。对于百姓的生死,他并没有什么感觉,或许本就已经见惯了生死吧。他的所有心思,全都花在了如何打赢这场仗上,若还余下一些,便是如何在功成名就后应对必然来临的狡兔死,走狗烹吧。
“速胜,我们必须速胜。”杨诚果决地说道,平静的眼神也变得热烈起来。他本是个追求宁静的人,但却有太多放不下的负担。于公于私,他都没有半点心思与三家耗上。
刘虎皱了皱眉,似乎有些不认识地看着杨诚:“操之过急恐怕会反受其害。诚哥,你可有什么致胜之法?”
“你以为我不知道其中利害吗?”杨诚笑了笑,显然也感觉到刘虎对自己的担忧。“打蛇取七寸,我已急令蔡进锐飞速赶来,不出五日便可付诸实施。”
刘虎微微一呆,接着略有些惊讶地说道:“难道你打算……这,这太过冒险了吧!”对于杨诚这些手下,刘虎倒也有所了解,是以一待听到杨诚提到蔡进锐,他便猜到了杨诚的意图。虽然心中也知道杨诚这个计划若然成功,将可以极大的扭转战局,不过却仍被其大胆的设想所震憾:什么时候起,诚哥竟然比他还要喜欢冒险起来。
“非如此,不足以撼动三家。”杨诚异常洒脱地说道:“况且还不只此一着。来,今晚月色正好,我们兄弟正好煮酒论战。”皓月当空,长安城却没有丝毫的宁静。神箭传说 第七卷 第七十九章 关洛争雄·四十三
第八十九 关洛争雄·四十四
“简直是混帐!”大郑宫中,郑南风将从长安传来的密信揉成一团,苍老而又愤怒的咆哮震得殿内嗡嗡做响。几名郑氏家族的核心成员均低头视脚,不敢发出一丝异动。
长安城破的消息传来之际,郑氏成员均是喜出望外。长安城防他们都是一清二楚,本以为再不济也要十天半月才会有进展的,可没想到仅一晚便取得了如此大的胜利。得到消息的当晚,郑南风便在大郑宫设宴邀请了三家在长安的重要成员,并派人将早就挟持在手的年仅两岁的雍王四次护送长安,准备在完全占据长安后便宣布陈博的数大罪状,将其废黜后立这个刚刚会走路的陈氏旁支为新君。当然,这只不过是个幌子而已,等到局势稳定后,做什么还不是由他们说了算。
没想到整整过了五天,郑志愉却并没能一鼓而下,占据长安外城后便再难做寸进。相反,刘虎和杨诚连日来亲自率领数百死士不断突入叛军之中,二人一远一近,配合无间,一时间所向披,叛军虽众竟然没有一人可以抵挡。几乎每一天都有数百上千不等的叛军死于他们的刀箭之下,整个长安外城陷入了惶惶不可终日的境地。
攻城也是丝毫没有进展。长安内城与雍门要塞防御能力简直超乎想象,郑志愉数次强攻内城,却再无先前之勇,折损了两万多人仍然没能踏上城墙半步。而之前约好的内应在唐道正等人的严密防范下,根本就没有发挥的空间。连向外城传递消息也困难重重。之前长安地粮仓与武备库几乎都被搬到了内城,想要单凭围困便可迫其投降的策略根本就无法奏效。如此一来,几乎所有人都认识到长安之战将陷入长期的对恃之中。
不仅长安受挫,连分派出进攻蓝田的军队也连遭败绩,在小小的蓝田城下损失上万士兵不说,反而被其趁隙偷袭。溃兵四散,甚至连带影响了渭南一带的叛军士气。而杨诚地亲卫营此际也成了长安城外叛军的恶梦,他们神出鬼没的不断出现的各处叛军营城,斩将烧粮,短短三四天里便让叛军遭受了十几次袭击,七名万夫长、十六名千夫长饮恨与自己的大营之中,五千多车粮草化成了飞灰。
由于之前长安的百姓不少随帝驾逃离,剩下的绝大多数又被迁入了内城,郑志愉不仅连开国库激赏将士成了空言。压榨少数百姓而得到的油水又少得可怜。种种原因交织在一起,便得聚于关中的近六十万叛军变得极为不稳定起来,不仅士气低,甚至不时发生斩将暴乱地事情。虽然进入关中的叛军大多数是郑氏所属,但却已有控制不下之势。可以想见,若是一两个月都不能改变这一局面,叛军只怕要不战自乱了。
更为致命的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联络到了内城中的内应,竟然得到了己方将领中竟有人与朝廷暗通曲款的消息。虽然也有人怀疑这是对方的反间之计,不过发出这些消息的人都是三家暗中布置多年的心腹。其消息的真伪便更让人难以辩别了。本来这个消息只有少数几人知晓,却不知道谁走漏了出去,短短两三天里便在叛军中传遍了。虽然三家联手避谣,但却效果甚微,军中的猜疑已经无法制止了。
三家内部也暗地里相互怀疑起来。首当其冲地便是实力已经严重受损的顾氏。顾氏也从平时的交往中隐隐感觉到郑家和潘家对他们的猜疑。自知无从辩解之下,数名顾氏核心成员以各种借口离开洛阳。向朔方等仍由自己牢牢控制之地赶去。如此一来,反而更让郑、潘两家坐实了这个传言,以为顾氏真的与朝廷暗中达成了什么协议。开始更加明显地提防起顾氏成员了。本来三家就面和心不和,就算明知是杨诚施地反间计,恐怕也无法泰然处之,这种情况恐怕随着时间地流逝进一步加强,并最终导致其决裂。
而在东南面,叶氏与南乘风均在全力巩固瓜分到的徐州地盘,根本无遐展开新地攻势。甚至因为叶家之前的不守约定,使得两边暗生敌意,虽然还没有撕破脸皮,不过据郑氏派入扬州的探子传回地消息,南乘风已在暗中调兵遣将,不排除有向叶家开战,意图独占徐州的可能。徐州和扬州紧紧相联,又有连接几条水系的运河存在,对于南乘风来说正是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被叶家这么一刀切下近半,当然不会善罢甘休。
倒是兖州方面情况堪虞。左飞鸿那一闹虽然搞得兖州人心惶惶,不过到底只有一千骑,并没能伤筋动骨。反倒是趁势崛起的夏云,短短半月内便聚起了数万百姓揭杆而起,以雷霆之势占据了数郡之地,声势大振。顾祝升被左飞羽连连打败,声
坠到了极低的程度,根本无法掌握大局。可以相见,久,只怕整个兖州都会被他攻占。不过那是顾氏的地方,两家根本没有出手相救的意思,现时反而有些幸灾乐祸了。
不过所有人已经意识到了形势的不妙。打通潼关后,郑氏便沿途设驿,每隔一两个时辰便会有一匹快马从关中出发,不用一天时间便可将关中的消息传抵洛阳。由于郑南风在各军中暗设了密探,连郑志愉也无法欺上瞒下,所有的消息几乎都是真实的。是以对关中形势的严峻,所有人都有着深刻的认识。
“小愉恐怕还是年轻了点,我看不若起用……”一名胡须皆白的老者缓缓地说道,不过还没来得及提到他欲举荐那人的名字,便被另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打断。
“愉儿屡立大功,怎么能因这两天失利便将其换下!三叔难不成是想提那恶仆。恐怕仕明的遭遇便会降临到我们身上了。”中年男子激动地拍着桌子,虽然口称三叔,不过却没有丝毫敬意。
郑南风皱眉看了看两人,一个是因为比自己迟出生几个时辰而无缘问鼎阀主的异母弟弟郑南雨;一个是年少便摔断双腿,同样失去继承阀主机会的长子郑仕光。凭心而论,郑南雨不论文韬武略都要胜过郑南风许多。数十年来一直是郑氏一族的高级智囊,城府极深。是以郑南风一边倚重他的同时,也暗中防着一手。而郑仕光虽然无能,不过却生了郑志愉这个在郑氏子弟中还算争气的儿子,全力将自己地儿子推向了内定的阀主继承后,在族中说话的声音也越发的大了。
郑南雨一直主张重用外姓人才,拉拢孙尧安并予以大力支持便大半出自他的主意。而郑仕光自卑自己身残的同时,却极度的排外。二人常常便因为这个差异争论,更不相让。两个人都让郑南风看着不舒服。是以他平时也故意让二人相斗。
不过现在已经到了家族兴亡的关键时刻,他却再不好象以前那个睁只眼闭只眼了。“三弟之论还要再斟酌斟酌,孙尧安虽是个人才,不过他这次的表现实在……”郑南风严肃地表明了自己地态度,接着环视在场的家族核心成员:“此战关系到我们郑氏生死,大家须得摒弃一切成见,全心为求胜利。所以希望大家谨慎考虑接下来的对策,否则长此以往,势必徒增变数。”
也是合该孙尧安倒霉。本来想借杨诚之手杀掉让他心烦的郑仕明,哪料到这个无能的家伙偏偏命硬。在粪坑中躲了足足一天一夜。竟然避开了荆州军的搜索。孙尧安让他吃了这么大的苦头,是以逃回来之后便四处诉苦,当然便少不了添油加醋的怒斥孙尧安的种种恶行。这一下饶是郑南风将孙尧安视为一匹千里马,也不得不在家族内部呼声让将其投入马了。由于担心激起河东铁骑的反抗,郑南风并没有一下剥去其军权。只是让其率军进驻洛阳以东。借口便是防备夏云来犯。
其实他内心也清楚,虽然孙尧安最近地表现有些乏善可陈。不过却也有其真材实料,至少也要胜过喜欢夸夸其谈的郑志愉。不过此次郑氏几乎毫无保留的投入的战役,却也真不放心交给一个外人。再加上之前攻破长安的喜悦。更让他有鸟尽弓藏地意思,只要郑志愉能占据关中,耗费极大地河东铁骑也可有可无了。即使是这几天来关中形势恶化,也没有让他生出再度挥出此剑的意思。
“也罢。”郑南雨叹了叹道:“杨、刘二人实为大患,不可不除。他们身为主帅却屡屡轻率出战,这正是他们地致命弱点。请阀主召集另外两家,派出三家之死士进入长安,伺机将其击杀于阵前。二人既亡,长安指日可破。”
郑南风点了点头,不无忧虑地道:“这倒是个好办法。只是之前的流言已让我们与顾、潘二家心生芥蒂,死士又是各家为应对最后关头而备下的保障,只怕不会爽快答应。”章盛在时,影子护卫是各大世家心中挥之不去地阴影,为了防备有朝一日自己成了陈氏削弱的对象,各家暗中都奉养了一批身手高绝的死士,以便保护族中重要人物的安全。影子护卫虽然不在了,但这批死士却仍是各家的王牌,轻易不会拿出来。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咳!”郑南雨重重的咳嗽了几下,喘气道:“至少目前三家仍坐在一条船上,只要阀主痛陈利害,两家想必也不会拒绝。”自己的身子越来越糟,可是自己参与苦心筹划的家族大业都正在关键时刻,念及于此,让他满是皱纹的脸上不由泛起一丝颊红。
“三弟可要注意调养,这个时候郑家可不能没你。”郑南风走到郑南雨身后,轻轻地捶着他的背,脸上尽是痛惜之色。想起这些年来二人之间的暗斗,让他不禁生出一丝惭愧,尤其是现在两个人都是黄土埋到脖子的年纪了,他却仍然不能对其
心。
“若是真能如此最好。不过阀主也得提醒小愉,数十万大军耗费惊人。就算长安不下,也得尽快占据关中。否则一旦洛阳粮尽,一切便无法收拾了。”主管军需供给的一名长老郑重地提醒道。虽然洛阳本就是大陈除长安外最主要的粮仓,不过百万叛军每日地消耗都几乎是个天文数字。而北方的小麦今年又欠收,加上谭渊进攻冀州及赵长河占去了并州大半,征调粮食进入洛阳的行动便受到了不小的阻碍。照现在这样的消耗。满打满算,三五个月后,洛阳的粮仓便得见底儿。
“顾家恐怕不会再出多少粮了;潘家又一直叫着粮荒,现在连徐州也没保住,看样子得我们一家扛下了。”郑南风面有忿然之色:“总之倾尽所有,也得保障小愉那儿地粮草供应。等大局已定后,再慢慢找他们算帐吧。”不论人力、物力和财力,郑氏几乎已经将自己压箱底的都拿了出来。不过另外两家却没有这么同心,都暗自为自己留了一手。这些又哪能瞒过郑南风。只不过现在还不是翻脸的时候,只得暂时容忍了。
“散了吧。”讨论半晌之后,郑南风顿时有些意味索然了,毕竟以他这个年纪,干造反这样的大事,实在也有些难为他了。“三弟啊,你就先留下吧,一会我们一起见那两个老家伙,除去这两个心头大患之事,越早越好。”
杨诚借着月色望着缓缓流动的渭水。贪婪地呼吸着带着湿气的新鲜空气。这几日他和刘虎的生活充塞着血腥,为了沉重的打击叛军的锐气,他已经射空了十余个箭囊。杀戮,没日没夜地杀戮,几乎让他的心都为之麻木。
他的内心里。其实早就厌倦了这种血腥的杀戮。但是命运却不断的将他推向这种生活,让他欲罢不能。他现在多想回到安平。过一过之前那种读书、打猎、种田的悠闲生活。飞羽的肚子应该已经很明显了吧,小家伙不知道乖不乖,有没有让他或她的娘受苦?再有四五个月。自己在这世界上又要多了一个血肉相连的亲人,也不知道自己到时能不能伴随在爱妻身边,看着自己的孩子来到这个美丽而又无奈地世界。
自己会有一个儿子还是女儿呢?儿子的话,自己该让他练习射箭还是多读点书呢?还是读书好,兵法和箭术都免不了打打杀杀,儿子最好不要过上自己现在这样的生活。不过等我平定了叛乱,天下总该太平了吧,应该不会再有厮杀了,看来自己实在是担心过余了。如果是女儿的话,肯定会像她娘,那就用不着自己操心了。糟,还没给小家伙取名字呢!嗯,这可得好好想想……
“大人想什么呢,笑得这么开心。”蔡进锐一身水靠,盯着杨诚的脸奇怪不已。
杨诚一惊,接着又笑了笑,好好地打量着自己这名爱将,按着他地双肩道:“都准备好了吗?这一次可要辛苦你了。”一路马车不停,蔡进锐他们比杨诚的预料足足早了一天抵达长安外围。一得到这个消息,杨诚便立即趁夜潜出城外,凭他地身后,虽然叛军布置了数道防御,却根本难不倒他。将任务细细地向蔡进锐讲了三次之后,他仍然放心不下,仍然亲自赶到河边相送。
“本来以为没咱们什么事儿了,大家都闷出鸟来了。一听到大人还用得上咱,兄弟们不知道有多高兴呢。大人放心好了,就算拼了这条命,我们也会完成您给我们的任务。”蔡进锐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说道。
杨诚皱了皱眉头,面色严肃地道:“不准提死!记住了,你可得给我好好看顾每一个人,不能让他们轻易死掉。而你,更得活着给我回来,否则我可饶不了你。”这项任务太过凶险,又是他一手策划的,心里便难免有些沉重。不过为大局计,再大地险他也得冒,是以这番离别颇有些易水送别的感觉。
“末将得令!”蔡进锐腰板一挺,面露昂然之色,接着却又嬉笑道:“再晚就到不了休息点了,大人您看?”虽然他也知道此行凶险,甚至有全军覆灭的可能,不过在一听到杨诚这个大胆的计划时,连他也不禁为之激动。不仅是为了自己能有用武之地,更为了杨诚这个几乎是异想天开的奇招。他一生之愿便是建功立业,留名青史,之前的种种根本不够,而这一次他终于有机会了。
“去吧。”杨诚后退两步,转向蔡进锐身后必恭必敬地行了个礼:“各位珍重,杨诚在长安静待佳音。”
众人整齐回了个礼,压着嗓子低声回应:“愿为大人效死命!”话音一落,蔡进锐领头如鱼儿般灵活的投入水中,微弱的水声转瞬便消失在风中。两百条“鱼儿”随其后,在渭水中激起一丝涟漪,随即失去了踪影。
天地间一片静谥,只留下一个人影久久的立在河畔,似乎之前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般。神箭传说 第七卷 第八十九 关洛争雄·四十四
第八十一章 关洛争雄·四十五
深,被临时改为皇帝行辕的汉中郡守府里仍然***通黑衣黑甲的战士如标枪般挺立在郡府周围,锐利的目光不时扫巡着周遭宁静的街道房屋。
府衙大堂里,朝会刚刚结束,陈博独坐在上首,一脸的疲惫。这几天一直马不停蹄地赶路,不过在众臣的坚持下,每日的早朝却仍然进行着,只不过早朝变成了晚朝。不过这一切却让陈博感觉可笑,比起当初令不出长安的窘境,现在直若小孩子过家家一般。诏书仍在一道道发出,甚至比起在长安时还要多。不过他心里也清楚,这些诏书恐怕根本送不到接收人的手中;就算侥幸送到了,能不能执行还是个未知之数。
不过这些大臣们却是乐此不疲。出了长安,他们似乎终于可以大展手脚了。虽然一路疾驰,不过沿途的种种却让他们有了发挥的空间。即使只是走马观花,这几天来众臣已经对沿途州县的弊政“深恶痛绝”,仅是要求改革地方、罢黜官员的奏章,便有上百份之多。而每天的“晚朝”也少不了一番痛陈,似乎不这样,就不能显示出自己的嫉恶如仇、刚直不阿和精明能干。倒是吏部尚书温廷羽还明点轻重,以“尽数换之,将以何为替?”驳之。不过却遭到更多人“宁缺勿滥”的还击,甚至还有数名官员联名要求罢免温廷羽的尚书之职。
陈博总算对这些新晋的大臣们彻底失望了。确实,各地的官员均有失职的情况,有的地方百姓与官员甚至到了水火不容地地步。可是值此非常时期,若是他过一郡罢一郡,这次的巡幸之旅恐怕就要举步维艰了。而且正如温延羽所说。真的要彻查起来,要撤换的官员恐怕占去十之七八。现在这种情形下,哪来这么多后备的官员填补空缺。宁缺勿滥,说得倒好听,放在太平时节让一两郡的官员空缺或许还没什么,但现在连皇帝都在逃难了。若是地方没有官员镇守,后果根本就不堪设想。
他重用庶族士人以压制长期把持朝政地世家大阀,可却没想到这些庶族士人一获重用,便急欲建功。以前困于长安一城,倒还没什么,怎么闹腾也产生不了什么影响。现在到了地方,便立即开始指手划脚了。特别是对于那些出身世族的官员,更是千方百计的想要找出其错漏,直欲将世族之人全数扫空。
世族长期压在庶族头上。让其难有翻身的机会,两者的对立可想而知。虽然陈博有心利用这种矛盾,来加强他的权柄,但那却不是朝夕可以达成的。可惜庶族官员们却很少有这种大局观念,就连他所倚重的六部尚书,也仅有温延羽和古孝纯明白轻重,多次甘冒众怒而阻止了众臣的过激行为。若非如此,恐怕连陈博也不得不违心屈服于众意,做出自己不愿做地事情来。
“这才五六天,就已经如此了……”长长的叹了口气。陈博颓然站起,望着门外默默发呆。想起向夺取三家权柄这段时间的经历,从最初的兴奋与期待,到最后惶然、失望,陈博眼中不由生出一丝悔意。本来准备蓄意隐忍。等待最佳的时机实行父皇临终仍未完成的计划。可惜在越来越感到三家的威胁之后,他终于提前发动了。现在终于到了他为自己的冲动。而承受后果的时候了。
“若无可挽回,巴蜀可为汝最后之庇护。”父皇临终前的嘱咐仍犹在耳,陈博却没想到自己会真地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大陈开国皇帝本就是前朝的一员大将。虽然也是世族出身,不过并不视为主流。虽然勉强得到了当时各大世族的支持,不过一直到立国数年之后,各大世家对其轻视之心仍然毫不掩饰。
忧虑之下,开国皇帝便暗中将巴蜀封给了被视为寒门又一直鼎力支持自己的康氏。表面上是念其旧谊与大功,实际上却是由康氏一族暗中训练士卒,修筑关防,以山为墙,以河为护城河,将巴蜀筑成一座铁壁般地坚固堡垒。一旦时局有变,陈氏便可退入巴蜀,据山河之险而拒天下。进可再图天下,退则据地称王,不至于遭到灭顶之灾。
而在其后地百年里,陈氏虽然坐稳了江山,不过却仍然与各大世族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最初几个最大地世族被逐渐消灭掉了,可是新的世族豪门又随之崛起,皇族与世族之间对权力的争夺几乎没有停息过。巴蜀这个避护之所,也在这样地情况下一直得到加强。待到上任皇帝时,虽然年年对匈奴用兵,却一直未从巴蜀征调一人一粮,如此的巴蜀暗中已经隐藏了十万精兵,钱粮足够支撑数年之久。
正因为有这么一个强大的后盾,陈博才放心大胆的在并未准备好时向三家发难,甚至准备一举消灭各大世家的势力。一旦此举成功,庶族便会应势而起,挤占之前由世族把持的大小权力,世族将再无抬头的机会,一劳永逸的结束皇家与世族间百年
。只是没想到对手也没有闲着,几乎占了整个大陈七力,在三家的带领下同时向陈氏发难了,而剩下的大多数世族势力也在采取观望之态。赵长河的背叛更是让朝廷的实力大受影响,章盛苦心经营的关中防御,还没来得及展示其真正的实力,便在瞬间崩塌。
心高气傲的陈博哪里会想到这样的局面,就是他心中预想的最差局面,也不过是据关中而与三家相峙,就算持续三五年,甚至上十年,但最终的胜利仍然是自己的。他还这么年青,以后仍有大把的时间治理这个陈氏独尊的帝国。
这几日一路狂奔,他甚至连关中最新的变化也全然不知。盼望之余,他也有些感到悲哀,毕竟他是大陈立国以来第一个失去帝都的皇帝,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个难以忍受的耻辱。在内心的最深处。他甚至有些感到害怕,害怕自己还没来得及真正掌权,便成了亡国之君。虽然巴蜀地五万精兵之前已经击败了凉州军主力,现在已经收复了凉州十几座城池,收复整个凉州也指日可待。不过这并没有让他看到多少胜利的希望,凉州军本就是残兵了。败亡根本就是必然之事。
真正让他感到沉重的是,百姓对朝廷的失望。沿途碰到的无数百姓,无不对这支车队投以冷眼。路过武都是他刻意停下来想慰问一下百姓,却没想到这些本应该伏于脚下感恩的百姓,却纷纷惊恐而逃。大陈难道已经失了民心了吗?这个念头让他地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
“草民参见皇上!”一阵宏亮有力的声音惊醒了陈博,裴成奇全身披甲,单膝跪于厅前:“草民甲冑在身,请皇上见谅。”
看着这个无论如何也不愿接受自己封赏的人,陈博不禁暗自叹了口气。黑甲雄兵当年叛出长安后。章盛由于深信裴成奇之父是被人陷害,再加上旧年之谊,所以网开一面,放其遁入洞庭湖中。不过当时的皇帝却并不罢休,最后章盛以自己作保,提议让黑甲雄兵效法巴蜀,成为陈氏的暗中力量,这才保全了黑甲雄兵及其亲眷。章盛当年最得帝宠时,因其并非世族出身,是以得知了巴蜀的秘密。成了除皇族内部少数成员外,唯一知道这一机密的人。不过也因为知道了这个秘密,晚年的章盛几乎不出家门一步,连昔年的生死好友也鲜有往来,内心恐怕也后悔之极。
如此一来。黑甲雄兵便与巴蜀一道。成了秘密地保皇一族。只是征北之战结束后,皇帝却也随之驾崩。各大世家开始蠢蠢欲动。章盛不敢轻动京畿部队,这才亮出黑甲雄兵这枚暗棋。可是章盛也知自己时间不多,不待征西之战结束。便将其派入巴蜀,秘密协助训练巴蜀士卒。直至三家叛乱的势头无法遏止,陈博才动用了这张最后的王牌。
“裴卿,唉。可有长安最新的消息?”想到这样一个人才竟然不能真正为他所用,陈博不禁一阵失落。虽然他早知裴成奇之名,不过直到此次逃出长安,裴成奇率黑甲雄兵与两万蜀兵相迎,才是第一次见面。甫一见面,陈博几乎惊为天人,黑甲雄兵的强大与裴成奇那种溢于外表的强大自信,都让他心动不已。可惜面对他的破格封赏,裴成奇却异常坚决地予以拒绝,甚至非常直白地告诉他:“老子只管保护你的周全,三年之后不管情况如何,老子就要走人。”
因为这句话,差点闹出一场乱事。随行的大臣哪能容忍有人这样对皇帝说话,随行护卫的禁军甚至当场就要将其拿下,没想到十几个人冲上去,竟然三两下便被裴成奇给打得站都站不起来。若不是陈博地严厉制止,其他禁军仍然不肯罢休,几乎就要与黑甲雄兵开战了。饶是如此,这一路上也不断有禁军将士挑衅,不过却均惨败而回。虽然不甘,不过禁军也明白了双方巨大的差距,总算老实了点。
“我们走得太快,最新的消息也是四天前的了。”裴成奇面无表情的回道:“明天过了阳平关,我们就可以放慢速度了,到时关中地消息自然会不断传来。”
“哦。”陈博似乎已经习惯了裴成奇这种冷漠地态度,丝毫没有一丝不快。应了一声后似乎不知道说什么,一声不吭地来回走动着,时不时抬头望向裴成奇,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时间已经不早了,皇上还是休息了吧。明天还得加紧赶路,否则无法在入黑之前赶到阳平关。”裴成奇仍是那副冷冰冰地表情,心里却在痛骂着早已不在人世的章盛起来。他向来喜欢热闹与刺激,不过碍于章盛当年与其父的约定,却不得不完成这个他极不情愿地事情。本来他扫平了武都一带后,兵锋直抵大散关,正准备杀到关中好好干一场的时候,却碰上了皇帝的车驾,当时就气得他直骂娘。他得保护皇帝的周